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24、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等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重点)3、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人物特点,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续写,培养想象能力。
(难点)教材分析:《赫尔墨斯与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寓言学习的文本。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学习文本,除寓言外,还有童话、神话等。
因此,结合单元的学习要求,本课的教学应关注到对寓言文体的了解(寓言的概念、特点等);对寓意准确而丰富多元的把握;还要对寓意的传达方式(如讽刺)及效果有初步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班有81名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策略:谈话法、朗读指导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动画片,猜猜它们选自哪个故事?(放动画片)猜到了吗?没错,它们就是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寓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快速打开书132页,根据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快速完成题目,完成了举手。
师:好,你来回答。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圈起来,并在旁边批“哲理性”“讽刺”。
(生批注)师: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今天我来学习24课《寓言四则》里的第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一遍。
二、新授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伊索及他的《伊索寓言》,全班齐读一遍。
伊索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要读懂这则寓言,了解故事里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家齐读一遍。
赫耳墨斯是宙斯和赫拉的下一辈,官职也比他们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他在故事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给红色字注音,等下我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寓言四则》中每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通过故事理解生活哲理和道德规范的能力。
教学重点:每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和寓意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的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
激发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教训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
作者简介:伊索:古希腊寓言家,其作品《伊索寓言》广为流传,通过动物故事传达了丰富的道德教训和社会哲理。
教学准备:《寓言四则》课文PPT课件,包含寓言故事的背景介绍、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寓言”感悟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寓言的定义、特点和教育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寓言特点介绍:详细介绍寓言的文学特点和表现手法,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中的每则寓言,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则寓言的主要内容,讨论故事中的寓意。
深入探讨(15分钟)1. 寓意分析:分析每则寓言的寓意,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传达道德教训和社会哲理。
2. 现实联系:讨论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与现实问题的关系。
互动活动(20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故事情节,体验角色心理。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_24寓言四则
24寓言四则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
3.录音机。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二、作者简介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三、整体感知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寓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课题:《矛与盾》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一个问题)观看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
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
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
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
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希望在寓言四则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
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掌握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四则》课文,通过四则寓言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寓言故事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识字、理解故事情节、归纳寓意等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课文中生词的读音和意义;(3)能根据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供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解读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等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课文中寓言故事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2. 能根据课文阅读,理解故事的情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PPT和海报。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动物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用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角。
Step 2 学习新课1.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听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举例。
2. 分析课文: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解读课文的情节和寓意。
3. 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Step 3 细节讲解1. 解读生词:教师解释并板书课文中的生词,如“束缚”、“轻浮”等,让学生掌握其意义。
2. 教师分段解读课文,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智慧。
Step 4 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 召集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Step 5 拓展延伸1. 学生写下自己的一则寓言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四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四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寓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四则寓言的内容和特点,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四则寓言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和处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四则寓言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四则寓言中的深层意义和启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智慧和处事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四则寓言,包括寓言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
(2)学生自由朗读四则寓言,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新课(30分钟)(1)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和雕像者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小组合作,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续写,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蚊子和狮子》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蚊子的性格特点和狮子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如从蚊子或狮子的角度出发,重新编写故事情节。
(3)学习《智子疑邻》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智子的性格特点和邻人的心理状态,理解寓意。
C.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思考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发生过,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学习《塞翁失马》A.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塞翁的性格特点和他对待马的态度,理解寓意。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3.课堂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每组抽取一个与本课时学习的寓言相关的主题或问题。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赫拉(hè)2.庇护(bì)3.量(liàng)较量(liáng)测量4.溉汲(ɡài jí)5.星宿(xiù)6.耶(yé)7.杞(qǐ)8.中伤(zhònɡ)9.躇步跐蹈(chú cǐ)10.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明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长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准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水平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
(于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
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
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
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
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能够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
因为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16部编版)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穿井得一人》寓意的理解。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更不能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三、续写寓言
1.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学生可任选一题,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2.自编老师出示的题目,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写到本子上。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谁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朗读翻译,整体感知
1.全班朗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教师出示题目:
