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数据结构的特性和实现方法;2. 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运算和操作,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编程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线性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树形结构(如二叉树、多叉树等)、图状结构(如邻接表、邻接矩阵等)、集合(如排序、查找等)以及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算法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要求:1. 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避免单纯记忆;2. 结合实际问题讲解数据结构的用途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4.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例演示和代码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原理;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3. 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估标准与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标准包括平时作业、项目实践、期末考试等形式。
具体要求如下:1. 平时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量作业,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情况;2. 项目实践: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检测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原理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资源与支持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可以提供以下资源与支持:1. 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2. 习题库和答案解析,方便学生自学和练习;3. 答疑和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问题解答;4. 课程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数据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作为专业选修课设定的(同时,也为扩展为专业必修课做必要的拓展设计),作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补充。
本课程的任务与目的是学习各种数据结构的应用,和对不同数据结构算法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数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而且确保经过这些运算后所得到的新结构仍然是原来的结构类型。
“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是从1968年才开始设立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是一门研究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表示和处理的科学。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信息的表示,信息的处理。
而信息的表示和组织又直接关系到处理信息的程序的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量的增加,信息范围的拓宽,使许多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规模很大,结构又相当复杂。
因此,为了编写出一个“好”的程序,必须分析待处理的对象的特征及各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是数据结构这门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程序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并不是没有组织,信息(数据)之间往往具有重要的结构关系,这就是数据结构的内容。
数据的结构,直接影响算法的选择和效率。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特色“深入浅出”防止出现两个“极端”现象,极端一:过份讲解理论。
给学生以“安全深奥难学”的印象,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
极端二:只做泛泛介绍,学生只知道名词,不理解含义,学生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同样不会产生学习兴趣。
要求教师用浅显的语言(不要堆砌专业术语式的教学)、学生易于掌握的形式(动画、比喻、操作演示)将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1:理解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树和二叉树和图的逻辑结构,掌握在各种逻辑结构上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培养学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能力和数据抽象的能力。
课程目标2:熟练掌握常用的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算法,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课程目标3:能够从时间和空间复杂性的角度综合比较各种算法的复杂度,并能分析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常用存储结构的不同特点及适用场合。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注:H表示高支撑,M表示中支撑,1表示低支撑。
参考《数学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九、本课程各个课程目标的权重依据第八部分中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计算得到本课程的各个课程目标的权重如下: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情况及教学督导的反馈,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涉及的学科素养和学会反思的达成情况,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调整教学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验及期末考试成绩,检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达成度情况;根据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达成度情况,在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重新修订本课程大纲,实现持续改进。
十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1.孙丽云.数据结构(C语言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2.参考书目2.孙丽云.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与习题解析(C语言版)[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3.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高一凡,数据结构算法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有效地进行访问和操作。
作为一门课程,数据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组织和算法设计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数据结构》课程的标准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概述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学生能够了解每种数据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从而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
二、基本概念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定义,并能将其进行分类,如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等。
2.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以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算法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三、常见数据结构1. 数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数组的定义、存储方式以及常见操作,如插入、删除和查找。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数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链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链表的原理、分类以及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和反转。
学生需要了解链表相较于数组的优势和劣势。
3. 栈和队列: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栈和队列的定义、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场景。
学生需要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如压栈、出栈、入队、出队等。
4. 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树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特点,包括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等。
学生需要了解树的存储方式、遍历方式以及相关算法。
5. 图: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图的定义、术语和表示方式,学习图的遍历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等。
四、高级数据结构1. 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堆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和堆排序。
学生需要理解堆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2. 跳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跳表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其在快速搜索和索引构建中的应用。
3. 哈希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哈希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并能进行哈希冲突的处理。
《数据结构基础》课程标准--64课时
