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最新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
9、属于同一不亲和群的细ຫໍສະໝຸດ 质粒结构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10、F+×F—杂交后,F—细胞转变为F+细胞同时F+细胞转变为F—细胞(×)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含有整合态的F因子,细胞表面有性纤毛。
4、两株具有不同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霉菌进行准性生殖时,所形成的杂合二倍体的分生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5、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成分是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6、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着丝粒发生分裂;在细胞减数分裂Ⅰ,着丝粒不发生分裂,在细胞减数分裂Ⅱ,着丝粒才分裂。(√)
7、所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可以识别特定的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将DNA分子切开。(×)
5、原生质体融合育种: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其优点:基因重组频率提高、重组的亲本范围扩大、融合子集中两亲本优良性状的机会增大。
6、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突变株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型突变株,或兼而有之的突变株。(或从原理的角度阐述也行)。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A)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计20分〗
1、设A、B分别对a、b为完全显性,则对于aabb×AABB杂交,其F2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2、基因突变的规律有自发性、不对应性(随机性)、稀有性、独立性、诱变性、稳定性/可遗传性和可逆性。
3、确立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病毒的拆分和重建实验。
4、试讨论按表型效应将突变型进行分类的情况。
微生物遗传育种考试题
微生物遗传育种考试题微生物的基因组组成复杂,一般是由近200个基因和几百个非编码 DNA组成。
具有染色体的生物种类很多,有的能形成完整、稳定的遗传结构,有的则只有几个基因或一段 DNA。
细胞和动物中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细胞。
有些细胞,比如细胞核内含有许多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激素等,这些蛋白在分裂和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最终形成蛋白复合物。
当蛋白质复合物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可能会引起基因表达改变等反应,从而导致遗传缺陷。
如果用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将可使植物、动物细胞或 DNA分子发生变异,从而可得到更好的后代()。
目前生物遗传育种技术已经在一些作物上进行应用。
1.()是植物基因组的一部分。
解析:题干中, A项错误。
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 DNA (脱氧核糖核酸),这些 DNA可以被用作营养物质生产媒介细胞和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有机物质的运输媒介,而微生物通过控制其他物质合成与代谢而产生对这些物质具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A项错误,微生物可以利用 DNA合成各种蛋白质,因此,微生物参与植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B项错误,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在自然界中,多种植物都可以利用微生物产生物质用于生产。
C项错误,微生物有不同特征,比如菌丝体与宿主有特定关系,有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糖类、淀粉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D项错误,微生物除了能产生物质外还能够合成其他营养物质,所以具有很高营养价值。
生物遗传育种技术不属于植物基因组研究的范畴。
2.()是动植物遗传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生物学。
植物遗传育种的核心技术是“生物基因组学”,基因编辑是这一育种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从植物组织发育和生理状态的观察,到植物染色体组形成的研究,到植物变异的研究,到对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中发生作用机制的研究,都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基因组计划能利用各种形式的植物 DNA序列资料来构建遗传谱系,并通过分子标记来定位在各种植物中进行育种,这是最古老、最成功的植物分子育种计划。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word资料30页
1、概述工业微生物育种方法一、传统育种方法(一)以基因突变为理论基础的育种方法:(1)诱变育种:是用人工诱变方法诱发微生物基因突变,通过随机筛选,从多种多样的突变体中筛选出产量高、性能优良的突变体,并找出突变体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突变体在最适环境条件下大量合成目的产物。
诱变、筛选和改变环境因素是诱变育种的3个重要环节。
(2)推理育种:是根据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节机制,选择巧妙的技术路线,通过人工诱发突变的技术获得改变微生物正常代谢调节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使目的产物选择性地大量合成和积累。
特点:打破了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这一限制目的产物大量积累的天然屏障;优点:定向、工作量适中、效率高。
(二)以基因重组为理论基础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通过微生物杂交将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进行转移、交换、重组,使不同菌株的优良特性集中于一个重组体中。
可以扩大变异范围、改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创造出新产品。
