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整理与复习》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
0.056<0.065<0.506<0.56<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
三、评价与反思:
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要关注理解这部分学习内容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尽可能说出自己的困惑,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宋朝海张坤山任同春赵金虎郭益萍居冬萍
(3)学生填写后交流。
(4)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
3、第3题
重点指导台秤和体温计的填写
(1)指导学生看懂台秤盘面上显示的重量。
问:根据台秤盘面上的指针的位置,你能估计一下鸡蛋的重量在什么范围吗?台秤盘面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重量?这些鸡蛋有多重?
(2)指导学生看懂体温计。
先读一读体温计上标出的刻度,再看每一摄氏度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小格英表示多少摄氏度?图中测出的体温应是多少?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精品教案(第1课时)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精品教案(第1课时)

《整理与练习》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1.知识整理单(8分钟)㈠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

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㈡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㈢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1. 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

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左右)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

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

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

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与图2面积比一比,有什么关系?在平行四边形中添一条线,观察是否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如图3的三角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够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形状和特征。

- 引发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思考,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2. 概念讲解(10分钟)- 定义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它的相邻边两两相等且相交成直角。

- 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用于衡量平面图形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平方单位表示。

-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

3. 示例与练(15分钟)-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应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 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个长方形的面积,并互相检查答案。

- 分发练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题。

4. 实际应用(10分钟)-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找出长方形的实际应用场景。

- 将场景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长方形的定义和面积公式。

- 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教学延伸- 提供更多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上的相关题。

- 找出身边的长方形物体,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 批改学生的练册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回忆整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目的;2.学生能够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学生能够使用已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复习数学知识分类和组织整理;2.整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3.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 整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从汇总答题技巧、考试技巧、数学原理的优势等方面介绍整理数学知识的好处。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整理数学知识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2. 复习数学知识分类和组织整理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学完一项知识点后就忘记了,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因此,老师可先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自己会记不住,对于自己已学过的知识点,也需要再次回忆,找出掌握得不够牢固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分类整理进行复习。

3. 实际问题解决老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提供一道难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并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去解决。

四、教学方法及评价1. 教学方法1.课前点拨:通过课前点拨不断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下一课所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和任务;2.科普知识:科普是一种技能,可以以更安全和便捷的方式获取知识,教育科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和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3.讲述法:在学生尚未掌握一项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传授;4.帮助同学: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2. 教学评价1.作业考核: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2.考试评价: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考试,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整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十分重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倍数和约数、平面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倍数和约数、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倍数和约数、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倍数和约数、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复习资料,如PPT、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呈现相应的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进行巩固,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3)》数学教案1500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3)》数学教案1500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3)》数学教案1500字一、教学目标1.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整理和复习已学的知识点。

2.重点复习五年级上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整数、分数、小数、面积和周长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五年级所有数学知识点。

2. 整理数学笔记。

3. 制作数学学习卡片。

三、教学过程1. 整理数学笔记教师先讲解整理笔记的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整理、重要性排名、缩写、关键词等。

接下来,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

在整理过程中,老师可以逐个点评学生们的笔记,提出改进意见。

2. 制作数学学习卡片教师将给出一些学习卡片的制作模板或示例,或者由学生们自己设计卡片。

每个学生制作一至两个卡片。

学生们可以将重要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内容写在卡片上,并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归纳。

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换卡片,互相学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卡片进行检查和评价,鼓励学生们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 复习五年级所有数学知识点为了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在整理笔记、制作卡片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一些针对所有知识点的重点,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针对性的测试或竞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手段PPT,笔记本电脑,黑板,卡片模板,书籍资料等。

五、教学反思整理和复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复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苏教版秋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苏教版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整数的认识,掌握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列规律等。

2. 数的运算: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掌握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等。

3. 解决问题:复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整理知识、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整理与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复习提纲,自主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整理知识,自我检查。

3. 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解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巩固练习题,检验复习效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回忆线段的相关概念及绘制方法,理解半边角的概念并会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线段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爱好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并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相关概念及绘制方法,半边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半边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学生线段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线段的定义、长短比较、绘制方法等内容,并结合相关例子讲解,培养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2.讲解讲解半边角的概念,提供相关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半边角的概念,并辅助学生计算3.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自行完成半边角计算练习,教师辅助并指导学生正确计算方法。

最后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能力训练教师提供多个综合练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5.讲解反馈教师将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误解进行讲解与反馈,并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巩固学生相关知识。

6.课堂展示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学习中体会、学习到的知识等,并吸引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通过日常测试、练习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提示哪些知识还需加强巩固。

总结在此次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回顾线段相关知识、讲解半边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以及讲解反馈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线段和半边角有关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回顾和巩固前几次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2.有理数的规律和运算;3.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和坐标变换。

