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批评与冷漠——北宋文人对颜真卿多种态度的原因
五代至北宋时期颜真卿书评研究
五代至北宋时期颜真卿书评研究作者:贺文彬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6期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其书法艺术是和王羲之争相辉映。
但是人们对于颜真卿书法的品评并非一开始就被确立了。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在五代至北宋时期,人们对于颜真卿书法的评论不是一直都很高的,而是经历了五代至北宋初期的低潮期、北宋中期的崛起期与北宋后期的高潮的一段跌岩起伏的过程。
关键词:颜真卿书评五代至北宋时期时至今日,在中国书法史上能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相媲美的书家,当数唐代书家颜真卿。
这是大家所公认不疑的,故有“第二书圣”、“亚圣”的称号。
但是,颜真卿这种书评地位并非一开始就被确立了。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在五代至北宋时期颜真卿的书评地位经历了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最终在北宋晚期达到顶峰。
一、五代至北宋初期颜真卿书法品评的低潮五代书法基本上承接了晚唐的遗风,继续在初唐的清新遒丽与中唐的浑厚豪迈中徘徊。
总的来说,五代时期整体书风还是更加偏向于初唐二王这一路。
南唐帝王皆爱好文艺,尤其是后主李煜,他所写的《书述》、《书评》,流传至今,一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论著。
他在《书评》中这样说道:“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1]从中可以看出,李煜对于颜真卿雄厚豪迈的艺术风格并非十分欣赏。
随后更是对其书法施以诳语。
说颜真卿的字如叉手并脚的农夫,没有美感。
虽然这话是有些偏激不妥之处,但在那个以“二王”书风为主导的五代时期,受到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客观的反映出颜真卿书法品评地位的低微。
五代刘昫编纂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料书籍。
在这部书里人们对于颜真卿高尚的品德、凛凛的风节那是大加赞扬,评价甚高。
但对他的书艺成就仅以“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2]一带而过,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而《旧唐书》中对唐朝其他著名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却都有所描述并大加赞赏。
评价颜真卿及其书法
评价颜真卿及其书法评价颜真卿及其书法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
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
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
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
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2]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
起义军对抗叛军。
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
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
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批评现象辨析一、历代颜真卿书法批评的总体概况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书法现象可谓读一无二。
如此说是因为,颜真卿崇高的书法地位为隔代树立。
只要仔细查阅书法史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颜真卿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对其批评的声音也相当激烈。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
后人对颜真卿字体的评价
后人对颜真卿字体的评价后人对颜真卿字体的评价一、历代颜真卿书法批评的总体概况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书法现象可谓读一无二。
如此说是因为,颜真卿崇高的书法地位为隔代树立。
只要仔细查阅书法史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颜真卿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对其批评的声音也相当激烈。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
将各种观点一一清理罗列,然后再进一步结合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才是充分尊重历史的态度。
下文将诸种历史观点分类列出:(一)、早期两种极端评价一是以苏轼为首的推崇。
苏轼曾在吴道子的画后作跋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句话成为人们认识颜真卿书法成就的一个靶子,他所引起的反响恐怕连苏轼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在这一段话中苏轼提到了四个人,其中杜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吴道子被称为“画圣”,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评价,如此排列显然表明了苏轼有意将颜真卿推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宋代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在《韩愈论》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杜子美之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
