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爱因斯坦都甘拜下风的中国男人,活了112年只做了一件事,却让全世界都铭记

合集下载

国士无双:杨振宁这位“兄弟”的一生会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沉默

国士无双:杨振宁这位“兄弟”的一生会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沉默

国士无双:杨振宁这位“兄弟”的一生,会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沉默......左边这位略显瘦弱的便是杨振宁,纵然年轻时的杨振宁,算得上是一名眉清目秀的男子,但是和右边的人相比,也是显得相形见绌!一米八的个子,眉宇间透出的逼人正气,这或许就是他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命运弄人!此刻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同乡、同校、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可谓“好兄弟”的彼此,在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会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位放弃中国,选择美国,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物理科学家!一位选择中国,被世界所遗忘,成为了享誉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叫“邓稼先”。

是他,带领中国迈出了核工业的第一步!是他,主持了30年间中国的诸多核武器试验!是他,为了心中挚爱的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病逝于核辐射所引发的癌症!邓稼先他的故事,世界不知;他的事迹,中国熟知!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诞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世家之中。

其父邓以蛰,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手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并在书法方面有着颇深的造诣....邓以蛰借助父亲北平大学教授的身份,年幼的邓稼先在很小的时候便得以接触“西学”!清华园的童年中,邓稼先和杨振宁成为了一同成长的“发小”。

12岁那年,小杨振宁两个班的邓稼先考入了“崇德中学”,在结束懵懂之后,年幼的邓稼先正式开始了自己一生的求学之路。

1934年在北平,右一为邓稼先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入学之后的短短一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年幼的邓稼先碍于父亲的重病,只能选择滞留在日本占领的北京地区,也是在这一年,邓稼先第一次体会到“亡国奴”的滋味!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活的有尊严!日本占领北平这曾经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以真切的人生经历,烙印在了他年幼的心中。

在忍无可忍之下,年仅16岁的邓稼先再也不愿意做“亡国奴”!16岁那年,怀着逃离和求学的双重目的,邓稼先依然选择了前往昆明“西南联大”的漫漫长途!临行之前,邓稼先的父亲,坚定地对着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的事例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的事例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的事例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这是一个无数个令人敬佩的事例。

他们致力于解开自然界的奥秘,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以下是一些令人难忘的科学家们的事例:1.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致力于解释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规律。

他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最终提出了相对论理论和著名的质能方程E=mc。

他的工作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时间、空间和能量的理解,还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居里夫人(Marie Curie):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元素付出了她的一生。

她发现了镭和钋元素,并在放射性衰变的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的工作不仅为新的科学领域奠定了基础,还为放射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突破。

3. 达尔文(Charles Darwin):达尔文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花费了多年的时间研究动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最终提出了进化论。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对于我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4. 屠呦呦(Tu Youyou):作为一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致力于研究抗疟疾药物。

她花费了多年的时间研究中草药,最终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

她的发现为全球抗疟疾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才智、毅力和奉献精神,为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事例鼓舞了更多的科学家,激励他们继续追求知识和推动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名人故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因其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也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名人的故事吧。

第一位名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孔子勤奋好学,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向前迈进。

最终,他成为了一代伟人,开创了儒家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二位名人是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但是,他从未被失败击倒,而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最终,他成功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长明不灭的电灯。

爱迪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往往伴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

第三位名人是现代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

马云年轻时曾多次申请大学,但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努力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后来,他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巨头。

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以上这些名人的故事,都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最好注解。

他们的成功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源于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正是因为他们的励志故事,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让我们向这些名人学习,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了不起的中国人小故事

了不起的中国人小故事

了不起的中国人小故事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他们或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或者是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或者是勇敢的战士、民族英雄。

下面是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经历。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贡献被誉为“华氏数学”。

在二战期间,华罗庚在英国牛津大学任教,他在牛津大学期间,曾经遇到了一位困难的学生。

这位学生名叫齐次定,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孤儿,他在英国念书,但由于语言障碍和学习困难,他经常被老师和同学们忽视。

