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 精品
用萧红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作文
用萧红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用萧红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作文篇1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高尚的、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
伟大的领袖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鲁迅还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五百多名,给进步青年写信三千五百多封。
鲁迅不但关心进步青年,而且关心爱护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劳动人民。
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强盛,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了。
因此,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他那黄里带白的脸,瘦的真让人担心,头上的头发像一把刷子一样直竖着,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形成他那独特的形象和外貌,他逝世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追掉他,向他致敬,有的都失身痛哭,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花圈和挽联堆满房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有工人、学生、青年、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他小时候很聪明。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件逸闻趣事吧!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周樟寿,他的老师是一个戴阔边眼镜、待人和气的人,他叫寿镜吾。
一次,上课之前,有一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题“独角兽”,后来他就去问周樟寿,周樟寿回答说:“四眼狗。
”后来那个人真把四眼狗,来回答老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寿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周樟寿的答案满意,因为他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来作答。
鲁迅先生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
因此,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长大了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文章。
是啊,鲁迅更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家人去吃饭,在路上他毫不犹豫的去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
他们给他取玻璃片,扎绷带等等。
鲁迅做过的好事有成千上万。
所以我们一定要像鲁迅一样助人为乐,为大家着想。
是啊,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萧红先生眼里的鲁迅
萧红先生眼里的鲁迅作者:汪扬皓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02期今天我阅读了萧红先生写鲁迅先生的传记《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感受很深。
过去我们读到的鲁迅,是一个冷漠得近乎不近人情的人,但在萧红先生的笔下,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平和,其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的细节,尤其打动人心:“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这个细节,连用“扣、伸、走”几个动词,突出了鲁迅生活对时间的观念。
但鲁迅先生的“平和”有时看起来是严厉的。
“有时,经常会有青年给鲁迅先生写信问问题,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写得草率是深恶痛疾的,鲁迅先生认为‘字不一定写得好,但必须使人一看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还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尽管鲁迅先生如此评价,但他仍然展渎看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间。
”对年轻人的严厉要求和他深夜读看青年的信恰恰反映了鲁迅的平和。
“鲁迅先生经常陪客人。
经常从下午两三点钟就开始陪客人,有时会陪到夜里十二点。
在半夜时,本应是休息时间,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他的工作。
在半夜里鲁迅先生坐到书桌前开始写文章。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等到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开始休息。
”这就体现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严肃和鲁迅先生的伟大。
再如,鲁迅先生有一次和萧红先生聊起了衣裳问题。
在平常生活中,鲁迅先生是不太注意人的衣裳的,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萧红先生与鲁迅先生谈起了穿着,鲁迅先生给了萧红先生一些衣裳穿着建议。
鲁迅先生在平常生活中是很注重细节的。
而能与萧红先生聊起衣裳问题,足见先生的烟火气。
悲情萧红的深情文字:回忆鲁迅先生
悲情萧红的深情文字: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
这本书是萧红所写,书里有萧红情深谊重的感情,也是萧红作品里最经典温暖动人的一部。
