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的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

合集下载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1.[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林崇德,罗良.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J].教育研究,2007,(02).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新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便捷的优势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如何应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并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形式1.博客。

博客作为一种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发展十分迅速。

博客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博客优秀的中介功能和构建功能,不但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通过博客这种特有方式感化学生。

“当博客可以被集成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内容的更改、添加或留言,博客时代便真正地来临”。

2.BBS。

因为网络所具有的屏障性特点会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并逐渐改造大学生头脑。

大学生对BBS的关注,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占领这个阵地,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飞信。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而且不受限制。

飞信在大学生中流行,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影响,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飞信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其次,飞信拓宽了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最后,飞信能更加及时地向学生发布学校相关信息。

学校不但可向学生公布就业、学习、时事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飞信,高校相关部门可以更快捷地向广大学生还原事件真相,防止学生出现恐慌、混乱情绪。

4.QQ。

大学的辅导员,要有效开展工作,关键在于有效引导。

而一般引导方式是找大学生当面谈心,但当面谈心的引导方式经常受谈话时间、地点、谈话人情绪及其他因素影响,变得比较脆弱。

网络传播与社会(舆论)

网络传播与社会(舆论)
网络传播与社会
•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网络舆论的局限和潜力 • 一、中国的改革与中国的新闻传播及网络舆论 • 二、中国网络舆论的特点 • 三、中国网络舆论的局限 • 四、中国网络舆沦的局限 • 第二节 网络BBS的议题特征及议题建构 • 一、BBS的议题环境分析 • 二、BBS的议题内容分析 • 三、BBS的议题引导与建构

他是第一个 和中国电信 “叫板”的人, 10年间大声 “叫板”电信 垄断。固定电 话初装费、移 动电话入网费 终于被取消, 一年减轻社会 负担200亿 元。

1998年5月,印尼排华事件发生。全世界华人都深 深同情印尼华人的悲惨遭遇。中国内地网民自发举行 网上抗议活动。当时,国内的BBS还不多,很多内地网 民利用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论坛来表达自己对暴行的 愤怒,对遭受暴行的印尼华人同胞的声援。

媒体网站论坛实行“分类、分级”的管理,中国 宁波网“天一沦坛”将时政类、文化类、休闲类版块 “分类管理”。 • 时政类版块采用先审后发的办法;文化情感类版 块则采取先发后审、即发即审相配合;服务休闲类版 块则采取即时发布、随机监看。对网评员、版主、网 管、区长实行“分级管理”。邀请新闻工作者或政府 官员担任时政版块网评员;专业作家和教师做文化情 感等版块的版主;公安网络瞥察作为“网督”,随机 监看论坛内容。 • “天一论坛”的管理模式受到中央外宣办的肯定, 公安部将其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宣部有关部门专 门就此模式作了调研。
• 目前.中国有代表性的论坛有: • 以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代表的 媒体网站论坛。 • 商业网站论坛,西陆论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 以水本清华论坛为代表的校园论坛。 • 新闻跟帖和网站论坛,观点频道更是不计其数。 • 网站论坛如: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湖南红网 的”红辣椒评论” • 千龙网的“干龙评沦”、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 青在线的“青年话题”。 • 新闻跟帖以新浪、搜狐等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 跟帖为代表。

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作者:刘远亮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04期摘要:网络政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政治传播形态,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对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过影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网络政治传播改变了政府权力的运行模式,并在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增强政府效能、塑造现代政治文化、推动以民主与法治为目标的政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关键词:网络;政治传播;民主权利;政府效能;政治文化;政治改革中图分类号:D082;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4-0032-06网络政治传播又称为第三代政治传播[1],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而进行的政治传播活动。

网络政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政治传播形态,它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

与以传统媒介为载体而进行的政治传播相比,网络政治传播具有更多的优点,特别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政治沟通上更具优越性。

在网络政治传播的影响下,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二者间的政治沟通逐渐由单向、下行为主的沟通向双向、互动的方向发展,民众的主体性地位日益突出,对政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因此,通过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网络政治传播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网络政治传播与民众民主权利的张扬与保障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民众民主权利的实现是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网络政治传播通过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关系,加强政治沟通,为广大民众民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提供了新的渠道。

