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空间分布三向地带性
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的类型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季雨林 草原 荒漠 高寒植物群落
影响纬度带与影响垂直带的环境因素,在性质上、
数量上以及配合状况上不同
宽度不同
纬度带相对不间断、垂直带具间断性 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似性,仅仅从群落分类的高
级单位而言,即成带植被的优势生活型相似,但 种类成分与生态结构都不同。
高黎贡山森林垂直分布
山地植被随海拔升高发生了
垂直地带性变化,其排列是 有一定秩序的,沿山地形成 山地垂直带谱。一个山体有 一个山体特有的植被垂直带 谱。
(东)森林→草原→半荒漠→
荒漠→森林(西)
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欧亚大陆
在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因受
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发育着 各类森林。 太平洋沿岸的东亚受太平洋 季风的影响,南亚受印度洋 西南季风的影响,从东北向 西南出现各类森林。 大陆内部因距离海洋较远, 湿气不易达到,开始出现草 原与荒漠。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是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的, 纬度越高,垂直带谱的组成越简单。在同一纬度内,
水分条件的差异也可造成不同的垂直带谱。
垂直地带性
垂直带谱
山地植被垂直带
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
序组成了一定的体系, 称为垂直带谱。
树线 雪线
峨眉山的垂直 地带性景观
山地垂直带 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地带性植被和非地带性植被
地带性植被(zonal 非地带性植被(隐域植被)
lvegetation) (显域植被) 是指能充分反映 气候类型特征的植被类型。 地带性植被在地球表面常呈 带状分布,与气候带(型)的 界线大致相符。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森林生态学》习题含答案
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为什么?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生态型与生活性2、生态幅与生态位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全球森林地理分布
FOREST ECOLOGY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FOREST ECOLOGY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¾地理位置:辽宁中部以南,秦岭以北。 ¾气候特点:冬季较冷,夏季炎热多雨,降水 多分布于夏季。 ¾植被特点:植物种类较多,主要组成树种是 栎类、油松、侧柏等。群落结构较复杂。 ¾森林资源少而分散,开发早,人口密集。经 济林较多。
活型和外貌,但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仍 有较大差异。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FOREST ECOLOGY
二、 中国森林分布
(一) 寒温带针叶林带 ¾地理位置: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¾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较干燥,夏 季温暖短暂。 ¾植被特点:植物种类较少,主要组成树 种是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简单。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FOREST ECOLOGY
针叶林:北纬45-70º,中、低纬亚高山也有分布;构成树 种主要有云杉、落叶松、松、冷杉、桦、杨等;有明暗之 分,阴暗针叶林一般为云杉属组成;明亮为落叶松。
落叶阔叶林: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北纬30-50º; 又称夏绿林,四季分明;工程树种主要有杨、桦、栎、山 毛榉、椴、柳等。
FOREST ECOLOGY
第十五章 全球 森林地理分布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FOREST ECOLOGY
森林是有温度保证的湿润条件下的产物。 森林占陆地的22%~30%。针叶林占33%;热
带雨林占20%。 国家中:面积以前苏联、巴西最多; 大洲中:以拉丁美洲最多。 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的4%,人均占有量占世界
硬叶常绿阔叶林:干燥亚热带气候地区,地中海沿岸最 为典型。叶片通常不大,常绿,坚硬,被茸毛,呈灰绿 色,叶子退化刺状或茎为绿色。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14.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1.名词解释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名词解释
“三向地带性”规律是指纬向性规律、经向性规律、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纬向性规律:是指热量减少,季节变化,光照与温度变化带来的水分变化。
经向性规律:经度变化带来水分的变化。
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海拔、气温、温度根据气候、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划分为气候垂直带、土壤垂直带、森林植被垂直带。
长白山植被特点: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和石山。
《中国植被》将我国植被分为8个分区(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
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
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持续日均温>10℃之总和)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
由于生长素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山地下部为棕色森林土,中上部为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均呈酸性反应。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
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
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
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
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
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
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罗。
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它们也都变成了高山型植物。
这里农业不发达。
在平坦谷地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如马铃薯、甘兰、春大麦等。
