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 (2)

合集下载

09年高考时政专题二: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09年高考时政专题二: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09年高考时政专题二:各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背景材料】材料一: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来新低。

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

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危机。

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材料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在过去几天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多轮多边磋商的中心话题。

在发达国家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4国集团会议、由世界主要经济体组成的20国集团特别会议、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以及欧元区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努力把脉金融危机,寻找对策,并表示了将合作应对危机的决心。

材料三: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各国政府、央行纷纷紧急出台救市措施,联手应对危机。

10月13日,美国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奥地利政府周一均推出了银行拯救计划,总金额达1.3万亿欧元(约合1.8万亿美元),旨在担保银行间贷款及收购银行股份,从而阻止金融系统陷入崩溃。

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的几个小时,中国央行表示,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从9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从9月19日起印花税单向征收,汇金增持银行股,国资委支持央企回购股票。

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2009年历史高考热点(精)

2009年历史高考热点(精)

四、新希望
认识新史观的精髓
• 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 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 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认识新史观的精髓
•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 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 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 “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 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认识新史观的精髓
• 生态史观: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 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 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 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戴羽明
熊国荣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的高考热点?
二、如何找准历史学科的高考热点?
三、如何备考历史学科的高考热点?
认识新史观的精髓
• 近年来,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 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 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我们应 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 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 的变化。 • 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
三、土地政策
四、战略地位
一、海盗问题 二、护航问题 三、海权及争夺
四、解决方法

第三学习主题-大国崛起2

第三学习主题-大国崛起2

第三学习主题-大国崛起11、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这表明()A.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农奴制B.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的支持C.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D.彼得一世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2、“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地做到了。

”指的是()A.美国内战B.俄国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D.第一次世界大战3、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C.农奴获得“份地”需要用高价购买D.获得解放后的农奴仍受到“村社”的管理4、1868年4月,日本睦仁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该誓文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领。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次改革主要是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通过改革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B.改革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后的日本,实现了与周围邻国的“和平共处”5、如果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A.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C.他签署颁布《法典》D.他率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6、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明治维新D.独立战争7、19 世纪中期,造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农业发达,农民富有,不愿从事工业生产B.国家四分五裂,未形成统一的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的阻碍8、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①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②改革扫除了俄日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③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④都是自上而下,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9、下列国家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①英国②法国③日本④俄国。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一、抗灾救灾一.热点背景1.2008年初雨雪灾害2.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二.考试说明1.中国古代史:先秦:都江堰。

2.中国近现代史:(1)晚清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

(2)新中国抗灾减灾: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困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二是苏联撕毁援华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中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度过难关。

3.世界近现代史:(1)殖民扩张。

(2)经济危机。

(3)政治危机:恐怖主义(“21世纪的政治瘟疫”)、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4)环境问题。

(5)自然灾害。

三.高考真题01.(2007江苏历史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02.(2007江苏历史2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03.(2007广东历史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04.(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01.近来,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热点材料】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命题预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脸”(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为改革开放30以来所罕见。

高考将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链接】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3.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6.党和政府制订和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等。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2009年时政热点问题

2009年时政热点问题

2009年时政热点问题一、金融危机教材知识链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等等。

练题:1.2009年2月底,正当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之时,我国赴欧采购团访问瑞士、德国、西班芽和英国四国,采购金额达150亿元人民币,涉及技术设备、重点商品、服务等多个领域。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这有利于中欧双方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④在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背景下,我国赴欧进行大采购,有助于增强各国共同应对挑战的信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材料一:2008年下半年开始,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美经济关系空前密切的条件下,中国也难免不受影响。

材料二:从世界角度而言,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继续增长的前景也有助于抵御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如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那样,中国有望再次成为一个“定海神针”。

材料三: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反而很有可能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中国当前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将使中国以相对较小的损失获得调整自身经济结构的动力,为进一步“和平崛起“创造有利条件。

这是中国真正融入国际体系,成为国际体系的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良机。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2)面对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对策?(至少两点)(3)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这次的金融危机?二、推行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建设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二)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即节能减排。

教材知识链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哭泣的自然(大自然不和谐的表现---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的责任、少年在行动)。

2009年高考历史学科热点复习专题.

