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化进程

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化进程

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化进程作者:张雪城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事业单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其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行前并非一个法律上的概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生效起,事业单位制度开始了其“法律化”的进程。

纵观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化进程即可知今日事业单位制度所面临问题的缘由。

关键词:事业单位;法律化;科层式行政机关一、引论法律概念上的事业单位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颁行后而产生,而后经过了1996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1998年的《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与201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这个制度分别进行的法律化。

由于法律化进程存在的不足使得事业单位出现了概念混乱的问题,以下将通过对其法律化进程进行分段梳理,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与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性质。

二、正文所谓事业单位概念混乱的问题,即是指在当下存在着各种法律性质各异而统一登记为事业单位的组织体。

正如方流芳教授所言“在21世纪的中国,试图用一个定义去概括事业单位的一般属性多半会犯简单化的错误,因为,事业单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言词定义所能够概括的极限。

”①为了能够明晰事业单位制度的法律性质以及事业单位概念出现混乱的原因,首先需要对其法律化的进程作一个历史的梳理,以求能明晰事业单位概念混乱的原因以及现行法律对其所为的制度设计。

为了使以下的论述更有意义,在这里首对几个相关概念的含义进行明确:首先是“科层式行政机关”,参考翁岳生先生在其所著《行政法》中对此概念在台湾法律制度背景下所为之定义,在中国现行法背景之下科层式行政机关即是指《宪法》第三章中规定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与各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区政府等代表国家表示意思,从事公共事务,具有单独法定地位之组织②;其次是“国家行政”,在本文语境中国家行政亦作直接行政理解,是指由国家机关直接来执行行政事务的行政组织形式③。

事业单位的沿革

事业单位的沿革

事业单位的沿革“事业单位”的概念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少在1952年“事业单位”这个特定词汇就已经出现在规范性文件中。

1963年,在国家编制委员会代国务院草拟的《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中将事业单位界定为“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

但直到1998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才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再一次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包括了“公益性非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可以说是极具中国特色。

其称谓,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对应的词汇;其机构性质,也很难用国外的非盈利组织(NPO)或者非政府组织(NGO)来对比。

由于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它被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专家们也就据此将其译为“Public Service Unit”(公共服务机构)。

事实上,“公共服务机构”这个概念还不能容纳现在所有的事业单位,只是表达了其设立的初衷。

从功能上讲,我国的事业单位有这样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我国人才资源的主要聚集地。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我国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都集中在事业单位;二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共计125万个,其中独立核算事业单位95.2万个,纳入政府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3035多万人,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涉及科教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几乎覆盖了我国各个行业,从业人员仅次于企业,是我国的第二大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团体、社会集体等组织设立,按照特定法律规定并依法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事务管理职能和自负盈亏能力的法人单位。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依法由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设立的法人单位。

事业单位的设立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登记注册。

事业单位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事业单位是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和批准设立的。

设立时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注册登记。

这些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设立、管理和运行都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其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其次,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事业单位作为法人,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财务制度,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相应的权利和自主决策的权力。

第三,事业单位具有自负盈亏的能力。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获取收入,也需要自行负担相应的费用和成本。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自身收入和其他合法渠道。

同时,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服务时,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四,事业单位的宗旨是公益性质。

事业单位的设立和运行都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公众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承担着国家的管理职能,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事务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学校、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是事业单位。

然而,事业单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相对宽松,有可能导致部分单位管理混乱、腐败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存在着缺乏市场化运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也在不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和优化。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人员管理、推行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也在鼓励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多元化。

解读事业单位

解读事业单位

解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和管理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组织。

这些单位通常承担着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交通等重要的公共事务,对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事业单位的设置和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民生政策和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事业单位的设置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定。

首先,事业单位的设置要经过政府的批准和登记,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其次,事业单位通常是由政府出资或提供财政拨款来支持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

再次,事业单位一般有一定的固定人员编制,并实行人事制度和薪酬管理。

此外,事业单位通常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和财务独立性。

事业单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官府和社会公益事业组织。

在现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事业单位不仅为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教育事业单位负责教育和培训工作,包括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培训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负责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文化事业单位负责文化传承和文化产品创作与推广;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负责公共交通运营等。