包括常规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转导育种,转化育种等。
二、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一)重组DNA技术:也称基因克隆,是将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经体外操作与载体连接,并转入到受体细胞,使之在受体细胞内扩增、表达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分离与制备;②载体的构建;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重组DNA技术实施的4个必要条件:工具酶,基因,载体和受体细胞。
(二)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进行的“分子进化”,即在实验室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模拟和加速生物分子向特定目标进化的过程。
其对象可以是蛋白质或多肽,也可以是核酸和其他大分子,甚至是一些生物体中的小分子。
通过人工合成或借助于重组DNA 技术,人为地制造大量的变异体,然后按照特定的需要和目的,给予选择压力;或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将满足特定目的的分子筛选出来。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微生物育种学复习题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名词解释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转换置换: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置换颠换:一个嘌呤替换另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另一个嘌呤的现象称为颠换移码突变:碱基序列中有一个或几个碱基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变异。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转染:指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
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永久转染)两大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含有DNA重复序列,当体细胞衰老时,重复序列的数量将逐渐减少。
异核体:两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细胞壁溶解、联结、融合、细胞质交流,在共同的细胞质里存在着两个细胞核。
准性生殖:两个体细胞的核融合,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直至基因重组,完成了和有性繁殖相似的繁殖过程。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有时用符【-】号表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及各种类培养基概念):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具有使混合菌样中劣势菌变为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有时用符【-】号表示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试卷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试卷一、选择题1. 用作工业菌种的微生物,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A. 非致病性B. 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C. 容易突变D. 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2. 筛选微生物的取样原则,不属于的是()A. 土壤的营养B. 微生物的生理特点C. 环境的酸碱性D. 雨水多3. 下列不属于改良的目的的是()A. 新的性状B. 新的品种C. 高产菌株4. 突变类型里按变化范围分类正确的是()A. 缺失、重复、易位、倒位B. 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C.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C. 错义突变、无意义突变、移码突变5. 下列最容易发生烷化反应的位点是()A. 胸腺嘧啶O4B. 腺嘌呤N7C. 鸟嘌呤O6D. 鸟嘌呤N76.烷化剂通过对鸟嘌呤N7位点的烷化而导致突变中,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甚至个体死亡的是()A. 碱基配对错误B. DNA单链内部相邻位置交联C. 脱嘌呤作用D. DNA双链间的交联7. 突变的生成过程中,不包括()A. 从突变到突变表型B. DNA损伤C. 涂布培养D. DNA损伤修复8. 不属于基因突变的规律的是()A. 独立性B. 可诱发性C. 高频率突变性D. 独立性9. DNA损伤修复中的复制前修复不包括()A. SOS修复系统B. 错配修复系统C. 切除修复系统D. DNA聚合酶的3’—5’的校正功能10.已知DNA碱基序列为CA 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 TCAT()A. 缺失B. 插入C. 转化D. 颠换二、判断题1. 细菌的转导需噬菌体作为媒介,不受DNA酶的影响。
()2. 微生物间进行基因重组的必要条件是细胞间接触。
()3. 转座子可引起插入突变。
()4. 普遍性转导产生的转导子一般都是非溶源菌。
()5. λ噬菌体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任何位点的温和噬菌体。
()6. 青霉素常作为诱变剂用于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
()7. F﹢细菌或F’细菌与F‐细菌接合时,使F﹢或F’细菌变成F‐细菌。
(完整word版)5.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
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三.填空题:47.DNA 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转换_________。
48.DNA 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_颠换______。
49.一个核苷酸被另一核苷酸替代引起的突变称为_____碱基置换_______。
50.通过两细菌细胞接触直接转移遗传信息的过程称为_____接合______。
51.受体细胞从外界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段( 或质粒),引起基因型改变的过程称为_____转化____。
52.细菌细胞间靠噬菌体进行DNA 的转移过程称为__转导_。
5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时,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_______紫外线________。