三、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有理数的绝对值和大小关系;3.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变换。

四、教学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转换和求解;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大小比较;3.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变换规律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和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前面几次课程,让学生重新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绝对值和大小关系、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坐标变换等。

通过提问、讲解和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学习和练习(60分钟)•讲解和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从A地出发,速度为x km/h,经过6小时到达B地,若速度为y km/h,则经过4小时到达B 地,求A、B两地的距离。

”或“张三、李四两人共用两部电动自行车,每部车最多可载两个人,且每人可分别选择从A、B、C三地中任意一个地点出发,到达D地时要保证两部电动自行车都满足上述条件,那么张三、李四两人应该如何出发?”等问题。

通过变量定义、方程设定、解方程等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解决方法。

•讲解和练习有理数的规律和运算(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本法则和大小比较方法。

如何规定有理数的正负、如何约分、如何整理计算等,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计算和判断方案。

•讲解和练习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和坐标变换(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图形,让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斜率、距离等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数的加减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并能够将小数和分数互相转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整数的加减法;
2.小数的比较大小和和分数互相转化;
3.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讨论。

四、教学过程
1. 整数的加减法
1.教师讲解整数的加减法,重点讲解同号数和异号数的加减法规则;
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整数加减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2. 小数的比较大小和和分数互相转化
1.教师介绍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比较大小的掌握;
2.介绍小数和分数的互相转化方法,并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小数和分数转化的熟练程度。

3. 应用问题的解决
1.教师介绍如何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2.完成相关的应用问题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
1.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来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以及期中和期末的测试来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六、总结
1.整数的加减法、小数的比较大小和分数互相转化、应用问题解决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2.教师除了通过课堂讲解来教授知识以外,还应适时地进行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本册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2. 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5. 数据的初步认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本册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本册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提出整理与复习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整理(1)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整理本册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的知识,互相补充、完善。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练习巩固(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5.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1)》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加减法;2.熟练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3.熟练掌握简便运算法和近似数的应用;4.能够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整数的加减法;2.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教具:白板、笔。

教学过程一、整数的加法1.小学生对于整数的加法应该非常熟悉了,这里讲一下负数的加法操作。

2.负数的加法常常可以转化为减法的形式解决。

3.例如:-2+3,即3-2=1,-2+3=1。

4.再例如:-8+(-3),即-(8+3)=-11。

5.讲解以上例子,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例如:-5+(-6),9+(-7)等。

二、整数的减法1.整数减法与加法类似,也可以转化为加法的形式解决。

2.例如:5-3=5+(-3)=2。

3.再例如:-8-(-3),即-8+3=-5。

4.讲解以上例子,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例如:6-9,-5-(-7)等。

三、整数的乘法1.整数的乘法与正数的乘法规则相同,即乘积为两数绝对值的积,符号由两数符号决定。

2.例如:(-2)×4=-8,-2为负数,乘积为正数,即-2的绝对值和4的绝对值的积。

3.再例如:(-3)×(-2)=6,两个负数相乘,乘积为正,即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的积。

4.讲解以上例子,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整数乘法运算。

四、整数的除法1.整数除法与正数除法规则相同,商为两数绝对值的商,符号由两数符号决定。

2.例如:-8÷2=-4,-2为负数,商为正数,即-8的绝对值除以2的绝对值。

3.再例如:6÷(-2)=-3,一个正数除以一个负数,商为负数,即6的绝对值除以(-2)的绝对值。

4.讲解以上例子,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整数除法运算。

五、近似数和简便运算法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到近似数或简便运算法。

2.例如:30-12≈30-10=20,即将12近似为10,再进行减法运算。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第五、第七、第八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统计四部分。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圆的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统计部分则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圆和统计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基本概念,但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及应用。

2.难点: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分析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实际问题案例等。

3.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案例,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5)》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整数加减法,并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掌握扩号、约分及整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辅助线、数轴等工具解决数字和表格问题。

4.了解和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5.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整数加减法的进退位计算方法及应用。

2.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复习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较基础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进位、借位等计算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习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老师或同学相互出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引导他们理解思考。

扩号、约分及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和掌握扩号、约分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常用的乘除法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

辅助线和数轴在解决数字和表格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辅助线等工具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师可以运用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辅助线和数轴的应用及方法。

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整数的计算方法后,再着手学习分数。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计算在了解和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实例讲解、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整数加减法的复习时间:40分钟1.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进退位计算方法和应用。

