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吴正宪课堂策略读书笔记
读了《吴正宪课堂策略》这本书,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读懂教材,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尝试不同的形式,这样的课题才会更符合学情,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2020-2021第二学期教师读书笔记
姓名:任教科目:_ 数学_____
书目
吴正宪课堂策略
作者
吴正宪
读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
教育类
阅读时间
2021.4.1
读书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探究要求是不相同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探究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最佳结合点。
1.直观的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发现直观背后的奥秘。
2.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弄清每个知识脉络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每个阶段的重难点以及核心的思想方法,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探究新知识。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1这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认真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
说实在,读教育类的策略方法感觉还是挺枯燥的。
但在课堂教学后,感到迷茫也无助时,拿起这本书,就像是吴老师在远处给你指明了方向一般。
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
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学生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吴老师告诉我们:对小学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有趣的情境出现是非常必要的。
练习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要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知识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吴老师也提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书中利用儿童经验的策略中,有一个“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学片断,吴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总结:(1)先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求什么问题,弄懂题意。
(2)再想想先怎么做,再怎么做,也就是做好解题的计划。
(3)解决问题,按计划实施。
(4)回头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总结。
正好这两天我们也讲到了“解决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着也试着用这种方法讲讲看,在讲完例题后就带着学生总结了以上的4个步骤,并提出在今后解决问题时就按照以上4步进行。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本学期研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书中介绍了21种教学策略,没有高深的理论,选用的是案例加策略的呈现方式,吴老师从目标、情境、探究活动、练习、评价、互动学习、问题解决、渗透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建模等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具体阐述了相应的策略,每个策略都有相应的案例及解析,一对一的点评,让人读有所悟,读有所用。
学习了这本书之后,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感受有以下几点: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重视课前设计,把握面对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以学定教”,本书中吴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把握一个前提——领会课标精神;做到一个基本——读懂教材;树立一个意识——研究学生。
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读懂教材,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教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不仅如此,还需纵向把握知识脉络,横向沟通知识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
具体来书,老师们在刻画知识与技能目标或描述数学活动过程时,往往忽略目标动词的使用,总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难易不合理。
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关注近期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又要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上,以及数感的增强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上,空间观念的发展上。
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放眼于未来,准确选择好目标动词,课堂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就有了生命力。
其次就是怎样构建师与生的和谐。
吴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重要的交往历程,是师生用心对话、真情互动的过程,所以课堂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场所。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在思维活动有了产物的基础上,要为学生建立展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平台,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教师要耐心倾听,寻找学生想法中积极的因素,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实现师生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4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在以往传统课堂上,教师就像演员,教学中不停地讲解、分析,生怕学生没听懂、学不会。
学生就像观众,他们作为接受者很难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研究中去。
被动接受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只掌握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传统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却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在转变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包办代替转变成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数学逻辑、探索数字奥秘、思考数学难题、交流数学应用。
这样的课堂是“活”的,学生要想适应这样的课堂,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经验”。
这里所说的经验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总之,只要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就可以统称为“经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应用、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下面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一、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
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具按照学习内容和教师要求进行的实际活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心理学家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学生直接获取感性认识,掌握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对于孩子们来讲,动手做始终是他们最欢迎的学习形式,只有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积累的数学经验,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通过各种动手活动,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2
巧妙创设情境追求高效课堂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问题起于数学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愈来愈重视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
曾有数学界名家明确指出:“问题情境创设,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存的思维过程,提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转化。
”“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将数学问题巧妙地揉合于具体情境中,而具体情境又能涵盖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借助于数学问题情境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从上可以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但创设问题情境有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才能做到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吴正宪老师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创设情境要有情趣;二、创设情境要有生活;三、创设情境要有问题;四、创设情境要有互动;五、创设情境要有文化。
问题情境创设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学习方法和相应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的,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创造性劳动。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传授知识,表达内心的想法,丰富教学形式,展示复杂的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较难懂的知识和抽象的思维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仔细的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一书。
书的内容特别贴近我们平常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知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力量。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熟悉。
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习题课时,我们班的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孩子们的留意力也都不集中。
在我课后反思时,翻开手中的这本书,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习题课就是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到最终一题,从同学做到老师讲,可见我的课堂没有生趣的缘由就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吴老师告知我们:“对学校生来说,让数学练习伴随着好玩的情境消失是特别必要的”。