写就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39年。
这一年,是萧红人生当中最为苦涩的阶段。
大环境是战火纷飞,个人感情一落千丈,身体和意志上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时候,又恰逢鲁迅三周年祭。
萧红知道自己有的可写,但是没想到,回忆恩师的文章是在如此不堪的环境下。
但是也正因为此,她的这篇回忆才如此动人心弦,经历了时间的检阅,散发出不朽的光辉。
萧红在北碚我们可以再现一下当年的情景:复旦大学的才子姚奔在嘉陵江畔与萧红相遇,必然的,他一定非常想请萧红谈谈她心目当中的鲁迅先生。
这样的话题,曾有无数人向萧红提及,但是多被她一一回避。
那天,也许是悠悠的江水掀起了她的哀思,使她不愿意再回避这个刺痛她心弦的话题。
嘉陵江江边大树她沉思一会儿,平缓开口:“鲁迅先生的笑是明朗的,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也拿不住了。
”如此开场,鲁迅先生近在眼前,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便一泄千里。
静静流淌的嘉陵江水,记载了这个瘦弱女性的动人心弦。
鲁迅家上海大陆新村132弄九号同所有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同,萧红的这篇回忆,用的是自己独有的方式、特别的气场。
它描述的是1935年~1936年生活在上海大陆新村九号,鲁迅在家的真实样貌。
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横眉冷对,恰恰是我们没想到的俯首甘为。
井然有序的生活秩序,在鲁迅先生那儿,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涵养。
这种秩序感投影在他的为人处事、一举一动之中,就特别让萧红印象深刻并且难忘。
一个伟人的平凡小事,也更让我们觉得大有文章。
作为一个文人必要的认真与稳重,是鲁迅先生留给萧红的总体印象,也正是从这种感佩中,影响并改写了萧红的人生。
《回忆鲁迅先生》这本书,最突出的就是《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为了贴近萧红回忆时的语境与情绪,我们在编排上把握住了节奏,给人松弛有度之感。
书的颜色也比较清新,又略有萧红忧郁的气息,总体上,是一本“很萧红”的书。
鲁迅温馨的故事
鲁迅温馨的故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但他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温馨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他与青年作家萧红的一段对话。
有一天,鲁迅和萧红在喝茶的时候,萧红问鲁迅:“你对将来是怎么看的?”鲁迅回答说:“将来也许会有好的将来,也许会有坏的将来,也许会有好坏交替的将来,将来是人可以预料的。
”然后他补充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不行了,但你们还有将来。
”这番话让萧红感到很温暖,因为她相信鲁迅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鲁迅与他的母亲的关系。
鲁迅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经常写信问候她,并且不辞劳苦地照顾她。
有一次,鲁迅的母亲生病了,他特意请假回家看望她。
在陪伴母亲的几天里,他亲自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并且陪她聊天、读书。
这个故事展示了鲁迅对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孝顺。
这些故事虽然不是鲁迅作品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展现了鲁迅生活中的温情和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
萧红和鲁迅:最爱待在鲁迅家,一待就一天,还专门为此搬家成邻居
萧红和鲁迅:最爱待在鲁迅家,一待就一天,还专门为此搬家成邻居女作家萧红命运多舛,飘摇不定了一生。
而如若谈起她跌宕起伏的一生,都绕不开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
一个是她的人生恩师鲁迅,一个是曾救她于水火的萧军,最后一个则是她人生最后的归宿——端木蕻良。
这三个男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喜欢待在鲁迅家 1932年,萧红怀孕后遭遇汪恩甲背叛,一度孤立无援。
后得萧军的帮助下,暂时脱离了难堪的境地。
两人共同辗转多地生活两年后,搬去了上海。
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期间,他们与鲁迅私交甚好。
而这两年,也是鲁迅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初去鲁迅家时,萧红有些害怕和拘谨。
鲁迅不仅是位大作家,还以严肃刻板的形象闻名。
但熟识鲁迅后,萧红很快没了拘束。
虽然与鲁迅年纪和阅历相差很大,但在他面前,萧红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两人常常天南海北地聊天,而不觉时间的漫长。
后来,为了去鲁迅家方便,她和萧军从离鲁迅家很远的法租界,搬到了他家旁边。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鲁迅在萧红心中,早已是如父亲般亲切的存在。
萧红经常到鲁迅家做客,有其他客人来访时,她还和许广平一起做饭,招待客人。
在鲁迅家,她经常一待就是一天,萧军也管不了她。
萧红很喜欢话家常,鲁迅不在时,就和经常在家的许广平说。
海婴也喜欢和萧红玩耍,因为他喜欢抓她留着两条小辫子。
而萧红也是知道进退的,她既不想耽误鲁迅的工作,也不想许广平有别的想法。
她再怎么喜欢鲁迅家,也只是一个外人。
二、家暴的萧军经过生活的蹉跎,萧红慢慢蜕去了曾经的娇弱和柔顺。
萧军虽然曾救她于水火中,却终不是良人。
生活在上海的两年期间,萧军的脾气越来越坏,并且开始对萧红家暴。
即使肉体遭受折磨,但在萧红心中,这依旧是快乐的两年。
她没有再过着以前那样饥饿和寒冷的日子。
有饭吃、有衣服穿,已经是她渴求的幸福了。
再且,这是她人生之中最安定的时光,即使很短暂。
而最重要的是,她还认识了鲁迅,可以与他朝夕相处。
鲁迅是她人生的导师,治愈了她受伤的感情和精神。
鲁迅与萧红的故事
鲁迅与萧红的故事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鲁迅与萧红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鲁迅与萧红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有人却反对,说鲁迅暗恋萧红。
理由是,如果不是暗恋,何以那般推荐萧红的作品,还毫不吝啬地赞美萧红,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我对鲁迅的理解是,他对萧红仅止于喜欢,但还未至于暗恋。
