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向阳性 2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负荷。 高负荷的环境就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 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高负荷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高唤醒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 复杂性。
强度:感觉刺激的绝对值; 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的熟悉程度; 复杂性:指环境包含不同信息的种类。
(2)新奇性——环境中出现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 性的程度。
(3)意外性——环境出人意料的程度。 (4)不一致性——某一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
对象,是被判断为最美的;过高或者过低的对象是不美甚 至是丑的。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个人应激物
个人应激物指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心的日常琐事。
3、背景应激物
应激量表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2、不定性、唤醒与美学评价
不论广泛探索还是特殊探索,前提是环境中 必须有唤醒主体的刺激。
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 唤醒水平也随之升高,二者呈直线 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心理学(PPT39页)
随着不定性的增加,唤醒 水平继续提高,探索的兴趣不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降低。
2021三级心理咨询师《环境心理学》要点第二章
2021三级心理咨询师《环境心理学》要点第二章(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环境心理学通常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的控制的因素。
②应用多种方法。
③更关注长期效应。
④多学科方法的整合。
2.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3.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
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4.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
5.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6.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
否则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
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
⑶因变量的敏感性。
7.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8.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Arne Quinze设计的Ferrer店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这个大水泥箱子三面封闭,临街的一面,只留有1/4大小的空白,作为橱 窗,让人们能够看清里面的陈设。设计师认为,橱窗之于店面的最大作用, 就是要以恰到好处的高度,充分展示店内商品的风貌。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 ste002(1)
2020/11/23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第一节 视觉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Sumanth Kamath专卖店设计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美国纽约Cristiano Cora时尚美容美发厅设计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课件ste002(1)
环境心理学概论课件
Soci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Built environment
环境尺度
(environmental scope)
宏观环境-地球(大气、海洋…) 区域环境中观环境-城市,街区,社区…微观环境-建筑,房间…
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战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科学”,或者说 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我国传统的环境观
中国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天、地、人”合而为一朴素辨证的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堪舆术(风水),在择地选址中优化人居环境,趋吉避凶,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在应用中.对社会环境的重视也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母三迁”等谚语或典故中可见一斑.
环境心理学在国内的发展
相关术语
建筑心理学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环境设计研究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环境行为学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y )人—环境研究 (People-Environmental Research)
·环境支持(physical support):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激发或抑制着人们的行为。如环境设施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他们有没有选择余地。·心理保障 (psychological support):促成行为的主观因素(是否安全)。·交通方便 (convenience):使用者来自何处,在什么地方安排活动场地更为恰当。
环境心理学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2.1科学的研究 (3)§ 2.2研究方法概要 (3)第三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5)§ 3.1环境——行为理论 (5)§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6)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7)§ 4.1 环境知觉 (7)§ 4.2环境认知 (7)§ 4.3认知地图 (7)§ 4.4寻路 (9)第五章气候与行为 (10)§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10)§ 5.2温度与行为 (10)§ 5.3海拔与行为 (11)第六章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 (12)§ 6.1光照与行为 (12)§ 6.2颜色与行为 (12)§ 6.3气味与行为 (13)第七章噪音与行为 (14)§7.1噪音 (14)§7.2 噪音带来的影响 (14)§7.3噪音的控制及利用 (16)第八章灾害、污染与行为 (17)§8.1自然灾害 (17)§8.2技术灾难 (17)§8.3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 (18)§8.4空气污染与行为 (18)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 (20)§9.1领地与领地行为 (20)§9.2个人空间及其影响因素 (21)§9.3私密性 (23)第十章拥挤 (24)§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 (24)§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24)§10.3消除拥挤的策略 (26)1园林学习网〓 〓第十一章环境设计 (27)§11.1环境设计要素 (27)§11.2环境设计流第十二章工作环境设计 (30)§12.1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 (30)§12.2劳动环境设计 (30)§12.3办公环境设计 (31)第十三章学习环境设计 (33)§13.1学校环境设计 (33)§13.2图书馆的设计 (34)§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 (34)第十四章居住环境设计 (36)§14.1公寓的设计 (36)§14.2别墅的设计 (36)§14.3老年人住宅设计 (37)第十五章公共环境设计 (39)§15.1医院的设计 (39)§15.2监狱的设计 (39)§15.3休闲环境设计 (40)第十六章旅游与环境 (42)§16.1自然环境偏爱 (42)§16.2自然景观的特征 (42)§16.3旅游景点的设计 (43)第十七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44)§17.1人对环境的影§17.2资源保护策略 (44)2园林学习网〓 〓第一章绪论§1.1环境意味着什么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心理学 总结
❖绪论❖第一章感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三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八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九章环境设计(居住、学习、工作、公共环境)❖第十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1.1环境意味着什么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是围绕着某种物体(主体)并对这一物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一、环境心理学的术语❖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环境关系研究、环境设计研究、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总之,范围大,边界不清且发展中。
核心是在各个不同学科中追求人与物质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重点在于人类的行为、感受和身为人类的知觉如何受到物理环境的互动影响,以及人们对人为与自然环境危害的反应。
❖二、环境心理学的界定近代环境心理学家普罗尚司基(Proshansky,1990)定义“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2002)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第5版(美)保罗·贝尔等著❖(John Zeisel,1984):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简称E-B Research)❖“环境是指一个地方实质的、管理的及社会的特性,在其中人们生活、工作及玩耍。
行为是指人们做的事情,包括思想、感觉、看、彼此说话和来来去去。
” E-B Research就是将人类的行为及相应的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三、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60年代(二十世纪)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形成(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三、国际著名研究团体❖四、我国研究情况❖ 1.4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资料收集的方法❖社会学家John Zeisel在《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1)观察实质痕迹,是指系统地注意实质环境,找寻过去曾发生活动的痕迹,并通过研究者的想象推论人的行为,因为这种方法不必在痕迹形成当时进行,因而对于发现稀有、私密事件特别有用,是不惹人厌的方法,而且很容易进行。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程设计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定义,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2.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识环境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 使学生掌握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会分析实际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讨论各自的观点;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敢于对现有环境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活观念;2. 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改善环境贡献力量的意愿;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个体差异,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高中年级。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环境问题有关注度,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环境行为心理学知识。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激发学生兴趣,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行为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环境心理学定义、环境与行为关系、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引用教材第二章相关案例。
3. 环境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践:介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
环境问题研究的反思: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环境问题研究的反思:环境心理学的应用1. 引言1.1 环境问题研究的背景环境问题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依赖,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气、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了全球变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环境问题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2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类行为、情感以及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它致力于探究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以及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
环境心理学强调了环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是个体发展和行为的重要背景。