首先,网络政治传播促进了民众知情权的实现,培育了知情公民。

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它是民众参与政治的重要前提,而网络政治传播在促进广大民众知情权的实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摘要: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网络政治参与有九种方式:即时通讯可促进网民的“弱关系的强度”;电子邮件使网民的政治参与更为方便高效;论坛/BBS促使网民更好地表达意见,形成公共讨论空间;网络签名可促成广泛的社会动员及网络抗争;博客/个人空间作为个人建立网络空间的简易平台,是私人日记和公共发表相结合的场所;社交网站扩展了网民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加其社会资本;微博的去中心化具有动员和组织的作用;搜索引擎通过披露信息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建立网站则能发布新闻,承担网上的非政府组织功能。

在实际的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式交替使用的。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使用方式;信息的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信息发布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2.1%。

随着网民数量的持续上涨和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九种方式1.通过即时通讯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即时通讯包括QQ、MSN、手机短信等工具。

即时通讯的广泛使用,有力地促进了网民的“弱关系的强度”,使陌生的人群连结起来。

“弱关系的强度”最早由美国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①,他认为通过普通相识得到信息的人往往流动到一个地位较高、收入较为丰富的职位,而通过亲属和朋友得到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则大大减少。

他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弱关系的强度”。

当即时通讯中的弱联系数量和多元性增加后,将会大大扩大不同阶层连接的通道,产生集体行动的可能。

例如,2008年抵制家乐福超市事件传导链条主要是即时通讯工具。

2008年4月13日,北京白石桥东的家乐福广场外,网民小K对奥运火炬在巴黎的遭遇进行抗议。

【浅议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浅议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浅议网络舆论及其引导】积极引导网络舆论那么,应该如何认识网络舆论的特点,又该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呢?首先,网络舆论的优势表现在:1.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意见通道开放的互联网给了人们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通过BBS,新闻跟帖和博客、微博,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网络的交互性使得网络热点引起传统媒体注意并着力深入采访与报道,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及事件的合理终结在互联网上,某一问题或事件常常引起为数众多的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

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

3.网络舆论推进政治民主4.网络舆论推动文化塑造网络时代人们对精神和文化沟通有了更多诉求,而网络舆论就成为这种诉求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网络舆论的多元性体现在它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媒体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负有重要社会责任。

网络在体现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推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忧:1.理性的丧失开放的互联网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网络所带来的舆论自由看起来似乎是无限延伸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但有时,网络也会为少数怀有不良意图的人所利用,歪曲促进社会改良与伸张正义的善良意旨。

2.话语平等权的争议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民的意见,却不能代表全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网民上网是出于获取信息或消遣之需,他们并没有行使话语权。

因此,获得网络舆论支配性优势的人群往往通过较多的上网时间和发帖数量取胜。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舆论的理性深度和可信度有待考量。

3.网络舆论的偏差性网络以其高速率、宽地域的特点,网络大量人群,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初探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初探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初探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内容、方式、途径、特点、影响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政治的措施作初步探讨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高,呈现出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和自由性交融,”草根”的民意性、自下而上的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并存。

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作用两面,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监督政府工作,增强自身政治责任感,促进自身政治社会化、塑造独立的政治人格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

而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应该从制度规范与精神文化两方面引导大学生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概念界定1、大学生,即在普通高等学校注册入学的群体统称。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2、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又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

尽管对政治参与的研究从19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定义却仍存在不同的理解。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对政治参与的定义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

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为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与政策的形成过程。

挑战与应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挑战与应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网民主群体是人生 观和世 界观 尚未成 熟 的青 少年 。在 网络 社会 , 少 年 通过 “ 口” 情浏 览 世 界上 所 发生 的一 切 , 青 窗 尽 这
样 ,政治” “ 不但不会 淡 出现实 生活 , 而离 我们更近 了。早在 6 年代 中期 , 大传 播理 论家 马歇 尔 ・ 克卢 汉就 曾预 言 : 反 0 加拿 麦 信 息 的即索 即取能创造更 深层 次的“ 民主”计算 机及 网络 将带来 “ , 民主 的复兴 ” 。
( ) 三 自主 性
过去人们 获取信息 的方式 常常是被 动的 , 缺乏 自主 性。报纸刊 登什么 , 你就 看什 么 , 广播 电视 节 目播什 么 , 也只能看 什 你
么 、 么 。网络 时代则完全 改变 了这种状况 。因特 网扩 大 了人们 接受信息 的 自主权 , 听什 拓展 了人们 对信 息 的发布 能力 。网民
既可 以作 为网络宣传 的客体 , 同时成为 网络宣传 的主 体。他 既可 以通 过上 网, 也 获取 新 闻信 息 , 可 以 自由地 对这 些新 闻评 又 头论足 , 并在 网上直接发表 自己的看 , 具有很强 的 自主性 。
二、 信息 网络对青 少年产 生的消极影 响
( ) 想 信 念 动 摇 一 理
异 的飞速 发展 , 对青少年思 想政 治工作 的传 统模式提 出 了严峻挑 战 。


