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2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1节认识基因学案中图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6 人类遗传病导学案 中图版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6 人类遗传病导学案 中图版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6 人类遗传病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6 人类遗传病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6 人类遗传病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六节人类遗传病学习目标1.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重点)2.解释遗传病致病机理。

(重难点)3.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预防及治疗方法.基础知识一、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1.遗传病概念遗传病是由于或的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类型(1) 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苯丙酮尿症、亨廷顿舞蹈症等。

(2) 遗传病①特点:多基因遗传病与有密切的关系,其发病有倾向.②病例:、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等。

(3)染色体遗传病①概念: 引起的遗传病。

②病例:、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1.监测(1)监测方案①以为监测对象。

②以为监测对象。

(2)监测目的:分析发病原因和提供。

2.预防措施——优生措施(1)禁止。

(2)进行 .(3)提倡。

3.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方法(1)群体普查和普防;(2);(3)检出;(4)婚姻和计划生育指导。

4.遗传病的治疗(1)遗传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四种。

(2)基因治疗:运用技术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课堂探究探讨1:所有的人类遗传病都由致病基因引起的吗?不含致病基因能患遗传病吗?探讨2:单基因遗传病就是“受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这种说法对吗?探讨3:除卵细胞异常能导致21三体综合征外,精子异常会导致该遗传病发生吗?分析原因.探讨4:21三体综合征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能否生育正常的孩子?若能,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探讨5:为什么近亲婚配会造成遗传病患病概率的增加?探讨6: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哪些?①适龄生育②基因诊断③染色体分析④B超检查总结提升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遗传病类型遗传特点遗传定律诊断方法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连续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诊断)、性别检测(伴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隔代遗传伴X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患者只有男性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咨询、基因检测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引起自然流产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结构检测)数目异常2.如图,控制物质E合成的基因共有4个,不管是基因1还是其他3个基因,只要其中的一个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不能合成,则E物质均不能合成,从而使发病率上升.3.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1)有家族聚集倾向,群体中发病率较高.(2)易受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学案

道字中学生物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学科生物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八年级课型综合课节数7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在亲子代间性状上的延续现象;尝试区分相对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能力目标: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制作的幻灯片和展示的实物,分析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获得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树立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重点难点1、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学法指导通过生物的性状及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环节导学过程核心要点解析一、基础知识解答:1、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2、世界上会不会同时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体?3、观察课本27页两幅图,他们有什么特点?4、遗传是指亲子间的________,变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5、学习课本25页“观察与思考1”,你会把豌豆看成是番茄,把兔看成公鸡吗?为什么?6、同是豌豆,种出来却有圆粒与皱粒之分,同是成熟的番茄,却有红色和黄色等,这说明同种生物性状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一)小组成员间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后,讨论问题: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的还是双眼皮的?3、能否把舌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1)仅凭你的观察,能知道自己所有的形状吗?(2)试概括出什么是生物的形状。

(3)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完成课本29页的讨论题。

通过观察和讨论后,你得出的结论是:(二)学习课本资料分析后,解决以下问题: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从转基因鼠的实验,能判断遗传物质存在哪里吗?4、请你推断,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特别提醒实验中,科学家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受精卵内,由该受精卵发育的小鼠体积比其他小鼠增大了1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材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的具体应用。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性状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2)辨析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介绍和我国在生物的遗传方面的主要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科学事业的热情,培养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 第3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2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1节 认识基因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3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2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1节 认识基因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3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2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1节认识基因学案中图版必修21、概述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举例说明基因的现代含义。

3、列举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基因概念的发展1、“基因”的提出(1)1865年,孟德尔首次提出“遗传因子”,并认识到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①世代相传。

②决定遗传表达。

(2)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并使用“基因”这个名词。

其含义与“遗传因子”完全一致。

2、染色体外基因: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

3、基因概念的发展(1)摩尔根:发表《基因论》,提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以线性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上。

(2)比德尔和泰特姆:通过实验提出“一基因一酶说”为进一步认识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后来又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肽链”的学说。

