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无答案)
记叙文阅读(一)总与一缕炊烟有关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时间往拄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
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那甜软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
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足红薯稀粥,或稀粥红薯。
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
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
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4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4说明文阅读一、《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1)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
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用一喜一悲来概括。
2)先说喜。
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
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千米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
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
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
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每年10厘米左右。
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
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
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
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3)再说悲。
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上升60米,一说是60至90米。
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
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
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
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溃,四是快速冰流(即是快速崩解)。
1、(2分)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4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后;结构方式是先后。
3、(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
()()4、(2分)上文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
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
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
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2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四、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一)课文《苏州园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从整体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现在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的“个园”,进一步了解园林的特点,感受一下“个园”那生意盎然的“春景’,引人入胜的“冬景”。
①个园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竹,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
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
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 A 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
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
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
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
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
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
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 B 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
“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给文中A、B两处选择适当的词语。
(只填序号)_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A (①传递②昭示③表露) B. (①弹②奏③吹)2.“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3.“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4.“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答:1.A (①传递) B(②奏) 2.不能删去 (1分);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准确客观地说明,“据说”表推测,估计;“仅”是“只”的意思,有惋惜、强调之意 (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1汇总
记叙文阅读一、《有一个人从来不会倒下》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她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
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她倒着走,一手拉着一个儿子。
孩子走得很艰难,脚尖踮着,肚子挺着,脖子伸着,像鸭子一样,左边滑一下,右边滑一下,往前走。
他们所到之处,总能让路人侧目,诧异的,嘲笑的,鄙视的……她不管,她拉着他们,走一站,两站,一公里,五公里……她在家门上用膨胀螺丝打个钩,把绳子挂上去,把绳子打个结,让儿子拉着它,做攀岩动作。
孩子很吃力,根本拽不住绳子,他们的体重,也远远超过了臂力。
她站在后面保护着他们,他们拉一下,她就在后面推着送一下。
每天三百多个拉伸动作,有一多半的力量来自她的手臂。
几年下来,她的胳膊早已不是当初的纤纤玉臂,粗大,有力,完全变形了。
她让孩子吹气球,并且要求他们必须把每一个气球都吹爆。
后来发现这个办法太笨,就改让孩子吹口琴,不要求吹成调,只要吹响就行。
她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锻练他们的肺活量,防止有一天他们真的呼吸衰竭。
没想到孩子们竟吹出了调,吹出了动听的曲子。
她叫薛芙蓉,她的双胞胎儿子金豆和银豆,在5岁时被确诊为患了进行性肌不良症。
医生说,这是世界上尚无法攻克的医学难题,开始是站立不稳,不断摔跤,后来双腿肌肉逐渐萎缩,无法行走,再发展到各部分肌肉全部萎缩,直到无法进食,无力呼吸,最终呼吸衰竭,失去生命。
得这种病的人,很难活过18岁。
这一对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被判了死刑。
这样的打击,对一个母亲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为了治病,她带着两个儿子,跑了足足两万多公里的路程,北京,成都,上海……6年过去了,所有能试的办法都试了,两个孩子的病情却没有丝毫的进展,甚至,还在不断地恶化。
开始的时候上楼要扶着楼梯扶手,后来就根本抬不起腿,再后来,连床都起不了了。
两个孩子,正如医生所言,在一步步地靠近瘫痪和死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抒情散文阅读
中考复习阅读题抒情散文阅读(一)、天井里的小生灵李汀四合院围成的天井,简洁、寂静、幽深……陪伴我童年的小生灵,一触到记忆的麻筋,就痒酥酥的。
一群蚂蚁从四合院北面街沿的洞穴里列队出来,向南面的一棵梨树进发。
它们迈着小巧的脚步,不惊不乍、旁若无人地行进着。
天井,静寂的黄昏,散漫的阳光。
浩浩荡荡的蚂蚁让我在静寂的黄昏听到了它们远行的脚步声,像那从风中奔驰而来的密密马蹄。
黑色的马群,穿过天井黄昏的阳光,不慌不忙。
我的脚步声,天井的几声猫叫,还有从天井灌进来的风,哪怕那风卷走了几片梨树叶,也没有惊动这支前进中的马群。
我断定这是一支素质优良的马队。
它们要开到哪里去?我来不及放下书包,驻足,行注目礼,检阅这支从我脚下通过的部队。
我捡来一片梨树叶,随手抛在了它们道路的中间。
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它们毫无准备,它们的心思全在赶路上。
它们有秩序地停下来。
一只蚂蚁走上树叶,就望见了前面的部队,这只蚂蚁得意地摆动触角,向它们的伙伴传递着信息:不就是一张绿地毯嘛,兄弟们冲啊!部队又恢复了先前的秩序,抬脚、挥手,刷刷刷,整齐划一。
它们穿过绿地毯就像走在金色的阳光下,骄傲,威风。
它们对我的袭击不屑一顾,就像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凯旋归来走在红地毯上一样。
童年的我还不满足对这支素质优良部队的捉弄。
我从书包里翻出彩色封面的语文书,霸道地横在它们前进的道路上。
对这本厚厚的语文书,这支黑色的马队没有打算要去读,有蚂蚁掉转头用触角同前进的伙伴们交流,队伍缓慢停了下来。
有蚂蚁想翻过那本书,试了几次都摔了跟头。
终于有一只蚂蚁翻过书脊,爬上了彩色的语文书,对书上的那一丝垂柳,对那同自己一样着一身黑色礼服的燕子,这只蚂蚁感觉新奇,它有些不知所措,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
另一只蚂蚁急急地绕过那本语文书,又很快找到了前进的部队。
它返回来,把部队重新引上了正轨。
这支素质优良的马队,让我知道了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它们前进的步伐。
