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术语1
高考前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术语整理(有用)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和术语(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段的作用:A内容:交代XX,点明题旨,表达XX感情+B结构+C表达效果上(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II)小说阅读答题模板2020年11月修订版【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通用]①描写了……的自然/社会环境,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的人物形象;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④与上(下)文相照应;⑤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小说第1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3)人物上:暗示了人物……命运、性格、特点;(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心情、性格、特点;(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第×段(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1)指出手法;(2)简析运用;(3)分析作用。
【情节】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1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2)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为……情节的发展作出铺垫(埋伏笔);(3)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答题术语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 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d)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特殊情节的作用: (2)、小说结尾作用
(a)出人意料的结局(欧 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 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答案】:安排的作用: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 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 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 ③就主题角度,凸显了小说主旨。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 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代了追求“白痴生活” 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的生活追求这一主题。 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的维 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共5分,任答其中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二:小说的线索有什么作用? 任何一篇小说都会有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其基本作用就是用来把 各阶段的情节和人物组织在一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 巧和新奇,同时也有利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突显主题。暗线则能 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各种矛盾或冲突焦点,使故事情节安 排更加巧妙,这种巧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塑造“另一个”形象,使 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和要表达的主题更加突出。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大全一情节类(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
2020高考小说、散文、诗歌…答题术语汇总(全面实用)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高考小说、诗歌、散文、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一、小说阅读【考纲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小说阅读答题术语
一、作用题(意图、好处、用意等;在探究题中,能否删掉,合理吗)(一)、物象的作用1、联系效果(特点)分析(答题术语:吸引读者注意,引人入胜等。
2、联系结构分析(答题术语: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物象的名字展开,使结构更加严谨;联系串起和谁相关情节,推动情节的不断发展)3、联系人物分析(答题术语:突出人物(名字)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富),展现了(具体)4、联系主题分析(答题术语:具有象征意义,透视、揭示、彰显、深化主题,表达出(具体),增添了小说的( )意味(二)、次要人物的作用1、联系内容分析(结合文本具体谈即可)2、联系主人公分析(答题术语:和主人公(名字)形成对比,衬托出主人公的什么(具体),使主人公的行为合理、真实可信了3、联系结构分析(答题术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是主人公遭遇的见证者(第一人称),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穿针引线、联系作用)4、联系主题分析(答题术语:暗示、突出、深化主题或使主题更鲜明,告诉或表达出(具体)(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联系内容分析(环境本身)答题术语:自然环境——交代时间、地点、季节等,表现(描写)了××环境(风光、场面),渲染(营造)××气氛(氛围),奠定(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社会环境——交待人物(名字)活动的(××)背景,或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2、联系结构分析(答题术语:推动、暗示、铺垫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引出后文的(具体,与上文的(具体)呼应或形成反差,使文章浑然一体)3、联系人物分析(答题术语:烘托(映衬、揭示、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的形象(性格、心境、心理、身份、地位等)4、联系主题分析(一般自然环境没有,社会环境有)(答题术语:表达(寄托、暗示、揭示、象征、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谈)(四)、题目的作用——与上面有交叉1、联系效果(特点)分析(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充满神秘色彩、增加文化意蕴)吸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引发阅读冲动等2、联系内容分析(答题术语:看标题是由人物、事件、环境、物象哪个来充当,转化为上面的题型)3、联系结构分析4、联系主题分析以上是思考角度,具体到文章中要根据文章特点和题的位置及分值、答题区间,决定哪一点应该多答一些,答到什么程度。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
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一点看,熟记以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业术语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
高考现代文(小说散文)阅读答题要点术语详解小说阅读十个考点:1、叙述特点2、描写特点3、语言特点4、情节的作用5、环境描写的作用6、首段、尾段的作用7、标题的作用8、主题思想探究(先读最后三段)9、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紧凑,结构清晰。