……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1]“集大成”是古代儒家评价孔子对上古文化所作的总结整理之功的赞语,这是所谓的圣人的事业。
在这样的评价序列中颜真卿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是一米芾为首的批判。
米芾(1051~1107年)在对《乞米帖》的跋语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
此帖尤多褚法,石刻《醴泉尉诗》及《麻姑山记》皆褚法也,此特贵其真迹耳。
非《争坐帖》比,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安氏《鹿肉干脯帖》、苏氏《马病帖》浑厚淳古无挑踢,是刑部尚书时合作,意气得纸札精。
谓之合作,此笔气郁结不条畅,逆旅所书。
李大夫者,名光颜,唐功臣也[2]。
米芾的语言总是充满着火药味,因此后人经常借用他“疯癫”的性格特征对他的言论表示怀疑。
颜真卿“中和”书学思想成因探微
119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师,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颜真卿郡望出自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
在一千多年中(自春秋至唐代),颜氏家族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自孔门高足颜回之后代不乏人,到唐代中叶的颜杲卿、颜真卿堂兄弟,仍声名显赫。
颜氏从13世祖颜含随晋元帝渡江侨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始,历七世而为江左望族。
至北齐,五世祖颜之推入周,举族徙居雍州万年。
尔后,高祖颜思鲁因奉迎李渊入关,授奉王府记室,其子颜师古官至秘书监,擢为有唐新贵,遂移居京兆长安县(今陕西西安)敦化坊,至颜真卿,业已四代。
颜真卿当是颜氏家族之骄子,这一切均离不开其家族传统书学渊源,还有其鲜为人知的官宦生涯,以及在政治上的过人胆识和智勇双全、精忠报国与浩然正气,历来为世人所景仰。
其在开元二十二年(734)举进士第。
翌年,擢拔萃科,授校书郎,自此入仕。
而后颜真卿屡经宦海沉浮,多次迁贬,却只心忠于李唐王朝,最终于建中四年(783)奉使宣慰淮宁节度使李希烈,遭扣囚,至贞元元年(785)遇难,享年七十七岁。
诏赠司徒,谥曰文忠。
同时,从颜真卿身上也可以折射出儒、佛、道诸家文化思想的交融,真有一种“万古开心胸”的气魄与涵养,一种“中和”之美的协调与契合。
正是这种非凡经历与深厚底蕴造就了颜氏“腴不剩肉,健不剩骨”、“质朴而不俗气,敦厚而不笨拙”的书风,形成其中庸、和谐的书学思想。
一、家学渊源是颜氏形成“中和”书学思想的基础颜氏之家学渊源对其书学思想的形成是颇为重要的。
当时,初唐书坛之风气,在近人马宗霍先生《书林藻鉴·书林记事》中有这样的记述:“唐初太宗笃好右军之书,亲为晋书本传作赞,复重金购求,锐意临摹。
且拓《兰亭序》以赐朝贵。
故于时士大夫皆宗法右军。
虞世南学于智永,因为右军嫡系矣。
即欧阳询、褚遂良、阮氏目为出于北派者,亦不能不旁习右军,以结主意。
及武后当朝,犹向王方庆索右军遗迹。
历史上为何有人批评颜真卿的楷书?
历史上为何有人批评颜真卿的楷书?自颜之后无“晋韵”这是后世名家批评颜真卿的依据,用魏晋的标准去批评颜真卿。
如米芾“丑书恶札之祖”“俗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海岳名言》中说“无天成平淡之趣”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因为魏晋最近天真平淡,这样后世追求魏晋时,想达到的高度。
到颜真卿之后,刻意追求中锋,外拓,则是“变乱古法”。
在这种程度上解释,米芾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颜真卿的书法与晋韵确实也不沾边。
但是米芾说的对吗?可能站在他的角度就是对的,但事实上本就不应该站在他的角度。
这就像一种思维陷阱,先把人拉倒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固然得出的结论也就相仿了。
我曾经解释过一个问题就是后代书法所有关于“意”的表达,基本都离不开颜真卿。
只要这个人的书法要追求“意”,必学颜真卿。
当然,学篆隶也可以达到这种“意”的感觉,毕竟不如颜真卿吃的透,所以学颜也是书家必经之路。
当然,不只有米芾批评颜真卿,还有这位。
南唐李后主评书,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琼高千古柔兆执徐把历史上的名家“打包批评”了一下。
说颜真卿“粗鲁”还有一篇是如此批评的《墨池璅录》有载:“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
自颜而下终晩唐无晋韵矣,至五代李后主始知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这个跟米芾的观点一致,以晋韵标准去评价颜真卿的书法。
像一个种地的老汉傻了吧唧的站着。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批评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晋唐为标准李后主“打包批评”勒那么多人,也是用的晋人标准。
因为是对比“右军”才“得其筋失之粗鲁”到此为止,我们就“破案”了。
批评颜真卿,是两种书法风格的立场。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颜真卿在整个宋代的影响一如王羲之在唐代的影响,正如史学家范文澜所说:“宋人之师颜真卿,如同唐人之师王羲之。
”虽然北宋和南宋都取法颜真卿,但是北宋和南宋书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
清代陈奕禧在《隐绿轩题识·临蔡忠惠》中云:“临颜遂及宋四家,寻源而得其流也。
四家皆学颜,而各成其一家。
”宋四家取法颜真卿而各具面目,并引领了北宋的“尚意”书风。
清人梁在《评书帖》中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其中“宋尚意”主要指北宋而言。
南宋亦十分推崇颜真卿,陆游云:“学书当学颜。
”张孝祥、张即之等,莫不以颜真卿为宗。