每每从童年的阳光里找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我就要激动好一阵子,它们处变不惊的样子,让我崇拜和追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3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二)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王守春⑴位于黄河中游,地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诸省和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⑵早在六七千年前,这一地区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发展了以彩陶为特点的光辉的彩陶文化。
传说的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今陕北的黄陵县。
历史上的夏、周、秦、汉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黄土高原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⑶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
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
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
而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上,既生长着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
灌木成片连丛生长。
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
⑷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多种草食动物,有成群的野鹿、野羊,数不清的野兔,还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
⑸这种自然条件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⑹在那时,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
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
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
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泊中栖息,成为关中地区的一大景观。
⑺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
⑻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
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
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1
大自然的语言一、阅读第一段1、如果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里的“和”改成“或”字行不行,为什么?答:不行,“和”表示总和,即几种事物同时具有;“或”表示或者,即选择几种事物中的一种事物而这里指温带、亚热带两个区域都具有以上介绍的情况。
2、这段文字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与气候关系,请依次写出与说明顺序有关的词语过后、再过、不久、转入、到了。
3、选文最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上文写春夏秋冬自然界各种物候现象,下文写各种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这一句起着桥梁作用,即承上启下。
4、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说明什么是物候服务5、物候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6、第一段说明中心是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二、阅读1——3段1、“许多”有何作用?从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体现说明文措词严密性2、“萌发”一词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一词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气息,副词渐渐,确切表达了叶子的枯黄过程,“簌簌”摹拟了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3、第一段作用形象具体说明中国气候特征,为引出什么是物候的概念服务4、第一段第(9)句能否删去?答:不能,上文写春夏秋冬自然界各种物候现象,下文写各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这一句起桥梁作用,承上启下。
5、文题有何意义答:将大自然拟人化了,这种说法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趣,也含蓄的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三、第6段——第10段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2、表示四个因素顺序的词语有哪几个?首先、第二、第三、此外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在说明时能否颠倒顺序?说明原因不能,因为有主次之分4、第9段中“例如秋冬之交……就是这个道理“是举例说明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一)二、爷爷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
历岁时,我在一家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医生和救援人员。
爷爷却自己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
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阵暴怒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对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
”这时,我母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脑震荡。
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地点头。
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
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
谁知爷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好。
”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就是有 10万元也治不好。
”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5000元钱——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
但是爷爷在到死也没明白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结果: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3.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4.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这样做的意图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
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3说明文阅读一、《太空制药》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稽之谈。
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
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它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
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
生物学家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
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
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
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
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分离出“年轻”的细胞。
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和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
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
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
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
在“阿波罗一联盟”号飞船实验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
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
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写
中考复习阅读题(二)(11分)(1)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看见一(甲)炊烟……(2)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见一(甲)炊烟……(3)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
那是一种动人的招手,是一种充满魅力的微笑,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友好地向你挥动着一(乙)柔情的白手绢……(4)掸落飘在肩头的枯叶,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终于看见了在远方山坳里的炊烟,它优美地飘动着,无声无息地向我透露了个质朴的希望。
心中的惶乱..被它.轻轻抚平了——在深山里走了大半天,饥饿、疲乏、山重水复的怅惘,曾经使我的腿微微地颤抖,步伐也失去了沉稳的节奏……20、在文中(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量词。