在情感上,鲁迅基本上不追女人,原配太太是包办,他不喜欢,一辈子都对她很冷淡。
许广平成为鲁迅的夫人,也很费了些周折。
两人都同居了,鲁迅对外界还避嫌着他们的关系,称许广平是他的助手,如果朋友在他家撞见许广平,他就对人说,许广平是来帮他抄稿子的。
出去旅游,非要三人房,让友人陪睡。
仿佛这样才能表示他们的清白。
对于萧红,鲁迅有必要暗恋吗?但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迅帮助,就没有萧红的成名。
鲁迅起先也很怠慢萧红。
萧红不美,那时也还看不出什么才华,很普通的一个女人,但是性格特别好。
在与鲁迅通信不久,她就对鲁迅发出了抗议书,不许鲁迅在信里称呼她为女士。
这种近于孩子撒娇的抗议改变了两人之间拘谨的关系。
鲁迅在回信里也开起玩笑:“悄女士在提出抗议,但叫我怎么写呢?悄婶子,悄姊姊,悄妹妹,悄侄女——都并不好,所以我想,还是夫人太太,或是女士先生罢。
”在婚后,许广平不但成了鲁迅事业上的助理,也是他生活上不可缺的伴侣。
但显然,他们之间缺失了一些情调。
许广平对鲁迅好得无可挑剔,但琐碎的生活让许广平不能分身,只是鲁迅的精神需求却不能因此停止。
鲁迅不说,但愈是不说,心内愈压抑。
除了把心内的火山用文字宣泄之外,在生活里,他也是需要有红颜知己的。
萧红的闯入,无疑给鲁迅幽闭的心打开一扇窗户。
萧红年轻单纯,又已婚。
这样,鲁迅与其交往没有负担,也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
萧红仰慕鲁迅,她对鲁迅的感情远远要大于鲁迅对她的感情。
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
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
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
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
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
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
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
在此之后,萧红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
如散文《索菲亚的愁苦》,短篇小说《手》、《马房之夜》等等。
这期间萧红写的作品大多都经过鲁迅的审阅并介绍发表。
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
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萧红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1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
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
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萧红和鲁迅先生友情的故事
萧红和鲁迅先生友情的故事介绍如下:
萧红和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两人之间的友情也是众所周知的。
萧红和鲁迅先生初次相识是在上海,当时萧红还是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而鲁迅先生已经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他们之间的交往最初是在文学刊物《新青年》上,鲁迅先生经常发表文章,并对萧红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这段交往促使萧红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1928年,鲁迅先生与萧红在北京见面,他给了萧红很多指导和帮助,也表达了对她的欣赏和赞赏。
在那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萧红也成为了鲁迅先生的亲密朋友之一。
鲁迅先生曾在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最好的,是同志萧红”,表达了对她的赞赏和信任。
萧红和鲁迅先生的友谊也受到了时代的考验。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写作并不被看作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而且萧红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但是,鲁迅先生一直支持和鼓励着她,并对她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萧红病重时,鲁迅先生也一直关注她的情况,帮助她处理出版事宜,并在她去世后为她写下了悼词。
萧红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彼此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彼此创作的认可上的。
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仅是文学交流和创作指导,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交流。
他们的友情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之一。
名人故事——萧红与鲁迅
名人故事——萧红与鲁迅萧红,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
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着名的女作家。
萧红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着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1934年6月12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
9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
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
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
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
