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兴国--《兰亭序教法新探》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优秀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那么,你们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据说,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

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而《兰亭集序》则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癸(guǐ)丑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指名学生试译课文。

《兰亭集序》教案汇编6篇

《兰亭集序》教案汇编6篇

《兰亭集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

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书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如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美不胜收的书法精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书法作品,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生朗读课文注释①。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小短文。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显示:兰亭和兰亭有关的幻灯片)我们先来看几幅有关图片,然后一起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一边听朗读,注意句读和语气,一边整体感知品味这篇课文。

三、朗读品味,分析内容1、齐读课文第一段,分析:问: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答: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

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

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

(略)再明确层次。

(层次不必过细,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已。

)归纳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乐。

再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句读、读出语气,师略作点评。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观摩,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区别。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特点和审美鉴赏。

2.2 教学难点:《兰亭集序》的文学艺术手法和书法技巧。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兰亭集序》文本资料。

王羲之其他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投影仪、白板等展示设备。

3.2 学生准备:预习《兰亭集序》文本,了解作者背景。

学习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成就。

4.2 文本分析: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3 书法艺术欣赏:学生观摩王羲之其他书法作品,比较《兰亭集序》的特点。

教师讲解书法技巧和艺术风格。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兰亭集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5.2 课后拓展:学生自愿选择一篇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书法作品欣赏评估:评估学生在观摩书法作品时的专注程度和审美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兰亭集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兰亭集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漂到哪里就是哪里,死了就死了,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
死。作者对这种“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作了委婉
的批评。他借古人的话说“死生亦大矣”,又说“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明了对生死问题的
看重。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 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 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兰亭集序》是古代名家名篇, 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在此基础上体 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正确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死
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齐彭
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
达人,故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东晋名士崇
尚老庄,爱谈玄理,大多思想虚无,不务实际,寄情山水, 课例研究综
笑傲山野。他们消极无为,认为人生像浮萍随波逐流, 述
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虽 然文中的寿夭、生死不能自由决定,从而有些伤感,但作 者仍然认识到盛衰、生死是必然的。人生无常,时不我 待,故着文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师:好,找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谁先说?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生:第一、二段是“乐”,第三段是“痛”,第四 段是“悲”。 板书:乐──痛──悲 师:既然有这三段感情,我们在读的时候能否将这 种感情和文章结合起来,我们先分三个组朗读这三部 分,读出那种“乐”与“悲”的情感。再请三位同学各 朗读一段。 (分三小组朗读,第一小组朗读第一、二段)(第 二小组朗读第三段)(第三小组朗读第四段) 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好,声情并茂。大家把文章的感情读了出 来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四篇)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四篇)

《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四篇)《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实录1教学目的一.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转变,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二.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一.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二.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依乎文理游刃有余--《兰亭集序》教学思路的创新解读

依乎文理游刃有余--《兰亭集序》教学思路的创新解读
依乎 文理 游 刃有余
一 一
兰亭集序 教 学思路 的创新解读
◎汪 国 旺
庄子 《 内篇 ・养 生主 》 中所 述 “ 庖 丁解 牛 ” 的故事 为 ,莫如直接从文章体裁 的角度切入也许更能得 巧。
可 谓 人 尽 皆 知 ,庖 丁 创 造 了解 牛 “ 十 九 年 而 刀 刃 若 新 发 于
学,方能达挥洒 自如、游 刃有余之佳境 。
王羲之 的 《 兰亭集序 》笔者 曾教过几 轮 ,反 思 以前 的
人教版 高 中语文教 材必修 2 第三 单元 收录 了王羲 之 的 教 学 ,基 本 上 都 是 遵 照 单 元 提 示 的要 求 , 从 山水 游 记 类 散 《 兰亭集序 》、苏轼 的 《 赤壁赋》和 王安石 的 《 游 褒禅 山 文 入 手 来 展 开 教 学 。全 文 四 个 段 落 中 , 前 两 个 段落 叙 写 兰 记》这三篇文 章,归结 为古代 山水游记 类散文 。编者在单 亭集会 的盛 况与快乐 ,学生理解起来 比较轻松 ;可是一旦 元说 明中明确 提 出 “ 不但 要欣赏其 中描绘的 自然 风光 ,还 进入第三 段 ,笔法 急转,作者情 感起 伏跌宕 , 由 “ 乐 ”转 要联系作者 的身世和作 品的时代背景 ,品味作者 抒发 的感
“ 山水游 记 ”类散 文取材广泛 ,写作灵活 多变 ,初入 高中 文 与一般 的山水 游记类文章 相 比,理解难 度相差就不止 一 的学 生一时较难把 握 ;其二 ,本单元这三篇 文章 的重 点显 两 个等级 了。以己之 昏昏,焉能使人昭 昭?怪不得有 同仁 然也 不在游 山玩水 、写景状物 上,而是 以深 刻、精辟 的议 感 慨,文是经 典好文 ,奈何 “ 越教越怕 ”,也实在 是 “ 不 论析 理见长 。鉴于以上两个 原因,若一 味遵 从教材编 者之 能喻之于怀 ”了。