华罗庚发现了这个孩子的才华,他决定帮助他。

他经常在课后为齐次定辅导数学,帮助他克服困难。

经过了两年的努力,齐次定成功地通过了数学考试,并被牛津大学录取。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并在数学界享有盛誉。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发现了别人的才华和优点,尽管他们可能处于困境中,我们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华罗庚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和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爱因斯坦在国际上是公认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物理学家,他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推动了物理界量子力学的发展,在研究出光电效应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得知诺贝尔奖之前,爱因斯坦开始了一场远东之行,他先是访问了美国,又到了法国,努力促进法德之间的关系,但由于遭到暗杀,不得不离开,他沿途经过了科伦坡,新加坡、香港、上海、日本。

1879年3月14日,一个健康的男婴在德国乌尔姆市呱呱坠地,此时谁也不知道,这个男婴以后会改变世界,他叫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间回到1920年,这个时候的爱因斯坦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享誉全球的物理界大师了,所以说全世界的大学都非常诚挚地邀请其能够前往他们的学校进行讲学,都希望从这个大师的嘴里得到一些能够有利于自己本国科学发展的知识,这其中就有中国的现代大学之父蔡元培,他也是竭尽全力的盛邀爱因斯坦前往北京大学进行讲学。

给咱中国学子好好说说相对论,但爱因斯坦讲学是要收费的,当年北大并没有那么多钱请他。

梁启超先生得知这个情况后,慷慨解囊,爱因斯坦遂答应于1922年12月中旬来北大讲学,然而直到12月30日,爱因斯坦都没有如约来到北大,而是从日本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几天后直接乘船去了新加坡,后来又在上海和香港停留了几天。

在亲眼看到中国的状况后,爱因斯坦写下了如下言论:“industrious, filthy, obtuse people…Chinese don’t sit on benches while eating but squat like Europeans do when they relieve themselves out in the leafy woods.”(译文:这些中国人勤劳、肮脏、愚钝,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坐在长椅上,而是用欧洲人在绿荫丛林中解手时蹲下的姿势吃饭。

爱国科学家故事

爱国科学家故事

爱国科学家故事
以下是一些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1. 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但在1955年,他毅然决定回到中国,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他的回国,使得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

他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带领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吴健雄:吴健雄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她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但在1970年代,她毅然决定回到中国,为中国的物理研究做出贡献。

她的研究,使得中国在物理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都展示了他们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对科学的坚定信念。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事例

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事例

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事例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

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畏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科学家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事例:1.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作为理论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和光量子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投入了数十年的时间研究和推广相对论,最终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坚信科学的力量,毫不退缩地追求自己的研究,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居里夫人(Marie Curie):作为放射性物质的先驱者,居里夫人在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钋和镭,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

居里夫人不仅在实验室中投入了大量时间,还承受了放射性元素对她自身健康的负面影响。

她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成就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3. 达尔文(Charles Darwin):作为进化生物学的奠基者,达尔文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和分析以支持他的进化理论。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详细描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化的深入理解。

达尔文不仅付出了一生的时间,还面临了社会和宗教的压力。

然而,他坚定地继续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为生物学的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

这些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敬佩的。

他们的工作不仅对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改变。

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起源,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无论是在实验室、野外还是图书馆中,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中国科学家为了科学奉献一生的事例

中国科学家为了科学奉献一生的事例

我国科学家为了科学奉献一生的事例在我国科学界,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们为了科学事业奉献了一生。

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为推动科学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不懈努力。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成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典范。

以下是一些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的事例。

1. 丁肇中丁肇中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是我国科学家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核反应堆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核能技术的发展。

丁肇中在核物理领域的成就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屠呦呦屠呦呦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她一生致力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她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成功研制出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她的成就不仅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我国药物研究与开发树立了崭新的典范。

3. 钱学森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我国航天之父”。

他在航天器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与技术、飞行器设计与研制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辉煌。

4. 朱熹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儒学的研究和推广。

他深刻地阐释了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的主张,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术成就为后世的儒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5.杨振宁、李政道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我国物理学界的泰斗人物,他们因提出了跟元子力破裂和研发出了电子测震仪而一举成名。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物理学界增光添彩,同时也让我国跻身国际物理学界的前沿。

以上提及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一生都为我国科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事迹不仅激励着我们前行,也为后续的科学家们指明了道路。

愿所有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名字,永垂不朽。

中国爱因斯坦

中国爱因斯坦

中国爱因斯坦---- 華羅庚Lalande说过:“对数学的酷爱,不仅在吾辈之中与日俱增,而且在军队中也是一样,对此已在上次战役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蓬乃派托自己就有很好地数学素养,当然不能要求所有学过数学的人都能成为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那样的几何学家,或者都成为蓬乃派托那样的英雄。

