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2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
残疾人就业社会工作案例一、背景介绍本案例是一名残障人士在寻求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意识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发挥,但对于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仍存在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介入,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
二、残障人士职业评估在了解残障人士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首先为其进行职业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该残障人士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但对于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缺乏经验和信心。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和服务。
三、残疾人职业培训与指导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和指导。
培训内容包括求职技巧、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方面。
通过培训和指导,残障人士逐渐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信心,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残疾人就业援助与帮扶在职业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援助和帮扶。
通过联系就业机构、推荐岗位等方式,协助残障人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对于残障人士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也积极给予帮助和支持。
五、残疾人就业宣传与倡导为了提高社会对于残障人士就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度,社会工作者还进行了广泛的就业宣传与倡导。
通过宣传残障人士的就业故事和成功案例,向社会传递残障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
六、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与建议社会工作者还对于当前残障人士就业相关的政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提供了参考。
七、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为了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相关服务工作中。
通过与服务机构合作、监督服务质量等方式,确保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简介在社会上,存在很多残疾人群体,他们需要特殊的关怀和支持。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为这些人提供适当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社会。
本文以一个残疾人的个案为例,讨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残疾人群体中的角色和方法。
## 个案背景张玲(化名)是一位26岁的年轻女性,患有脑性瘫痪,导致她四肢肌肉无力,行动困难。
她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她所需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张玲的主要需求是改善她的生活质量和提供适应社会的技能。
## 社会工作者角色社会工作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扮演着导师、咨询师和倡导者的角色,帮助残疾人克服他们的困难,提高自尊和自信心。
### 导师角色作为一个导师,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和培训。
对于张玲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和日常活动。
通过个体和小组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逐渐独立生活。
### 咨询师角色作为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玲可能会面临情绪上的困惑和挫折感,因为她的疾病限制了她的生活。
社会工作者可以倾听她的心声,为她提供心理支持,并帮助她找到处理困难的途径。
### 倡导者角色作为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可以代表残疾人争取公正和平等的权益。
他们可以与政府、社区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提出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以确保残疾人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张玲争取更好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使她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支持。
## 方法和策略为了帮助张玲及其他残疾人群体,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家访和评估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进行家访,了解残疾人家庭的情况、资源和需求。
通过评估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 康复服务安排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张玲参加康复课程和活动,帮助她提高肌肉控制和日常生活技能。
他们还可以协助寻找和申请适当的医疗和康复资源,确保张玲得到最好的treatments。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一、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对于一些90岁的肢体残疾人来说,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个案描述我在社区服务机构工作期间,遇到了一位90岁的肢体残疾人,我们称他为阿姨。
阿姨由于年老体衰,走动困难,完全依赖轮椅生活。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基本没有人陪伴。
由于缺乏照料和心理支持,阿姨的心理状态十分低落,甚至有轻度的抑郁症状。
三、个案分析针对这样一个个案,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
首先要考虑的是阿姨的身体状况,包括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需求。