高三语文5.19兰亭集 序教案(沪教版第六册)

高三语文5.19兰亭集 序教案(沪教版第六册)

二十一、《〈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和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习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概念及运用。

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说明:《〈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美文。

其美在书法,在行文,在意韵,在情感。

学习本文,既要让学生掌握和巩固必要的文言知识,又要能让学生体会其中之美,这决定了本文教学目标必须文道兼顾。

作为文言文,语文疏通是必要的,但已经到了高三阶段,更要注重学生自我联想,比较,质疑能力的培养,这在教学目标中必须有所体现。

本文属于写景抒怀之作,作者以极简省的笔墨,创设一种能体现自我审美追求、以及便于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空灵的意境,这要求我们从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进而体会本文“写景”之美。

再则,文章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进而阐述了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充满了“哲理”之美,这也是本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的。

《〈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语言、思想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把握好以上三个方面,才能真正教好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景”、“情”、“理”三者关系,认识作者如何把它们有机组合在一起的。

2、难点: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悲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说明本文虽然是书序,但作者并不是只是简单地介绍成集的原因,而是在文章中倾注了极强的个人意识,王羲之把自我对于人生、时政、生死的感叹都融合在这文本中,这也造成了历来对于文章的第二、第三两节所表现思想的多义解读。

因而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文本,从文章的“景”、“情”、“理”入手,结合作者当时的生存背景和思想意识,对文本作出尽量合理的解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是此文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兰亭集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兰亭集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四)读文章要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中
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
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
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
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对于初中的古诗文存在一个简
(二)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 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三)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多读多背。 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游记名篇,语言或清 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富,各具其妙。如《游 褒禅山记》中对后洞游览过程的简笔交代,《兰亭集序》 中骈散间行的清新文风,尤其是《赤壁赋》,更代表了 赋体文的特点,描写细腻,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优美语句,体会写景散 文中常用的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尽可能多背诵一些篇 章,以提高文化素养。
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
子散文。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的人像、
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写景散文初起时难 教材分析
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
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
主旨在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操守。到了东晋时期,世事
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
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与诗歌创作演变的步调相一
致,描写山川景物、记叙观赏游历的散文也开始出现并
发展起来。唐宋时期,文人的生活范围更宽,文化修养
更高,审美能力更强,于是自觉的山水游记便大量涌现,
唐宋古文八大家描写山水、记叙游历的作品极为丰富,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2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兰亭集序》,使学生掌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了解其历史地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特点。

2. 《兰亭集序》的文辞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含义。

2. 对《兰亭集序》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羲之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地位。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兰亭集序》中的经典语句,使学生感受其文辞之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讲解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3. 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从字体、构图、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4. 讲解《兰亭集序》的文辞特点:分析《兰亭集序》的文辞风格,使学生感受其文学之美。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表述、合作意识等。

在教学中如何解读《兰亭集序》,激发学生的文艺情怀

在教学中如何解读《兰亭集序》,激发学生的文艺情怀

作为一代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直被人们推崇为中华书法艺术的典范,也是国学教育中常被引用教材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解读《兰亭集序》,激发学生的文艺情怀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引领学生进入《兰亭集序》的艺术世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让他们深入了解和理解文化经典的内在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书法家王羲之的背景、家庭背景、社交关系和艺术修养,结合这件艺术品的实物分析,告诉学生这篇《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赶考军府中创作而成,在描写清景物方面,他瞧见恍若隔世、怀着乡愁之心而产生的感慨。

帮助学生进入到这一时光背景中,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也同时能够引领学生进入到王羲之的艺术天地,将他们的体验带回到一个古到今趋同的艺术世界中。

二、让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艺术之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书法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书法的发展和进化。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到书法的艺术之美,教师可以采用“传统寓教”这个教学方式,讲述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来凸显书法与文字、美感之间的紧密关系。

