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_高羽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色素,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花青素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工艺、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探讨花青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花青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全面的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二、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色素,其化学结构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和叶等部位。
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苯环通过一个吡喃环连接而成,呈现出独特的蓝色或紫色。
这些色彩不仅使植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外观,而且赋予了植物诸多生物活性。
花青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其稳定性、水溶性以及抗氧化性等。
花青素在水溶液中呈现鲜艳的色泽,且其颜色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使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起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结构上,花青素具有多种类型,如黄酮醇、黄酮、黄烷酮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花青素在生物活性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如抗炎、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
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使其成为一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天然色素。
通过深入研究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不仅可以揭示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还可以为花青素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花青素的提取与分离花青素作为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其提取与分离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
花青素的提取主要依赖于其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抗氧化作用
P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 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其分子结构的特性。使其能有效地清除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可中断自由基链式反应; 参与磷脂、花生四烯酸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磷酸化,保护脂质 免遭病理性的过氧化损伤等。
Koga等【t研究一次给予葡萄籽提取物PC对禁食大鼠血浆抗 氧化水平影响时.发现摄人GSPE可提高血浆对氧化应激的抵 抗力。Provost等瞬用酶学方法研究了P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 清除活性。用免疫化学的方法研究了PC对羟基诱导的DNA损伤 的清除活性.发现这些多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它们 的化学性质和立体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即使在葡萄酒中浓度很 低时PC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而且葡萄或葡萄酒中PC的活 性要比其它一些天然抗氧化剂更强。
使用甘油组比较,肾小管管内物明显减少(RO.01),且肾功能观
显改善。以上研究提示原花青素对甘油诱导的ARF有保护作用 .且这种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5抗衰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衰老与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有关。脂质过氧化除了直接造成生物膜损伤外,还可通过脂质 过氧化物与蛋白质(包括酶)或DNA的反应,使机体组织发生广 泛性损伤.因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无疑在预防衰老方面起到 重要作用。
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15期
Yamakoshi J,Ktoka S,Loag T,et a1.Priunthocyanidin Rich Extract from
原花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 原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
原花青素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活性、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癌、抗高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其生理活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生物活性;原花青素是一种由黄烷-3- 醇单体缩合而成的聚多酚类物质, 因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可产生相应的花色素而得名[1~2]。
原花青素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 对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其具有优越的抗氧化活性、酶抑制活性、血管保护活性、抗炎活性、抗辐射及抗肿瘤活性等。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强、自然来源丰富、可通过饮食摄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有重要作用。
1 抗氧化活性原花青素含有多个酚性羟基,在体内被氧化后释放出H+ ,它能竞争性地与自由基及氧化物结合,从而保护脂质不被氧化,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3]。
原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良好的氧游离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功能[4]。
实验证实原花青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一般强于VC和VE[5]。
高峰等[6]证实原花青素可使人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下降4.8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升高2.3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升高2.45%,并且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小鼠肝脂质过氧化损伤,表明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2 防治心血管疾病2.1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同时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 GOT)的释放,还可保护心肌组织中GSH-Px 的活性;减少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且能显著增加Na + -K + -ATPa1 亚基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8]。
原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开发利用前景
原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开发利用前景何沙沙,文利新(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原花青素属于生物类黄酮家族,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综述了原花青素的抗紫外线损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病驱虫、抗癌、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血脂、抗炎、抗疲劳等生物学功能,及其保健功能和应用,并对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原花青素;生物学功能;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11)13-0121-03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又称浓缩丹宁酸[1],其主要来源是南欧葡萄籽和白松,但同时也广泛存在于橡树、七叶树、榛木、山楂、苹果、浆果、大麦、豆荚、巧克力、大黄、高粱和蔷薇果等高等植物的器官组织中。
原花青素具有着色功能,在热酸处理下能产生红色花色素。
Marles研究发现,豆科植物的种子一旦成熟PC就会形成难溶性的褐色或红褐色色素。
目前,药理学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捕捉清除能力,它是一种很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抑制红细胞膜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减缓癌细胞成长等功能[2-3]。
它安全低毒、高效、高生物利用率,在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保健品及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原花青素是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其成分较为复杂。
从葡萄籽提取的原花青素主要是以儿茶素或表儿茶素为单体缩合而成的聚合物,但不同植物提取出的原花青素的聚合度大小不同,其中以低聚体(二聚、三聚、四聚体)的生物活性最强,低聚体又称寡聚体(OPC)[4-5]。
聚合度在五聚体以上就称为高聚体(PPC)。
原花青素的水溶性较好[6],但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条件影响[7],如易氧化,对光、热、pH值敏感等[8-9],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研究最多的是原花青素微胶囊和脂质体包埋。
2原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2.1抗紫外线损伤表皮中的类黄酮可吸收紫外辐射,保护叶和茎的内源组织。
原花青素研究进展
一— O H 羹 , 哪 £ q 茸麓豢 t — l 叫 口 雠 冀 哪 卜 l 壤  ̄t U l t , I 一 . 叫撇 一 0 H t 嵫 禽平藏托蘩鬻 u t  ̄- . , t m - 。 《 一 舞 穗食译■丸 蘩鬃
类 脂 和胆 固醇 经粪 便 的排泄 .表 明原 花青 素具
然多 酚类 化合 物 . 广泛 存在 于植 物界 . 是 目前公
认 的天然 抗 氧化剂 , 具有 安 全 、 高效及 体 内活性
收稿 日期 : 2 0 1 6 一 I I - 0 8
通讯作者 : 刘文 , 女, 副教授 , 主要 从 事 植 物 次 生 物 质 分 析 检 测 。E ~ ma i l : l 5 0 2 2 1 2 l l @q q . c o m
学 家从 海松 树皮 中发 现并 提取 出来 。含 量 占提 取物 的 8 5 %。原花 青 素是 一种 黄烷 醇单 体及 其
聚合 体 的多 酚化合 物 。其共 同的特 点是 在酸 性 介质 中加 热均 可产 生 花色素 .故 被称 为 原花青 素, 广泛存 在 于各种 植 物 中。从 结构 上看 , 原 青 色素 是 由不 同数量 的儿 茶素 或 表儿茶 素 结合 而 成。 儿 茶素 或表 儿茶 素最 简单 的原花 青素 , 它 们
有 降低 体 内胆 固醇 的能 力 P a c k e r e t 等 研 究 发 现原 花 青 素 可 以通 过 降 低血 液 中胆 固醇 含 量 .