(3)艾弗里:最终证实了基因的本质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进一步探明基因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人们对基因认识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一段肽链或者编码一段RNA。

(5)雅各布和莫诺:1961年证明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是可分的,在功能上可分为:①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基因;②负责调节其他基因的功能:调节基因;③起调控作用:启动基因、操纵基因。

[合作探讨]探讨1:生物体的DNA数目与基因数目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DNA数目远少于基因数目。

探讨2:请你猜测,烟草花叶病毒有基因吗?若有,应位于何种分子上?提示:有。

位于RNA分子上。

探讨3:某男患者患有某种肌肉萎缩病,该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分子上,请推测该患者的致病基因源自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提示:源自母亲。

因为受精卵形成时,细胞质基因只由卵细胞提供,精子仅提供细胞核。

[思维升华]1、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能够分析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共显性基因。

3. 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表现型还受环境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父母生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特征。

2. 讲解基因的概念,用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3. 分组讨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每组找出一些实例进行分享。

4. 讲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实例进行分析。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正确完成相关作业。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题检查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2. 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实例。

3. 相关测试题和答案。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基因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在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3. 在讲解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4.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难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1. 准备动画或图片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

2. 准备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实例。

3. 准备相关测试题和答案。

九、教学拓展:1. 讨论基因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

2. 探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如基因改造、定制宝宝等。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概念。

高中生物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习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1. 中心法则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的提出者:1957年,2. 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DNA ,即DNA 的 ;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 ,进而流向 ,即遗传信息的3. 中心法则的发展:(1)RNA 自我复制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

举例:某种RNA 病毒(2)RNA 逆转录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

举例:HIV 病毒(3)可能存在的结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蛋白质。

举例:疯牛病的病原体(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一是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①豌豆的圆粒与皱粒a.圆粒豌豆→有 基因→产生 →淀粉含量高→圆粒。

b.皱粒豌豆→无正常 基因→不产生淀粉分支酶→ →皱粒。

②白化机理a. 正常:酪氨酸酶基因−−→−控制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黑色素; b. 患病原因:白化病患者皮肤内控制 的基因异常,无法产生 ,因而无法合成 ,出现白化症状。

2.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 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例如:①囊性纤维病: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缺失了 导致CFTR 蛋白缺少苯丙氨酸,引起CFTR 蛋白 异常。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编码血红蛋白正常基因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 异常,导致红细胞功能受损。

三.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 、 与 、基因与 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性状。

(1)生物的有些性状是受 控制的,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由 控制(2)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 关系,有些性状是由 来决定的,如人的身高,其中的每一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后天的营养和锻炼也很重要。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还受 的影响,是生物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 + 。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课:遗传基本概念
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和等位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等。

3.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第二节课: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遗传性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2.讲解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复等位基因等。

3.实验:学生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观察不同性状的表现情况,加深对遗传性状的理解。

第三节课:遗传的变异与进化
1.引入:通过介绍自然选择和突变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

2.讲解遗传变异与进化:适应性进化、性状变异等。

3.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环境下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第四节课:人类遗传学与社会意义
1.引入:通过介绍遗传疾病和基因检测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性。

2.讲解人类遗传学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3.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思考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遗传与变异打下基础。

接下来,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生物技术、生态学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选修一第一单元微生物培养技术1.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课外阅读: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二单元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2.1 发酵与食品加工2.2 食品安全的评估课外阅读:食品卫生标准第三单元酶的制备及应用3.1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3.2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3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条件3.4 酶的固定化课外阅读:纤维素酶的神奇作用第四单元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 植物色素的提取4.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外阅读:食用色素与健康第五单元植物的组织培养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课外阅读:兰花工业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6.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2 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课外阅读:PCR技术的诞生高中选修二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动植物生产第一节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第二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第三节动物的繁育技术第四节动物疫病防治第五节设施农业第六节绿色食品第二章生物科学与食品加工第一节发酵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节酶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资源及其特性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第一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二节器官移植第二章人类生殖工程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控制第二节人类生殖技术第三章生物药物第一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第二节疫苗和抗体第三节其他生物工程药物高中选修三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一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原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蛋白质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动物细胞培养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第三节细胞融合技术第四节干细胞工程第五节克隆技术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良种化胚胎工程第三节胚胎工程的新进展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一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第二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风险第二节生物武器第三节生物伦理。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案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案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案【学习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探究线索】什么是中心法则?----→为什么说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自主探究】(课前完成)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1、中心法则的提出(1)、提出者:(2)、内容:①遗传信息从DNA流向,即DNA的复制;②遗传信息从DNA流向,即转录;③遗传信息从RNA流向,即翻译。