2. 正文2.1 环境心理学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环境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行为和感知。
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环境政策和措施。
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人类对不同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更好地调整环境政策和宣传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了解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2.2 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个体的认知和态度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态度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保护行为中的表现。
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影响环境问题认知和态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环境行为表现。
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应。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致力于研究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如何塑造我们个人。
该字段广义地定义了环境一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学习环境和信息环境。
直到1960年代后期,科学家才开始质疑人类行为与我们的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环境心理学才被完全认为是它自己的领域。
由于它的概念,该领域一直致力于一门学科,既开发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先研究,旨在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在追求个人的幸福感更大的社会中。
在解决涉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时,无论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都必须有一个人性化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人类将在什么环境下做出良好的反应。
该模型可以帮助设计,管理,保护和/或恢复增强合理行为的环境,在不满足这些条件时预测可能的结果以及诊断问题情况。
该领域发展了这样的人性模型,同时保留了广泛而固有的多学科研究重点。
它探讨了诸如公共财产资源管理,复杂环境中的寻路,环境压力对人类绩效的影响,恢复性环境的特征,人类信息处理等不同问题并促进持久的保护行为。
近来,除了社会和社会科学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对增长极限的关注再次出现,该领域也越来越关注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环境心理学这种多学科范式不仅表征了预期环境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除了研究心理学家以外,它还一直是吸引其他知识流派的催化剂。
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景观设计师、政策制定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工作者和产品开发人员都已经发现并参与了这一领域。
虽然“环境心理学”无疑是该领域的最知名和最全面的描述,它也被称为人的因素科学、认知人体工程学、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人与环境的研究。
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建筑心理学、社会建筑、行为地理学、环境社会学、社会生态学和环境设计研究。
方向面向问题环境心理学是对环境与环境如何影响其居民之间关系的直接研究。
该领域的特定方面通过识别问题并通过识别所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来进行工作。
环境心理学--向阳性 2
环境心理学实验报告之人的向阳性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为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接到这个作业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实验课题,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我们小组就此次试验,做出以下实验汇报。
实验前期:在实验的前期,我们小组在选择课题上做了诸多的考虑。
前期,我们组先选定了几个课题,包括:1、虚拟的空间分隔是否会产生导向性一个类似展览的空间内,,用一根铁丝或者水管之类的材料,做一个门框的样子,放在通向或离开展厅的走廊里,观察被试验者是通过“门框”,还是随意跨过铁丝。
2、人在离头顶多高的高度范围内会选择低头借助学校湖心亭旁的小路,每当经过那里到达食堂时,湖边那些长枝的柳条总是会忍不住寂寞,挑逗我们几次。
后来,我们仔细留意过,当柳条离我们的头顶蛮近,即使不会打到我们的头时,我们也总会习惯性地闪躲一下;但是,柳条离我们蛮高时,我们就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我们就想通过我们的实验,简单地测试下多大的高度范围内,我们会有低头反映。
3、人是否有向阳性这个想法是根据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设计的。
现在又到了寒冷的冬季,每当太阳高照时,中午我和室友从科教楼去食堂时,室友就会要求从科教楼的正前方的广场走,而不是捷径的道路,那是因为走在广场上会有阳光照在身上,暖和一些,人的心情也会豁然开朗。
由此,我们就设想人是否也像植物一样,也有向阳性?随后的几天,我们小组的成员就去学校图书馆考察了一番,将此方案也列为课题之一。
确定课题:现在我们的课题是有了,但是还是需要确定最终的实验课题。
将三个课题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大家一致同意,课题一的“含金量”较高,但是其实验所需的场所特殊,不太容易找到,其次是,所需的实验材料在校不易准备,即实验可实施性不高;课题二相对课题一来说,“含金量”不那么大,可实施性相对有所提升,但是,还是需要在实验前做准备,比较花时间,老师建议我们做些简单的实验,所以我们就放弃了;课题三的场所是我们可以经常进入的,而且在实验前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基本上可以随到随拍,可实施性高,省时省力。
环境心理学
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这与一系列其他条件有关。社会心理学家还研究诸如城市人口密度以及家庭、学校、监狱等种种拥挤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噪音是否可控,是噪音影响的一个因素,如果人们认为噪音是他们所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工作的破坏性影响就较小;反之,就较大。
人们习惯于噪音工作条件,并不意味着噪音对他们不起作用了。适应于噪音的儿童可能会丧失某些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受损。适应于噪音环境也可能使人的注意力狭窄,对他人需要不敏感。噪音被消除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对认识功能发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不可控制的噪音,影响更明显。
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
颜色引起感官刺激。现在有许多人喜欢把卧室装潢得很浪漫,浪漫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有些人喜欢将卧室设计成桃红或酒红色,甚至紫色。一般而言,红色容易带给人激动和兴奋。卧室是用来休息的地方,心跳应该平缓,情绪应该平静、轻松,如果你用一个红色的色调布置,一进房间就会使人感觉到激动,有一种兴奋的气氛,怎么能休息好呢?