54.采用紫外线杀菌时,以波长为______260 nm 左右_______ 的紫外线照射最好。
55.F+和F-杂交中,结果是供体菌成为______ F+______,受体菌成为___ F+_____。
56.在性转导中,受体细胞F- 成为______ F'_________ 细胞。
59.转化、转导、接合是细菌三种_______基因重组________ 的方式。
60.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____转化________、______转导________、________接合_________ 和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_________。
61.在紫外线诱变作用下,常引起DNA 链上形成_________胸腺嘧啶二聚体_________。
62.E.coli的性因子是通过_______性菌毛__________ 传递的。
63.可以结合并吸收自由DNA 分子的细菌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_______感受态__________。
65.对微生物进行化学诱变时,可采用__________亚硝酸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碱基类似物_______________ 等诱变剂。
66.在__________专性__________ 转导中,噬菌体仅可转移整合位点相邻的寄主DNA 片段。
【VIP专享】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A)
一、填空题〖每个 1 分,共计 20 分〗 1、设 A、B 分别对 a、b 为完全显性,则对于 aabb×AABB 杂交,其 F2 表型有 4 种, 基因型有 9 种。 2、基因突变的规律有自发性、不对应性(随机性)、稀有性、独立性、诱变性、稳 定性/可遗传性和可逆性。 3、确立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 和病毒的拆分和重建实验。 4、由于一对碱基为另一对碱基所取代会造成密码子的变化,根据突变后密码子与 原密码子所表示的意义的关系可将这种突变分为错义突变、同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5、DNA 损伤的修复机制有光复活、切补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和 N糖基酶修复。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10 分。正确打(√)、错误打(×)〗 1、Ames 试验是利用细菌突变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是一种简便、快速、 灵敏的方法。可以通过某待测物质对微生物的诱变能力间接判断其致癌能力。 (√) 2、普遍性转导产生的转导子一般都是非溶源菌。(√) 3、5-溴尿嘧啶都能诱发碱基置换,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诱发的突变都可以被 它们自己诱发而得以回复。(√) 4、两株具有不同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霉菌进行准性生殖时,所形成的杂合二倍体的 分生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5、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成分是由 DNA 和组蛋白组成。(×) 6、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着丝粒发生分裂;在细胞减数分裂Ⅰ,着丝粒不发生 分裂,在细胞减数分裂Ⅱ,着丝粒才分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 1、Hfr 菌株:高频重组菌株,含有整合态的 F 因子,细胞表面有性纤毛。 2、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体外 DNA 扩增技术,用于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 间的 DNA 区段(靶序列)。过程:变性、退火、延伸。 3、pUC18:质粒载体,p——plasmid 质粒,UC——发现者或实验室名称缩写,18— —编号;(或只提质粒载体,并说明该质粒的特点)。 4、HindⅢ:一种Ⅱ型限制性内切酶,Hin:菌名的缩写 Haemophilus influenzae,d:菌株名的缩写,Ⅲ——编号。 5、原生质体融合育种: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 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其优点:基因重组频率提高、重组的亲本范围扩大、 融合子集中两亲本优良性状的机会增大。 6、抗反馈调节突变株: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突变株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 型突变株,或兼而有之的突变株。(或从原理的角度阐述也行)。 7、移码突变: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不是三的倍数)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而造 成此后一系列遗传密码子的阅读框发生移位错误的突变。 8、感受态:受体细菌能吸收外源 DNA(接受转化)时,所处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紫外线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为nm左右,一般诱变时用15W功率的紫外灯在距离30 cm左右对进行处理。
3、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空间环境的特征包括:、、和超净环境等引起生物体的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体遗传变异来进行菌种选育的。
4、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有、、和动物细胞。
5、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6、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7、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8、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
10、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有、、和动物细胞。
11、细菌中可转座的遗传因子可分为四类:、、和。
12、T4噬菌体是一种侵染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
其基因组是双链线性DNA,含碱基A、T、G和,其DNA分子的特征是和。
二、判断题1、序列5'-CGAACATATGGAGT-3'中含有一个6bp的II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该位点的序列可能是5’-CATATG-3。
