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三上《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word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化平凡为神奇
《化平凡為神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物品。
培養收集能力。
2、通過製作活動,發展學生想像力,提高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重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難點: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製作出創意作品。
課前準備:教師:各種廢舊物品製作的作品。
學生:水彩筆、蠟筆、彩紙、剪刀、固體膠、紙盒及其他生活廢棄物。
教學過程:一、激發情趣,魔術導入師:今天,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上美術課,老師心理特別高興,所以想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你們家廢舊的報紙都用來做什麼?看,老師這有一張舊報紙,經老師一卷變成了什麼?魔術棒。
再一卷又變成了什麼?蝸牛。
對,還需要再一擰,出來頭和角。
看,由一張廢紙箱裡的廢報紙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小蝸牛。
你們想變嗎?那麼大家仔細想:在你們家裡有沒有這樣可以拿來變一變的廢舊物品呢?細心的同學想一想來告訴老師和同學。
(指名答)只有既細心又有創意的人,才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被巧妙利用,化平凡為神奇。
好,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化平凡為神奇。
(板書課題)二、欣賞中展開想像,激情中投入製作師:老師收集了一些用廢舊物品變成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有一個小要求:仔細看,認真想,這些好東西都是用什麼來製作的?用什麼方法來組裝的?請看大螢幕。
師:看了這麼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歡嗎?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生答)猜一猜,他們是用什麼材料來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麼方法組裝的?師:現在你們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啟發,又有了新想法?誰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師:咱們同學真聰明,老師也製作了幾個小東西,你們想看嗎?不過,老師有個條件:如果哪個做得好請你多鼓勵我,哪兒需要修改請你説明我,好嗎?首先,看這是什麼?用什麼做的?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麼?你認為老師哪兒做得好?(生答)請同學們鼓勵一下好嗎?哪裡做得不好?(生答)請同學們幫我提個建議好嗎?師:咱們同學可真了不起,個個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老師做得更好的東西來?老師滿足你們的願望。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为题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平凡的物品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2. 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经过创意改造后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新课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创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将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创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生活中的美3. 重点: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4. 难点:创意改造、造型活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示范与讲解、学生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课堂实践: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化平凡为神奇
课型
新授课
以感受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寓教于乐的学习内容开始—以贴近学生生 活,侧重对观察、想象讲行表现的内容为主轴—以“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 用”课相互穿插、相互支持——以强调特色、注重趣味的“设计·应用”课和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电脑美术课压轴——以注重活动情趣和文化内涵的 “综合·探索”课和既贴近生活、又展示经典作品的欣赏.评述课结束
课
程
学
习 课堂 小结
二 探索新知: 师:观察老师出示的手工艺品,说一说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讨论交流) 图一:快递包装纸盒,对材料进行组合、剪拼等,形成另外一件有创意的物 品。 图二:塑料瓶盖,打孔用线连接。 图三:一次性纸杯,剪,卷、贴、添画等。 图四:蛋壳,贴、画、课、镂空。 图五:坚果壳,涂色,粘贴。 师总结:这些精美的手工作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使用资源,清洗消毒, 再利用,他们就会摇身一变,重新焕发生命,变成一件件一幅幅精美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观察大量的作品,了解到我们身边随处可用的材料, 都可以进行美化装饰,再利用。只要细心的观察研究,动手制作再平凡的材 料都会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变成非常精美的美术工艺品。 三 巩固新知: 1. 小组讨论,我们身边还可以用哪些材料? 生:易拉罐、废旧奶罐、废旧餐具...... 2..小组讨论,怎么样把这些普通的材料变成一件神奇的艺术品? 生:剪、贴、卷、折、刻....... 欣赏大量优秀作品,大胆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讲授新课时,看到最简单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让学 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可利用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并交流说一说,我们能 用什么方法?然后结合大量的作品图片,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制作的兴趣, 让学生多看多思考,才会有好的设计思路。 四 制作步骤: 1. 根据收集的材料,思考能做什么?从质感从外形分析。 2. 画草图,修剪材料。 3. 通过拼贴,组合整理完成。 【设计意图】前期已经大量的观看实物图片,并讨论制作方法,让学生已经 有了很多很多的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我只是用文字帮他们理清步骤,就是为 了,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有多元化的制作方法,如果这个环节老师进行演 示,相反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制作思路。 五 作业要求: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 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 的工艺品。 六 拓展练习: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第2页
1、改变本身属性:假如对此“废物”进行
合理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它就有可能释放潜 在使用价值,变为宝。
2、改变外部条件: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
环境不一样可能造成其发生不一样发展方向。在 某处被认为“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 变成“宝物”。
第3页
第4页
垂帘 椅子、垃圾桶
第5页
日本人处理地沟油
变身步骤一:分类回收 变身步骤二:变肥皂、 饲料、涂料 最华丽变身:变成生物 燃料
第6页
美国老人用回收物品建造“廉价树屋”
他用回收来废品为低收入家 庭建造房屋,当前已经建成了14 座,酒瓶底、葡萄酒木塞、废木 材……他神奇地变废为宝。
第7页
方法: 1、搜集各种大小纸芯, 切成不一样长度,利用包 装纸或者麻绳将大小各异 纸芯包起来装饰。 2、将装饰好纸芯用双面 胶零碎地固定在墙上。
平时用完卷筒纸,保 鲜膜,胶带,这些卷 芯都统统扔掉了吧? 现在开始一个都不要 扔,都搜集起来有大 用处呢~
第8页
方法: 1、搜集泛黄旧书或旧杂志 2、把纸剪出适当大小,弯成 花瓣形状 。 3、将几个花瓣形状用双面胶 粘起来
第9页
变废为宝为 我们带来什 么好处呢?
第10页
第11页
1.环境保护,经济 2.能够更加好坚持可连续发 展战略 3.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不可 磨灭传统——节约资源经 典······
第12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将平凡事物化为神奇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学习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3. 创作一幅以平凡事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凡事物,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 新课讲解:讲解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并结合实例分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可以变得神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创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3. 学生的作品创作是否体现了化平凡为神奇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六、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平凡事物。
2. 美术教材。
3. 美术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建议1.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技巧。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平凡事物的美。
