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业的发展及其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期(中)
王 璐
(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京都协定书》已经承认林业碳汇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作出的贡献。
目前,世界各国都已重视碳汇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价值评估标准。
我国碳汇市场资源丰富,供求平衡,匹配合理,在各级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努力下,正在良好运行发展。
我国碳汇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其深入了解与研究,其净收益必将持续上升,不断上涨。
基于此,本文就碳汇林业的发展及其效益展开分析。
关键词:碳汇;林业;效益
一、基本概念
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根据不同的固碳物质将其固定在植被、土壤和海洋等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1]。
即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根据实际固碳物质的不同,可以将碳汇大致分为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
其中,碳汇林业主要是指森林碳汇。
1997年,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颁布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已经证实森林碳汇对延缓气候变暖所作出的贡献,并且提出要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以及绿色植被恢复及保护策略,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其积极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以此来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2]。
所谓碳汇林业,即是指利用大自然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产自销的手段:通过捐资造林,让自己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
二、发展现状
过度的碳排放所导致的大气环境变化问题,在世界各国政府、工业、经济、科学和林业等不同领域引起广泛持续关注。
目前,改善全球气候已成为各个国家的首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纪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低效高耗转
变为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必然。
林业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实现我国生态和经济双重目标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在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等方面,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林业碳汇比耕地与草地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因此发展林业碳汇经济、提高碳汇效益成为我国发展碳经济、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
森林碳汇量与碳汇量或碳汇交易量并不完全一致,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有限。
森林在生态圈起着平衡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碳交易不是碳汇市场,更不是森林碳汇市场。
随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性,目前正在试图对碳排放的成本收益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纳入现有社会经济体系进行考核评估[3]。
因而碳汇发展问题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的焦点。
对于同一地点用途不同的碳汇,其成本是相同的,即培育并维护林业碳汇所需要的资金是固定的;而观其收益,则会因用途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收益。
其价值最准确的评价参数应是碳排放或固定后给整个生物圈、社会圈所带来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心理-身体链条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这个价值评估标准就很主观,无法客观准确地衡量出碳汇对人们的内心感受及情感变化所造成的改变。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碳汇价值评价法有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碳税
法、人工固定CO 2成本法、成本收益法、均值法和支付意愿法。
三、市场分析
目前碳价值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和固碳项目实际成本3种形式来实现[4],与此同时,通过碳补偿实现碳价值。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通过总量控制与交易方案以及碳税方案来解决。
征收碳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不是增加国家税收。
目前,碳税政策在世界各地正在形成和发展[5]。
碳交易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并以国际公约作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
森林碳汇市场供需核算主要是碳汇的流量核算,即核算市场供给、需求的实物量和价值量。
碳汇的精准核算能够为其在预算和分析中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6]。
在森林碳汇市场供给上,把所有碳汇量均作为最大潜在市场供给量;在市场需求量核算上,主要核算林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中间消费、最终使用和总使用的碳汇量。
这样才能在评估发展及效益过程中使之达到污染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具体核算内容包括林业内部营林业、木材采运业、木材机械加工、林产化学、多种经营和其他产业的碳汇中间消费、最终使用和总使用量。
根据第六七次全国森2008果如下。
(一)需求分析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期(中)
源。
目前林业碳汇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以发达国家需求低成本的减排措施为前提的,以《京都议定书》下的政策催化所产生的强制性需求为主,否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愿意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进行碳交易,也就形不成碳汇市场。
由此可见,没有制度和规则约束,也就没有林业碳汇需求者对碳汇的需求。
这也恰恰符合2003年7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二)供给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广阔,相对于其他国家极具发展林业碳汇所需的资源优势。
同时,降低造林成本、采伐成本,提高碳汇价格,使其和其他投资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而且国家的大力支持也会对碳汇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也是市场,即一种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
维系这种关系的稳定有赖于碳排放权市场,促进这种关系的成熟有赖于组织机构的完善。
随着各国工业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碳排放量、低碳环保等新概念不断被提出,碳排放量也在评估一个国家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减排压力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积极组织建立一种碳排放权交易媒介,这一媒介的建立将促进碳
我国造林育林面积可高达500万hm 2/a 以上,森林覆盖率也将增加至23%,森林蓄积量更是达到140亿m 3,我国森林固碳能力也将随之增强;到21世纪中叶,将比2020年增加森林面积4 700 万hm 2,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并将持续稳定在此基础。
因此,森林碳汇能力的提高将会有质的飞跃。
此外,我国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广阔,具有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造林碳汇项目所需要的条件,如果将这一片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林业发展速度必将加快,造林面积必将不断扩大。
另外,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减少成本,也将大大提高森林碳汇的整体净收益。
我国发展林业碳汇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工业革命发展初期,人们对碳排放量这一模糊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其危害也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对碳排放不计算成本和后果,导致历史上碳排放过度,一些新名词不断诞生,如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碳排放量和固碳等。
这些名词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即碳排放的价格有可能持续上涨。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整个经济体系是基于三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形成的。
这种体系最大的缺点就是高碳排放,极易打破现有的生态平衡。
但是,
碳阶段过渡到低碳体系或低碳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能减排,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
在此形势下,固碳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并将持续发展下去。
固碳收益价值计量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多通过对人们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评估。
所以,在碳收支认证之后,固碳价值如何客观量地进行评估与实现,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于贵瑞,王秋凤,刘迎春,等.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进展,2011(7):771-787.
[2]什么是碳汇和森林碳汇?[J].国土绿化,2017(1):56.
[3]文谨.全球气候恶化的恶果[J].传承,2009(23):44-47.
[4]谭志雄,陈德敏.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4):76-84.
[5]沈月琴,曾程,王成军,等.碳汇补贴和碳税政策对林业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CGE 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4):560-568.
[6]李淑霞,周志国.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8-93.
[7]陈丽荣,曹玉昆,朱震锋,等.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供给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5(3):24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