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 1.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
2.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角度,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一、哲学上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_______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构成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 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国的古代哲学都会研究社会的时代问题但它们的社会功能是从自身阶级或阶层利益出发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哲则立足社会实践更多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指导无产阶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以及显著标志是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故选C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A.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又有挑战C. 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答案】【解析】3.(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A. 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 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 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科技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具体科学进行反思说明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 这体现了形体决定精神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但并未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符合题意④不合题意“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体现了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唯心主义而且是客观唯心主义故选A5.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柏拉图理念论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上述观点()①体现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分歧②二者均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③均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展开④两者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A【解析】①③正确恩培多克勒“流溢说”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柏拉图理念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体现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分歧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展开②错误后者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④错误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故选A6.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以下表述与“晕轮效应”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断章取义以偏概全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以管窥天一概而论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体现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体现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故入选②不合题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强调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与题中观点不一致故排除③不合题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与题中观点不一致故排除④符合题意“以管窥天一概而论”体现了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故入选故选B7.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是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哲学大会这一哲学盛会必将引发爱好哲学的青年学子“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的思考围绕哲学所具有的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进行探讨这段话表明()①哲学从一般规律中分析演绎出具体学科的特殊规律②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③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④哲学是对具体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综合性科学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哲学大会必将引发爱好哲学的青年学子“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的思考围绕哲学所具有的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进行探讨这表明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故②③正确哲学是从某一具体领域概括总结最一般的本质规律的过程故①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一切具体科学的综合故④错误排除故选C8.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人认为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有的人则认为道是指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前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后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③老子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④老子的观点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 ①④B. ①③【答案】D【解析】“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的看法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与题意不符“道是指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的看法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②符合题意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了一元论同时也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错误④符合题意故选D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程度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是“科学之科学” 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了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①④正确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真正的哲学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了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②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错误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故选D10.人的理性如果试图超越经验的界限而去认识宇宙本身那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二律背反” 即各自成立却互相矛盾的两种理论或学说因此康德认为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现象事物自身不能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这一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C. 彻底的不可知论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AD不合题意材料所述不涉及客观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符合题意 C不合题意康德认为我们的认识对象是现象事物自身不能成为我们认识的对象这一观点认为事物的现象能够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事物自身则不能属于不彻底的不可知论故选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摘自毛泽东《实践论》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案】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理论存在较大局限性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解析】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理论存在较大局限性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12.(1)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12.(2)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义具体表现在科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作品和思想无不称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灵反对来世和禁欲肯定人本身和现世生活人文主义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要求科学为人生谋福利要求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他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束缚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里冲击了宗教和封建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对于继承古代优秀遗产、打破教会权威、消除封建愚昧进而拓宽近代科学、文化、艺术和思想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为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义具体表现在科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作品和思想无不称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灵反对来世和禁欲肯定人本身和现世生活人文主义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要求科学为人生谋福利要求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他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中古时期的宗教束缚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都在当时的历史时期里冲击了宗教和封建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对于继承古代优秀遗产、打破教会权威、消除封建愚昧进而拓宽近代科学、文化、艺术和思想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为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法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既是唯物论者又是战斗的无神论者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解析】法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们既是唯物论者又是战斗的无神论者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3.(1)钱学森把科学研究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什么关系?13.(2)结合钱学森的成功经验谈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意义13.(3)结合钱学森的成功经验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缺乏科学世界观和方法指导钱学森把科学研究与哲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析】【答案】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钱学森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解析】【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解析】14.(1)从以上观点中选出属于唯物主义的是哪三个?14.(2)从以上观点中选出属于唯心主义的是哪三个?【答案】③形存神存形谢神灭、⑤水是万物的本原、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解析】③形存神存形谢神灭、⑤水是万物的本原、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答案】①我思故我在、②存在即被感知、④心外无物【解析】①我思故我在、②存在即被感知、④心外无物。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哲学理论知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_第一二三单元复习
世界的状
辩证法
态怎么样
根本对立 形而上学
的世界观
孤立静止片 面看问题
普遍性 客观性
条件性 多样性
含义 特点
整体部分关系
总特征
联构成 发
系
展
核
内 心动
容
力
矛盾 含 义
特征 永恒性(发展观点) 状态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趋势 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对立统一观点 一分为二
特点
矛盾普遍性 关系 矛盾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题
①分清主次矛盾侧重于从办事情的角度来讲;分清矛盾主
指
次方面侧重于从把握事物的性质的角度来讲;
导
②在材料中,主要矛盾通常表述为“重点、中心、关键、
突破口、中心、重中之重”等,而矛盾主要方面通常表述
为“主流、本质、实质、优势、九个指头”等。
的发展进程
性质
数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 同一矛盾中,矛盾主次方面都
别
矛盾有多个
只有一个
方法论 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既要全面,又要抓主流
联
①都是矛盾的特殊性情形。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
系
要方面,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③两者共同构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原理依据。
解
在具体的题目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别两者: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性;2、意识具有主观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能动性。
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思想武器。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课时7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时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主次矛盾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并学会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2.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3.培养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周围的人和事。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_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议一议:首先解决的一定是主要矛盾。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________、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__________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__________的方面。
议一议:有人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______,又相互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翻船
第八页,共33页。
看似深奥(shēn ào) 的问题有时只要果 断的行动便可以解 决了.