果树有李子、山杏、山荆子以及野生的山果品——牙疙疸等。
地带性植被
荒漠地区,是亚热带地区、部分温带地区中最干旱的地方,它的面积极其辽阔。荒漠地区的气候十分干旱, 日照强烈,所以植被非常稀疏,植物的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带有旱生的生态特征。如植株低矮,根系扩展,叶 子厚而坚硬,其中,有些植物形成肉质多浆的茎、叶,用以贮藏水分。
影响因素
地球表面的热量是随着所在纬度的位置而发生变化,而水分随着距离海岸的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等而 变化,多是随着经度的位置而变化。因此,植被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受当地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 者的组合状况的影响。最早由俄国学者在研究土壤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带性植被的概念。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地球 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地球自转,使气候、植物和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按一定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 排列着,即成带状分布。随着地势的增高,无论是气候,还是植物和动物——也应该从山麓到山顶,发生有规律 地变化,它们按同一顺序的地带分布着,但已经不是呈水平地带,而是呈垂直地带分布。可见,自然地带是一种 自然现象,并表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划分类型
热带植被 亚热带植被
温带植被 寒带植被
热带植被,是分布在赤道南北纬十度以内的地带。在这一地带内,一般来说,终年高温多雨,生长着许多常 绿高大、枝叶茂盛的乔木林,这种森林叫做热带雨林。如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非洲的扎伊尔河流域,都是世界 有名的热带雨林区。
亚热带植被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又分为湿润的亚热带、干燥的亚热带、荒漠等三个地区。 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多雨,生长着湿润亚热带森林,也叫做照叶林,树木的叶子是常绿而带有 光泽的。世界上的湿润亚热带森林,以中国长江流域及台湾省的北部最为典型。
植物分布的的规律性三向地带性
贡嘎山(四川)
——风停止了脚步
贡嘎山)
——风停止了脚步
贡嘎山(四川)
——风停止了脚步
5000m
4000m
3000m
2000m
1800m以下: 常绿阔叶林
1000m
垂 直 地 带 性
喻 兰 明 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嗅) 如兰。” ——《易经-系辞》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 与之俱化。” ——孔子
1、纬向(纬度)地带性 (——温度)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经向(经度)地带性 (——水分) 影响降雨量的三个因子: 季风方向 大陆离海洋的距离 洋流 3、垂直地带性(——海拔)
《中国国家地理》2005“中国最美的地方”
之中国最美十大名山
南迦巴瓦峰(西藏) ——云中的天堂 贡嘎山(四川) ——风停止了脚步 珠穆朗玛峰(西藏) ——心灵的守望 梅里雪山(云南) ——雪神的仪仗队 黄山(安徽) ——上帝的盆景 稻城三神山(四川) ——香格里拉的地标 乔戈里峰(新疆) ——遥远的秘境 冈仁波齐峰(西藏) ——众神的居所 泰山(山东) ——华夏的图腾 峨眉山(四川) ——从盆地升向天庭
植物分布的的规 律性三向地带性
一、植物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纬向(纬度)地带性 (——温度)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国地形图
返 回
一、植物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2、经向(经度)地带性 (——水分) 影响降雨量的三个因子: 季风方向 大陆离海洋的距离 洋流
一、植物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候,诸候莫能任。 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 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 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云,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 兰。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安第斯山脉植被垂直分布
例子:亚洲东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南北变化
• 山地植被带主要受构成较大规模生态序列的气候条 件制约。至于丘陵上下土层厚度、水分条件等变化 所带来的植物群落垂直变化,不应与真正的垂直地 带混为一谈。
• 山地植被带变化较快,在高度不过数公里范围内, 能够见到近似于水平距离数千公里间的植被变化。
3.植被区划的单位
• 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如下: • 植被区域(region) ――植被地带(zone) ――
植被区(province) ――植被小区(district)
• 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 地带等。
2)各大陆沿岸地带和内陆的纬向植被带有很大的 差别,同一大陆的东、西两岸也不相同。
3)南、北两半球的植被带不对称,产生这种情况 的原因,除了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气候与北半 球有较大的差异外,还与两半球的植物区系发展 的历史有关。
欧亚大陆包括三个系列:
• 大陆东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苔原-北方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夏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 雨林或雨林
• 植被向西逐渐过渡为草原和荒漠,在一个很大的区 域内,出现了植被从东向西的有规律更替,表现出 经度地带性。
• 这主要是与从大西洋湿润气团带来的水分自东向西 逐渐减少密切相关。在北美大陆的西部,虽然受到 太平洋湿润气团的影响,雨量充沛,但却被经向的 落基山所阻挡,因而森林仅限于山脉以西。
死亡谷
南美
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 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
• (2)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 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原因,论述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原因,论述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薛如丽07生科B班074120096摘要:我国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正是由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地貌复杂,才使得我国的植被分布也极具多样性。