(2分)甲处: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21、第4节中的“惶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选文共4节,可分两层。
(1)请在下面用“//”划分层次。
(2分)①②③④(2)两层之间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3)请分别用4个字概括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2分)23、第3节连用三个比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11分)20、缕方(2分) 21、“饥饿”“疲乏”“怅惘”以及“腿颤抖”“步伐失去沉稳的节奏”(2分)22、(1)①②③ // ④(2分)(2)我终于看见了在远方山坳里的炊烟(1分)(3)、渴望炊烟看见炊烟(2分) 23、把给人的亲切感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2分)(三)儿子的礼物(12分)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
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考前阅读综合(无答案)
中考复习阅读题考前阅读综合十三、识别人脸的技术①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②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
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
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
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
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逐渐从公安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
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
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
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
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
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5(无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阅读5九、《人口与生态脚印》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
”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将会多至90到100亿。
2008年7月,世界人口基金会发表了一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世界人口6712080198,且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
于是有人问,人口按目前的速度增长下去,地球承受得了吗?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
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西斯·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里斯于1994年提出,得到世界公认。
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
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脚印。
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人类的生态脚印就是可供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
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地球有114亿公顷适于农业生产的陆地和海洋面积,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1.8公顷,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平均生态脚印是2.2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
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很不一样,如美国公民的平均生态脚印是9.7公顷、英国5.6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4.7公顷、巴西2.1公顷、中国1.6公顷、印度0.7公顷……如果全世界都像印度人民那样节约资源,地球让100亿人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3个地球了。
人类从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其生态脚印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思议的,并且,社会愈发达,脚印的面积愈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议论文典型例题解析与考点训练
中考复习阅读题议论文典型例题解析与考点训练议论文阅读【文体常识】一.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 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三.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例如: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
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
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四.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 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2. 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五. 结构、层次: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 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3. 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模拟试题】(一) 我能行①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
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一)说明文阅读(一)知识要点复习说明文阅读的内容主要有:说明文的对象、特征、方法、顺序、结构和语言等,具体要点如下: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l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 2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 3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l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介绍风沙进攻的情况时,根据其进攻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类:“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然后分别具体地加以说明,使人们对风沙的进攻方式有确切的了解。
( 2 )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下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提问结合起来,先提出主要说明的问题,再用下定义的方式回答。
有的先下定义,再作具体说明,如“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
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
有的先具体说明,然后概括成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做光合作用。
”( 3 )举例子。
举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去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苏州园林》一文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举出了“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著我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尺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三个例子,使说明真切、具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甲】圣母殿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米,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
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顿,四周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待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真是巧夺天工。
(《晋祠》)【乙】荷花池后面高耸一座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这就是建于北宋年间的保国寺的精华。
大雄宝殿全系木结构,建筑精巧,别具一格。
大殿的面宽和进深各.三开间,平面呈纵长方形。
殿宇堂顶,皆用斗拱①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将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殿内八根粗大梁柱,每根成瓜皮状,齐向中间倾斜,承受整个大殿的压力。
由于大殿的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梁架,不易看出巨大横梁,于是被称为“无梁殿”。
(《江南的明珠保国寺》)注释:①斗拱: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特有的一种支承构件。
②榫卯:利用凹凸方式互相衔接的构化1.(甲)(乙)两段介绍的均是北宋的著名建筑。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两座建筑物屋架支撑方面的独特之处。