环境心理学考试答案大全
环境心理学考试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环境设计C.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社会文化答案:C2.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以上都是答案:D3.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哪个学者的贡献最为突出?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勒温D. 斯金纳答案:C4. 环境心理学中,哪个理论强调了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环境决定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哪个概念描述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A. 环境知觉B. 环境态度C. 环境满意度D. 环境适应性答案:A6. 环境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指的是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A. 环境行为B. 环境适应C. 环境互动D. 环境选择答案:A7. 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哪个方法用于评估人们对环境的情感反应?A. 问卷调查B. 行为观察C. 心理生理测量D. 深度访谈答案:C8. 环境心理学中,哪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们如何在环境中导航和定位?A. 认知地图理论B. 行为设置理论C. 环境压力理论D. 环境适应理论答案:A9.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哪个概念涉及到人们对环境的控制感?A. 环境控制B. 环境自主性C. 环境所有权D. 环境责任感答案:B10. 环境心理学中,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倾向?A. 环境倾向性B. 环境适应性C. 环境偏好D. 环境行为模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A. 个人经验B. 文化背景C. 环境设计D. 社会经济地位答案:ABCD2. 环境心理学中,以下哪些理论涉及到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A. 刺激-反应理论B. 认知失调理论C. 环境决定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CD3.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收集数据?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答案:ABCD4. 环境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概念与环境满意度相关?A. 环境适应性B. 环境控制C. 环境偏好D. 环境质量答案:ACD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A. 个人特征B. 环境特征C. 社会文化因素D. 技术发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环境心理学2原版
1.环境心理学最早产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北美2.如何理解下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限3.客观事物引起注意取决于哪些因素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a刺激物的对比强度b刺激物的状态c刺激的新异性d注意的广度e个人特征4.不同感觉之间相互影响如何一、相互削弱和破坏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信息常会削弱或破坏视觉体验二、相互加强或协同简单的加强比较多见。
复杂的加强涉及到更多感觉,尤其当多种感觉提供同一信息或同一类信息时,体验就更加深刻;协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某一环境(建筑)所提供的多种感觉应与所在环境性质相匹配;二是这些信息在质和量两方面互相配合三、相互补偿或替代理想的幼托建筑不仅应造型美观、新颖、复杂,而且还应提供足够的听觉、触觉、动觉刺激作为补偿;在环境中,不同种类的感觉还可相互替代----当视觉提供的信息令人不感兴趣时,其他感觉提供的信息就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5.什么是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6.格式塔知觉理论基本观点主义有哪些(多选)?一、知觉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人为区分为元素。
二、同型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相对应的关系,它们都是同型的现象三、场作用力物理现象、生理和心理现象三者都具有相对应的完整的动力结构。
四、是有组织的心理整体7.如何理解图地之分?在一定的场内,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而不是明显感知其中所有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则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地之分。
8.群化原则主要包含哪些内容?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含义:在我们自然而然的进行观察时,知觉具有控制多个刺激,使它们形成有机整体的倾向。
这种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称为群化原则。
9.如何理解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体现了格式塔学派同型论和场作用力的观点。
环境保护心理学环保行为与环境价值洗心岛新浪博客
环境保护心理学环保行为与环境价值洗心岛新浪博客环境保护心理学:环保行为与环境价值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保行为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可能不愿意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呢?这其中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的范畴。
环保的有效意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直接触及到环境维护和人的幸福。
1. 环境保护心理学的意义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探究环境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叉学科。
