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4.总结与拓展:
(1)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还有哪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课后作业:
(1)观察生活中的小蝌蚪,记录成长过程,与同学分享。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假设你养了5只小蝌蚪,每过一周,它们数量增加2只,请你计算并绘制出第1周至第4周小蝌蚪数量的变化图表。
(2)测量一只小蝌蚪的长度,记录下来。每天测量一次,持续一周,看看小蝌蚪的长度是如何变化的。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3.拓展作业:请同学们思考,除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加减法和长度单位来描述?试举一个例子,并说明如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数学知识进行描述。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蝌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小蝌蚪,记录它们成长过程中的数量和长度变化,并尝试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些变化。鼓励同学们将观察结果以绘画、写作或拍照的形式进行记录,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实践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和长度单位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3.作业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上请教老师和同学。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知识,总结规律。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成长过程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5.课后作业,巩固应用:布置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笔算减法)学习目标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需要退位的减法。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需要连续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青蛙”这个涉及自然常识且小朋友感兴趣的情境,引出减法问题。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连续退位是学生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多位数减法中的难点。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除了竖式,教科书还呈现了结合口算和通过数线、计数器演示,启发学生用多种直观的方法体会连续退位的计算道理。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需要连续退位的减法计算。
思路与上一个问题相同。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针对退位减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关注计算中的关键点,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试一试·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主要探索整百数减几十几的减法。
类似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时出现过,结合前一课时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难度会有所降低。
教科书呈现了口算、拨计数器演示和竖式三种方法,其中计数器演示只给出了关键步骤。
·笑笑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和同伴说一说。
学习把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这是教科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又一种化难为易的尝试。
在计算“300-76”时,首先用被减数300减去1,然后用299减去76,最后在得数再加上1即可。
这样做的优点是把连续退位的减法转变成不退位减法,从而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探究问题
A2. 你能说一说三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
B.你知道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吗?
B1.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
B2. 你能说一说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
C.笔算三位数退位减法的注意事项?
C1. 你能不能说说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D.你能根据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 科:小学数学
册数:
第(3)册
单元数:
第(5)单元
知识领域:
数与代数
内容专题:
加与减
情境课题:
小蝌蚪的成长(第5课时)
知识课题
三位数减法的笔算
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
一级探究问题
二级探究问题
首学
互学
群学
共学
A.你知道三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A1.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青蛙?
D1. 你能根据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小蝌蚪的成长(2)》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小蝌蚪的成长》第二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蝌蚪的成长》(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本节课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部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本节课主要探索整百数减几十几的减法,类似的情况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时出现过结合前一课时内容,学生此时的学习难度会有所降低。
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创设了“吹气球”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整百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十位是“0”时,任何退位,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二、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师:一起读一下题目,看看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开联欢会,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师:你能知道什么信息呢?我们需要求些什么?生:一共买了300个气球,吹好了76个;求: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师:对,棒极了!回答的很完整。
师:你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应该列什么算式来求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重点来讲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讲解)师:300-76=师: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教师通过计数器演示300-76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三位数竖式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方法一:拆分法,将三位数拆成整十、整百和个位数300-70= 230-6=。
师:方法二:用计数器拨一拨师: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做的很正确,那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当十位是0时该怎么来计算?合: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继续计算。
学生完成,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方法一:拆分法,将三位数拆成整十、整百和个位数。
412-89=412-50-9=332-9=323方法二:用计数器拨一拨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笑笑师如何计算的,你能看懂吗?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是我根据“小蝌蚪的成长”这一课题,北师大版教材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小蝌蚪的成长”。
主要内容包括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2.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及其外观特征。
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学表格。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外观变化。
2. 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解小蝌蚪从孵化到成蛙的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外观特征。
3. 数学活动: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例如,孵化后的第一天,小蝌蚪有10只;第二天,它们的数量增加到20只,等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1. 孵化:10只2. 第一天的变化:20只3. 第二天的变化:30只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答案:1. 小蝌蚪在孵化后的第一天有10只,第二天增加到20只,第三天增加到30只,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变化。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5.6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蝌蚪的成长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4.教学时数:45分钟5.教学内容:小蝌蚪的成长6.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包括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学生可能对小蝌蚪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不熟悉,难以理解蝌蚪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成长阶段。
(2)数学知识:学生可能对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数量、形状、大小、长度等。
(3)观察与思考:学生可能缺乏观察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能力,难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5.5小蝌蚪的成长(教案)
教案:二年级下学期数学5.5小蝌蚪的成长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表达。
内容包括小蝌蚪的成长阶段、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比较小蝌蚪的成长速度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从小到大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和比较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教具学具准备:1. 小蝌蚪的成长图片或视频。
2. 数学计算器。
