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硫化碳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CS2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二、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名称:二硫化碳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100% 75-15-0CS2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
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
燃爆危险:二硫化碳是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
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
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有害燃烧产物:SO2、CO2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大量水封其泄漏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
危化品MSDS-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硫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英文名称2:carbon bisulfide主要用途: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生效日期:2012-06-08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有毒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吸入会中毒,皮肤刺激和损害、严重眼刺激。
损害神经和血管。
2.4环境危害:C90。
2.5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二硫化碳75-15-0 99.7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麻醉症状,出现头昏、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欣快感、哭笑无常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强烈兴奋状态,继之出现幻觉、谵妄、意识丧失、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体温下降、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急性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甚至呼吸衰竭死亡。
急性中毒恢复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遗留头痛、失眠、多梦、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个别伴有精神障碍。
皮肤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局部红斑,甚至大疱。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神经病。
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微动脉瘤。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MSDS-T-23二硫化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23二硫化碳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1.2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1.3分子式:CS2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2;急毒性-口服,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生殖毒性,类别 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2。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二硫化碳物质安全数据表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危
险
性
概
述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环境危害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储存注意事项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要求
二硫化碳液面上应覆盖不少于该容器容积1/4的水。铁路运输采用小开口铝桶、小开口厚钢桶包装时,须经铁路局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分子式:
CS2
CAS:
75-15-0
RTECS:
FF6650000
危编号:
31050
理化性质
外观及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熔点:
-110.8℃
溶解性: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禁忌物:
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二硫化碳 MSDS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
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
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
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
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
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胺类、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188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二硫化碳 危险、有害识别表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不给任何饮品,是否催吐须遵医嘱。就医。
储
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二硫化碳危险、有害识别表
标
识
中文名:二硫化碳
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carbon bisulfide
危规号:31050
分子式:CS2
分子量:76.13
UN号:1131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液体
CAS号:75-15-0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对
人
体
危
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麻醉症状,出现头昏、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欣快感、哭笑无常以及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强烈兴奋状态,继之出现幻觉、谵妄、意识丧失、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体温下降、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急性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甚至呼吸衰竭死亡。急性中毒恢复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遗留头痛、失眠、多梦、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个别伴有精神障碍。皮肤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局部红斑,甚至大疱。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神经病。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微动脉瘤。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二硫化碳概要
环境危害 作 业 场 所 作业环境中的加 权平均暴露浓度 (mg/m3) 作业环境中 的最高暴露 浓 度 3 (mg/m )
暴 露 信 息
暴露途径
■经口
■吸入
■经皮
□其他, 作业人员暴 8 露时间(小 时/天)
作业环境中的暴 4 露人数
建筑或库房条件
阴凉、通风;火种、热源
安全设施、设备要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求(包括应急、防 护设备及消防器 材、通讯、报警装 置等) 储 存 的 安 全 要 求 环境卫生条件要 求 温湿度条件要求 禁配物 库温不宜超过 30℃。保 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保持容 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 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作 业 人 员 防 护 措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 使 用 的 安 全 要 求 出 现 危 险 情 泄漏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使 用 现 场 危 害 预 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 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 防措施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火源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
安全操作要求
抑制剂或稳定剂 其他储存安全要 求 运输方式要求 运 输 的 安 全 要 求 对运输工具的要 求 对运输温度的要 求 包装方法(包括外 包装、内包装) 安全装卸要求 小开口铝桶;小开口厚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 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公路 □铁路 □管道 □水路 □其他
