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微生物实验 细菌的培养及消毒与灭菌
固体斜面接种法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细菌的分离接种法
平行划线接种法: 被检标本中菌量少
分区(四分区)划线接种法: 被检标本中菌量多
菌苔
固体培养基中的琼脂 平板培养基,经平板 划线分离培养,可见 单个菌落。
菌落
菌苔
细菌的纯培养
琼脂斜面接种法:
肉膏汤接种法
肉膏汤接种法
半固体穿刺法
【实验内容二】消毒与灭菌
1. 熟悉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 2. 了解微生物的分布。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紫外线杀菌实验。 2.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皮肤消毒实验。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紫外线杀菌实验
细菌 黑纸片
紫外灯下垂直照射30分 钟后, 37℃温箱培养18-24h
实验三 细菌的培养及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分离接种及纯培养的方法观察其生长现象。 2.熟悉常用的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 3.了解微生物的分布。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实验内容一】细菌的培养
1.培养基的概念及种类。
2.培养基的制备
调配
溶化
调pH
过滤
分装
灭菌
鉴定
3.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平行划线法 分区(四分区)划线法
细菌Leabharlann 2.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皮肤消毒实验
未消毒手指接 触培养基
1
2
5
4
3
75%酒精 1分钟
流动水洗手指 接触培养基
口腔中的微生物
环境中的微生物
【实验报告】
1.记录: 四分区划线接种 琼脂斜面接种法 方法及生长现象 肉膏汤接种法
微生物试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实验一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每班两个血平板,标记 方法:在室内选择一处放一个平皿,揭开皿盖,
暴露放置10min,即盖上皿盖,放入37℃温箱 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人体表面细菌的检查---手 指(每组1个平皿)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 基,一部分标记“前”, 另一部分标记“后”,然 后将手指在标记“前”的 部分沾一下,洗手后在标 记“后”的部分沾一下。 放入37℃温箱培养24h后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呼吸道咽部常驻菌群种类较多,正常人咽部需氧菌 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奈瑟球菌属和表 皮葡萄球菌。
二、 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紫外线
原理:紫外线主要作用于 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 的两个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成二聚体,从而干扰 DNA 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3.人体内部细菌的检查--咽喉部
方法:用“咳碟法”进行检查,取一个血琼脂平 皿培养基,打开平皿盖,置于口腔前约 10cm, 对着平皿咳嗽几次,标记时间,姓名,然后放 入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特征。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紫外线:全班两份普通平板:一组大肠杆菌, 一组葡萄球菌,比较紫外线对G+,G-的抑制作 用。
满足a充足的营无菌
(三)分类:1、按物理性状
分类:
+0.3~0.5%琼脂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短期保存菌种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实验十四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6、观察 观察并记录培养基平板上的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情况。
每毫升菌 同 液一 中稀 3 次 总释 重 活浓 复 菌度 的 数 稀 菌 释 5 落 倍 平 数 均数
实验步骤
1、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成平板。
2、接种 用无菌移液管取0.2ml表皮葡萄球菌菌液于平板上,并用涂布 棒涂布均匀。
实验报告
请比较不同化学药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致死能力,并 将结果填入下表。
表1 不同化学药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的致死能力
药剂
抑菌圈直径(mm)
2.5%碘酒
0.05%龙胆紫
0.5% 84消毒液
0.25%新洁尔灭
1、倒平板
1、倒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成平板。 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大小,比较几种化学药剂的杀菌力强弱。
球菌生长情况。
实验十三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
影响
目的要求
了解不同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 长的影响及其实验方法。
了解常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 作用原理及其实验方法;
基本原理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微生物处 于最适生长温度时,其生长速度最快;不适宜的温度可以导 致细菌形态和代谢的改变或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导 致菌体死亡。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专性好氧菌、兼 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五种类型。
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随照射剂量、时间和照射距离的 变化而不同,剂量大、时间长、距离短时易杀死微生物;剂 量小、时间短、距离长时就会有少量个体残存下来,某些个 体会发生变异。
O2对微生物的影响
1好氧菌;2 厌氧菌;3 兼性厌氧/耐氧菌;4 微好氧菌
实验八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八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 目的1.1 观测氧气、温度、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2 认识细菌芽孢对热、紫外线的抗力2 原理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不良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
但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芽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而对有益微生物,通过调节理化因素,使其得到良好的生长繁殖或产生有经济价值的代谢产物。