3. 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小蝌蚪的成长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蝌蚪成长的了解和观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阶段,包括孵化、蚪蚪期、长出四肢、变成青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成长的速度,并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份小蝌蚪成长的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
2.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引导全班学生比较不同小组计算的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据计算小蝌蚪的成长速度,并与同桌进行比较。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成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孵化、蚪蚪期、长出四肢、变成青蛙。
2. 小蝌蚪成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成长速度 = 成长距离 / 成长时间。
作业设计:1.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家后观察一只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小蝌蚪的成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
2.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蝌蚪数量的变化、成长时间的计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1. 《5小蝌蚪的成长》2. 主体部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六、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乘除法的运用。
2. 选做题:观察生活中的小蝌蚪,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小蝌蚪的成长(1)-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小蝌蚪的成长(1)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的第五节——小蝌蚪的成长(1)。
本节课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小蝌蚪的成长展开,通过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小蝌蚪的生长阶段,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大小和数量,以及用相应的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规律。
2.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的生长图片、数词卡片、小蝌蚪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蝌蚪玩具、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带来的小蝌蚪玩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 观察和比较:展示小蝌蚪的生长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大小和数量。
引导学生发现小蝌蚪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体型逐渐变大,数量逐渐减少。
3. 例题讲解:出示一组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如:“第一张图片上有3只小蝌蚪,第二张图片上有5只小蝌蚪。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数词描述自己组里的小蝌蚪数量。
6. 应用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蝌蚪的生长1. 观察和比较:小蝌蚪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和数量变化。
2. 描述数量:用数词描述小蝌蚪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如蝴蝶、苍蝇等,用数词描述它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数量。
2. 答案:如:“我家的小猫在出生时有5只,现在长大了,只剩下3只。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算的对吗》
教材分析
《算得对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算理。
板书:118+138=256(元)
1 1 8
+1 3 8
2 5 6
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妈妈给售货员300元,应找回多少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合作交流作好思想准备,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
注意检查和验算
青蛙妈妈看到同学们做的好,它们也学着同学们做了两道题,同学们看看对吗?
526 482
- 41 - 178
116 314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被减数是整百数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师:青蛙妈妈看着孩子们表现真棒,打算开次联欢会,它买了300个气球,已经吹好了76个,还有几个气球没有吹起来吗?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蝌蚪的成长》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蝌蚪的成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比如,家里的小猫小狗,或者是学校里的小金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蝌蚪成长的奥秘。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教学难点的讲解,我还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在实践活动组织中,我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蝌蚪成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记录和整理数据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绘制图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何布局图表、如何标注数据等问题。教师需要提供清晰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克服这些难点。
-教师应设计一些实际活动,如记录一周内教室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数据、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从而突破难点。
注意:由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描述要求精简扼要,2000字远超出了实际需求。以上内容已经尽可能精简,并在保持核心知识点和学生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描述。在实际教案编写中,这部分内容通常不会达到如此长的篇幅。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6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5.6小蝌蚪的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我会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有关小动物的知识,例如小鱼、小虾等,以便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向学生介绍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包括它们从卵孵化成小蝌蚪,再到变成青蛙的过程。
我会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小蝌蚪成长的问题,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思考和解决。
例如,如果有5只小蝌蚪,每只小蝌蚪每天长大一点点,那么5天后,它们会变成多大的青蛙?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思考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的引入:我选择小蝌蚪的成长作为教学主题,是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引入实践情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的介绍:我会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为后续的数学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3. 数学问题的设计:我会设计一些有关小蝌蚪成长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
这些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优质教学课件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
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514 - 126 = ?
画拨算
暂停
514 - 126 = 388(只)
画
-6 -20
-100
拨
算
5·1·4
388 394 414
514
514-100=414
-1 2 6
414-20=394 394-6=388
388
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
412 - 89 = ?
画拨算
暂停
412
-
89
=
323(只) 哪一位被借走1, 要减1后再计算。
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拨
412-80=332 332-9=323
-9
-80
323 332
412
算
借1
412 89
43 2 3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西池塘 原有蝌蚪/只 514 变成的青蛙/只 126
东池塘 412 89
小蝌蚪的成长
身子像个小逗点, 摇着一根小尾巴, 长大吃虫叫“呱呱”。
暂停
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西池塘 原有蝌蚪/只 514 变成的青蛙/只 126
东池塘 412 89
西池塘 原有蝌蚪/只 514 变成的青蛙/只 126
东池塘 412 89
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 78 1 43 7
答:还剩 137 页没看。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小蝌蚪的成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蝌蚪的成长,通过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教学内容包括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生命成长的规律、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的理解。
2. 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相关图片。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观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分享观察和记录的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总结提升:教师通过PPT总结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受精卵→蝌蚪→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变成小青蛙。
2. 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有序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思考和总结生命成长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他生物的成长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