10、赏析画线句作用题答题的五个(3+2)角度:1、对人物的作用(性格、心理、情感)2、对主题的作用(烘托、深化、揭示)3、对情节的作用(引出、铺垫、暗示、伏笔、抑扬、留白、线索、双线、巧合、悬念、时空交错【以“意识流”为叙述结构,将故事的时间线打乱后重新剪接组合,从而使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与虚幻反差,给读者以新奇的体验;叙述灵活自由,情节充满魔幻性,结构有张力;借历史影射现实,深化了主题】、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呼应前文、点明题旨、文眼、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富有戏剧性、欧亨利式结尾)4、对读者的作用(引起共鸣、引发思索、耐人寻味、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了解更加全面、更有人情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读者引入故事情境,增强真实感)5、表达效果:反差巨大、对比鲜明、充满张力、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场景浓缩、情节集中、反复渲染、形散神聚、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窥一而知全貌(冰山理论)、利用简笔来加快叙述节奏、利用繁笔或宕开一笔来舒缓叙述节奏、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铺陈、延宕【副线情节穿插】、摇摆【连续设置悬念或意外】、曲笔【有意遮掩,不直书其事】、叙议结合、叙述结合描写、叙述结合抒情、多感官描写结合、使内容更加丰富、使表达更加细腻、使感情更加饱满、使形象更加鲜明、现实与历史交错、真实与虚幻交织、使情节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魔幻而不失其真实、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作品余韵十足“反复出现...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答题术语如下:(1)反复渲染...气氛,凸显...(主题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2)反复点出...来暗示(衬托)....(3)反复强调...与...形成强烈反差。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
小说阅读专业术语集锦对小说中形象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题答题提醒1.看清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问得笼统就都答;2.概括性格,要求准确精练,模式为“是什么人”;3.结合作品,提取典型情节,用来说明性格特点;4.顾及方法,考虑如何塑造,作用落脚点是现实。
关于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的分析。
答题要点:①指出典型性,如:某某是一位……的典型形象,②结合文中事例,分条陈述对人物有关性格的“评语”,评语应恰如其分,忌夸饰,忌漫无边际。
特别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正面人物有优点,也有局限)。
若要求“概括形象”,就不要结合例子分析。
回答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①直接描写: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细节刻画等等,②间接描写、衬托等。
要结合文本准确定位,举出例句,加以分析。
(1)人物形象的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次要人物一般具有以下作用: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及作用(1)2.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事、物、环境等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我们……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鉴赏主题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c、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一)、提问形式: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二)、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三)、常见实例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刍议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答题术语和知识点
第 十 二 , 托 。除 了利 用 反 差 对 比使 主 要 形 象 更 加 鲜 明 衬 外, 还会 使 文 章 曲折 含 蓄 , 具 风 格 。 独 第 十 三 , 抑 后 扬 。引 发 好 奇 , 情铺 垫 。 发好 奇 。 先 感 引
・38 ・ 6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 II AL OF NE J ANG NOR MAL UNI Rs T VE I Y
第 2 卷 4
( 0 9 20)
刍 议 高 考 文 学作 品 阅读 题 的答题 术 语 和 知 识 点
唐 海 燕
( 山地 区彭 山 县 彭 山二 中 高 中 语 文 组 , 四 川 眉 山 6 0 0 ) 眉 2 80
赏 等 能 力 , 且 避 免 了 在 学 生 认 知 范 围 的专 业 术 语 的 出现 。 并
但 学 生 一 看 到 文 学 作 品 阅 读 , 就 疼 、 就 “ —— 头 嘴 唉
唉— — 唉” 叹 息 。 此 大题 共 2 地 2分 , 生 大 多 只 能 得 7至 1 学 O
分 。正 如 学 生 说 的“ 我们 花 了 时 间 , 努 力 了 ; 结 果 就 是 令 也 但 见 者 伤 心 , 者 落 泪 啊 !难怪 文 学 天 才 王 勃 也 曾 日 :夫 文 章 听 ” “ 之道 , 自古 称 难 。通 过 批 阅 学 生 文 学 作 品 阅 读 解 题 答 案 , ” 笔 者 发现 他 们 缺乏 一 些 必 要 的答 题 术 语 和 知 识 。 因 此 在 平 时 的 阅读 教学 中 , 者 就 向 学 生 灌 输 文 学 作 品 阅读 答 题 术 语 和 笔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小说) 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板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分析题: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高考语文 小说语言题答题角度及专业术语
小说语言题 答题角度及专业术语
一、作品的语言特色
1、语言风格
(1)平实朴素——华丽典雅 (2)冷峻深沉——热烈热情 (3)端庄严谨——诙谐幽默辛辣 (4)简洁明快——委婉含蓄 (5)轻松愉快——沉重悲痛
2、遣词造句
(1)长短句的使用 (2)整散句的使用
3、语言的个性色彩
(1)地域色彩:方言俗语俚语的使用 (2)语体色彩: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人物的语言特色
1、语言具有丰富内涵 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 与内心世界。 2、语言具有个性化 显示人物独特性格,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语言的表达形式 语言中多用……修辞 词语的选择呈现……特征 句式具有……特征
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
语言运用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分值并不高,但是对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答题技巧大家一定要掌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语文阅读答题术语最全汇总
语文阅读答题术语最全汇总(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小说,诗歌答题术语摘抄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思想情感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示例: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示例:杜甫《兵车行》(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示例: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示例: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示例: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示例: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坦陈心志的告白。