但是,数学毕竟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痕迹。

这就能使他们比未经过数学训练的人作出更多的贡献。

”所以数学对于人类来说,是十分的重要。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位堪称是中国爱因斯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华罗庚爷爷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可惜,一代数学伟人,为数学奉献自己宝贵的性命。

华罗庚先生是应邀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那天,华罗庚先生站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的讲台上,向日本的数学家演讲《理论数学及其应用》。

在演讲完成的那一刻,他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撒手人寰,犹如战士捐躯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慷慨悲壮。

华罗庚先生完满成功地走完了他光彩夺目的人生历程!华罗庚先生虽然离开了,但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先生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科学的精神。

这种精神品格在今天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科学技术受到空前重视之时,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应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坚决抵制各种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努力完善创新环境,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勇于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华罗庚先生为数学为教育奉献的一切,使我懂得了很多!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文凭,也没有健全的身体。

但这一切都没有能阻挡他成为我国数学界的奠基人,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当代数学的泰斗。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感谢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为下一代所奉献的伟大精神!亲爱的华罗庚先生,我学好好向你学习,学习你伟大,务实,求真的精神!。

华罗庚故事

华罗庚故事

大数学家华罗庚今天11月12日是华罗庚诞辰一百周年,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人民的科学家,是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追忆华老的旧事。

童年趣事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内的一家小店铺里。

他一生下来,就被包起来装进一个箩筐中,顶上还又扣上了一只箩筐。

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可以避邪消灾,容易养活。

父亲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谐“箩”“根”音,取名“罗庚”。

为了生计,父亲开了小铺,做些收购蚕丝和出售日用小商品的买卖,日子过得很紧张。

小时候的华罗庚非常贪玩。

在店里,他经常把父亲的小柜台当鞍马骑,蹦来蹦去地玩得很高兴;在店外,他去听社戏,逛灯会,看赛船,常常天黑了才回家。

十岁那年,有次他跟出神队伍走了七八里路,终于弄明白了庙会上的菩萨原来是人装的。

他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说:“妈,您往后别给菩萨磕头了,那全是骗人的。

”弄得父母哭笑不得。

由于学习不用心,他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被人讥笑他叫“罗呆子”。

锋芒初露如果说华罗庚是一匹“宝马”,那么发现并培养他的王维克老师就是一位“伯乐”。

王老师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发现华罗庚的作业上涂改很多,仔细一看才知道,华罗庚做题总是独出心裁,采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目。

王老师对他这种好动脑筋,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欣赏。

华罗庚上初二的数学课时,王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难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大部分人都被这道题难住了,只有华罗庚在桌子上仔细计算起来,“是23!”华罗庚大声回答。

王老师高兴地说他答对了,说这道题是我国古代“算子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西方数学家称之为“孙子定理”。

楚汉之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就是用这种方法点的兵。

王老师当场表扬了华罗庚的好学,爱动脑筋,鼓励他更好地学习数学,将来会前途无量。

他还给了华罗庚一些海外数学读物,慢慢地把他引入了“数学王国”。

关于亲身实践的名人故事五篇

关于亲身实践的名人故事五篇

关于亲身实践的名人故事五篇关于亲身实践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

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

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

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

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

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詹天佑》——修铁路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

他们都是些少年。

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

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

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

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

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

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

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

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

中国的爱因斯坦,却扫了十几年厕所,儿子不认他,尸骨草埋操场..看到泪流满

中国的爱因斯坦,却扫了十几年厕所,儿子不认他,尸骨草埋操场..看到泪流满

中国的爱因斯坦,却扫了十几年厕所,儿子不认他,尸骨草埋操场..看到泪流满中国的爱因斯坦,却扫了十几年厕所,儿子不认他,尸骨草埋操场..看到泪流满面束星北的名字对如今的中国人来说很陌生然而他的天赋之高,在中国科学界当属凤毛麟角;他的性格之强,在中国知识界也无出其右者。

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回国周恩来总理对他说:中国科学事业不够发达,能不能从国外请一些教授来中国李政道说,为什么要从国外请,我以前的许多老师,他们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李政道想见自己的老师但是未能如愿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恩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此时正在青岛扫厕所一个人扫几十个厕所已经扫了十几年这个束星北到底是谁?翻开束星北的履历我被吓了一跳束星北早年先后加州大学、爱丁堡大学攻读物理学学位师从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的孙子)1931年5月他获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