(3)、图解:。

2、中心法则的发展(1)分析资料一:结论: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即RNA的复制;(2)分析资料二:结论:遗传信息可能从RNA流向,即逆转录;(3)分析资料三:结论: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

(4)完善后的中心法则图解: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生物的性状主要是由体现的,蛋白质的合成又受的控制,因此,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都是简单的关系,可以是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人的身高),也可以是一个基因与多个性状有关。

(2)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也受影响,如课本68页图中的水毛茛的叶形与是否浸于水中有关。

即性状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控制的。

【难点突破】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例:(1)豌豆种子的形状(从基因角度解释圆粒和皱粒豌豆的形成)DNA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正常-----------------------------------→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含量高淀粉含量低,蔗糖含量高保留水分多————→圆粒皱粒←————由于失水而皱缩(2)白化病机理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2、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1)囊性纤维病病因(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总结: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三节 基因与性状教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三节 基因与性状教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3、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1、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板书设计: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四、教学过程:导入:1.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

2.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

3.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一、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得出结论。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里要注意充分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来说明。

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

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

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基因与生物的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最后,教师再通过“人的身高”这一事例,说明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

)提示: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基因决定论的观点,认识到性状的形成往往是内因(基因)与外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三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教案 中图版必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教案 中图版必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一、教学目标:(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

(2)DNA与RNA的异同。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5)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二、教学重点(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三、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四、板书设计:一、转录a。

场所:细胞核b.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c.目的:传递遗传信息。

二、翻译a.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

b.过程: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c.目的:传递遗传信息三、中心法则四、教学过程:导言1。

什么是基因?2。

基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媒介是什么?学生大胆地回答:(略)教师给予鼓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此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媒介,那么信使RNA怎样完成任务呢?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P14.(2)观察基因表达的多媒体课件。

讨论提纲:(1)基因表达整个过程分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2)转录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3)翻译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教师指导:a.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基因

第三节 基因与性状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2.概述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

(重点) 3.结合实例,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

(重难点) 基础知识一、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与性状(1)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通过控制 ,从而影响生物性状,如白化病。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 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的现象。

(2)类型比较类型 发生的时期 发生的范围自由组合型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型的 之间局部交叉互换(3)意义: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了许多新的 ,从而使后代出现多种新的 组合。

3.环境与性状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基因的控制,也会受到 的影响。

性状是 的结果。

二、基因突变 1.概念基因突变指 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 、 或 。

2.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 、 等 :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如 等内因:DNA 复制时,碱基对的 、 或3.特点(1) :植物、动物以及 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2) :自然状况下,高等生物的突变率约为10-8~10-5,微生物的突变率明显降低。

(3) :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4) :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但总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5)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和任何中。