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12月29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着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
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
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
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着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
鲁迅与萧红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
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来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
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
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
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奔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萧红曾谈鲁迅:他像祖父一样
萧红曾谈鲁迅:他像祖父一样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
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
如果可以,此后的种种最好能从她生命中挖去,然后一切全留在现在,留在这里。
在这里,她喜欢听到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看着他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
她喜欢与先生聊天,一聊聊到十二点电车也没了,然后许先生送她坐小汽车回去。
她喜欢与海婴挤在小车里,与先生一家逛公园看电影。
她喜欢陪许先生编织毛衣,剪裁缝纫,听鲁迅讲鬼故事。
她把这里当成了她祖父的后花园。
无疑,鲁迅是宠她的,把她当作孩子一样宠。
鲁迅在病入膏肓时还惦记着她的瘦,他帮助过许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数不清,而关心到宠爱的地步的,也只有她。
他大力推荐她的作品,为她写序,找人给她写后记,如数家珍地评点她的小说。
萧红之所以名扬天下,与鲁迅的激赏有很大关系。
……在上海的岁月,正是与萧军决裂的时期,她太冷了,跑到鲁迅家,实是取暖。
鲁迅也确实喜爱这位孩子气十足的俏太太,将她介绍给上海文坛的宿将,巧妙运作出版了《生死场》。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帮助,萧红能不能从绝望中站起来,很难说。
萧军不仅背叛了她,且轻视她的才华,认为她的小说平平,散文也没有结构,文章读起来絮絮的,一如小女孩坐在外婆家的门槛上喃喃自语。
是鲁迅给了她最后的温暖,是温情,而不是爱情。
或许萧红误读了先生的情谊,也或者我们误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1937年春,萧红在北平疗伤,与女友李洁吾谈心,李洁吾后来回忆:“1937年她从上海来北京看我的时候,偶然之间我们谈到了父亲,我说:'鲁迅先生待你们,真像慈父一样哪!’她马上说:“不对!应该说像祖父一样,没有那么好的父亲!”原来她对鲁迅,有着索求祖父溺爱的隐秘,所以她跑得那么勤,撒着与身份不相称的娇,写着细如绢丝的文字,让后人揣测不已。
而鲁迅对她的喜爱亦好解释,莱蒙托夫有一句诗:我深深地被你吸引/并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摘自《鲁迅的圈子》)。
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作文
得嘞,咱这回就用咱北京话儿给您说说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
萧红啊,这女作家可不一般,她眼里的鲁迅先生,那可是真真切切地透着一股子大气和深沉。
鲁迅先生,这位文坛巨匠,在萧红眼里,他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是个能给予人无尽启迪的智者。
萧红说,鲁迅先生的眼神儿犀利得很,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写的东西啊,字字珠玑,句句见血,就跟咱北京炸酱面一样,看着普通,可那味儿,嘿,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鲁迅先生的生活态度,也是萧红特别佩服的。
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就像咱胡同里的大爷,虽然年纪大了,但那股子韧劲儿还在,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挺直腰板儿,迎面而上。
萧红还说,鲁迅先生对她的影响可大了。
他的那种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都深深地影响了萧红。
她觉得,跟鲁迅先生在一起,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总之啊,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高尚人格魅力和敏锐思想洞察力的伟大作家。
他的存在,不仅是中国文坛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用萧红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作文
英文回答:Lu Xun, a highly influential figure within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the 'patriarch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Noted for his incisive crit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al and cultural norms, as well as his exploration of the hardships experienced by the Chinese populace during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his legacy is formidable.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literary style of Xiao Hong, a prominent female contemporary, the adoption of a similarly candid and emotive approach serves to elucidate the life and enduring impact of Lu Xun.鲁迅是20世纪我国文学界内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人物,被广泛认为是"我国现代文学论述的宗主"。