来 提 高血 管壁 弹性 。 从 而降低 血压 . 减 少心 肌 细 胞 中 的乳 酸脱氧 酶等 的影 响 , 进而 保护 心脏 。
世
: 冀 = 一 二 _ O o g H翼 , 竺二 … 竺 o H鞭 暨 燕 撵 重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分布。
近年来,原花青素因其独特的化学组成和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受。
本文将综述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原花青素概述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简称PAs)是天然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通过C-C键连接而成。
原花青素在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种子、果实、花瓣和叶片等部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二、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原花青素的度不断提高,其研究已经涉及多个领域。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原花青素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此外,原花青素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抗肿瘤方面,原花青素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对多种癌症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三、原花青素的研究方法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以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为主。
原花青素的分离方法包括高速逆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对于原花青素的结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核磁共振、质谱等。
另外,为了明确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者们还采用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
四、结论与展望原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重生物活性,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原花青素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提取纯度不高、体内代谢机制不明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之一是优化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度和方法,以提高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另外,深入研究原花青素的体内代谢机制和生物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效果。
同时,开展原花青素的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其作用的关键结构和活性基团,对于发现新的原花青素类药物和功能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原花青素提取 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3、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也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 植物材料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破碎细胞,释放出其中的花青素。微波辅助提取 法的优点是加热均匀,且提取时间短。
二、花青素的分离方法
1、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用于花青素的分离。该方法利用不同物 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常用的柱层析法包括 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
参考内容二
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化学 特性。它们赋予植物丰富多彩的颜色,帮助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近年 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次演示将综述花青素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高速逆流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溶剂 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进行分离。该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纯度高、操作简便等优 点,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且设备成本较高。
毛细管电泳法则是一种利用电泳原理来进行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分离效 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但难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沉淀法则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原花青素形成共沉淀来进行分 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三、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原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都有 望为原花青素的提取和分离带来新的突破。随着人们对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和生 物合成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将为原花青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前 景。
2、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高效的纯化方法。该方法利用膜的孔径大小不同,截留不同 分子量的物质,从而实现纯化。常用的膜分离法包括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法的 优点是纯化效果好、能耗低,但膜的孔径大小难以控制。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的研究进展摘要:原花青素,简称OPC,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
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能够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一般为葡萄籽或黑果枸杞提取物。
原花青素是一种新型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体内活性。
研究证明,其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病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1]。
本文将对其抗氧化的功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 原花青素抗氧化功效自由基1.原花青素的分类、分布及化学结构1.1原花青素的分类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取决于五方面: 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基化等)。
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聚体、寡聚体和多聚体,其中单倍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是由2~10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
OPC是水溶性物质,在体内极易吸收,二聚体的分布最为广泛并且研究的最多[2]。
1.2原花青素的分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原花青素,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60余年历史,1961年,德国Karl等从英国山楂新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理处2种多酚化合物。
1967年,美国Joslyn等又从葡萄皮和籽提取物中分离出4种多酚化合物,他们观察到的多酚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青素,这类多酚化合物即为原花青素[3]。
80年代以来,全世界对原花青素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主要集中于以下植物:葡萄、黑果枸杞、山楂、日本罗汉柏、花旗松、野生刺葵、番荔枝、野草、苹果、扁桃、高粱、耳叶番泄、可可豆、大黄、桂圆、沙枣、山竹等[4]。
1.3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
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儿茶素或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5,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
原花青素简介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结构、含量测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1 简介原花青素(Proantho Cyanidins,PC),又名缩合鞣质,可视作花青素( cyanidin)类物质的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
通常将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切无色的、在无机酸存在和加热处理下能产生红色花青素( cyanidin)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统称为原花青素(赵平2011)。
最初是在20 世纪40 年代从花生仁的包衣中提取出来,在50 年代又被法国科学家从海松树皮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并将其提取率提高到达85%。
近来,研究证明原花青素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50 倍、维生素 C 的20 倍,能防治80 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炎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张长贵2009)。
目前,原花青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天然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DNA 保护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2 化学结构及分类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 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起初称为黄烷醇类或归于缩合鞣质。
其结构分类主要取决于五方面:(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基化等)。
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倍体(monomer)、寡聚体(oligomer)和多聚体(polymer)(Alan et al 2008 )。
其中单倍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由2~10 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 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张慧文2015)。
2.1 单倍体单倍体是构成原花青素的结构单元,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该类成分可通过一定方式连接形成原花青素。
单倍体一般是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epiactechin),但是也有其他的单倍体,如多一个羟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或少一个羟基的表阿夫儿茶精(epiafzelechin)(LELONO et al 2013 )。
原花青素分离、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 1 0 7 ・
原花青素分离 、 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展 望
吴 艳 敏
( 天津尔滨 1 5 0 0 0 1 )
摘 要: 花青 素是 一种 具有 重要 生理活性的 多酚类化合物 。本文综述 了天然原花青素 的提取 方法 , 其 中包括有机溶 剂提取 、 微 波提 取、 超声波提取 、 超临界 C O 萃取 以及 酶法等, 以期为开发利用原 花青 素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原花青素 ; 提取方 法; 现状 ; 展望
