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学类文本《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高考文学类文本《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呼兰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呼兰河传萧红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

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

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

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你吃饭了吗?”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

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

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

”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

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训练:乡土小说(含解析)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训练:乡土小说(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乡土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阁黎锦明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

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

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

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

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地告了辞。

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

“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

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

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那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

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

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

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

“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

“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

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

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

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

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

“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

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塔铺第四章刘震云离高考剩两个月了。

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

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

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

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

“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埋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

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

一片混乱中,唯独“耗子”乐呵呵的。

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

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

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

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送来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

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

”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

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

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

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

”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

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

一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

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般》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般》练习及答案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般》练习及答案【迟子建《落红萧萧为哪般》原文】①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

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

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

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

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

②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

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

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

③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④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⑤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

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

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

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

⑥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

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⑦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

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

⑧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

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

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子兰。

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无下落鲍尔吉·原野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

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

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

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

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

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

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

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

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

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

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

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

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

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

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

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

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0(1)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0(1)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0(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红布游睿起风了。

小伙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一团乌云正缓缓靠近,天色阴沉下来。

小伙加快了步伐,沿途的柳树、房屋,纷纷被小伙抛在了身后,穿过青石板的小巷,在大杨树下,一边努力掩盖自己的喘息声,一边喊道:红儿,红儿。

小伙的嗓音穿过杨树的树梢,飞向树下那三间瓦屋。

一条小花狗翻滚着扑倒到小伙脚下,一边欢快地摇着尾巴一边用嘴撕扯小伙的裤腿。

小伙摸了摸小狗的头,继续喊着,红儿,红儿。

风掠过树梢,小伙看见,杨树的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绿的、黄的、红的,整块整块的布,像飞天仙子身上的彩缎。

小伙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生我的气,我手机没话费了,这不一放假,我就赶过来了。

又一阵风吹了过来。

小伙狡黠地笑了一下大声喊道,起大风了,你就不怕风把布刮跑了么?这时门咯吱一声,一辆轮椅出现在门口。

轮椅上的姑娘黑发如瀑布,她低着头,双手缓缓转动着轮椅。

小伙赶紧上前,推着轮椅后面的扶手。

姑娘转过身,眨了眨葡萄一样的眼睛,然后用力地将小伙的手从扶手上甩开。

这是怎么了?小伙赶紧绕到姑娘身前,半蹲下身子,望着姑娘略显苍白的脸。

姑娘别过脸,不看他。

小伙慌忙取下背包,迅速取出一块巧克力说,专门给你买的,算我赔个不是。

姑娘却把脸别得更远了,轮椅也跟着转动起来。

小伙起身去看姑娘的脸,他顿时愣住了。

哭了?怎么了红儿?谁欺负你了?小伙手足无措。

姑娘啜泣着,轻声说,你走吧,不要来了。

为什么啊?小伙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说,都怪我的破手机,我真不是故意不联系你的。

姑娘抬起手拭了一下眼睛说,不是这样,是我们真的不合适。

小伙重新蹲下身子说,又来了,又听谁说了什么不是?小伙说,这样的话,你早点给我起来,轮椅让给我。

胡说什么啊?姑娘连忙打断小伙的话。

哎哟!小伙又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睛,佯装痛苦地蹲下身子。

姑娘迅速用双手撑起身子,差点从轮椅上站了起来。

怎么了?小伙指了指心口说,这里,这里让人给弄疼了。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阅读题答案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阅读题答案

3、生活的漂泊:从逃婚开始到去 世,短短几年间辗转各地,加上战火 纷飞,居无定所,生活困窘。心灵 的漂泊:与不同男人之间的感情长期 处于漂泊状态。创作的漂泊:选择 “无阶级”的自由写作观念,长期游 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
4、示例:不矛盾。“自由”是指萧红逃离 了家族对她生活的限制和爱情对她心灵的束 缚,她可以自由地写作。“笼子”是指这 样的自由是有代价的,是短暂的,她需要忍 受爱人离去的孤独、导师逝去的悲伤。二 者在萧红身上是相辅相成的,她选择心灵的 自由,就需要忍受漂泊的凄苦和失去爱情的 孤独;而她的人生价值也正体现在勇于冲破 牢笼而去追求生命的自由。每个人都无法 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也不能选敢地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样我们就会迎 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
1、C3 E2 (D1)
2、萧红生活在风起云涌的时代, 因袭的负担小,极易形成具有个人 特色的自由风格;萧红得到鲁迅 这样的大师的帮助与提携,可以自 由平静地创作,经济也不紧迫; 物质匮乏,但精神亢奋,执着于信 仰,置身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而又选择了非同一般的人生道路。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八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八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任务突破练八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

