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3. 教学内容3.1 加法•加法的概念: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加法的符号:+。
•加法的性质:–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零元素:a + 0 = a。
3.2 减法•减法的概念: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减法的符号:-。
•减法的性质:–减法的定义:a - b = c,表示c + b = a。
–减法的性质:a - 0 = a。
–减法的运算规则:a - b = c,表示 a = c + b 。
3.3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概念:同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加减混合的例子:例如 3 + 2 - 1。
•加减混合的注意事项:按照计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4. 教学步骤4.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关联。
4.2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性质•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讲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
•引导学生举例进行操作演示,加深理解。
4.3 进一步探究减法的性质•分组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观察差和被减数、减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运算规则。
4.4 加法和减法的综合运用•完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注意计算顺序。
4.5 小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的知识。
5.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以下题目,并写下计算过程:1. 5 + 3 - 2 = ?2.8 + 2 - 4 = ?3.10 - 6 + 4 = ?4.9 - 3 + 1 = ?5.7 + 4 - 6 + 3 = ?6. 课后作业•布置以下作业,并要求学生用纸质进行计算和书写:1.完成教材上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加与减(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与减(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加法与减法,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知道加法表示增加,减法表示减少。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法与减法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加强对计算的练习和指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计算卡片、教鞭、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数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与减法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与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细节,避免出现错误。
板书设计:1. 加与减2.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教学目标: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计算4. 教学难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练习、应用、总结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加法与减法计算题2.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加法与减法的应用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了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练习的检查,以确保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和计算的准确性。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案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案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册p32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2、在实际情节中探究与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重点难点:初步体会加与减得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加法师:森林的早晨,鸟语花香。
听!谁在唱歌呀?哦,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鸟在唱歌。
有几只鸟呢?〔6只〕师:看!你又看到了什么?〔飞来了两只鸟〕你能编个数学故事?原来树上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师:要求现在树上有几只鸟,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求添加用加法计算。
〕你能列个算式吗?〔6+2=8 板书〕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在加法算式中呀,每个位置上的数〔手指6、2、8〕都有自己的名称,6是加数、2是加数,8是和。
〔板贴各局部名称〕2、减法师:那么,这张图你们看懂了吗?请你编个数学故事跟自己说一说,好吗?原来树上有8只鸟,飞走了2只鸟,现在树上还剩几只鸟?师:谁想来试一试?算式怎么列呢?〔8-2=6 板书〕想想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求剩余,就用减法计算〕。
算式中的8、2、6分别表示什么呢?在减法算式中,每个位置上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8是被减数、2是减数,6是差。
〔板贴各局部名称〕师小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会编加法故事、列加法算式,而且还会编减法故事、列减法算式呢!〔边小结,边出示课题:加与减〕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加与减。
二、观察比拟,探究新知师:那么加法与减法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师:看看我们刚刚列出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讨论、汇报〕相同的地方两个算式里都有6、2、8三个数不同的地方一个是加2,一个是减26、2、8在加法中和减法中的待的位置不一样。
加法算式中的和跑到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的位置了。
最新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设计
加与减教学目标:1、加与减的关系,减是加的逆。
2、通过看图说故事,实施数学交流。
3、说故事,实施数学交流。
4、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1、加与减的关系,减是加的逆。
2、通过看图说故事,实施数学交流。
教学难点:理解加与减的关系,减是加的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教学设计:(一)引入阶段:1、启发谈话,创设情境。
小朋友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图和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数学小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先比一比看谁编的小故事又准确又完整。
(出示课本第34页第1题)2、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故事一:树上原来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8只小鸟。
6+2=8故事二:树上原来有8只小鸟,飞走了2只小鸟,还剩6只小鸟。
8-2=6(二)探究阶段:1、观察、比较加减法算式。
(1)小朋友的故事讲的可真好听,你们还为数学故事列出了加减法的算式真不错!仔细观察刚才故事中的两个加减法算式,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秘密吗?①都使用了2、6、8这3个数。
②2、6、8在加法算式中的位置不一样。
③加法算式中的和可以作为减法算式的被减数,而加法算式的加数可以作为减法算式的差或者减数。
④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上东西我们可以用加法来算,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掉东西我们可以用减法来算。
(2)小结:对了在这里的两个加法和减法算式象这样的两个加减法算式(三)应用阶段:(1)出示两幅图讲故事、写算式。