2. 开展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目标:1. 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的欣赏和赏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平凡事物的观察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水杯、花朵、树叶等,了解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表达。
2. 利用色彩表现神奇: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平凡事物的神奇之处,如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平凡的树叶呈现出鲜艳的色彩,或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水杯中的光影效果等。
3. 利用材料创作: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如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立体的花朵、利用塑料瓶制作树叶等,让学生体验到平凡材料的神奇转化。
4. 赏析名家作品:通过欣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等,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平凡事物的思考和兴趣。
2. 观察与表达:组织学生观察一件平凡事物,并用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色彩表现: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平凡事物的神奇之处,进行示范和指导,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 利用材料创作: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他们的作品。
5. 赏析名家作品:通过展示名家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赏析,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6.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和感受,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表达平凡事物时的专注度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在运用色彩表现平凡事物的能力和创意。
3. 评估学生在利用材料进行创作时的创造力和技巧。
4. 考察学生对名家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如通过绘画系列作品来表达平凡事物的不同面向。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技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选择,提高学生对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2.学习用基本几何形体来构建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如何用色彩渲染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形象。
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用色彩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五、教学准备1.有关《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笔、笔记本、颜料、画刷等画画所需要的器材。
3.课堂讨论题目和讨论问题。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或想象自己所在的宇宙,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请学生谈论自己创造的外星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奇妙的太空生物等形象。
2.学习环节:(1)了解基本的画画技巧和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一种颜色,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3)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动物或景象,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出物品的形状,并用自己挑选的颜色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总结环节:(1)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互相学习和探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出学生需要自我发挥的地方。
七、评价标准1.能运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物品形状。
2.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3.作品具有美的审美价值。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形象来编写有趣的故事。
2.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天然素材创造想象世界。
九、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比较创意和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意,同时也把对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这些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动手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废旧物品、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废旧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它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他们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们平时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正确的。
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参与讨论。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增强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创造,将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变为艺术品。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化平凡为神奇”。这指的是通过观察、想象和创造,将我们周围的普通物品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创造力,也使我们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将废弃的瓶盖变成精美的画作,以及这一创作过程是如何启发我们解决问题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平凡为神奇》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学生能够从最常见的石头、树叶中找到独特的形状和纹理,将它们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凡物品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的改造,以及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程度还有待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在培养过程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发现生活中的美。
2.难点: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具有艺术性和创意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纸张等。
2.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3.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如剪裁、拼接、上色等,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更具艺术性和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于色彩、线条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
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如何将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神奇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图、画具、素材等。
2.学生准备:画具、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头、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可以变得有趣和神奇。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变得有趣和神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认识创意手工。
初步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尝试运用各种废旧物品的质感、颜色、形态等特点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探究、讨论,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意联想并制作。
【教学准备】教具:电子课件,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手工工具,木片,树叶,石头树皮,树枝等等;学具:手工用具,各种乡土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微课,引出课题同学们,老师先带领同学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同学们边欣赏边寻找看你发现什么?是呀,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如树枝,树叶,木片,木墩,石头遍地都是,你会用它做点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创意?一起看看我们学校同学的创意吧。
生活里像叶子一样平凡的东西太多了,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东西变得神奇起来?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化平凡为神奇》(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叶子这一孩子们最熟悉的素材入手,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发最初的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于变废为宝。