第九页,共33页。
不同的现象共同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tán tán)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shēnghuó)与哲 学密切相关。
第十页,共33页。
注意(zhù yì):
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自然界, 二是人类社会, 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
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B】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4.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是金额(jīn é)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去 ,玩得很开心。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 ,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他说 :“ 我 很喜欢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 , 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 (měi rén)一块钱。 ”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 ,更起劲表演它们的 足下功。 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 "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 减了一半 , 明天起 ,我只给你们 5 毛钱。 " 小青年们很不开 心 , 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 ,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 , 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 ,
• B、哲学的产生(chǎnshēng)和发展有赖于人 们的思考和实践
高中政治必修4 同步讲义第一单元 第三课 课时4 事物发展的状态
课时4事物发展的状态学习目标 1.结合典型事例,明确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知道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状态。
2.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呈现状态1.量变(1)含义: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呈现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2.质变(1)含义: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呈现状态: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议一议: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提示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一定的“度”,度是一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
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议一议: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的过程?提示从量变到质变并不意味着事物发展的终结,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圆圈式的循环。
三、方法论要求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3.错误倾向(1)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2)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纠正: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2.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做好复习提纲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思考:哲学的功能(学习哲学的意义) (1)、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2)、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3、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各种具体知识,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时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目标 1.理解并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结合当前实际,理解我们党和政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哲学依据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________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___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______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想一想:你如何理解“实事求是”一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____________和尊重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___________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____________,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想一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件《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
吸毒、自杀、暴力…… 生老病死, 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人生有பைடு நூலகம்价值?生命有何 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偏听必将失去所有的支持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但若合作不好,再小 的障碍也要翻船
己复礼; 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
是物质的。 ……
(2)哲学的意义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 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 是善?世间是光明还是黑暗?真善美在哪里? 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意义2: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
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 导。
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之一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 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
这话主要说明( A )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 ·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 ·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 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
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 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 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 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 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 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 的么?”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指导。
哲学反作用于具体科学。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对象②联系: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
三、世界观和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1、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零散的。
2、哲学:并非人人都懂,自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3、哲学和世界观都是研究整个世界的。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议一议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提示:(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并不是有了人脑就可以 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 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或大脑受到损害的人, 都不能形成意识。 (2)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 意识就不能产生。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 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前篇自主预习
2.物质的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判一判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错误。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 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观特征看 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2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
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
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如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
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医生。这说明( )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吗 情境导引 世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几千年来人类一直 对世界、宇宙有探寻,从肉眼发展到望远镜和人造卫星,从太阳系 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蒙昧时期的神 话、古代哲人的猜测、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革命,直到20世纪现代 宇宙学的诞生,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 (1)从宇宙大爆炸到演化出生命,说明自然界是怎样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惑提高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 界的追问和思考”的区别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侧重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 这是最根本的。即解决的是哲学来源于哪里的问题。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侧重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对世界进 行追问和思考,哲学才会出现。即解决的是哲学怎么产生的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1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重新回到古老而又常新 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 们应当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审题
审设问 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审材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项 选项分析
是否 入选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
疫情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
定选项 B
的哲学思考,这说明哲学源于生活,源 √ 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的哲 学不等于生活本身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哲学有什么用 互动探究 “天人合一”是一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 为人生活在世界上, 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自然界的大道和规律,讲究自然界的法则,达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论SARS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都警示我 们应重建生命伦理,回到中国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依据材料,运用哲学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探究说明回到中国传 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的原因。 提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能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总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互相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以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较大影响。
互相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文化的表现:表现在民族节目和文化遗产中。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时间生产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这个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传播的途径:1.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课时3 发展的实质与趋势
课时3发展的实质与趋势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实质,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
2.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个角度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拥护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
3.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________到高级、由________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______的。
(3)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______和______,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议一议: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①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____________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________。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想一想:新旧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_,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____________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高二必修四政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二必修四政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二必修四政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二必修四政治第一单元知识框架2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共8 页《生活与哲学》知识要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生活需要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影响生活。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地艺术。
(3)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识根源是夸大感觉的作用。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识根源是夸大概念的作用。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4)哲学史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5)二元论是不可能的。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
2、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真正的哲学具有社会历史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综合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2)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联系: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4)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5)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以上三点可说明物质决定意识)4、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动作用首先表现)。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这是世界物质性原理和规律客观性的要求。
(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过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4、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5、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8、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
9、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10、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