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园林景观赏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教案

园林景观教案

园林景观教案教案标题:园林景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美学情感。

教学内容:1. 园林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和评价。

4. 园林景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引发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园林景观的重要性和美学意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知名的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和效果,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价值。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缺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园林景观设计和改善。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园林景观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景观设计的美感和功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案例分析报告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后,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评价其对园林景观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园林景观的感知和体验。

2.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园林景观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园林景观改善和设计,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美学情感。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园林景观教学方案

园林景观教学方案

园林景观教学方案1. 引言园林景观教学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的综合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本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提升他们对环境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 教学目标本方案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 教学内容3.1 园林景观设计原理•环境规划与分析•景观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技巧•植物学基础•土壤学基础3.2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3.3 项目实践学生将分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项目实践,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实际项目的需求和限制,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4. 教学方法本方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座:通过讲座授课,向学生介绍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园林景观设计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教学评价本方案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课堂作业:包括课后阅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项目报告:学生将根据实践项目撰写项目报告,评价其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和设计实践中的表现。

6. 教材与参考资料主要教材•《园艺学概论》•《园林规划与设计》参考资料•《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园林植物学》•《土壤学基础》7. 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内容1 环境规划与分析2 景观设计理论3 设计方法与技巧4 植物学基础5 土壤学基础6-8 案例分析9-12 项目实践13-14 项目报告和总结8. 结语园林景观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的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提供综合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

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园林五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的五要素:布局、建筑、植物、装饰和水景。

2. 能够描述和解释每个要素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园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园林的五要素及其作用。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园林设计中的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园林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图片或视频展示园林设计的例子。

3.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园林设计的概念,介绍园林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发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美丽的园林图片或视频。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园林的五要素:布局、建筑、植物、装饰和水景。

2. 分别解释每个要素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布局决定园林整体结构,建筑体现文化和历史,植物增添美感和氛围,装饰提升细节和风格,水景营造动态和宁静。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设计案例,例如中国古代园林、欧洲花园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每个要素在案例中的应用和效果。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园林设计案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根据案例中的五要素,绘制一份简单的园林设计图,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设计图和解释。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园林的五要素及其作用。

2. 强调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3. 鼓励学生多去欣赏和体验不同类型的园林,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亲自参观和体验不同类型的园林,写下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2. 组织学生参加园林设计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华。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案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园林设计图和解释是否符合五要素的要求。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园林的观察和感受的记录。

7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7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学会欣赏园林的美。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手段表现园林景色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2. 欣赏国内外著名的园林景色。

3. 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手段表现园林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学会欣赏园林的美。

2. 难点: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手段表现园林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铅笔、橡皮、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园林景色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园林的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如山水、建筑、植物等。

3.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园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园林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感元素,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园林景色绘画的示范,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表现园林景色的技巧。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手段表现园林景色。

6.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2. 线条、色彩、构图在园林景色表现中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园林景色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所画园林景色的介绍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创作园林景色,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提高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同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园林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如山水、建筑、植物等。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

2. 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如美观、实用、生态、文化等)2. 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地形地貌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铺装与小品灯光与音响3. 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与技巧设计前的准备(如调研、分析、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如构思、构图、细节处理)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评价4. 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简介我国园林的历史与发展传统园林的类型与特点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手法5. 案例分析与实践国内外优秀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介绍学生分组进行小型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则、要素和案例。

2.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分享心得与经验。

4. 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优秀园林景观项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书籍、教材。

2. 课件:教学PPT、图片、视频等。

3. 实地资源:园林景观项目现场、植物材料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案例库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的表现。

2. 设计作业:学生分组完成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3. 期末考试: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的考核。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