它旨在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体验和健康的影响,以及人类行为如何反过来影响环境。
心理因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环境保护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心理因素,以促进环境保护行动。
此外,环保行为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减缓人类对环境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环境的破坏性。
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以及每个人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环保行为对人类的健康也有重要的好处,比如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2. 环境保护行为的心理因素环保行为的心理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两点:2.1 环保行为与行为动机行为动机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环保行为也是一样。
个体在进行环保行为时往往受到内部和外部的驱动力,而这些驱动力形成了行为动机。
行为动机可分为固定因素动机和可变因素动机。
固定因素动机指的是个体固有的特点,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应该爱护环境,这种价值观往往是固定因素动机的一种。
而可变因素动机则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比如,无意中与环保有关的媒体信息、与身边人的交流等均有可能引起个体的环保意识。
2.2 环保行为与行为实践环保行为的实践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支持环保行动,行动上实践更为重要。
个体如何进行实践,将决定其最终发挥的作用。
对于环保行动来说,实践可以分为六个方面: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减少物品浪费,减少废物排放,吸收城市压力,保护栖息地。
3. 环保心理学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环保心理学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环保心理学为我们了解环境保护行动的心理过程,为我们把握环保行动的核心要素,为我们发展、创新环保行动提供关键的手段。
环境行为心理学
园林版
组长的成绩以综合完成部分来考核。 • 完成时间是一周。于第六周周四上交。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概述 •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自然环境 • 工作环境 • 学习环境 • 居住环境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 城市意象和空间指认 • 环境中的社会行为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1. 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 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 脑活动增加。又译激发论。环境心理学中一种解释个人活动空间 大小与情绪变化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个体活动空间逐渐 缩小时,其唤醒水平随之上升。当个人活动空间缩小使之感到不 便或困难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 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
环境行为心理学
2. 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 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a、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 的;b、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 荷现象。c、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 反应。d、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 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 现象。 所以,按刺激负荷理论的观点,刺激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 从而影响到行为。 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 目标,导致注意减弱)的出现。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冲刺复习:环境心理学
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冲刺复习:环境心理学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于11 月 19 日进行,下边是有关复习资料。
一、源起在以行为主义为首的客观主义偏向在心理学统治了大部分个世纪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实验室者这样一个严格控制的情形中获取的结论,对真切情形中的事件的解说的有限性。
同时,跟着工程心理学愈来愈关注人—机—环三者的交互作用,环境心理学这一新兴的心理学领域悄悄盛行。
二、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往常环境心理学被看做专注于人类行为与他们的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学科。
行为环境既包含微观环境也包含宏观环境。
行为环境的看法最先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包含好多领域,比方,建筑与生态心理学、环境设计和社会学以及社会生态学。
为了获得实效,环境心理学家往常从其余的领域找寻灵感,比方人类学、建筑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城市规划与设计等。
三、环境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作为舶来品的心理学,在我国仍属于调味品阶段,可是,我国很多先哲们的思想都对心理学中重要的启迪。
比方,我国的道家的思想中,重申的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等思想都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睦等环境心理学思想,而这些思想又经过钟情于中国文化的的精神剖析学者荣格的思想融入了现代的西方心理学思想中。