这时他已经走到学术前沿时年25岁。

1931年9月束星北回国结婚再没有能出去。

如果他不回来,得诺贝尔奖也未可知。

当然,束星北在祖国故土,也有一段属于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时,聘了很多国内一流的教授: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钱宝琮;物理学家:王淦昌、束星北、卢鹤绂、王谟显、何增禄、朱福炘;生物、植物学家贝时璋、罗宗洛、张其楷等。

1944年,李约瑟到抗战时遵义湄潭的浙江大学访问,将该校誉为东方剑桥。

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科学前沿。

其中束星北、王淦昌等人的5篇论文给李约瑟留下很深印象,他带回英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束星北讲课,既不用讲义、也不指定参考书,黑板上也没有可供学生抄录的工整提纲。

他是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大家所熟知的现象,来阐明物理理论和思想。

而坐在课堂中仰望束星北的一个学生深得束星北赏识束星北发现他有物理天赋,因此说服他主修物理,在束老师的强烈支持下这个学生放弃原本学的电机专业到物理系开始学习他的名字,叫做李政道但是束星北治学太认真,认真到一点不给他人留情面。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故事7篇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故事7篇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故事7篇中国现代名人爱国故事【篇1】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

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

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

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

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

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

”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

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

和他同时代的同学,有许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气的科学家、活动家,他的名字却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们仍然不知道邓稼先就是两弹的元勋。

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回国探亲,点名要见他。

两个人会面后,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又问起爆炸原子弹的事。

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单位工作,丝毫没讲自己正是造原子弹的。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

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

一直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

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

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可以瞑目了。

”中国现代名人爱国故事【篇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

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

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

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

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

中国十位科学家事迹

中国十位科学家事迹

中国十位科学家事迹中国10大科学家,他们都是历史的丰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有中国导弹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氢弹之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核潜艇之父等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不忘人民英雄!1、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和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

解放前,钱学森在美国担任教授,他回国效力愿望,可谓是一波三折,最终于1955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争取下才回到中国。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是中国核武器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以及生命,由于在核实验当中受到核辐射,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钱学森和邓稼先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他们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载入清史,永垂不朽。

3、华罗庚(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数学科学家和世界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等。

4、李四光(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李四光在地质力学上的成就,为今天中国地震力学的发展和研究,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5、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大家都不陌生,是当今中国在世的伟大科学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

科学家爱国故事

科学家爱国故事

科学家爱国故事在科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振兴,奋斗终身,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爱国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故事。

爱因斯坦,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理论对于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崛起,希特勒对犹太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爱因斯坦深受痛心。

他毅然决定放弃德国国籍,移居美国,并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在美国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宣传和捐款活动,为反法西斯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爱因斯坦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感动了世人,成为世界爱国主义的典范。

屠呦呦,中国科学家,药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

她是我国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者,为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在科研工作中,不仅致力于药学研究,还关心国家的医药事业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药学人才。

她在科研工作中,始终秉持着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医药事业发展默默奉献,为国家的药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四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物理学家。

他是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科研工作中,不仅致力于核物理研究,还积极关心国家的国防建设,为国家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科研工作中,始终秉持着爱国情怀,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发展默默奉献,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就是几位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故事,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希望我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愿我们的科学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以下是几个中国科学家的名人故事:
1.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华氏定理”,解决了数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据说,华罗庚在年轻时曾因为贫困而辍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一直自学并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2.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领导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并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钱学森在年轻时曾留学美国,但他在美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最终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杨-李定理”,揭示了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杨振宁在年轻时曾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但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决定回到中国,为祖国的物理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药学家,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在年轻时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她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于科学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祖国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简朴的科学家事例30字

为祖国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简朴的科学家事例30字

为祖国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简朴的科学家事例30字
1、郭永怀
郭永怀是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专家,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郭永怀为国防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可惜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早早殉国。

2、邓稼先
当年,留美博士邓稼先归国后,中央安排他做“国家大炮仗”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听从组织安排!”沉潜在荒漠中默默奋斗了数十年,连妻子也不知其去向。