南宋还专门为颜真卿刊刻了《忠义堂帖》, 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但是,虽同北宋一样标榜颜真卿,南宋书法却出现了式微的局面。
本文重点即在于比较颜真卿在北宋和南宋的影响之不同,并试着探究造成其影响不同的原因。
一、颜真卿对北宋书家及北宋“尚意”书风的影响总体而言,宋代以尺牍为主的“尚意”书风如兰苕翡翠,难于与唐代的丰碑巨制相提并论。
北宋初期便面临着如何突破唐人法度的枷锁这一窘况。
北宋初期可以说是对唐代法度森严的反叛,欧阳修云:“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此后执文坛牛耳者的苏轼深受欧阳修此学书观点的影响,并把此观点深化、扩展开来:“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宋四家皆取法颜真卿,除了蔡襄亦步亦趋紧随“颜面”, 如其《万安桥记》即是竭力模仿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之作,其余三家也学颜,但更侧重学其行草。
苏东坡曾经学习过颜真卿的墨迹书法并且题跋云:‘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易为之言也。
”苏轼极力推崇颜真卿,“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颜真卿为何到宋代,才受推崇,成为唐代书法家之一
颜真卿为何到宋代,才受推崇,成为唐代书法家之一北宋淳化年间编纂的《淳化阁帖》并没有收录颜真卿的书法,原因是赵颜两家结有很深的世仇。
北宋赵家起于范阳,正是安禄山起兵所在,赵家之后赵眺为安禄山手下大将,自然也参与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之中。
颜真卿举义旗平叛,镇守太原,大败叛军,赵氏家族损失惨重。
安禄山深知颜氏威名,杀害颜氏一门三十余口。
其中包括从兄颜杲卿和从侄颜季明,《祭侄文稿》因此而诞生。
颜真卿把这笔血债记在了赵氏名下,并在七十二岁时,手书《颜氏家庙碑》以志之。
宋初,赵氏兵乱,把颜氏家庙及祖莹毁坏,被颜氏认为挖了祖坟,颜赵世仇愈深。
宋太宗赵光义于淳化年间刻印私藏历代法帖,当然就不会收录颜真卿的书法了。
很多帝王喜爱书法,也大力推崇前朝书法大家,比如唐太宗崇王羲之,康熙尚董其昌等等。
而天下文人趋之若鹜,竞相临摹。
反之,赵光义排挤打压颜氏书法,也就谈不上颜真卿书法在宋代被推崇了。
关于赵宋因颜赵世仇打压鲁公书法,学界争议很大,乃至还否定了两家世仇之说。
颜鲁公书法没有收录进《淳化阁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颜鲁公书法并没有得到公认,后世更多的是敬仰颜真卿的人品。
这一点似可成立,宋代习学颜氏书法的专家并不多,学颜学得最好的,大概以蔡君谟为仅有。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颜真卿书法至少在北宋时期并未得到后世那般崇高的地位。
实际上,颜真卿的书法在北宋还是很有影响的,四家当中均有鲁公书法的笔法与神韵。
这已经很难得了。
有人把北宋书法也归于尚义之类,笔者以为,这有点牵强以附会宋代理学的微言大义。
北宋书法应是尚意,宋四家绝不以任何一家书体为崇,独具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米芾甚至认为二王书法很恶俗,自称集古字。
这也反映了宋代书法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独到精神。
因而,除了蔡襄酷似颜鲁公而外,其他大家很难判定他们习学的哪家法帖。
他们基本上是会其意而弃其形,不拘泥于古法而自成面貌风格,这也是宋代书法最为可贵之处。
为何颜真卿可以成为数千年来唯一能与王羲之并称的书家?为何能成唐代顶峰?说到这个问题,其实解释起来很容易,但是想听明白,就需要对书法史发展有个大体的脉络。
后人对颜真卿的评价
殷亮:“昨段秀实奋身击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
刘昫等《旧唐书》:“国,是武之英也;苟无杨炎弄权,若任之为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之祸焉!如清臣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文之杰也;苟无卢杞恶 直,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云亡,万代垂训。”
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19]
关于《瘗鹤铭》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无有定论,而黄庭坚则坚持认为《瘗鹤铭》乃王羲之所书。
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乃不可名貌。以此观之,良非右军笔画也。若《瘗鹤碑》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如欧、薛、颜、柳数公书,最为端劲,然才得《瘗鹤铭》仿佛尔。惟鲁公《宋开府碑》瘦健清拔,在四五间。[20]
总之,“横”画的写法很多,随字而不同,姿态多样。又如“捺”画,其写法是,落笔逆锋而入,渐渐加重笔力,缓缓向右下运行,至收笔处又稍驻笔以重按,然后又慢慢提笔,直到“捺”势欲尽即收笔。从而,形成极为自然且犀利如刻刀状,如“之”、“夜”等字;又当它与“撇”画结体时,则往往把“撇”画写得相对地细瘦一些,形成“撇”稍细、“捺”略粗的鲜明对比,使字生机勃勃有精神,如“夫”、“金”等字。
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这么受推崇?宋代书法家苏东坡与陆游怎么看
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这么受推崇?宋代书法家苏东坡与陆游怎么看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这么受推崇?来瞧瞧宋代颜真卿的两个小迷粉怎么看?宋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有两句诗,基本上概括出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第一句是“鲁公变法出新意”,颜鲁公变法出了新的意趣,就是说他的书法和前代的王羲之和王羲之传下来这种风格有点不一样,变法了,但是变得怎么样?变出了一种新的美就是出新意。