心理健康的评估也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了解阿姨的心理困扰,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沟通服务。
还需要考虑到社交和陪伴需求,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要考虑到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为阿姨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个案方案基于以上的评估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个案方案。
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定期上门为阿姨提供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
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健康团队,为阿姨提供定期的心理沟通和支持,帮助她缓解心理困扰。
我们也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为阿姨提供社交活动和陪伴。
我们整合了社区和家庭资源,为阿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阿姨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恢复了信心,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我们也看到了她身边亲人的温暖。
回顾这个个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对于肢体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的肢体残疾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对于90岁的肢体残疾人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
通过综合评估和综合支持,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这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下,我将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展开,包括更多的案例细节和具体的方案安排,以及更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摘要:一、案例背景- 案主情况:90岁肢体残疾人,丧偶,独居- 生活状况: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二、社会工作者介入- 接案原因:家属求助,案主生活状况堪忧- 接案过程:了解案主需求,评估问题,制定计划三、服务计划实施- 生活照顾:为案主提供生活必需品,安排定期家政服务- 健康管理:联系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服务- 心理关爱:定期探访案主,倾听诉求,给予心理支持- 社交互动:组织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增加社交机会四、服务成效- 生活状况改善:案主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身体健康状况:案主健康状况得到关注和管理,病情稳定- 心理状态:案主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更加乐观面对生活- 社交互动: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正文:这是一位90岁的肢体残疾人,由于年事已高且生活无法自理,他过着孤独而艰难的生活。
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无法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家属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可以改善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后,社会工作者立即展开行动。
他们首先与案主进行了沟通,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然后对案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评估,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照顾、健康管理、心理关爱和社交互动。
为了保证案主的生活品质,社会工作者安排了定期家政服务,为他提供生活必需品。
同时,他们还联系了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医疗服务,确保他的身体健康。
在心理关爱方面,社会工作者定期探访案主,倾听他的诉求,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支持。
他们还组织了一些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以此增加他的社交机会,让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案主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关注和管理,心理状态也变得稳定而积极。
更令人欣慰的是,案主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一:今年,周某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小宝宝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许多快乐。
但是,周某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每天都要上班,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
于是请婆婆来照料孙子。
但是,婆婆和周某在照料孩子的方法上产生了分歧,婆婆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来带孙子,而周某却觉得婆婆的方法不科学。
时间一长,二者的矛盾逐渐加深。
问题:1.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是什么?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可以采取哪些辅导措施?案例分析二:张某和李某(女)是一对恩爱夫妻。
李某由于要照看孩子,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做家庭主妇。
张某在一家外企工作,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主动把工资交给妻子。
由于长时间没有参加工作,李某渐渐对一些社交活动产生了不适应。
张某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李某的一些不当行为。
刚开始,这种指责还是偶然的,后来这种指责变成了家常便饭。
李某感到特别委屈,认为自己辞掉工作全是为了家庭,老公对自己一点都不理解。
因此,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问题:1.上述案例中,李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李某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案例分析三:张某:下岗失业的女工,自己街头做小生意,丈夫嫌她没有工作,经常打骂她,不敢和丈夫正面谈家庭问题,考虑自己的8岁的孩子,她只好忍,有一次打的太厉害了,她不敢回家,也没有地方去,于是去妇联寻求帮助。