这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涉及人民的方方面面,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过于集中。

这导致一些事业单位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够灵活和激励,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另外,一些事业单位面临着财务困难和经费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民主、透明和有效的决策机制。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一般是由政府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机构,其组织结构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组织架构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指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上的框架和层次。

它是事业单位内部各机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一种组织关系。

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一般包括上级机构、中级机构和下级机构三个层次。

上级机构是指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指导、决策的机构,通常是该事业单位的设立单位。

上级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业务指导方针、监督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审核财务报表等。

上级机构一般由事业单位所属的政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担任。

中级机构是指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下级机构的中间层机构,其职责包括统筹协调下级机构的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等。

中级机构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在事业单位内部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下级机构是指依附于中级机构并直接向其汇报的各个具体工作单位,也是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作单位。

下级机构的职责是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根据上级机构的要求,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责,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二、部门设置事业单位的部门设置是指事业单位内部按照业务特点和需要所划分的各个领域或板块。

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特点,其部门设置各有差异,下面以医院和学校为例进行说明。

医院作为一种典型的事业单位,其部门设置主要包括医务部、护理部、医技科室、行政管理部门等。

医务部负责医生的分科管理、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等;护理部负责护士的分科管理、病区的护理工作等;医技科室主要包括检验科、影像科等,负责各种医疗检验和影像学的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则负责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学校作为另一种常见的事业单位,其部门设置主要包括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等。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1.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按照法律设立,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与企事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划分,事业单位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事业单位两类。

•政府事业单位: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和运营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如公安局、医院、博物馆等。

•社会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独立法人,主要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如慈善机构、科研院所、学校等。

3. 事业单位的特点3.1 法定身份:事业单位是经国家法律批准设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法定的办学、经营权限。

3.2 公益性质: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3 自主管理: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独立制定管理制度和办法。

3.4 非营利性质: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自身经营所得,经营收益主要用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改进。

4. 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4.1 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政府事业单位由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

4.2 内部自治与民主管理:事业单位内部设立机构和组织形式,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成为单位内部的决策机构。

4.3 经费拨款与经营收入:政府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拨款,社会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和自身经营收入。

4.4 绩效考核与社会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依据完成的任务和提供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受到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5. 事业单位的就业与岗位设置5.1 就业形式:事业单位的招聘通常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录用人才。

5.2 岗位设置: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立相应的岗位,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普通工作岗位等。

5.3 职称评定: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职称评定,以评价人员的职业水平和业绩。

什么是事业单位

什么是事业单位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或授权的、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目的的组织或机构。

它在我国国内拥有较长的历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或授权的、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目的的组织或机构。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入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渠道。

事业单位的活动范围涉及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二、事业单位的类型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能和组织特点可分为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多个类型。

教育类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学校、培训机构等;科研类事业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文化艺术类事业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体等。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提供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三、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非盈利。

这使得事业单位在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上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2. 组织稳定性:事业单位的运行稳定,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拥有较为稳定的财务来源和政府支持。

3. 人员专业性:事业单位从事的活动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上有一系列制度和要求。

4. 政府监管: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设立或授权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政府的监管和指导。

政府通过拨款、考核等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和约束。

四、事业单位的作用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促进教育进步:教育类事业单位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等重要任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 促进科技创新:科研类事业单位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1. 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出资或出资主导的社会事业组织。

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公益性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

事业单位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由政府出资或出资主导;•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公益性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2. 事业单位的类别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包括:•教育类事业单位:如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医疗卫生类事业单位:如医院、卫生院、诊所等;•科研类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科研机构等;•文化类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公共管理类事业单位:如政府部门、行政机构等。

3. 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行政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直接受政府部门管理,领导层由政府任命;•事业化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管理模式更接近企业化管理;•事业法人制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独立设置法人,具有法人地位,管理更加独立。