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第二句是“细筋入骨如秋鹰”,就像秋天的老鹰一样,那么矫健,前面用了细筋入骨。
我们讲的筋骨筋骨,一般来说,骨头上有筋才是活的骨头。
如果骨头上筋都没有,肉都没有,那不是枯骨了吗?枯骨不是很有力的,真正有力的是带筋带肉的骨头,是活的,有生命的。
所以苏轼就用这个细筋入骨,就是它既有力还有血有肉还活着,就像秋天的老鹰一样,出去抓兔子抓鸡抓飞鸟都很有力很骄健。
冬天来了吗,他快吃不了东西了,趁着秋天赶紧抓。
这两句诗来形容颜真卿是非常到位,非常具体的。
颜真卿通过自己的书法实践,开创了一代新风。
唐代出了一个颜真卿以后,掀起了一种新的学习书法的风气。
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局部那么它的新风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把笔法更加具体化,简单化。
就是说他把王羲之本来比较复杂的那种笔法直接化,扩大化,太极化了。
什么叫太极化?大家知道太极是个圆形运动,如果说王羲之笔下的圆形的行笔,多少还有点拐弯。
那么颜真卿笔下行笔的动作,圆弧形就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一下子就是一个圆形运腕拉过来了。
所以如果说唐代的人都是直接学了王羲之,那么唐代以后的人都是通过颜真卿再来学王羲之的。
所以陆游也有一句诗说得更明确,他就说“学书当学颜”。
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陆游《自勉》陆游书法《陆游自书诗》陆游是南宋人,南宋的书法家,诗人词人,他就说,宋代时候学书应该学颜。
为什么他要这样公开地说要学颜真卿呢?因为有两个情况,一是隔了好几个朝代,王羲之的书法相对来说真迹少了一点,传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复制品。
宋代书法名家论书颜真卿
宋代书法名家论书颜真卿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唐以来风流,后之作者始难复措手。
一一宋· 苏轼《论书》译文:颜真卿的书法雄伟挺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甫的诗,格调气势放任自然,完全囊括了汉魏晋唐以来流风余韵。
《颜勤礼碑》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而不居庙堂宰天下,唐之中叶卒多故而不克兴,惜哉!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一一宋· 朱长文《续书断》译文:颜真卿可以说是忠烈之臣了,然而不能再朝廷做大官治理天下,唐代中叶最终因多种变故而不能复兴,令人可惜啊!他的精神体现在书法上,则刚毅雄特,体势严谨,技法完备,如同忠臣义士,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地立于朝堂之上,就算在生死关头也不失节的情操是不可剥夺的。
颜氏家庙碑唐自欧、虞,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
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
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一一宋· 黄庭坚《山谷题跋》译文:唐代自欧阳询、虞世南之后,精通书法的,只有徐浩和颜真卿了。
然而徐书丰腴多肉,颜书多骨力。
回顾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等人,都为法度所局限,哪里比得上颜真卿潇洒出于规矩之外而最终又能与法度相契合呢!争座位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一一宋· 米芾《海岳名言》译文:颜真卿的行书可以作为教子范本,楷书便入俗品了。
祭侄文稿导文:由于审美观的不同,对于颜书的评论也出现过不同的观点。
如南唐后主李煜曾批评颜书”失于粗鲁“,”如叉手并脚田舍汉“。
米芾论书,崇尚古法,即是以魏晋、二王的法式坐标。
因此,他对颜真卿的”变法出新意“之举,自然是不满意的,这审美观不同所带来的偏见。
喜欢书法或者书论的可以长按添加关注。
方笔和圆笔,从视觉感受上教你看懂米芾批评颜真卿的原因
方笔和圆笔,从视觉感受上教你看懂米芾批评颜真卿的原因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真卿的行书还可以学一学,楷书就不行了,已经被打入俗品之列。
”不仅仅是米芾批评他,书法史上,很多人都对他的楷书有过批评。
南唐后主李煜说,善于写书法的那些人,各自获得了王羲之的一种优点,颜真卿学到了他的筋书。
遗憾的是有一点“粗鲁”。
粗鲁,古文有粗糙蠢笨之意。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局部还说,“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
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亦,至五代李后主始知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
”像这种论调,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从李煜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来,颜真卿的字法度是不缺的,但是缺少了精致和圆融。
唐楷之所以不及晋楷,原因也在这里。
米芾《蜀素贴》那么颜楷与晋来的差别在哪里呢?可以拿颜楷与晋楷比较一下。
会发现,颜楷以方笔为主,而晋楷以圆笔为主。
什么是圆笔啊?圆笔是书法的一种用笔方法,是指在起笔、收笔和折笔时,呈现出来的圆势。
篆籀是全部用圆笔,隶书的蚕头也是圆笔。
而颜真卿的颜楷却不是用得这种圆笔,而是如刀切斧劈般的棱角分明的起笔、折笔和收笔,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方”笔。
王羲之平安、奉橘三帖圆笔是篆籀笔法的代表之一,属于“古法”。
而颜楷的方笔,则是“新”法。
所以才会引得米芾大加批判“唐楷兴,古法亡矣”!放下“古法”“新法”之说,单独以圆笔和方笔来看,到底哪个更生动自然一些呢?圆笔,本就饱满,有三维的观感,如实物;而方笔刻薄,是二维的观感,如照片。
我们可以通过图形直观的实验一下,下面是三组由两条线组成的图形。
图A,用弧线封住两端;图B,用直线封住两端;图C,用尖端封住两端。
圆笔和方笔立体效果对比其中,图A可以看成是一根圆柱,是立体的,有方位感的。
而图B无论怎么看,也不会有类似于长方体的感觉,就是一个二维的长方形。