2、1928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进行肺炎链球菌时发现了转导。
3、GAT→GAC属于同义突变。
4、能够诱导大肠杆菌感受态出现的是 Mn2+。
5、含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蛋白通常可以与DNA结合行使其功能。
6、已知 DNA 的碱基序列为 CATCATCAT,颠换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期末复习题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期末复习题微生物遗传与育种期末复习1、营养缺陷型:营养缺陷型是指丧失了合成某种物质的能力,在培养基中若不加这种营养成分就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
2、准性生殖:准性生殖是指异核体(单个生物个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
这种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也就是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3、诱变育种:以诱发基因突变为目的一种育种方法。
(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4、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5、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DNA 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
6、冈崎片段:是DNA复制过程中,一段属于不连续合成的延迟股,即相对来说长度较短的DNA片段。
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7、操纵子:指受阻遏物和操纵基因统一调节的一组基因群8、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
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度时解旋,55度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72度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9、启动子: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并决定基因的转录效率。
10、密码子碱基性(兼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也就是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个氨基酸)。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doc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小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_______ o这其中II票吟与瞟吟之间或嗨旋与咳旋之间发生互换称为_____ o 一个瞟吟替换一个II密呢或一个唏噪替换一个嚓吟称为________ 02.基因突变可以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o3.____________ 指的是通过病毒将一个宿主的DNA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细胞中而引起的基因重组现象。
_____ 指将质粒或其他外源DNA导入处于感受态的宿主细胞, 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屮有些DNA片段能够转移到其他位置从而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这种片段称_________ o4.育种过程中,为了抑制DNA基因突变的修复,所以菌体中加入_____ 和______ 可以抑制修复。
5.通常用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等抗生素來标记质粒载体。
6.微生物菌种保藏是要为菌体创造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 条件。
7.用作微生物化学诱变剂的5-漠尿唏噪为 ___ 的结构类似物;具冇超级化学诱变剂Z称的是 ____。
& 根据突变的表型效应,突变型的种类有______ 、______ 、 ______ 和 ____ 等。
9.富集培养是创造有利于目标菌种的生长,一般采用的方法有____ 、 ____ 和___ 等。
10.在微生物基因工程中,1=1前应用最多的载体是______ 和 ______ 。
11.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育种中,为了便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岀,尽量淘汰野生型细胞,常用的方法有 ____ 、____ 和_____ o12.杂交育种过程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______ 、______ 、 ______ 等。
13.原住质体融合育种屮,用來除去细菌和放线菌细胞壁常用的酶是____ :除去真菌类细胞壁的酶是 ____ ;原生质体融合最常用到的化学融合剂是_______ 014 •原生质体再生育种过程中培养皿中的冷凝水需要去除,其原因是__________ o二、选择题1.在培养基屮加入_________ 可以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获得原生质体。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资料题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型(genotype)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可将遗传型转化成现实的表型。
2.表型(phenotype)表型是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它是遗传型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生长和发育后得体现,故是一种现实性(具体性状)。
3.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体在某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9-5)-10以极低的概率出现(约10,其特点是群体中,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性状变化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4.饰变(modification)饰变是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变化,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饰变后的性状是不遗传的。