通过讲述传统书法与文字、音乐、诗词、绘画等艺术的关系,让学生对《兰亭集序》这件艺术品的重要性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演示现代韵律体,提高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指导学生从“形”到“神”透彻理解王羲之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告诉学生如何从“形”入手,逐渐体会到书法作品中的神韵之美。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书法的三个关键方面——行、意、气,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和字意来理解学习书法,以及了解到文字中包含的能量和情感。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告诉学生如何将书法与诗词相结合,让诗与书法共存,让笔画流转而不忘文字之美,从而充分展现《兰亭集序》的艺术意境。

四、创造互动和竞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文学热爱,创造一种愉快的文艺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兰亭集序中寻找灵感,发扬光大自己的文学才能。

书法欣赏《兰亭序》教案

书法欣赏《兰亭序》教案

书法欣赏《兰亭序》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特别是《兰亭序》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 学习欣赏书法作品,分析《兰亭序》的笔法、结构、章法等特点。

- 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对《兰亭序》进行评价和分析。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尝试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 教学内容2.1 书法艺术简介- 介绍书法艺术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东晋时期的书法成就。

- 讲解书法的基本分类和书体特点,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2.2 王羲之与《兰亭序》-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特别是《兰亭序》的诞生背景。

- 分析《兰亭序》的艺术特色,如笔法、结构、章法等。

2.3 书法欣赏与分析- 组织学生欣赏《兰亭序》及其他王羲之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 讨论《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术语进行评价。

2.4 书法创作实践- 教授书法的基本技巧,如执笔、运笔、墨色控制等。

- 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创作简单的书法作品。

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书法作品,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书法作品:评价学生的书法创作实践,考察学生的技能掌握和创意表现。

-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书法欣赏和分析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资源-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图片、相关文献资料。

- 书法用具,如毛笔、墨水、纸张等。

- 多媒体教学设备。

6. 教学时间- 共计45分钟。

7.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书法艺术及其历史发展。

《兰亭集序》教学例谈

《兰亭集序》教学例谈

《兰亭集序》教学例谈作者:赵爱国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1期《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不仅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还有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待生死的态度。

毋庸置疑,《兰亭集序》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里面相对较难。

教学应该从基础入手,让学生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辞意思。

接下来就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更深层次领悟人生无常但应时时乐观的人生境界。

《兰亭集序》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一、熟读——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就是熟读课文。

朱熹曾经在《朱子语类》中强调过“多诵遍数”的重要性,朱子认为读书应该每个字都读的响亮,不能读错任何一个字,也不能多读或者少读一个字,读书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能够理解书中的意思。

文言文的阅读相对于现代文的阅读难度更大一些,教师可以采用领读、速读以及标读等一些方法,让学生进行多次阅读,增加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文言文学习需要做到文与言的有机结合,只有可以对文中的句子熟悉到信手拈来,才可以达到文与言结合的目的。

以苏教版《兰亭集序》的教学为例,教师第一遍进行领读,重点在于纠正学生的读音。

在学生读错或者犹豫的地方应该暂时停下来,及时教授给同学们正确的读法,并且让学生再次阅读直到所发出的读音正确为止。

学生第二遍阅读的时候跟着电脑播放器的录音进行跟读,读的时候注意播音员读的语气与节奏,可以在课本上做一些标注让自己以后读起来更加优美。

教师在阅读第三遍的时候要求学生自由读,对一些自己不会发音的字应该标记下来请教师解答或者查字典自行进行解决。

第四遍的时候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齐读,一些自己与其他人发音不一样的位置应该及时更正。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将领读、跟读、自由读以及齐读很好地运用到里面,让学生做到了眼到、手到和心到。

虽然没有对文章进行精讲,但是学生可以在熟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对于学生能够快速背诵文章也是大有帮助的。

《兰亭集序》教案:诠释书法魅力,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兰亭集序》教案:诠释书法魅力,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颇负盛名的书法篇章。

作品以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举行的饮宴为背景,通过独特的眼光和笔墨技巧,表达了对此景的感怀之情。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名篇,其书法之美、文化内涵亦成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以《兰亭集序》为载体,探究书法艺术魅力的本质,引发学生对于审美情趣的思考。

一、《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魅力《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Calli-graphy手法的独特创新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的书法艺术,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创新力,他大胆地对汉朝的真书手法进行了创新和革新,独立创立了今人称之为“行楷”的书法体系。

行楷书法秉持了汉真书的根本精髓,加之王羲之个人创意与风格的融合,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风格。

(二)书法作品内蕴文化内涵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不仅运用了独特的书法技巧,也运用了多种文化内涵来表现自身感受,传达了思想和情感,充分展现了书法作品的内蕴性。