妇联把她介绍介阳光社会工作站如何写一份接案提纲案例分析四:老唐,55岁,三个月前刚刚退休。
原本她期待退休之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而不需要每天起早贪黑的为工作忙碌。
但她没想到的是,退休之后,丈夫认为所有的家务都应该由她来承担,自己只要一心工作为家挣钱就可以了。
因此,丈夫小到拿东西,大到擦窗之类的高难度家务都要老唐来代劳。
刚开始,老唐觉得自己既然退休了,丈夫是为了这个家在奔波,自己多做一点是应该的,但久而久之,她的心里越来越不平衡,经常和丈夫因为这个闹得很不愉快。
前几天,老唐在烧菜的时候被油烫伤了,她急忙去医院治疗并打电话给丈夫,希望他能早点回家。
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个案社工案例
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个案社工案例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7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和日常生活能力上存在一些困难。
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感到无助和困惑。
社工通过与小明和他的家人的沟通,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
案例二:小红小红是一个10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她在学校和社交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社工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份个别教育方案,帮助小红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案例三:小王小王是一个8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王的家人和学校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行为管理技巧,帮助小王改善他的行为问题。
案例四:小李小李是一个9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社工与小李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个别学习计划,为他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案例五:小张小张是一个6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语言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张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语言治疗计划,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案例六:小陈小陈是一个11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陈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日常生活训练计划,帮助他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技能。
案例七:小赵小赵是一个5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赵的家人一起进行亲子互动训练和情感表达训练,帮助他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案例八:小钱小钱是一个12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学习和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钱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帮助他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案例九:小孙小孙是一个7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孙的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个情绪管理计划,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案例十:小胡小胡是一个9岁的智力残疾二级儿童,他在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社工与小胡的家人和学校老师一起进行社交技巧训练,帮助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交场合。
残障社会工作案例
残障社会工作案例篇一:残障社会工作案例精解危机干预模式随着老年人人数的增加,我们这个社会正逐步迈进老龄化,老年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而残疾老年人又是这个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的衰老,老年人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有时还会造成残疾,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他们也会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有些老年人还会走上极端。
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来引导这些残疾老年人消除心理上的消极想法,享受生活,安度晚年。
案例描述(一)基本情况高老太,77岁,小学文化程度,家住上海市某街道。
退休前她是某菜场工人,退休后和丈夫依靠退休金单独生活。
老两口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富裕,但平日里两人关系很融洽,经常结伴外出锻炼、购物,和周围邻居的关系也很好,时常相互帮忙。
高老太有6个子女,其中有3个在上海,都下岗在家,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其余的子女都在外地。
由于各自经济上的拮据和交通的不便利,儿女们不经常回来看父母。
有时还会因为经济的原因,彼此产生冲突和矛盾。
但由于经济上的自给和生活上的自理,这些冲突和矛盾并没有给老夫妻俩的生活带来太多的问题。
但是在几年前,高老太的左小腿突然开始溃烂,并逐渐蔓延到整条腿,经医生诊断是脉管炎,需要立即实施截肢手术,否则还会继续向上蔓延危及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高老太的左腿被截掉了。
在患病期间,由于丈夫的悉心照料以及她刚强的个性,并没有给她带来太大的精神压力。
被控制住的病情在几年后又开始恶化,蔓延到右腿,为了保住性命,必须尽快截掉右腿。
在医院截肢期间,她的丈夫积劳成疾,被远在湖州的女儿接去养病,不久就在湖州去世,但她并不知道丈夫去世的消息。
截肢出院之后,闻此噩耗,高老太无法接受,整日以泪洗面。
上海的几个儿女平日和她的关系比较疏远,再加上下岗,各自的家庭生活境况并不是很好,无法整日陪伴在她身边,只好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
但没过多久,保姆就被她辞退了。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是一种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的服务。