5.基因(gene)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本质是一段核苷酸序列,它能编码多肽链(通过mRNA)、tRNA或Rrna.6.操纵子(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形式,由三种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包括结构基因、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
7.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结构基因是决定某一多肽链一级结构的DNA模板,它通过转录和转译机制可指导多肽链的合成8.遗传密码(genetic code)DNA链上决定各具体氨基酸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称为遗传密码,其信息单位是密码子(核苷酸三联体)9.质粒(plasmid)直立式一类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cccDNA)。
10.F质粒(F plasmid)F质粒又称F因子或致育因子。
是大肠杆菌等细菌决定其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
11.R质粒(R plasmid)R质粒又称R因子。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资料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1.1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不同?答:①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由于染色体断裂、重新排列而产生的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往往涉及多个基因。
②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的遗传结构或 DNA 序列的改变,由于一对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产生的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通常只涉及一个基因。
③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的突变,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水平的突变。
④染色体畸变涉及到DNA分子上较大的变化,有可能使细胞致死。
基因突变一般只涉及DNA上一对或几个核苷酸的缺失。
1.2化学诱变剂的种类、适用范围及如何终止反应?答:①碱基类似物(ⅰ5-溴尿嘧啶(5-BU)诱发AT←→GC GC→AT更容易ⅱ2-氨基嘌呤(2-AP)诱发AT←→GC AT→GC更容易)一般要经过两轮复制才能形成稳定的可遗传突变。
只对生长的微生物起作用,对静止的细胞如细胞悬液、孢子悬液、芽孢悬液不起作用。
可通过从含有碱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挑取菌落移植到正常培养基中培养终止反应。
②碱基修饰剂(ⅰ脱氨剂如HNO2诱发AT←→GC 还可以氨基的交联作用ⅱ羟化剂如羟胺诱发GC←AT)可以通过改变pH终止反应。
③移码突变剂(ⅰ吖啶类染料ⅱ溴化乙锭ⅲICR 类化合物)移码诱变剂的嵌入并不导致突变,必须通过 DNA的复制才能够形成突变,因此只能用于生长态细胞。
可通过从含移码突变剂的培养基中挑取菌落移植到正常培养基中培养终止反应。
1.3紫外线的诱变机制及操作方法?答:诱变机制:DNA 分子尤其是嘧啶强烈吸收紫外线,造成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稳定的二聚体(T=T)—— T与T 之间形成化学键连接,对热和酸都稳定→DNA 分子在复制时,两条链之间的 T=T 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导致复制无法正常进行→同一条链上的 T=T 会阻止 A 的正常掺入,导致复制停止或错误进行,最终形成突变。
操作方法:①取已培养好的新鲜斜面菌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接于盛有玻璃珠的100毫升三角瓶中,充分摇动10分钟,使菌体均匀分散,用滤纸过滤,即为菌悬液②取上述菌悬浮液计数,调整菌悬浮液密度为108 个/毫升,吸取 1 毫升菌悬浮液于 9 毫升无菌水中,稀释后再计数一次,取3ml至平皿中③照射处理前,先开紫外线灯20分钟,使灯的功率稳定(如灯的功率为15瓦,则照射距离为15~30厘米,灯的功率为30瓦,则照射距离为30~50厘米)④将待处理的菌悬液放于培养皿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放在紫外线灯正中下方,先将整个平皿照射1分钟后,打开皿盖,此时开始记时并启动电磁搅拌器,准确计算照射时间。
微生物遗传育种作业(需要自己整理答案)
《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一般是变得更长还是更短,为什么?不变或变短,当DNA进行复制时,就会造成多出一个或几个碱基,或少了一个或几个碱基而引起移码突变,但移码的时候最后可能剩下最后一个密码子的残余部分无法翻译。
如果是插入导致移码则增加的插入碱基和最后残余的一个无法翻译的碱基抵消,总长度不变。
如果是缺失突变则最后一个密码子缺少碱基无法翻译。
2.试述紫外诱变筛选Ecoil str r突变株的一般步骤,并说明主要步骤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
抗药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特点: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
正选择标记表示方法:所抗药物的前三个小写斜体英文字母加上“r”表示str r表示对链霉素的抗性1、物理诱变:紫外线1)紫外线诱变机理: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2)诱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细胞内存在光复活酶,光复活酶识别胸腺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的光复活酶没有活性),可见光光能(300-500nm)激活光复活打开二聚体,将DNA复原。
暗修复: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它不需要光激活,可修复由紫外线、γ射线和烷化剂等对DNA造成的损伤。
暗修复体系有四种酶参与反应。
紫外诱变的特点: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由此说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微生物突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的改变仅仅使微生物,于亚稳定状态,点亚稳定到稳定的突变体的形成需要“定时间和过程,所以在实际诱变工作中要采取某些措施避免以上的修复作用,要注意避光或加入某些物质,提高突变的频率。
因此,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照射或分离均应在红光下进行。
初筛的目的:以多为主,尽量扩大筛选范围。