双色片翻一翻,书P32/2说一说,列算式(2)根据刚才学习的加减法的关系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6+3= 5+2= ()+5=9-3= 7-2= ()-5=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质疑:刚才有两位小朋友填写了第3题我们来看看(3)+5=(8)(4)+5=(9)(8)-5=(3)(7)-5=(2)他们填的对吗?为什么呢?(第1组小朋友填的对,他是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来填写的,第2个小朋友虽然填写的算是没有错,但他没有根据加减法法关系来填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减法的概念;2.能够用有具体的事物表示加法;3.能够完成单步加、减法运算;4.能够通过选择题形式来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具体物体来表示加法、减法;2.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饼干等,引导学生讲述这些物品有多少、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组等,引发学生思考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呈现教学内容接下来,教师可通过以下内容呈现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 (1)加法运算教师可先展示两个相同的物品,例如两个饼干,让学生描述它们,然后再加入另外一个饼干,让学生发现这三个饼干可以表示为:“2+1=3”。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有趣的组合,如三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巩固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
(2)减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物品表示减法运算,如让学生发现5个苹果中3个已经被拿走了,可以表示为:“5-3=2”。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物品进行反推,如拿着2个苹果,让学生描述还有几个苹果是没有被拿走的等。
(3)加减混合运算当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将两种运算结合起来,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例如,让学生计算:“3+2-1=”等。
3. 练习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各种形式的题目。
下面给出一些例子: #### (1)选择填空 1. 3-1 = A. 1 B. 2 C. 32.2+4-1 = A. 4 B. 5 C. 6 D. 73.5+2-6 = A. 0 B. 1 C. 2 D. 3(2)填空1.7-3 = _2.4+2-3 = _3.6+1-7 = _4. 总结归纳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或者由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概念,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形象生动的图例,如下:1.加法的图例2+1=3原来有2个饼干,再来1个饼干,一共有3个饼干2.减法的图例5-3=2一共有5个苹果,拿走了3个苹果,还剩2个苹果3.加减混合运算的图例3+2-1=4原来有3个苹果,再来2个苹果,然后拿走了1个苹果,还剩4个苹果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2.设计一些新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并自行解答;3.独立完成《沪教版一年级上册》中有关加减混合的相关练习题。
加减混合(说课稿)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混合(说课稿)——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位数的加减法,现在需要将其应用到两位数的运算中,并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加减法》,第二节课《加减混合》。
该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为:1.回顾一位数的加减法。
2.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注意进位的规则。
3.学习两位数的减法,注意借位的规则。
4.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注意先算加法还是减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练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发现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2. 教学手段1.班级黑板、粉笔、教具箱、给学生分享链接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具体实物的演示和问题的让孩子通过画图或口头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具箱等。
2.准备教材: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加减法》,第二节课《加减混合》。
3.组织教学环境:摆放教具,指定学生位置。
2. 教学步骤第一步:新课导入通过对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回顾,让学生快速回想起来本节课程所需的相关知识点。
第二步: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学机等方式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的加减法,并明确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够简单地解决有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理解题意,准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把握加减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教材:沪教版一年级上册。
2.工具:小黑板,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加法、减法的符号,并准备好小黑板等工具。
2. 导入新知通过举例,介绍加法、减法的概念,并向学生解释加减法符号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运算的顺序。
3. 讲解加法3.1 认识加号通过小黑板上写出的数学运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号,并进行简单的口算联系。
3.2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出示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实物或图片进行实际操作,并教给学生用小黑板或白板笔等工具进行加法计算。
3.3 讲解竖式加法引导学生掌握竖式加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口算练习掌握竖式加法的基本技巧和运算规律。
4. 讲解减法4.1 认识减号教师通过小黑板或黑板上写出的数学运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减号,并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4.2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出示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实物或图片进行实际操作,并教给学生用小黑板或白板笔等工具进行减法计算。
4.3 讲解竖式减法引导学生掌握竖式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口算练习掌握竖式减法的基本技巧和运算规律。
5.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进行加减法的应用,教给学生如何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复习安排适当的课后复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应用将加减法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与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2024)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与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加与减》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基础,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材以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进而掌握加减法运算。
这一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以及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
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活动来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的概念和运算,但对于加减法的正式学习还处于初步阶段。
学生的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 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3.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经历加法和减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1.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3.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主要教授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教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计算;2.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采用教师给予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辅以小组合作学习;2.采用教师通过演示、解释、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热身1.教师将会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堂内容,并向学生提问,以检查学生对概念和规则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使用到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如何在这些场合下使用。