根据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可把微生物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好氧菌。
在鉴定细菌时,常以它们的好氧性作为指标。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可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属于中温菌。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与所用紫外光灯的功率(瓦数)、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
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黑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通过。
3 材料3.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
3.2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3 其他物品培养皿、无菌圆滤纸片、镊子、无菌水、无菌滴管、水浴锅、紫外线灯、黑纸、试管、接种针、温箱、刮铲、吸管、调温摇床、分光光度计。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 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1 流程半固体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比较→记录结果1.2 步骤1.2.1制备试管培养基依据培养基配方制作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备用。
1.2.2接种与培养取上述试管7支,用穿刺接种法分别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丙酮—丁醇梭菌,每种菌接种2支培养基试管,剩余一支作为空白对照。
注意:穿刺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时,必须穿刺到管底。
在37℃恒温箱中培养48h。
1.2.3观察结果取出试验样品,观察各菌株在培养基中生长的部位。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温度、光线、干燥、超声波、过滤等因素均可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其化学组成,故常选用一些物理方法达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
(一)温度各种细菌都需在最适生长温度的范围内生长。
当外界温度明显高于最适生长温度,细菌被杀死;如果在低于细菌的最低生长温度时,细菌代谢活动受抑制,则出现抑菌作用。
1.高温:细菌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及酶类因热力作用发生变性或凝固,活性消失,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大多数无芽胞细菌55℃~60℃加热30~60min即被杀死;加热100℃立即死亡,有芽胞的破伤风芽胞梭菌需煮沸3h才被杀死。
热力灭菌分湿热和干热两种。
在同一温度下,前者的效力大于后者。
(1)湿热:常用的方法有1)巴氏消毒法:方法有两种:一是61.1℃~62.8℃30min;另一是71.7℃l5~30s,目前主要用于牛乳消毒。
2)煮沸法:煮沸l00℃(1个大气压状态下)。
5min中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如于水中加入2%碳酸钠,则可提高其沸点至105℃,既杀死芽胞,又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3)流通蒸气灭菌法:常用阿诺(Arnold)流通蒸气灭菌器或蒸笼。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l00℃水蒸气进行消毒。
经10~30min细菌繁殖体被杀死,但对芽胞的作用不大。
4)间歇灭菌法:采用间歇加热方式达到灭菌目的。
方法是将待灭菌物品置于Arnold灭菌器内,经l00℃加热15~30min,每日一次,连续3次。
每次灭菌后,取出再置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气加热使之被杀死。
这样可达到杀死芽胞又使不耐100℃的物质保存下来。
5)加压蒸汽灭菌法:利用密闭的耐高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在蒸汽不外溢的条件下,使锅内压力增高,蒸汽的温度也随之增高,大大加强其杀菌效力。
通常在103.4kPa的压力下达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所有细菌芽胞和繁殖体。
本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2)干热1)烧灼:是常用的干热灭菌法。
第5篇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重金属极其盐类
是杀菌剂和防腐剂,作用最强的是Hg,Ag,Cu,作用机 理:使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活。(与E的-SH结合。)
0·02-0·2%Hgcl2(升汞)溶液对大多数细菌有致死作用。 0·1-1% AgNO3 可消毒皮肤,1%浓度新生儿点眼预防眼炎 CuSO4对真菌、藻类有强杀伤力,波尔多(CuSO4+碳)防植物病害 另外还有砷,铋、锑的化合物是治疗梅毒的特效药。
微生物的形态、化学组成及新陈代谢等与一定的 外界化学因素密切相关。
各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有的可 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的阻碍微生物新陈代谢的 某些环节而呈现抑菌作用,有的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 凝固面呈现杀菌作用。就是同一种化学物质,由于其 浓度、作用时的温度、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作用对象 的不同,或呈现抑菌作用,或呈现杀菌作用。
菌体内盐离子浓度升高。
各种微生物对干燥的抵抗力不一样。
多数微生物不耐干燥,常用干法保存草料和食 品类。
当牧草水分降至12-16%,可较长时间保存;
谷物类水分在14%以下,低于30℃可长保存; 若升温置30℃或湿度大于17%,或即使低于 10℃ ,但湿度高于19%,即会生霉。
二、 渗透压:
渗透压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
(二)化学物质的浓度
一般认为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愈大,其对微生物 的毒害作用愈强。但这不等于浓度加倍,杀菌力 也随之增加一倍。如0.5%的石炭酸只能做防腐剂, 而浓度增加到2—5%时,则呈现杀菌作用。消毒 剂浓度的增加是有限度的,超越此限度时,并不 一定能提高消毒效力,有时一些消毒剂的杀菌效 力反而下降,如无水酒精不如70%酒精的杀菌作 用强。
用冷冻法保存食品(肉品、乳品、蛋品及其他食品等),可 经久不坏。但在冰冻前即被某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因 病原微生物在冰冻的条件下能继续存活,故此种受污染 的冰冻食品更有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微生物
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微生物微生物是指单细胞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原生动物。
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些对人类和环境有害,例如致病菌、传染病和食品腐败,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控制微生物的增殖和传播。