是将大多数未变异菌株或负变菌株去除,这时解决的主要是量的问题,因此每株菌培养时一般只在一种培养条件下培养一瓶;培养条件一般沿用出发菌株的培养条件,分析方法也选用适于处理大量样本的、操作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完整word版)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试卷
5、A、B、C分别对a、b、c为完全显性,则对于aabbCC×AABBCC杂交,其F2表型种类有(B)。
A、1种B、4种C、9种D、8种
6、一个大肠杆菌(E.coli)的突变株不同于野生型菌株,它不能合成精氨酸,这一突变株称为(A)。
A、营养缺陷型B、温度依赖型C、:聚合酶链反应,通过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操作,用于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
7、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染色体结构发生较大片段的异常改变。
8、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4、由于一对碱基为另一对碱基所取代会造成密码子的变化,根据突变后密码子与原密码子所表示的意义的关系可将这种突变分为错义突变、同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5、DNA损伤的修复机制有光复活、切补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和N-糖基酶修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接合:细菌细胞通过性纤毛暂时沟通,涉及部分染色体的重组。转化和转导是供受体细胞不直接接触,而且只涉及个别或少数基因的重组。转化是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的DNA片段,转导是依靠噬菌体作为媒介。
《微生物育种学》试卷(B)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计10分。*为多选题〗;
1、转化过程不包括(D)
A、DNA的吸收B、感受态细胞C、限制修饰系统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7、诱变处理时,下列可采用的化学诱变剂是(C)。
A、青霉素B、紫外线C、吖啶类染料D、转座子
8、*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经典试验有(ABD)。
A、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试验B、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
C、涂布试验D、噬菌体感染试验E、波动试验
微生物遗传育种习题
(3)错译突变(missense mutation);当DNA分子上密码子中的碱基被
置换,新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与原来的密码子不相同,使多肽链的氨基
酸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因此,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和突变前的多肽链分
子结构不相同,生物表型也就不一样。
(4)移码突变:在DNA分子上的密码子中添加或丢失一个或几个碱
2. 突变引起遗传形状的改变有哪几种类型? 答:(1)同义突变:所谓同义突变(synonymy mutation)是指DNA分子 上的遗传密码由于置换而成为新的密码子,但是这种新密码于构成的氨 基酸与原有密码于所构成的氨基酸相同。 (2)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当DNA分子上遗传密码子中的碱基 发生置换,结果由于决定某氨基酸的密码子被终止密码子(UAG、 UAA、UGA)代替,因而mRNA转译肽链过程中途停止,难以完成一 条完整的多肽链的合成,这种肽链是没有活性的。这种突变属于无义突 变(nonsense mutation)。
杂交 分离到基本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筛选重选体 重
组体分析鉴定。
6. 筛选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成功要素有哪些?并简述筛选的一般思
路。
7. 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中突变产生的突变型有哪几类?
答:1)形态突变:是一种可见突变,它包括微生物菌落形态变化。
如:菌落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结构等。 (2)生化突变:不管是形态突变、营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或致死突 变,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是相应酶的结构活性改变,引起生化代谢 的变化,所以突变型都可以认为是生化突变。其中最典型的是营养缺陷 型,归入生化突变型的还有糖类分解发酵突变栋,色素形成突变株及有 益代谢产物生产能力突变株: (3)条件致死突变:是一类遗传学分析最有用的突变型,它们的生命 分界线由某种条件决定。这种突变体在允许条件下存活,在限制条件下 致死。其中应用得最广的是温敏突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复制型转座涉及到两种酶:一是,作用在原来转座子的末端;二是
,它作用在重复的拷贝上。
3、大肠杆菌的RecA蛋白在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中共行使三种功能,即、
和。
4、表达载体的四大结构要素:多克隆位点、、
和。
5、反转录病毒RNA基因组是,因此反转录病毒具有二倍体基因组。
6、λ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5分钟内环化,环状DNA分子先进行复制,产生约20个DNA分子,约16分钟后进行复制产生多连体分子。
7、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以及代谢途径的构建改造等都需要克隆目的 DNA,目前,获得大片段 DNA 序列的方法主要有:构建和筛选基因文库、PCR 扩增、、体外大片段 DNA 合成和组装,以及等方法。
二、判断题
1、假基因是一段DNA序列,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丧失相应的正常功能。
2、R/M体系:即限制与修饰体系,用于保护外源DNA在细胞内稳定存在。
3、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复制时,需要多种酶参与,可形成灵活的多种相关酶的复合体结构。
4、DNA的碱基配对时,氨式的A和酮式的T配对,氨式的A异构化为亚氨式时和氨式的C配对。
5、在微生物工业应用中,微生物菌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菌种的分离筛选、菌种培育、菌种的保藏和退化菌种的复壮。
6、细菌染色体DNA 为环状形式,而真核生物中没有环状DNA。
7、目前发现的质粒都是cccDNA。
8、DNA结合蛋白常含有HTH结构。
9、Bam HI的酶切位点为G↓GATCC,Bgl II的酶切位点为A↓GATCT,所以可判断两者为同尾酶。
10、反义RNA指的是可以编码出目的蛋白的一段RNA序列。
三、名词解释
1、反向代谢工程
2、Z-DNA
3、严谨反应
4、基因的回复突变
5、操纵子
6、自主转移质粒
7、呼吸现象
四、简答题
1、T4噬菌体末端冗余ab的亲本病毒是怎样产生cd、de、ef等末端冗余的子代的?