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边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沿着大道的两旁长着。

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

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流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

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就跟着覆到地上了,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有几棵了。

上房的门咔咔地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把嘴唇咬着。

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那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着给他们两个细看。

他们两个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

不过老管事的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因为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

他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那信封头朝下、脚朝上地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老管事的全念对了,只是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

其中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是照旧地下着,那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

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

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

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大少爷就会回来的。

他又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

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他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

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来那孩子有点不对。

那孩子的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萧红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

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

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

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

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

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

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

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

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

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

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

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

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

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

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

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

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

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萧红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萧红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萧红小说专练萧红作品:《手》《火线外(二章) 》《麦场》《呼兰河传》《林小二》《朦胧的期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萧红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

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

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她的时候,说她胖了:“妈的,吃胖了,这里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好好干吧!干下三年来,不成圣人吧,也总算明白明白人情大道理。

”在课堂上,一个星期之内人们都是学着王亚明的父亲。

第二次,她的父亲又来看他,她向她父亲要一双手套。

“就把我这副给你吧!书,好好念书,要一副手套还没有吗?等一等,不用忙……要戴就先戴这副,开春啦!我又不常出什么门,明子,上冬咱们再买,是不是?明子!”在接见室的门口嚷嚷着,四周已经是围满着同学,于是他又喊着明子明子的,又说了一些事情。

她的父亲也是青色的手,比王亚明的手更大更黑。

在阅报室里,王亚明问我:“你说,是吗?到接见室去坐下谈话就要钱的吗?”“哪里要钱!要的什么钱!”“你小点声说,叫她们听见,她们又谈笑话了。

”她用手掌指点着我读着的报纸。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多加点肥皂!好好洗洗,用热水烫一烫。

早操的时候,在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

”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色手,看那样子,她好像是害怕,好像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

“是褪得很多了,手心可以看到皮肤了。

比你来的时候强得多,那时候,那简直是铁手……你的功课赶得上了吗?多用点功,以后,早操你就不用上,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

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校长告诉她,停止了她的早操。

“我已经向父亲要到了手套,戴起手套来不就看不见了吗?”打开了书箱,取出她父亲的手套来。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0分析形象作用与意蕴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20分析形象作用与意蕴

练案20分析形象作用与意蕴(2023·新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26分)林小二①萧红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我的窗前有一个小孩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我在房后站着,随便看着地上的野草在晒太阳。

山上的晴天是难得的,为着使屋子也得到干燥的空气,所以门是开着的。

接着就听到或者是草把,或者是刷子,或者是一只有弹性的尾巴,沙沙地在地上拍着,越听那拍的声音越真切,就像已经在我的房间的地板上拍着一样。

我从后窗子再经过开着的门隔着屋子看过去,看到了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扫帚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而他正用扫帚尖扫在我的门前土坪上,那不像是扫,而是用扫帚尖在拍打。

我心里想,这是什么事情呢?保育院的小朋友们从来不到这边做这样的事情。

我想去问一问,我心里对那孩子起着一种亲切的情感。

刚要开口又感到特别生疏了,因为我们住得根本并不挨近,而且仿佛很远,他们很少时候走来的。

我和他们的生疏是一向生疏下来的,虽然每天听着他们升旗降旗的歌声,或是看着他们放在空中的风筝。

那孩子在小房的长廊上扫了很久很久。

我站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看着他。

他比那扫地的扫帚高不了多少,所以用两只手把着扫帚,他的扫帚尖所触过的地方,想要有一个黑点留下也不可能。

他一边扫一边玩,我看他把一小块粘在水门汀走廊上的泥土,用鞋底擦着,没有擦起来,又用手指甲掀着,等掀掉了那块泥土,又抡起扫帚来好像抡着鞭子一样把那块掉的泥土抽了一顿,同时嘴里边还念叨了些什么。