2009年高考历史学科热点复习专题.

2009年高考历史热点经济第一,政治第二,文化第三,人物第四。

经济可能出大题。

古代史-制度史,古代管制演变,选官制演变,经济史和思想,自然科学。

民族对外关系次重点;中国近现代-现代化问题工业化,民主化发展,党自身建设;维护国家统一;世界史重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全球化历程;内容:先秦文化;唐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对外关系;宋政治;明清文化;一战后国际关系调整与中国;中国现代史1927~1937年;中近代关税主权变迁;中社义建设地图社义建设-空间看中部崛起文艺复兴、启蒙,新航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苏联社义建设;世界现代史 1919~1939年的世界。

亚太经合;史观渗透-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突出文明史观,古代史——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文明与儒家文明;近代史——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明的碰撞。

热点意识-周年大事、开放意识、和谐意识、和平意识、科技意识、国际意识、民主意识、人文意识等,科学发展观,改革意识;大国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社义新农村。

热点关注-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中俄关系;中法关系;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大国崛起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创新;社会生活近代化与社会改革变化的双向关系;近代政治文明-纵向民主化进程,横向各国民主政治的特性(国情、时代、转折方式决定差异);文明史观高度统合各区域经济政治发展共性和个性;全球史观的角度,熟悉世界一体化进程和各阶段具体成果设问-原因类、比较类、说明类、变化类。

古代冲突与边界划定《尼布楚条约》;近代-侵略、割占领土;50-80;辛亥时策动蒙古自治;1918-1949,帮助中国革命送来马义,帮助中共建党;指导确定民主革命纲领;促进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指导中共土地革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共产国际促合作;初期物资;中期-反顽;后期出兵)大党主义-中国革命服从苏联需要;打压自主革命探索;强权政治-雅尔塔蒙古问题;对中国革命影响:推动三阶段迅速发展;助长左右倾给两阶段革命带来严重损失和挫折;现代49-60 承认中国、帮助建设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恶化两国关系,到边境武装对抗;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台湾问题和对美国态度服从苏联争霸需要;断交;还贷-边界冲突;对中国影响:-巩政权、复经济、卫主权,破孤立;推动重工业和国防建设,改变工业面貌;干扰独立自主,加剧外交形势恶化和战争威胁;教训借鉴,探索自己的社义建设道路;80后,关系正常化,两级结束,合作密切;国影响力、经济贸易的融合力和悠久文明的感召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做贡献。

大国崛起第2集

大国崛起第2集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兰。

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17世纪的时候,它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背景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

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

15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海上马车夫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商业贸易方式: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

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困境:但是,荷兰商人很快发现,在这项利润丰厚的贸易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

当时,英格兰的面积比荷兰大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

作为大西洋中的岛国,它比荷兰有着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

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四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四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四大国崛起1、(25分)最近,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

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大国的经济原因。

(4分)参考答案:经济原因: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加强国际竞争;银行信贷业的发展,吸引各地资金,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4分)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它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

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英国的崛起除经济原因外,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因素。

分析英国在近代迅速崛起的政治原因?举出英国两例影响世界发展的重大科技发明。

(5分)参考答案:政治: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并不断改革,扩大民主范围。

(3分)发明:牛顿力学(经典力学)的创立,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逊发明火车机车,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2分)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3)二战后到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为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对外采取了哪些政治、经济、军事措施?(6分)参考答案:措施:政治上,推行"冷战"政策(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2分);经济上,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分);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发动朝鲜战争。

2009年应考时事新闻素材

2009年应考时事新闻素材

2009年应考时事新闻素材2009年应考时事新闻素材1全球共同应对金融风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如同海啸一般,迅速波及五湖四海。