4. 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门和岗位:•领导班子:包括单位领导、党组织负责人等;•经营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业务部门:根据单位的具体业务领域设置,如教学部、医务部等;•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单位后勤保障工作,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基层一线岗位:直接从事业务工作的基层员工。

5. 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之前,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服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业务知识:掌握本职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政策法规:熟悉国家政策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做到遵守规章制度;•公共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意识强。

结语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益性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

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工作单位名称大全

工作单位名称大全

工作单位名称大全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单位。

无论是公共机构、私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它们都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工作单位名称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等。

中央政府部门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各级政府部门。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等。

2. 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指各种经济实体和非经济实体,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

3. 学校教育机构。

学校教育机构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单位,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

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

4.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是进行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单位,包括医院、卫生院、诊所等。

例如,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红十字会诊所等。

5. 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单位,包括科研院所、实验室等。

例如,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等。

6. 文化艺术机构。

文化艺术机构是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艺术团体等。

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7. 新闻传媒机构。

新闻传媒机构是进行新闻采编和传媒服务的组织单位,包括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

例如,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

8.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进行金融服务的组织单位,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摩根士丹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

9. 社会公益机构。

社会公益机构是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单位,包括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社会福利机构等。

事业单位类型划分标准

事业单位类型划分标准

事业单位类型划分标准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从事公益性活动,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业务特点,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划分标准如下:一、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等活动。

这类事业单位通常依托于政府机构,服务对象为公众或特定群体,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管理体制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导。

二、公共服务事业单位。

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

这类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服务对象广泛,服务内容涵盖多个领域,经费来源多样,管理体制相对独立。

三、事业性企业。

事业性企业是指由事业单位依法设立的企业,其经营活动主要为了支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活动。

这类企业通常是事业单位为了筹集经费、拓宽收入来源而设立的,其经营业务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活动相关联,经费管理受到事业单位管理机构的监督。

四、社会团体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是指由社会团体依法设立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服务、慈善公益、文化艺术等活动。

这类事业单位通常依托于社会团体,服务对象为特定社会群体或公众,其经费来源多样,管理体制相对独立。

五、其他类型事业单位。

除上述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事业单位,如宗教团体事业单位、公益基金会事业单位等。

这些事业单位的划分标准相对灵活,根据其具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特点进行划分。

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财务监管、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其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督制度。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和指导,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其管理体制、经营活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性质和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事业单位概念的演变
1.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事业单位”,并在多处提及“基本建设的各项设计预算定额,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定额,事业单位的人员定额,都应当根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修订”;“在各机关和各事业单位降低事业费、购置费和办公杂支费的开支标准,各企业的这类费用的开支标准也实行降低”;“各事业单位编制过大、各企业单位非生产人员过多以及各企业任意招收职工使企业职工超过实际需要等缺点,也应当在实行全面节约的原则下加以克服”。

2. 1963年7月,国家编制委员会代国务院草拟《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中对事业单位下过一个定义:“凡是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内开支的单位均为事业编制”。

3. 1965年,国家编制委员会制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中提到,“凡是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产等服务活动,产生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列为国家事业单位编制”。

4. 1984年全国编制工作会议上印发《关于国务院直属单位编制管理的试行办法》(讨论稿)规定:“凡是为国家制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国民经济、人民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等服务活动,不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可定位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5.。

事业单位简介与分类

事业单位简介与分类

事业单位简介与分类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依法独立承担财务责任、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自负债务的组织机构。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广泛涉及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体育等领域,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与特点事业单位是一种公益性法人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和公众,而非盈利服务。

相对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独立承担财务责任:事业单位拥有独立的财务主体,独立承担经济责任。

2. 自主经营管理:事业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进行自主的经营管理活动。

3. 自负盈亏:事业单位经营出现盈余或亏损时,由事业单位自行负责。

4. 自负债务:事业单位在经营中产生的债务由其自行承担,与国家财政无关。

5. 公益性目的:事业单位的主要宗旨是服务社会和公众,追求社会公益。

二、事业单位的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教育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大学、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

它们以培养人才、提供教育服务为主要职能,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2.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医院以及卫生保健机构。