网络时代 的主要特点
( ) 放性 一 开
在 网络时代 , 由于信息 高速公路 的建设 , 理距离 “ 地 消失 ” ,地 球村 ” 了 “ 的理想逐 步变 为现 实 。网络使 居住 在不 同 的州 , 时 区和国家的人们 也可 以“ 在一起 ” 工作 、 乐 , 至那些 穷 乡僻 壤 也可 能与 世 界上其 它地 区的人 们 方便地 交往 、 娱 甚 合作 乃 至打成

SNS背景下高校BBS战略转型与对策研究--以“西政人论坛”和“人人网”为例

SNS背景下高校BBS战略转型与对策研究--以“西政人论坛”和“人人网”为例

2 .信 息交换功能强大 ,提供校 内开放、便捷 的交流平 台。据 调查 , “ 西政人 论坛 ” 的用户 不仅 包括 学校 领导 、
任课 老师 以及年级 辅导员 ,而且包括 在校学 生、毕 业校友 以及 全 国各 地考 生。一方面 ,用户范 围广大 、信息 涵盖量 大 ,广大 师生在获取信 息的 同时 ,也积极 上传 自身 掌握 的
巨大冲击。站在理论高度 ,对高校B B S 的战略 转型与对策研 究进 行深入剖析是促进 其发展壮 大的必要进路 。本文
引入 比较研 究法,在梳理 总结 “ 西政人论坛”现状和 “ 人人 网”优势 的基础上 ,提 出了包括 明确 主要功能 、尊重
网络话语权 、整合现有 资源 、开拓新 内容 、加 大建设投入 与加 强官方监管等在 内的应对措施 ,以期引导校 园 网络
科技 与教 育
S NS 背景下高校B B S 战略转型 与对策研 究
以 “ 西政 人论坛"和 “ 人人 网"为例
罗丽 琳
( 西南政法 大学 法学院,重庆 4 0 1 1 2 0 )

要 :S N S 发展背景下 ,以 “ 人人 网” 为代 表的实名制社交 网站对传统高校B B S 的主流 信息传播地位 造成 了
之改变 。面对这 股正在强 势来袭 的互联 网新势 力 ,应该 以
何种心态和 眼光去看待 与认识 ,进而思考其对传 统B B S 的潜 在影响 与校 园网络文化 的发展方 向 ,最终 探寻校 园文化建 设及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的新路 径与新 方法 ,是 目前广 大 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战。一方 面 ,w e b 2 . 0 技术① 勃兴下 的新 媒体 技术 ,全 面覆盖
了校 园互联 网用户的学 习生活 :另一方面 ,S N S 网络平 台② 下以 “ 人人 网”为代表 的实名制社 交 网站 ,吸 引了范 围更 广的 用户群 ,校 内群体 的生活交 往与信息 传播等 方式也随

bbs是什么

bbs是什么

bbs是什么BBS是什么?在互联网的时代,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作为一种早期的网络社区平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当我们谈论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时,很难不提起BBS。

本文将深入探讨BBS 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其对社交媒体的影响。

BBS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论坛系统,旨在让人们在线交流、分享信息和讨论话题。

与现代社交媒体平台相比,BBS的功能和用户界面相对简单,仅支持文字内容的发布和互动。

BBS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采用了分区的概念,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感兴趣的论坛。

例如,科技、音乐、电影、旅行等领域都有相应的分区。

这种分区结构使得BBS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兴趣和需求。

此外,BBS还具有匿名性的特点。

相对于现代社交媒体平台,BBS 允许用户使用匿名用户名参与讨论,保护用户的隐私。

这种匿名性使得用户能够更加自由地发表观点、分享经验,并且不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身份认同的限制。

BBS的发展以及其对社交媒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现在很多人可能更喜欢使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但BBS作为社交媒体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BBS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距离交流的平台。