然后通过欣赏同学的创意打开思路,引起兴趣并导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方法1.生活里老师是个特别喜欢收集的人,看到掉落的叶子,松球,树枝我都捡了回来。
猜,我用他们做了什么?看,今天老师把他带来了。
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谁能说一说(实物展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指着实物引导,这是什么?树枝,这是什么?松球,这是什么?树叶。
怎么把他们组到一起去的?用麻绳串起来)老师总结:恩,我正好利用了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稍微做了装饰,让他更好看更容易保存,但是他们的外形没有变,这种方法我叫他:随型(板书)比如这个圆形的盘子,我就利用这个圆形去思考,这就是随型。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拼凑画面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物品缺乏关注,不易发现其美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并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的新知识:教师讲解如何用美术的方式将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审美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的发现和表达能力;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和表达想象力。
教学准备:1.平凡事物的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2.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如铅笔、椅子等,并询问学生对平凡事物的看法。
2.向学生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对这些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二、激发兴趣(15分钟)1.分享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抓住平凡事物的特点,如油画《黄色的水罐》等。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询问是否有兴趣用美术来表达这些观察和感受。
三、创作活动(30分钟)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是画、花、树等。
2.给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所观察到的平凡事物表达出来。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让学生观赏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
2.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作品的赞美和鼓励。
五、评价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表达的准确性、创意性和美感等。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困惑和收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到户外进行平凡事物的观察和绘画,在大自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2.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介和工具,如水彩、铅笔、油画、雕塑等,拓展创作的方式;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观察和创作平凡事物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能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和提升,并且在分享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此外,通过调研和实践,我意识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2)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将废旧物品转化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废旧物品、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艺术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卫生等。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
5. 成果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重点内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创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尝试进行创意设计,下节课带来分享。
2. 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意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变得神奇有趣。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创意绘画的案例,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然而,学生在创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形成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意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等3.参考资料:相关创意绘画的图片、视频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创意绘画的作品,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有趣?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富有创意。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绘制图案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缺乏关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并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2.实物材料:废旧报纸、石头、画纸、画笔、颜料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废旧报纸、石头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物,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平凡为神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花朵、用石头绘制的图案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020秋人教版美术三上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word教案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王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材料进行联想制作
三、教学策略
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创意欣赏上,让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废旧物品的艺术魅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自由、合作、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
教学中可以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动手创意”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这些废旧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化平凡为神奇;接下来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变平凡为神奇!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最新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word教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活动一: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包括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日常用品的创意绘画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艺术手法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发挥创意思维,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神奇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相互交流和借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审美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艺术作品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示范如何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3.实践与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
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
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 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 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 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
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评析]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
”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
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