练习的设计要让同学乐观参加,要给同学供应乐观思索和沟通的空间,习题课的设计也需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老师要先观其全貌,透过数学学问看到深邃的数学方法和思想。
从中我还深刻的感受到吴老师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上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教学应当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读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我熟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力争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同学们布满共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对,顺其自然,不急于提出确定或否定的看法,在捉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时再对同学进行必要的引导,为有效促进同学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思索而努力我们现在的“生本课堂”,变的同学说得多,老师说的少了,同学们究竟没有阅历,在生生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强调出重难点,这样就难免对一些听讲习惯不好的同学造成困扰,不能较好的把握学问。
吴老师“课堂教学策略”之三“重复中突出重点”策略解决了我的困扰。
吴老师说“重复同学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同学的意思,是老师掌握课堂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
这可以促使同学的发言从个体认知的表达转化为全班的共识。
”书中“角的度量”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老师让同学用量角器测量角,并说明测量方法。
吴正宪教学课堂策略体会知识分享
吴正宪教学课堂策略体会《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伊旗第二小学:王晓燕(数)利用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虽不能真正的领悟到蕴藏在书中深刻的道理,也不能完全学到吴老师那么高的境界,带也能学到一些浅显的教学经验及方法。
本书从备课上课练习以及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上给我一些启发:首先从备课上必须把握教学方向、疏通教材这需要我们熟悉课标,梳理教材,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跟着吴老师一起梳理教材,在梳理教材中解读课标,比如二年级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应该掌握哪些学习技能,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奠定基础,这些都在梳理教材时了解到的。
备课时必须备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如书中的一个例子《找规律》,在课前测试中全对的占53.5%,对于这节课,学生大多数都会的内容教师应该缩减课或提高知识的难度,如:猜一猜中间的图形是什么或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上要注重情景的创设要贴近生活,要儿童化或学生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有文化内涵。
我认为小学阶段1到3年级适合儿童化的,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情景,高年级4-6年级尤其5、6年级的孩子尽量设计一些有探讨价值的和有文化内涵的情景较合适,高年级的孩子一般不喜欢太幼稚的东西,他们喜欢挑战,这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上的提问,通过读吴老师的课例以及一年来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吴老师的提问恰到好处,没有一句废话,一句话就让学生听得很明白,知道老师要让他们干什么?立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而往往我们在提问时三句五句,反复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领悟不到老师要让他干什么,所以提问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挖掘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写教案时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而且要精练,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等等情况都要考虑到。
在课堂上允许孩子犯错,利用好错误资源。
“教室是犯错的地方”在我们的课上,不怕孩子出错,但学生不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利用不恰当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有幸接触到余老师推荐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利用课余时间仔细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小学数学教学阅历尚浅、在教学中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提出建议和指导,其中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一、走进学生—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丰富着他们的头脑,有的早已超出了教师的意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注他们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对接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应有的精彩。
二、走进课堂—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引导方向尤为重要,不同的学生学困点不同,教师的引导就要相应的要有所改变。
了解了学生的难点,自然可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走进自我—设计教学的整合点
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对整个课堂进行定位。
有时候的教学感觉课堂异常精彩,其实可以说是热闹,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收获的,因此教师还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进行充分整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满载而归。
吴老师的这本书,每个点都是以课例为载体,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充分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策略的用武之地。
在今后我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这本书就是我的引路人、指明灯,相信我的教学能力终会有质的飞跃。
读《吴正完课堂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读《吴正完课堂教学策略》学习体会“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齐物论》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那就是“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讲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给这些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怎么样?”众狙(一群猴子)皆怒,说:“凭什么?凭什么早上三颗,晚上四颗?不高兴。
”于是,狙公就改了,说:“这样吧,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庄子用的词很有意思——“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朝三暮四”的出处。
一般人在学这个成语的时候,会觉得这说的是某个人想法、做法总是更改,老是变来变去的。
其实,“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自己关于价值的习惯性判定里面。
你习惯了先拿多一点儿,再拿少一点儿。
结果有人给你讲,先少一点儿,后多一点儿,行不行?虽然总量一样,却受不了。
作为一名老师,当时读完这个故事,我自然而然想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能否在孩子们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给予他们“朝四”,使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尝到学习的甜,产生自信,阳光快乐地开启初中乃至高中整个人生的学习。
当《吴正完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捧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
吴正宪老师机智的教学设计,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真实情境再现的练习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来自努力的成就感,形成学习的积极体验。
在课堂中老师一句句温情的引导与提示,恰到好处的肯定与评价,向学生传递着来自老师的爱,让学生感受着课堂的温暖,享受着学习的幸福,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称之为开启了孩子“朝四”的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分享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分享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一些心得。
你们知道吗?一翻开这本书,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吴老师的那些教学策略,简直太妙啦!比如说,她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可太重要啦,想想咱们小时候上课,如果老师干巴巴地讲,咱们能听进去多少?但吴老师有办法,通过各种有趣的例子、小故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抓住了。
再说说吴老师的提问技巧。
她提的问题可不是随便问问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这可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强多啦!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感觉自己在教学上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启发。
我觉得咱们都可以学学吴老师的这些策略,让咱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孩子们更喜欢学习!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点心动,想去看看这本书啦?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感受,快来听听吧!哎呀,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停地在心里感叹,吴正宪老师真是太厉害了!吴老师特别善于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说,讲数学知识的时候,她能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啦。
而且吴老师还很会引导孩子们合作学习。
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那种氛围多好呀!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么和小伙伴们相处,怎么一起进步。
还有哦,吴老师对课堂的评价也很有一套。
她的表扬不是那种随便的“你真棒”,而是具体地指出孩子们哪里做得好,让他们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以后就更有动力做得更好啦。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一直在想,以后我也要像吴老师这样,把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习,而是开开心心地主动去学。
小伙伴们,你们要是也对教学感兴趣,真的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会给你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