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代,人们通过信件和传真等方式进行远程交流已经成为一种通信方式,但BBS游戏人们一种全新的机会,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想法和信息。

因此,BBS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远程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途径。

其次,BBS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社交网络。

在BBS上,人们可以通过创建主题、回复他人、参与讨论等方式来建立联系。

无论是共同的兴趣、经历还是观点,BBS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这种社交网络的构建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而不是像现代社交媒体那样以图片和视频为主。

此外,BBS还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BBS上的讨论可以带来丰富的信息和知识,用户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来获取新的见解和知识。

高校BBS风靡现象分析与思考

高校BBS风靡现象分析与思考

高校BBS风靡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高校bbs发展迅猛,成为各大高校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媒体力量,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发表言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针对bbs风靡的现象进行了时时关注和分析,从而能更好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更好的做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高校bbs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31-01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意思是“电子布告栏系统”,它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开放的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它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文件的共享。

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人们自由发表观点、言论,随意展开讨论。

1995,全国第一个校园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由清华大学在cernet上建立,自此,bbs逐步在全国各高校风靡,像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bbs论坛、中山大学的逸仙时空bbs论坛等已成为校园bbs中的品牌,人气旺,影响大。

近年来,高校bbs更是作为高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交流沟通的重要网络平台。

1 高校bbs特点及在大学生群体中风靡的现状1.1 虚拟性与匿名性高校bbs诞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学生们拥有广泛自由的空间,在这个平台里学生可以为自己设置喜欢的昵称,有彰显个性的签名,有了这种匿名性质的保护,学生得以在现实世界中更大胆、更开放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可以冲破种种限制与顾虑,这也是高校bbs最大的魅力所在。

1.2 内容的广泛性加入高校bbs的人员众多,涉及的话题也五花八门,浏览各高校bbs,有院系交流板块、学术研究板块、情感生活板块、休闲娱乐板块等,大致可以分为生活、学习、情感三部分。

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学习交流,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舒解自己的情绪,交易生活学习用品、广交学校爱好一致有共同话题的好友,展开对校内校外事件、焦点问题的讨论。