四、环境心理学对现代人类生活的意义环境心理学的总目标是帮助不一样的设计专业人员 (比方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 )共同工作以改良整个人类环境,既包含个人生活空间水平 (微观水平 ),也包含大的、一应俱全的水平(宏观水平 )。
在微观、个人水平,环境心理学的原则能有效地令人们感觉自己的家园更合适生计,同时也能为他们的平时生活供给一种幸福感。
在大的、宏观的水平,环境心理学不只是有益于使整个社会和城市更有效率,同时也能使共同空间更有魅力。
环境心理学技术也能使公共地区更为雅观。
比如,很多城市里都开始在公共场所搁置艺术品供全部市民赏识。
在个人水平,环境心理学的工作知识在帮助人们更快的、以更高的价钱销售自己的房产很有帮助。
2环境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
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 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 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把这种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当环境 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
完全展现、一览无余)
•度的把握 (过分神秘、故能玄虚)
6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唤醒理论(实例) 唤醒程度与绩效的关系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当唤醒水平为中等时,绩效最佳;当唤醒水平在这一 最佳点上下浮动时,绩效就会逐步降低。 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关系随任务复杂程度而发生变化。 可通过环境引起唤醒的水平高低来预测绩效情况。
环境与空间认知
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研究 1. 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2.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
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3. 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3、入迷,或是产生兴趣并且参与其中;
4、兼容,想要做的事能从环境中获得支持。
例如一次郊游就可以满足恢复性环境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在处理那些导致 注意指向疲劳任务时,参与过恢复性环境活动的人兴趣和敏捷性都有所提高。
11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 •刺激负荷理论(实例)
•今人与古人在人体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异,然而今人所承受的信息负荷却远 远高于古人。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四面八方涌来的各种信息常常 使我们应接不暇,信息处理技术的任务就是帮助今天的人们简化信息处理过 程,更有效地选择和控制信息。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二)"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2)第九章领地与个人空间☆§9.1领地与领地行为1.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2.奥尔特曼认为,领地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
3.试举例说明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
当空间有明确的界线,标明所属者时,犯罪率和故意破坏行为要比没有标记的地方低。
在公共领地,没有明显标记的地方会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工厂、学校和空地都是被破坏最多的地方。
总之,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上提到的各个因素,使建筑能更适合人居住和活动,并满足人们的各种心理需要。
4.人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动物领地性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
动物领地性的功能:⑴繁殖功能:领地性与动物交配繁殖之间的关系,确保动物种群繁殖的高质量和延续性;⑵保护功能: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⑶减少冲突的功能:领地性有利于动物避免因这种斗争而导致的伤害。
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人类领地性应该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
人类领地性的种类分为三种:主要领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
⑴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
⑵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
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
⑶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对它失去了控制。
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采取强硬措施。
如电话亭、公共汽车上的座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实验报告
之人的向阳性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为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接到这个作业时,我们首先考虑的实验课题,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我们小组就此次试验,做出以下实验汇报。
实验前期:
在实验的前期,我们小组在选择课题上做了诸多的考虑。
前期,我们组先选定了几个课题,包括:
1、虚拟的空间分隔是否会产生导向性
一个类似展览的空间内,,用一根铁丝或者水管之类的材料,做一个门框的样子,放在通向或离开展厅的走廊里,观察被试验者是通过“门框”,还是随意跨过铁丝。
2、人在离头顶多高的高度范围内会选择低头
借助学校湖心亭旁的小路,每当经过那里到达食堂时,湖边那些长枝的柳条总是会忍不住寂寞,挑逗我们几次。
