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练习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题目 含答案
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质
纯净物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缺)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
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 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 PH 值越小,酸性越弱 PH 值越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 F(e 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
淀
பைடு நூலகம்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部编版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带答案基础知识题库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带答案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只含碳、氢元素B.消耗氧气32g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3、下列稀溶液,仅用酚酞及同组物质之间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A.NaOH H2SO4 HNO3B.KOH HCI Ba (OH)2C.NaOH NaCl Na2CO3D.NaOH NaCl HNO34、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6、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A.熟石灰:CaOB.胆矾:CuSO4•5H2OC.石灰石:Ca(OH)2D.干冰:H2O 7、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8、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多选题9、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使液态空气蒸发出氮气得到液态氧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C.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CaCO3和MgCO3固体混合物9.2g与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4.4g B.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含S量为a%,则混合物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7:8C.密闭容器中CO和CO2混合气体5g与足量CuO反应,得到6.6gCO2,则混合气中C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2:3D.Mg和Fe的混合物4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H2质量为0.2g,则该混合物中Mg元素的含量为30% 填空题12、能源和材料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天然材料: ;如。
人造材料:;如。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定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2、a.本质区别:;b、联系:;3、a、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b、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c、新物质是指在或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思考: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③有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描述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点燃镁条:;文字表达式为:。
练习:1.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A、棉花、木材、大理石B、木材、橡胶、塑料C、羊毛、玻璃、不锈钢D、塑料、陶瓷、合成纤维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铁生锈B、媒燃烧C、鸡蛋变质D、夏天汽车轮胎受热爆炸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①有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②有发光,放热③有新物质生成④有气体放出⑤有能量的变化.A. ③B. 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③④5、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7、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8、观察点燃镁条实验,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强光B、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放出热量D、镁条迅速变短9.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10.下列诗词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1. 下列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吸附有害气体B. 剪窗花C. 放烟花D. 写春联12.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电灯通电发光C. 纸张燃烧D. 呼吸作用13.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草木皆兵B. 火烧赤壁C. 凿壁偷光D. 破镜重圆14.在生活中时刻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美酒飘香C. 滴水穿石D. 气球爆炸15. 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能量,下列放热现象,其中一个变化不同于其他变化的是()A. 天然气燃烧放热B. 苹果腐烂发热C. 电暧器通电发热D. 铁生锈放热16.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蜡烛燃烧C. 食物腐败D. 食物消化1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木柴燃烧B. 食物腐烂C. 干冰升华D. 铁丝生锈18. 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在火灾现场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电线拉断B. 水汽化C. 屋顶燃烧D. 铁棒摩擦生热1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浓盐酸挥发B. 木柴燃烧C. 工业炼铁D. 金属生锈20.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B. 葡萄酿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 车胎爆炸;酒精易挥发D. 蜡烛燃烧: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1.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基础知识手册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答案:A分析: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M出生成的是氧气,N出生成的是氢气。
A、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N两导管口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比为8:1,故错误;B、蒸馏水不能导电,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导管口处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正确;D、N处生成的是氢气,所以N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故正确。
故选:A。
2、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
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O2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属于氧化物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A. 荷叶碱由荷叶碱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含其他物质,不含氧气。
错误。
B. 物质由元素组成,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正确。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荷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错误。