北大一塌糊涂BBS民主进程简评

北大一塌糊涂BBS民主进程简评

第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BBS所基于的技术手段,大大降低了民主的交易费用。在《卖桔者言》中,张五常讨论了民主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其大义是说市场交易中议价的成本较高使人们倾向于通过投票来解决公共问题,但是民主投票也是有交易成本的,比如"联会的组成、讯息的传达、票式的设计、印刷"等等,这样,人们会发现有时候由一个专断者或者独裁者做出决定的成本可能是最小的,但是权力容易背离民意而滥用,因此"在私有产权的制度下,市场、民主投票及独裁决策,都可以因市民的自由选择而共存。民主投票是因交易费用而起,而独裁也是因交易费用而起的。单在作决策的问题上,因为市场要先定市价,所以它的交易费用是最高的。独裁作决策的交易费用最低,但独裁者可以滥用权力。"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BBS空间里同样存在着因为人们"议价"的成本过高产生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例如在决定某人是否胜任某个职位的时候就会吵的不可开交,因此民主投票是无法避免的选择,而正是在这一层面,我们发现,基于电子技术的BBS可以将民主投票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不再需要登记选民的行政程序,代之以帐号(ID)的直接统计和站内信件的通知;不再需要大规模的选票印制和人山人海的投票大会,而代之以轻巧的鼠标点击。这些,使民主更加轻灵和便捷地得到实现,避免了因为这个层面上交易费用的原因而滑向独裁和专制的深渊。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事情还是从这次站务选举说起,5月6日,一塌糊涂BBS第八届站务选举结果公布,根据一塌糊涂BBS 站务选举条例,三位候选人 they、smartstar和 churinga 通过投票、当选本站实习站务,即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结束后,将举行为期七天的实习站务转正信任投票,投票者为站务组成员、仲裁团成员、监察组成员、系统维护及区长[2]。共有263人参与投票(按照IP地址计算)。按照选举规则的规定,选举分为几个程序:选举人资格确认,候选人资格确认,候选人报名,候选人回答网友提问,选举人投票及投票结果之处理,选举为差额选举,凡赞成票减去反对票数(简称"差额票数")较多的候选人胜出,按差额票数从高到低取所需人数之候选人为实习站务,经过实习期以后方才正式成为站务[3]。这种管理人员的产生过程就颇有直接民主的意味,站务经过网民的直接选举产生,中间不经过任何的代表或者代理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站务不是任何其他外部组织所指定或者委任的,而是基于BBS的参与者选举的,选举过程中,候选人为了获得职位,必须通过一个回答网友提问的过程,期间使候选人与网友直接交流,保证了站务能够代表网民的利益,能够使网民的意愿通过这种手段达到管理层,从而保证一塌糊涂BBS的民主性和开放性,真正能够基于使用者的口味和要求得到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对比北大未名BBS,北大未名BBS 总纲第十四条规定"北京大学的法人代表自动成为本站站长,站长可委托北京大学有关人员代理本站站长职务。"第十六条规定"站长委托站务委员会负责本站的日常管理。"虽然在站务委员会的实习站务以及常任站务的产生上是通过民主投票选举的方式,但是在该站的最高权力的产生方式上,却并非是基于用户的选举和同意。而这一点是至关重不同方式是两个BBS初始的设立形式以及目的的不同。未名BBS创立之初既是基于北大校方的力量,服务器以及技术支持[4],而后成为北京大学官方的BBS,而一塌糊涂的创立则完全是一个民间行为,1999年9月17日北大物理系的几位学生创立了该BBS,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一塌糊涂BBS,其各种设备以及运营经费都是自筹或者网友捐赠。一塌糊涂的发展过程之中也经历过校方要求合并或者封闭的要求,但是仍然保持了其民间的特性。而民间的特性,即相当大程度上独立于物理世界的权力的性质,使民主在BBS内部能够更好的实施,既管理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监察机构皆由民选产生,而非上级任命或者指派,因此保证了整个BBS运做的民主性、开放性、自治性,保证内部的相对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而这两者恰恰又是自治的必要条件)[5],消息的畅通和多样,而正是这一点使一塌糊涂的知名度、人气指数、影响力急剧攀升,达到15000人的平均在线率,高潮时有20000多人,并且,它的注册人数还在与日俱增,原先北大师生是一塌糊涂的主要用户,但现在非北大注册用户已经达到总用户数量90%,一塌糊涂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将其服务范围超越了学校机构和教育领域,进入了公共政治和社会生活场域,这些,不能不说是网络民主的巨大作用。

网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网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网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09旅本1 094150321 沈亚芬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也为政府了解民意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负面因素,如虚假政治言论、情绪化参与、非法参与等也对政治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有必要通过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等措施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而理性的发展。

网络发展至今,中国社会已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网民队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3.38亿。

网络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最直接的莫过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和反馈方式。

一方面,网络使得信息更为公开,人们获得信息更为便捷,有效推动了普通民众对于社会事务的关注;另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这个渠道表达政治见解和看法,已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扩大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政治稳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对网络政治信息的关注、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等等。

网络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了民众更多平等交流的机会,但同时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也给民主政治的进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民主意味着参与,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程度。

列宁曾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引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

”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我国来说,在逐步迈入现代化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突破口意义已开始显现出来。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有着时代的紧迫感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现代传媒理论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路线、政策,借助互联网、通讯终端、多媒体等现代数字化信息交流技术或者在以这些技术形成的环境中,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一定媒介向教育者反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发展和需要,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手段和新阵地。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1)教育内容的即时性和海纳性网络具有资源共享和实时更新的特点,可以将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教育内容整合到一起,随时随地供受教育者进行学习和参考。

在网络时代“我们有存储世界上所有信息的能力,并且几乎可以使地球上差不多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即刻获得这些信息。

”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和信息无限海量的特点,即即时性和海纳性。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球、全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教育内容。

同时网络海纳性的特点还促成搜索的技术发展,轻轻地敲一下键盘或者点一下鼠标,人们就可以搜索到最新的内容和信息,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无限的方便和空间。

(2)教育信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教育信息更加形象和生动,可以将教育信息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单色为多色,变无声为有声。

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借助于符号、图片、动画、视频、声光、特效等技术产生图文并茂、声形俱全、情景交融、身临其境的效果。

这种情形下,向受教育者展现的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场景和环境,而是让受教育者充满兴趣和好奇,进而深入了解其传递的教育信息,最终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教育信息容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创新性、服务性、感染性、知识性于一体,将往往严肃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教育信息变得生动活泼,不再让人们敬而远之,从而达到以理导人,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境育人的效果。

