批评”三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三避免”
案例背景:
卡罗林·奥林奇曾说过“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他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是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在幼儿教育中,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目的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幼儿的批评却有悖于这一目的,批评成为了教师自身工作方便、控制幼儿、树立个人威严的工具,与此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是非观念,影响其对同伴的正确评价。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教育者,会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当我面对班中一名特殊幼儿楠楠时,批评却成了我在教育过程中信手捏来的工具,经常对楠楠进行集中批评、人云亦云、言语随意,且批评带来的后果是负面的、消极的。
案例实录:
楠楠,相对于班里的其他幼儿比较幼稚,自控能力较差。动不动就会去碰碰旁边的同伴或是离开座位跑一圈,有时也会不小心破坏班级内的环境或损坏同伴的东西。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随口就说:“楠楠不可以这样,你怎么总是那么调皮?楠楠你再这样就不要来幼儿园了……。”不管当下有多少小朋友在,只要楠楠出现不符合集体规则的行为时我就立即当众批评楠楠,我认为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情况愈演愈烈,楠楠丝毫没有好转,更是变本加厉。次数多了孩子们脑海中也形成了客观的印象,认为不好的事都是楠楠做的。
一次,我听到他和立立在争执。了解后才知道:立立带的图书封面的一个角被撕坏了,楠楠说“不是我弄的”,可立立坚持说“是!”旁边还有几个帮腔的都说是楠楠撕的,而问问他们都没有亲眼看见。两个孩子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松口。由于没有旁证,我对楠楠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快和立立道歉。”在一旁的孩子们听到我这样说,似乎都觉得这结果是他们意料之中的,扬起嘴角离去了。在一旁的楠楠哭诉着:“老师,真的不是我弄的。”此时此刻我清楚的感觉到了楠楠满脸的委屈,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
于是我寻找机会在宽松、平静的氛围下私下与楠楠进行了多次交谈,楠楠不仅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同时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此后楠楠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同伴们似乎对楠楠的这种转变不以为然,当班级里出现问题时还是把矛头指向楠楠。
又一次自由活动时,只听坐在植物角旁的孩子们大声喊起来:“老师老师,你快来看!有人把小乌龟的食物全都扔进了缸里。”我走过去一看,见到乌龟被埋没在鱼食底下,整个水面都被鱼食覆盖了,缸的周围也散落了一地的鱼食。我有些生气,便问道:“这到底是谁弄的?”“是楠楠!”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将矛头指向了他。我顺着孩子们的目光走到楠楠面前,楠楠正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新玩具。是啊,我心想:楠楠从自由活动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玩玩具。便问孩子们:“你们亲眼见到是楠楠弄的了?”孩子们有的说没有,有的还是凭着臆想猜测是他。“朱老师刚刚一直看到楠楠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玩具,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小椅子,你们没有亲眼看到的事不能乱说”。事后我就这件事组织了一次集体性的谈话活动,希望孩子不要凭主观印象给某件事或某个人妄下定论。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分析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待孩子我更是多了一份爱心和耐心,学会走进每一个孩子心灵,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当孩子在课堂中发生捣蛋行为时,我会以眼神或者动作暗示他,使他当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事后再找时间与之进行单独交谈,尽量避免在集体面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
案例反思: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但是在处理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性格和环境、场合,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也只要考虑到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人格出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批评孩子要有艺术性,要讲究“三避免”。
1.避免集中批评。俗话说得好,表扬要当众,批评要私下。人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人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赞许,这样自然就会得到集体的接纳,有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相反的人人也都好面子,人人都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当众批评,会使人觉得在大家面前揭了伤疤,与批评者主观上背道而驰。在楠楠出现不符合集体规则的行为时我当众批评楠楠,认为批评楠楠的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在进行教育,可教育的效果却与预想的截然相反,楠楠不仅在思想上不认同我,在行为上也与我的期望相对而立。教师应运用“师心童化”的心理素质,站在楠楠的角度来感受,当老师一次次的在同伴面前批评“我”,就容易产生对立、反感,自卑、抬不起头等消极的情绪。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了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其实,公开批评学生弊大于利,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与对峙。有了这一层的认识,我认为每当某个孩子犯了错,应避免在集体面前批评孩子,可以错开锋芒等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与之心平气和的交谈。这样容易让教师了解事情的始末,避免错怪了孩子;另外,也容易让孩子接受教师的提醒,避免产生对抗情绪。
2.避免随意定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幼儿总希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喜欢受表扬,而不愿挨批评,更不愿受侮辱,他们很关心自己的名声。“是楠楠弄的,一定是楠楠!”这是班级里无数孩子的声音,可是真的是楠楠弄的吗?给了自己问号之后我想教师要教育学生,就得先观察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地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更何况学生都有向师性,而且,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是非观念、自我评价意识尚未健全,他们均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辨别是非的。由于我一次次的在集体随意批评楠楠“不该干这”“不该干那”,所以,孩子们的脑中就容易产生“楠楠做错事”这一印象。久而久之,只要一出现不好的事情,幼儿就马上与“楠楠”划上了等号。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一次次的冤枉了楠楠,教师应对这一现象负主要责任。批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以小见大,一针见血,但往往会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对孩子的定性也过于宽泛。楠楠在班级中出现调皮捣蛋行为的时候,我常常会给他戴个帽子,上面仿佛写着:你就是个捣蛋的孩子。随之这顶帽子的含义便在其他同伴的心中熠熠生辉,只要有捣蛋行为的时候必然会联想到楠楠。因此教师要善用艺术性的语言给孩子说道理,就事论事,而非妄加评论。
3.避免盲目从众。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就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如同孩子的影子,你平时如何对待孩子、如何评价孩子,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效仿。因此在评价孩子时不但要有事实依据,而且也要亲眼所见孩子的行为。有时教师在糟糕的处境下会听取大部分孩子的片面之词,将孩子们猜测的结果定论在某个孩子身上。就如立立的书被损坏的事件,孩子们都说是楠楠做的,我也就武断得判定是楠楠做的。这不仅对那个孩子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也不利于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的观念。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要告之只有亲眼见到的事情才能加以转述和评价。
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人。教育者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以表扬手段,激励方法为主。但批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是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权威,被教师批评会极大地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批评对幼儿发展有何作用,如何批评幼儿才能让他们接受。
由于注意了批评的场合与交流的方式,现在我与班中的几个“皮大王”均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