①圣母殿:②大雄宝殿:2.(甲)段采用的空间顺序,(乙)段采用逻辑顺序。
(甲)段主要运用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一组短语是()A.清秀圆润的面貌,丰满俊俏的形体,生动的眼神,流畅的衣纹 B.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眼神生动,衣纹流畅。
C.形体丰满俊俏,衣纹流畅,面貌清秀圆润,生动的眼神。
D.生动的眼神,流畅的农纹,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
4.(甲)(乙)两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①现存:②各: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记叙文辅导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记叙文辅导中考复习阅读题记叙文辅导一、中考篇目:《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变色龙》、、《孔乙己》、《故乡》、《最后一课》、《麦琪的礼物》、《我的叔叔于勒》二、复习的侧重点重点复习的篇目:《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背影》、《我的老师》、《麦琪的礼物》、《阿长与〈山海经〉》次重点复习的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藤野先生》、《变色龙》、《谁是最可爱的人》、二、知识点归纳: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有两种,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比如春夏秋冬,风雨云雪,以及山川,平原、草地、小河、公园等。
)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等。
)比如,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在工厂里与领导和师傅的关系,在家庭里与父母、兄妹,爱人、儿女等的关系.作用是为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其它文体中的环境描写的区别在于,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是人物个性形成乃至于人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而其他文体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没有这样的功效,至少这样的作用不是主要的。
例如写景散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并且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但它不一定以塑造人物为指归,而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直接抒发对这景物的感情,或者对这景物的象征物的感情。
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尼泊尔的啤酒
尼泊尔的啤酒①那是四年前的事了,准确地说不是“最近”了,然而对我来说,却比昨天发生的事印象还要鲜明得多。
②那年夏天,为了摄影我在喜马拉雅山麓、尼泊尔的一个叫多拉卡的村庄待了十多天。
在这个家家户户散布在海拔一千五百米斜坡上的村庄,像水、电、煤气之类所谓现代的生命线还没有延伸到这里。
③这个村庄虽有四千五百口人,却没有一条能与别的村落往来的车道。
不用说汽车,就是有轮子的普通交通工具也用不起来。
而只能靠两条腿步行的山路崎岖不平,到处都被山涧急流截成一段一段的。
④由于手推车都不能用,村民只能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背一些东西在这条路上行走。
每当我惊奇于草垛何以移动时,定晴一看,下面有一双双小脚在走路。
原来是孩童背着堆得高高的当燃料用的玉米秸。
⑤以前在日本去村庄的公有山林砍柴时,禁止用马车拉柴,只允许背多少砍多少。
当时人们认为背多少砍多少的话就能得到天神的原谅。
⑥时代不同了,可正因为没有车道,多拉卡村的人们至今过着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被天神原谅的生活。
我不知道以前的情况,反正现在村民们完全知道他们的生活无法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相比。
因此,他们是以一种苦楚的心情,在旅游者看来像世外桃源般美丽的风景中过着日子。
⑦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子都渴望离开村子去有电有车的城市。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我们,在没法用汽车的这里,也深感不便,每时每刻都是全副武装登山。
从汽车的终点站到村庄,我们竟雇了十五个人搬运器材和食品,多余的东西不得不放弃。
⑧首先放弃的就是啤酒.啤酒比什么都重。
想过酒瘾,威士忌更有效果。
我们四人带了六瓶,每人一瓶半,估计能对付着喝十天。
⑨然而威士忌和啤酒,其作用是不同的。
⑩当汗淋淋地结束了一天的拍摄,面对眼前流淌着的清洌的小河时,我情不自禁地说:“啊,如果把啤酒在这小河中镇一下的话,该有多好喝呀。
”(11)现在再提经过大家协商放弃的啤酒真是没有道理。
这时有人追问我说出来的这句忌语。
他不是我的同僚,而是村里的少年切特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记叙文阅读1
现代文阅读训练(记叙文)一、阅读《嚼一片苹果皮》一文,回答文后题目。
那是三十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
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
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
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
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
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妈看见了。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
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
”我说:“咱们吃吧。
”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
”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
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俺太婆带来的。
”妈妈说:“是呀,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
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
你们说我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
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
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我们在院子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
”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
太婆看到我们,檫檫眼泪对妈妈说:“俩孩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一个苹果,你就让他们俩一人吃一个吧。
”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
”太婆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们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
”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中考语文阅读题复习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重点字词参考注释: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阅读题趵突泉的欣赏思想
二.课外阅读。
趵突泉的欣赏
①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②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到一溪活水,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趵突泉流出来的。
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了一半的美。
但是泉的所在,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③泉太好了。
泉池也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南,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便觉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④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醉了;看,又来一个!有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更有趣。
⑤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也流得很旺,但是我还是爱原来的那三个。
⑥看完了泉,在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1.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中“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了一半的美”的含义是什么?
3.第③段写“三大泉”,抓住了它们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4.第④段主要运用哪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中细致写泉水往上冒的形态,请在文中找出两个句子。
6.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你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1突出趵突泉的美丽,和它在济南所处的地位,使读者对趵突泉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趵突泉在济南风景中的地位。
3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
4 排比、比喻。
描写了泉水往上冒的形态,写的极细腻传神。
5 ①有的……有的……有的……②有好几串的碎珠一齐挤上来……6 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7 努力向上,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