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 可以将几种提取方法配合使用。 随着科学 原花青 素 , 英文名是 O l i g o m e r i c P r o a n t h o C y a n i d i n s ( O P C) , 是一 件 , 研究工作 的深入 , 将会有更多 、 更有效 的原花青素 种有着 特殊分子结构 的生物类黄酮 , 是从蓝莓叶 中提取 的原花青 素 理论 的不断发展 , 并且各种提取方法也将逐步走 向标准化。 可以抵抗丙肝病毒 。 原 花青 素( 葡萄籽提取物 ) 是一种新 型高效抗 氧 的提取方法涌现出来 , 参考文献 化剂 , 是 目前 为止 所发现的最强效 的 自由基清除剂 , 具有 非常强 的 体 内活性。全世 界对 原花青素 的研究越来越 深入 , 其 中对原花青 素 【 1 】 张长贵,董 加 宝,王祯旭 .原花 色素及其 开发 应 用【 J 】 . 食 品与 药 提取 、 分离 、 纯化 方法 的研 究是一 大重点,现将 原花青 素的生理结 品 , 2 0 0 6 , 5 ( 8 ) :1 3 - 1 7 . 构、 作用 、 提取方 法综 述如下【 1 】 。 【 2 ]T h e e s h a n B a h o r u n ,E s h a A u m j a u d ,H e m l a t a R a mp h u l l ,Ma — he s hwar e e Ry c ha , Ami t a b y e Lu xi mo n -Ra n , i ma , Fr an c i s Tr o t i n a n d 1原花青素 的生理结构及作用
原花青素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与进展基金项目:泸州市人民政府-西南医科大学科技战略合作项目(2017LZXNYD-T10)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ꎬ西南医科大学(邹㊀燕)ꎻ64300四川自贡ꎬ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肖凯强)通信作者:邹㊀燕ꎬ电子信箱:1432790655@qq.com原花青素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邹㊀燕ꎬ肖凯强[摘要]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ꎬ治疗复杂ꎬ部分疾病尚无特殊治疗药物ꎬ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更多㊁更有效的治疗手段ꎮ原花青素是一类富含羟基的生物类黄酮ꎬ于自然界中来源广泛ꎬ目前研究发现其在多个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ꎮ本文就原花青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关键词]原花青素ꎻ药理作用ꎻ神经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7193(2018)09 ̄0523 ̄06Doi:10 3969/j.issn 1672 ̄7193 2018 09.007㊀㊀20世纪60年代ꎬ科学家发现一类天然多酚化合物ꎬ因其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后可产生花青素ꎬ故命名为原花青素(procyanidinsꎬPC)ꎬPC是一类富含羟基的生物类黄酮[1]ꎬ从此有关PC的研究逐渐展开ꎮ现今人们对预防保健㊁医药卫生的要求愈来愈高ꎬ与传统西药相比ꎬ天然活性药物具有制作成本低廉㊁来源广泛㊁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ꎬ因此备受青睐ꎮ近年来人们发现PC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入ꎬ以下就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ꎬ为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方法ꎮ1原花青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PC是一类黄烷-3-醇类化合物ꎬ由不同数量儿茶素或(和)表儿茶素缩合而成的多聚体ꎬ从二聚体到十聚体不等ꎬ根据聚合度的不同ꎬ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体ꎬ五聚体以上的则称为高聚体[2]ꎮ其来源广ꎬ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ꎬ如松树皮㊁肉桂皮㊁葡萄㊁可可㊁苹果㊁莲蓬等ꎮPC具有抗氧化㊁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㊁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ꎬAS)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㊁抗癌㊁降血压㊁降血脂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3ꎬ4]ꎮ不同结构的PC生物活性不完全相同ꎬ与聚合度㊁羟基的数量及位置㊁连接方式㊁空间构型等[5]有关ꎮ研究发现[6]PC的抗氧化活性与溶剂类型有关ꎬ主要指在油相中抗氧化活性降低ꎬ在水相中增强ꎮPC水溶性好ꎬ在体内吸收完全ꎬ生物利用度高ꎬ吸收后能迅速到达血药浓度ꎬ半衰期约5小时ꎬ其主要代谢途径是肠-肝循环[7]ꎮ2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 1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㊀PC为目前国际上公认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ꎬ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E的50倍㊁维生素C的20倍[8ꎬ9]ꎮ其抗氧化机制主要与其带负电子的羟基有关ꎬ这部分结构是优良的氢或中子给予体ꎮMaldonado等[10]通过3-乙苯噻嗪-6-磺酸(ABTS)自由基阳离子脱色试验㊁1ꎬ1-二苯基-2-吡啶酰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等方法测定了来源于天竺葵的PC体外抗氧化活性ꎬ研究结果表明ꎬPC能够清除ABTS㊁DPPH㊁超氧阴离子㊁羟基自由基和次氯酸ꎬ这种特性可能部分解释了天竺葵在本土医学系统中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疾病(不包括痉挛)㊁疼痛和氧化应激引起的发热ꎮ2 2降脂㊀现有的降血脂药物多合并价格昂贵㊁不良反应严重及用药禁忌等缺点ꎬ因此探索天然活性药物可能是人们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路径之一ꎮPC可通过增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11]ꎮZhang等[12]进一步报道PC可调节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及miR-483-5p的表达从而抑制脂肪形成ꎮPC降脂抵抗肥胖的机制可能为:①通过上调SIRT1㊁诱导PPAR-γ脱乙酰㊁下调C/EBP-α表达发挥其抗肥胖作用ꎬ同时上调BMP4表达提高棕色脂肪含量[13]ꎮ②纠正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14]ꎮ③促进脂肪酸氧化[15]ꎮ④miR-33和miR-122与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等代谢疾病的发展有关ꎬ血脂异常导致肝脏中miR-33a和miR-122升高ꎬ而PC可抑制这两种miRNAs升高[16]ꎮ2 3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㊀研究显示PC可在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起干预作用ꎮ目前关于PC抗AS机制仍不十分清楚ꎮ刘相菊等[17]发现PC抗AS形成的机制与降血脂有关ꎮ而马亚兵等[18]通过定期检测实验性高脂血症兔模型组及PC干预组总胆固醇㊁甘油三酯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ꎬ发现PC能够显著减缓AS的形成ꎬ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差异ꎬ而oxLDL水平差异显著ꎬ分析PC抗AS机制可能与其通过oxLDL影响血管内皮细胞㊁血管平滑肌细胞㊁单核巨噬细胞㊁血小板以及抗凝和纤溶系统从而改变AS发生发展有关ꎬ这与Yamakoshi[19]等的结果相似ꎮ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ꎬ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实验动物种类不同㊁实验持续时间㊁PC剂量㊁喂养方式以及相关实验误差等有关ꎮ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ꎬ抑制这种现象将成为预防和治疗AS的首道防线ꎬPC可抑制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ꎬ从而防止AS的发生发展[20]ꎮ此外PC还能通过干预AS高危因素㊁调节血糖等多种途径抗ASꎮ2 4调节糖代谢㊀PC在降血糖㊁改善胰岛素抵抗㊁保护胰岛β细胞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21]ꎮ周俊华等[22]发现松针PC实际上是一种可逆的非竞争性葡萄糖苷酶抑制剂ꎬ能够使α-葡萄糖苷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下降ꎬ进而降血糖ꎻCastell-Auví等[23]证实PC可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ꎬ影响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及其合成和分泌ꎬ从而减缓葡萄糖转运蛋白2抗体葡糖激酶激活以及影响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ꎬ进而改变肝脏降解酶表达ꎬ最终影响胰岛素降解ꎮ2 5其他活性㊀此外PC还有其他多种药理作用ꎬ如心脏保护㊁脑保护㊁影响血管㊁影响血小板㊁防治癌症㊁抗炎㊁保护胃溃疡损伤㊁保护肝脏㊁抗辐射㊁酶抑制㊁改善学习记忆㊁抗突变㊁抗过敏㊁抗HIV病毒等[2]ꎮ因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ꎬPC目前在食品保健㊁医药卫生㊁化妆品等产业中应用愈加广泛ꎮ3原花青素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3 1视神经疾病㊀神经科中所涉及的视神经损伤往往是由一些病理因素如视神经炎㊁缺血性视神经病变㊁糖尿病病变等引起ꎬ继而导致视神经损伤㊁萎缩ꎮ目前关于各种病因导致视神经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ꎬ但有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 ̄oncellsꎬRGCs)的凋亡及坏死是视神经损伤的共同病理基础[24]ꎮ王慧等[25]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研究PC对H2O2诱导RG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ꎬ发现PC可以对抗H2O2引起的RGCs损伤ꎬ具有抑制RGCs凋亡㊁促进RGCs增殖活力的作用ꎬ其机制为PC可抑制H2O2诱导的RGCs的Bcl-2表达下调㊁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ꎬ进而抑制细胞凋亡通路激活ꎬ最终阻止细胞凋亡ꎮ此外ꎬ研究显示具有神经毒性的一氧化氮也参与视网膜缺血引起的视神经损伤ꎮ贺玲等[26]发现PC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ꎬ其机制可能为PC通过提高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㊁降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ꎬ从而减少一氧化氮对神经细胞的毒性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ꎬ减轻视网膜损害ꎮ3 2认知障碍疾病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 ̄easeꎬAD)[27]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ꎬ目前我国约有AD患者600-800万ꎬ然而对于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却无有效的治疗方法ꎮA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瀑布理论和Tau蛋白学说ꎬ此外尚有氧化应激机制㊁炎性机制等学说ꎮ练庆旺等[28]通过PC干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建立的体内外AD模型发现:模型组小鼠的海马神经细胞结构不清㊁部分空泡变性㊁体积缩小㊁核固缩ꎬ提示小鼠神经网络被Aβ25-35破坏ꎬ而PC治疗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㊁紧密ꎬ各层细胞轮廓清晰ꎬ未见固缩坏死及空泡变性ꎻ此外PC组小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增强ꎬ且PS-1mRNA㊁APP和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ꎬ表明PC具有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能力ꎬ其机制可能为PC抑制PS-1mRNA㊁APP和Tau蛋白表达ꎬ提高海马细胞活力与线粒体跨膜电位ꎬ降低LDH漏出率从而降低细胞凋亡ꎮ还有研究发现PC可通过提高AD大鼠模型海马SOD活性㊁抑制Aβ的自我组装及细胞毒性㊁阻止Tau蛋白聚集纤维化从而发挥抗AD活性[29-31]ꎮGong等[32]研究发现PC可有效减少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认知损伤ꎬ改善脑老化相关参数ꎬ可用于治疗ADꎮWang等人[33]发现ꎬ在AD小鼠模型中只有PC单体代谢物才能选择性到达和积累在大脑中ꎬ并通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转导机制促进海马中生理作用相关的基础突触传递ꎬ从而改善认知功能ꎮ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ꎬ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ꎮ海马是缺血性脑损伤最敏感的脑区之一ꎬ血管性痴呆患者海马CA1区神经元较正常人明显减少[29]ꎮ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内神经递质有关ꎬ主要与胆碱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关系密切[30]ꎮPC可作为海马区的神经保护剂ꎬ在预防老年认知功能丧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ꎬ其改善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与其激活胞外信号相关激酶信号通路ꎬ以增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依赖的转录㊁减少氧化应激相关脂褐质的积累㊁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㊁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㊁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等有关[31ꎬ34-36]ꎮ极低频电磁场暴露㊁铅㊁颅脑损伤后氧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ꎬ其机制与谷氨酸水平改变㊁MAPK通路及核因子κB炎症通路激活㊁小鼠海马CREB磷酸化降低㊁内质网应激等有关ꎬPC可通过调节谷氨酸水平㊁抑制MAPK通路及核因子κB炎症通路激活㊁抑制小鼠海马CREB磷酸化降低㊁阻断内质网应激㊁抗氧化和上调cAMP/CREB信号通路改善脑损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37-39]ꎮ3 