由于他对我国传统社会和文化规范的深刻批评,以及他对我国人民在重大变革时期所经历的困难的探索,他的遗产是巨大的。
从当代著名女性萧红的文学风格中汲取灵感,采取类似坦率和情感的方法,有助于阐明鲁迅的生活和持久影响。
"When we write about Lu Xun, we need to really dig deep into his emotions and thoughts, just like how Xiao Hong did. Instead of just stating the facts, we should show how he felt and what he believed in. We can paint a vivid picture of his anger,frustration, and disappointment through our words, so that readers can really feel what he went through. And we should also use a more poetic and beautiful writing style, like Xiao Hong did, to capture the beauty and sadness of Lu Xun's lifeand work.""我们写鲁迅时,要真正深入挖掘他的情绪和思想,就像萧红那样。
像萧红回忆鲁迅一样的小练笔作文
好似萧红嘢鲁迅一样
嗰年雪夜,雪花纷飞,晶莹如梦,我循住萧红嘅笔迹,叩开晒鲁迅先生嘅故居。
月华倒泻落喺木格窗棂上,投下斑驳嘅光影,恍惚间,我仿佛回到晒嗰个风云激荡嘅时代。
鲁迅先生嘅身影,宛如夜空中嘅一粒明星,散发住耀眼嘅光呀。
我凝视住嗰张布满岁月痕迹嘅书桌。
上面铺住一层薄薄嘅宣纸,上面留住先生遒劲有力嘅笔迹,记载住他对民族命运嘅忧思。
每一笔划,都似一柄利剑,刺穿黑暗,唤醒沉睡嘅灵魂。
墙角嘅嗰张陈旧藤椅,仿佛还残留住先生嘅余温。
每当夜深人静,先生便喺此伏案疾书,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他用笔做刀枪,与封建礼教、愚昧无知作殊死搏斗。
书架上摆放住先生生前最爱嘅书籍,嗰啲曾经陪伴他横同行嘅精神食粮。
每一本书,都承载住他对知识嘅渴求,对真理嘅追寻。
我仿佛睇到晒鲁迅先生喺灯下伏案嘅身影,睇到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喺字入面行间倾注住他嘅生命同理想。
嗰一刻,我深深
地感受到先生嘅伟大,都明晒萧红为何要将先生嘅古仔铭刻于心扉。
萧红笔下嘅鲁迅,系一个有血有肉嘅战士,一个忧国忧民嘅斗士。
他嘅精神,行一盏明灯,照亮晒无数黑暗中迷茫嘅心灵。
而今,企喺鲁迅先生嘅故居,我仿佛从历史嘅时空隧道中穿行而过,感受到晒先生嘅思想光辉,都汲取到晒他精神嘅力量。
我将永远怀住崇敬之情,铭记先生嘅教诲,为民族嘅进步同社会嘅发展贡献出自己嘅绵薄之力。
运用萧红描写鲁迅的方法写作文
运用萧红描写鲁迅的方法写作文As a renowned Chinese writer, Xiao Hong was known for her unique and powerful writing style. Her vivid descriptions and emotional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left a lasting impact on readers. When tasked with describing Lu Xun, Xiao Hong would likely focus on his brilliant intellect and his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social change.作为著名的中国作家,萧红以其独特而强大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她生动的描写和对人物的情感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要描述鲁迅,萧红可能会着重于他卓越的智慧和对社会变革的坚定执着。
Xiao Hong would likely highlight Lu Xun's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and his ability to stir the reader's emotions. She may use vivid imagery and poignant language to convey the depth of Lu Xun's impact 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By drawing parallels between Lu Xun's work and his personal struggles, Xiao Hong could create a compelling narrative that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his legacy.萧红可能会强调鲁迅对人类状况的深刻洞察和激发读者情感的能力。
萧红写鲁迅的文章
萧红写鲁迅的文章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文章具有引人入胜的诙谐话语和独到的思想视角,深受读者的喜爱。
萧红也曾经写过一篇鲁迅的文章——《鲁迅老师》。
萧红在文章中把鲁迅看成了一位神一般的老师,他的文章充满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她写道:“我们有很多欢乐的回忆,以前我们以鲁迅老师为中心,像在他身边那样,谈论世纪大变及改革,他总像一个阳光灿烂的老师那样,让我们热情而又有力地讨论如何改善社会状况。
”
萧红还把鲁迅的作品描述成启迪人心的宝藏,对鲁迅的文学思想、审美标准、伦理观念以及其对人生观的独特洞察都做了深刻地评价:“我们只要一接触他的文字,就似乎有一种精神磁场,它会吸引你犹如磁铁,使你改变思考观念,洞悉人性,提升文艺觉悟。
”
通过萧红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她对鲁迅的崇敬,对他的文学创作充满了赞叹之情,用她凝练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鲁迅的唏嘘悼念。
以鲁迅先生侄女的口吻给鲁迅写信
以鲁迅先生侄女的口吻给鲁迅写信
尊敬的鲁迅叔叔:
您好!