这些个案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资源。
以下是一个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个案的参考内容,该个案涉及到一个年轻的聋哑女性。
个案介绍:个案对象是一个23岁的聋哑女性,名叫小美。
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对她非常关心。
小美因出生时发生并发症而导致听力以及语言能力的缺失。
她通过手语和写字与其家人和亲密朋友交流,但在与陌生人和外界进行沟通时遇到了困难,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立。
个案分析:小美的残疾导致她在社会活动和交流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她的听力和语言障碍限制了她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给她的学习、就业和社交带来了困难。
她缺乏自信心和社会技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
个案目标:1. 提高小美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帮助她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
2. 健全小美的自信心,帮助她克服困难并面对挑战。
3. 提供小美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增加她的就业竞争力和自立能力。
4. 向小美的家人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
行动计划:1. 社交和沟通技能训练:安排小美参加聋哑人社会交流团体,参加聋哑人的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她提高手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并学习使用助听设备。
2. 心理辅导和自信心培养:与小美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帮助她处理情绪问题和自尊心,通过鼓励和支持,提升她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3. 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为小美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例如学习文字输入法、电脑操作等技能。
协助她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并提供适应训练和工作场所的支持。
4. 家庭支持:与小美的家人进行定期沟通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小美的需求和挑战,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并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组织和社区活动。
这个个案是一个多层面的社会工作个案,旨在通过综合性支持和服务帮助小美克服聋哑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提高她的沟通和社交技能、培养她的自信心、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并为她的家人提供支持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她融入社会,提高她的生活质量,并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参考内容:题目: 发展残疾人群体的求职技能和就业机会引言:残疾人是全球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发展求职技能并提供就业机会。
本个案将探讨如何帮助一位视力障碍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个案描述:小李是一位年轻的视力障碍者,他的视力只能看到近距离。
小李有高中文凭,但由于他的残疾,他一直很难找到工作。
他已经尝试过一些工作,但由于视力障碍,他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大多数的岗位。
小李很想找到一份能够利用自己技能的兼职工作,但他不知道如何开始。
他前期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但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个案目标:1. 帮助小李了解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并探索适合他的工作机会。
2. 帮助小李发展求职技能,提高他的竞争力。
3. 连接小李与潜在的雇主和职业社交网络。
个案过程:1. 评估和提供支持:- 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了解小李的具体情况,包括他的教育背景、技能和兴趣等。
-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积极面对困境,并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2. 探索工作机会和能力:- 与小李共同制定职业目标,并讨论他可以胜任的工作类型。
- 鼓励小李完成职业兴趣测试和技能评估,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领域。
3. 发展求职技能:- 协助小李参加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求职培训课程,如职业技能培训、简历和面试技巧等。
- 提供辅导和指导,帮助小李完善个人简历并准备面试,并进行模拟面试练习。
4. 寻找就业机会:- 寻找潜在的雇主合作伙伴,联系适合小李的兼职或灵活工作机会。
- 建立职业社交网络,与相关机构、社区组织和雇主进行合作,了解更多就业机会。
5. 职业支持和跟进:- 当小李成功找到工作后,持续提供职业支持,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咨询和辅导。
- 定期跟进,了解小李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需求,为他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通过帮助小李发展求职技能并提供就业机会,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可以显著改善残疾人群体的就业状况。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1. 引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关注和支持残疾人群体的重要工作。
通过提供包括康复、教育、就业等多方面的服务,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个案为例,探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方法和效果。
2. 个案背景个案对象是一名18岁的男性,名叫张明(化名),患有先天性脑瘫。
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异,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张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康复治疗和教育机会。