3脑血管疾病3 3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神经细胞坏死及凋亡ꎬ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包括神经细胞钙超载㊁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㊁自由基和再灌注损伤㊁线粒体功能紊乱和谷氨酸摄取减少等ꎬPC可通过调节这些机制对神经缺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40]ꎮ另有研究表明PC可通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阻止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发挥对缺血性脑血管的保护作用ꎮSong等[41]提出PC可能通过降低STAT1蛋白表达ꎬ影响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途径ꎬ从而抑制细胞凋亡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ꎬ发挥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ꎮWu等[42]研究原花青素B2对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血脑屏障紊乱的影响ꎬ并探讨其潜在机制ꎬ发现原花青素B2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脑屏障破坏ꎬ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激活Nrf2通路有关ꎮ临床上脑缺血常合并再灌注损伤ꎮ李浩等[36]通过研究发现PC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ꎬ其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ꎬ其机制可能为PC显著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ꎬ进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ꎮKong等[43]发现P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凋亡㊁促进血管生成和激活抗氧化酶GSH-Px保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ꎬ为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ꎮ3 3 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㊀脑出血后的血肿周围及远端可因局部灌注下降引起缺血性脑损伤ꎬ因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脑细胞的损伤机制有一定相似之处ꎮ高羽等[44]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模型中发现PC干预组脑出血后脑组织中含水量及反应脑神经受损程度指标LDH㊁CK均显著低于模型组ꎬ而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ꎬPC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㊁抑制组织脂质过氧化㊁减少自由基生成ꎬ从而减少脑含水量㊁保护神经细胞ꎮTekiner等[45]从超微结构和影像学两个方面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基底动脉ꎬ并评价抗氧化剂PC在减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ꎮ进行血管造影后ꎬ21只新西兰雄兔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㊁SAH组㊁SAH+PC组(100mg/kg/天)ꎮ在血管造影术后的第5天牺牲兔子制备一段长4mm的基底动脉进行超微结构检查ꎬ结果发现:第1组基底动脉无超微结构或放射学异常ꎻ第2组基底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基底动脉刻度明显降低(P<0 05)ꎬ基底动脉内皮㊁内皮下㊁中膜㊁外膜无明显损伤ꎬ但管腔直径明显缩小(P<0 05)ꎻ第3组与其余两组相比DSA动脉校正值无明显差异(P>0 05)ꎬ基底动脉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损伤ꎮ提示P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ꎬ同时可能具有血管舒张作用ꎬ能明显减轻SAH诱导的血管痉挛ꎮ3 4颅内肿瘤㊀现阶段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有:放疗㊁化疗㊁手术切除㊁生物治疗㊁介入治疗等ꎬ天然活性物质PC抗肿瘤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ꎬ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抗氧化㊁抗炎㊁调节信号分子(如Bcl-2㊁c-Fos㊁c-Jun㊁Ki67等)表达㊁促进肿瘤细胞凋亡㊁阻滞细胞周期等作用达到抗肿瘤效果[46ꎬ47]ꎮ目前在颅内原发性肿瘤的研究中仅见胶质瘤及髓母细胞瘤报道ꎮ颅内胶质瘤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ꎬ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40-50%ꎬ具有多种病理类型ꎮPC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保护胶质细胞ꎬ减轻谷氨酸所致兴奋性毒性从而减少神经炎症ꎬ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ꎬ某些类型的PC还可抑制原癌基因信号通路并加强常规抗癌治疗的效果ꎮ然而ꎬ关于PC对胶质母细胞瘤作用的探索目前仍停留在体外实验或动物模型研究ꎮ由于PC进入大脑的能力有限ꎬ正常饮食摄入很可能不足以在大脑中产生显著的抗癌效果ꎬ因此需要额外补充[48]ꎮ胶质母细胞瘤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和耐凋亡在缺氧环境中存活和维持肿瘤生长ꎬ因此ꎬ抑制自噬和促进细胞凋亡的治疗策略可显著控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ꎮChakrabarti等[49]利用亚硫酸钠(SS)诱导人体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SNB19细胞自噬ꎬ50nMmiR-30e和150μMPC协同作用可阻断细胞自噬ꎬ抑制AVEN和BIRC6表达从而增加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ꎮ钟越等[50]采用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探究越桔PC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ꎬ发现越桔PC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生长ꎬ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胶质瘤细胞内cyclinD1蛋白表达㊁阻止细胞周期有关ꎮ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恶性肿瘤ꎬ生长迅速㊁侵袭性强ꎬ髓母细胞瘤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ꎬ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ꎬ化疗为辅ꎮ马磊等[51]通过研究PC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发现PC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ꎬ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及其下游转录因子NF-κB发挥抗瘤效应有关ꎮPC是血脑屏障中糖蛋白P的一种有效抑制剂ꎬ可抑制糖蛋白P的ATP酶ꎬ从而提高某些大脑中难以积聚的药物的抗脑肿瘤疗效[52]ꎮ颅内转移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ꎬ常见的原发灶有肺癌㊁乳腺癌㊁前列腺癌等ꎮ关于PC对颅内转移瘤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ꎬ但PC对上述原发灶肿瘤的研究报道较多ꎮ颅内转移瘤因其具备原发灶肿瘤的部分性质ꎬ推测PC对上述肿瘤脑转移可能有抑制作用ꎬ未来应注重该方面的研究ꎮ3 5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㊁脊髓损伤㊀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ꎬDing等[53ꎬ54]采用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和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ꎬ并观察PC对T2DM糖尿病性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ꎮ研究结果提示在T2DM糖尿病性大鼠周围神经病变中ꎬ坐骨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ꎬ坐骨神经存在雪旺细胞病变㊁Ca2+超载和内质网应激ꎮ接受PC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尤其是500mg/kg剂量)中ꎬ异常的周围神经功能和受损的神经组织(L4至L5脊髓段㊁L5背根神经节和坐骨神经)得到显著改善ꎻPC(500mg/kg)治疗显著降低了游离Ca2+浓度ꎬ使坐骨神经Ca2+-ATP酶活性升高ꎻPC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ꎬ提高神经传导速度ꎻPC代谢产物也能部分减轻细胞损伤㊁Ca2+超载和内质网应激ꎮ这些结果提示PC可以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功能和形态学异常ꎮ在脊髓损伤方面ꎬAssis等[55]评价了动物模型中巴豆树皮PC组分(PRF)在谷氨酸致脊髓损伤和细胞死亡的作用ꎮ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周龄ꎬ体重270~300g)ꎬ随机分为以下两组:脊髓损伤(SCI)+溶剂组:SCI大鼠加腹腔注射溶剂(生理盐水10ml/kg)ꎻSCI+PRF组:SCI大鼠在受伤后1h和6h腹腔注射PRF(10ml/kg)ꎮ结果显示PRF不仅能显著改善大鼠的运动能力和抓力ꎬ还能显著改善H2O2或谷氨酸诱导的背根神经节细胞死亡和抑制活性氧生成ꎬPC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发挥神经保护作用ꎮ提示PRF可改善脊髓损伤和谷氨酸能兴奋性毒性ꎬ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ꎮ3 6其他疾病㊀PC在帕金森㊁癫痫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ꎮPC因为能同时改善帕金森疾病的运动和非运动早期症状ꎬ以及具有神经保护潜力ꎬ有望成为帕金森疾病的一种新疗法[56]ꎮPC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㊁保护线粒体功能㊁逆转海马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伤[57]ꎮ4小㊀结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似乎已遇瓶颈期ꎬ如治疗药物选择余地少㊁疗效不显著等ꎬ为此人们正不懈努力研发新型药物ꎮ天然活性物质PC因其具备多种药理学功效ꎬ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发掘ꎬ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ꎮ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PCꎬ需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ꎬ明确PC发挥作用所涉及的各种靶基因㊁酶㊁受体及信号通路等ꎬ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PCꎬ发挥其更大的医用价值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C将会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济有效的药物ꎮʌ参考文献ɔ[1]LELONORA.Bioassay-guided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antioxidativecompoundsfromthebarkofEugeniapolyan ̄tha[J].PakJBiolSci:PJBSꎬ2013ꎬ16(16):812-818. [2]高羽ꎬ董志.