它们主要承担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为公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3.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指科学研究院所、实验室等机构。

它们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4. 文化艺术事业单位: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美术馆等文化艺术机构。

它们致力于收藏、保护、展示和推广文化艺术资源,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5. 体育事业单位:包括体育馆、体育学校、运动队等机构。

它们承担体育培训、竞技比赛组织等工作,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除了以上几类事业单位,还有其他领域的事业单位,如新闻出版、环保、旅游等。

这些事业单位在各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福祉做出贡献。

总结:事业单位作为一种公益性法人组织,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公益性等特点。

单位的名词解释

单位的名词解释

单位的名词解释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

这些名词可以是代表某个特定概念或实体的缩写词,也可以是表示一组事物或人群的名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名词。

一、单位单位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其具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和运作能力。

单位可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某种活动或提供某种服务。

在单位中,一般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可以通过内部的协作和合作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政府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执行机构,其单位包括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

企事业单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其单位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等。

社会团体是由群众按照共同兴趣或目标组织起来的,其单位包括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社会福利机构等。

在单位中,有不同的职位和岗位,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任务。

例如,单位中常见的职位包括经理、主管、文员等,岗位则根据单位的不同性质和需求而有所差异。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领导层和员工,通过协同工作来推动单位的运转和发展。

二、单位的业务范围单位的业务范围是指一个单位所专注、从事的具体领域或业务。

不同的单位由于其性质和目标的不同,所从事的业务范围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政府部门的业务范围包括公共管理、社会事务、经济建设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则根据其所属行业和经营项目而不同,可能涵盖从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社会团体的业务范围则可能与公益事业、群众服务、文化艺术等相关。

单位的业务范围对单位的日常运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来确定其业务范围,并在该范围内进行定位和资源配置。

同时,单位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业务方向,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三、单位的组织结构单位的组织结构是指在单位中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层级。

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单位的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常识

事业单位常识

事业单位常识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统一规划设立,依法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它是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宗旨、以公共资源为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特殊经济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事业单位是国家支持的,享有国家提供的特殊支持政策和待遇。

二是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社会捐赠和服务收费等。

三是事业单位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主要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和决策。

四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职工由政府主导,且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

事业单位的分类有很多种,根据功能可以分为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根据依托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事业单位、地方事业单位、军事事业单位等。

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

事业单位的管理结构比较规范,一般由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和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规范。

机构设置要合理,分工明确;管理体制要松紧有度,便于组织协调;职责分工要清晰,各司其职;工资福利要合理,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借鉴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和方式。

例如引入绩效评估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腐败工作,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益责任,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同时,事业单位还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事业单位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够灵活,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竞争力。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管理腐败、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另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

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

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一般认为“事业单位”这一名称产生于解放以后,而社会公共事业组织是早已存在。

但实际上,“事业单位”这一概念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当时指的是其原本的意义,即具备一定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行为,如交通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建筑事业等等,直到今天这个概念还是保留着。

但“事业单位”却拥有了不同的意义,在延续旧时意义的台湾和大陆间,这个词的意义是完全不相同的。

台湾的事业单位泛指企业机构,如公营事业。

1、关于解放初期的社会事业组织机构形成和结构当时对私立学校等,解放后采取的管理手段,开始是扶助和引导,并且明确不能随意停办和取消,以实行新民主义的教育,但后来采取全部转公立的政策,大约在1957年完成私立转公立的过程。

这一历史时期,大致即新民主主义阶段转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阶段。

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为单一举办主体和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医院及其他公共事业机构为特征的公共事业制度,并将整个公共事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计划管理的轨道。

这一制度的确立和施行,迅速改变了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水平极其落后的状况,极大地推进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居民受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各学龄段入学人口入学率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肆虐于旧中国的各种传染病在很短的时间内绝迹,居民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公共文化事业从无到有,各种文化设施在全国城乡各地初步建立;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不是完全由主观造成的,而是由于战后弱小的社会民间力量,和集中全社会力量的国家间的对比与选择最终决定的结果。