社会中的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

社会中的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

社会中的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社交媒体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社交媒体的定义和发展社交媒体是指一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互动的网络平台,它使得用户能够分享信息、意见、经验和观点。

社交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BBS和论坛,而真正兴起则是21世纪初的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络等。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用户生成内容:社交媒体的内容主要是由用户生成的,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

2.互动性:社交媒体提供了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观点的碰撞。

3.传播速度快: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看到。

4.传播范围广:社交媒体的用户遍布全球,这使得信息可以跨地域、跨文化传播。

5.可定制性:社交媒体平台通常提供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定制信息流。

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于少数的中心节点,如电视台、报纸等。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节点,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去中心化。

2.信息传播的实时性: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实时的,用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和分享信息。

3.信息传播的个性化:社交媒体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推送相关内容,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个性化。

4.信息传播的互动性:社交媒体提供了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这有助于信息的深入传播和观点的碰撞。

5.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社交媒体上有各种类型的内容,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

6.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社交媒体的用户遍布全球,这使得信息可以跨地域、跨文化传播。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_1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_1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应对论文导读: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者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见与言论。

[1]据此定义,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规模以及明确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

因此,认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提出对大学生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措施,对于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者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见与言论。

[1]据此定义,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规模以及明确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冲击力。

因此,认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提出对大学生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应对措施,对于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1.1网络舆情的自由性与多元性随着通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网络走进了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分享各种信息。

可以说,网络已逐步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截止2009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为2.98亿,跃居世界第一位。

而网民中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约占33.2%,其中尤以大学生居多。

高校校园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成为传播网络舆情和接受网络舆论的生力军之一。

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但交际面狭窄,与人沟通能力不足,在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下,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倾吐和自我展示的空间,网络正好满足了大学生对自由表达的需求。

网络上大量信息的传播并不受相关部门的审批,而个人隐私、言论自由与社会传播控制之间难以把握的平衡,也加大了网络控制的难度。

“网络媒介审判”的负面效果成因

“网络媒介审判”的负面效果成因

“⽹络媒介审判”的负⾯效果成因2019-08-13【摘要】本⽂分析⽹民在“⽹络媒介审判”中所起的负⾯作⽤及成因,包括⽹络匿名性、集体⽆意识、从众⼼理、BBS议程设置等。

【关键词】⽹络媒介审判集体⽆意识从众⼼理议程设置根据中国互联⽹络信息中⼼的报告,截⾄2009年6⽉,我国⽹民总⼈数达到3.38亿,互联⽹普及率达到25.5%;宽带⽹民数达3.2亿,使⽤⼿机上⽹的⽹民已有1.55亿。

①⽹络⼏乎成了我们⽣活的⼀部分,从对政府决策,对社会影响来说,⽹民的⼒量和呼声已不容忽视。

“⽹友的⼒量”很容易形成互联⽹环境中的“媒介审判”,与现实世界产⽣了种种联系,影响着事件在现实⽣活中的⾛向。

09年12⽉20⽇中央电视台《经济半⼩时》播发了《⽹络“灌⽔雇佣军”操纵舆论5万元可左右判决》,披露了⽹络公关公司为了谋取利益,不惜利⽤互联⽹炮制各种谣⾔,捏造事实诋毁对⼿,让互联⽹被泛滥的谣⾔、谎⾔所充斥,将不知情的⽹民控制在为⾃⼰左右的舆论之中,这些组织被专家称之为“⽹络⿊社会”。

他们造成的铺天盖地的⽹络舆论压⼒对⽹民的 “媒介审判”造成了巨⼤影响。

⽹络媒介对于各种不正之风的讨论、质疑和批评,都是正常的,它们对于社会信息公开、普通民众“虚拟参政议政”、推进民主进程都⼤有裨益。

然⽽,如果掺杂了过多的商业利益,让感性代替了理性,辱骂代替了探讨,那么⽹络就有从公共领域堕落为“⾮理性舆论场”的危险。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们不禁要问:⽹民有时候为什么会对“审判”产⽣负⾯影响?⼀、何谓“⽹络媒介审判”“媒介审判”这⼀概念的界定,学者有普遍的共同认识。

⽐如,陈绚认为:“媒介审判”或称“新闻审判”,原是西⽅新闻传播法中的⼀个概念,意指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预、影响审判独⽴和公正的现象。