最新《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读书心得
最新《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读书心得在阅读《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这本书时,我收获颇丰。
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个人心得体会:1.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首先强调了课程设计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研究目标和有效的研究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明确的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2. 课程设计的原则书中还介绍了几个课程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设计一个成功的课程非常有帮助。
其中包括:- 学生中心:将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放在课程设计的核心。
- 目标明确: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正在研究什么。
- 灵活性与适应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调整课程设计。
- 反馈与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度和问题。
3. 有效的课程设计策略《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给出了一些有效的课程设计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效果的课程。
其中包括:-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
-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工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阅读《吴正宪课程设计策略》让我深刻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出高效的课程。
这些理念和策略对于我未来的教学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研究和实践这些内容,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 注意:以上为个人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
有苦的跋涉,才会有笑的收获——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廖冬敏在小学数学学科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教师,没有不知道吴正宪的。
有人说:“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中闪动精彩。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吴老师更是一本内容丰厚的书。
有人这样评价她的课堂:吴正宪老师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吴老师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大树的呢?吴老师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儿时上大学当科学家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一个“文革”中的初中毕业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怎能承担得起教师工资的重任?别无选择,书上有路勤未经,学海无涯苦作舟。
”吴老师正是有了长期的积累,才变成今日的大师。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分为21节,每个章节之间并没什么联系。
每个章节都想一部微电影,完整而精炼,都是一篇篇精炼的小论文。
有例子有讲解,通俗易懂,很有说服力,每个章节后面还有理论性的总结,有的总结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都是经验之谈,如果不留神很容易错过,所以看这本书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的道理,看看总是要停下来思考下书中的话语。
书中有两个章节特别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想。
书中第一章节: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有这样一段话,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树”,才能“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
专业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这么办”。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
学习《吴正宪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讲堂授课策略》心得领悟通学吴正老的教育理念,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细小,特别是吴正老丰富的授课以及精湛的授课理是我的授课念生了翻江倒海的化。
作一名老授学生的不是知,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学,我到,在此刻个身学的代,我老也要做一名身学型的老。
人常:“你想要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好一桶水,甚至要准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老的授课著中吸取了多教育授课养,了我的授课念,提升了我的授课理次。
同,我也极地利用互网上的授课源采集一些全国名的授课堂,学他的授课。
在日月累中,我的授课方法、教育念均获取了很好的提升。
霍姆林斯基:“没有,就没有教育。
” 句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特别是在每日繁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候是孩子眼中“冲的魔鬼”。
在学中,听了吴老的示范,他的堂中无不浸透着一个“ ”字 ,一个好意的微笑,一句的“你真棒!”,一次激励的掌声,一段充意的价,收到的学收效比大声的指高出很多倍。
吴老以情激情,用智慧使堂拥有的人情味,用她的来即是:“ 堂授课源于情!”她能真切做到从心底欣学生、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成功的体。
在吴老的堂上,充了真的与情的激励,如:“好极了!我很欣位同学,很会听,并会接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些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言的激励,吴老特别善于用体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一系列自然的行,地向学生着老的相信,同也体了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
相信,老这样的身体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种以身作则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的教更有服力。
,使我的授课生了智慧和力量,使先前感无聊的授课得充。
新程改革中,要求我老刻要住:老是授课的主,学生是堂授课的主体,授课活不再是以教中心的“日心”。
教因学生而优异。
凡是看到学生因吴老而不愿意下、因吴老的走开而流下眼泪,心中有一种感,那不是学生老的最好的褒?是什么吴老短短的一所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想除了是吴老精妙的授课外,和她在堂中所体出的学生独有的有关吧!我不是授知的机器,那可是教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拿到学校为我们数学教师准备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没有多少数学教学经验、在教学前后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提出建议和指导。
这本是一本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书,书中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把所致教学方向,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设计有效提问、设计课堂练习、巧妙利用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既有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也有对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所导,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
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也在强调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经组织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也都是比较慎重的,可看到第一个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我就感到汗颜。
虽然假期也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但我并未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同,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刻画结果目标时,使用了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战性。
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看到这段文字,我才发现自己对教学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多,对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不够,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明白自己的不足,后来教学时我要求自己认真地解读教材,试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不断追求中去抓数学的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比如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这节课,认真解读教材后,我以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更清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的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及自身生活经验,体会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和厘米,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经验后对之后,对长度单位的又一次学习,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使用了通过、认识、初步建立、体会、感受这些目标动词,由此,这节课要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就的长度观念是关键,课堂教学就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对长度单位的丰富体验,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形成的表象。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心里也就更有底儿了。
读着《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总是被书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及解析深深地吸引,被吴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教育智慧折服,给分数找妈妈、他跑题了、为什么不画了? 、第7个300哪儿来的? 、格子不够了每一个案例都能看到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真的很让人着迷,让你不得不感叹: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一生受用,它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导我要不断进取,努力按新课堂理念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