在20世纪50年代起步实施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公有化措施,建立起了以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逐步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由于中央政府控制了经济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权力,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发展公共事业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名称规则(国家机构编制网)

国务院机构名称规则(国家机构编制网)

国务院机构名称规则(国家机构编制网)
国务院机构分为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

其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或层级关系、矢名、格级名,分别规定了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层级、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

国务院组成部门,名称分别叫“部、委、行、署”,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开头都冠“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是国别概念,也是区域概念。

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3个委员会的名称还要冠“国家”,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相应的“委员会”进行区分。

而名称为“部、署”的组成部门,不存在与地方政府相应机构混淆的问题,无需再冠“国家”。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机构名称中冠“国家”还是历史惯例,从建国初期开始,其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名称中就一直冠有“国家”。

国务院直属机构,除海关总署、国务院参事室外,名称都是“国家ⅩⅩ(总)局”,对外交往中可在名称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

这些机构名称中冠“国家”,也是为了与地方政府相应机构进行区分。

国务院办事机构,除国务院研究室外,名称均是“国务院ⅩⅩ办公室”。

对外交往时也可在名称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职能情况不同,名称分别叫“局”、“委员会”、“社”、“院”、“中心”、“理事会”,大多数冠“中国”,也有冠“国务院”或“国家”。

此外,部委管理的国家局,除中国民航局外,名称均是“国家ⅩⅩ局”。

对外交往时也可在名称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特征、类型

事业单位的含义、性质及种类——认识职业社会事业单位的含义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

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

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

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

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特征)(一)服务性。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如教育事业单位。

(二)公益性。

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三)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名称的起源及最初的构成
一般认为“事业单位”这一名称产生于解放以后,而社会公共事业组织是早已存在。

但实际上,“事业单位”这一概念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当时指的是其原本的意义,即具备一定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行为,如交通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建筑事业等等,直到今天这个概念还是保留着。

但“事业单位”却拥有了不同的意义,在延续旧时意义的台湾和大陆间,这个词的意义是完全不相同的。

台湾的事业单位泛指企业机构,如公营事业。

1、关于解放初期的社会事业组织机构形成和结构当时对私立学校等,解放后采取的管理手段,开始是扶助和引导,并且明确不能随意停办和取消,以实行新民主义的教育,但后来采取全部转公立的政策,大约在1957年完成私立转公立的过程。

这一历史时期,大致即新民主主义阶段转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阶段。

基本建立起了以国家为单一举办主体和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医院及其他公共事业机构为特征的公共事业制度,并将整个公共事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计划管理的轨道。

这一制度的确立和施行,迅速改变了旧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水平极其落后的状况,极大地推进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居民受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大,各学龄段入学人口入学率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肆虐于旧中国的各种传染病在很短的时间内绝迹,居民人均寿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公共文化事业从无到有,各种文化设施在全国城乡各地初步建立;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不是完全由主观造成的,而是由于战后弱小的社会民间力量,和集中全社会力量的国家间的对比与选择最终决定的结果。

在20世纪50年代起步实施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公有化措施,建立起了以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逐步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由于中央政府控制了经济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置权力,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发展公共事业的责任。

公共事业的管理,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计划,通过计划的方式,去合理配置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

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家里可支配的钱很少,那么这些钱主要该用于哪些方面,就要有非常明确的计划意识,反之,如果钱比较多,那么打算开支的方面也非常多,计划的意识倒不会那么强。

管理方式的单一,也是由于战争年代的单一有效的方式的延续。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政府的管理,实际上都只建立在党的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也就是对“人”——干部而不是“事”的管理上。

当时的“事”是非常态的,反倒是“人”较为“稳定”。

事业单位名称的得来,其实当时只是一种权宜结果。

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事业单位”一词,它指那些活动经费由国家财政列为事业项目开支的机关和部门。

从此,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单位一起,成为反映我国社会组织机构的基本概念之一。

所以,说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产生于建国之初,这句话是不太符合事实,因为,事业单位的实体早已存在,而分类和得名却是特殊时期财政管理的副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