3.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与周围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二、知识讲解1.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定义,并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2.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例子演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授课结束后,通过一些测试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和规则,解决一些简单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加强学生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1.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家中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
2.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五、总结与评价1.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以此检查教学效果,并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加减法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也切实解决了学生在掌握不同场景下加减法运算方法时遇到的难点。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学设计范文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加与减》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并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4.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看懂线段图,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根据这张图,你能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同桌交流。
生: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板书)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板书)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板书)师:从小朋友们总结出的这些关系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加法和减法它们?生:相互有关系。
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师:很好,那我们现在要解决“原来有几条”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个关系式呢?生:第一条关系式。
师:谁能来列式计算?生:5+18=23(条)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探究二1、师:捞到桶里5条,鱼缸里现在有18条问题2: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师: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试着画一画线段图?生*思考。
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画清楚条件给出的信息。
(板书)师:要求“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我们应该用哪个数量关系式?生:鱼缸里现有鱼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出的条数师:那么在图上,要怎么表示多出的部分呢?生回报,老师总结。
(板书补全线段图)2、师:谁能根据线段图,解决这个问题?生:18-5=13(条)答:鱼缸里比桶里多13条鱼。
小结:根据小猫捞鱼图,我们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关键是所求的问题不同,用到的关系式就不同。
在计算中,利用我们的好朋友“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线段图来做加与减。
(出示课题:加与减)练习与巩固课内练习一1、师:看线段图,列算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符号。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4.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掌握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加法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件的数量,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张桌子,多少只椅子等,并与学生交流如何得出结果。
–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把教室里的两只椅子再放进来,我们应该怎么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
2.学习:–出示“3 + 2 = ?”的算式,示例教学加法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数学计算,例如:“现在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3.巩固:–出示多个加法算式,例如:“3 + 2 = ?”、“4 + 1 = ?”等,由学生进行加法运算计算结果并回答。
第二课:认识减法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件的数量,并让学生数一数目前有多少只椅子。
–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把教室里的一只椅子拿走,我们应该怎么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
2.学习:–出示“5 - 1 = ?”的算式,示例教学减法运算符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数学计算,例如:“现在有5个苹果,拿走1个苹果,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3.巩固:–出示多个减法算式,例如:“5 - 1 = ?”、“4 - 2 = ?”等,由学生进行减法运算计算结果并回答。
第三课:加法和减法结合运算1.引入:–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有4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然后再拿走2个苹果,最后剩下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思考。
2.学习:–出示“4 + 3 - 2 = ?”的算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用运算符号表示出来。
加与减(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加与减(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主要内容为“加与减”章节。
该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认识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
2.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
2. 难点: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设计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黑板、粉笔、计算器、多媒体投影仪。
2. 课程平台:无。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加减法练习题。
4. 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小组合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目标:引起学生对加减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加减法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展示一些关于加减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加减法的定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加减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目标: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过程:讲解加减法的定义,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详细介绍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加减法案例分析(20分钟)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加减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如“和”、“差”、“加数”、“减数”等。
2.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1+2、3-1等。
