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发展概论

合集下载

农村发展概论考试大纲

农村发展概论考试大纲

附件1:农村发展概论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陶佩君,《农村发展概论》(第二版)(201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导论[考试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在明确不同学科对发展内涵诠释的基础上,掌握发展学对发展内涵的解释;在深入理解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准确掌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韩奕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发展学、农村发展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重点。

[考试内容]1.“第三世界模仿发展模式”导致第三世界国家哪些主要社会问题凸显2.不同学科对于发展含义的解读3.发展观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路径与基本趋势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6.当前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国情特点7.农村发展学的研究对象8.中国国情背景下农村发展学的研究框架及其重点理论篇第一章 人本发展理论[考试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性假设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明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准确掌握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把握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

[考试内容]1.人本发展理论的内涵2.人本发展理论模型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3.制度的定义及其对引导人的行为的作用4.资源的定义及构成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5.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考试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贫困的相关概念及测度,理解贫困反贫困理论中的要素短缺贫困等理论,借助网络等媒介了解相关理论的产生背景等知识,深入研读中国典型生态区科技扶贫实践中的历史成就和新任务等内容,能够理解中国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的内容。

[考试内容]1.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的异同2.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区别与联系3.贫困程度的测量方法4.反贫困与扶贫的区别5.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及其主要观点6.中国科技扶贫的历史成就和新任务7.贫困片区科技扶贫的三阶段模式8.中国扶贫产业的新特征9.结合有关资料,针对中国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实用性建议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理论[考试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构成,系统掌握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具体对策。

农村发展概论 第三版 导论

农村发展概论 第三版 导论
发展的内涵: ①发展包括个体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变化; ②发展的历程包括个体的一生; ③影响个体身心发展有遗传,年龄,学习经验等因素; ④个体身心发展是顺序性的,顺序只是由幼稚到成熟的单向性,而无可逆性。
2.社会学视角 广义: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他标志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蕴含 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侠义: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 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
中国 出超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英国 结果:
茶叶、生丝、瓷器(很畅销)
入超 英国白银 外流,白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银流入中 国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三)“唯工业化”的教训引发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步跨越欧洲向文化异质 地区传播,一时“欧化”或“西化”成为历史的发展潮流。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社会来社会全面发展,技术革命和工业化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主 导力量,社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的过程。这种“唯工 业化”观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除了经济增长外,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变革相对滞后,而这种在崭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创造 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 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第一节 发展问题提出与发展概述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一)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推动了近代社会发展
发展问题的提出是与资本主义同时出现的。
• 14-16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封建教会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农村发展概论2

农村发展概论2

农村发展概论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其演化一、发展问题的提出:1、人类的前文明阶段:人类几十万至三百万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有99%处于此阶段:无发展可言2、农业生活方式时期:增长和发展没能成为这并不算短时期人们关注的主题原因:①人们的思想被宗教、神权、经验主义所控制②鼓励发展把科学和技术隔离开来 3、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和资本主义是同步出现的二、发展问题的演化 1、西方的工业化1)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巨大成就2)发展的特征:发展简单化,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 第三世界的国家开始致力于自己国家的发展 2) 实质是走“西化”“美国化”的道路 3) 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4) 人们开始对工业化反思,进而形成了发展经济学等3、二十世纪70年代后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参与式发展理论,性别发展理论等的形成三、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分类和特点 1、前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约一万年以前(2)空间尺度:个体范围或部落范围(3)哲学思考:低智状态(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拜物主义(5)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中 2、低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农业革命以后(约一万年开始)(2)空间尺度:区域范围或国家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是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自然优势主义(天定胜人)(5)经济水平:初级水平(农业为主) 3、高级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工业革命后(1750年左右)(2)空间尺度:国家或洲际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为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人文优势主义(人定胜天)(5)经济水平:高级水平(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4、可持续发展阶段(1)时间尺度:信息革命以后(最近50年)(2)空间尺度:洲际范围或全球范围(3)哲学思考:“追求”将要发生什么?(4)对自然的态度:天人互补协同(天人和谐)(5)经济水平:优化水平(知识、经济与第三产业为主)第二节农村发展学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发展概念的产生生物学概念:生物个体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二)不同学科对发展概念的注释1、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发展,发展包括经济增长,教育程度、分配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的改善等2、发展社会学: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有落后的不发展状态向先进的发展状态的过度和转化 3、发展人类学:人的发展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一切以人为指标 4、发展哲学: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5、发展学:是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人力、知识、技术、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农村发展的基本内涵:农村发展:指依据农村区域的资源潜力,确定综合发展目标并形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引导农村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1、农村‎:是人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城市形成及‎城乡分离之日起,城乡差异‎与对立状态就长期存在。

