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
五、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然则吾亡乎优 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练习二
一、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面各自所隶属的部首。 中裁加壮败毒游理载虽辨旌 秋窘罪芹解闷乞蹇雕需熬颇
二、阅读标点文选(《左传·齐桓公伐楚》),查阅有关工具书,说明下列句子 中划线词的意义。
1.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3.楚子使屈完如师。 4.君惠檄福于敝邑之社稷。 5.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三、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染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二、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本义及其在句子中的 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1.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与鄢》) 2.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也。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 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 4.宣子骤谏。(《左传·晋灵公不君》)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 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于何逃声哉(《列 子·汤问》)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B.遂扶以下。C.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D.以示于朝。
30.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之二虫又何知?
C.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D.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履帝武敏歆。(步迹) B.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事情)
C.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到……去) D.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躲藏)
E.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过了一半)
6.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不含贬义的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C.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D.冯唐已老听吹嘘。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16.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 ( )
A.《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同一个词的是 ( )
(1)形貌昳丽。(2)丽土之毛。(3)将军身被坚执锐。
(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鬼侯有子而好。(6)遂开门纳众。
A.(1)和(2) B.(1)和(5) C.(3)和(4)
D.(1)、(2)和(5) E.(4)和(6)
2.下列各字,按照“六书”分析属于形声字的是 (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使动用法的是 ( )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1、写出与下列10个繁体汉字相对应的简体楷书汉字。

叢憂確逹獻護戀晝礎構2、写出与下列10个简体汉字词组相对应的繁体楷书汉字。

适应学习后来运动选择认识读书头发阳历论语3、写出与下列10个甲、金文或小篆字形相对应的楷书字形。

二、填空(5分。

共10空,每空0.5分)1、和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又称两大系统。

2、从造字法来看,“追”字是字,“逐”字是字。

3、“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中的“诸”是的合音词,“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中的“叵”是的合音词。

4、《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5、“小国寡民”中“小”是用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是用法。

三、选择(20分。

共15小题。

1~10为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1~15为双项选择,每小题2分)1、《故训汇纂》全面系统地汇辑了先秦至晚清古籍中的故训资料,是一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历时十八年编成。

它的作者是()A.王力郭锡良何九盈B.王力蒋绍愚严学宭C.宗福邦萧海波陈世铙D.郭锡良王海棻洪诚2、下列四个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盆成括见杀。

(孟子·尽心下)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C.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项羽本纪)D.卻克伤于矢。

(左传·成公二年)3、《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的作者依序分别是()A.刘淇王引之杨树达B.段玉裁王念孙杨伯峻C.刘淇王念孙黄侃D.戴震俞樾王筠4、下面四句,没有句子成分倒装现象的一句是()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小雅·车舝)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周南·桃夭)C.责毕收乎?(战国策·齐策)D.臣死且不避。

(史记·项羽本纪)5、下面四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鳥及天亡B.更木字刃C.鹿馬羊甘D.魚豆貝口6、下面四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兵戒采析B.武步牧暮C.莫亦初及D.伐休寇彬7、下面四组汉字,全是形声字且声符又相同的一组是()A.肚徒杜B.穎潁顛C.衷依裹D.佃畋界8、《尚书正义》的作者是()A.唐·陆德明B.晋·杜预C.唐·孔颖达D.汉·高诱9、《说文解字》部首数和正文所收字数依序分别为()A.540;1163B.214;9353C.210;1163D.540;935310、根据词语之间的组成方式,“都城过百雉”是()A.连动词组B.联合词组C.主谓词组D.偏正词组11、汉字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楷书的形旁来推求它的本义范畴。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一、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古代汉语 习题

古代汉语 习题

思考与练习三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东赎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

“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彼D. 己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的意思是: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桃花B. 夭折C. 年轻D. 茂盛答案:D二、填空题4. “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5. “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翻译题6.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7.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8. 请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雅”是宫廷诗歌,语言典雅,内容多涉及政治、道德;“颂”则是祭祀用的诗歌,语言庄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