同样,图C也可以看成立体的,就像一根烤串用的竹签。
米芾批评颜真卿楷书之辨析
米芾批评颜真卿楷书之辨析王建国【摘要】在《海岳名言》中,米芾因不喜颜真卿楷书而尖酸刻薄地将其贬为"俗品".如此诋毁颜楷着实对后学者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颜真卿早期楷书状况,探讨米芾不喜颜真卿楷书成因及批评中"俗品"内涵,本文认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米芾对颜真卿楷书的批评,绝不能因他的一句话而盲目地否定颜真卿楷书.【期刊名称】《南方论刊》【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颜真卿;楷书;碑刻;俗品【作者】王建国【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正文语种】中文颜真卿是书法史上与王羲之比肩的大家,千百年来一直是书法界学习和研究的热点人物。
在他的传世书作中,尤以楷书居多,有“颜体”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一起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对后世影响是深远的。
然而米芾却在《海岳名言》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对颜真卿楷书提出尖锐的批评。
这究竟是米芾一家之言还是代表了北宋主流书家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的。
唐代科举考试和官吏铨选明确规定书法是取士的标准之一。
据《新唐书·选举制下》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1]楷法遒美虽没有标准,但想要考取功名是必须得把楷书写好。
宋人马永卿《嫩真子》中说:“唐人字画,见于经幢碑刻文字者,其楷法往往多造精妙,非今人能及。
盖唐世以此取士,而吏部以此为选官之法,故世竞学之,遂至于妙。
”[2]“以书取士”作为一种制度来推行,对当时楷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读书人中掀起一股“学楷热潮”,颜真卿早岁亦受到“学楷热潮”的影响,潜心楷书研习。
《颜鲁公行状》记载:“年弱冠,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登甲科。
二十四年,吏部擢判入高等,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教书郎。
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文文辞秀逸。
喜欢颜真卿的总结
喜欢颜真卿的总结引言颜真卿,中国唐代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大家。
喜欢颜真卿的人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表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魅力。
本文将总结喜欢颜真卿的原因,并对他的艺术风格、作品特点以及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
喜欢颜真卿的原因喜欢颜真卿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1. 艺术风格独特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他擅长于楷书和行书,书法字体威严大气,笔画力度强烈有力,给人深刻的艺术冲击。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自然,丰富多变,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展现出中国书法的独特之美。
2. 文化底蕴深厚颜真卿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人,他不仅精通书法,还涉猎诗词、古文等多个领域。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他引用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通过书法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他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使人产生思考和共鸣。
3. 影响深远颜真卿的作品不仅在他的时代受到高度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风格和技法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借鉴。
他的作品被广泛流传,并且被后人不断模仿和学习,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颜真卿的艺术风格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以楷书和行书为主,他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线条流畅:颜真卿的字体线条流畅自然,他在字的结构和造型上追求圆润而流畅的感觉,这让人们在欣赏他的字体时感到愉悦。
2.力度饱满:颜真卿的作品笔画力度强烈有力,他能够通过笔触的轻重和速度来表现字的力度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硬朗大气:颜真卿的字体威严大气,给人以确凿无疑的感觉。
他的字体结构紧凑而有力,给人一种稳定感和力量感。
颜真卿的作品特点颜真卿的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字体遒劲有力:颜真卿的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能量,字体饱满有力,展现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厚造诣。
2.意境深远:颜真卿的作品常常运用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联想。
中国书法贴:历史上米芾对颜真卿批评最猛,殊不知天成有两种!
中国书法贴:历史上米芾对颜真卿批评最猛,殊不知天成有两
种!
