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
构建学习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案例
阳城县白桑联校白桑完小程忠义
一、教学背景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学们都喜欢在网上查找资料,帮助学习。绝大多数学校普遍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了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例如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学生对通信卫星的认识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进一步梳理和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他们原有体验的基础上,认识现代通信大大缩小了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乐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案例描述
《通信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是与学生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的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沟通交流,调查探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也给家乡农民带来的很大的实惠。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能力。
教师:王勃的送别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贴切的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交往的美好向往。大家告诉我,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主要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烽火台、信鸽、灯塔、漂流瓶、快马驿站等形式。
教师:大家现在家家都有电脑,可以通过QQ等形式和远在国外的亲人交流,并能够进行视频交流,如有事可以随时发e-mail。那么从古人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到今日
教学案例
的互联网,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资料:
2002年4月6日上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地远程会诊中心”,我军首次进行海事卫星实施海上远程医疗会诊试验。10时,海军后勤部周汉荣部长宣布试验开始。专家组发出第一条信息,通过太空的海事卫星发向北海一艘军舰。七分钟后,从军舰上传来了第一份医学病历。患者是一名叫张本东的士兵,会诊申请表上写着:“两小时前不慎摔伤,左小腿中下段肿胀、压痛,经X片检查左胫腓骨下段螺旋形粉碎性骨折。”随后,一份清晰的光学射线扫描片呈现在荧屏上。海军总医院领导立即通知医务部值班员,迅速调出《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召集专家会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海军骨科专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景云、海军医学摄影中心副主任胡向红、海军呼吸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聂舟山等五名专家赶到会诊中心现场,对卫星传来的病历进行诊断,写出处理意见,输入计算机,通过卫星传输给舰上医生,并通过语音指导治疗。复杂的医嘱传送时间仅用了约一分钟,舰上医生随即开始对小张进行治疗,患者的反应又被传输回来,整个远程医疗会诊仅用了30 分钟。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使这位士兵转危为安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卫星传病历,天涯若比邻,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网络的神奇。
教师:网络既然这么神奇,它对我们的生活也肯定有很多影响了,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畅谈网络对你或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纪录,组长代表本组汇报。
活动:阅读教材P.39~42的主要内容,观察在爷爷、爸爸和我所处的不同时代通信形式的变化。讨论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现在感兴趣的主题,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探究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师生一同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和祖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1.贴近生活,互动教学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教案中教师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升华。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感悟成长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案例中,我创设情景,课前准备,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感受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培养了能力。
由此可见,让课堂来源于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沾品德与社会》,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