我是晚辈陈镘羽。
自从我读过您的著作《阿Q正传》、《孔乙己》等,我对您肃然起敬,从此心中萌发了当作家的愿望。
是您的作品让我懂得那是社会的黑暗;是您的作品让我明白人民在灾难中煎熬的痛苦;是您的作品让我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
说实话,我真挺羡慕萧红阿姨的。
她原本只是一位孤立无援东北的姑娘,但在您的帮助下,她闯进上海文坛,掀起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
在萧红阿姨成功的脚步里,凝聚着您多少辛劳的汗水啊!因此,萧红阿姨写了一篇文章——《怀念鲁迅先生》。
从中,我深深感受到萧红阿姨对您的感激和怀念。
在我心目中,您的身影也更加高大——明朗的笑容、朴素的衣裳,再加上关爱他人、勇敢无畏、相信科学的个性,我时常会想:您到底是怎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啊!
我幻想,如果您是我的老师,说不定我也能成为著名作家呢!我也明白,要是单单依靠别人,是不会成功的。
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进龋
鲁迅叔叔,如果可以,请允许我叫您一声老师,是您的率真开朗、平易近人、爱憎分明和勇敢无畏教会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位伟大的人!
鲁迅叔叔,或许晚辈的这些直言在您看来近乎幼稚,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
此致敬礼!。
与萧红写的鲁迅的作文500字左右
与萧红写的鲁迅的作文500字左右《与萧红写的鲁迅》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鲁迅吗?萧红写过关于他的文章呢。
萧红笔下的鲁迅,特别亲切。
比如说,鲁迅家里来客人了,他总是热情招待,就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有一次,萧红穿了一件红衣服去鲁迅家,鲁迅就笑着说她穿得好看。
这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鲁迅多会关心人。
鲁迅还很爱写作,每天都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写呀写。
他写的文章可厉害啦,能让好多人明白好多道理。
萧红把鲁迅写得特别生动,让我们好像也能看到鲁迅就在我们面前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去多了解了解鲁迅呀?
《与萧红写的鲁迅》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萧红写的鲁迅。
鲁迅呀,他是个很有趣的人。
萧红说,有一回大家一起吃饭,鲁迅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直掉到地上。
而且鲁迅对小朋友也很好。
萧红去他家的时候,他会很耐心地跟她说话,一点儿也不凶。
他工作起来可认真啦!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在那写文章。
就像我们写作业一样,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萧红把这样的鲁迅写了下来,让我们知道了鲁迅不光是个大作家,还是个特别亲切、有趣、认真的人。
你们喜欢这样的鲁迅吗?。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书札记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书札记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写的,表达了她对鲁迅先生的感恩之情。
那读者又是如何看的?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书札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书札记篇一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
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
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鲁迅先生饮食的爱好、衣着的怪癖、工作的劳累、临终前的病容,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萧红这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点,比起其他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特别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这篇回忆录非常好读,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学生。
在课前不妨预先布置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阅读,让传记的有关描写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
因为这篇回忆录对鲁迅的描写非常生动有趣,显然和通常对鲁迅的认识有些“落差”,学生的兴趣也在这里。
阅读中应当提醒同学们,我们接触的不止是一个热情、幽默、睿智的鲁迅,还应当深入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对鲁迅的思想、人格的认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当同学们通过阅读发现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人时,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与恩师鲁迅的情谊
萧红,年月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一个地主家庭。
萧红本姓张,名乃莹,是世纪年代中国文坛上着名的女作家。
萧红是其年在上海出版着名长篇小说《生死场》时所用的笔名。
年月日,萧红离开哈尔滨,同萧军一起流亡到青岛。
月,在青岛她写完了旨在宣扬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长篇小说《生死场》。
然而周围的朋友相继被捕,他们只好又流亡到上海。
年月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终于见到了文坛大师鲁迅先生。