2. 教学计划:课时1-4: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课时5-8: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课时9-12: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与技巧课时13-16: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简介课时17-20:案例分析与实践课时21-24:学生分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课时25-28: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与经验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实践。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第一章:园林景观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与意义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素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1.2 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美观、功能性、可持续性等)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如植物、水体、地形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与典型实例1.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展示相关图片与视频资料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与讨论学生提交相关作业(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应用实例)第二章: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学会使用相关设计工具与软件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与步骤2.2 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设计的流程与步骤(如调研、设计、实施等)设计工具与软件的使用方法(如AutoCAD、SketchUp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展示相关设计工具与软件的教程2.4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提交设计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设计技巧与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三章: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学会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3.2 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如跨界合作、可持续性等)最新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如生态园林、智能园林等)创新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分组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展示相关创新设计案例与教程3.4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提交创新设计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4.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掌握园林景观设计中环保材料与技术应用学会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估4.2 教学内容可持续性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如生态多样性、水资源管理等)环保材料与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4.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分组进行可持续性设计实践展示相关环保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案例4.4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提交可持续性设计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可持续性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项目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能力学会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项目管理与沟通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项目实施与评估方法5.2 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管理与沟通技巧项目实施与评估方法(如项目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实践项目案例分享与讨论5.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展示相关实践项目管理与沟通的教程5.4 教学评估学生分组提交实践项目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项目管理与沟通能力以及项目实施与评估的能力第六章: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作用与重要性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与特性学会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6.2 教学内容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如美化、遮荫、filtering等)常见植物的分类与特性(如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如色彩、形态、质感等)6.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学生进行植物配置实践展示相关植物应用的案例与教程6.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植物配置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植物应用与配置能力第七章: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营造7.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空间营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会利用景观元素进行空间组织与规划7.2 教学内容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与分类(如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空间营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如尺度、视觉引导等)景观元素的应用(如座椅、照明、标志物等)7.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进行空间营造的实践展示相关空间营造的案例与教程7.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空间营造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空间营造能力第八章: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8.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会将艺术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8.2 教学内容艺术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形状、色彩、质地等)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如和谐、对比、统一等)艺术表现手法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8.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进行艺术表现手法的实践展示相关艺术设计案例与教程8.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艺术表现手法实践作品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第九章:园林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和难点学会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启示9.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案例(如城市公园、住宅区花园等)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要素和问题解决方案案例中涉及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实践展示相关案例分析的教程和案例9.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第十章: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最新趋势和创新方向学会预测和应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挑战10.2 教学内容园林景观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如生态园林、智能园林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方向和应用(如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未来园林景观设计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0.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学生进行未来园林景观设计趋势的研究和讨论展示相关未来园林景观设计趋势的案例和教程10.4 教学评估学生提交未来园林景观设计趋势研究报告课堂问答与讨论评估学生的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对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定义和其在环境、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园林教案初中美术

园林教案初中美术

园林教案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园林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 园林艺术中的审美观念。

3. 园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园林艺术中的造景手法。

2. 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园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园林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园林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园林的印象,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如山水、建筑、植物等。

2. 学生分析园林艺术中的审美观念,如和谐、平衡、意境等。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园林艺术中的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框景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处园林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展示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园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思考如何将园林艺术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资料、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深入,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评价环节,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
-理解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特别是对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等典型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的认识。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表现园林之美,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通过对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园林不仅是美的创造,也是文化的传承。例如,讲解拙政园的“借景”艺术,让学生明白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1.针对绘画技法方面的困难,我将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
2.在讲解难点时,用更多实例和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提前准备讨论话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园林艺术的热爱。
举例解释:
-在空间布局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和“借景生趣”等设计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拙政园的“山水园”和颐和园的“长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设计是如何创造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的。
-在文化内涵方面,学生可能对园林中的一些传统符号和寓意不甚了解。教师应通过讲解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领会园林艺术的深层文化价值。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从学生的讨论和作品展示来看,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园林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考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讨论的效果来看,我觉得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提前给出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二是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高讨论质量;三是鼓励学生多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借鉴和吸收。

大学园林欣赏教案

大学园林欣赏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欣赏园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欣赏园林美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园林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园林知识。

二、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

2. 讲解中国园林的特点,如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等。

3. 讲解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如园林中的诗词、书画、雕塑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中国园林案例,如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园林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如何欣赏园林之美?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园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园林过程中的感受。