物理方法是指基于物理特性的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中之一是热处理,通过加热来杀死微生物。
例如在食品加工中,高温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保证食品的安全。
另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辐射处理,包括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
紫外线辐射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抑制其生长和复制能力。
电离辐射则能够杀死微生物,包括耐热的孢子。
这些物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和水处理等领域。
化学方法是指使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其中一个常见的化学方法是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死或抑制微生物。
消毒剂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壁或细胞核,从而达到控制微生物的目的。
消毒剂广泛应用于餐具清洗、手部消毒和医疗设备消毒等领域。
另一个重要的化学方法是抗菌药物的使用,通过抑制微生物代谢或干扰其细胞结构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抗药性微生物的出现,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物理和化学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微生物,但它们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抗药性微生物的出现;高温和辐射处理可能对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造成损害。
因此,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平衡控制微生物的需求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此外,对于微生物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环境因素、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等。
采取综合性的策略,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增殖和传播,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第三章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冷冻保存 冻存微生物种时,必须迅速降低温 度,起用时也迅速融化。应尽力避免反复冷冻 与融化。 为减少细菌在冷冻时的死亡,可于菌液内 加入10%左右的甘油、蔗糖或牛奶作为保护剂。 冷冻真空干燥(冻干)法 是保存菌毒种、疫
苗、补体、血清等的良好方法,可保存微生物
及生物制剂数月至数年不失活。
2. 高温
(2)湿热灭菌法
有煮沸灭菌、巴氏消毒、流通蒸汽灭菌、高压
蒸汽灭菌几种。
煮沸灭菌 煮沸10-20min可杀死所有细菌
繁殖体,芽抱常需煮沸1-2h才被杀死。手术器
械、注射器、针头及食具等可用此法。
巴氏消毒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国巴斯德1863年发明,以较低温度杀灭液
态食品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尽量保持其营 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主要用于葡萄酒、 啤酒、果酒及牛乳等食品的消毒。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杀菌作用,是天然杀菌因 素,紫外线是日光杀菌作用的主要因素。许多微 生物在直射日光下,半小时到数小时即可死亡。 芽抱的抵抗力强,经20h才死亡。 阳光暴晒消毒 在实践中,日光对被污染的土壤、 牧场、畜舍垫料及用具等的消毒均具有重要意义。
⑴光感作用(Photosensitization) 将某些荧光染料如美蓝、伊红、汞溴红、沙 黄等加入培养基中,能增强可见光线的杀菌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光感作用。 ⑵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 细菌受致死量的紫外线照射后,3h以内若 再用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 这种现象称为光复活作用;波长为510nm的可见 光对细菌的光复活作用最有效。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作用,常用于消毒和灭菌。
高温对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
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 团聚效应
细菌团聚效应细菌团聚效应是指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群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细菌世界中非常普遍,在医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细菌团聚的原因、影响因素、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细菌团聚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在化学因素方面,细菌会通过产生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周围的细菌聚集在一起。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酶、溶菌酶、胞外多糖等。
一些细菌还能通过信号传导系统来进行群体行为的调控。
而在物理因素方面,细菌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吸引力可以通过减少细菌之间的电荷排斥或增加细菌之间的亲和力来实现。
细菌团聚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细菌自身的特性,如菌株的种类、生长周期、生长速率和分泌物的特性等。
不同菌株对于聚集的条件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其次是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养分浓度、pH值等。
这些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影响细菌的聚集行为。
此外,周围细菌的密度和聚集程度也会对细菌团聚产生影响。
当周围细菌的密度较高时,细菌团聚的趋势会增强。
细菌团聚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细菌团聚可以促进细菌之间的协同作用。
例如,在生物工程领域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细菌的表面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粘附能力,从而将细菌固定在固体基质上,形成生物膜。
这种生物膜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用于水处理、废物处理等环境工程中。
其次,在医学领域中,细菌团聚可以促进细菌形成生物膜,从而增强其耐药性。
这种细菌生物膜会导致感染的难治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细菌团聚还可以用于生态学研究中。