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9ꎬ34(6):651-655.[3]张妍ꎬ吴秀香.原花青素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ꎬ27(6):112-116.[4]张慧文ꎬ张玉ꎬ马超美.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ꎬ36(5):296-304.[5]SANONERPꎬGUYOTSꎬMARNETNꎬetal.PolyphenolprofilesofFrenchciderapplevarieties(Malusdomesticasp.)[J].JAgricFoodChemꎬ1999ꎬ47(12):4847-4853.[6]BAYIRHꎬFADEELBꎬPALLADINOMJꎬetal.Apoptoticinteractionsofcytochromec:redoxflirtingwithanionicphospholipidswithinandoutsideofmitochondria[J].Bio ̄chimBiophysActaꎬ2006ꎬ1757(5-6):648-659. [7]STOUPISꎬWILLIAMSONGꎬVITONFꎬetal.Invivobio ̄availabilityꎬabsorptionꎬexcretionꎬandpharmacokineticsof[14C]procyanidinB2inmalerats[J].DrugMetabDisposꎬ2010ꎬ38(2):287-291.[8]FRACASSETTIDꎬCOSTACꎬMOULAYLꎬetal.EllagicacidderivativesꎬellagitanninsꎬproanthocyanidinsandotherphenolicsꎬvitaminCandantioxidantcapacityoftwopowderproductsfromcamu-camufruit(Myrciariadubia)[J].FoodChemꎬ2013ꎬ139(1-4):578-588. [9]官清ꎬ张珩ꎬ石晓琳.原花青素药用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ꎬ2012ꎬ5(2A):174-175.[10]PDMꎬIR-CꎬRMꎬetal.AntioxidantactivityofA-typeproanthocyanidinsfromGeraniumniveum(Gerani ̄aceae)[J].JAgricFoodChemꎬ2005ꎬ53(6):1996-2001.[11]闫少芳ꎬ李勇ꎬ吴娟ꎬ等.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调节血脂作用及机理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ꎬ2003ꎬ15(4):302-304.[12]ZHANGJꎬHUANGYꎬSHAOHꎬetal.Grapeseedprocy ̄anidinB2inhibitsadipogenesisof3T3-L1cellsbytarge ̄ting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withmiR-483-5pinvolvedmechanism[J].BiomedPharma ̄cotherꎬ2017ꎬ86:292-296.[13]ZHOUXꎬCHENSꎬYEX.Theanti-obesitypropertiesoftheproanthocyanidinextractfromtheleavesofChinesebayberry(MyricarubraSieb.etZucc.)[J].FoodFunctꎬ2017ꎬ8(9):3259-3270.[14]PAJUELODꎬQUESADAHꎬDIAZSꎬetal.Chronicdiet ̄arysupplementationofproanthocyanidinscorrectsthemito ̄chondrialdysfunctionofbrownadiposetissuecausedbydiet-inducedobesityinWistarrats[J].BrJNutrꎬ2012ꎬ107(2):170-178.[15]SHIMADATꎬTOKUHARADꎬTSUBATAMꎬetal.Fla ̄vangenol(pinebarkextract)anditsmajorcomponentpro ̄cyanidinB1enhancefattyacidoxidationinfat-loadedmodels[J].EurJPharmacolꎬ2012ꎬ677(1-3):147-153.[16]BASELGA-ESCUDEROLꎬAROLA-ARNALAꎬPASCUAL-SERRANOAꎬetal.Chronicadministrationofproanthocyanidinsordocosahexaenoicacidreversesthein ̄creaseofmiR-33aandmiR-122indyslipidemicobeserats[J].PLoSOneꎬ2013ꎬ8(7):e69817.[17]刘相菊ꎬ高海清ꎬ邱洁ꎬ等.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ꎬ2010ꎬ48(8):25-31.[18]马亚兵ꎬ高海青ꎬ由倍安ꎬ等.葡萄籽原花青素抗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ꎬ2003ꎬ41(6):646-650.[19]YAMAKOSHIJꎬKATAOKASꎬKOGATꎬetal.Proanthocyanidin-richextractfromgrapeseedsattenuatesthedevelopmentofaorticatherosclerosisincholesterol-fedrabbits[J].Atherosclerosisꎬ1999ꎬ142(1):139-149. [20]MOHANATꎬNAVINAVꎬJAMUNASꎬetal.Inhibitionofdifferentiationofmonocytetomacrophagesinatherosclero ̄sisbyoligomericproanthocyanidins-In-vivoandin-vitrostudy[J].FoodChemToxicolꎬ2015ꎬ82:96-105.[21]WANGXPꎬLIYMꎬWANGZꎬetal.[Advancesofmech ̄anismresearchonprocyanidin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type2diabetesmellitus][J].ZhongguoZhongYaoZaZhiꎬ2017ꎬ42(20):3866-3872.[22]周俊华ꎬ胡景初ꎬ滕红.松针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ꎬ2014ꎬ12(9):122-123. [23]CASTELL-AUVIAꎬCEDOLꎬPALLARESVꎬetal.Procyanidinsmodifyinsulinemiabyaffectinginsulinpro ̄ductionanddegradation[J].JNutrBiochemꎬ2012ꎬ23(12):1565-1572.[24]吕燕春ꎬ吕立权ꎬ卢亦成.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继发变性的病理机制[J].现代实用医学ꎬ2010ꎬ22(3):353-355.[25]王慧.原花青素对H2O2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暨南大学ꎬ2013.[26]贺玲.原花青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ꎬ29(1):26-28. [27]PERIAꎬSERIOM.NeuroprotectiveeffectsoftheAlzhei ̄mer'sdisease-relatedgeneseladin-1[J].JMolEndocri ̄nolꎬ2008ꎬ41(5):251-261.[28]练庆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ꎬ2015.[29]CHUIHꎬSKOOGI.Advancesinvascularcognitiveim ̄pairment2005[J].Strokeꎬ2006ꎬ37(2):323-325. [30]SADEGHIMꎬRADAHMADIMꎬREISIP.Effectsofre ̄peatedtreatmentwithcholecystokininsulfatedoctapeptideonpassiveavoidancememoryunderchronicrestraintstressinmalerats[J].AdvBiomedResꎬ2015ꎬ4:150. [31]周恒ꎬ林焕冰ꎬ卓烨烨ꎬ等.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药学实践杂志2011ꎬ29(3):208-211.[32]GONGYSꎬGUOJꎬHUKꎬetal.Ameliorativeeffectoflo ̄tusseedpodproanthocyanidinsoncognitiveimpairmentandbrainaginginducedbyD-galactose[J].ExpGerontolꎬ2016ꎬ74:21-28.[33]WANGJꎬFERRUZZIMGꎬHOLꎬetal.Brain-targetedproanthocyanidinmetabolitesforAlzheimer'sdiseasetreat ̄ment[J].JNeurosciꎬ2012ꎬ32(15):5144-5150. [34]XUJꎬRONGSꎬXIEBꎬetal.Memoryimpairmentincog ̄nitivelyimpairedagedratsassociatedwithdecreasedhipp ̄ocampalCREBphosphorylation:reversalbyprocyanidinsextractedfromthelotusseedpod[J].JGerontolABiolSciMedSciꎬ2010ꎬ65(9):933-940.[35]ASHADEVISꎬSAGARCHANDRASEKARBKꎬMANJU ̄LAKRꎬetal.Grapeseedproanthocyanidinlowersbrainoxidativestressinadultandmiddle-agedrats[J].ExpGerontolꎬ2011ꎬ46(11):958-964.[36]李浩ꎬ石胜良ꎬ吴岚ꎬ等.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ꎬ21(2):317-319.[37]DUANYꎬWANGZꎬZHANGHꎬetal.Extremelylowfre ̄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exposurecausescognitiveim ̄pairmentassociatedwithalterationoftheglutamatelevelꎬMAPKpathwayactivationanddecreasedCREBphosphoryl ̄ationinmicehippocampus:reversalbyprocyanidinsex ̄tractedfromthelotusseedpod[J].FoodFunctꎬ2014ꎬ5(9):2289-2297.[38]LIUCMꎬMAJQꎬLIUSSꎬetal.Proanthocyanidinsim ̄proveslead-inducedcognitiveimpairmentsbyblocking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nuclearfactor-kappaB-mediatedinflammatorypathwaysinrats[J].FoodChemToxicolꎬ2014ꎬ72:295-302.[39]MAOXꎬHAOSꎬZHUZꎬetal.Procyanidinsprotectsa ̄gainstoxidativedamageandcognitivedeficitsaftertraumat ̄icbraininjury[J].BrainInjꎬ2015ꎬ29(1):86-92. [40]PANICKARKSꎬPOLANSKYMMꎬGRAVESDJꎬetal.AprocyanidintypeAtrimerfromcinnamonextractattenuatesglialcellswellingandthereductioninglutamateuptakefol ̄lowingischemia-likeinjuryinvitro[J].Neuroscienceꎬ2012ꎬ202:87-98.[41]SONGCGꎬYANGXꎬMINLQꎬetal.Theeffectofprocya ̄nidinonexpressionofSTAT1intype2diabetesmellitusSDratswithfocalcerebralischemia[J].NeuroEndocrinolLettꎬ2014ꎬ35(1):68-72.[42]WUSꎬYUEYꎬLIJꎬetal.ProcyanidinB2attenuatesneurologicaldeficitsandblood-brainbarrierdisruptioninaratmodelofcerebralischemia[J].MolNutrFoodResꎬ2015ꎬ59(10):1930-1941.[43]KONGXꎬGUANJꎬGONGSꎬetal.NeuroprotectiveEffectsofGrapeSeedProcyanidinExtractonIschemia-ReperfusionBrainInjury[J].ChinMedSciJꎬ2017ꎬ32(2):92-99.[44]高羽ꎬ董志.原花青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ꎬ2009ꎬ34(23):3078-3081. [45]TEKINERAꎬYILMAZMBꎬPOLATEꎬetal.Thethera ̄peuticvalueofproanthocyanidininexperimentalcerebralvasospasmfollowingsubarachnoidhemorrhage[J].TurkNeurosurgꎬ2014ꎬ24(6):885-890.[46]杨滢滢ꎬ王雪青ꎬ庞广昌.原花青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ꎬ29(10):694-697.[47]CONNORCAꎬADRIAENSMꎬPIERINIRꎬetal.Procya ̄nidininducesapoptosisofesophagealadenocarcinomacellsviaJNKactivationofc-Jun[J].NutrCancerꎬ2014ꎬ66(2):335-341.[48]VIDAKMꎬROZMANDꎬKOMELR.EffectsofFlavonoidsfromFoodandDietarySupplementsonGlialandGlioblas ̄tomaMultiformeCells[J].Moleculesꎬ2015ꎬ20(10):19406-19432.