走廊上靠着一张竹床,他把竹床的后边扫了。

完了又去移动那只水桶,把小脸孔都累红了。

这时,院里的一位先生到这边来,当她一走下那高坡,她就用一种响而愉快的声音呼唤着他:“林小二!……林小二在这里做什么?……”这孩子的名字叫林小二。

“啊!就是那个……林小二吗?”那位衣襟上挂着圆牌子的先生说:“是的……他是我们院里的小名人,外宾来访也访问他。

他是流浪儿,在汉口流浪了几年的。

是退却之前才从汉口带出来的。

他从前是个小叫花,到院里来就都改了,比别的小朋友更好。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1936年11月19日,萧红在给萧军的信里写:“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那个时候,萧红身在日本,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同时也想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

漂泊了那么久,她将写作奉为宗教,在导师鲁迅的提携下自由地创作,终于可以停下来感叹一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

”仅仅是在笼子里的平安,她也是又爱又怕的。

写信的一个月前,鲁迅逝世了,震惊和悲恸过后,萧红好像隐隐找到了一种悲痛化出来的力量,这是她微小的坚强。

事实上,这平安确实是短暂的,不久后,萧红就不得不提前回国,踏上了更加颠沛流离的悲剧之路。

如今去回望萧红对“黄金时代”的感叹,实在是饱含凄凉的。

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

这两重世界曾经合二为一,但最终渐行渐远、无法弥合: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终于“跌入奴隶的死所”。

在她身后,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着女性和穷人双重视角的女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

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与不同男人之间漂泊的感情经历为人长久窥视。

漂泊将近百年过后,萧红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除了她小说般戏剧性的爱情,还不可忽视她深处的大时代背景。

动荡的时代,匮乏的物质反而造就了那个时代精神的亢奋和对信仰的执着,也造就了一个群体性文学上的“黄金时代”,而萧红作为其中一个女性个体,她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道路。

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

如果从她1933年逃婚出走故乡呼兰算起,到她1942年客死香港为止,短短几年间,她的轨迹遍布各地,从北国到粤港,从西北到日本。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阅读训练——萧红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阅读训练——萧红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阅读训练——萧红选文阅读文字,回答题目小偷车夫和老头萧红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

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象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象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

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

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

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象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

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

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

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赵丽宏①到三角街心花园了。

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

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

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

抬起头,就看见了你。

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

”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

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

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

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

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

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是他,是那个老人。

萧红《马伯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马伯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马伯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伯乐(节选)萧红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块膏药贴上。

”一个说:“到了汉口,你应该买瓶虎骨酒喝了。

”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

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

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

”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

”在舱里的船老板,听到他们嚷嚷好些时候了,最后,他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

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

开初他静静听了一会,而后他发表了一篇演说:“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

现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

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

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

”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

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

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

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真他妈的中国人”,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

于是马伯乐就问:“是哪一家保险公司呢?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行的哪,老弟!”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她抱着小雅格,牵着约瑟,从小扶梯上扑扑腾腾地走下来了。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旧书李琬①大概半年了吧,我不再去过那家古旧书店。