在自然界中,细菌聚集成微生物群落,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研究细菌团聚现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演化规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细菌团聚效应是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群的现象。
细菌团聚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而细菌团聚的形成受到细菌自身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4 消毒与灭菌
6 、 防 腐 (antisepsis) 指 阻 止 或 抑 制 微 生 物 生 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物质称防腐剂。 7、无菌(asepsis) 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采取防止或杜绝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其 他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法。以无菌法进行的 操作称为无菌技术或无菌操作。以无菌技术剖 腹产取出分娩胎儿,并在无菌条件下饲喂的动 物,称无菌动物。 8、SPF动物:以无菌方法取出,饲养在相对封 闭的环境中,动物明显健康,无规定疫病病原。
作用时间
种类
环境
有机物
温度
酸碱度
西南民族大学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绝大多数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大, 例外的有70%乙醇或50%~70%异丙醇的消毒效 果最好。
消毒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菌的作用时间 愈长,消毒效果也愈强。
西南民族大学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种类和处于不同生长期 的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微生物的数量越大, 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
西南民族大学
一、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1、消毒剂的条件
种类很多,其杀菌作用亦不相同,一般可 根据用途与消毒剂特点选择使用。最理想的消 毒剂应是杀菌力强、价格低、无腐蚀性、能长 期保存、对动物无毒性或毒性较小、无残留或 对环境无污染的化学药物。
西南民族大学
2、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复杂而多样,根据对菌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例如酚类(高浓度)、
西南民族大学
4、灭菌(sterlization)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 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的 方法。 5、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 生物的方法。消毒只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 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 格要求全部杀死。用于消毒的化学物质称消毒 剂。
外界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1.物理因素。
(1)温度:低温可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低或相对静止,但多数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中并不死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低温保存菌种、培养基和食品等。
高温可杀死微生物,因此,高温被作为常用的消毒灭菌法。
高温消毒灭菌法有干热法和湿热法。
干热法包括焚烧、烧灼、干烤法。
湿热法包括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
在同一温度和时间,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灭菌。
原因是湿热使菌体蛋白更易于凝固变性,穿透力也强,并且湿热蒸汽接触被灭菌物体时,由气态变为液态,同时放出潜热而提高物品的温度达到灭菌作用。
(2)日光与紫外线:日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被褥、衣服等物品在日光下暴晒数小时,大部分细菌可被杀死。
日光的杀菌作用来自紫外线。
紫外线的杀菌波长为265~266nm,最易被细菌DNA吸收,从而干扰细菌DNA复制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的穿透力差,故只能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
(3)电离辐射:足够剂量的高速电子X射线、y射线能破坏细菌的DNA,对细菌有致死作用。
照射时被照物品不升温,常用于导管、注射器等塑料制品和食物的消毒。
(4)过滤除菌: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常用玻璃滤器和薄膜滤器等。
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药液的除菌,亦可以用于实验室、手术室、无菌间、超净台的空气除菌。
2.化学因素。
(1)消毒剂:是指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药品。
消毒剂在低浓度时有防腐作用,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
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都有毒性作用,只能外用,不能口服。
消毒剂能影响细菌的化学成分、结构和生理活动。
如红汞、甲紫(龙胆紫)、乙醇、甲醛等,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改变菌体的酶蛋白,导致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新洁尔灭、来苏儿、石碳酸等可改变细菌胞壁和胞膜的通透性,使胞浆外漏,细菌死亡;氯和碘酒能与菌体蛋白中的氨基结合,使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2)防腐剂:生物制剂中常加入防腐剂抑制污染菌的生长。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基础知识-第九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
第九章微生物和免疫基础1、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E.T淋巴细胞2、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病毒3、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是D.白色念珠菌4、下列细菌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D.铜绿假单胞菌5、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6、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错误的是E.产生的杀白细胞素可引起食物中毒7、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观点,错误的是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8、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9、免疫的现代概念是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10、以下关于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对于一般的细菌都可以使用低温灭菌法11、可通过抗原非特异性方式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E.NK细胞1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E.