颜真卿堪称中国书法史上正书第一人,其书法雄浑刚劲,美感十足。
但是素来无完人,也很少有完美的作品。
颜真卿也同样遭到后世某些人的批判,李煜等人批判过颜真卿,但是宋代的米芾是批判颜真卿最猛烈的。
历史上批颜者形成米芾派。
宋米芾曾在《乞米帖》中说:“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
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
”这种批判可是对颜真卿的当头一棒,他认为颜真卿正书最大的问题是“无平淡天成之趣”。
米芾之潇洒罕见,率性而为,自然多有天成之趣。
但是他写的是行书,容易把天成之趣表现出来。
而颜真卿多写楷书,难以把所谓的表面的率性都表现出来。
如果米芾只从自己善行书的标准去看颜体,那么大事偏颇。
而且,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天成的另外一层含义。
其实“天成”除了外在气质之外,还有内在的气韵。
人不仅有感性属性,同时具有理性的属性,而正楷多贴近于理性这个层面,具有内在天成之气。
如果从这个字的理性气度上相比的话,那么米芾恐怕要甘拜下风了。
怎样评价颜真卿
怎样评价颜真卿颜真卿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人们对颜真卿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后人对颜真卿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对颜真卿的评价无论是书法家还是一般书法爱好者,你可以不写颜体字,但却不能不说颜真卿。
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的位置仅次于书圣王羲之,被称作亚圣或楷圣,加上其崇高的人品与刚烈的性格,成为艺术与人格均受到后人崇仰的人物。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出生于京兆万年县敦化坊(今西安市),祖籍为山东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费县方城镇诸满村)。
颜真卿4岁丧父,先后投靠舅父殷践猷、外祖父殷子敬。
其五世祖颜之推精通经史文艺,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
其祖父辈的颜勤礼、颜师古,父辈颜维贞、颜元孙,皆精通经史训诂文辞书法。
其母亲殷氏、伯祖父殷令名、祖父殷令言、伯祖父殷仲容钧善书,对颜真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颜真卿26岁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
后出任醴泉县尉、长安县尉。
39岁时升任监察御史,进入朝廷作官。
此后,颜真卿在京官与地方官之间多次反复,其原因主要是他忠义直言,屡屡得罪权臣奸相,多次贬官。
地方官主要作过平原郡太守、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刺史、蒲州(永济)刺史、饶州(江西波阳)刺史、升州(南京)刺史、浙西节度使兼江宁军使、蓬州(四川仪陇)长史、吉州(吉安)司马、抚州刺史、湖州刺史等。
京官先后作过户部侍郎、河北采访使、宪部尚书、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三品)、广德三年三月,晋封鲁郡开国公上柱国二品勋阶,后又升任刑部尚书、太子少师、太子太师(一品官)等。
颜真卿经历安史之乱,以力拒叛军而名声大振。
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乱,自称建兴王,威胁洛阳、长安。
奸相卢杞向代宗建议让颜真卿前往许州劝降李希烈,德宗听信,封真卿为淮西宣慰使。
劝降未果,贞元元年(785)正月,颜真卿给朝廷写遗表,并自撰墓志铭,不久被李希烈派人缢杀于龙兴寺,年七十七。
颜真卿的书法精神
颜真卿的书法精神颜真卿中国的文人都受到过儒家思想的滋养,并且以儒家学说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儒家思想的实践者和捍卫者。
颜真卿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怀有忠君报国的愿望。
二十六岁中进士,因为遭受权臣杨国忠的排挤,离开长安到平原郡(今属山东)当太守。
平原郡是奸佞之臣、阴谋家安禄山管辖的地区。
颜真卿早就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为了消除安禄山的疑虑,他整天以书会友、吟风弄月,麻痹安禄山。
颜勤礼碑《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七十一岁时为其曾祖颜勤礼撰写并立此碑,碑文记述了颜勤礼的生平履历,从颜勤礼的高祖到其玄孙一辈,均有涉及。
碑文朴实无华,以人物罗列为主,是一本简明的颜氏族谱。
此碑特点是起笔与收笔之处多圆笔藏锋,笔力沉着,线条浑厚,刚柔相济。
整篇雄深雅健,庄重笃实,布局上显示出“颜体”的气势美,足见其承家之谨。
颜真卿书写此碑时人书俱老,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书品与人品合二为一。
颜真卿行草《祭侄文稿》公元757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
颜真卿不等皇帝下令,就和他的族兄、常山(今属河北)太守颜杲卿联合起兵讨贼,北方各郡纷纷响应,颜真卿被推为讨伐叛军的盟主。
他统兵二十万与叛军激战,打了大胜仗。
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穿梭在常山和平原之间,为两地传送情报。