‎2、发展:可理解为增进人‎民福利的过程,发展研究应‎该坚持以福利导向。

3、‎农村发展:使现有的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一系列的和量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这些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4、发展干预:是‎指国际发展领域中,为了某‎预定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改‎变现状的人为努力,是实现‎发展的主要手段。

5、参‎与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四健”:脑健康、‎手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二、简单题1、请‎简述农村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答: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发展体制收到长期的禁‎锢,忽略公平要素,农村发‎展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2‎、请简述参与式发展的内涵‎答:(1)保证目标群体‎对相关资源的利用与控制;‎(2)“参与”要实现目标‎群体项目中全过程的介入;‎(3)“参与”还强调了各‎目标群体要在自愿、民主介‎入的基础上,增强对其所参‎与的项目主动性与责任感;‎(4)尊重社区文化;(5‎)“参与”要让目标群体,‎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在发‎展中分享利益。

3、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答:(1)通过实施发‎展干预来实现农户生存状况‎的改善;(2)加强对农户‎综合能力的建设与培养;(‎3)通过合理的赋权和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4、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实施原‎则答:(1)更加注重发‎展干预的过程,而不是结果‎;(2)在关注社区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与之相符的参与式农村发‎展干预行动;(3)重视乡‎土知识、乡土文化、乡土精‎英等在发展干预中的作用;‎(4)应充分重视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三、 1‎、请描述传统农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弊端‎。

答:传统的农村发展战‎略视农业为工业化的手段,‎挤压了农业及农村的发展。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答:德国城乡等值化战略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政策和措施来实现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

例如,___实施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投资,同时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和旅游业。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这给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启示是,应该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和旅游业等,以实现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农村发展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推进现代化,实现粮食安全;弘扬乡村文化,促进稳定和活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化;创新与农村发展相关的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农业产业集群作为___经营形式,具有以下优势:有利于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装备的应用,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农产品,大力扶植龙头企业,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服务部门,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农业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包括: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客体的公共物品属性,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创新环节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用户系统的特殊性。

4、国际农业技术创新呈现出的趋势包括: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和多渠道筹措机制,优化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尤其是农业科技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合作技术创新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与中介服务的作用,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制度与政策的完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形考作业四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形考作业四参考答案

·题目、
乡村文化的主要类型有()。

·选项、
实体性文化
规范性文化
信仰性文化
宗教性文化
【答案】
实体性文化
规范性文化
信仰性文化
·题目、
有关社区规模与社区的其他特征的关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社区越大,()。

·选项、
社区内部的人口密度越大
可供利用的资源越少
社会分工程度越高
商业活动越频繁
【答案】
可供利用的资源越少
·题目、
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的农业,更需要农民具有专门的职业技能。

·选项、


【答案】

·题目、
下列属于新型职业农民特征的是()。

·选项、。

中华农耕文明概论

中华农耕文明概论

中华农耕文明概论
中华农耕文明是指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并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

这种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开始了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创造了许多种植、养殖、渔捞等生产技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

2.农耕生活:中国的农耕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农历、节气、农事活动等。

农耕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3.农耕思想: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一直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根本。