二、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园林,如校园内的亭台楼阁、山水景观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园林中的细节,如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建筑风格等。

三、现场讲解1. 教师针对园林中的典型景观进行讲解,如假山、水池、亭台等。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互动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园林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园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园林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表现。

4. 总结发言:评价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苏州园林情境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情境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情境教学设计引言:苏州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本情境教学设计将通过参观苏州园林、实地体验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苏州园林的认知。

一、情境背景:在教学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简要介绍苏州园林的起源、特点和价值。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个小组任务,让学生根据网上信息和图书馆资料,了解一个苏州园林的基本介绍,包括园林的名称、历史背景和主要景点等。

二、场景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观苏州园林,并进行实地探索和体验。

1.参观苏州园林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苏州市内的一个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

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阐述园林的设计理念、主题和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园林中的景点、布局和植被,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启发性思考。

2.实地体验在园林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地体验活动。

例如,在亭台楼阁前进行素描写生,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在假山旁边进行山水画写生,通过感性的体验,了解园林艺术的内涵与创作方式;在园林的林荫道上进行植物调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苏州园林中的主要植被。

三、小组合作:在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参观苏州园林的体验和感受,并对他们所了解的园林进行汇报。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你认为哪种景点在园林中最具代表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学生作品展示:为了巩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并提升其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相关的作品和展板。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展板、手绘地图、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观点。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交流意见,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结语:通过参观苏州园林、实地体验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本情境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价值。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而山水园林的欣赏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展开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二、山水园林欣赏教育的重要性1. 山水园林与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山水园林的欣赏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山水园林欣赏的意义山水园林欣赏可以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其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实施山水园林欣赏教育的方法1. 环境营造打造符合山水园林氛围的教室环境,如墙上贴有山水画,摆放盆景等,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融入其中。

2. 亲身体验组织实地参观,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亲身感受山水园林的美丽与神奇。

3. 游戏互动开展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山水画中的景色,或者玩一些园林景观相关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编写1. 主题课程设置编写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主题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2. 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山水园林欣赏活动,注重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例如组织临时画廊、手工制作等。

3.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与山水园林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书籍、模型等,以及对应的故事、歌曲等辅助教材。

五、总结与展望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自然之美。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不断丰富山水园林欣赏的教学内容,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欣赏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教案的编写。

通过对该主题的深入分析,相信读者已经对山水园林欣赏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想强调的是,山水园林欣赏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加以实践,为幼儿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园林欣赏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 幼儿园园林欣赏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教案一、前言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园林欣赏教育则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园林欣赏教案的设计和开展,对于拓展幼儿视野、培养审美情操、增强孩子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实施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介绍,以期为幼儿园园林欣赏教育提供参考。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园林景观的兴趣、热爱。

(2)引导幼儿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了解园林的基本植物、构筑特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对园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3. 教学内容(1)园林分类:公园、庭院、名胜园林等。

(2)园林特点:绿植、雕塑、假山、水池等。

(3)园林景观:花卉、草坪、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

4. 教学资源(1)课外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庭院进行园林欣赏活动。

(2)图书资料:准备相关的图画书籍、动画资料等。

5.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感教育法、实验教学法等。

6. 教学手段图片、玩具、视瓶等。

7.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不超过1个课时。

三、实施步骤1. 引入(1)利用图片或视瓶引入园林欣赏的主题,激发幼儿对园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的美好。

2. 欣赏活动(1)带领幼儿到户外或者室内的园林场所,进行园林景观的实地欣赏。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建筑等,并进行简单的解说。

3. 情感体验(1)组织幼儿进行园林景观的模仿绘画或手工制作,引导幼儿进行情感的体验。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形式表达对园林景观的喜爱和体验。

4. 撤离(1)园林欣赏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对园林欣赏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2)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幼儿继续关注园林景观,并多与家长共享所见所感。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实地园林欣赏活动时,务必确保幼儿的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

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1. 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实地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而山水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还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实地教学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