[49]CHAKRABARTIMꎬKLIONSKYDJꎬRAYSK.miR-30eBlocksAutophagyandActsSynergisticallywithProanthocy ̄anidinforInhibitionofAVENandBIRC6toIncreaseApop ̄tosisinGlioblastomaStemCellsandGlioblastomaSNB19Cells[J].PLoSOneꎬ2016ꎬ11(7):e0158537. [50]钟越ꎬ齐玲ꎬ任旷ꎬ等.越桔原花青素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5ꎬ50(6):507-511.[51]马磊ꎬ陈维英ꎬ施又丹ꎬ等.原花青素对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ꎬ2015ꎬ35(7):929-933.[52]HELꎬZHAOCꎬYANMꎬetal.InhibitionofP-glyco ̄proteinfunctionbyprocyanidineonblood-brainbarrier[J].PhytotherResꎬ2009ꎬ23(7):933-937. [53]DINGYꎬDAIXꎬJIANGYꎬetal.Functionalandmorpho ̄logicaleffectsofgrapeseedproanthocyanidinsonperipheralneuropathyinra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J].Phyto ̄therResꎬ2014ꎬ28(7):1082-1087.[54]DINGYꎬDAIXꎬZHANGZꎬetal.Proanthocyanidinsprotectagainstearly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bymod ̄ulating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J].JNutrBiochemꎬ2014ꎬ25(7):765-772.[55]ASSISLCꎬHORTMAꎬDESOUZAGVꎬetal.Neuropro ̄tectiveeffectoftheproanthocyanidin-richfractioninex ̄perimentalmodelofspinalcordinjury[J].JPharmPhar ̄macolꎬ2014ꎬ66(5):694-704.[56]MOREIRAELꎬRIALDꎬAGUIARASꎬJR.ꎬetal.Proanthocyanidin-richfractionfromCrotonceltidifoliusBaillconfersneuroprotectionintheintranasal1-methyl-4-phenyl-1ꎬ2ꎬ3ꎬ6-tetrahydropyridineratmodelofParkinson'sdisease[J].JNeuralTransm(Vienna)ꎬ2010ꎬ117(12):1337-1351.[57]ZHENJꎬQUZꎬFANGHꎬetal.Effectsofgrapeseedproanthocyanidinextractonpentylenetetrazole-inducedkindlingandassociatedcognitiveimpairmentinrats[J].IntJMolMedꎬ2014ꎬ34(2):391-398.(收稿日期:2018-02-25㊀㊀修回日期:2018-04-16)(责任编辑:李运明)。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是一种由黄烷-3-醇单体缩合而成的天然生物类黄酮物质,是一种聚多酚类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生物活性极强。
本文主要从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进行介绍,系统地为原花青素下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标签:原花青素;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应用原花青素(procyanidins),又名缩合鞣质,缩合单宁,是花青素类物质的缩合物,主要存在于蔬菜、花卉及水果的果核及果皮中。
原花青素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领域里。
本文主要从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进行介绍,系统地为原花青素下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1.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原花青素是一种由黄烷-3-醇单体缩合而成的天然生物类黄酮物质,是一种聚多酚类的化合物。
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倍体、寡聚体和多聚体。
其中单倍体是构成原花青素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常见的原花青素单倍体有: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阿夫儿茶精,其化学结构见图1。
寡聚体是由2-10个单倍体聚合而成的,该成分为原花青素中研究最多的一类。
多聚体由10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一般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2.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2.1抗氧化活性原花青素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其作用机制是原花青素的分子结构中的多个酚羟基释放出H+,竞争性地和自由基结合从而保证机体不被氧化。
其自由基清除活性远高于同等含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活性最强的自由基清除剂之一。
2.2抗肿瘤活性原花青素是通过抗氧化、抗炎、调节信号分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生长来达到抗肿瘤目的的。
原花青素对于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对于多种致癌剂在启动及促癌阶段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原花青素可有效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并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有研究证明了原花青素可以诱导人类乳癌细胞的凋亡。
植物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2021,43⑴:219-229DOI: 10.11844/cjcb.2021.01.0027植物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进展苏全胜王爽孙玉强梅俊柯丽萍(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植物基因组与彩色纤维分子改良实验室,杭州310018)摘要 原花青素是通过类黄酮途彳圣生成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
原花青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不仅是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一种重要防御手段,还能影响植物外观、风味和品质,因此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一直是作物性状改良的研究热点。
该文主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的基础 上,综述了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原花青素遗传工程应用前景和主要限制因 素,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原花青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合成途径;类黄酮;原花青素;黄烷-3-醇Advances in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Plant ProanthocyanidinsS U Q u an sh en g, W A N G Shuang, S U N Y uqiang, M E I Jun, K E L ipin g(Laboratory o f P lant Genome and Colored Fiber Molecular Improvement, School o f L ife Sciences and Medicin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Abstract P roan th ocyan id in s are a class o f p o ly p h en o lic com p ou n d s produced through the fla v o n o id pathw ay. P roan th ocyan id in s h ave im portant b io lo g ic a l fun ction s. T h ey act as the d efen se m eans o f b io tic and a b io tic stresses, but a lso affect the plant appearance, flavor and quality. T herefore, the b io sy n th esis o f p roan th ocyan id in s has alw ays b een the research h otsp ot in crop trait im provem ent. T h is article r e v ie w 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 f p roan th ocyan idins b io sy n th esis on the b asis o f m o d el plant A r a b id o p s is th a lia n a,then d iscu sse the a p p lication p rosp ects w ith m ain lim itin g factors o f proanthocyanidins g en etic en gin eerin g, aim in g to p rovid e a referen 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 plication o f proanthocyanidins.Keywords b io sy n th esis pathw ay; flavonoid; proanthocyanidin; flavan-3-ol原花青素(p roanthocyanidin s, P A)又名缩合单宁,是植物中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W。
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_高羽
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高 羽,董 志*(重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摘要] 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保护心血管、防治癌症、抗炎、抗糖尿病、抗胃溃疡、保护肝脏、抗辐射、提高学习记忆、促进毛发生长等药理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原花青素;药理作用;自由基[收稿日期] 2008-07-20[通信作者] *董志,T e l :(023)68486678,E -m a i l :z h i d o n g 073@h o t -m a i l .c o m 原花青素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
因其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可产生花青素,故将这类多酚化合物命名为原花青素。
它们起初统归于缩合鞣质或黄烷醇类,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和对此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深刻认识,现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类物质并称为原花青素。
20世纪中叶法国波尔多大学科学家马斯·魁勒首次阐明松叶泡汁中的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 都是防治坏血病的有效物质,从而为原花青素的应用指明了前景。
经过近50年的研究,人们对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
以下就近几年国内外对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1 原花青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
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体,五聚体以上的则称为高聚体。
各类原花青素中,二聚体分布最广,研究最多,是最重要的一类原花青素。
二聚体中,因2个单体的构象或健合位置的不同,可有多种异构体,已分离鉴定的8种结构形式分别命名为B 1~B 8,其中,B 1~B 4是由C 4※C 8键合,B 5~B 8由C 4※C 6键合(图1-3)。
图1 (-)-表儿茶素 从植物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是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极性小的溶剂。
它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遇光、热和氧时易氧化缩合。
葡萄籽原花青素药理学研究现状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段国平指导老师:赵丕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葡萄籽原花青素是一种新型高效抗氧化剂,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抗 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其对多个系统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 疗作用。本文就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及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其进 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364
