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单元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

大学思修第3章总结知识点首先,第三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历史的、发展的认识,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反对形而上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反对唯心史观、机械史观和经验史观的哲学。

其次,第三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学基本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想认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了对事物认识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揭示了认识的实践基础和社会要素,是反对唯心论和经验论的认识论。

辩证法的方法论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法,是反对形式逻辑和形式辩证法的方法论。

最后,第三章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在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认识方法和科学研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指导人们正确对待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标准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第三章的内容对于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逻辑学基本方法,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届《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14届《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重要提示:
错误观点:1.质变是发展
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区别: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有两种 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 倒退的质变。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 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辩证 法的 革命 批判 精神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 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 的实质是“扬弃”。 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① 关注变化发展的实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 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 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 注重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
移动 笔记本 平板 掌上
个性
关 类别 系 适用 范围 和 对象
主次矛盾(办事情)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 般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可以 有一个或几个次要矛盾。主、 次矛盾指“矛盾体”,可称 为“一个”或“一种”,内 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 进程。办事情:抓重点、 抓中心、抓关键
矛盾的主次方面(看问题) 相对“同一矛盾”而言,主 次方面都只有一方。主、次 方面指“矛盾侧面”,只能 叫“一方”或“方面”。
◆小注: ①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 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 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 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 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②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 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小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一 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小注: ①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 ②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 ③都是错误的。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
跨单元综合复习
03
跨单元概念辨析
对相似或相关概念进行跨单元的比较和分析,如“实践”在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中的不同含义。
01
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内在联系
探讨现实生活问题在哲学层面的反映,以及哲学原理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
02
知识点交叉点
如人生价值、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论等在不同单元中均有涉及,需要综合理解。
《生活与哲学》第三、四单元复习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目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实践的要求、主体和源泉
模拟题与答案
答案及解析 提供模拟题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掌握答题技巧。 模拟题设计 结合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设计涵盖重点知识点的模拟题。 模拟题价值 通过模拟题练习,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备考策略与建议
复习时间安排建议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单元都得到充分复习。 重点关注第三、四单元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题和真题的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生价值、价值观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第三单元复习
知识点梳理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 Nhomakorabea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第三个单元,该单元主要介绍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指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它是一种关于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是事物的矛盾与运动的统一,通过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从而认识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进行总结,从核心原理、方法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认识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将事物和现象看作是由矛盾因素构成的,强调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关系以及事物的运动变化。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事物的矛盾与统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其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及其斗争和统一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还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实践是指人们在生产、科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实际操作和改造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变世界。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方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和冲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识要点】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

(二)实践出真知1.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根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变革社会的实践。

第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的特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都是不断发展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水平。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作为中职生应当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1)中职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中职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只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群众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才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体验人生的成功。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1.成功和失败的关系(1)人生发展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

哲学第三单元易错点

哲学第三单元易错点

《想跳就跳》毒蛇女王蔡明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
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 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就没有)
7.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
战胜旧事物 9.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10.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并非从质变开始。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 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
2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2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动该事 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 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2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 承认事物的发展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是能取得成功
还要注意次要矛盾) 2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 的。
23.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 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辨证关系 特殊性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世界观 方法论
矛 盾 分 析 方 法
关于矛盾的主要原理
1、矛盾的含义、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2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原理
唯书,只唯实。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本知识,但同时要立足 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能完全相信书 本知识和否定传统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要求我们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借鉴过去人们创业中的宝贵 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寻找新的思路,开发新的成果。
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月28日表示,由于教育改革的艰巨性 和协调性,所以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文本里面专门设立了十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 革正确的方向,坚持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袁贵仁说,这次规划纲要里面,我 们从两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一是自下而上,鼓励支 持各地各校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推广。第二是自上而下,有的 改革,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做不了,它需要整体设计,全国统 一考虑。因此强调了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他还说,我们注意 到重视教育改革的协调性。改革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先 行试点,动态调整。随着这次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我们还强 调加大改革的投入,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 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 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改 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1、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3、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5、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6、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7、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联系无能为力8、规律也是联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规律9、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与人的实践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10、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联系,按客观联系办事,反对孤立的观点11、联系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1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

1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1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决定部分16、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不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17、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8、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19、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20、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部分决定整体2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23、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发展之中24、寒暑往来、四季更替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25、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即为新事物2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前进的,发展的总趋势是迂回曲折的27、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2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9、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30、量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31、量变是一种变化、质变是一种发展3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串讲
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 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 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重难突破
辨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分析>> 从根本上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
提升能力 山东省诸城市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取得良好成 (1)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体做法是: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山东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体现了 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等原则,把全市 1 200多个村规 联系的观点。 划为 208个农村社区,在社区中选择一个交通便利、基础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 较好的村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设立卫生服务 把全市1 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把各类公共服务 站、警务室、便民超市、文化活动室及土地流转服务中 资源整合进社区,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心等“一揽子”服务机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 (3)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村入户,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初步打破了 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诸城市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公共产品服务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推动了社区内村 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并加强了社区内村庄间的联 庄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系。 (4)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 材料中诸城市以社区服务重建乡村的做法是如何体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诸城市通过对乡村及公共服务的优化 现联系观点的?

