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探讨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模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习科学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主体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习科学理论则指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智活动,只有在学生的个人认知结构中有了新的认知经验以后,才构成了“学习”。

这些理论为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为主,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主体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谨、理性思维的学科,而探究性学习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模式,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发现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1. 设计具体的数学探究任务。

数学探究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又不能过于困难,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任务的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发现数学规律。

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2. 创设有益的学习环境。

数学探究性学习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1.1 什么是自主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能够自觉分析、总结和评价学习的结果,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

1.2 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理论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积极的认识和建构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实践,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构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的。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2.1 引导式提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个数的平方是偶数,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旋转和平移等变化让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

2.2 开放性问题解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

开放性的问题不仅有多种解法,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学生:如何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学到乘法表。

2.3 讨论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彼此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解决一道难题,讨论和交流在解题过程中的体会和方法。

2.4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_

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_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摘要】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体验探究;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红、黑、绿、白、蓝、黄、六种颜色的玻璃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什么色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什么色的球?)他摸到的是红色的;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黑色的,也可能摸到绿色的;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蓝白黄色的。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自己体验后与同伴探讨。

师问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什么色的球吗?生1:不能,六种颜色都有可能被摸到。

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黄色的,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黄色的球。

生2:不行,要全部放黄色的球。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黄色的,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黄色的,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黄色的。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乐趣。

2.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开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设计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的任务,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启发性的讲解,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共同学习。

2. 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所: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自主学习。

3.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适量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他们查阅和学习,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方法1. 提供合适的学习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如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多角度思考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理和理解学习内容。

2.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组织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1. 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2. 进行数学项目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小型的数学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制定个性化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给他们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1. 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自主探究
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加减法,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导入
让学生回顾自己学过的加减法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二、探究任务
1. 观察与发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加减法的算式,让他们自主尝试解答并总结规律。

2.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有趣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究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合作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三、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归纳规律,重点强调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拓展应用
给学生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减法练习题作为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调整教学方法。

注:此教案仅作范本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思考来提高的学科。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的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并分析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优势。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发现来建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通过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观察一组数字,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和观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建构知识。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游戏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在教室中布置各种数学游戏和实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加深对数学规律和原理的理解。

三、探究学习方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法

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法

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法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又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法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法,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探究学习法的概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探究学习法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学习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四块,你能找到其他的几种分法吗?”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还要求他们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探究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理解。

学生可以一起探索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共同分析数据,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探究学习法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探究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2.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法,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一)教学情境多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与数学世界接触的第一扇门,更是学生对于数学世界最初的窥视,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使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调动起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愿望,还能使学生通过情境化小学数学学习,了解小学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摆正学习心态和进一步深化自主记忆水平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完成独创性学习的过程,这里的独创性学习并不是指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有的学习进程,而是愿意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了解如何分析某一数学概念或定理,并且能够探索新的知识。

这样做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利用旧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和其他同学共同配合解决问题,这对于解答数学难题来说将有很好的引导意义,而且学生也会有更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铺垫,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界得到格外的注重。

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授课模式。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定义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优势以及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探索和实践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现规律、构建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际问题解决来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实践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性学习活动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数学实验:通过进行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和观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数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鼓励他们实践、观察和总结,通过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4.数学游戏: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完整)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完整)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一、课题背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验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实验假说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A、实验对象:所任学科B、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今 C、实验目标(1)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

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

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性。

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

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四、研究原则及策略: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并探讨该学习法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动机、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评估该学习法的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相比对照组学生有更高的平均分和更低的错误率。

2.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高,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展现出更好的数学思考和分析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该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建议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采用这种学习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局限性和建议本研究仅限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未涉及其他学科和年级。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学习法的效果,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涵盖更多年级和学科。

