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化同步人民历史必修三课时训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含解析
历史新课堂同步人民必修三增分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含解析
课时训练1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选择题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
这说明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的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答案:A2.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
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 ()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B.“双百”方针提出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答案:A3.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作出了卓越贡献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答案:D二、非选择题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如下表: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2)在材料二所显示的三个科技领域中,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例。
(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科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提纲。
参考答案:(1)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在核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在航天技术领域:2003年“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农业领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3)如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科技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3.它的超重发射令世界震惊。
它的出现证明“天大的事,文革中也不能耽误”,它还诞生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人的企业文化与精神。
据此分析,它是()A.东方红一号B.长征一号C.南优二号D.神州一号4.下图漫画《爆炸声中除旧》创作于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D.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5.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
”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6.1967年,在关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问题上,中央明确提出了下表所述的四个目标。
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航天事业()目标含义解决方案“上得去”火箭能达到第一字宙速度减轻卫星的重量;选用长征一号火箭“抓得住”卫星能成功进入既定轨道精选火箭的发射角度“看得见”地表可以肉眼观察到卫星将卫星设计为72面球体,增加反光;添加“观测裙”,在卫星上天后撑开,以大面积增加阳光反射“听得到”向全世界播放音乐信号选用歌曲《东方红》,并采用可靠性高、乐音嘹亮的电子音乐A.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实力B.开创了世界航天史的奇迹C.带有特殊历史时期的烙印D.服务于现实的军事需求7.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科研起步(1)成立__________,主要开展重大的________课题的研究。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华罗庚、________、吴阶平、________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的开拓者。
(3)搞好科研长期规划,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2.主要成就(1)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送入预定轨道。
(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__________________;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实施“________”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国家“____________”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成就(1)核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3)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5月,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10月,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的世界性饥 饿问题。 (3) 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 (1)国防 空间技术 农业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 空间技术的垄断,不仅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同时也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 意义。科技发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之一。
教你解读史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主题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 1.新时期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举措有哪些?
材料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 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 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 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 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 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 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 体制 进行改革。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说明这是我国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领域取得的成就。 (2)结合材料二和你的理解,分析“两弹一星”的作用。
高中历史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3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选择题1.我国党和政府为发展科技事业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先后顺序是( )①建立中国科学院②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③制定《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④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解析:①发生在1949年11月,②发生在1958年,③发生在1986年,④发生在1956年,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把发展“两弹一星”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这主要是为了( )A.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C.切实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D.适应和平利用核能的需要答案:C3.小小的方寸烟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面三枚烟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 )A.航天事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B.开始跨入核先进国家的行列C.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D.嫦娥奔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解析:图文材料中“70”“卫星”等信息,可判断该烟标图案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直接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重大农业科技成就之一B.被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C.为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D.彻底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D项表述为“彻底解决”不正确。
答案:D5.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
图中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定D.国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正处于“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88年,C项发生在1956年,D项开始于1995年。
答案:B6.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学素材)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的图片,引出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自行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学思之窗】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请问: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重大意义?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本课小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历程,我国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历届政府重视科技事业,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在核能、农业、医学、航空航天、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的科技成就,推动我国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
原子弹导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65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浙江秦山核电站
通信卫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 出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科技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改革开 放前);
3、“文化大革命”对科技事业的影响;
一、科研起步
1、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1949年 中国科学院成立 1)成立科研机构: 1958年 中国科学技术委员 会成立 2)建立科研队伍: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 邓稼先、吴阶平等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 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3年 12月22日,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 功。 1992年 11月19日,“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 通过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 国家鉴定。 2002年中国研制运转速度可达 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王大珩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科 学院院士,中 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应用光学 及光学工程的 主要奠基人之 一。
王淦昌
陈芳允
杨嘉墀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 科学院院士、 著名高能物 理学家。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 科学院院士, 著名电子学 家。
863倡议人 之一,中国 科学院院士, 著名空间自 动控制专家。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新时期科技发展规划:
1)863计划: 2)星火计划:
3)火炬计划: 4)探月工程: 6)载人航天工程:
2、新时期科技发展成就:
《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
1、生物技术
2、航天技术
3、信息技术
4、激光技术
5、自动化技术
6、能源技术
高中历史 专题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科研起步(1)成立__________,主要开展重大的________课题的研究。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华罗庚、________、吴阶平、________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3)搞好科研长期规划,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2.主要成就(1)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送入预定轨道。
(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__________________;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2.意义: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是实施“________”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国家“____________”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成就(1)核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3)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5月,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10月,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基础巩固1.“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答案 D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邓稼先归国时中国的原子弹并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应排除④项。
而题干中的“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说明了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此可确定答案为D2.下图是电影《钱学森》的海报。
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案 B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
3.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C解析抓住材料中“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一信息,判断这次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空间技术的发展。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A项发生在1964年;B项发生在1984年;D项发生在2003年。