五、论述题9. 论述《左传》在古代汉语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春秋》为蓝本,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同时,《左传》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其语言优美,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综合应用题10. 阅读以下古代汉语段落,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问题: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什么观点?答案: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认为,仅仅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和危险。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古代汉语1练习题

古代汉语1练习题

古代汉语1练习题一、单选题1. 下列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象形字?A. 山B. 心C. 明D. 月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书礼乐D. 春秋战国3. 下列哪个朝代的文字被称为“金文”?A. 商B. 周C. 秦D. 汉二、多选题A. 单音词B. 复音词C. 联绵词D. 专有名词2.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先秦散文?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楚辞》三、填空题1. 古代汉语中的“六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词典,由许慎所著。

3.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本义”是指词语的________义。

四、名词解释1. 《说文解字》2. 骈文3. 四声五、翻译题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闪烁,景色非常美丽。

”六、简答题1. 简述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特点。

2. 请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对偶”。

3. 简述《左传》的文学价值。

七、判断题1.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较少。

()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所著。

()3. 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古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与其对应的现代汉语称谓连线:1. 父母 ________ A. 爷爷2. 子 ________ B. 父亲3. 孙 ________ C. 儿子4. 爷爷 ________ D. 孙子九、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错误:________ 改正:________十、作文题请以“我的古代汉语学习之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古代汉语习题

古代汉语习题

单选题-指事
.《说文解字· 叙》中所谓“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② ①象形; ③会意; ②指事; ④转注。
填充题-本义
.“城”的本义是 城墙
,在“使人
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中,“城”字用的是 引申 义。
填充题-词义变化
.“汤”在古代专指 热水
,这个意义在
成语“赴汤蹈火”中还保存着。
.“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 之用”句中“空”、 “乏”是-- ④ ①形容词用作动词; ②形容词作定语;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单选题-使动用法 .下列各句中有形容词用作
使动词的句子是------- ④
①邑人奇之。 ②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以拙人。 ③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
古代汉语习题
填充题-古文字阶段
. 从汉字的书写体式上看,先秦文字 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它包括 甲骨文 、
金文 、大篆 、 六国古文 和 小篆 。
填充题-隶书
.最早的隶书产生于 战国 时 代。它是由 大篆 文字的草 率写法逐渐形成的。
填充题-隶书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 隶书 的产生是 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 的构造,改变了篆书以前的 古文字 的
单选题-名词作状语
.在 “失期,法皆斩”中,
“法”当作------ ② ①宾语; ②状语;
③定语;
④主语。
单选题-名词用作动词
.在《论语· 公冶长》 “以其子妻 之”中, “妻”的语法作用是-- ①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用作使动词;
④名词用作意动词。
单选题-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代汉语习题集

古汉语阶段测试一一、下列句子哪些是双宾句?请把其中的双宾句译成现代汉语。

1、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画蛇添足》2、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新序·善谋》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4、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滕文公上》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6、是以明君未尝示人术而借下权也。

《潜夫论·明忠》二、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其中哪些是无形式标志,哪些有形式标志。

1、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孟子·滕文公上》2、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同上)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5、义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

《汉书·义纵传》6、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告子下》7、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亦帝子斩之。

《高祖本纪》8、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史记·屈原列传》9、地削兵败,此何故也:《史记·项羽本纪》10、若信者,亦已为禽(擒)矣。

《史记·淮阴侯列传》三、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句,请用波浪线标出其宾语1、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孟子滕文公上》2、无乃尔是过矣?《论语·季氏》3、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卫灵公》4、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宋人有酤酒者》5、管仲曰:“公谁欲与?”《庄子·徐无鬼》6、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7、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滕文公上》8、许子奚为不自织?《许行》9、路恶在?《孟子·尽心上》10、狂者伤人,莫之怨也。