3、黄昆
197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重要作用。

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国家需要他舍弃个人的研究方向时,他坚定而深沉地誓言:“我愿以身许国!”他化名“王京”,神秘地“失踪”了17年。

这种默默埋名,为的是国家重器的一举成名。

5、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剑桥大学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显赫名利,他毅然回归报效祖国。

有了赫然成果,领导催他申报院士材料,他一拖再拖;面对国家急需,他却只争朝夕,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要20多年才能研发出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

【名人故事】亲情是把万能钥匙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不是聚光灯下的人,我是亲人和朋友眼中的人。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亲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这种亲情更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门。

以下就是一些关于亲情的名人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华裔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在一个传统而保守的家庭。

但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经常在他的求知心中点亮闪光的星星。

正是因为母亲的支持,钱学森在学术上不断砥砺前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

然而,当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指控间谍罪并被逮捕时,他的母亲一定感受到了孩子无助的不安。

为了拯救儿子,年近七十的母亲放弃了自己悠闲的生活,前往美国,汇集了数千名美国的华人为儿子进行声援。

最终,钱学森被无罪释放,而母亲的亲情也因此成为了钱学森心中的永远的万能钥匙。

第二位名人是音乐家齐秦。

齐秦的父亲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学者,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迫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信仰。

齐秦的母亲却一直在为儿子地道德和精神教育,鼓励他不畏困难,勇敢向前。

正是这种母爱的力量,让齐秦在艺术上走上了一条光明的路途。

但在齐秦事业繁忙的时候,母亲却带着他的弟弟和妹妹离开了家,去找自己的爱人,眼看着母亲因病而逝,齐秦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遗憾。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母亲的爱是他心中永远的万能钥匙。

第三位名人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在贝多芬八岁时,他父亲突然失去了听力,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他母亲,以自己的勤劳和坚韧,支持着整个家庭,并成为了贝多芬人生中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当音乐家贝多芬患上了失聪症之后,他母亲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在这个困难的时期走了出来。

而在她去世之后,贝多芬也失去了自己最信任和依赖的人,但他的才华却让他的母亲始终活在他的音乐里,成为他生命中的永恒之光,永远是他心中的万能钥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爱因斯坦都甘拜下风的中国男人,活了112年只做了一件事,却让全世界都铭记
本文导读:但是他对中国语言文化做出的贡献,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可以说,屏幕前的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这位老人。

他就是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1月14日,是周有光老先生去世一周年纪念日,谷歌为了纪念他,这一天,在全世界网页特意将Logo换成了中文字“谷歌”,还翻译出了汉语拼音“Gǔ Gē”。

之前谷歌的搜索主页,也出现过类似的纪念,全部都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或者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来看一下都有谁:
比如纪念科学家爱因斯坦。

再比如纪念大师卓别林。

在外国人眼中,这个已经去世的中国男人,地位是与爱因斯坦、卓别林等大师齐名的存在。

可国内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周老先生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我来简单说一下。

纽约时报曾刊发长文称“是他让汉字书写像ABC一样简单”。

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拼音,在电脑端、手机端顺畅地打字交流;
如果没有他,Beijing北京还只能念作Peking,Jiaozi饺子还只能念作Dumpling;
如果没有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门槛,要比现在高一大截。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是他,促成和完善了拼音体系,让汉语真正走向了世界。

图片来源:Google
周老这一生,充满了传奇。

他活了一个世纪,体验了中国近百年的所有进程,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堪称“四朝元老”。

他交友广泛,和老舍谈笑,和周总理通过话。

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

他身上有太多标签: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

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
1906年,周有光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

图片来源:网络
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官员。

咸丰年间,太平军攻破常州,曾祖父投水自尽。

十岁时,全家迁居苏州,周有光进入了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也就是洋学堂;
读中学时家道中落,周有光靠着姐姐朋友接济的学费,才得以继续读书。

好在他天赋异禀,顺利考取了上海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照
当时的圣约翰大学,要求学生只能讲英文,还有打字机,沟通起来很方便。

但是中文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

周有光随即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国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和地方方言,造成了很大的沟通障碍。

这使得周有光对文字改革产生了兴趣,主修经济专业的他,毅然决定辅修语言专业。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却因为经济条件,只能选择远渡日本留学。