细菌素1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14、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5、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B.脂多糖16、下列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A.真菌17、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什么引起D.金黄色葡萄球菌18、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C.真菌19、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A.粪20、构成细菌毒力的是C.侵袭力和毒素21、关于补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22、关于细菌致病性的说法正确的是C.不同的致病菌其致病能力不同23、年轻男性,咽部火烧样疼痛,T39℃,咽部红肿,无假膜,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肝大,肋下2cm,脾可触到边缘,无输血史。
WBC170×109 /L,L75%,其中20%为异型淋巴细胞。
该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毒是C.EB病毒24、年轻女性,恶心、呕吐3天。
1天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诱发恶心,尿色变深。
该患者是一名服务员,吸烟、嗜酒,在近3个月内有3个性伙伴,无输血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化学和物理因素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原理
化学和物理因素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原理
化学因素:
1、抗微生物剂是一类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可分为杀菌剂、抑菌剂、溶菌剂;
2、抗代谢物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那么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如磺胺类药物;
3、抗生素是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它们是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它们的化合物,它们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方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它们。
如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物理因素:
1、温度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或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都会对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
如,1210C可用于杀灭物品上所有的微生物;4C可以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辐射作用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
如紫外线用无菌室的灭菌;微波可通过热杀死微生物;
3、过滤作用溶液或空气通过微孔膜滤器可以将溶液或空气中微生物除去;
4、高渗作用提高微生物细胞环境渗透压,使原生质中的水向环境中扩散,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使微生物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如高
糖,高盐均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5、干燥降低微生物细胞环境的含水量直至干燥,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如干燥可防止食品的腐败;
6、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探头的高频率振动,引起周围水溶液的高频率振动,最后导致细胞裂解,达到灭菌的目的。
如采用超声波可以制备消毒奶。
物理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 紫外线杀菌就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脱氧 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真正具有杀菌作用的是UVC紫外线,因为C波段紫外线很易被生物体 的DNA吸收,尤以253.7nm左右的紫外线最佳。
• 紫外线杀菌属于纯物理消毒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广谱高效、无二次 污染、便于管理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随着各种新型设计的紫外线灯 管的推出,紫外线杀菌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在扩大。
2、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四个波段:UVA波 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它有很强的穿 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 线 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 肌 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 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 。中等穿 透力,它的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 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 和午后会特别强烈。UVB紫外线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 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 起红肿脱皮。UVC波段,波长1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它的穿透能力最弱,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 的短波紫外线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紫外 线杀菌灯发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线。UVD波段,波长小于100nm, 又称为真空紫外线。
3、超声波对微生物的影响
超声波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超声波的空化作用,超声波能产生大 量的高压高温的气泡,气泡破裂 能释放大量的热,只要一定时间,就 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第二个就是超声波的共振作用,这个作用基本 不具有灭菌作用