《淮南子·说林》11、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左传昭公十五年》四、分析下列句中“焉”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3.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4.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管子·小匡》)
[免]
1.齐王遁逃走莒,仅以身免。(《战国策·燕二》)
2.王陵遂病免归。(《史记·吕太后本纪》)
3.免胄而趋风。(《左传·成公十六年》)
4.狱讼成,„„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周礼·秋官·乡士》)
[贰]
8.闲窥石镜清我心。(李白:
庐山谣)
9.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10.少益耆食,和于身也。(战国策·赵四)
八、写出
与下面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
1.丑——醜
2.谷——榖
3.表——錶
4.饥——饑
5.製——制
6.厂——廠
7.了——瞭
8.發——髪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1.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周礼·天官·大宰》)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3.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经·大雅·大明》)
4.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九、解释下列句中偏义副词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磾传》)
9.“唇”与“脣”的形体差异在于的不同,“慙”与“惭”的区别则是不同。
10.“昏”和“婚”属于_____的古今字;“然”和“燃”属于_____的古今字。
二、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刃上耳悲涉旌既牧本颖鱼歌江下耳果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粪户牟鬲采徒廿禾眉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十、选择题
1.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B.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C.汉字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产生的。
D.结绳和契刻是汉字产生的基础。
2.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属于()。
8.度长絜大:
9.放荡不羁:
10.日薄西山:
11.皓首穷经:
12.安之若素:
六、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讽诵——
2.容止——
3.丰登——
4.树艺——
5.功伐——
6.劝勉——
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其古今词义的异同:
1.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A.被披
B.直值
C.莫暮
D.何荷
15.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A.陈阵
B.知智
C.然燃
D.贾价
16.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
。。)))的是()。
A.赴讣
B.反返
C.女汝
D.责债
17.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
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A.弟悌
B.内纳
C.坐座
D.莫暮
18.下列各组字不属于异体字的是()。
4.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十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1.行一步一趋一走
一奔
2.伐一侵一袭
3.牙一齿
4.驰—驱
5.召—招
十二、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十五、选择题
1.“豆”的本义为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后来指“豆类食物”。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更替
2.“皮”的本义为带毛的兽皮,后来泛指兽皮和人的皮肤。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更替
3.“金”的本义泛指一切金属,后采专指黄金。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8.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司马迁《报任安书》)
9.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
10.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周书·文帝纪下》)
八、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A.发散式
B.线条式
C.混合式
D.其它
第三章语法一
一、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二、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条件有哪些?举例说明。三、名词做状语有哪
些情况?举例说明。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原类的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5.隶书可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作,今隶又称作。
文字形体结构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叫,隶变后的字体变圆为方,笔画易曲为直,大幅度省减,象形性大大减弱,大大增强。
6.“嶽”与“岳”形体差异主要表现为造字方法的不同,前者是字,后者是字。
7.“煙”与“烟”的共同之处是相同,不同之处是不同。
8.“愬”与“诉”的音、义全同,并且都是形声字,但在构形上,前者以为形符,后者以为形符。
A.古文B小篆
C.大篆
D.隶书
3.战国时六国文字属于()。
A.籀文
B.古文字
C.篆文D小篆
4.据史书记载,我国第一部学童识字的字书是(
A.仓颉篇
B.爰历篇
C.博学篇
D.史籀篇
5.楷书产生的时间是()。
A.汉末
B.魏晋之交
C.六朝
D.晋代
6.属于“六书”中造字之法的是()。。
)
A.指事、假借
B.象形、会意
第一章文字
一、填空
1.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_____、____、_____。
2.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_____偶然发现的。
3.甲骨主要出现在____,那是殷商王_____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4.从汉字的书写形体上看,先秦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它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
A.月部
B.肉部
C.丨部
D.口部
11.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D.斯、国、益
)。
)。
。)
A.反返
B.见现
C.孰熟
D.北背
12.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A.竟境
B.其箕
C.贾价
D.昏婚
13.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A.卒猝
B.辟僻
C.伯霸
D.受授
14.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2.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3.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贾谊《治安策》)
4.涉字胃为乱。(《诗经·大雅·
公刘》)
[卒]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五、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六、什么是“亦声”字?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省形”字?
七、写出下面例句中加点字的今字。
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2.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
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4.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慎行》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1.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辞》)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4.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孟子·梁惠王上》)
[如]
1.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左传·僖公二八年》)
2.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乱]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
[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