4.结果: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可能会引起的改变。

5.应用:诱变育种(1)原理:。

(2)方法: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称为。

(3)优点:提高突变率,增加来源。

6.可遗传的变异(1)分类:包括、和。

(2)意义:对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课堂探究探讨1:基因和性状间均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吗?你能否举例说明?探讨2:基因与性状间的关系应如何描述?探讨3: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繁殖后代时,是否会发生基因重组呢?探讨4:基因突变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否改变了基因在DNA分子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探讨5:当基因突变发生了碱基对替换,与碱基对增添和缺失相比,通常情况下哪一个对肽链合成的影响大,为什么?探讨6:突变后的性状一定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吗?为什么?探讨7: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生物有害时,对人类也有害,对生物有利时,对人类也有利,对吗?总结提升1.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途径2.交叉互换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项目交叉互换染色体易位图解区别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4.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1)类型⎩⎪⎨⎪⎧显性突变:aa→Aa 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Aa 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2)判定方法: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第二节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第二节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导学案
从图中不能得出()
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C.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也不表达
收获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过程
【新知预习】
完成大册子55-56的基础知识。
【新课推进】
探究一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
1.提出者:。
2.内容
DNA复制:遗传信息从流向;
转录:遗传信息从流向;
翻译:遗传信息从流向。
3.发展
发展内容
信息动
举 例
RNA自我复制
遗传信息从流向
(1)圆粒豌豆→有基因→产生→淀粉含量高→圆粒。
皱粒豌豆→无正常基因→不产生淀粉分支酶→→皱粒。
(2)酪氨酸酶基因异常→→酪氨酸不能合成导致白化病。
两个例子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哪一类物质?
【结论一】。
2.囊性纤维病的形成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是酶吗?
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导致合成的CFTR蛋白。
编码血红蛋白正常基因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异常,导致红细胞功能受损,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结论二】。
3.基因与性状间的对应关系
(1)生物的绝大多数性状受基因控制。
(2)生物的有些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如人的身高。
(3)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时训练2
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
C.DNA复制以及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D.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的传递过程
2.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不包括()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提问学生总结基因性状的关系再分析文字资料及例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基因、性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树立爱护自然的理念。

2、教学重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教学难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策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通过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总结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试画出一个流程图,简要地表示出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的提出1957 年,克里克的一个猜想: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DNA,也可以从DNA 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中心法则在后来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揭示后获得公认,中心法则实质上蕴涵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其产生和发展则与人类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

其实生命的本质就是遗传信息的流动,整个生命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准确无误、顺畅及时地进行流动。

随着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中心法则也存在一些不足。

2、中心法则的发展[资料分析]大家认为克里克的中心法则应该做什么修改?(以分组讨论形式,总结资料中所得出的结论,并且对中心法则进行补充完整)资料1:1965 年,科学家在RNA 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 复制酶,像DNA 复制酶能对DNA 进行复制一样,RNA 复制酶能对RNA 进行复制。

资料2:1970 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 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1.概述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2.举例说明基因的现代含义。

3.列举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重点)(1)1865年,孟德尔首次提出“遗传因子”,并认识到它具有两个基本属性:①世代相传。

②决定遗传表达。

(2)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并使用“基因”这个名词。

其含义与“遗传因子”完全一致。

2.染色体外基因: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原核生物的拟核和质粒。

3.基因概念的发展(1)摩尔根:发表《基因论》,提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以线性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上。

(2)比德尔和泰特姆:通过实验提出“一基因一酶说”为进一步认识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后来又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肽链”的学说。

(3)艾弗里:最终证实了基因的本质是DNA。

(4)沃森和克里克: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进一步探明基因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人们对基因认识发展到了分子水平,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功能单位,可编码一段肽链或者编码一段RNA。

(5)雅各布和莫诺:1961年证明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是可分的,在功能上可分为:①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基因;②负责调节其他基因的功能:调节基因;③起调控作用:启动基因、操纵基因。

[合作探讨]探讨1:生物体的DNA数目与基因数目是否相同?提示:不相同,DNA数目远少于基因数目。

探讨2:请你猜测,烟草花叶病毒有基因吗?若有,应位于何种分子上?提示:有。

位于RNA分子上。

探讨3:某男患者患有某种肌肉萎缩病,该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分子上,请推测该患者的致病基因源自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提示:源自母亲。

因为受精卵形成时,细胞质基因只由卵细胞提供,精子仅提供细胞核。

[思维升华]1.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3)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

2.基因与DNA的关系(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一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大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上的碱基数之和。

(2)基因具有遗传效应是指其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

3.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通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但染色体复制后,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即: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也是基因的载体。

5.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解如下基因的行为并不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1)并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2)并不是真核生物中所有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叶绿体、线粒体中的基因都不遵循遗传规律。

(3)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B.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而行C.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作用D.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而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2.对于一个基因的正确描述是( )①它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②它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的③它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④染色体的一段就是基因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染色体的一段,它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首先提出的。