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英国、日本、还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的非洲,都感受到了金融海啸的震撼,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绝缘体。

继美国之后,英国成为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直接受害者。

2008年第一季度,英国人均支出大于收入,人均每月要从储蓄中拿出41英镑来弥补不足。

消费者面对涨价压力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程度。

在非洲,普通股民不得不压缩资本市场投资,将资金兑现以备日常之需,如物价暴涨的大米、面粉、鸡蛋等物品。

和美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印度也难逃池鱼之殃。

印度有些地方的警方甚至已经开始监视湖泊、运河等地,以免投资失利者自杀。

日本东京股市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10月8日下午跌至9502.48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缩水一半。

中心正在迁移至欧洲大陆的华尔街“金融飓风”持续升级,冰岛成为受到本轮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

冰岛银行的债务已攀升至该国经济的约12倍,市场担心信贷危机会严重冲击该国银行,导致冰岛出现“全国性破产”为了应对这一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各国央行联行降息,全球救市。

七国集团财政部会议于10月10日在美国首者华盛顿召开,七国财长们签署了一项计划,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长特别会议11日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强调,20国集团将团结一致,深化合作,采取一切可行的打措施共同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

欧盟各国一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不懈努力,欧元区15国领导人1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首脑会议,就欧元区国家救市举措达成统一的建议框架。

10月24日至25日将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此次会议将探讨亚欧国家如何加强合作、共度危机。

分析: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金融危机来袭,只有在全球联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无私奉献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_大国崛起

无私奉献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_大国崛起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一.热点背景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2007届高考和2008届高考都十分重视对“大国崛起”问题的考查,预测2009届也不例外。

二.考试说明1.英国的兴衰:(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揭开序幕的标志、主要技术成就、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的影响);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5)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欧洲大国法国:(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措施、拿破仑对外战争及意义)。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的建立(共和政体的确立)。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美国的基本态势。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复习)

(大国崛起.俄国专题复习)

第四课时(辅导)(2012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5周年)主题:大国崛起2-----俄国专题复习(俄国史与中俄关系)目的:把握近、现代俄国(苏联)历史发展线索;从中获取成功或失败的历史启迪。

流程:一、名称的演变沙俄或沙皇俄国)----苏俄(苏维埃俄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独联体中最大的独立成员)二、俄国史1、沙俄时期(1917年前)(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原因、影响。

(2)俄国与“一战”:“三国协约”军事侵略集团的重要成员;“一战”中协约国的重要成员;2、苏俄时期(1917—1922)(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

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其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2)斯大林模式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严重弊端成就: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6年,苏联新宪法,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严重弊端: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下---以重工业为主,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计划经济;民主法治建设不健全等。

(3)苏联与“二战”: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或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4)“二战”后,苏联与美国长期争霸、对抗,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政治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苏联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改病了;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政局动荡,把苏联改垮了,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

09年时政

09年时政

1.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出席了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仪式并发表讲话。
2.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于11月1日成立,陈来教授出任首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刘东教授任副院长。据了解,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1925年曾成立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当时亦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在当时代表了我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后因各种原因,在1929年停办。在短短的4年当中,毕业学生近70名,其中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著名学者的有50余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后被称为四大导师。
1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7日在开罗会见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12.11月7日晚上,台北中山堂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揭开了“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帷幕。晚会现场,古琴演奏《流水》、贵州侗族大歌《蝉之歌》、蒙古族长调民歌《褐色的鹰》、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等来自大陆的1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台湾民众领略了中华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
6.11月3日,中华女子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1月4日考察了中国工程院并与部分院士进行座谈。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之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咨询,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占领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0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积极成果时政材料: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晤。

6月、11月及2009年4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北京、台北、南京三次会晤,签署了九项协议、一项共同声明。

政治常识角度: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国家各部门推出多项扩大和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正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

③海协、海基两会协商是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常识角度:①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市场经济的特征。

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国家各部门推出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动力功能。