4、抗肿瘤 现代研究表明GSPE对多种癌细胞如卵巢癌、宫颈癌、肝癌、前列腺癌细胞 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何佳声等发现GSPE在体外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 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增殖并通过Caspase.3通路促进其凋亡I圳。史志勇等研究 GSPE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一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发现GSPE以时间剂量关 系抑制BxPC一3的增殖并下调COX-2的表达,且诱导细胞停滞在G0/G1期,其机 制可能与COX-2的表达有关IlSl。 5、在眼科的应用 研究表明GSPE对眼科多种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在老年性白内障方面,而 GSPE可以抑制晶状体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从而有效地抑制白内障的 发生。如Ourukall等在用亚硒酸钠致大鼠白内障模型的研究中,发现服用GSPE 可以升高晶状体中的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且大鼠食物中加入GSPE 亦可延缓白内障进展[161。在青光眼方面,Zhanq等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在大鼠脑 缺血模型中可抑制前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表达Bcl.2蛋白和Bax蛋白,从而有效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071。在葡萄膜炎方面,GSPE以其良好的抗炎作用和免疫调 节功能,可防止炎症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此外,GSPEJ丕具有良好的 保护角膜基质细胞的作用。 6、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Sharma等发现GSPE可改善LWB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这可能是GSPE抑制小 鼠光致癌的机制之一llal。亦有研究表明GSPE对喂食甲醇或感染鼠逆转录病毒引 起的小鼠免疫功能不全具有动态调节的作用,能促进小鼠体内IL-2的产生,减少 感染逆转录病毒的小鼠细胞中IL-26的产生,降低食用甲醇小鼠脾细胞所产生 也.10的高水平,同时还可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周丹阳等发现GSPE通 过减少肺内iNOS的表达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191。GSPE对 大鼠乙酸性结肠炎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12们。 7、其它作用 GSPE还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辐射和突变、抗抑郁、抗感染、保护肝肾、 改善记忆能力障碍等多种作用。如Nair等发现GSPE能抑制HⅣ.1病毒在外周血单 核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趋化 受体的表达,为HIV.1病毒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Izli。江蓓等发现GSPE能
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姓名:***系别:化学化工系专业年级:应用化学技术08级1班指导教师:***摘要综述了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包括花青素的植物来源, 种类、结构与特性, 花青素的分离与分析,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 生理和保健功能, 以及组织培养技术。
关键词花青素; 研究现代; 研究发展趋势目录第一章花青素简介(前言)第二章花青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花青素的植物来源及应用2 花青素的种类、结构与特性3 花青素的分离与分析4 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5 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6 花青素的生理及保健功能6. 1 抗氧化6. 2 抗突变6. 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保护肝脏6. 4 其他7 花青素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8 展望第三章参考文献第一章花青素简介(前言)花青素(Anthocyanidin) , 又称花色素, 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属黄酮类化合物[ 1~ 4] 。
也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呈色物质, 水果、蔬菜、花卉等五彩缤纷的颜色大部分与之有关。
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pH 值条件下, 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2, 3] 。
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其颜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可用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 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花青素的颜色受许多因子的影响, 低温、缺氧和缺磷等不良环境也会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和积累[ 5~ 7]。
在自然状态下, 花青素在植物体内常与各种单糖结合形成糖苷, 称为花色苷( Anthocyanin) , 由Marguart (1853) 命名矢车菊花朵中的蓝色提取物时提出来的, 现在作为同类物质的总称[2, 3]。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 被子植物) 中, 据初步统计, 27 个科, 73 个属植物中含花青素。
含花色素的山葡萄3. 5 万t, 蓝靛果1.8 万t, 不少天然色素是综合利用的产物。
原花青素研究报告
原花青素研究报告
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包括蓝莓、紫葡萄、黑浆果和紫玉米等。
近年来,人们对原花青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与原花青素相关的研究成果。
首先,原花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原花青素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促进血管扩张等,进而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此外,原花青素还可以减轻心肌梗塞导致的损伤,并预防心肌纤维化。
这些发现表明,原花青素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其次,原花青素还具有抗炎作用。
近年来,炎症被发现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炎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例如,原花青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
此外,原花青素还可以增加人体内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最近,研究人员还发现原花青素可能对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一些实验表明,原花青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例如,它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也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来诱导癌细胞凋亡。
此外,原花青素还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有效降低了癌症治疗的副作用。
当然,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能完全揭示原花青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但是,它的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以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显示出许多有前途的应用前景。
因此,我们对原花青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抱有很大的期望。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08-24T15:42:40.2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2第205期供稿作者:罗珊赵雅宁李建民[导读] 原花青素的强抗氧化活性、酶抑制性、细胞保护作用和维生素E再生作用,在抗衰老等一系列领域得到青睐。
罗珊赵雅宁李建民(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063000)【中图分类号】Q946.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52-02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
PC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主要存在于松树、葡萄、可可、苹果等植物中,但葡萄中原花青素的纯度和含量较高。
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对多种植物尤其是葡萄中的各种原花青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证实了其具有优越的抗氧化活性、抗辐射、抗炎活性、酶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和血管保护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并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中都有广泛应用,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天然植物提取物。
1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表儿茶素或没食子酸缩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二聚体,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
根据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2~4聚体称为低聚体原花青素。
将5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原花青素。
其中低聚体原花青素为水溶性物质,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极强,这与其分子结构和聚合度有着密切关系[1]。
2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2.1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人体中产生的自由基是指具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等类物质。
常见的自由基主要包括:( 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2 )羟基自由基;( 3 )氢自由基;( 4 )活性氧(指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
这些自由基能攻击体内细胞膜,造成细胞膜被侵蚀,细胞完整性丧失。
细胞损伤,导致器官、身体各种退行性病变及癌症的发生。
原花青素中二聚体分布最广,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原花青素之所以具有稳定的状态是由于其相邻二酚羟基电子非定域化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花青素的药理学研究现状高 羽,董 志*(重庆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6)[摘要] 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保护心血管、防治癌症、抗炎、抗糖尿病、抗胃溃疡、保护肝脏、抗辐射、提高学习记忆、促进毛发生长等药理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原花青素;药理作用;自由基[收稿日期] 2008-07-20[通信作者] *董志,T e l :(023)68486678,E -m a i l :z h i d o n g 073@h o t -m a i l .c o m 原花青素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
因其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可产生花青素,故将这类多酚化合物命名为原花青素。