示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情深意长的勉励。
示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示例: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分类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分类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专题
小说的概念:
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主旨)。
1.人物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读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
6.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四个方向找答题要点
一、有关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一般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1)自然环境:(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奠定情感基调;
○2渲染气氛,烘托(或反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
○3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具有象征意义,或揭示主旨。
(2)社会环境:(作用)
○1 暗示社会环境,
○2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交代人或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或社会原因)。
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法
(1)从写景顺序的角度: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间顺序(古今、今昔),时空交错、先从大处着墨,再从小处落笔。
(2)从不同感官的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
可以直接运用不同的感觉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几种感觉同时运用,也可以互相替换进行描写(也就是通感)。
例如以视觉写听觉,以感觉写听觉……也可以说是绘形绘声绘色。
(3)从运用手法的角度:比喻、比拟,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白描、衬托(烘托、反衬)、对比等。
叙述顺序的安排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有关人物
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以第一人称写的,又可以分为两类——
1.“我”参与整个情节发展的。
2. “我”是线索人物。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肖像描写及作用
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
表现出时代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语言描写及作用
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选用最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个性化的语言
(1)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要兼顾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一致性。
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动作描写及作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要精选词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生动。
)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
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侧面描写及作用
侧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
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侧面描写总是同正面描写相结合,相得益彰,对描写和介绍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有关情节
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紧张阶段,将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
在高潮中,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小说的结构: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
结构安排: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等。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四、有关技巧
表现手法:
看是否运用了讽刺法、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
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常用鉴赏术语,如:意境、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主线(索)、脉络清晰、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说服力、感染力、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极富新意、形象化、漫画式、人物性格(广义)、典型环境、文眼、文章基调凝重悲凉、激昂明快、等等。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
4、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题思路】
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起线索作用),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五、有关语言
【常见题型】:
1、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
2、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
【答题思路】
1、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质朴明快,凝练含蓄,幽默诙谐,讽刺等。
2、答这类题,可以从富有生活气息,符合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心情,符合说话的场合等方面考虑。
【常见题型】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六、小说阅读中还有几种题型是比较常见的:
1、分析句子的含义。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答题模式】……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注意:小说阅读中的含义题雨伞文中的含义题略有不同:小说中的含义题在“翻译”的时候,更倾向于对人物形
象表达的作用。
2、某物的作用。
线索作用,象征意义,刻画形象,寄托感情,推动情节等。
【答题模式】作用+具体语境
【典型例题】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侯银匠》)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3、赏析某句或者某段话的妙处。
【答题思路】答这类题首先要指明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句子作出分析,最后指明作用(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对情节所起的具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