①嘴和眼睛对话 ②树和斧子 ③筷子和勺子 ④画笔和颜料 ⑤蜜蜂与花朵 ⑥猫和老鼠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4.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2.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2.作品简介《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1.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ǎ)粘住(zhān)2.词语释义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他与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分别是: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为一个银元;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点;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白送。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4《寓言四则》 教案
24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语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图片上的语言故事,你认识吗?东郭先生和狼、狐假虎威、拔苗助长。
二、预习检测1.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
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走近作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4.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掌管旅行和商业。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他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主要内容,理解寓意。
(1)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遇到故事中的人物就用方框标注出来,遇到你认为关键的信息(词语)就用横线标注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6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第1课时)刘雪来北京工大实验学校一、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体会寓言文体的特点。
2.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习创作寓言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根据情节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形象特点。
2.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总结寓意。
教学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习创作寓言故事。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获得的感受,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素材“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马和驴”。
导语:这些故事除了生动有趣之外,还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因而家喻户晓,经久不衰。
这就是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再读两篇,看看能带来哪些启示呢?【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典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学习教师布置自读课前预习及书下注释,设计相关问题:1.寓言的特点是什么?2.介绍你所了解的伊索、赫尔墨斯。
3.熟读课文,尝试复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4.教师对第一名复述者进行点评,提示学生关注复述要点:(1)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关注人物重点动作及语言。
(3)关注作者评价词语。
5.再请一名学生复述。
【设计意图】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指导复述故事的要点。
(三)内容探究1.教师导入并布置活动。
人物形象要塑造得丰满,一定需要有生动的描写。
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主人公心理的词语并简要说明人物性格。
2.教师归纳补充学生发言。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笑──爱慕虚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教案-精编
穿井得一人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一、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理解与探究第二题。
2.试翻译课文。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枭逢鸠》,讲了怎么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2.朗读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宋之丁氏:丁氏,姓丁的人家。
常一人居外:居外。
居外打水。
告人曰:告,告诉。
国人道之:道之,互相传说。
4.质疑: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略5.质疑: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6.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7.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8.质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讨论并归纳:略四、课堂小结1.内容小结《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24寓言四则
-学生需要学会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故事的改编和续写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学生在改编和续写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原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举例、情景剧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首先,关于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讲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内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创作寓言故事时,有些小组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寓意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寓意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提前给出一些创作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寓意的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表达道理的文学体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寓意,传达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刻舟求剑》这个案例。它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到固执己见的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寓言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பைடு நூலக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固执而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如:坚持错误的方法不愿改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4-寓言四则(第2课时)
第24课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后两则寓言的文言知识。
2.了解后两则寓言的寓意。
3.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后两则寓言的文言知识。
2.了解后两则寓言的寓意。
3.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寓言,这些寓言中有很多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狐假虎威等,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寓言?分享给大家。
新知探究《穿井得一人》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内容作为补充。
二、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穿井得一人》中的重难点文言知识。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如果还有疑难,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解决。
【设计意图】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三、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教师提问:这则寓言有怎样的寓意?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教师提示:从文中不同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寓言的寓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四、问题探究【活动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种种信息,真伪难辨,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同桌之间或小组内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五、小结【活动内容】《穿井得一人》通过写丁家人因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的事情,被传成“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对于未经证实的传闻不要轻信,要多方查证,弄清真相的道理。
《杞人忧天》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列子》的相关知识,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内容作为补充。
二、疏通文意【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出《杞人忧天》中的重难点文言知识,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如果还有疑难,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课堂导入
(教师选讲《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导入)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教师明确:选自《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三、续写寓言
1.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学生可任选一题,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2.自编寓言练习。
4.复述课文大意。
三、讨论研究,理解寓意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学《穿井得一人》时可以问: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听到的传言呢?传言一定可信吗?听风就是雨这样的行为可取吗?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五、布置作业
1.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写到本子上。
2.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谁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朗读翻译,整体感知
1.全班朗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2.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穿井得一人》寓意的理解。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24.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寓言,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揣
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二、朗读课文,分析寓意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教师出示题目:
①嘴和眼睛对话 ②树和斧子 ③筷子和勺子 ④画笔和颜料 ⑤蜜蜂与花朵 ⑥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践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五、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