【答案】 B(1)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称为断裂基因。

其中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断裂基因往往由一些交替存在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

(2)重叠基因指两个基因共用一段重叠的核苷酸序列。

(3)可动基因在染色体上通过某种方式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的基因,称为可动基因,也叫做转座因子。

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物质和功能单位,它携带了逐代传递的信息,是组成一个转录区域和转录调节的一段DNA序列。

[合作探讨]探讨1:是否DNA上任何一段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都可称为一个基因?为什么?提示:不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

探讨2:细胞中所有的基因均会表达为一定的产物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要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才会表达为一定的产物。

探讨3: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个碱基对。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提示:DNA分子的长度远大于其上面所有基因总和的长度。

这表明DNA分子上除基因外,还有许多“非基因”片段。

1.基因的分类(1)按位置:⎩⎪⎨⎪⎧ 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外基因:如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拟核和质粒(2)按功能:⎩⎪⎨⎪⎧ 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操作子(3)按结构特点分为:⎩⎪⎨⎪⎧ 非断裂基因原核生物断裂基因真核生物:⎩⎪⎨⎪⎧ 外显子内含子重叠基因可动基因转座因子2.说明基因与DNA 关系的实例 项目 实例 可说明的情况实例1 大肠杆菌一个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基因位于DNA 分子上或基因是一小段DNA实例2 把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鼠的体内,鼠体内出现了以前没有的荧光 基因有遗传效应,它可以独立起作用实例3 人体中构成基因的碱基对组成比较少,不超过全部碱基总数的2% 基因是一段DNA ,但是任一段DNA 不一定是基因实例4没有HMGIC 基因,就没有肥胖的表现,有HMGIC 基因就有肥胖表现 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结论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它是生物体遗传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个位置转移到另外一个位置,这些能在染色体上移动位置的基因称为( )A .断裂基因B .重叠基因C .转座因子D .操作子【解析】 断裂基因是指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 分子上不是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

重叠基因是许多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有两个基因共用一段重叠的核苷酸序列的现象。

可动基因也称为转座因子。

2.下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1、2、3、4分别表示( )A.胸腺嘧啶、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内含子、外显子B.尿嘧啶、非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C.胸腺嘧啶、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内含子D.尿嘧啶、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内含子、外显子【解析】图示中1是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成分,所以是胸腺嘧啶T,2是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3和4构成结构基因,4编码蛋白质,说明是外显子,3是内含子。

【答案】 A1.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C.基因是DNA上任意一段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一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由于DNA分子上有很多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区段,所以基因不能是DNA上的任意一段。

【答案】 C2.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白眼基因与其他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的区别是部分碱基序列的不同【解析】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A项正确,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项正确,不同基因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但不同基因碱基种类相同,C项错误。

【答案】 C3.下列关于真、原核细胞的各种结构,有基因分布其中的是( )①细胞核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拟核⑥高尔基体⑦内质网⑧质粒A.①③④⑤⑧B.②③④⑤⑧C.②⑥⑦ D.③④⑧【解析】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上不存在基因。

D选项中③④⑧为染色体外基因,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分布于核内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大型环状DNA 分子上。

4.根据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编码序列是外显子,编码序列是内含子B.启动基因没有遗传效应C.结构基因有三个内含子和四个外显子D.结构基因有三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序列。

图示为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图示结构基因中有四个外显子,三个内含子。

【答案】 C5.同源染色体之间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B.它们的形态、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形状一般相同,姐妹染色体间形状一定相同。

【答案】 B学业分层测评(十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基因、遗传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DNA完全不同D.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答案】 C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基因中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数目相同B.不同基因的内含子长度相同,外显子长度不同C.内含子是非基因片段D.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解析】不同基因中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及其长度未必相同,内含子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非编码序列。

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移动被称作可动基因或转座因子。

【答案】 D3.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而成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基因D.组成不同基因的碱基数量一定不同【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组成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但其碱基数量未必不同。

【答案】 B4.从下列物质的结构层次看,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