在作品中,王羲之从诗经、唐诗、佛经、《后汉书》等经典文献中提取了赏景、饮酒、款客、乐人之情,表达了触目惊心、心无旁骛、身心双修、博爱胸怀的文化内涵。

(三)书法作品的艺术美感《兰亭集序》所独具的书法艺术魅力除了内在的文化内涵外更在于其形式美感的表现。

作品语言文学、书法艺术上的美感都十分的完美,彰显了中国古文化的纤细之美,散发出了独特的古韵气息和城乡之美。

二、在《兰亭集序》的启迪下,如何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1.从文本入手,介绍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的关系学生从小对于书法一词,显然是非常陌生的。

如何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把书法艺术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要把文本中的书法艺术与文化内涵结合,为他们讲解个中奥妙。

例如,“行楷”这个书法体系独树一帜,大大丰富了书法字体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唐朝时的赏鲍、读诗这些做法在今天似乎有些过时,但王羲之从中提取出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情感却是永恒不变的,与学生们的生活常识相吻合。

【高一】《兰亭集序》教学杂谈

【高一】《兰亭集序》教学杂谈

【高一】《兰亭集序》教学杂谈
j.Co M 《兰亭集序》杂谈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实验高级中学陈宝贵】〖“大语文”阅读与“大语文”作文〗
艺术欣赏“大语文”阅读的有效延伸”。

艺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我们所说的艺
术是指除了单纯以文字表达思想、情感以外的一切艺术门类,包括戏剧、电影、音乐、书法、绘画等。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这些门类是阅读的有效的一翼,学会对艺术的欣赏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阅读教
学的重要构成。

现代音像技术的发展,把各种艺术引向课堂己便得非常便捷。

艺术欣赏和
文本阅读相结合,经典视象和经典名著同时进行,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
读想象的真切感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

比如我们在教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欣赏其书法艺术,这对了解其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纯正的文
学情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单纯的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欣赏,同样应作为“大
语文”阅读的重要构成。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郭毅】
〖创新是语文教师的灵魂〗
在2006年德州市教学能手比赛时执教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不仅引领学生感受
作者面对生命短暂而抒发的“乐──痛──悲”的情感跌宕,而且从文化、生命、民族的
视角探讨了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人生价值问题,这节课既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又给
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净化,受到了在评委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五中学王晓静】
〖生活──语文教学的引领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兰亭集序》微型教案-word文档

最新《兰亭集序》微型教案-word文档

《兰亭集序》微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

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2、内容分析:[板书设计 ]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

——乐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抒发人生的思考。

——痛第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简述写作缘由。

——悲⑴、讲读课文第一段,分析:这一段作者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信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在高等书法教育中,《兰亭序》虽然是教学欣赏或临习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不少学校的教师受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及其它因素的制约,使该作的素质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有鉴于此,本人在教学中经过探索与尝试,积累并总结出一些较为新颖有效的方法,现列如下,以求教于同仁方家。

一、比较读帖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兰亭序》原作殉葬于唐太宗的陵寝,今人所见均为后人临摹之作。

其中,冯承素摹本墨色最活,气韵生动,最能体现原作的笔墨情趣及神态风貌,是今人学习的最佳范本。

现行于世的《兰亭序》大都是唐人临摹墨迹影印本以及摹刻和临摹翻刻拓本影印本。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完整、准确、细致地把握《兰亭序》在章法、结字、笔画等方面的艺术内涵,仅以冯摹影印本为范本是不够的,因为这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须把行世的各种临、摹、刻影印本(临摹墨迹原本和石刻拓片效果更好,但不易得)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加以比较。

通过仔细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求,并认识到墨迹本优于摹刻本,摹刻本优于翻刻本,而且能真正认识到冯摹本是欣赏或临习《兰亭序》的最佳范本;通过仔细比较,引导学生在异中求同,归纳出冯、欧、虞、褚等几家临摹刻本在章法、结字、笔画诸方面的共同点,便于把握《兰亭序》的实质和本质;通过仔细比较,还能于同中求异,使学生能够辨别各家在临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并且能充分认识临、摹、刻、拓、印在表现原作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这比单以冯摹影印本为范本的学习所得更多得多,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也培养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拼贴比较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发散量。