萧红眼中的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大师出奇的平和并充满善意,他面色苍白显得有些衰弱,脸颊消瘦,颧骨突出,嘴上留有浓密的唇须,头发极富于特征,硬而直立,眼睛喜欢眯起来,但目光却异常锐利。
他们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鲁迅先生喜欢萧红、萧军的纯朴爽直,而且萧红与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也一见如故,甚至淘气的满嘴上海话的海婴,也很快和萧红混熟了。
这次见面后,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又于月日以庆祝胡风的儿子满月为名,在梁园豫菜馆举行了一次宴会,把二萧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等左翼着名作家,并指派叶紫作为二萧的向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队伍中去。
后来又支持他们三人结成奴隶社,出版奴隶丛书。
从此,在鲁迅的关怀引导下,萧红开始走入上海文坛,并与当时的许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广泛联系。
而萧红与鲁迅之间的情谊日益加深,这对其日后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年月,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的成名作《生死场》,就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的。
鲁迅先生还亲自为《生死场》一书写了序,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生死场》的出版,不仅为萧红打开了上海文坛的大门,而且使她立于世纪年代中国着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与鼓励下,萧红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坛,创作也如山中瀑布,奔泻而来。
在此之后,萧红发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说。
如散文《索菲亚的愁苦》,短篇小说《手》、《马房之夜》等等。
这期间萧红写的作品大多都经过鲁迅的审阅并介绍发表。
萧红是鲁迅精心培养起来的作家。
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出版方面鼓励、支持萧红,而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也特别予以关怀和帮助。
鲁迅时刻关心着萧红的成长,还经常把萧红介绍给一些外国的进步文化人士,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的相识,就是鲁迅介绍的。
鲁迅先生的人格风范、美学思想和文艺创作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给萧红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次,萧红到鲁迅家里做客,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忘了时间,当萧红要走时已是午夜点钟以后了,许广平送萧红出来,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弄堂里的灯全都熄灭了,鲁迅一再嘱咐许广平一定让萧红做小汽车回去,并让许广平先付车费。
后来,二萧把家搬到北四川路,离鲁迅家住得近了,萧红就经常到鲁迅家来,一方面排解纷杂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
有时萧红也给鲁迅一家做一些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之类的北方面食,即使萧红没做好,鲁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对萧红的一种鼓励,萧红看到鲁迅先生吃了许多,心里非常高兴。
年夏,由于个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极度苦闷的心情指使下,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去东京疗养。
临行前的月日,鲁迅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设家宴为萧红饯行,许广平亲自下厨烧菜。
鲁迅爱怜地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
这一次相聚,竟成了萧红与鲁迅先生的永诀。
年月日,萧红在日本东京得知了鲁迅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
为此,她写了散文《海外的悲悼》。
回国后,萧红怀着巨大的悲痛,拜谒了鲁迅先生墓,写下了令人泪下的《拜墓》一诗。
她用很多时间负责《鲁迅纪念集》中新闻报纸部分的剪贴、校对工作,以寄托她对鲁迅先生的哀思。
同时也写了许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鲁迅的深深怀念、崇敬与感激之情。
她用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
让读者看到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
在萧红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与鲁迅相处的日子,是萧红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闪烁着灿烂阳光的日子,她对鲁迅先生一直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鲁迅先生的早逝,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给她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悲痛,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鲁迅先生。
年月日,弥留之际的萧红一再拜托守候在她床前的挚友骆宾基说:我死后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把我的一点骨灰埋葬在鲁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以便在天国里也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