二硫化碳
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50 UN编号: 1131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小开口铝桶;小开口厚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 瓶或金 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 院发布 ) ,化学危险物品安 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化劳发 [1992] 677 号 )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 定 ([1996] 劳部发 423 号 )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 、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 将该物质划为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国际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二硫化碳)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人低洼处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
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加入石灰(CaO)、石灰石(CaCO,)、碳酸氢钠(NaHCO,)中和污染物
火灾扑救
注意: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筑堤收容消防污水以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藹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燃烧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用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或 氧化剂易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有毒烟气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5mg/m3(皮);PC-STEL10mg/m5(皮)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淸水冲洗20〜30min。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标识
中文名:二硫化碳
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
分子式:CS2
分子量:76.14
CAS号:75-15-0
危规号:31050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110.8
沸点(℃):46.5
相对密度(水=1):1.26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LC50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和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可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1131包装分类:Ⅰ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二硫化碳)
火灾扑救
注意: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筑堤收容消防污水以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储罐、公路/铁路槽车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
途
用途
·用于生产黏胶纤维、玻璃纸、农药、橡胶助剂、浮选剂等,也用作溶剂、航空煤油添加剂
个
体
防
护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封闭式防化服
应
急
行
动
应
急
行
动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lOOm,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蒸气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
·构筑围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用泡沫覆盖泄漏物,减少挥发
·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泄漏物
·如果储罐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水体泄漏
·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清洁水改走新河道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在土壤中具有中等强度的迁移性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文档16个部分(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硫化碳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Carbon bisulfide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促进剂D,也用作溶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61: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如果已知,说明特异性效应;如果确证无其他接触途径引起危害,说明接触途径)H372: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如果可确证无其他接触途径引起该危害,说明接触途径)对器官造成伤害(如果已经知道,说明所受损害的器官)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01:使用前获特别指示。
P202:在明白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请勿搬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CS 2CAS登记号:75-15-0中文名称:二硫化碳;硫化碳RTECS 号:FF6650000UN 编号:1131EC 编号:006-003-00-3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Carbon disulphide;Carbon bisulfide;Carbon sulfide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32050分子量:76.1化学式:CS 2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灾高度易燃。
许多反应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禁止与高温表面接触。
干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爆炸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防止静电荷积聚(如通过接地)。
不要使用压缩空气灌装、卸料或转运。
不要受摩擦或撞击。
着火时,喷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触严格作业环境管理!避免孕妇接触!一切情况下均向医生咨询!#吸入头晕,头痛,恶心,气促,呕吐,虚弱,易怒,幻觉。
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
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可能被吸收!皮肤干燥,发红(另见吸入)。
防护手套。
防护服。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发红。
疼痛。
护目镜,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另见吸入)。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不要饮用任何东西,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移除全部引燃源,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冲入下水道。
个人防护用具:全套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气密。
不易破碎包装,将易破碎包装放在不易破碎的密闭容器中。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欧盟危险性类别:F 符号T 符号R:11-36/38-48/23-62-63S :1/2-16-33-36/37-45联合国危险性类别:3联合国次要危险性:6.1联合国包装类别:I 中国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中国次要危险性:6.1中国包装类别:I。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phide化学品别名:-CAS No.:75-15-0EC No.:200-843-6分子式:CS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2;急毒性-口服,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生殖毒性,类别 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硫化碳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CS2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二、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名称:二硫化碳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100% 75-15-0CS2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