目前,他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并且存在言语障碍。
3. 个案评估为了了解张明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技能、社交互动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发现,张明有较好的智力水平,但由于长期缺乏康复训练,他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较弱,对日常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较低。
4. 制定个案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张明的个案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康复训练为了提高张明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
计划包括定期进行物理治疗、按摩和功能训练等,以促进他的身体发展和行动能力提高。
4.2 日常生活技能培养针对张明在日常生活技能方面的不足,制定了日常生活技能培养计划。
计划包括教授他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的自主生活能力。
4.3 社交互动培养考虑到张明目前存在言语障碍,并且缺乏社交互动经验,制定了社交互动培养计划。
计划包括教授他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沟通、培养他与他人的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的社交互动能力。
5. 实施个案计划在实施个案计划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康复治疗师。
他们将根据计划的要求,为张明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具体实施过程包括:5.1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师定期为张明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锻炼,提高他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2 日常生活技能培养社会工作者为张明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培训,教授他自理能力、饮食管理、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为有残疾人士提供支持、协助、教育和训练等的各种社会服务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残疾人士面临的挑战和障碍很多,他们需要专业的协助来克服并融入社会。
在此,我将介绍一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个案已经对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个案描述章先生,今年45岁,是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这个疾病不仅导致他不能走路,还引起了大量疼痛。
在医院接受治疗后,他获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等级为4级。
今年他接受了康复治疗,并通过康复帮助新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训,学会了针对性的体力训练。
他希望能再次工作并自我实现。
鉴于他的深厚的计算机技能,他希望找到一份计算机工作。
然而,一个信仰的残疾人士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
社会工作步骤1.评估和计划对于该案例的社会工作者,第一步是对章先生进行评估,以了解他的能力和支持需求。
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他讨论了他的兴趣、技能和目标,以帮助确定他是否适合计算机工作,以及需要哪种类型的支持和培训。
他们还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以便在未来几个月里实现这些目标。
2.支持和培训为了帮助章先生实现他的职业目标,社会工作者向他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训。
首先,他参加了一些计算机培训课程,使他的技术知识得到了改善。
接下来,社工引导他进行自我意识培训,提高自我实现。
3.寻找就业机会社会工作者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章先生寻找就业机会。
社工与许多当地企业和组织建立联系,并试图让他得到就业机会。
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很多公司并不愿意聘用残疾人,社工需要尽最大努力给予他支持,帮助他找到适合的工作。
4.提供心理支持残疾人士可能面临生活上很多问题,例如孤独、挫折和自我怀疑等。
因此,社会工作者还需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让他们重拾信心,融入社会。
在这个事件中,社工一直给予章先生很多的支持,鼓励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摆脱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5.跟进和评估一旦章先生开始工作,社工需要保持跟进他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精选合集)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精选合集)第一篇: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个案工作计划书一、案主资料姓名:刘XX 性别:男年龄:38岁族别:汉生理特征:个子较高、生理存在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特征:孤僻寡言、封闭内向、乐观向上、家庭职业背景:工人,父亲已退休,母亲持家家庭感情:案主与父母之间感情淡薄,不经常与父母交流,常常以个人独处。
二、案例陈述主要问题:生理缺陷(二级精神残疾、腿部肌肉萎缩);性格孤僻,不远向父母说内心想法和需求,人际圈狭窄(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无工作。
案例背景:案主刘XX,籍贯新疆,初中文化,高中仅上了几天就退学,家住羊毛湖社区(一直居住在该社区),家中只有他一个儿子,父亲是退休前是脑科医院的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
案主生理存在一定缺陷,经医院鉴定其属于二级精神残疾,需用药物来抑制病情发作,父亲会不定期带他去医院做检查,定期取药(药物所需费用免费,由四医院神经科提供),现在案主已基本恢复,可正常与人交流;案主腿部肌肉萎缩,从他父亲了解到他的病是先天遗传(其外祖母有过该病史),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双腿无力,一旦稍微走的时间久些就会需要人扶,上车、上坡都不行。
家中的日常生活开销仅靠父亲的退休金(2800/月)来维持,最近母亲也因病住院,所以家中负担较重。
案主性格内向,从小就这样,不喜欢说话,平时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听收音机就是吃饭睡觉,早上会跟着父母出去锻炼身体,由于腿脚不便,所以户外活动很少。