《数据结构基础》课程标准--64课时数据结构基础课程标准--64课时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二、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64课时,按照以下内容安排:三、课程内容1.基本概念及绪论- 数据结构概述- 算法概述- 算法复杂度分析和算法效率分析2.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及表示-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的定义及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应用4.串- 串的定义及基本操作- 串的匹配算法5.树- 树的定义及基本术语- 树的遍历算法6.图- 图的定义及基本术语- 图的遍历算法7.查找- 查找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顺序查找- 二分查找- 哈希查找8.排序- 排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冒泡排序- 插入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堆排序9.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定义及基本思想- 动态规划的高楼抛鸡蛋问题10.贪心- 贪心的定义及基本思想- 贪心算法的基本模型及常用应用11.暴力搜索和分治- 暴力搜索的定义及基本思想- 分治算法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实例和案例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
五、考试要求本课程考试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涵盖课程所讲内容和实际应用。
六、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算法导论》。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01
分支限界策略
类似于回溯法,但在搜索过程中通过 剪枝等操作来减少搜索空间,提高效 率。
05
03
贪心策略
每一步都采取当前状态下最好或最优 的选择,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全局最 好或最优的。
04
回溯策略
通过探索所有可能的解来求解问题, 当发现当前路径无法得到解时,回溯 到上一步重新选择。
05
排序与查找算法专题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基本数据类型与操作 • 复杂数据类型与操作 •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 排序与查找算法专题 • 文件组织与处理技术 • 实验环节与项目实践指导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数据结构定义及重要性
数据结构定义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 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01
02
03
时间复杂度
衡量算法执行时间随问题 规模增长的速度,常用大 O表示法。
空间复杂度
衡量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 额外空间的数量级,也常 用大O表示法。
其他指标
包括算法的稳定性、可读 性、可维护性等。
典型算法设计策略
分治策略
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分别 求解后再合并结果。
02
动态规划
通过保存子问题的解,避免重复计算, 提高效率。
06
文件组织与处理技术
文件概念及分类方法
文件定义
文件是存储在外部介质上的数据集合, 通常以记录为单位进行组织。
文件分类
根据文件的性质和记录的组织方式,文 件可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 件和链式文件等。
顺序文件组织方式
顺序文件的定义
顺序文件是按照某种顺序 (如记录的逻辑顺序或物 理顺序)进行组织的文件。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数据结构》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是作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编程算法、数据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及其实践环节教学,使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锻炼计算机软件算法思想,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进行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编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进行自我拓展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厚实而强大的动力。
1、知识目标本课程涵盖了以下知识目标:(1)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度量方法;(2)掌握线性表、栈、队列、数组和二叉树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及其基本的操作实现;(3)理解图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及其基本的操作特点;(4)掌握常见查找算法和排序算法的特点和实现方法。
2、能力目标(1)能查阅英文版的相关技术手册;(2)能正确地实现常用的抽象数据类型,并能实现常见的基本操作;(3)能针对现实问题选择正确的数据结构,并能在所选择的数据结构基础上编写相应算法以解决该问题;(4)能够对所编写的算法进行简单的度量和评估。
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勇于克服困难;(2)具有较强的身心素质,适应艰苦工作需要;(3)具有较扎实的业务基础,并能不断进行创新和自我超越。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按照知识和技能递进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框架设计如下图所示:教学内容框架示意图本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线性表、栈、队列、数组、树及二叉树和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顺序来实施教学,最后将前面的基本数据结构应用于查询算法和排序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代码:3250619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理论:24 实践: 24)学分:3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数据结构》是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前导课程是《Java面向对象编程》,本课程在后续软件开发类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知识的应用将贯穿于本专业的所有课程。
在程序设计中,一个好的程序无非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的选取。
所以,学好数据结构,将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水平的关键之一。
数据结构的应用水平是区分软件开发、设计人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缺乏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深厚功底,很难设计出高水平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程序。
本课程的改革理念是,坚持工程化、实用化教学,密切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学以致用;解决抽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让绝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开发出高质是的应用软件。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资源建设遵循三个原则、一个过程、四个应用层次。
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数据结构课程在学科体系的理论体系,结合其在实际开发中的使用频度及难易程度,选取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情境性原则,所有模块的内容按一个过程进行组织。
课程内容置于由实践情境建构的以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逻辑为主线的行动体系之中,采用打碎、集成的思想,将学科体系中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原理打碎,然后按照软件开发过程逻辑重新集成。
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体现人本性原则,按人类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获取—>内化—>实践—>反思—>新的获取”,开发四个实践层次“验证性应用、训练性应用、设计性应用、创造性应用”的训练题库。
二、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数据结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据抽像能力和复杂程序设计的能力为总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用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数据结构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组织与处理需求。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结构和操作方式。
3. 能够应用各类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分析其性能。
4. 具备编写高质量代码的能力,考虑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基础1.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作用1.2 数据结构的分类及常用术语1.3 数据结构的表示与实现方式2. 线性结构2.1 线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2.3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查找)2.4 栈和队列的定义、基本操作以及应用3. 非线性结构3.1 树形结构的概念和特点3.2 二叉树及其存储结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3.3 二叉树的遍历(先序、中序、后序)3.4 树与森林的转换和应用4. 图结构4.1 图的定义和基本术语4.2 图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4.3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4.4 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5. 查找算法5.1 查找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 顺序查找算法5.3 二分查找算法5.4 哈希查找算法6. 排序算法6.1 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6.2 内部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6.3 外部排序算法四、教学方法1. 集中讲述与课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实例和操作过程。
3. 提供编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现各类数据结构。
4. 组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解决数据结构相关问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和参与度。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一、合用对象五年高职学生二、课程性质《数据结构》课程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课程三者之间综合性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体味“算法的设计建立于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依赖于物理(存储)结构”,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所以本课程教学强调思维训练,为随后的程序设计和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数据结构》课程是我校信息技术系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所讨沦的知识内容和提倡的技术方法,无论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其它课程,还是对从事软件工程的开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参考学时64 学时。