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
燃爆危险:二硫化碳是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
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
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有害燃烧产物:SO2、CO2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大量水封其泄漏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安全信息
基本信息
•名称:二硫化碳
•化学式:CS2
危险性
•严重刺激性
•异物感和呕吐
•可致癫痫及神经系统损害
•易燃,会产生有毒气体
•可能造成严重的眼睛和皮肤损伤
安全措施
•在使用二硫化碳时,请佩戴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避免吸入或皮肤接触
•存储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材料
•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应急处理措施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寻求医疗帮助
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至少15分钟
•污染的衣物应立即除去
•寻求医疗帮助
吸入
•立即从严重污染区域撤离
•寻求医疗帮助
摄入
•口服二硫化碳是非常危险的
•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急救措施
呼吸
•确保受害人呼吸通畅,如呼吸困难,则应该进行适当的呼吸急救
血液循环
•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
皮肤
•污染的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总结
二硫化碳是一种易燃和刺激性危险化学品。
在使用二硫化碳时,应
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确保工作区域通
风良好,避免吸入或皮肤接触等。
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
止使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在应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清洗受污染的皮肤或用清水冲洗眼睛等。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页一、物品与厂商资料物品名称: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物品编号:-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及电话:-紧急联络电话/ 传真电话:-二、成分辨识资料纯物质:中英文名称: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同义名称:CARBO N BISULFIDE 、CARBON SULPHIDE 、CARBON BISULPHIDE 、DITHIO CARBONIC ANHYDRIDE 、CARBON DISOLPHIDE 、SULPHO CARBONIC ANHYDRIDE 、CARBON SULFIDE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 S No . ):00075-15-0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1 0 0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吸入:1 . 移走污染源或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2 .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以防吸入。
3 . 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以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
4 . 若呼吸困难,最好在医生指示下由受过训练的人供给氧气。
5 .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 . 避免直接触及此物尽可能戴防渗的防护手套。
2 . 脱掉污染的衣物、鞋子以及皮饰品( 如表带、皮带) 。
3 . 用水和非磨砂性肥皂彻底但缓和的清洗。
4 . 若冲洗后仍有刺激感,立即就医。
5 . 受污染的鞋子及皮饰品必须丢弃,衣服则需清洗干净才可再穿用。
眼睛接触:1 . 立即将眼皮撑开,用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污染的眼睛 2 0 分钟。
2 . 冲洗时要小心,不要让含污染物的冲洗水流入未受污染的眼睛里。
3 . 立即就医。
食入:1 . 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
2 . 不可催吐。
3 . 给患者喝下 24 0 3 0 0 毫升的水。
4 . 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似以减低吸入危险,并反复给水。
5 . 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过训练的人施以人工呼吸,若心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
6 . 立即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粘度(mm2/s)
水中溶解度(g/L)
闪点*(闭杯,℃)
-3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4
相对水密度*(水=1)
1.26
气味阈值
蒸发速率
爆炸下限*[%(v/v)]
1.0
爆炸上限*[%(v/v)]
60
自燃温度*(℃)
分解温度(℃)
稳定性*(常温常压)
■稳定□不稳定
聚合危害*
□有■无
泄漏
火源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
警戒区及安全区域确定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泄漏源控制方法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漏物处置方法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警告
危险性说明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特效解毒剂
其他
有爆炸征兆前的紧急处置措施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其他危险情况
填表人:单位领导:填表日期:
防范说明
危险货物分类
第3类易燃液体
物理化学性质
状态
□固■液□气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凝固点*(℃)
-110.8
沸点或初沸点*(℃)
46.5
沸程
蒸气压(kPa)
pH值(指明浓度)
n-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植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主要用途
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限制的用途
应用的行业领域
危险特性
物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抑制剂或稳定剂
其他储存安全要求
运输的安全要求
运输方式要求
□公路□铁路□管道□水路□其他
对运输工具的要求
对运输温度的要求
包装方法(包括外包装、内包装)
小开口铝桶;小开口厚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安全装卸要求
禁配物
严禁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使用现场危害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
8
储存的安全要求
建筑或库房条件
阴凉、通风;火种、热源
安全设施、设备要求(包括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通讯、报警装置等)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环境卫生条件要求
温湿度条件要求
库温不宜超过30℃。保
禁配物
应与氧化剂、胺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安全操作要求
在室温下易挥发,因此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危险化学品信息表-二硫化碳
车间:回收精制
标识
中文名
二硫化碳
中文别名
英文名
Carbon disulfide
英文别名
CAS号
75-15-0
UN号
1131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结构式
组分信息
序号
名称
CAS号
含量
1
二硫化碳
75-15-0
2
3
4
分类和标签信息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象形图编码
警示词
燃烧性*
■易燃□可燃□不燃□遇湿易燃□助燃
其他物理化学性质
毒理学性质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
LD50:3188 mg/kg(大鼠经口)
腐蚀/刺激性
皮肤致敏
呼吸致敏
慢性毒性
致癌性
其他毒理学性质
生态毒理学信息
数据
数据来源
备注
急性毒性(藻类、溞类、鱼类)
降解性
生物蓄积性(logkow或BCF)
其他生态毒理学性质
运输中的安全措施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应急、防护设备及消防器材要求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其他要求
二硫化碳液面上应覆盖不少于该容器容积1/4的水。
使用的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安全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环境危害
作业场所暴露信息
作业环境中的加权平均暴露浓度(mg/m3)
作业环境中的最高暴露浓度(mg/m3)
暴露途径
■经口■吸入■经皮□其他,
作业环境中的暴露人数
4
作业人员暴露时间(小时/天)
应急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现场洗消方法
其他
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其他
中毒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