D. 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16×2),碳元素占比最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故选:B。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室温(25℃)下往石灰水中不断加入氧化钙B.往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碳酸钙高温分解D.往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A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最高,随后温度有逐渐下降到室温,起始温度是25℃,故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所以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减少到0,故正确;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然后不变,而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钙的质量分数开始不变,然后增大,最后不变,故正确;D、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时就有沉淀生成,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最大,不再改变,故正确。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填空题附带答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填空题附带答案1.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__________,生成物位于箭头的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其原子中__________ 的数量。
3.化学中常用的储存化学物质的容器有玻璃瓶、塑料瓶和__________。
4.pH值用来衡量溶液的酸碱性,pH值小于7的溶液被认为是__________,pH值大于7的溶液被认为是__________。
5.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发生氧化作用时,称其为__________;当反应物发生还原作用时,称其为__________。
6.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称为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表示__________ 的数量。
8.在化学方程式中,实验条件常常用__________ 表示。
9.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增加温度、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加入__________ 来加快。
10.非金属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会与金属元素发生__________。
11.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称为__________。
12.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接受__________。
13.某化合物中氢元素的氧化态为+1,则该化合物是__________。
1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电子层的排布顺序为2-8-8-2,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
15.酸性溶液中,pH值小于__________。
答案:1.左边,右边2.质子3.金属罐4.酸性,碱性5.氧化剂,还原剂6.盐7.能级8.实验条件9.催化剂10.反应11.氧化12.电子13.氢氧化物14.钙15.7三十题3.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__________。
4.酸性溶液中的pH值小于__________。
5.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检测其__________来确定。
6.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__________。
7.氮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8.非金属元素通常是__________导体。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 酸的pH<7;如:HCl 、H 2SO 4、CO 2通入水中;碱的pH>7;如:NaOH 、Ca (OH )2、CaO 溶于水、Na 2O 溶于水、Na 2CO 3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初三化学专题练习题
初三化学专题练习题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领域。
2. 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或分子结构的重新组合,导致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3. 请简述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
4.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置换反应等。
5. 简述以下几个反应式的类型:a) 2H2 + O2 → 2H2O这是氢气与氧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水。
b) CaCO3 → CaO + CO2这是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热分解反应。
c) 2Na + Cl2 → 2NaCl这是钠与氯气发生的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
6. 解释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H+),碱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7. 什么是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 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pH值为7表示中性。
8. 请简述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所致。
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降雨时与水滴结合形成酸性降水。
9.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10. 简述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时,通常金属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通过反应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11. 请简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导电的物质,它能够电离产生离子。
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它在溶解过程中不电离。
12. 解释火焰燃烧的过程。
初中化学式与化合价(基础) 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
初中化学式与化合价(基础)知识点总结与基础练习任务1.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可以用化合价推导出化学式。
2.会正确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掌握化学式的含义;根据物质的化学式。
第一章、化学式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3.单质化学式的写法:(1)金属、稀有气体及固态非金属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例如:铁(Fe)、汞(Hg)、氦气(He)、碳(C)、硫(S)、磷(P)等。
(2)常见气体非金属单质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2”表示它们的化学式,例如: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等。
4.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多原子化合型原子团一般在右边,其他元素在左边①以原子团命名②以中心原子命名NaOH氢氧化钠H2SO4硫酸Na2CO3碳酸钠【第一章诠释】1.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因此没有化学式),且一个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
2.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为整数,原子个数为“1”时一般不写出。
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以水为例):第二章、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作为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的正上方用+n或—n 表示。
2.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在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他元素显正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某些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例如:(3)在同一物质里,同一元素也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例如:(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1价K、Na、Ag、H、NH4-1价F、Cl、I、OH、NO3+2价Ca、Mg、Ba、Zn、Cu -2价O、S、SO4、CO3原子团的化合价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比较: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能省略)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实例K + Mg 2+ S 2- +4NH -OH -24SO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写法不同5.化合价的应用:(1)根据化合价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依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考点解读主要知识框架:(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1、化学的书写(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2)化合物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常见元素: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磷酸根。