案主交际圈很窄,与以前上学同学没有或失去联系,很多都已搬家,几乎没朋友,“你会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缺陷,而产生与人交往的恐惧或胆怯吗”,“没有,这个倒没有,觉得和正常一样”;“你平时出门会主动与认识的邻居打招呼吗?”,“会,就是简单说一声‘出去啊’”;“那你和社区内的和你一样有身体缺陷的人交往怎么样,你们之间熟悉吗”,“嗯,我们都不认识,”;“那社区举办的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活动多吗?”,“不多,很少”。
残疾老人社工个案服务记录范文
个案编号:XXX
服务对象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78岁
残疾类型:肢体残疾
家庭地址:XXX
联系电话:XXX
一、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XXX,男,78岁,肢体残疾,行动不便。
他的妻子已经去世,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
服务对象的生活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和儿子的偶尔资助。
他的主要问题是生活照顾不足,社交活动少,精神状态较差。
二、服务需求评估
1.生活照顾: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2.社交活动:服务对象缺乏社交活动,精神状态较差。
3.心理支持:服务对象需要心理支持,以改善其精神状态。
三、服务计划
1.生活照顾:安排志愿者每周为服务对象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2.社交活动:组织服务对象参加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如太极、唱歌、下棋等。
3.心理支持:安排专业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四、服务实施情况
1.生活照顾:志愿者每周按时为服务对象购物、做饭、打扫卫生,服务对象对此表示满意。
2.社交活动:服务对象积极参加社区的老年人活动,精神状态有所改善。
3.心理支持:专业社工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
五、服务效果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他表示对目前的服务表示满意,并希望可以继续得到这样的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二)
残疾人社会工作(二)一、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应试人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1. 某酒店清洁工李女士在酒店5楼擦玻璃窗时,因(江南博哥)为擦的地方比较高,就拿了一个小凳子来垫脚。
谁知脚一滑,不慎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
酒店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
丈夫对李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
李女士家里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
李女士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李女士主要面临的困难和优势有哪些?2.针对李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正确答案:[答题要点]1.上述案例主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李女士的情况来进行分析:(1)环境的优势:李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2)个人的优势:李女士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是一个勤恳的人。
(3)环境的缺失: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李女士平时缺乏照料;(4)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李女士自己悲观、消极。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李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2.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措施:(1)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李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2)张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3)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李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1.选择本案例的原因是:可帮助考生了解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所面临的一些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
要运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对案主的个人与社区状况进行评估,采取符合案主实际情况的介入模式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她跨越人生的障碍,发挥潜能,从而实现增强社会功能的目的。
残疾人社工优秀案例
残疾人社工优秀案例在咱们社区里呀,有这么一位残疾人朋友,叫老张。
老张因为一场意外,下肢瘫痪了,整个人变得特别消沉,整天就闷在屋子里,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这么毁了。
这时候,咱们社区的社工小李就登场啦,就像超级英雄来拯救老张的黑暗世界一样。
小李第一次去老张家里的时候,老张那脸拉得老长,根本就不想理人。
小李可没灰心,就像个小太阳似的,自带温暖。
他坐在老张旁边,也不着急说那些大道理,就开始唠家常,说今天菜市场的菜价啦,小区里哪家的狗又生了小狗崽啦。
老张刚开始还爱答不理的,可架不住小李那股热乎劲儿,慢慢就搭话了。
小李发现老张以前特别喜欢下棋,就想着这是个突破口啊。
他从自己家里拿了一副象棋过来,对老张说:“老张啊,我这棋艺不咋地,你可得多教教我。
”老张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一下,不过嘴上还是说:“我这腿都这样了,还下什么棋。
”小李笑着说:“您这脑子可灵光着呢,腿不方便,咱手和脑子又没坏,而且下棋的时候就光想着棋子怎么走,啥烦恼都能抛一边去了。
”老张被说得有点心动,就和小李下了起来。
从那以后呀,小李隔三岔五就去找老张下棋。
下棋的时候,老张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特别专注,还会时不时地因为小李走错棋而“数落”他两句。
慢慢地,老张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但是小李知道,这还不够。
他想让老张重新融入社会,觉得老张有下棋这个特长,可以在社区里发挥点作用。
于是小李就和社区居委会商量,在社区活动中心搞了一个小型的象棋兴趣班,让老张当老师。
老张一听就慌了,说:“我这个样子,怎么能当老师呢?”小李拍拍他的肩膀说:“您就把您的本事传授给那些喜欢下棋的人就行,您的经验和技巧肯定能让大家受益匪浅。
而且您坐在那儿,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让大家看到残疾人朋友也能有这么厉害的一面。