哲学常识角度: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会顺应时代要求,签署协议是具体表现。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⑤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⑦用矛盾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也应注意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虽然少数“台独”势力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更要看到台湾岛内求和平、求发展、反台独的主流民意。

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答题策略:两岸关系正常化迹象,非常值得考生关注。

从构题情况看,可以包括时事政治填空、简答题,也可以构成与学科结合的选择题、简答题及分析说明题。

构成学科简答题时,应主要考虑教材中的知识点,构成时政简答题时,主要考虑时政内容,点到为止,简洁明了。

时政热点

时政热点

专题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二: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专题三: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全民行动,减少白色污染)专题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专题五、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专题六: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七:“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专题八:强健自身体魄喜迎北京奥运……专题九:学习道德模范,促进社会和谐(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专题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十一:关于“民生问题”(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专题十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十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专题十四:关于“食品药品安全”(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专题十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升公民道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十六、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专题十七、独具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十八、经受冰冻考验,共同抗击冰雪专题十九、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二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专题二十一、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专题二十二、灾难逃生的方法有哪些专题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答: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答: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2009年历史中考重点与热点问题

2009年历史中考重点与热点问题

2009年历史中考重点与热点问题一、祖国60周年华诞1、30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共和国摇篮》3月17日在古田会议会址开拍。

该剧将再现1929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的斗争历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共和国摇篮》已被中央电视台列入2009年重点创作题材和国庆周年献礼大片,请问今年是共和国多少周年华诞?60周年。

(2)剧组选择在古田会议会址开拍,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古田会议上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规定红军必须完全至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3)当时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哪两个主要的革命根据地组成的?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

(4)无数闽西革命先辈为共和国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红土地儿女的你,谈谈自己将怎样为共和国的发展做贡献?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补充:(1)该电视剧的拍摄地点会选在闽西革命老区,说明闽西是共和国的摇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当时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成为共和国的摇篮。

(2)无数闽西革命先辈为共和国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红土地儿女的你,谈谈自己将如何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艰苦朴素,顽强拼搏,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2、为庆祝建国6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筹备工作。

(1) 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或你将从哪些地方搜集资料?)学校图书馆;相关网站等。

(2) 你搜集的资料将有哪些类型?(或你将以什么形式展示成果?)书面材料、图片、实物等。

大国崛起2

大国崛起2

专题:大国崛起英国的盛衰演变一:崛起1、英国崛起原因(英国为什么成为强大工业国?或日不落帝国原因)①政治:(9上11课)②经济:(9上14课)③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占据广阔海外市场和雄厚资本(9上15课)2、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手工工场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对P88前3行概括)3.工业革命对英国影响:(有别于:工业革命影响P90后一段后4行)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4、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相互间的作用)①地理大发现使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和新兴资产阶级成长,加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③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最终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二:衰落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②美、德、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采用新技术赶超;③一战、二战重创三:复苏(二战后至今)①20世纪50~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原因:9下52页第一段)②20世纪60年代加入欧共体,1993年加入欧盟,区域合作促发展四、英国的崛起的事件因素、启示:事件因素启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表一②④⑤⑥⑦殖民扩张,资本积累国际合作美国表一②④⑤⑥⑦应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加强国际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实现共赢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本积累加入欧共体、欧盟美国(先总后分)表1、美国崛起的事件、因素、启示(九上----九下所有美国)事件因素(条件)启示、认识独立战争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②民主法治③杰出领导人④重视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⑤改革创新⑥善于抓住机遇⑦国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①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必要政治前提,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无论采取政治、军事、法律手段都是必要的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走依法治国道路③顺应历史潮流的杰出人物、进步事件对历史发展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⑤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⑥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⑦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美国的崛起的三件大事①②③(注意时间)3、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在形式上的不同点形独立战争:对外的民族解放战争式南北战争:对内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内战4、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①性质:②手段:③作用:④阶级领导:⑤战争的正义性⑥杰出领导人的正确指挥⑦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⑧战士们英勇善战、不屈不挠⑨政府采取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独立战争:以上⑤-⑨+国际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是获胜根本原因)5、南北战争:以上⑤-⑨+北方实力雄厚(战争的正义性是获胜根本原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上⑤-⑧(战争的正义性是获胜根本原因)6、概括美国人民把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列为伟大总统的共同原因(共同作用)他们领导美国人民解决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巩固,为美国的强大奠定基础。