正一是铵根。
二、典例解析例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
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属于糖类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C.它由5种元素组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1. 啤酒中的酒精是通过什么发酵而成的?答案:酵母发酵。
2. 锂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什么?答案:Li。
3. 以下哪个化学方程式代表了黄磷燃烧反应?A. PCl3 + 3H2O → H3PO3 + 3HClB. PCl3 + 3H2O → H3PO4 + 3HClC. P4 + 3O2 → 2P2O3D. P4 + 5O2 → 2P2O5答案:D。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的转移是由什么实现的?答案:离子或原子的转移。
5. 食盐分子的化学式是什么?答案:NaCl。
6.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它在常温下呈现什么颜色?答案:红色。
7. 下面哪个元素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A. 镁B. 铝C. 钙D. 铁答案:A。
8. 水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多少摄氏度?答案: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
9. 以下哪个物质属于无机物?A. 葡萄糖B. 甲烷C. 硝酸D. 乙醇答案:C。
10. 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什么?答案:氧化钠。
11. 酸性溶液的pH值是多少以下?答案:7以下。
12. 硬水是指含有什么离子的水?答案:镁离子和钙离子。
13. 以下哪种物质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A. 氮气B. 氧气C. 溴气D. 氢气答案:C。
14. 下面哪个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单质形式?A. 碳B. 氢C. 氧D. 硫答案:C。
15. 银的化学符号是什么?答案:Ag。
16. 双氧水的化学式是什么?答案:H2O2。
17. 氧气的化学式是什么?答案:O2。
18. 鉴别酸性气体的方法是使用什么指示剂?答案:湿性蓝色石蕊试纸。
19.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答案: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或形成的物质的量。
20.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是根据什么规则进行的?答案:泡利不相容原理。
本文围绕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展开,共包括20道题目。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读者可以测试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每题配有精确的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2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2022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 +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OB .CH 4C .CH 3OHD .C 2H 5OH答案: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 、H 、O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反应后C 、H 、O 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2、1,所以1个X 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为CH 3OH ;故选C 。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双氧水B .高锰酸钾C .液氧D .二氧化锰答案:C解析: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因为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
A 、双氧水中含有双氧水分子,无氧气分子,故A 错误;B 、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 错误;C、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D、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C.火焰各层温度比较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图中实验,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图中实验,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图中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D。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熄灭酒精灯C.闻气体气味D.滴加液体答案:B解析:A、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闻气体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不符合题意;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1.物质的分类
-简单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碳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例如空气、盐水
2.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电子层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层数,族数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
4.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标志: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沉淀的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5.酸碱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自身被还原;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还原,自身被氧化
7.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燃料燃烧、材料燃烧
等
-燃料是指用来提供能量的物质,常见的燃料有木材、煤炭、石油等
-燃烧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例如:燃料+氧气→二氧化碳+水
8.相变反应
-相变是物质由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气体的凝结等
-相变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题库1. 物质的分类题目一: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氧气B. 水C. 汞D. 铁题目二:以下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
A. 氩气B. 酒精C. 水银D. 盐题目三: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纯净水B. 二氧化碳C. 食盐水D. 铝2. 原子结构题目一: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是()。
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电子和中子D. 电子和质子题目二:电子的质量与()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A. 质子B. 中子C. 原子核D. A、B和C均非常小题目三:原子序数等于()。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加中子数D. 电子数3. 元素周期表题目一: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是()。
A. 锌B. 溴C. 氧D. 硫题目二:钠的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排布顺序是()。
A. 2, 8, 1B. 1, 8, 2C. 2, 1, 8D. 1, 2, 8题目三:以下元素中,不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 氧B. 氮C. 氟D. 氖4. 化学反应题目一: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B.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D. 烧烤时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题目二:燃烧是一种()反应。