②吴献举认为:“媒体审判”⼀语出⾃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妨碍和影响司法独⽴和公正的⾏为。

③“媒介审判”的重要表征是“语⾔暴⼒”,如某媒介说犯罪嫌疑⼈“灭绝⼈性”、“罪不容诛”,要“严惩不贷”;报道有关群众团体“建议对⽍徒从重从快严惩”;报道众多群众表⽰“对于犯罪分⼦⼀定要严惩、严惩再严惩”;在报道检察机关将以故意伤害罪名起诉的同时,强调故意伤害罪最⾼是死刑,等等类似语句在媒介上频频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3期No .3 2007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 n an Un iversity(Ph 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ces)总第128期Su m No .128[收稿日期] 2006-10-27[作者简介] 曾凡斌(1974)),男,广东广州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

BBS 的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曾凡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 要]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而BBS(网络论坛)则给网民营造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空间。

BBS 的信息传播扩大了公民参与政治民主的广度和深度。

在BBS 中,人们可以便捷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见反映变得更加敏感,参与方式更加直接化。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BBS 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BBS 上的舆论已经逐渐产生对公权力的监督功能,在BBS 上形成的团体已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 信息传播;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公共领域;政治民主[中图分类号] G 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07)03-0189-05一、前言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络交流工具,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与世界范围内的网民进行互动和交往,而BBS (网络论坛)作为网络社会的一种重要传播工具,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空间,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更有主题性和目的性的、类似于小组讨论式的交流。

与传统的人际传播互动不同,BBS 的信息传播借助的是网络媒介,其传播交流过程却失去身体语言、地位身份等传统因素,成为纯符号的互动,这样一种信息传播,极大地扩展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这样一种借人机界面而实现的互动形式代表着人类沟通方式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

虽然人类互动的/中介革命0已进行了若干年,书信、电话都是/中介革命0的成果,不过在/另一方面,人类互动关系的中介系统又是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沟通工具的变革反映着科学技术的水平和时代的进步0[1]。

更深层次的考虑,BBS 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代表着虚拟网络世界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沟通方式,也是网络社会中成员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

与其他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不同,BBS 群体是一个由话题组织起来的并且具有核心力量的群体。

一般来说,其群体成员都有相对固定的I D,对该论坛的规范有较一致的认识,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持续交往,并形成比较明确的成员关系。

BBS 主要不是网民进行私人内容的交流,其发展目标主要是给网民提供一个能够有组织进行讨论话题、交流观点的平台。

BBS 的版块依其内容的分类吸纳不同的成员,其间的成员可以通过发帖子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自由的交流。

自1995年我国大陆出现第一个BBS 水木清华以来,BBS 在我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全国出现了政治BBS 、经济BBS 、文化BBS ,综合性BBS 等各种类型,BBS 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如刘涌案、孙志刚案,其最后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都离不开BBS 上网民的舆论影响。

对BBS 的研究,国内学者已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了BBS 的历史和哲学问题、技术和应用问题,BBS 的使用和用户,BBS 的影响,研究中运用的理论包括符号和互动理论、管理曾凡斌:BBS的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2007年5月和控制理论、媒介使用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公共领域理论、权力与规则服从理论等[2]。

这些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仍需要继续扩展对BBS的研究。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BBS之所以受到学者青睐,一个重要原因的是BBS的信息传播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民主广度和深度,因此,本文拟从BBS的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BBS上的意见表达与网络政治参与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说:/我还要说一下,其实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

昨天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

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

0BBS,作为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现代信息系统之一,既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可能,这样,也可以称之为/电子民主0,所谓/电子民主0,指的是公民通过电子网络直接参与政治。

通过/电子民主0这样的网络政治参与,个人可通过一台电脑就能直接与政府官员对话,向政府提出某项要求和建议,或参与政府的某项选举或决策。

同时,网络的普及使政府的行为随时处于大众的监督之下,它的内政与外交透明度越来越高,受到的牵制和约束也随之增强。

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 M cluhan)在5人的延伸)))媒介通论6一书中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0[3],而网络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手段无疑更具威力,当网络应用于政治后,它推动公民与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份量。

BBS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地域界限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网民们可以摆脱基于地域疆界和社会行政区划的政治控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要求,志趣和政见相投者很容易地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和组织活动。