高三历史大国的崛起

高三历史大国的崛起

(2)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 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内部,自己的国 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 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 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3分)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 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 为世界强国。(1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 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 国走上了侵略战争道路。(1分)一战中德国战败,使其丧失了强 国地位。
• • • • • • • •
6、中国的崛起 抗日战争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的胜利 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 1972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 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例1:论文 (山东) 14.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 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变化趋势 B.由亚洲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大国崛起
• 4、日本:分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侵略逐渐崛起; • 一战后,成为巴黎和会的操纵国之一,标志其 实现崛起; • 第二时期:日本法西斯的崛起——侵华战争; 太平洋战争。 • 第三时期:二战后,经济实力居于资本主义世 界第二;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积极谋求大国地位。
; / 霍山石斛 ;; 2019.1

者,岂不美哉?" 原来他心里是那么想的.普加乔夫站起身看着广袤的苏力地图,那么富饶巨大的国土,而纳粹德国显得就是蕞尔小国.现在他们已经侵略了大半个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大国崛起一.热点背景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2007届高考和2008届高考都十分重视对“大国崛起”问题的考查,预测2009届也不例外。

二.考试说明1.英国的兴衰:(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揭开序幕的标志、主要技术成就、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的影响);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5)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欧洲大国法国:(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措施、拿破仑对外战争及意义)。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西欧经济的逐渐恢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美国的建立(共和政体的确立)。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霸主地位衰落;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美国的基本态势。

(5)多极化趋势: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华尔街金融风暴。

4.德国三落三起:(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欧共体的形成。

5.亚洲强国日本:(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武装倒幕;改革的目的、内容、成功原因和影响)。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3)中国抗日战争。

(4)二战后的两极格局: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问题;评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二战的两极格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改革和挫折;美苏争霸(三阶段态势及其对苏联的影响)。

(4)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三.高考真题01.(2006全国Ⅱ卷文综16)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在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02.(2006广东历史18)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03.(2006北京文综22)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04.(2007海南历史9)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05.(2008广东历史18)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

“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06.(20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07.(2008上海共同部分26)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参考答案:AACCBCB08.(2007江苏历史30)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

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4分)答: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

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

(2)(3)(4)(略)09.(2008江苏历史23)(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答: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答:原因: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表现: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答: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四.预测演练01.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化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02.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03.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自由主义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04.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

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新加坡在二战后的经济腾飞C.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强国D.一战后德国重新崛起0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材料一中,英国获得“非常特殊的位置”的原因是什么?答:(从英国工业革命和对外殖民角度答题)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获得经济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凭借其实力,进一步奠定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2)结合近代中英关系的史实,驳斥材料一中的“兄弟之情”的说法。

答:(从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及其后果思考)驳斥: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财富,发动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材料二当一个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公司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先进零件的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和营销服务,余下的近4000美元才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

……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罗伯特·赖克:《国家任务》(3)材料一中国际性生产分工与材料二中的国际性生产分工相比,各有何不同?答:(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程度等方面对比)①背景不同:材料一是建立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基础上的;材料二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②国际格局不同:材料一中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材料二反映生产分工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分工程度不同:材料一中国际分工相对简单,分为制造业与原料产地;材料二反映国际分工更加细密,深入到生产要素各个环节。

材料三《新闻晨报》报道:2004年9月16日晚,在西班牙埃尔切市发生攻击并焚烧中国侨民鞋店的恶性案件,犯罪分子烧毁了价值100多万欧元的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