它们起初统归于缩合鞣质或黄烷醇类,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和对此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深刻认识,现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类物质并称为原花青素。
20世纪中叶法国波尔多大学科学家马斯·魁勒首次阐明松叶泡汁中的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 都是防治坏血病的有效物质,从而为原花青素的应用指明了前景。
经过近50年的研究,人们对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
以下就近几年国内外对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1 原花青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
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体,五聚体以上的则称为高聚体。
各类原花青素中,二聚体分布最广,研究最多,是最重要的一类原花青素。
二聚体中,因2个单体的构象或健合位置的不同,可有多种异构体,已分离鉴定的8种结构形式分别命名为B 1~B 8,其中,B 1~B 4是由C 4※C 8键合,B 5~B 8由C 4※C 6键合(图1-3)。
图1 (-)-表儿茶素 从植物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是无定形粉末,可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大的溶剂,不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极性小的溶剂。
它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遇光、热和氧时易氧化缩合。
低聚原花青素的生物适应性好,生物利用度高,毒性很低。
人体服用20m i n 后即可吸收,并很快达到最高血液浓度,血浆半衰期约7h ,体内保留时间达72h ,远远高于维生素C 。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L D 50大于3g·k g -1。
皮肤刺激、眼睛刺激、致突变、致畸变、极大化试验等系列毒性试验显示,它对动物是安全的,即使超剂量服用,也未见造成危害[1]。
2 原花青素的来源原花青素最初是从松树皮中提取,后发现肉桂皮、葡萄、可可、苹果、沙棘、柑橘、山楂、钩藤、莲蓬等都是原花青素的来源。
在众多植物中,葡萄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的纯度和低聚体含量较高。
3 药理学作用3.1 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O P C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有富电子的羟基部分,是优良的氢或中子的给予体,因此具有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人体内自由基。
单从结构来看,每分子原花青素(有8个酚羟基)最多可以扑获8个氧自由基,而每分子维生素E (有1个酚羟基)仅能扑获1个氧自由基,每分子维生素C (有2·651·第34卷第6期2009年3月 V o l .34,I s s u e 6 M ar c h ,2009个共轭羟基)能扑获2个氧自由基。
因此,低聚原花青素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 的50倍,维生素C 的20倍。
原花青素在体内体外都有抗氧化活性。
在体内,原花青素对总的抗氧化活性和α-生育酚的血浆浓度没有影响,但可以升高红细胞膜中的α-生育酚的水平,降低被氧化的淋巴细胞含量,使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转变为更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表明原花青素通过回收脂溶性维生素E 和减少D N A 氧化损伤来发挥抗氧化作用[2]。
在体外,原花青素可显著减少由过氧化氢诱导的人红细胞的溶解程度,明显降低小鼠肝匀浆的丙二醛水平,能保护红细胞膜、质粒D N A 免遭氧自由基损伤[3]。
原花青素保护脂质体抵抗脂质过氧化和双层结构的破裂,引起膜表面电位的降低,但不影响膜流动性。
V e r s t r a e t e n 等[4]发现原花青素能通过抑制氧化剂到双分子层的通路和疏水膜基质的脂质过氧化传播来潜在的减少膜的氧化修饰。
原花青素体外抗氧化的机制也可能是通过谷胱甘肽合成途径来提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5]。
在人血浆中,原花青素通过与脂蛋白结合抑制过氧化自由基和回收α-生育酚,从而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原花青素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抗氧化剂[6]。
3.2 保护心脑血管系统3.2.1 心脏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性模型中表现出心血管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在给家兔心脏注入100μg ·m L -1或200μg ·m L -1的原花青素后,在缺血期间剂量依赖性的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在缺血前和再灌注期间及节律不齐时都会减少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心脏再灌注的机械性能,增加6-氧代前列腺素释放入灌注液[7]。
通过研究低聚原花青素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和乳酸脱氢酶释放的影响,发现原花青素可以降低心室纤颤的发生率,缩短心室纤颤持续时间,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证明了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口服预处理给予原花青素的抗心律不齐和细胞保护作用[8]。
此外,原花青素能无毒且有效的交联猪心瓣膜,其交联的瓣膜基质的拉升强度比戊二醛交联的瓣膜基质的抗张强度要强,因此原花青素对心瓣膜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9]。
3.2.2 脑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可显著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评分,并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缩小脑梗死面积,还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C K ,L D H 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10]。
小、中剂量原花青素(100,200m g ·k g -1)均可减轻M C A O 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而高剂量(400m g ·k g -1)无明显效果,表明小剂量原花青素对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M C A O 大鼠脑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升高S O D 活性,表明原花青素保护缺血性脑损伤是通过其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11]。
小、中剂量原花青素可能通过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B c 1-2的表达,抑止B a x 的表达,起到阻止脑细胞凋亡、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12]。
原花青素也可能是通过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促炎因子I L -1的含量,提高抗炎因子I L -10含量进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发挥脑保护作用[13]。
还有学者认为原花青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 T 释放及促进C G R P 释放有关且认为最佳剂量为50m g ·k g -1[14]。
陈蓉志等[15]研究表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原花青素可通过抑制N F -κB 的活性和下调i N O S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来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从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3.2.3 对血管作用 原花青素可抑制人类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向下调节人类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E r b B 2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影响内皮生长信号,这样在体外影响血管生成[16]。
葡萄籽原花青素在体外有内皮依赖舒张活性,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这种内皮依赖舒张活性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的一氧化氮释放和环磷鸟苷增加,而一氧化氮和环磷鸟苷途径参与到许多心血管保护作用中[17]。
A l d i n i 等[18]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保护内皮细胞免受过氧化损伤和提高人动脉中内皮依耐舒张。
原花青素通过对冠状内皮细胞表面的分层来阻止过(氧化)亚硝酸盐攻击血管细胞的作用,提高乳内动脉吊环内皮的一氧化氮合酶介导的舒张,在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
原花青素单体和二聚体适度的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三聚至十聚原花青素的抑制作用则较强,而原花青素对血管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关联,所以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能够潜在的有益于心血管健康[19]。
3.2.4 对血小板作用 原花青素明显降低血浆T X B 和血小板P -选择蛋白(G M P -140)水平,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P G I 2,抗血栓作用明显。
原花青素400m g ·k g -1·d -1组的抗血栓作用优于阿司匹林10m g ·k g -1·d -1组[20]。
3.2.5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原花青素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L D L )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 D L ):L D L 胆固醇水平,轻微的增加H D L 胆固醇的水平。
降低肝脏小异源二聚体的m R N A 水平、胆固醇7α-羟化酶和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的含量。
提高肌肉中的脂蛋白酶的m R N A 水平,而降低脂肪组织中脂蛋白酶的m R N A 水平。
因此,可以改善餐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指数[21]。
L e e 等[22]认为原花青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接着抑制前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激活和表达,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侵入和迁移。
3.2.6 调节血脂 体内实验发现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调整血脂,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和加快脂质和胆固醇排泄,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23]。
原花青素降低血清T C ,T G ,L D L ,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高脂大鼠血清L A C T 活性,因此有助于加速胆固醇逆向转运,促进胆固醇的肝脏代谢;同时,增·652·第34卷第6期2009年3月 V o l .34,I s s u e 6 M ar c h ,2009加高脂大鼠T B A的排泄,间接增加胆固醇的体外排出[24]。
3.3 防治癌症原花青素有抗肿瘤作用,对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许多癌症都有预防及治疗的作用。
此外,原花青素还对皮肤癌、口腔癌、肝癌等癌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原花青素抑制移植黑色素瘤细胞系小鼠的黑色素瘤细胞和乳房瘤细胞,并增加宿主小鼠的存活率。
原花青素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和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及激活肿瘤细胞内的细胞凋亡蛋白酶(c a s p a s e-3)和半胱天冬酶(c a s p a s e-9)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5]。
原花青素能抑制肿瘤促进剂诱导的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且随聚合度的增加作用增强(三聚体>二聚体>单体),但聚合度对抑制肿瘤促进剂刺激的D N A合成的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原花青素的一些抗肿瘤促进剂的效应可能是增加二黄酮和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水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