四、学分4 学分。
五、课程目标从课程性质上讲,《数据结构》是一门软件专业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数据结构》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和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结构类型和算法,特别是数据结构的三要素、存储结构的实现和算法的评价策略。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的结构特性,以便为实际应用问题所涉及到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算法。
➢ 逐步理解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 培养数据抽象能力;训练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要求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晰和正确易读,养成良好程序设计习惯。
六、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环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 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 学生的就业能力。
➢ 依据各项目模块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项目模块的学时数。
➢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者“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 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能”或者“会”用于表述 技能的学习程度。
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是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译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等。
2、使学生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广义表、树、图等常用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的实现算法。
3、使学生掌握查找和排序的基本算法,包括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归并排序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进行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
5、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良好的编程风格,提高学生的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数据类型等。
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算法的描述方法,包括自然语言描述、流程图描述、伪代码描述等。
算法的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2、教学要求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了解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
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二)线性表1、教学内容线性表的定义和逻辑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数据结构研究的范围和计算机软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编译源程序还是操作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如何分配的问题。
在研究信息检索时也必须考虑如何组织这些数据,以便使查找和存取数据元素更为高效。
因此,可以认为《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及其它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深入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思想、实现方法和应用技术。
使学生对数据结构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理解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理论基础;拓展视野和提高安全素养;了解数据结构领域主要技术方法和算法思想。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续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线性结构、树、图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了解各种数据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掌握各种排序、查找算法的原理和区别,能选用合适的算法编程解决具体问题。
2.方法能力目标
(1)了解数据结构领域主要技术方法和算法思想,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数据计算与组织的能力、撰写数据结构算法的能力。
(2)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算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观察、理解、判断、推理的辩证思维能力。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与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
(3)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课程教学设计
六、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1.严蔚敏,吴伟民,米宁,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殷人昆,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二)教学建议
体现各课程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强调“精化理论、强化实践、拓展应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多媒体演示、课堂讲授、上机操作、课后自学和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1、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
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教学演示(多媒体演示):教学演示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等特点,是直观形象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或事物、教具等进行示范性操作。
教学演示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里,认清对象物,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形成正确的、直观的认识。
3、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引导,对计算机相关的概念、基本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强调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并且能够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学习能力。
4、上机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在完成练习的条件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选一些教材以外的题目进行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计算机进行学习、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5、课后自学和课堂讨论: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各章中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对于发展、概述、简介等知识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整理资料,课堂上演示讨论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且初步形成具有资料查阅、信息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演讲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条件:理论教师2-3名,实践实训教师1-2名。
教师需系统的接受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完整的学科教育,具备扎实的学科与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硬件、系统、软件、应用等),以及丰富、全面的应用及教学经验。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纸牌游戏设计
基本要求:
一副没有花牌
(J、Q、K、A、大小
王)的扑克牌,两个
人进行纸牌游戏,其
中一个人为用户,另
一个人为计算机;每
轮每人各发5张牌,
各自以这5张牌建
立二叉排序树;由用
户先出,轮流出牌,
每次只能出一张并
且要比别人出的大,
如:用户出3,计
七、教学评价
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应用能力评价;关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数据结构课程由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上机操作构成,因此在考核评分上面有所体现。
本课程按百分之考评,考核分数=理论成绩*50%+上机成绩*30%+平时成绩*20%
1、实验成绩:
2、理论成绩:
考核形式:以试卷或者论文的形式完成;
考核依据:总结性评价。
3、平时成绩:
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几方面相结合来评估。
注:
考核依据评价指标:态度(出勤率,纪律,积极性),技能(熟练程度,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效果(按时完成情况,完成质量),总结性评价(最终处理结果的评价)
考核形式分为:提交作业(word、excel、ppt)、完成作品、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
八、其他说明
对以上部分未说明的内容进行补充。
1、本课成标准所列内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任课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是学生达到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2、任课教师根据专业不同对教学顺序及内容可做适当的变动,但不要破坏课程的基本体系。
3、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定章节内容都安排上机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