因此,农耕文明也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医学理论等,都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4.农耕艺术:中国的农耕文明也在艺术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例如,农村民间艺术、农民画、农谚歌谣等,都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 -。

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富裕、农村社会的和谐。

2. 农村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重点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3. 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技进步、人力资源优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4. 农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农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环境污染等。

5. 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有什么关系?答: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农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则为农村提供市场、技术和资本支持。

二、填空题1.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 _______。

答:农业发展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 _______。

答: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效化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_______。

答: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4.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是 _______。

答: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5. 农村发展的核心是 _______。

答:农民的发展三、简答题1. 农村发展的路径有哪些?答:农村发展的路径包括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等。

2. 农村发展的前景如何?答:农村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富裕将成为现实。

3. 农村发展中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答: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4. 农村发展中如何保护农村环境?答:保护农村环境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提倡农村生态农业等方式来实现。

5. 农村发展中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答: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改善农村劳动条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实现。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一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型?答: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答:商品价值规律、社会价值规律、柔性化运作规律、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超越性运作规律。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答:是指农村文化产业系统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个人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的功能是文化在自身属性基础上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能力,它是文化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哪些?答:我所在地文化产业有:(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带动农民就业创业;(3)拓宽文化产业空间;(4)形成农村新型产业。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答:现在名人开始做农业、代言农产品,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品牌化道路。

金融业大佬转战现在农业,主要是看好未来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发展概论

农村发展概论

农村发展概论一、名词解释1、贫困线:是用特定的福利指标划定的表明贫困标准的指标,即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和社会发展阶段下,用价值量表示的人们维持最基本生存需要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费用,一般量化为货币形式——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贫困发生率:是指收入在某个临界水平(即贫困水平)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H=q/n(其中q为贫困人口总数;n为总人口数;H为贫困发生率)。

3、贫困缺口:是指把贫困的人扶起来达到贫困线所必不可少的额外收入,即贫困人口实际收入和贫困线的差距。

4、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总支出额的百分比。

而恩格尔系数法是则是以人体为满足生活需求所必须摄取的最低营养标准为基础,确定食品消费的种类和数量,比估算出最基本的实物支出,最后除以最低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即得到最低贫困标准。

5、扶贫:表反贫困的一种具体行为。

主要是指针对农村特定贫困人口采取的、具有专门政策含义的发展援助,不包括其他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以及收益群体主要不是贫困人口的其他区域性发展援助。

6、适度人口:是指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人口。

包括个人福利、增加财富、就业、实力、健康长寿、文化知识、福利总和、寿命总和(即人口数与人口平均寿命的乘积)、居民人数共9项目标。

7、人口素质低:主要是指人口生理素质差、人口文化教育程度低、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的能力缺乏、人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陈旧落后。

8、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包括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9、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

通过它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目标向协调。

10、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农村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农村发展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节农村发展研究概论(一)基本概念1、发展:(广义)等同于“进步”可泛指人类社会的递进或成长;(狭义)指一个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和现代化进程。

2、社会与社会变迁的区别:社会发展指单一性要素的变化;社会变迁较社会发展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变化的特点;社会发展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社会变迁除了反映社会整体的变化过程外,也研究社会微观领域的具体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进步,具有唯一性和单指向性的特点;社会变迁包括社会进步和社会退步,具有多维性和多指向性的特点。

3、发展研究:(狭义)针对相对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问题所开展的研究。

4、农村发展研究:(广义)从全球背景上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阐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农村经济、政治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乃至未来发展的远景。

(狭义)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它分析这些国家落后的原因、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和环境,提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发展的战略方案和政策建议。

(二)社会发展理论1、现代化理论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帕森斯,他提出结构分化思想,认为结构分化的层次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这一理论带有明显的西方主义色彩。