网民们甚至可以自己进行民意测验,组织/电子政党0、/电子院外集团0、/数字议会党团0。

当/政府上网0后,政府的各种决策就可以在电脑网络的全民表决系统上进行,政府选举也可以在网络中操作。

基于搜索技术与度身量造的信息等,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拥有更大的主动性与选择性。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和千百万人交流,交换各自掌握的信息、知识、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网络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论坛0上发布任何数字化的信息,散发给广大受众,没有人能控制这个/论坛0。

尽管也有控制的尝试,但迄今为止实际的控制措施大都收效甚微。

由于网络的这种自由的特性,有的人甚至把互联网称为/自由的信息公社0。

不过,如果政府过多地依赖电子民主,在一切问题上都向民众个人作电子民意测验的话,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一是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当两者发生矛盾时,民众一般会倾向考虑自己的利益,/即时的和过度的民意测验可能导致政府官员的决策仅仅根据可能对老百姓造成的影响进行0[4],从而可能损坏国家的整体利益。

二是过多的民意测验可能造成政府官员过多地依赖他人的判断,削弱自己制定、思考、分析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容易出现/群体极化0的表现,/群体极化0这一概念是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在5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6一书中提出的。

/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0桑斯坦还指出:/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

0[5]2003年,互联网上先后出现两次大的签名活动,一次是/反对京沪高铁使用日本新干线技术0网上签名活动,一次是/九一八对日索赔百万网民签名0活动,均由民间爱国网站自发举行。

分别在短短的时间内征集到数万乃至上百万的网民签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样的群体在/网络民族主义0的偏向下强化以及形成。

/群体极化0可能助长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

许多利益集团为了某种政治目# 190 #第29卷第3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不惜采用非正当的手段,利用网络空间的自由言论权制造假信息,从而影响网民的公众舆论,同时,网民们不成熟,非理性的言论同样可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0。

三、BBS上公共领域的重构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1962年,哈贝马斯在5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6一书中首次从正面详尽地描述并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演化和消亡的历史。

他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它最先出现于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后来与现代民族国家一起传遍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

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私人在阅读报刊过程中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松散且开放的弹性社团,他们以俱乐部、咖啡馆、沙龙甚至报刊本身为媒介,在市场经济与行政国家之间展开调节。

随着资本主义和国家科层化的发展,国家建立并控制社会生活的权力日益膨胀,自由的程度日益下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振兴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目的在于限制权力的非法扩张,从而保持合理的治理。

尽管学者们对公共领域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公共领域不能缺少以下三个要素:(l)(同质或异质的)参与者;(2)(沟通或非沟通的)媒介和(3)(辩论或非辩论的)共识;它们的协同作用决定着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类型。

因为:其一,参与者是社会行动的主体,他们的身份、素质和兴趣决定了公共领域议题的范围、辩论的质量和媒介的使用情况。

如果参与者之间过分异质化,那么他们往往会因难找到关涉他们普遍利益的议题而形成利益竞争的或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其二,公共领域的媒介是一切公共信息的聚会之地,它不但影响到参与者观点的形成和传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参与者的数量和范围。

其三,不管共识形成的过程和质量如何,公共领域的参与者总是按其/共识0行动的[6]。

BBS成员的匿名性、BBS的开放性,BBS成员参与的自愿性,都和上述三种要素有着这样或那样程度的契合。

这是因为:BBS成员的匿名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加入或退出某个BBS、并且自由发表自己想要表达的见解。

这样,特定的论坛在增加参与者数量的同时不但没有增加参与者的异质性;而且消融了传统大众媒体所固有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差异。

BBS的开放性来源于面对全球的互联网,友好成熟的界面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利用,而不断下降的网费使得廉价上网成为可能。

BBS成员参与的自愿性是BBS生存和竞争的基本,BBS管理员为网民的辩论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服务,并尽可能地提供不受干扰的辩论环境以达成/辩论共识0。

公共领域的建构/第一次将一般群众突显在历史之中,正当化了民主政治0[7]。

同时,媒介革命是促使公共领域发生转型的主要动力。

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BBS上公共领域的舆论力量有时候非常强大,足以促使事件和人物发生重要的变化,以凸显其权力力量。

例如2003年哈尔滨市发生的/宝马车撞人事件0即是一则典型的BBS上公共领域的舆论发挥作用的案例。

正是由于有了众多/抱打不平0的BBS网民的热切关注,事件的真相才得以最终向公众披露,正义才最终得以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