实验七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七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是指体积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虫等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微生物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1.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活动差异明显。
温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酶活性变化、代谢速率加快,因此全部微生物都有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条件,这个温度被称为临界温度。
以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例,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但在高温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导致代谢活动减缓、生长缓慢,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2. pH值pH值是表示水溶液酸碱程度的物理量,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说来,微生物在7.0~7.5的中性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但有些微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pH值,甚至在酸性环境下仍能生长并繁殖。
3. 辐射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度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对于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钴、铯等,它们的射线会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能够延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另一种则是直接杀死微生物。
氧气是微生物进行代谢所必需的,然而某些微生物不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氧气,特别是在缺氧环境下,这些微生物更容易繁殖。
相反,其他一些微生物必须在较高水平的氧气浓度下才能生存和繁殖。
2. 盐度盐度是指水溶液中的总盐量,微生物对不同盐度的水质的需求有所不同,包括嗜盐菌、耐盐菌和非嗜盐菌等等。
对于某些嗜盐菌而言,它们喜欢在海水等高盐浓度的水体中繁殖生长,而在淡水环境下无法存活。
3. 化学物质许多化学物质对微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比如苯酚和氯代表一些在某些工业活动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它们被称作有机污染物,能够影响水中细菌群的分布和组成。
结论综上所述,微生物繁殖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存在着不同的逆境耐受性。
【宠物微生物课件】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影响微生物 的因素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三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过滤除菌 渗透压
温度
物理因素 对微生物 的影响
干燥 射线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比如细菌 最适温度是37摄氏度,这也是病原体的适宜温度一般接近人和动物的体温的主要原因; 而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摄氏度。
1、巴氏消毒
2、煮沸消毒
3、间歇灭菌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毒牛奶
煮沸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更易于传递热量;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 键等结构;
湿热对一般营养体和孢子的杀灭条件
细菌和真菌:在60℃左右处理5-10分钟; 酵母菌和真菌孢子:用80℃以上温度处理; 细菌的芽孢:121℃处理15分钟以上;
干燥易于保存食品、杀死细菌等。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干燥的宠物食品
一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三)光线与射线的影响
光线与射线对微生物的影响,随其性质、强度、波长及作用的距离等 而有差异,但必须被微生物吸收,才能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射线的杀菌力强,随波长的降低而增强。
阳光是有效的杀菌因素,许多细菌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容易, 阳光杀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紫外线。
感谢各位聆听
各种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
高温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能杀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磁场作用对微生物的杀菌特性研究与应用
磁场作用对微生物的杀菌特性研究与应用磁场作用对微生物的杀菌特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也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如医疗、食品安全等。
本文将对磁场对微生物的杀菌特性进行研究与应用进行讨论。
磁场作为一种物理因素,可以通过对微生物的细胞膜、DNA、蛋白质等分子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研究表明,磁场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主要有三种机制。
首先,磁场与微生物体内的离子相互作用,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离子平衡,导致细胞内外压力差异增大,进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其次,磁场作用还可以产生剧烈的运动力,使微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形或破裂。
磁场作用下,微生物的DNA、蛋白质等分子结构受到振动和摩擦的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研究表明,磁场作用下,细菌细胞膜和核膜的厚度减少,细胞外胞泡的数量和大小增加,这些因素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致命影响。
最后,磁场能够提高微生物细胞内的温度,使其处于细胞生存的上限范围之外。
微生物在过高的温度下容易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死亡。
磁场通过提高微生物细胞内的温度,使微生物处于不可生存的环境中,从而具有杀菌作用。
磁场作用对微生物的杀菌特性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而且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磁场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