2、依附理论实际上是关于摆脱依附的理论,它是在60年代中期崛起的,代表性人物是弗兰克和多斯桑托斯(巴亚)。

它有三个基本的概念:“中心”、“外围”和“依附”,即世界体系由“中心”和“外围”两部分构成,工业国处于中心地位,而第三世界各国处于“外围”层面。

“外围”依附于“中心”而存在,而“中心”则通过对“外围”的剥夺得以发达起来。

这一理论的不足在于否认了各国之间的适度交流的必要性,单纯强调自主与本土化,必然走向封闭。

3、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于1981年由布朗提出,即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题目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年月日学号目录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五)` 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意义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范本模板】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范本模板】

摘要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通过对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迁西县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关键词:西河南寨村农业模式目录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 (1)(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二、当前制约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2)(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二)龙头企业发展不力 (2)(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五)缺乏正规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2)(六)农民收入比较低,资金投放不足 (3)三、发展西河南寨村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 (3)(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3)(二)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背景 (3)(三)现代农业前景 (4)(四)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4)参考文献: (5)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西河南寨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了粮食准运证,粮食市场化经营平稳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

完整版)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陶佩君主编)

完整版)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陶佩君主编)

完整版)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陶佩君主编)参与式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应该是一个包容性的过程,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合作。

这种理论强调社区参与、民主决策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参与和自我决定,因此它强调社区的自主性和自治性。

在人本发展理论中,人是所有对策的行为主体,资源、分工、制度和目标是人的发展的关键要素。

这个模型中,资源、制度和分工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需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对后代构成危害。

贫困与反贫困发展理论则探讨贫困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提出科技扶贫的三阶段模式。

参与式发展理论则强调社区参与和自主性,认为发展应该是一个包容性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些理论和模型都探讨了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和解决方案,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参与式发展理论包含以下内涵和原则:1、参与决策和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2、作出承诺和贡献,创造发展动力;3、利用和控制资源,参与利益分享;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新过程;5、促进能力建设,树立自组自立的意识。

同时,该理论的原则包括建立合作关系、重视过程而非只注重结果、普遍提高人的能力而非只寄希望于“能人”和“带头人”、制度化保障和机构化推行。

参与式发展理论与实践框架包括以下范畴:理论范畴核心是赋权,制度范畴核心是施政,社会范畴核心是公平和公正,经济范畴核心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伦理范畴核心是人权,实践范畴核心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动员目标团体。

农民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特点包括: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多学科的结合与交叉、动态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以及构建衔接和交流平台。

农民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步骤包括:发展问题诊断、双向评估、实地检验、参与式监测和评价、推广或改进。

社会性别意识是指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出现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9篇)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篇一【摘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正视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经济论文;意义一、前言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农村经济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经济。

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主要目标是实现人与社会、资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存,良性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的发展与繁荣。

这一建设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下的经济,主要立足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发挥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重视发挥资源的潜力,发照相的生态经济,形成合理的体制,实现生态健康,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其发展的新时期。

对于农村经济,在实现腾飞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发展,达到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协调一致。

因此,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经济的进步,意义重大。

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行积极应对,在根本上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三、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保障(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观念的更新是基础和关键。

要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的思想上,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正文(样张)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正文(样张)

永嘉县中塘村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项目背景中塘村是位于永嘉县上塘镇的一个拥有2300多人口的村落,整个村落被105国道一分为二,交通条件优越。

几年前,该村被永嘉县列入经济开发区范围。

近年来,一座座高楼、一幢幢大厦在中塘村原本平凡的土地上平底而起,各企业忙忙碌碌谋发展,中塘工业园至此初见雏形。

我们预见的是中塘工业园经济的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消费,餐饮、住宿、娱乐行业将随着工业园经济的发展而崛起,同样,村民及园区工人的文化需求也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峰值。

一、项目名称:中塘村生态文化产业园文化是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英国伦敦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和“世界文化大融炉”。

美国纽约以“世界文化俱乐部”著称,其文创产业仅次于金融业,每年有750万人因为文化原因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温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