后来在常山的战斗中,叛军抓住了颜杲卿和颜季明,安禄山亲自出面,劝颜杲卿投降,说,如果颜杲卿不投降,就杀死他的儿子。
颜杲卿对安禄山骂不绝口,宁死不屈。
最后,安禄山把颜杲卿父子残忍地杀害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颜氏一家有三十多人牺牲在战场上,满门忠烈。
颜真卿行草《祭侄文稿》颜杲卿父子死后两年,颜真卿到战地遍寻死难亲人的遗体,终于找到季明的遗骨,于是写了那篇情怀悲壮的《祭侄季明文稿》,亦称《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抒发爱憎之情的书法代表作,奇崛雄健,充满忠臣烈士的凛然正气,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行草《祭侄文稿》颜真卿行草《祭侄文稿》781年,驻扎在河南的李希烈谋反。
米芾评价颜真卿米芾对颜真卿的评价
米芾评价颜真卿米芾对颜真卿的评价从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评论看其书法审美追求米芾不仅擅书,而且好发议论他论书法,不论是对古人,还是对今人,喜欢直言无忌,所以他对前人一直奉行的像“龙跳天门,虎卧凤闷”这一类意象式评论很不满意,认为它们“征引迁远,比况奇巧”,无益学者那么,米带自己主张什么样的评论方式呢是简洁明了,不为溢辞从他对古今书法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体察出他有自己的一杆书法标准秤这杆秤在衡量他人书法的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的书法审美理想在古今书法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可能是同时得到米芾的赞誉与斥责最多的了因此,我们不妨从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评论,来看看米芾自己的书法审美追求。
尽管米芾对颜真卿的一些楷书痛斥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但是米芾对颜真卿的行书燕争座位帖》(图一),不仅不贬损,还非常推崇: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这对苛刻的米芾来说,实属不易原因何在在于《争座位帖》有“篆籀气”“篆籀气”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趣味与品格为什么有“篆籀气”就会得到米芾的肯定我们先来看米芾对篆籀的理解: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
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舌动圆备,各各自足。
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米芾这里所说的篆籀,主要是指三代时期的篆书,属于大篆范畴米芾的《书史》中有他曾经欣赏周鼎铭文的记载,“刘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子,刻迹焕然,所谓金石刻文,与孔氏上古书相表里字法有鸟迹自然之状。
”米芾在篆籀书中,发现了一种与他的审美趣味相符的艺术价值:一个字本身是长的就任其长,扁的任其局,宽的任其宽,各随字形大小,就如同生生自然,群籁参差,意态自足大篆(图2)所具有的这种任其自然的美,亦即三代之法,到了隶书(图3)兴起的时候,便丧失了。
因为从隶书开始有了“展促之势”、所谓展促之势,就是“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米芾对“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这种破坏古法的手段有过严厉指斥,认为此法是“谬论”因为米芾认为,文字本身的形态是各有大小的,亦即上文所说的“各随字形大小”,怎么可以用“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这种人为安排的方式—来抛弃文字本身的自然之美呢,为此,米芾还结合了他本人的书法创作经验来分析这个问题厂譬如“太一之殿”这四个字,“一”字与“殿”字点画形体悬殊巨大,如果照着“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的思路,岂不是要将“一”字写的肥满,才能与“殿”相对应米芾认为,最好的创作方法便是,既然“一”字笔画少,就任其自小,“殿”字笔画多,就任其自大,不必展也不必促,只要整体统一和谐即可又如“天庆之观(概)”四个字,“天”字与“之”字只有四笔,“厦”字与“视”字却笔画繁多,米芾又是如何进行创作处理的呢依然是“各随其相称写之”,结果是“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大则大,小则小,多则多,少则少,不作人为展促之势,一任自然,所以能产生飞动之势试想一下,若是将“天”字与“之”子的大小形体,布置安排的与“凌”“溉”二字一样,那会成什么样子那就会匀整平齐,状如算子,米带认为这样的书法是“丑怪恶札”,是“俗书”一自然地,也就不能谓之有“篆籀气”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庭 坚 的挺颜 言论
黄庭坚 , 字鲁 直 , 自号 山谷道人 , 江西诗派 的领导者 , 喜 以 禅评书 。唐宋文人伪造的笔法传承体系把颜真卿与“ 二王” 归 于 同一个谱系 , 这在理论上奠定 了颜 系“ 二 处 的突兀观 点 , 不仅是 现代 人 ,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在 这 段 时 期 , 对 颜 真 卿 的 评 价 大 体 分 为 如