2.讲解整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3.布置整数加减法练习题,同学们相互进行出题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数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巩固基本知识点和方法;2.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3.教育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系统性思考能力;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综合应用1.深化对整数的认识,掌握加、减、乘、除整数的方法;2.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转化能力;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直角三角形的认识1.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2.培养学生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分数的应用1.深化对分数的认识,掌握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2.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转化能力;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理论为主,通过练习实例、分析方法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加减乘除整数的应用方法•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加减乘除分数的应用方法五、教学难点•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六、教学过程1. 整数的综合应用(1)整数的加减乘除1.教师针对不同题型,提出不同方法。

如:小贺和小杰年龄之和为80岁,小贺比小杰大18岁,求小贺年龄。

本题通过列式解决。

2.解释运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并提供解题技巧。

3.练习练习练习。

(2)整数实际应用1.老师选用不同的题目,讲解不同的思路,让学生理解将整数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技巧。

2.同学们自主完成练习,让他们能够在运用知识时更自如。

2. 直角三角形的认识(1)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1.解释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介绍特殊三角形,让学生能对特殊三角形加深认识。

2.老师为学生演示和解释,提供解题技巧。

3.学生自主练习,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2)分类讨论问题的能力1.开设不同的问题,推荐不同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分类讨论,并解决问题。

2.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3. 分数的应用(1)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1.分享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乘除分数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四个栏目。

前三个栏目依次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三个领域教学的知识,第四个栏目相当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

这样编排目的是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学习能力。

回忆整理、练习应用是最主要的复习方法。

通过回忆整理,可以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提取;通过练习应用,可以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运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能正确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把多位数改写并根据要求写出它的近似值。

相应课件。

一、自主整理在学生自主整理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几个整理比较有条理的以备展示所用。

二、课堂讨论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三、课堂练习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110-111页第1~7题。

第1题:分数和小数之间是怎么互化的?第2题:说说在数轴上找点的方法是什么?第3题:说说数的改写和求近似值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第6、7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用字母表示。

二、创编题1.填空(1)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位。

(2)3个千和3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4)》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总复习》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总复习》教案1

第十一单元整理(zhěnglǐ)和总复习第一(dìyī)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shùxué)上册第十单元 P120 1—5题。

教学(jiāo xué)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miáo shù)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2、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

3、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小黑板,抄写好相关题目。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1.完成P120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2.完成P120第2题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完成P120第3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20第4题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发展符号感。

(3)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笔算。

(4)掌握四则混合的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规律简便计算。

(5)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能正确判断基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正确判断2、5、3的倍数
(6)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的意义,并能进行换算。

(7)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8)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把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发展空间观念。

(9)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

1、在小组里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

2、填写表格。

二、第1题
1、学生结合计算过程简要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第二、三组题重点要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上的共同点。

三、第2题
1、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每个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笔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

2、第(2)题比较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体会笔算与估算的价值并明确估算的基本方法。

3、合理利用前两题的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四、第3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每道题的特点以及自己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第4题
1、指导学生写出合乎规范的含有字母的式子。

2、提示学生规范书写求字母式子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
七、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第5题
36+300÷12 848-800÷16×12
(132+68)×(97-57) 972÷(720-21×33)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顺序,再独立进行计算,帮助学生整理并巩固对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

三、第6题,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应用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情况,提高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

四、第7题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进一步解释所列算式的实际意义,明确解决问题思路。

五、第8题
可以要求学生列分步式解答,再要求学生根据分步式的思考过程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六、课堂小结
七、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第9题
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1”与其他数的关系。

三、第10题,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12 15 21 30 35 36 44 50 57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判断的理由。

四、第11题,把下面的数分成两类,你想怎样分?
2 15 8 17 20
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基数和偶数,也可分成素数和合数。

学生如有其他分法,只要合理,也应给予肯定。

五、第12题
重点指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要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到可以列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六、第13题
启发学生思考:当长是8米时,宽应该是几米?结合画图明白宽1米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七、课堂小结
八、完成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第14题
1、指名读题。

2、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画线段图)
3、学生在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时,只要能大致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即可,不必要求画得过于具体、精细。

4、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5、交流、评价。

三、第15题,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让学生借助具体例子说说对1升和1毫升的认识,再让学生借助1升和1毫升的直观表象以及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理解完成相应的填空。

四、第16题
1、学生独立填写括号。

2、反馈、交流。

五、第17题
1、学生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独立画一画。

2、引导看图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六、第18题
1、引导学生回忆这几种图形的高的含义。

2、再分别画出底边上的高,并标上直角标记。

七、第19题
1、用小棒实际操作感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第(1)题解释操作结果。

3、第(2)题通过操作和讨论,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八、课堂小结
九、完成课堂作业
【第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第20题
1、独立解答。

2、说说思考的过程。

三、第21题
1、独立画一画。

2、交流画图的过程,展示操作的结果,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或旋转90度的方法。

四、第22题
1、教学前,要预先布置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己上学以来每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

2、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两幅其它内容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所表示的信息以及它们表示数量的不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