实地教学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中,幼儿可以亲身感受自然美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实地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设计内容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选择合适的观赏地点:可以选择附近的公园、园林景区或者学校附近的山水风景来进行实地教学。

-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对景区进行预先考察,了解景点的位置、特点和教学资源,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工具。

- 安全教育: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需要重视安全教育,教师要在出行前做好相关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幼儿出行安全。

- 实地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观赏山水景观、辨认植物、绘画创作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4. 撰写经验与建议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教学设计、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经验共享,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建议在实地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 总结幼儿园山水园林欣赏实地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并且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并且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助您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并且为您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园林美术赏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造园艺术原则精神的内涵理解。

2. 对中国古代园林代表性作品的深入赏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园林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园林?对园林艺术有哪些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园林游览经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赏析园林美术。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及特点:- 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等,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 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以山水为题材,追求诗情画意。

- 寺观园林:如少林寺、普陀山等,融合宗教与园林艺术。

2. 教师展示代表性园林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拙政园:以山水为骨架,布局严谨,注重意境营造。

- 网师园:小巧精致,布局巧妙,充满诗情画意。

- 圆明园:规模宏大,景点众多,融合东西方园林艺术。

三、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代表性园林作品,如拙政园,进行深入分析:- 园林选址:地处苏州城中心,交通便利。

- 布局设计:以山水为骨架,注重意境营造。

- 叠山、选石:运用自然景观,形成独特风貌。

- 因借:巧妙利用周围环境,丰富园林景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代表性园林作品的特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赏析园林美术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 学生能够分析园林艺术的原则精神,并运用到实例赏析中。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园林欣赏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 欣赏和分析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

2. 学生对园林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园林景观图片、园林建筑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如:山水相依、自然和谐、意境深远等。

三、欣赏分析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园林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园林艺术的特点?二、实践创作1. 教师展示园林建筑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其结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园林景观,并用画笔和颜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三、展示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园林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的掌握程度。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巧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对于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秀的设计。

1.引入与导入:在教学设计的开始部分,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引入苏州园林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问问题、展示照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苏州园林有何独特之处?
2.知识点的讲解:在教学设计的中间部分,可以通过讲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技巧,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或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具体展示,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设计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3.实践与体验:在教学设计的后半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苏州园林的建设中,通过模拟设计、布置花园和搭建假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体验苏州园林设计的乐趣和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记忆。

4.思考与总结:在教学设计的结束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或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设计进行思考和总结。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苏州园林的设计对今天的园林建设有何启示?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同时,适度增加实践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体验和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园林景区讲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园林景区的讲解教学,使学生了解园林景区的特点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景区的定义和特点2. 园林景区的分类和功能3. 园林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4. 园林景区的景点介绍及其设计理念5. 园林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园林景区的认识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园林景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园林景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讲解园林景区的分类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3. 设计原则讲解讲解园林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如景点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和配搭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4. 景点介绍与设计理念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区,对其景点进行介绍。

同时,深入剖析每个景点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景点的设计与意义。

5.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园林景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园林景区保护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手段1. 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2.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园林景区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园林景区的设计和意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互动游戏设置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 开放性问题回答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回答。

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园林景区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园林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

通过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园林景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园林景区讲解教学中收获了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课为第一次课,大家共同学习西湖的经典园林景观
一、从苏州园林入手,先介绍苏州园林对于我国园林的意义。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二、从而引出苏州园林最重要的园林景观为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折叠断桥残雪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经典园林景观赏析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章、节)
西湖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次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
理解西湖十景的意义
了解西湖景观的历史背景及含义
重点
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
难点
西湖十景的名称及具体景观、历史背景及含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多媒体






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上视域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因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间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红柳绿,游人如织。
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西湖园林景观最著名的为西湖十景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折叠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其次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
本们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同时,使学生对国外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折叠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分别介绍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著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景尽收眼底。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边点名边认识每位学生
向学生强调学院对学生考勤的有关规定
介绍本学期《经典园林景观赏析》课程教学计划
介绍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案
自我介绍
二、讲授新课
教学板书设计如下
首先介绍园林是什么?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