它是否依旧安好?不得而知。

②酒香不怕巷子深。

那爿小小的书店,盘踞于一个地势低洼、路径偏僻的小区。

一开始是去它附近的新华书店,顺便下到这个书店望望。

后来,便是只去这家旧书店了。

它给我最大的记忆,不过是两朵橘黄色的灯光,斜斜地投在这个城市疲惫的罅隙里面,把那些满面尘土的读物和画作,映照得无比令人渴望。

我从它那里真正买下的,不过是一本《秋海棠》、两本《西藏擦擦艺术》的小画册。

③其实在发现这家书店之前,我就目睹了一家古旧书店的短寿。

那家书店原本开在我生活的大院里,主要卖一些五十年到八十年代出版的外国著作。

一本《藏族民间故事》引逗出我许多古拙的知觉。

几个月之后那书店就永远地消失了。

正因为此,我才暗暗祈求那家生存下来的古旧书店免于无声的坍圮。

④我惊异于旧书和旧书拥有者之间的缘分。

⑤幼年读书的时光里,身边的旧书并不少。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香妃》。

那大概是十来岁的时候,我到父亲的老同学家中做客。

父亲和老同学酒酣眼热,我一人钻进书房乱翻一气。

结果我被淡淡的霉味蛊惑了。

我找到了抽屉里的一本《香妃》。

书皮破败,纸页油腻。

我坐在床单褪色的小床上,窗外是萧森的树影,捧着书我忘记了时间。

我并不记得具体的内容,只记得仿佛香妃的剪下来的辫子那么干枯,这个辫子干枯的女人真的很神秘。

那个下午,那个逼仄破旧的房间,让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

⑥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

⑦后来的那本《秋海棠》有着碧绿色的封皮,柔软光洁,当属旧书堆里的罕物。

封面绘着一朵秀雅的海棠花。

让我感叹不已的是,扉页上红色小篆的“骆志培藏书”印记,还有空白页中的签字章“骆志培”。

我突入了这个藏书者的阅读史。

我不得不承认,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给了我别样的快意。

【高中现代文阅读】百萧红的寂寞 阅读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百萧红的寂寞 阅读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百萧红的寂寞阅读答案【高中现代文阅读】百萧红的寂寞阅读答案百晓红的孤独唐宝民电影《小红》的流行引起了人们对这位苦难的女作家的关注。

与最近流行的时尚女作家相比,我喜欢依然孤独的萧红。

虽然她离开了世界70岁多了,但她依然在感动着我,不时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

作为“中华民国四才女”之一,萧红的经历是最悲惨、最传奇的。

无论她年轻时失去母亲的痛苦,长大后逃婚逃跑的恐慌,漂泊的痛苦和艰辛,翡翠在湘江死去的凄凉结局,都让人感叹?。

虽然她短暂而悲伤的一生充满了流亡的孤独和孤独,但她以虚弱而虚弱的身体面对命运强加的一切,勇敢地与命运抗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使生命充满了壮丽的情感,完成了对苦难的壮丽超越。

她的文字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也没有感伤沉沦的色彩,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她,用平实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书写黑土地、呼兰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性情。

她是用血泪在写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歌,最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就如胡风在为《生死场》作的后记中所概括的那样:“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存,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这种来自底层体验所产生的痛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文化意蕴及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渴望在生命中拥有一份值得永远珍惜的爱。

然而,每一次爱的经历对她来说几乎都是一场灾难,并以一次又一次的擦伤告终。

她在分居期间遇见并爱上了小军,在动荡的年代里,她和小军一起度过了六天快乐的时光。

然而,她没有“牵着儿子的手,和儿子一起变老”。

与梁端木的短暂关系让小红更加孤独。

她怀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香港。

萧红在香港病倒了。

曾经爱她的人不在身边,只有31岁岁便玉殒香江,孤独地葬在浅水湾,可谓“叶落他乡情难酬”。

一千九百四十二1第12个月日,一个美丽而孤独的灵魂悲惨地死去,“我将永远与蓝天碧水同在,留下红楼的一半给别人写……我将白眼一辈子,我将先死,不甘,不甘!”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已不复存在,但她的言行和精神却生死存亡,洗去前尘,永垂不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一、1.课外阅读。

鲁迅和萧红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

先生待她如亲人,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

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幢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

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

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

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

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闯进了上海文坛。

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举目无亲( ) A.抬起 B.全C.推选D.举动②一见如故( ) A.原来的 B.原因 C.老朋友D.故意(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一题的分析,说说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让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并最终促使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萧红:一个漂泊的灵魂1936年11月19日,萧红在给萧军的信里写:“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那个时候,萧红身在日本,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同时也想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写作空间。

漂泊了那么久,她将写作奉为宗教,在导师鲁迅的提携下自由地创作,终于可以停下来感叹一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