然而,上天跟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学成归国后,恰
逢抗日战争。

国难当头,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

周有光(右二)与家人的合照
在重庆躲避战火期间,6岁的女儿因为盲肠炎无药医治,不幸夭折。

2年后,儿子又被流弹击中,险些丧命,自己全家在逃难中历经生死保住性命。

1945年,抗战胜利,他回到新华银行任职,被派驻纽约,在华尔街待了3年,日子总算安稳了些。

这期间,他曾见过爱因斯坦两次。

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相谈甚欢,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不谋而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彼此惺惺相惜。

他说,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让他记忆深刻:
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工作是13年;
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业余时间是17年,
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

周有光深受启发,以后的每一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外,业余时间都在钻研语言学。

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踏踏实实从零开始。

后来,他又被派往欧洲工作。

在那里,周有光买了大量
语言学相关的书籍自学。

1948年在英国剑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周有光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带着妻儿回国工作,兼任复旦大学的经济学老师。

不凑巧的是,他赶上了工资改革,从前每月一百块,当时却只能拿到二十块。

但周有光毫无怨言,依然干劲十足,投身于中国汉字的改革浪潮中。

转折点出现在1955年。

这一年,他收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周恩来总理亲自致电他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并力荐他来创建一个汉字字母系统。

最初,周有光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只是业余爱好者,但总理言语中的恳切,让他最后还是心动了。

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此时他已经近50岁了,从金融学转行到语言学,需要莫大的勇气。

上小学的孙女就曾对周有光说过:
“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文改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不就是个0嘛。


但临危受命的他面无惧色,与一众学者探讨,打算用拉丁字母来构架一套汉语拼音方案。

终于,这项业余爱好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60年前的1958年,他与同事共同奋斗3年的《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推出。

从此,汉语开启了新的篇章。

虽然普通话读音很复杂,但是利用26个字母和4个音标,就覆盖所有的字,方便简洁,极大地降低了沟通成本。

当时有人揶揄道:“你们也太笨了,26个字母干了3年。


周有光没有反驳,也没有发脾气,反倒觉得这3年时间很值得,至少没发现什么漏洞。

假如当初急于求成,没有研究好而出现纰漏,弥补起来会很麻烦。

1986年语言界学者聚会
左起: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周有光、马学良
谈起这段“错位”人生,周有光问心无愧,他说:
“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正是他这种匠人精神和乐观态度,才使得国人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汉语,还将学龄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前了至少两年。

中国少了一个金融学家,却多了一个汉语拼音之父。

事业上坎坷波折的周有光,对待爱情却是忠贞不渝。

他与妻子张允和的结合,可谓是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话。

当时的张家乃名门望族,而周家只是小门小户。

因为家庭地位的悬殊,周有光曾一度犹豫不决,他写信给张允和:“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张允和立即回应说:“幸福不是你给的,是要我们自己去创造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两个人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细水长流,就这样相濡以沫70年。

古代人都崇尚“举案齐眉”,在现代没有案了,两个人便约定好“举杯齐眉”。

张允和曾自称,与周有光每日都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几十年如一日。

晚年的张允和,挂在嘴角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晚年婚纱照
2002年,张允和离世。

这给一向从容的周有光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真正的爱情,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他将昔日二人喝茶举杯的藤椅换成了沙发,隐藏起对妻子的思念。

终日在书房读书看报、了解时事,继续研究文化学和人类历史的演化规律。

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不要谈我个人,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

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已过期颐之年的他,仍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接连出版了多部书籍:
100岁《百岁新稿》、104岁《朝闻道集》、105岁《拾贝集》、108岁《周有光文集》、110岁时《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当被问及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笑称:“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
他表示自己崇尚极简生活,从来不吃补品、作息规律、胸襟开阔,不会为了不值当的事情发脾气。

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活了一个多世纪,不可能没有惊险挫折,可贵的是他战胜了恐惧颓丧。

不立遗嘱、不过生日、不过年节,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成一家——或许这就叫知者乐,仁者寿!
周有光的一生,正如他妻子的那句话,“他一生有光,有光一生”。

然而,天妒英才,2017年1月14日3点30分,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12岁。

上天终究还是收走了这束光。

有人将他的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启蒙思想家。

他不是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不是自带流量的明星。

国内媒体这样评价他,他本应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实际上没什么人知道他。

突然想起《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话: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这样的一代大师,去世一周年不该只被外国人纪念,更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