2、简述切除修复的流程。
3、简述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转录终止模型。
4、已知Mgt05196p是一个重要的单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内的单位点N376S 突变可提高转运活性,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定点突变?请写出大体实验流程。
5、转座子的负调控机制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并简述复杂转座子Tn3的负调控机制。
五、论述题
1、详细论述单倍体酿酒酵母菌的a/α接合型转换机制。
2、某研究机构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发现其可很好地促进辣椒生长和预防真菌病害,属于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具有适合做微生物肥料菌种的应用价值。
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佳,用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改良此菌种?请列举至少四种方法,并详细介绍其原理。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微生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微生物规律,阐述微生物的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科学,在微生物学和整个生物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五大基本特征为:非致病性;;
;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3、常用的基因工程宿主有、、和动物细胞。
4、环状双链DNA的复制方式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5、T4噬菌体是一种侵染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
其基因组是双链线性DNA,含碱基A、T、G 和
,其DNA分子的特征是和。
6、DNA的碱基配对时,氨式的A和酮式的T配对,氨式的A异构化为亚氨式时和配对。
7、诱发突变是指用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
诱变因素的种类很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三大类。
二、判断题
1、既可在酵母中复制又可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的质粒是穿梭载体。
2、生物肥料行业标准把菌种安全分级为五个级别。
3、分离植物的病原菌时,一般选择从生病组织处获得分离材料,进一步经过升汞或漂白粉等表面消毒后可用于培养获得病原菌。
4、表达载体结构的四大要素:多克隆位点、独立的复制单元、复制起点和启动子。
5、反转录病毒含有单链RNA基因组的两份拷贝,所以是二倍体基因组。
6、RecA蛋白在DNA的重组修复中起作用,具有DNA 重组活性和与S.S. DNA结合活性。
7、SOS修复是微生物在损伤修复过程中优先使用的修复机制。
8、酵母的生命周期很适合经典的遗传学分析。
9、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空间环境的特征引起生物体的染色体畸变,进而导致生物体遗传变异来进行菌种选育的。
10、SD序列在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约4-7个核苷酸之前有一段富含嘧啶的短小序列。
三、名词解释
1、Klenow片断
2、分子伴侣
3、假基因
4、反向代谢工程
5、极性效应(基因表达)
6、环出效应
7、宏基因组
四、简答题
1、简述自发突变发生的原因。
2、简述转座的遗传效应。
3、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分别使用什么策略来提高复制效率和防止复制过度?
4、已知A和B两个蛋白均可正调节基因C的表达,如何确定A和B两个蛋白是单独起作用还是形成复合体来起作用?
5、XylE是大肠杆菌的重要单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假设其氨基酸序列内的单位点Q168A突变可提高转运性能,用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定点突变?请写出大体实验流程。
五、论述题
1、酿酒酵母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低等真菌,在科研领域,其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使用。
已知外源基因A可以有效改良酿酒酵母,尤其可显著增强其生长能力;请设计一个实验,使基因A在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的染色体上整合表达;另外,如果不考虑整合表达,又可以用什么策略表达A基因?请写出具体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2、请设计筛选高产淀粉酶的细菌菌株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