上的近似之处则无 人提过 , 当时 书家更加 普遍 的看法 是 , 颜真
卿与“ 二王” 笔 法虽 出 自一 路 而 面 貌 各 不 相 同 。黄 庭 坚 一 反 常
态, 高调挺颜 , 并认为颜真卿 的书风 与“ 二 王” 书风非 常类 似。
在众多论述颜真卿 的题跋 中 , 他 不 厌 其 烦 地 解 释 颜 字 与 王 字
如何相像 : “ 予尝评颜鲁公书 , 体制百变 , 无 不可人 , 真、 行、 草、 隶, 皆得右军父子笔势 。 ” “ 余尝评鲁公书独得右军父 子超轶绝
尘处 。书家未必谓然 , 惟翰林苏公见许 。 ”
在这两段评论 中, 黄庭 坚 至 少 陈 述 了 两 个 意 思 : 颜 真 卿 的
作者简介 : 王风国( 1 9 7 6一 ) , 男, 汉, 山东 聊 城 人 , 四川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文学 ( 美术学) 硕士 , 四川 I 大 学 书 法研 究所 副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 艺 术 吏, 艺 术理 论 。 作者简介 : 吕金 光 ( 1 9 6 5一 ) , 男, 汉, 山东 临 沂 人 , 四 川 大 学历 史 学博 士 , 四川 大 学 书 法研 究所 所 长 , 四川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教 授 , 硕 士生导师 ,
口 王 风国 , 等 赞 扬 、 批 评与 冷 漠 — — 北 宋 文 人 对 颜 真 卿多 种 态 度 的 原因
HUNDRED S CHOOLS I N ARTS
l 2 1 4
文章编号 : 1 0 0 3—9 1 0 4( 2 o 1 3 ) 0 6—0 2 1 4— 0 4
赞扬 、 批 评 与冷 漠
北 宋文 人 对颜 真 卿多 种态 度 的原 因
王风 国 。 吕金 光
( 四川 大学 艺术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4 )
摘 要: 尚意 书 家 中的 苏轼 、 黄庭 坚、 李之 仪挺 颜 , 米芾 贬颜 ; 正统 儒 家文人 朱长 文挺 颜 ; 而 北
楷、 行、 草、 隶各体笔 势皆 与“ 二王 ” 相似, 且 书 风具 有“ 二 王” 的“ 超轶绝尘 ” ; 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书家很少 , 只有苏 轼赞同他
的意 见 , 文中的“ 翰林苏公 ” 正 是 大 名 鼎 鼎 的 苏 轼 。黄 庭 坚 的
下观点 : 尚意 书家 中的苏 轼 、 黄庭 坚 、 李 之仪 挺颜 , 米 芾 贬颜 ; 正统儒家文人朱 长文挺颜 ; 而北宋 皇室似乎 对颜 真卿 的崛起 持有冷眼旁观 的超然态度 , 游离 于这场浩浩荡荡 的运动之外 。
以文学创作 经验为主体的“ 尚意” 理论与欧 阳修 时的伦理 标 准已经有了很大的不 同, 其 间文人 的“ 自娱 ” 由遮遮掩 掩转 变为大胆追求 自我 , 高 调显示 自己的文采 。对 于颜 真卿 的评 价, 欧 阳修 的参照 系是 儒家 , 他从 伦理标 准上肯 定 了颜真 卿 ; 熙宁变法的失败以及北宋一系列党争 的加剧使北宋 文人 对魏 晋风度更加 向往 , 以魏晋 风 尚做 为 书风境界 高低 的准绳 一再 强化 , 颜 真卿方严敦厚 的庙堂气 与魏晋 “ 二 王” 的潇洒飘 逸具 有 明显对 比, 二者之 间的差异 , 成为此 时期书家评论颜 真卿时
口
就连北宋 本朝的文人也难 以苟 同, 所 以黄庭 坚才有 “ 书家 未必 谓然 ” 一句 。黄庭坚挺颜 的效果如何 暂且不 论 , 令 笔者感兴 趣 的是 , 何 以会 出现黄庭坚 如此观点呢? 黄庭 坚喜欢以禅 喻书 , 其 中一段 话一 直为 黄庭 坚 的研 究
四川省学科学术 与技术带头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 究方 向: 书法艺术创作 与理论研 究。
2 1 5 l 中文社会科 学引文索引 ( C S S C I ) 来源 期刊 艺术百家 2 0 1 3 年 第6 期 总第 1 3 5期
HUN DRED S C H00L S I N ART S
宋 皇 室似 乎 对颜 真 卿的 崛起 持 有冷 眼 旁观 的超 然 态度 , 游 离于这 场 浩 浩 荡 荡 的运 动之 外 。 关 键词 : 书法艺术 ; 书法史 ; 颜 真卿 ; 尚意书 家 ; 儒 家文人 ; 艺 术 批 评
中图分 类号 : J 2 O 文 献标识 码 : A
Pr a i s e,Cr i t i c i s m ,a nd I nd i fe r e n c e:The Ca us e o f Li t e r a t i S Di fe r e nt At t i t u d e
t o wa r d s Ya n z he n qi n g i n No r t he r n So ng Dy n a s t y
W ANG F e n g—g u o, L U J i n—g u a n g
( S c h o o l o fA r t s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S i c h u a n 6 1 0 0 6 4)
一
言论确实有点耸人听 闻, 用“ 超轶绝尘 ” 来形容颜真卿 , 这在 书
法史上还是第一 回。“ 超 轶绝尘 ” 来 源 于黄庭 坚 的“ 脱俗” 的 书法 标 准 , 此种形象与颜真卿 “ 忠 臣烈士” 的儒 家形象 已经渐 行渐远 了。 对 于黄 庭 坚 把 颜 真 卿 的书 法 与 “ 二王” 书法 生 硬 地 拉 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