同时,可以结合定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学生对于该学习法的态度和体验,以及教师的实施情况和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张三, 李四. (2019).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实证研究. 数学教育研究, 25(2), 56-78.- 王五, 赵六. (2020).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参考, 35(4), 112-13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学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当前数字化信息时代,学生面临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分析其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探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学习氛围,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研究旨在总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方法,为未来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我们进行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方法。

1. 培养探究精神
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老师应该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

同时,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自觉性。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鼓励学生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发现。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学习工具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学习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地学习。

这些资源和工具包括教学课件、视频、练习册等。

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练习,例如游戏、实验、研究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4. 鼓励合作学习
数学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容纳和接受意见,多参与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学习,组成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问题。

在为期一学期或更长时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有机会在学习中获得支持,还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方法论。

5. 培养学生自主评价和反思能力
评价和反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这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自己的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讨论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概念、方法、效果评估、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概念、方法、评估、影响因素、案例分析、优势、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的学习方式。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自主学习模式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目前对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前提,而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有效性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概念、方法、效果评估、影响因素和案例分析,以及总结其优势、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其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深入探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城关小学李瑞自主探究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

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

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并不陌生,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寻找和运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而在数学学科中,自主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

通过自主学习,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自主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可能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的动机等。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有效性的验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1.2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的有效性,通过研究了解自主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学策略的指导作用。

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关注点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在于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教育者、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研究领域。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节奏,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

而且,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课题
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法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法,探讨其对学生数学研究的影响,并评估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择两个小学三年级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将采用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将继
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
和表现,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测试。

研究结果
根据初步的研究结果分析,实验组学生在数学研究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提升。

他们更加独立思考和探究
数学问题,能够主动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出更好的创造力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的表现没有明显的改善。

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法在提升学
生数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这一教学法能够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该教学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 作者1. (年份). 文献1.
- 作者2. (年份). 文献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为什么需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与尝试的内容与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创设情境。

在教学面向小学三年级数的整数时,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提问题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可以问学生:“小明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请你们想一想,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和分享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实践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成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也从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数学填空、数学推理、数学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规定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步骤,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习方法的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和灵活运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探解决问题学习的探讨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尝试、实践、猜想、讨论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一、自学——让学生“会”学
学生积极自学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

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

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要靠自学自练。

因此,教学时应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

而且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每个新知识教学时揭示新知生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准备题或复习题的形式;一种是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生长点。

二是新知识不是一步到位,例题多为分层次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三是例题下面的“想”指明了学生的思考路子,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习内容,也可以提出一些导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课本,从“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能力。

做到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就应大胆放手,教师决不讲解,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尝试——让学生“探”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己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

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自我探究。

这样能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从而理解新知,掌握规律,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之目的。

如在计算教学与应用题教学时可采取尝试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尝试,不断思考,学习新知。

使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或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解答。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操作——让学生“乐”学
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实践操作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而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方法。

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去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比如教学“圆柱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沿圆柱的高剪开,将它的侧面展开,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再把长方形会拢起来,通过一剪、一展、一合,使学生领悟到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底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求圆柱侧面面积的公式:S侧=C周长h。

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中领悟到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并且通过摆弄、操作,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四、讨论——让学生“促”学
“讨论”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需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提供表象,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

所以教学时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交流。

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去探讨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周长与面积的两个概念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是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情况下是求他们的面积?请举例说明?通过讨论,辨别这两个概念,从而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五、猜想——让学生“想”学
波利亚曾说:“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会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

”因此教师要放开手脚,解放学生的头脑,抓住可以让学生猜想的每一个机会,同时要精心指导,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猜想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合理的进行猜想。

由于学生合理的猜想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创造往往从猜想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独特见解,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把猜想变为现实,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进行深入挖掘,恰当处理,使学生既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又能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后,(即三角形内角和应该为多少度)然后让每位学生进行验证,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等手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尤其要注意的是,当课堂上出现不符合教师预先设想的“猜想”时,不应该立即加以否定或“善意”的提醒,也要让学生通过自己验证,发现自己猜想的错误,从而学会新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