在体验经济时代,为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衡量标准。

生态文化为当今世人所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人类的一种追求。

它代表了未来人们的追求与向往。

该项目名称顺从了时代的潮流,在现代和未来都不会过时,具有一定的远见性。

二、项目定位以构筑永嘉县文化旅游产业为走廊,打造浙南第一生态文化产业村为目标,紧扣永嘉县传统文化和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时代趋势,将项目定位为集传统文化、旅游、度假、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产业园。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一)社会需求方面如上所述,上塘镇中塘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态势好,临近县城,可以作为与县城遥相呼应的一个发展辐射点。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农村发展概论》①基本定义:农村发展概论简单说呢,就是专门研究农村咋进步、变得更好的一门知识。

比如农村的经济怎么增长,大家生活水平咋提高,环境咋保护这些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

就如同农村是一个大拼图里的一部分,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要是农村一直落后,那国家发展也不均衡不是吗?③前置知识:得对农村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像农村的人口结构、土地分布、风俗习惯这些。

打个比方,你要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不知道农民种地有啥习惯,那就可能想出不合适的办法。

④应用价值:实际用处可多啦。

政府制定农村政策得靠这个知识,投资者想在农村搞项目也得懂这个,像一些企业去农村办厂或者搞旅游,不了解农村发展知识就容易搞砸。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农村发展概论在学科里就像一个中心枢纽,和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环境等多个分支都联系得紧着呢。

②关联知识:和农业经济学有联系,因为经济发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部分;也和农村社会学有关,毕竟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变化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农村情况太复杂,每个地方风土人情不一样,地理环境不一样,很难有一个通用的发展模式。

比如有的农村在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工业就困难。

- 关键点:得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只看一方面。

像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污染,那最后还是失败的发展。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重要得很,不管是农业相关专业的考试,还是农村干部考个职业证啥的,都会考到。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比如问农村发展首要任务是什么;也有论述题,让你分析某个农村的发展道路和改进方法。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农村发展可不是光让农村有钱就行。

农村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比如说农民收入增加,村里有产业;还包括农村社会进步,像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变好;也包括农村环境改善,青山绿水要保住。

《农村发展概论》课件

《农村发展概论》课件
详细描述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CATALOGUE
02
优化农业结构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条件。
农村道路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旱抗涝能力。
农村水利
完善农村电力设施,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农村电力
03
农村新能源
推广农村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土地确权登记
该地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该地区在征收农村土地时,注重对被征收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土地征收和补偿
某地区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规划一体化
该地区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该地区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服务一体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进行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的过程。通过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题,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发展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总结词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
象征着中国农村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而且也展示
出了中国乡村的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可追溯至古代,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北方和南方,是中国人民对土地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的体现。

传统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祭祀活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而鲜明突出。

例如,南方的水乡村落,以其水上建筑和运河为特色,形成了独具地方风味的村落文化。

北方的村落则以其庭院式建筑和祭祀活动为特色,展现出浓郁的传统
文化气息。

在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种植、养殖和手工艺制作等
一系列传统方式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经济和生态文明。

传统村落文化也在社会习俗和祭祀活动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
表现。

每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
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龙舟赛、舞狮子、吃粽子等。

此外,村落
的传统文学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等,也源远流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研究中国传统农村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和实物。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
统村落文化,有助于丰富中国文化内涵,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自信心
的提高。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题目: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姓名:王启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作业)题目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 乡镇企业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学时间 _______ 2014 年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 _______________ 顺平县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1 (一).......................................................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1 (二).......................................................... 建设村镇、改善环境1(三)......................................................... 扩大公益、促进和谐..........................................................1(四).......................................... 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2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2-3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4(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4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5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一)................................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5(二)................................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6(三)................................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6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6)(一)................................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7(二)................................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7(三)................................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7(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7-8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 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 5 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早在上世纪50 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

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

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

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上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V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200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 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 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

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V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V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 年中减少了 1 亿亩,人均下降到 1.2 亩, 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 ,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2.57 : 1扩大到3.23 : 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

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此文来源于是文秘家园本性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