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关键词:地理环境;中国植被;分布规律Abstract::Vegetation type of summary of our country is rich and varied vegetation, and distributed mainly by the climate and soil,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the climate and the soil.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 our climate and complex topography, vegetation of our country are alsoa diversity. so, they existed between the law? what kindof distributionKeyword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China vegetation;Distribution regularly(一)中国的植被类型: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植被。
它与我们平时说的植物区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
我国现行的植被分类系统,采用的是三级制,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并设有辅助级和亚级。
我国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
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森林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王晓云14应用生物科学摘要:本文以中国的自然地理为基础,描述了中国植被地带性分布的规律。
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植被分成八个分区,我国的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表现,它们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分异的基础。
关键词:植被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中国引言:纬度地带性规律: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为条状。
成因: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即其以热量为主要基础。
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陆地自然带)经度地带性规律: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显示自然带的逐渐更替,大致与经线项平行伸展为条状带。
成因:以水分条件为主要影响。
分布: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变化较小,经度地带性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大陆东部:(季风、常绿、落叶)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大陆西部:地中海式气候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带。
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从山顶到山麓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每增加1000没米,温度下降6度。
低纬地区的高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如青藏高原。
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并无从属关系,它们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中。
某一地区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于当地热量和水分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其中一种因子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北半球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以及赤道的雨林,大体上是沿纬度排列的。
欧亚大陆中部与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但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常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随着地球纬度的高低不同,地球表面从赤道向南、向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 的更替。
•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
流和洋流等的变化而变
化。水热结合导致植被 呈地带性分布。
•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成带 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1 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 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
荒漠 (desert) 是 极旱生的稀疏 植被,其组成 者是一系列特 别耐旱的极旱 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 南北纬15°~ 50°之间的地 带。
冻原(tundra) 是寒带的典型植被,在高山树线以上 则存在着高山冻原。冻原植物种类贫乏,以苔藓和地衣 占优势,并散生有一些灌木或小灌木。冻原在欧洲大陆 和北美均有分布,中国没有极地冻原,而有高山冻原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是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种类组成没有热带雨林丰富, 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 科、金缕梅科为群落优势种。结 构比热带雨林简单,乔木层分 2~3层。 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各大洲均 有分布,并集中分布在我国亚热 带。
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乔木层优势种为松柏类针叶种类,结构 更简单。有明亮针叶林和阴暗针叶林之分。明亮针叶林优势种,为松 属和落叶松属种类,群落较稀疏,林下明亮; 阴暗针叶林优势种为云、 冷杉属种类,群落较郁闭, 林下阴暗。 针叶林在欧亚大陆和北 美分布很广。
温带草原(steppe)是温带半 干旱地区地带性植被。由多年 生低温的旱生草本植物(主要 是禾本科植物)构成的植物群 落。禾本科的针茅属(Stipa Linn.)一般总为典型植物。 草原的分布很广,在欧亚 大陆、北美中部、南美南部以 及非洲南部等地均有大面积分 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2012.11.17—18 植物空间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答:“三向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气候条件对于植物空间分布的影响在于其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沿经度纬度海拔呈现有规律的递变,植物也随之呈现带状分布,从而引起植物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