【优化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正式提出 1988 年 9 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4.重大意义 反映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 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 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为 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 2003 年 10 月 16 日,针对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西班 牙第二大报 《世界报》 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 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则认为:“中国正在 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 的实力。”想一想:《世界报》和《汉诺威汇报》评论的是哪一重大 事件?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习“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时,应结合新中 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从政治环境、经济发 展、科技条件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4)信息技术领域 ①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②2002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027 万亿次的 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 2001~2002 年,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 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重大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 展。 我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缩短了与世界 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 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 的国家之一。 ③从 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 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 年 11 月以来,中国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多 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实验。 ③2003 年 10 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神舟 5 号”载人宇宙 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训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16课同步课时训练1、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2、1999年,党和国家授予23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这23位科学家中,有21位是留学归国人员,其中19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国留学的,这其中大部分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回国的。
促使他们纷纷选择回国的主要因素是( )A.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B.回国能够在科研中取得更大成果C.对西方国家反华政策的不满D.具有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之心3、“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4、有人评价说:“比核能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A.爆炸原子弹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试爆了氢弹D.建成了核电站5、“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D.反映了科技领域中的浮夸现象6、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说明( )A.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B.邓小平重视军工源于其军人出身C.科技实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军事工业领先于其他行业7、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2.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
科学家们的努力,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3.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4.2011年9月18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组织指导对“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的收割、验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承担着冲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难关的重任。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早在过渡时期就取得重大突破B.中国水稻亩产900公斤难关在1958年就已经攻克C.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D.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因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已经得到解决5.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①三大改造的进行②一五计划的完成③国民经济的恢复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6.“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新优化同步人民历史必修三课时训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含解析
课时训练5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选择题1.五一黄金周期间到湖南省耒阳的游客,可看到耒阳站,它造型别致,像用钢架托起的一张纸,这最有可能是为了纪念()A.蔡伦B.郭守敬C.李时珍D.贾思勰答案:A2.据史料记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宋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巨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巨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书籍,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题干中材料并没有提到活字印刷,也不能反映出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由材料“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雕版印刷不仅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故D项错误。
3.右图是我国现代学者根据古籍记载复制的“司南”模型。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被用于()A.寻找矿石B.检测矿石C.观察风水D.水上航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取玉……必载司南”,可知司南当时用于寻找矿石,而不是检测矿石。
故A项符合题意。
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4.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
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
这反映出()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答案:D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科技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科技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指出: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研制核武器B.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它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可知,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故选A项。
B项提出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排除;C、D两项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果。
2.20世纪60年代初的某一天,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与同僚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指(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华约建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且当时中美并未建交,美国对中国仍采取敌视态度,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B项错误;华约建立于195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英国广播公司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B项正确。
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A项错误;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不能说其决定国家的兴衰,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项错误。
2020版同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培优新方案课件:专题五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答案:B
3.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
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
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2012 年 4 月 13 日《西安晚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袁隆平选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的重大 意义。
(2)材料二阐述了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结 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
提示:(1)材料一说明杂交水稻的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2)侧重点:发展经济。原因:国内方面,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方面,和 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趋于缓和。
[针对训练]
2.中国百姓通过电视收看到国庆 35 周年阅兵式现场直播,与
之直接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
A.“银河”巨型计算机
B.“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号”宇宙飞船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庆 35 周年即 1984 年,该年中国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试验通信卫
解析: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 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 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 世的价值诉求,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五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中国科学家首创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B.第一颗氢弹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第一颗导弹2.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是()①东方红一号②南京长江大桥通车③秦山核电站建成④京九铁路通车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3.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是A.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B.青藏铁路的开通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4.2021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至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
此成就与下列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是A.“南优2号”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C.“神州”飞船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6.“两弹一星”是指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7.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 D.促进农村经济8.右图为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发射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9.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1950年1953年类别全国湖北全国湖北工科院校27 2 38 2师范院校12 1 33 1农林、医科院校53 3 58 3财经、政法院校15 0 10 2艺术、体育院校15 0 16 2——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湖北教育年鉴(1949—1987)》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10.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校,北京大、清华大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习俄语的热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1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选择题
1.“10月16日,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爆发出一道强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周围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高压冲击波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爆心向四周飞驰。
”该科技成就使我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D.迈入航天大国行列
答案:C
2.1960年,联邦德国议员施万写信给中国驻波兰大使,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放弃爆炸原子武器来申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决定权,该建议被中国婉拒。
这主要在于中国发展原子武器()
A.打破美苏垄断空间技术
B.保证中国社会长期稳定
C.实现中国科技飞跃发展
D.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D
解析:中国发展原子武器有利于增强国际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A、B两项与发展原子武器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不是发展原子武器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3.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研优势是()
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
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D.“左”的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
答案:A
解析:A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确是否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工作并未受到广泛尊重,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思潮影响,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故D项错误。
4.2018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家洋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并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农业成就取得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5.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演变的过程,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程。
这说明中国科技()
A.是改革开放的重点
B.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而制定的,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科技落后,所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战略;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
故B项是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参考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发
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
(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战略决策:“科教兴国”。
成绩:“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