3.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他又拿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学难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相关概念、术语及运算规则等方式进行教学。
2.模拟法:通过教师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像,如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等,让学生数出其中苹果的数量,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如果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苹果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如果有3个苹果,把其中一个拿走,还剩下几个苹果?呈现(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加减法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加数、减数、和、差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小学同步练习册中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解答。
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他又拿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红有6个蛋糕,她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蛋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确认(10分钟)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同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一些与加减法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和,什么是差,等等。
练习(3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练习册进行评讲。
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术语,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重要概念和技能,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核算能力。
2.6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沪教版
2.6 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例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1.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2. 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4.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加减法概念的理解。
2.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加减法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加减法教学卡片2. 计算器3. 实物道具(如水果、玩具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性质和关系。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培养计算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2. 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4.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完整加减法的相关概念。
2. 判断题:判断加减法的相关性质。
3. 计算题: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4. 应用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加减法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清晰,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设计涵盖了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一)_沪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一)_沪教版教学目标:1、会依照10以内数的加减,推算出20以内没有进退位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看比较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3、经历主动分类、尝试探究、实践应用的行为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培养学生推算能力;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难点:练习中11+9、20-9这类题目的推理思维方法。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预备:双色片、运算条片、画好若干数射线的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游戏引入1、(操作课件)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都在查找自己的好朋友。
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燕子小猪小兔蚂蚁松鼠乌龟小象小猴3+1 4+5 5+5 7+1 15+5 7+11 13+1 14+52、认真观看,同桌讨论,交流汇报:(依照学生汇报,整理成如下4组题目)3+1 4+5 7+1 5+513+1 14+5 7+11 15+53、小朋友们真聪慧,今天我们这节课连续来研究加减法的本领。
(出示课题)二、尝试探究,构建新知1、观看比较,体验运算方法。
(1)汇报:你们什么缘故这么分,能说说理由吗?(依照整理提问)生1:竖着看,前面三组第二个加数是相同的,最后一组是第一个加数相同。
生2:另外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也相同。
生3:每一组的下面一个算式都比上面一个算式多了十。
(2)先来研究第一组题目,提问:3+1都会算,13+1你会算吗?请大伙儿任意选择一个学习好伙伴:双色片、运算条、数射线,互相摆一摆、算一算。
(3)请三位同学分别说说操作方法,教师依照汇报,同步在媒体上演示。
生1:我是用双色片算的,3+1确实是先摆3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因此是4个圆片;13+1确实是先摆13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确实是14个圆片。
生2:我是用运算条片算的,3+1确实是先摆3个运算条片,再添上1个运算条片,因此是4个运算条片;13+1确实是先摆13个运算条片,再添上1个运算条片,因此是14个运算条片。
加与减(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与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版本: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主题:加与减本节课学习内容:在10以内做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意义;(2)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求解方法。
2.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加减法口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真、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积极交流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求解方法,形成加减法口算的能力。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意义,并掌握求解加减法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以两组小组赛的形式引入今天的主题——加与减。
2.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物品,用加减法进行计算,设计加减法口算游戏。
3.老师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设计的口算游戏。
2.整体探究(15分钟)1.观察和围绕张海龟数学课本P3出现的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小熊妈妈告诉小熊,我有4个鸡蛋。
爸爸从菜市场买来2个鸡蛋,原来我家有几个鸡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意义。
2.通过张海龟数学课本P8和P9难度循序渐进,逐个学习使用加减运算的方法。
老师通过数字棒、数字花、小鱼等形象诠释,指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巩固提高(25分钟)1.通过老师提出的口算题目,模拟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练习。
2.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口诀、画图等加减法口算方法。
3.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观察真实生活或游戏情境,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学生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求解方法,并形成了加减法口算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态度积极,思维活跃,与同伴间团队合作良好;同时也发现在教学中,少部分学生仍有一些计算错误和困惑,需要加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2.能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3.能解决简单的想象和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内容1. 加减法符号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加号和减号,加号的读法是“加”,减号的读法是“减”,在数学中用加号表示加法,用减号表示减法。