”在小李的鼓励下,老张鼓起了勇气。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张还有点紧张,说话都不利索。
但是那些来上课的居民都特别热情,对老张很尊重,老张也就越来越放松了。
通过这个象棋兴趣班,老张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整个人的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
残疾人社会工作个案分析与介绍1. 个案背景和介绍•残疾人姓名:张明•残疾类型:视力障碍•年龄:35岁•教育背景:大学本科学历•就业情况:未就业,曾在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家庭情况:与父母居住,未结婚无子女2. 个案的主要困境和挑战张明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视力,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但由于视力障碍,无法继续从事该行业。
张明面临以下主要困境和挑战:就业困难失去视力后,张明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然而,由于他的失能状态以及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他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困难。
他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他也缺乏自信心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社交障碍由于视力障碍,张明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
他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融入,缺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自信心。
这导致他的社交圈子变得有限,缺乏了解社会变化和增加人脉的机会。
心理困扰失去视力对张明造成了心理上的困扰。
他感到自己不再独立,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他经常陷入悲观和沮丧的情绪中,对自己和未来感到无助。
3. 社会工作干预目标基于张明的困境和挑战,制定以下社会工作干预目标:就业目标帮助张明找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促进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善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偏见。
社交目标提供社交支持和培训,帮助张明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子,并提高他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心理目标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提高张明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帮助他克服心理困扰,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4. 社会工作干预策略就业策略•就业咨询: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张明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并评估他的技能和兴趣。
•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根据张明的能力和兴趣,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在特定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辅导:帮助张明撰写简历,提供面试技巧和求职指导,引导他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社交策略•社交支持小组:建立一个具有相似经历的残疾人互助小组,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交流的机会。
残疾人工作案例
残疾人工作案例个案工作(一)——恢复残疾人生活信心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L女士性别:女年龄:40多岁跟进社工:李春燕二、接案(一)接案来源:工作者家访了解服务需求后主动跟进。
接案原因:工作者在家访中,通过与案主交谈,了解到案主的家庭生活不开心;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家人沟通交流,观察案主家庭关系,了解到案主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通过家人的批准才能做,导致了案主经常封闭在家里,感到抑闷,缺乏生活的自信心。
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家人交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获得了案主家人的信任,工作者有信心说服案主家人让案主走出家门,通过活动来恢复案主的生活信心。
(二)个案背景案主的生理情况: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案主在医学上诊断为小呆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较正常水平偏低,反应比较慢;残疾类型是智力残疾,程度较轻。
案主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手脚比较灵活,能够自我照顾,也能照顾家庭生活;表达能力尚可,言语中透露出担忧。
由于案主的家人没有做好前期的智力教育,案主的智力水平较低,看不懂手表时间。
案主的社会心理状况:案主从小到大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因而缺乏社会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长期受到父母的批评及指责,自信心比较低,在没有获得父母批准、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不敢独自出门。
一旦没有父母的支持,案主不能独立做决定。
但是案主有很强烈的外出欲望,渴望与人交流,案主曾说过:“觉得在家里很闷,很不开心。
”案主的家庭情况:案主的家庭关系有些复杂,父亲以前是做生意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退休后,父亲信佛、潜心练字,母亲潜心学画,都是较有修养的人。
案主从小诊断出小呆症后,父母放弃了对其进行教育、栽培,父母对女儿缺乏亲密和尊重,在有客人的场所,案主没有位置。
案主有兄弟姐妹,不与父母居住。
案主已婚,婚姻关系带有利益关系,案主与丈夫的关系不亲密,丈夫经常在广州工作,甚少回家。
案主与女儿的关系较好,案主很在意女儿,女儿也甚疼爱案主。
三、预估案主的问题与需求:从案主的家庭关系看,案主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然而由于案主的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调整,而专业关系的建立尚不足以起到关系调整的作用,因此工作者把案主的问题定位于——生活信心的恢复,案主家长看到案主的好转,工作者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_社会工作实务