”仅仅是在笼子里的平安,她也是又爱又怕的。

写信的一个月前,鲁迅逝世了,震惊和悲恸过后,萧红好像隐隐找到了一种悲痛化出来的力量,这是她微小的坚强。

事实上,这平安确实是短暂的,不久后,萧红就不得不提前回国,踏上了更加颠沛流离的悲剧之路。

如今去回望萧红对“黄金时代”的感叹,实在是饱含凄凉的。

文学与人生,是萧红的两条交叉线。

这两重世界曾经合二为一,但最终渐行渐远、无法弥合:她在文学中找到了个人价值和心灵自由,像“大鹏金翅鸟一样飞翔”,而在人生际遇上则颠沛流离,终于“跌入奴隶的死所”。

在她身后,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着女性和穷人双重视角的女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

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与不同男人之间漂泊的感情经历为人长久窥视。

漂泊将近百年过后,萧红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除了她小说般戏剧性的爱情,还不可忽视她深处的大时代背景。

动荡的时代,匮乏的物质反而造就了那个时代精神的亢奋和对信仰的执着,也造就了一个群体性文学上的“黄金时代”,而萧红作为其中一个女性个体,她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道路。

萧红的一生都在漂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

如果从她1933年逃婚出走故乡呼兰算起,到她1942年客死香港为止,短短几年间,她的轨迹遍布各地,从北国到粤港,从西北到日本。

她原本可以停下来,但她依然选择了漂泊。

我们辗转走访这些站点,不禁感佩萧红在短短几年的颠沛流离中的高产,她留下1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两部诗性悲剧《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一部讽刺喜剧《马伯乐》,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况是战乱年代了。

萧红出生于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死于抗战烽火中的1942年,正值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放在大时代背景下去观察萧红,她在当时的女性群体,甚至是女作家群体中也是触目的。

作为女性,萧红自己也说:“这是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

”在“五四”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也因此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

如果说一开始的娜拉式的逃婚离家还是被动的,后来离开萧军、选择端木并与之南下香港,更是在爱情和民族双重危机下的主动选择。

她的漂泊似乎也从被动的行为转为一种主动的习惯。

尤其在当时主流文化阵营纷纷奔赴延安的时代洪流中,萧红公开提出“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她选择了自由写作,家国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因此对她并不适宜。

萧红研究开创者、汉学家葛浩文评价:“萧红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充满爱国热情的浪漫的战争图景,而是它对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人们身上产生的孤独的、极端的个人化的影响。

从此萧红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学视野之外。

”萧红曾对好友聂绀弩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不错,我要飞。

但同时觉得……我要掉下来。

”现实中,她的确为这份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再选择,在兵荒马乱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至今仍备受争议,这怎么是黄金时代呢?许鞍华在电影《黄金时代》里借萧红之口回答:“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这样来看,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萧红和萧军虽然都被列为左翼作家,但实际上至少萧红没有那种明显的红色热情,且对政治十分冷漠。

后来舒群曾劝她去延安,被她拒绝了,唯一的理由是她害怕再过斗争的生活,她需要安慰,需要家庭,需要温暖,她不知道往哪一个方向找,最后她找到了端木蕻良。

她一旦告别了斗争,就告别了那个时代,因此她的黄金时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摘自李菁《萧红:逃不出的命运》)“百度百科”相关注释:萧红,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身在日本的萧红因为摆脱了和萧军之间的感情纠葛得以平静地投入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所以她深感这是她的黄金时代。

B.鲁迅的逝世让萧红很悲伤,但也带给她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她选择离开日本回国,再次踏上漂泊流离的道路。

C.萧红在生活和创作上的际遇有过交集但又不同,她在创作上找到了个人价值和精神自由,迎来巨大的丰收,但在生活中饱受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

D.萧红的漂泊是自身的主动选择,她一直以自己的意志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获得精神的自由是她选择这种人生道路的思想根源。

E.萧红出于对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恐惧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即她害怕再过斗争的生活,拒绝去延安,这正是她的黄金时代与那个大时代不一样的地方。

(2)文章两处划线句中的所说的萧红的“黄金时代”表现在哪里?(3)题目中的“漂泊”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章第一段萧红说:“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它是那么自由。