2. 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1.引导学生逐一阅读算式“1+1=2”、“2-1=1”,并进行讲解。
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规律;2.向学生出示1个小球,1个小汽车,分别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口算“1+1=2”和“2-1=1”。
3. 解决简单的想象和实际生活问题1.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生活或想象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解答;2.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加减法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1. 加减法符号的认识1.展示包括加号和减号的算式,让学生逐个认识,了解加号和减号的含义;2.让学生模仿并朗读加减法算式以及它们对应的读音。
2. 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1.讲解1以内的加减法规律;2.让学生自主模拟加减法口算,练习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3.在小组内进行竞赛游戏,增强学生对加减法的敏感性。
3. 解决简单的想象和实际生活问题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或想象中的问题,让学生预估答案,同时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加减法结合实际生活,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加减法符号的认识和运用;2.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3.解决简单的想象和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加减法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作业1.解答课堂讲解中的口算练习题;2.思考总结将加减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符号的认知理解,使其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加减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口算1以内的加减法更加灵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教案中也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教学内容:P 3,《加与减》。
教学目标: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生:桶里有5条鱼,鱼缸里有18条鱼【设计意图: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猫捞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地从图、文字等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问:多多少是什么意思?怎么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组讨论)算式:18-5=13(条)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空间、时间2个角度来思考。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中3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师:先请哪个小朋友来看线段图编题目生编题目、列式解答2、师:同桌讨论,编题并列式解答3、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用去28元,还剩32元,原来有?元,用去?元还剩32元原来有60元,用去28元,还剩?元,原来有60元同桌讨论,并列式解答【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同一事件不同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图意,牢固构建数学模型,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总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五、拓展练习盒子里有34个草莓,框里有16个草莓。
①总共有多少个草莓?②盒子里的草莓比框里的草莓多多少?【设计意图: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吃了16个苹果剩下的比吃掉的多少?还剩31个苹果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的延伸与碰撞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板书设计: 加与减 算式: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 23 条鱼。 捞到桶里 5 条 还剩 32 元 原来有?元 桶里有 5 条 鱼缸里有 18 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多少条?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 13 条。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教学内容: P3,《加与减》。 教学目标: 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 生:桶里有 5 条鱼,鱼缸里有 18 条鱼 【设计意图: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猫捞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 们尝试独立地从图、文字等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为探索新知作好铺垫。】 二、认识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如果要编一道应用题,可以提什幺问题呢? (生动性,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 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师:先请哪个小朋友来看线段图编题目 生编题目、列式解答 2、师:同桌讨论,编题并列式解答 3、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用去 28 元,还剩 32 元,原来有?元,用去?元还剩 32 元 原来有 60 元,用去 28 元,还剩?元,原来有 60 元 同桌讨论,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同一事件不同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图意,牢 固构建数学模型,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 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 问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幺? 五、拓展练习 盒子里有 34 个草莓,框里有 16 个草莓。 ①总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盒子里的草莓比框里的草莓多多少? 【设计意图: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 互的 吃了 16 个苹果剩下的比吃掉的多少?还剩 31 个苹果 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 拓展学习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知
生 1: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 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线段图来表示这道应用题 出示线段图① 师:观察线段图,这里一共有几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什幺?他们之间有 什幺关系? 小结: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能很容易的列出算式 生尝试解应用题,反馈交流 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 23 条鱼。 师:有算式以及单位名称和答句,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解答。 生 2:鱼缸中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多少? 你和小巧提的问题一样 出示线段图② 师:这张图中,要我们先填出桶里有几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你能试一 试吗?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问:多多少是什幺意思?怎幺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 组讨论)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 13 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空间、时间 2 个角度来思考。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数 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中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