《兰亭序》最为人称道的是“重字变异”规律,全文有二十个“之”字,八个“以”字,七个“不”字,七个“一”字,五个“怀”字,五个“于”字,三个“感”字等等。

这些字虽反复出现,但各有姿态,绝不雷同,特别是“之”字,只有简单的几笔组合,却写出二十个不同的样式,反映出作者思维的巨大发散量,也给予学习者十分丰富的艺术信息。

对这些重字,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创新教育价值,因而只作浮光掠影的讲解。

一些书法教材在这个内容的编写上也是一笔带过,未作深入地剖析和比较。

而在读帖中,由于这些重字分散于各行之中,学生在观察时易受别字的干扰,不便于对重字进行比较,也很难对重字的各种变化有全面而透彻的把握,因而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为了充分挖掘重字变异的教育价值,本人在教学中,用拼贴比较法指导学生欣赏、临习,具体方法是:将帖中的重字进行复印、剪裁,再分类拼贴在一起,这样做便于排除范本中无关字的干扰,使观察的对象变得集中、突出和鲜明,进行比较就更为简捷、直观,字中线条的粗细、连断,字形的长扁、欹正,结字的收放、开合及运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等巨细变化均可尽收眼底。

通过这种方式的比较,可以降低学生的视觉阈限,使视觉观察对重字的各种变化更为敏感,而且对各种变化的观察更为准确、更为全面,与此同时,对学生思维发散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替换比较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的变通能力。

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将原贴复印下来,把其中的重字或单字剪下,并在复印件下垫空白纸,让学生根据对范本的记忆把空缺的字用笔填上,比较所填之字与所在行的上下字及邻行的左右字是否协调;也可按自己的想象填空再比较;还可把剪下来的若干重字打乱原来的顺序,重新安排在空缺中,看其能否代替原字,如不能代替,请分析原因。

这种方法的创意在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显露作者的思维过程。

以往的教学,仅让学生照本欣赏或临习,学生很少去探求重字在此时此地为什么这样写而在彼时彼地又为什么那样写的奥妙。

而通过替换比较之后,学生才发觉每一个“空缺”对字的大小、长扁、欹正、动静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不是随意填写或代替就能达到要求的,必须要考虑该字与所在行上下字以及邻行左右字在空间的大小、线条的辑让、笔画的承起、线律的节奏等方面保持协调统一关系。

所以,每一个“空缺”,都是为学习者创设的具体问题情境,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才能填补好这些“空缺”。

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能力。

四、角色转换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就高师生而言,教其“教学”比教其“学习”更为重要,况且,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中学与让学生在自己的“教”中学相比,后者的学习效果远超过前者。

究其原由,是因为在自己“教”的情境中学比在“学”的情境中学更能提高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调节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学《兰亭序》的过程中,应把教的权力适当地下放给学生,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教”的情境,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促进其学习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双重提高。

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相应的分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讲欣赏方面的内容,临摹能力强的学生谈临摹方面的经验,操作能力强的结合电化教学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教与学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这既提高了学习水平,又培养了教学能力。

五、视频投影展示法,教学信息得到最优化传递,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兰亭序》字径一般都在两公分以内,再加上石刻、椎拓、印刷等因素的影响,使学习者不易看清字中的牵丝、搭接,排叠、交错之细节,这势必影响到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

而采用视频投影仪作教学展示,有很多优点:其一,可以把范本中字的细节象特写镜头一样有选择的放大,避免了无关内容的干扰,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突出地展示在大银幕上,原来的微观转换成银幕上的宏观,原先肉眼不易看清的细节,在银幕上却纤毫毕现,给学生清楚地观察并细致地模仿带来很大方便。

其二,视频投影仪的反白显示功能可以把《兰亭序》刻本转换成白底黑字与墨迹本进行比较,反之也可把墨迹本转换黑底白字与刻本进行比较,由于这种比较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因此,它使学生更直观地感觉到墨迹本比刻本在欣赏和临习上有更多的优点。

其三,视频投影仪还可展示教师的临摹示范过程。

教师的临摹示范是教学《兰亭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中,示范却是一大难题,无论是把纸平铺着写,还是把纸挂起来写,学生都不易看清毛笔运行时的形状与轨迹。

视频投影仪却能够把教师的临摹示范清清楚楚地反映在银幕上,解决了教师临摹示范的难题,尤其适合以班级为单位的书法教学临摹展示。

其四,视频投影仪还可把学生的临习作业与范本作同步放大,便于比较展示,师生均可准确细致地分析作业的优劣得失,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以利调节后继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视频投影仪克服了传统教学在《兰亭序》展示方面的多种局限,它开掘了教学展示的深度,拓宽了教学展示的广度。

与幻灯、录像、胶片投
影仪器相比,它的展示方式更为方便经济,灵活机动,省去了制作、摄像等许多繁琐的程序。

应该说视频投影仪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书法教学展示媒体。

它的使用,使《兰亭序》教学信息得到了最优化传递,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