”接下来,第二段又说:“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

”这两者之间有矛盾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是分析综合C.(2)本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是分析综合C.(3)本题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是理解B.(4)本题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是探究F.【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对选项做出合理的判断,当然客观题,我们也可抓住选项中的提示语、暗示性的词语等帮助判断.A“摆脱了和萧军之间的感情纠葛得以平静地投入自由的创作空间中”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中说“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说明该项所说的不是事实,而是萧红的愿望.B项,“也带给她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文中缺乏依据,原文第三段中说“萧红好像隐隐找到了一种悲痛化出来的力量,这是她微小的坚强”故所谓“巨大的精神力量”无从谈起,另外,“促使她选择离开日本回国”于文无据.D项,“萧红的漂泊是自身的主动选择”表述不当,萧红开始时的逃婚是被动的选择.(2)本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审请题意,“黄金时代”应指传主在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有利的方面.然后梳理文章的内容,确定答题的区间.如此题通过题干可知其信息应该贯穿全文,所以考生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在导师鲁迅的提携下自由地创作,终于可以停下来感叹一句:“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动荡的时代,匮乏的物质反而造就了那个时代精神的亢奋和对信仰的执着,也造就了一个群体性文学上的“黄金时代”,而萧红作为其中一个女性个体,她追求的是不同寻常的道路.”“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也因此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最后按照这些信息分点作答即可.(3)本题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文中词语的含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词语理解应联系上下文分析.此题词语在理解时应该要联系传主的经历来概括.综观全文,本文主要写了传主三个方面的漂泊:一是生活的漂泊,可有“萧红就不得不提前回国,踏上了更加颠沛流离的悲剧之路.”“,短短几年间,她的轨迹遍布各地,从北国到粤港,从西北到日本.她原本可以停下来,但她依然选择了漂泊.”文中句子为证;二是感情的漂泊,如“萧红身在日本,正试图用出走来逃离与萧军的情感困局”“她与不同男人之间漂泊的感情经历为人长久窥视.”“如果说一开始的娜拉式的逃婚离家还是被动的,后来离开萧军、选择端木并与之南下香港,更是在爱情和民族双重危机下的主动选择.”;三是创作的漂泊,如“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着女性和穷人双重视角的女作家,萧红是游离于主流文学而被长期忽略的.”“尤其在当时主流文化阵营纷纷奔赴延安的时代洪流中,萧红公开提出“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人类的”,她选择了自由写作,家国想象中的“左翼女作家”标签因此对她并不适宜.”最后根据这些关键句分点作答即可.(4)本题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此题是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阐述理由时,要结合着文章内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来阐述理由.如认为不矛盾,可以结合文本分析两者所指代的含义不一样:自由是指人身和心灵,而“笼子”是指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如认为矛盾,可从“自由”和“笼子”两个词语所在的语境加以解读,因为当时整个时代处于乱世,所以传主不可能获得真正人生自由,从她不断地更换居住地点可见.当然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参考答案:(1)CE (选对一个给2分,两个全对,给5分)(2)①萧红生活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因袭的负担小,极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自由风格;②萧红得到鲁迅这样的大师的帮助与提携,可以自由平静地创作,经济也不紧迫;③物资匮乏,但精神亢奋,执着于信仰,置身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而又选择了非同一般的人生道路.(一点2分,共6分)(3)①生活的漂泊:从逃婚开始到去世,短短几年间辗转各地,加上战火纷飞,居无定所,生活困窘.②心灵(感情)的漂泊:与不同男人之间的感情长期处于漂泊状态.③创作的漂泊:选择“无阶级”的自由写作观念,长期游离于文学视野之外.(一点2分,共6分,如果每点都是只列举,要酌情扣分,比如第一点和第三点都是可以简要分析得)(4)示例:不矛盾.①“自由”是指萧红逃离了家族对她生活的限制和爱情对她心灵的束缚,她可以自由地写作.②“笼子”是指这样的自由是有代价的,是短暂的,她需要忍受爱人离去的孤独、导师逝去的悲伤.③二者在萧红身上是相辅相成的,她选择心灵的自由,就需要忍受漂泊的凄苦和失去爱情的孤独;而她的人生价值也正体现在勇于冲破牢笼而去追求生命的自由.④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也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无论生逢乱世还是盛世,我们都要勇敢地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样我们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观点是矛盾或不矛盾明确之后,要先分别从“自由”和“笼子”或者两个词语所在的语境加以解读,然后联系全文进行分析,每一点2分;之后再从两句话或者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2分;文本分析之后,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