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部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分:中学教育概述1.1 中学教育的定义与目标中学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学科教育和综合培养的教育阶段。
它是由小学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以及塑造他们的品格与价值观。
通过均衡的学科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活动,中学教育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1.2 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中学教育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广泛知识面:中学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2.素质教育:中学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养。
3.选修课程:中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发展。
4.分层教学:中学教育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实行分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3 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学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1.初中教育:初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一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小学知识基础,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第二阶段,通常为三年制。
高中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
1.4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学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自参与并探索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1.5 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中学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进行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在教育领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能。
本文将围绕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展开讨论,从知识储备、能力要求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知识储备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了解教育理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常见的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2. 课程与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
这不仅包括制定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 教育测评教育测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测评能力,包括测评工具的选择、测试的设计与实施、测评结果的分析与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5.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这有助于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力要求1.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学生管理能力学生管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管理、学生情绪管理、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分析学生行为的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
3. 团队协作能力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涉及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创设条件,对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促进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内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的总称。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2. 学习理论•传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外界刺激和机械重复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性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奖惩机制,以及通过模仿和反应来促进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世界和获取新知识。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对话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3. 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机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教育测量: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
•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使用的量化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包括成绩、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等维度。
•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如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研究学习过程、动机和条件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学习策略等问题。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揭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格与情感发展理论:研究个体人格、情绪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探讨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教育领导:以教育为目的,通过影响他人行为来实现组织教育目标的过程,包括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1.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教育活动提
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
2.教育原理: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任务,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
安排的合理性,能够分析教育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设计与评价: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特
点和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教学方法与技能: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
法等,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
运用。
5.课堂管理与教育管理: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组
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
6.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规范,能够依
法办事,保护学生的权益,提高教育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7.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内容:掌握中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学内容,了解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
8.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发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要求,掌握学生
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工作。
9.学生评价与学生素养发展:了解学生评价的目的和方式,能够科学
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0.教育与研究:了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教育和发展作出贡献。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整理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教师需要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学理论等,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3. 教学方法知识: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等。
4. 教学资源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技术设备、教材和参考书籍等。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 课堂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维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具备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 学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学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理论。
2. 培训进修:教师可以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育教学相关书籍、论文等,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
4. 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由来(单选,次重点)1、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1、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2、狭义:就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重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二)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次重点)1、永恒性:教育永远存在,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阶级性:阶级社会教育有阶级性。
3、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各有其特点。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单选,次重点)(一)教育者-主导(二)受教育者-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工具、手段四、教育的起源(单选,次重点)(一)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神创造的(不考)(二)生物起源说地位:第一个正式提出,观点: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息)(三)心理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心理仿梦露)(四)劳动起源说观点: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单选、次重点)(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1、奴隶社会(单选)(1)中国①夏: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序、校)。
②西周:学在官府、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国学和乡学之分。
六艺教育: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大兴(2)欧洲(单选)①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②雅典: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2、封建社会(1)中国(单选)①西汉:文教政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宋代:教育内容,四书五经作为封建社会中国的教育内容(2)欧洲(单选)①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僧侣教育内容:三科四学(七艺)②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3、古代教育的特点(单选)(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单选、简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单选)(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四)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1、教育的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单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非重点)(一)我国古代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二)我国近现代1、近代小学的开端:1878 年张焕伦上海正蒙书院最早公立小学:1897 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2、清末小学3、民国小学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2 上已考简答,简答备考)(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口诀:意面特饥渴本节简答题汇总1.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知
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研究与教育的关系
- 研究过程及其主要理论
- 研究动机与兴趣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知识点
-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教育法学知识点
- 基本法律和法规
- 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
-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教育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 教育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4.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知识点
-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要素
-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5. 教育评价知识点
-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
-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6. 教育统计学知识点
- 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育统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教育统计的表达和分析
- 教育统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在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教育教学能力则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的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才能应对各种教学挑战,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表现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与激励。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以及与同行交流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学≠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实践经验偏重于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4、教育学萌芽阶段: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著作。
比西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早300多年。
独立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把教育学在大学正式讲授;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教育》。
5、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阶段:杨贤江《新教育大纲》6、现代发展阶段:赞科夫《教育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布鲁纳《教育过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学生学习的形成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7、调查研究法:重点考察教育现实问题、严密性、受语言制约强;观察法: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观察过程受研究者个人因素影响大、可获得以外资料实验研究法: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行动研究法:实践者参与、研究过程民主化、已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历史研究法: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8、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是指学校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9、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等其他社会现象是独立存在的。
(历史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0、神话起源说:教育是有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是培养与发展人类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知识与能力则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各个阶段。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教育活动。
1.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如何获得、组织和应用知识与技能。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智力与智能智力与智能是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重要能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智力类型和测试方法,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育教学法教育教学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点:2.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要素、原则和步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2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2.3 教学沟通教学沟通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以下是几个与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关的知识点:3.1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构建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1. 什么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指在教育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对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00题下面是100个和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题目,供您进行学习和复习:1.什么是教育学?2.什么是教育心理学?3.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4.如何进行学生评价?5.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6.什么是教育法律法规?7.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8.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9.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10.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什么是教育技术?13.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14.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15.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16.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7.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18.如何进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19.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20.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2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2.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23.如何运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24.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这只是100个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的题目的一小部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题目,请参考相关的教育学习资料和书籍。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希望您能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祝您学习进步!。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育知识是教育能力的基础
掌握教育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规律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 的效果。
教育能力是教育知识的应用
教育能力是将教育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能够促进教育 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件
汇报人: 202X-12-20
目录
•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 教育知识类别与能力层次 • 教育知识与能力培养途径 • 教育知识与能力评价与测量 • 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01
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
定义与内涵
教育知识
指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规律、 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讲解、演示、讨论等。
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课堂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 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 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应用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教育知识去解决实际教学 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变 。
沟通能力
能够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和合作。
创新能力
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教 学理念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实践探索。
03
教育知识与能力培养途径
教学设计与实施
发展性原则
评价应关注个体的成长和 发展,以激励和引导为目 标,促进个体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约定。
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性因素)、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过程,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6、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代表作《论语》主要教育学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忠孝和仁爱;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墨翟:主要教育学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主要的教育学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7、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的明确的定义和概念;(3)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张的规律对儿童进行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8、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卢梭:主要观点: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佩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教育要遵循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洛克:主要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版。
9、规范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额建立主要观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杜威-----现代教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主张教育应该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我国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的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内法论: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主要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今多数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持这一观点)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要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有关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定。
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免费性中国古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癸卯学制“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模块二中学课程1、课程的分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
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克分为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理论3、几种主要的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模块三中学教学1、教学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意义:教学时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2、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5、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7、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后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4、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5、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参加程度划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6、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8、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9、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12)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10、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11、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观点有:(1)强化可以引起学习的动机(2)强化可以增强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熟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应的,可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提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成败归因理论:代表人物韦纳,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非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12、学习迁移的种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内容(2)合理组织材料(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机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3、学习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发展的结果,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共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经验类化说: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关系转化说: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14、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努力管理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伦提出者:巴甫洛夫重要概念: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尝试一错误说:提出者:桑代克,学习原则: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提出者,斯金纳;重要概念: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社会学习理论:提出者,班杜拉;基本规律:注意、保持、动机再生、强化和动机1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基本内容:学习室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布鲁诺的认知结构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7、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的八个过程: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学习即理解;学习即潜能的发挥;学习即形成;学习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