七下道法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下道法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下道法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道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该单元的知识点包括道家学派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要著作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 道家学派的起源道家学派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聃)和庄子(庄周)。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

庄子是老子的学生,他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核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

2.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道”。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根源。

道是无形无物的,超越了一切有形有物的存在。

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达到无为而治、无欲而达的境界。

3. 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包括《道德经》和《庄子》。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共有81章,以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德经》主要讲述了“道”的观念、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等问题。

《庄子》是庄子的代表作,共有33章,主要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阐述了道家思想。

4. 道家的政治主张道家认为,人们应该无为而治,即不主动干预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宁静。

道家不支持权力集中和强权政治,主张养生为本,以身作则,通过个体的道德修养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5. 道家的生活态度道家强调“无欲”的生活态度,认为欲望是人们的困扰和痛苦的根源。

人们应该放下私欲,追求超越自我的境界。

道家也提倡自然生活,追求简约和谦逊,与自然和谐共处。

6.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对于修身、治国和平天下的理念对中国历史和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道家的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道教就是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总结: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的观念和自然生活,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默写要点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默写要点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1、联系的三性及对应方法论:(1)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不主观臆造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出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中试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1)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思维,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1、发展的普遍性;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的三个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原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原理: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

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例题练习
1、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2008 稳中求进” 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质变高于量变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实施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根据目前的经济 形势和物价状况, 形势和物价状况,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加强宏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实施不同的货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进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1)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 (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内 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容,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继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肯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题目观点仅仅把创新理解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而忽视了新事物对旧事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43哲学第三单元

43哲学第三单元
(二)方法论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部崛起、 新农村、民族团结) 四、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 (一)原理内容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 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 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 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 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积聚中心和贮藏库。”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 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怎么做)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不可以被消灭,不能主观臆造。 2.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改变条件创造条件),调整原有的联系(形式),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所谓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 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2)功能: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可 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相互依赖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2)相互影响: ①部分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木桶原理) ②整体影响到部分(感冒)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 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
含义应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D. 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开展的观点。

A2.联系的含义 A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B〔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⑴整体与局部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开展的全过程;局部是事物的局部和开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局部,具有局部所不具备的功能;局部在事物的存在和开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局部服从和效劳于整体。

⑵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复存在;局部是整体中的局部,离开了整体,局部就不成其为局部。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局部,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局部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新教材高中政治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新教材高中政治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1)原理:含义: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联系的普遍性和相互作用。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2)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实一,联系观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总特征)①,区别:A,含义不同;B,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1)原理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辩证关系)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4,整体与部分②,联系:密不可分: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功能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整体。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含义;(2)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整体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1)自然界是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3发展的途径和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1)量变和质变含义①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二,发展观4,发展的状态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总特征)(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哲学一复习第三单元复习

哲学一复习第三单元复习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方法论要求
方法论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树立全局观念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重视局部的作用
系统的特征
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
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内容: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含义:
事物发展的状态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含义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B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4
单元总结
1.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提示: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提示: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3.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提示:矛盾观点,包括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既要从特殊性中去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
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4.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主观题系列十五:“评析、辨析类”主观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评析类主观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现象或材料,要求考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方法,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

对于辨析的观点、现象、材料,进行辨析评论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完全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试题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辨析类主观题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一反过去判断题的思维定式,题中所给的观点、现象、材料均需要考生辩证地、具体地加以分析。

一般很少有要么绝对正确、要么绝对错误的题目;第二,就标准答案来讲,没有比较固定的答题模式,几乎全是因题而异。

►思路点拨
1.三个步骤。

第一步,“辨”,即说明“是什么”。

第二步,“析”,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

第三步,“结”,即总结自己的观点。

2.审题技巧。

判断或辨别(辨)是进行分析说明(析)的前提条件,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对题目做出科学的判断。

一般辨析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既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

(3)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外的条件下是错误的。

(4)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是辨中有辨的。

只有根据上述要求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分析,才有可能对题目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为下一步“析”做好准备。

3.答题技巧。

(1)凡属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辨析题,一般先表明辨别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全面和具体地分析肯定或否定的理由。

(2)凡属于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辩证否定的辨析题,一般不要先表态,应在具体分析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不论哪一类辨析题,在具体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阐明辨析的理论根据,并依据辨别的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之处,或者哪些正确或错误,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等。

(3)根据辨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必要时指明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的问题所在。

(4)一个原则:“轻判断,重分析”。

(5)诀窍:判断在表面,分析在字面,有理有据,水到渠成。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有关知识,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

解析:首先,判断题中的观点是正误混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立的一面;其次,说明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两者又有相统一的一面。

答案: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的方面,文化建设更多考虑社会利益,经济发展更多考虑经济利益,二者存在对立,所以,观点有合理的地方。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又反作用于经济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该观点只看到二者的对立,没有看到其统一。

③同一性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题目的观点是片面的。

►类比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因高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

某地政府在学习国外大城市如巴黎、纽约、东京的经验基础上,力求把握城市交通的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市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

有人认为,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能有效解决国内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解析:从题目的设问来看,属于限定性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方式来看,具有一定的辨析性质。

注意题目要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知识”回答,并非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回答,切忌答非所问。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应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地的经济实力、交通基础设施、人文素养、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也不同。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解决国内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可以在学习国外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措施的基础上,认识各城市交通的特征,并从中概括总结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普遍性原则和规律性的认识。

因此既要学习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也要把握各地的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