临床研究证明,磁场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感染,如骨髓炎等。
另外,磁场作用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级药物传递系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食品安全领域,磁场作用可以用于食品的杀菌和保鲜。
磁场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研究表明,磁场作用可以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并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此外,磁场作用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染土壤。
磁场作用可以杀灭废水中的细菌、藻类等微生物,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另外,磁场作用还可以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生物体的降解,加快废染土壤的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温度、光线、干燥、超声波、过滤等因素均可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其化学组成,故常选用一些物理方法达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
(一)温度
各种细菌都需在最适生长温度的范围内生长。
当外界温度明显高于最适生长温度,细菌被杀死;如果在低于细菌的最低生长温度时,细菌代谢活动受抑制,则出现抑菌作用。
1.高温:细菌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及酶类因热力作用发生变性或凝固,活性消失,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大多数无芽胞细菌55℃~60℃加热30~60min即被杀死;加热100℃立即死亡,有芽胞的破伤风芽胞梭菌需煮沸3h才被杀死。
热力灭菌分湿热和干热两种。
在同一温度下,前者的效力大于后者。
(1)湿热:常用的方法有
1)巴氏消毒法:方法有两种:一是61.1℃~62.8℃30min;另一是
71.7℃l5~30s,目前主要用于牛乳消毒。
2)煮沸法:煮沸l00℃(1个大气压状态下)。
5min中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如于水中加入2%碳酸钠,则可提高其沸点至105℃,既杀死芽胞,又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3)流通蒸气灭菌法:常用阿诺(Arnold)流通蒸气灭菌器或蒸笼。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l00℃水蒸气进行消毒。
经10~30min细菌繁殖体被杀死,但对芽胞的作用不大。
4)间歇灭菌法:采用间歇加热方式达到灭菌目的。
方法是将待灭菌物品置于Arnold灭菌器内,经l00℃加热15~30min,每日一次,连续3次。
每次灭菌后,取出再置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气加热使之被杀死。
这样可达到杀死芽胞又使不耐100℃的物质保存下来。
5)加压蒸汽灭菌法:利用密闭的耐高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在蒸汽不外溢的条件下,使锅内压力增高,蒸汽的温度也随之增高,大大加强其杀菌效力。
通常在103.4kPa的压力下达
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所有细菌芽胞和繁殖体。
本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
(2)干热
1)烧灼:是常用的干热灭菌法。
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接种环、接种针、瓶口和试管口常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2)干烤:在密闭干烤箱内加温至160℃~170℃维持2h是对一般玻璃器皿、注射器、瓷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2.低温:一般细菌耐低温,在低温条件下,细菌代谢活动降低不再繁殖,能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故常用于保存菌种。
为避免解冻时对细菌的损伤,可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干,去尽水分,此法称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保存细菌数年至数十年,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方法。
(二)光线和射线
随光线和射线的波长、强度、作用距离、持续时间而影响它们对细菌的作用。
1.日光和紫外线:发挥杀菌作用的日光主要是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作用。
这是由于紫外线使DNA分子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紫外线可使分子氧变成臭氧,后者具有杀菌能力。
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角膜等均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人工紫外线用低压水银蒸气灯产生,照射的能量以单位时间内每平方厘米的微瓦数(μw)计算。
一支15W的紫外灯在lm内传递38μw.s/cm2射线。
无芽胞菌一般的致死量为1800~6500μw.s/cm2,杀死芽胞则需该剂量的l0倍。
2.电离辐射:微生物体中的水受电离照射后产生的自由基及自由基离子破坏微生物核酸、酶和蛋白质致微生物死亡,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灭菌。
如X线、γ射线、高速电子等。
(三)超声与超声波
不被人耳感受的高于20千周/秒的声波称超声波。
杀菌机制是超声波通过液体时发生的空腔化作用破坏了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导致细菌死亡。
一般用于细胞的粉碎以提取细胞组分和抗原制备。
(四)滤过除菌
滤过是以物理阻留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微生物除去。
所用的器具为滤器。
滤器中的微孔只允许液体或气体中小于滤孔孔径的物质通过。
滤器中的复层网状微孔结构通过毛细管阻留、筛孔阻留和静电吸附综合作用达到除菌效能。
滤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薄膜滤器。
用于除菌的滤膜孔径为0.22μm.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按其滤孔大小分成三种:K型滤孔,澄清用;EK-S滤孔最小,可阻止大病毒通过;EK滤孔居中,用以去除一般细菌。
全由玻璃制成的玻璃滤器分成G1~G6六种。
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
(五)干燥
许多细菌的繁殖体在空气中干燥时可以死亡。
干燥引起细菌脱水、蛋白质变性和盐类浓缩,因而妨碍细菌的代谢、生长、繁殖而引起细菌死亡。
各种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较小;链球菌、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等较大;芽孢抵抗力。
含于飞沫或痰液中的细菌,因受有机物的保护,可以抵抗干燥,此与呼吸道感染的传布有关。
食物经晒干、烘干、风干等干燥后,水分减少,不适于细菌等繁殖,因而可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起到防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