A. 氧化B. 还原C. 中和D. 合成题目三: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需要克服的能量最低点称为()。
A. 活化能B. 反应速率C. 化学平衡D. 焓变5. 酸碱中和反应题目一: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碱的是()。
A. 醋酸B. 氨水C. 酒精D. 氢氧化钠题目二:下列物质中,属于弱酸的是()。
A. 盐酸B. 硫酸C. 醋酸D. 氢氟酸题目三: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
A. 水和盐B. 水和氧气C. 水和碳酸D. 水和氨以上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题库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及练习
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例题1】电解水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的理论值应为1∶2,但小明实验所得数据小于1∶2,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面的做法不合适的是()A.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解析】实验中要善于抓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差别进行探究,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理论上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通过实验发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实验现象后,不应主观上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答案】A二、单质与化合物【例题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①硫粉;②液态空气;③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所残留的固体;④氮气;⑤铜;⑥水;⑦氯酸钾;⑧四氧化三铁。
【解析】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现在可以进一步分类: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而像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没有氧元素,也不是氧化物。
【答案】②③①④⑤⑥⑦⑧①④⑤⑥⑦⑧⑥⑧基础检测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氧化物B.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C.水是一种混合物D.通常状况下,纯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正极收集到了20 mL的气体,则他们在负极可以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约为()A.10mL B.20mL C.30mL D.40mL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后的剩余物C.洁净的空气D.纯净的食盐水4.在下列①~④类别中,水属于()①单质;②化合物;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小卷八年级上汇练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小卷八年级上汇练摘要:1.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2.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4.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实践5.总结正文:一、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是化学学习的基石,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和培养化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好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组成、名称等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及其特征。
2.原子和分子:学习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等基本知识。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特点和条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4.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5.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
三、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系统学习: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系统学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深入理解和掌握,强化知识点间的联系。
3.举例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巩固:多做练习题和实验操作,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化学产品,保障生活安全。
2.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3.在工业生产中,化学知识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质量分数=45.8g45.8g+100g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练习【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物质是指所有的物质,包括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和未存在的需要研究、创造出的新物质。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3.化学发展的过程(1)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始……金属、陶瓷、纸、火药、酒、等产品的出现。
(2)近代: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率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5.认识课本内的高尖化学产品:扫描逐道显微镜、纳米铜、高分子隔水透气鸟笼、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纳米尼龙绳、隔热才料6.“绿色化学”(课本P32)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指污染小或无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污染﹙练习﹚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B。
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D。
“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2.下列科学家对化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属于英国的是()A.道尔顿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A.道尔顿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D。
拉瓦锡4.教材第5页的彩图中,一只猫悠然自得地趴在火的上方,是因为()A.猫不怕火 B.火的温度不够高C.猫和火的中间放一层能隔热的物质D。
假的,是电脑合成的图片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鱼缸式鸟笼要求高分子薄膜是()A.坚固B。
隔水、透气C。
好看D。
不漏水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只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说到“变化”就想想这两种),它们的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①物理变化(本质不变,只是状态或形状等改变)②化学变化(本质发生变化,已不是原来的物质)2.这两种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是蜡先熔化(物理变化)再燃烧(化学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不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等。
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但不绝对能判断,如:发光、放热等等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不发生化学变化。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易燃)、稳定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中性、毒性、能与-------反应生成了-------等等。
5.物理性质是指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或是否溶于水)、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等。