残疾人社区工作案例日期:2010-03—18 点击数:33一、服务理念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
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
所住的居民多属优抚安置情况下安排入住。
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
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e。
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
四、工作策略1、第一阶段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
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由于委员来自不同服务单位,故能从多方面收集意见。
指导委员会之下设有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几位受聘的工作队职员外,也有仁爱堂(协助机构)不同部门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工作计划书
一、案主资料
姓名:何某
性别:女
年龄:47岁
族别:汉
婚姻状况:已婚(夫妻没有孩子)
教育程度:高中未毕业
生理特征:小时候摔断腿(三级残疾)、心脏不太好,坐骨神经疼痛性格特征:勤劳坚强、开朗乐观、善良热情
家庭背景:夫妻均为残疾人、没有工作,因病致困
二、案例陈述
案主何某某,籍贯四川,家住羊毛胡社区,家中只有夫妻两个人,丈夫申某,53岁,新疆本地人,二十年前,在为别人修房时房屋倒坍,致使其腰部受伤,在某医院做手术出现医疗事故,使得病情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医院鉴定为一级残疾,至此只能坐在轮椅里度过此
生……。
由于经济拮据,所以夫妻也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日常生活开销仅依靠社区每月665元/月来维持,房子是房产局的,每月房租140元,物业水电费一除,就只剩下300多的生活费,夫妻看病拿药要花不少的钱,到最后所剩无几,生活境遇可想而知…。
丈夫二月份患脑淤血,长时间坐轮椅还引发了褥疮,到定点医院取药,医院不给开,“共产党对你们够好的了,还给药?”,这便是医院甩给病人的话。
大姐说这种病不能用廉价药,否则会伤人性命(说这话时,大姐很气愤).大姐由于腿被摔断,出门办事不方便,特别是冬天,就因为去年冬天出去买菜,无人帮忙,摔断了三次退(我最怕下雪了,大姐这样说)。
“去年过春节时,自治区主席来看望我们,看到我丈夫的轮椅坏了,说配一把新轮椅给我们,结果到现在都没音信,”(估计是被下级干部贪了),大姐向我们倾诉了诸多的不满(但从她的言辞中看不出悲愤,人很乐观)。
当我们问道“社区的残疾服务如何,举办的残疾活动如残疾人技能培训等多吗?”时,大姐就会说别的社区开展的活动有多好,别的社区专干服务多到位(听她朋友说的),而自己社区却远远不如,残协工作专干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大姐有什么事都直接上街道办问。
她还提到社区民汉政策严重倾斜,健全有工作的维吾尔族家庭仍旧每月享受低保,而真正需要帮助的汉族居民却没有受益……
三、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1、经济问题:由于夫妻均为残疾人,没有办法外出工作,生活开销只能靠低保维持,但这还远远不能解决案主家中经济困境。
所以案主目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是能满足其基本生活的经济和物质支持。
2、生活料理问题:由于丈夫坐轮椅,行动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妻子摔断腿,还要照顾丈夫日常起居,出门买菜、买东西很不方便,特别是冬天,若是外出办事,家中无人照顾丈夫,所以案主需要这方面照顾。
3、社区服务不到位:案主说社区专干服务敷衍,不为居民办实事,居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政府关于残疾人放面的政策条例,因而也就不能及时反馈和监管政策的实施和执行;社区内开展的居民文化休闲活动过少,场所也受限,康复活动设施不对需要的居民公开开放,是居民感受不到社区的关怀,感受不到社会的救助;再次,社区内民汉政策,使汉族居民,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居民,感到明显的落差和不平等。
就我个人看来,认为在新疆实行对少数民族优惠的政策是很重要,无可厚非,但社区所提供的服务,无论是直接的为民服务,还是间接的优惠政策转放,都应该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维度,不应造成极为明显的受益悬殊。
四、解决措施
对策的提出是我们根据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而制定的,目的在于,能够协助社区一起,发现居民需求,切实解决居民困境,帮助居民重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感受社会、社区对残疾人的温暖和关怀,最终促进社区更加健全快速发展,确保社会和谐进程的步伐。
1、社区应该严把行政缺口,加大社区内部监管和运行机制力
度,把为民服务作为办公的第一宗旨,切实做到,解民之
所需,为民办实事,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应该及时
了解他们的处境,对于生活困难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物
质,以解决他们最基本的问题;对于有心理阴影的残疾人,
应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帮他们走出心里困境,正视自己
的处境,重拾生活信心。
2、社区应加大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投入,严格筛选专干。
只有专业的工作者,才能运用专业服务理念,服务于民,
真切了解居民的困境和需求。
社区专干应该明确自己的职
责,倾心践行职责,为民办实事。
残疾人专干更应时刻关
注自己的服务群体,为他们送去社区关怀,为他们提供最
温馨的服务。
3、社区应开展相应的娱乐休闲文化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对于残疾人,应该提供技能培训、残疾人见面会等,让他
们自己学习一定技能,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融
入社会生活,感受自己作为社会人的价值。
五、个案反思
由于案主自身在心理、性格、认知上没有出现问题和偏差,而个案工作的几种常用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这两种个案工作治疗模式非常重视求助者自身的潜能和价值,认为个案辅导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使求助者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做出更为合理的选择;而行为修正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前者注重以求助者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求助者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指导求助者调整或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
不论是哪种模式,不是探讨案主的心理问题,就是帮助案主矫正行为偏差,或是帮助案主疏导扭曲的情绪障碍。
所以这几套理论模式都不能适用于该案例案主,我们只能根据案主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建言献策,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