后来,我们仔细留意过,当柳条离我们的头顶蛮近,即使不会打到我们的头时,我们也总会习惯性地闪躲一下;但是,柳条离我们蛮高时,我们就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我们就想通过我们的实验,简单地测试下多大的高度范围内,我们会有低头反映。
3、人是否有向阳性
这个想法是根据我们自身的经历来设计的。
现在又到了寒冷的冬季,每当太阳高照时,中午我和室友从科教楼去食堂时,室友就会要求从科教楼的正前方的广场走,而不是捷径的道路,那是因为走在广场上会有阳光照在身上,暖和一些,人的心情也会豁然开朗。
由此,我们就设想人是否也像植物一样,也有向阳性?随后的几天,我们小组的成员就去学校图书馆考察了一番,将此方案也列为课题之一。
确定课题:
现在我们的课题是有了,但是还是需要确定最终的实验课题。
将三个课题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大家一致同意,课题一的“含金量”较高,但是其实验所需的场所特殊,不太容易找到,其次是,所需的实验材料在校不易准备,即实验可实施性不高;课题二相对课题一来说,“含金量”不那么大,可实施性相对有所提升,但是,还是需要在实验前做准备,比较花时
间,老师建议我们做些简单的实验,所以我们就放弃了;课题三的场所是我们可以经常进入的,而且在实验前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基本上可以随到随拍,可实施性高,省时省力。
所以,我们小组就确定课题为人是否有向阳性。
实验课题介绍:
我们都知道,向阳性是一植物特性,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都有向阳性,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日葵。
有时候在路边看见一棵树越长越高,树干倾向一边,尤其是叶子和果实全往一个方向生长,只要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原因非常简单,那个多叶多果的方向有较多的阳光照耀。
很多花儿的盛开时间,一致相约选择在阳光出来的时候。
它们和太阳在一起时,绽放出绚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那一片长得格外青郁葱绿的草地,往往脱离大树的遮蔽。
树、花和草,都喜欢温暖明亮的阳光。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说一下植物的向阳性。
向阳性是光照使植物芽尖端的生长激素向背光的一侧移动.使背光的一侧生长较快,出现向阳的现象.向阳性是植物生存的需要.植物对阳光产生反应,主要是因为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反应被定义为向光性,这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所有植物都努力寻求阳光。
它们可能通过攀缘大的树木得到阳关或是沿着地表生长到开阔地带,以得到充足的阳光。
阳光越充足,植物生长得越好。
曾经赢过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有关“马儿为何在冬季脾气特别暴躁”的调查,答案是太久见不到阳光。
因为冬季气候过于寒冷,马儿往往被关在马厩里过冬,长期处于阴暗的环境中,令马儿患上了抑郁症。
每天给马儿一个小时的亮光,结果发现马儿,经过亮光的治疗后,变得更快乐,更易于驾驭。
植物和动物不约而同,都具有向阳性。
我们人类也一样,虽然我们不会像植物那样会进行光合作用,但是适量地晒太阳,会促进人体钙的吸收,对我们的骨骼和发育是极好的。
在寒冷的冬季,走在户外,晒晒太阳,会让人温暖,心情怡然;坐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的书桌上看书写字,也是一番趣事。
实验准备:
在选定实验课题后,经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我们就将爱勤奋的自习生们作为实验对象,考虑到大一年级各班有自己专用的自习室,都是自己一个班的同学,比较倾向于跟自己熟的同学坐在一起,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我们就决定在图书馆或者公用的自习室,考虑到实验对象数量的问题,我们就选择在周六或者周末去做实验,这样,图书馆和公用自习室的人数会多一些,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其次,在我们观察公共空间时,发现学校的食堂餐厅里,这种现象也存在,所以我们也将常青校区的一食堂餐厅作为另一实验场所。
并且,在上周的周二下午,我组与另一合作小组一同去了金银湖校区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实地考察,提前熟悉下实验场所。
实验结果猜测:
结合我们自身经验,我组猜测,人有向阳性。
实验过程:
11月30号(14周周六)的早上七点半,我们两个小组的成员一起从常青出发去金银湖校区。
我们六人分成三小对,金迪、欧阳靖为一对,主要负责位于文管楼的公共自习室,以拍照为主;黄龙、雷慧一对,负责金银湖图书馆二三楼的自习部分,以拍视频为主;谭玲玲、阮胜一对,负责图书馆四楼的自习部分,以拍照为主。
我们到达金银湖时,图书馆还未开馆,负责公共自习室的两名同学先行去了自习室登点,其他成员等候开馆。
八点半,图书馆准时开馆,和我们在图书馆前等候的同学一拥而入,这正是我们拍摄的好时机。
接下来,各自就安排到达指定位置,坐在自习的学生中,以便观察其座位的选择。
我们从早上八点多观察到上午十一点左右,随后为这次视频拍了一个片头就收工回去了。
实验结果:
在公共自习室内与图书馆二三楼,基本地体现人是有向阳性,但偶然性大;在图书馆四楼,明显体现,在学校餐厅食堂内,这一特征体现的也较为明显。
实验结果分析:
在文管楼的公共自习室内,多为准备考研的大四学生,因备考研究生需要大量复习资料,占座想象严重,且实验当天所拍自习室内学生数量较少,所拍的学生中大量坐在阳光之下,故导致实验结果的随机性大,说服力不足。
在图书馆的二三楼,学生人数较多,占座现象较多,只有少数座位是空置的,实验结果不理想且说服力不高;图书馆三楼,学生人数较少,占座现象存在,但较二楼少些,实验结果不理想。
在图书馆的四楼,有一圆弧型的自习室和一矩形半开放空间自习区,圆弧自习室内学生数量少,占座现象存在,实验结果可靠性不高;在矩形半开放的自习区内,由于是半开放的,基本没有学生占座现象,该自习区左右均为玻璃材质,阳光可以投射进来,且可以看到室外的湖面与景观,来此自习学生较多。
在九点左右,自习区左侧有阳光,右侧没有阳光,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左侧的位置,当十点左右时,阳光均照不到自习区左右侧,学生座位分布均匀,实验结果理想且具说服力。
在学校食堂餐厅,教师餐厅内部,靠窗部分餐椅基本可以找到阳光,在所拍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先到食堂就餐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选择有阳光照射的餐桌就餐,实验结果理想。
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试验,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环境心理学,了解了环境心理学的范畴,知道了我们在设计环境与建筑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此次试验,也给了我们一个在忙于大量设计的同时有外出学习娱乐的机会,便于我们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