6.变化与性质的区别(从文字上就要能区别那些是变化那些是性质)(1)变化是指过程(有前后、有时间段),如:燃烧、腐蚀、熔化、挥发、生锈等都是一个过程(有些是化学变化有些是物理变化)(2)性质是指对变化过程的特点概括,一般可加上“能”、“易”字。
或者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什么颜色等等),如:某物质燃烧,可概括说它具有可燃性(能燃烧)。
胆矾受热会分解,可概括说它具有“热不稳定性”。
7.闻气味的正确方法(连课本的图记好。
注意:瓶口放有玻璃片的也对)因为实验室很多药品都有毒,因此不能把鼻子靠到瓶口去闻气味。
只能将装有气体的集气瓶盖打开(瓶口大的将盖移开一部分)一手拿着集气瓶,另一手轻轻将气体扇到鼻子这样闻气味。
8.性质←→用途﹙练习﹚1.下列一定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钢铁生锈爆炸B。
石蜡熔化粗盐溶解C。
湿衣服晾干蔬菜腐烂D。
木柴燃烧煅烧石灰石2.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杆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可然性B.酸碱性C.氧化性D.挥发性4.某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态物质,该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化气做燃料B.铝材做高压锅C.碳黑做濹汁D.钢材做铁轨6.下列变化不同的是()A.瓷碗破碎B.冰变成水C.木材制成桌子D.木烧成碳【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实验现象包括:①看到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是怎样等等),②感觉到的(有热量放出),③嗅到的(什么气味)④听到的(响声)等等。
2.会描写实验现象(一般每个实验的现象不但会写而且要记得,考试时会用到)根据实验现象包括的内容将你观、察觉到的实验过程的现象变化准确简洁地写出(练习写课本内实验的现象)注意:在最后物质变成(或生成)了什么一般写生成了什么,但一定要先写颜色、状态后再写名称,不能单写名称。
但单写颜色、状态也可。
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错),镁条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对)。
镁条燃烧生成白色的固体(对)3.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做坊,通过炼丹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
4.学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5.利用实验探究完成课文的问题,学会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并学习写实验现象、实验报告。
6.探究题的思路①提出问题;②进行猜想或假设(要有依据的猜想或假设);③查阅资料④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⑤分析得出结论;⑥反思评价。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首先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2.熟悉实验仪器、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注意事项(课本内,还包括150-153页附录1)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按规定取”,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实验中要特别主意保护眼睛。
4.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包括块状、粉末状)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①有些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夹取,有些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进玻璃容器时,应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进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使药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装固体粉末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横放,把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来。
(2)液体药品的取用两种方法:①直接倾倒(需要大量的液体时)②用滴管吸取(需要少量的液体时)(准确量取还要用量筒,最好加滴管)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瓶塞如果正放在桌上,瓶塞会沾上灰尘,并在塞回瓶口时带入瓶中污染瓶内药品);拿起试剂瓶时,标签应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倒完后,要立即盖上瓶盖(防止杂质进入试剂瓶内或防止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最后把瓶子放回原处(方便下次使用)。
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溶解物质,它的作用只能是量取液体体积或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不能说是“量液体”)。
量筒的使用分两钟情况:①量未知体积的液体体积;②量一定量已知体积的液体量液时,量筒必须水平放置,当量取的液体接近所需的体积时,可用胶头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面最底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仰视会使读数偏低,俯视会使读数偏高。
(可画出示意图理解,小心理解:当量一定量已知体积的液体时,读数一定会是准确的,这时如果是仰视的,实际液体的体积偏大,俯视实际液体的体积就会偏小)量筒的规格(跟人民币差不多)有10mL、20mL、50mL、100mL、200mL、500mL、1000mL------老式的量筒可能有没有规律的量程,选用时应选比所须量的液体体积稍大点的规格的量筒(减少误差)。
准确量取,可加用滴管,多的吸出,少的滴加。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注意: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得伸入容器口(以免碰到其它药品造成滴管或原瓶试剂的污染),取液后应保持橡胶胶头在上,不要倾斜或倒放,防止液体倒流,腐蚀胶头或沾污试剂;用过的滴管应立即冲洗干净,以备再用,未清洗的不能吸取别的试剂;注意: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瓶专用的,不用冲洗,不要放到其它滴瓶(防止污染试剂)。
5.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3;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拿着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须用灯冒盖灭。
共同的原因是防止失火或发生其他事故。
在酒精灯火焰的三个部分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这与氧气的多少有关,外面的氧气多,进入里面的氧气少);所以给仪器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将水抹干,否则加热时就会使试管突然遇冷破裂。
6.用于加热的仪器(分“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情况)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即直接用火烧到)的一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需垫石棉网隔开加热“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锥形瓶、烧瓶等玻璃仪器的加热要求(玻璃仪器突然受热或突然遇冷都易破裂)(2)加热前,外壁要干燥,不能留有水滴。
(3)加热前要进行预热(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几次,使其均匀受热)。
(4)加热时仪器不能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灯芯温度低),(5)加热过程中不能有水溅到。
(6)加热后,热的仪器不要立即与冷的物体接触,也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待冷却到低温才洗)。
7.试管(只加少量药品)的加热要求①试管必须用试管夹夹持或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切不可用手拿。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加热前先预热(在火焰上来回移动几次),防止试管突然受热破裂。
③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沸腾时喷出);试管约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对着无人处(防止沸腾时喷伤人,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他人)。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P38图2—15)(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成水滴后倒流入试管底,使试管突然遇冷破裂)8.烧杯的使用要求:①只给液体加热,不可加热固体。
②可做反应、溶解的容器。
③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使它受热均匀,防止破裂)。
9.仪器洗涤(见课本22-23页)天平的使用(见课152页)其它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见课本152页附录110.天平使用①知道质量的称量:如果要你称一定量的物质,则砝码、游码先要放定,只能加或减物质使天平平衡。
②不知道质量的称量:先放物质,后加砝码,再移动游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