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解决问题2、表内除法(一)3、图形与变换4、表内除法(二)5、万以内数的认识6、克和千克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8、统计9、找规律10、总复习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二、班级情况分析:二(85)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习数学是个有利条件。
上学期,有好个同学成绩不理想,这和他们不良习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哪句⼝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说()⾥的数是⽤哪句乘法⼝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平均分⼀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交流⾃⼰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图,讲述猴妈妈给⼩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猴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 请学⽣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法。
(1)引导:我们会⽤动⼿分⼀分的⽅法解决“可以分给⼏只⼩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组探讨计算⽅法。
(2)交流。
请学⽣说⼀说探讨出的计算⽅法。
(3)根据学⽣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可以⽤乘法⼝诀想商。
3、尝试⽤乘法⼝诀求商。
(1)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列出算式。
(2)请学⽣⽤乘法⼝诀想:商⼏? (3)交流。
请学⽣说⼀说想商的过程和使⽤了哪句⼝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相乘得12,因为三四⼗⼆,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依据画⾯请学⽣解决“每个⼩朋友⼏个⽓球”的问题。
让学⽣说⼀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根据画⾯信息,完成填空。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教案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与过程。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以及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图片、口算卡片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P34—例1、例2,P35课堂活12、3,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3、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准备:食物图片、计数器、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引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生:是国际妇女节。
我们学校要开一个表彰大会,需要用气球布置会场。
老师买来了8袋红气球,5袋黄气球。
每袋10个。
问:⑴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⑵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二、探索新知,寻求计算方法。
㈠、学习例1。
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2、指名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0+50=()80-50=()一种:8个十加5个十得13个十,一种:8个十减5个十得3个十,13个十就是130。
(word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文档
2021——0218 学年下期二年级数学授课进度周别时间授课内容〔课或单元〕时备注数据收集整理312.28 —表内除法〔一〕52—表内除法〔一〕53—表内除法〔一〕54—图形的运动〔一〕55—表内除法〔二〕564.2 —表内除法〔二〕574.8 —混杂运算58—混杂运算59—有余数的除法510—有余数的除法5115.7 —有余数的除法512—万以内数的认识513—万以内数的认识5145.28 —克和千克515—数学广角——推理516—期末总复习517—期末考试18—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析一、本学期授课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供应学生熟悉的详尽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质的内容,为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觉数学与平时生活的亲近联系。
3、注意采用富饶少儿情味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欢喜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沟通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研究的气氛中学习。
5、掌握授课要求,促进学生张开合适改良谈论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解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杂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授课目的1、认识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解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依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解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帮助学生成立空间见解。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节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质,领悟生活中有大数。
感觉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质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一、课前调节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
”相信自己能做到吗?二、讲授新课1、圆片出角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
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
(板书课题:角)2、图形出角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3、各部分名称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
2018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单元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指导操作。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出示表格:表(1)表(2)(3)写算式:①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②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③认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一、练习内容:
练习七4——7
二、练习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熟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2、正确书写格式。
3、根据实际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基训
1、开火车(卡片)
2、看图计算,书65页4题
问:
2、买玩具,66页6题
(1)小组讨论提问,并写出相应的算是。
(2)全班交流
(3)你还可以提什麽问?
3、乘车,66页7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思考题
①66+○=96○=?
②□-○=36□=?
启发:66差多少和96一样大?
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工,下载后可重新编辑,正文所有带XX或是空格类下载后可自行代入字词。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 分米和毫米》word教案 (1)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 五单元 课题 分米和毫米 第 1 课时 总第 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课前准备: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相关的插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谁愿意告诉大家的?来跟老师比一比,长到老师胸膛那么高了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我们身上也有,比如说一拃,你的一拃大约是多少?一庹呢?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照,就能估测出物体的长短2.师:课前小朋友们估测了老师的身高,用到了哪两个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我们一起用手势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1厘米呢?小朋友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二、思索探究 (一)认识毫米1. 引入师:考考你们,测量楼房的高度一般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数学书的长度呢?(追问:为什么用厘米而不用米做单位呢?)那数学书的厚度呢?生1:厘米生2:毫米(追问:为什么你要用毫米做单位呢?)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小棒,它的长度是——1厘米,课前我们已经量过现在请大家就用这根一厘米长的小棒去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测量结果是多少?这本书的厚度不到(大约)1厘米师:如果要更精确的知道它的厚度,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课题:毫米),你跟数学家想得一样,今天这节课我们思考与调整:就来认识毫米,用符号mm表示(板书课题:(mm))2. 先学作业:(1)指一指:直尺上的1毫米(2)比一比:多长是1毫米?(3)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3.学前预判:由于上学期孩子已有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学习基础,对直尺上1毫米的找都能找到,但由于1毫米实在太短,比划上有些困难4.后教预设:(1)指一指师:我们的直尺上就有,请你先找出1厘米,你找的是刻度几道刻度几?观察你找的1厘米,想一想数学家是怎么创造出毫米这个单位的手指指不清,你可以用铅笔尖指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看,谁来汇报一下?请看大屏幕谁要补充的?(小格、几小格数一数、每一小格的长度一样吗用一个学过的词)师:他们观察的是刻度*到刻度*这一段,哪一组观察得是其它地方的1厘米?你来汇报一下(一起数)还有哪一组想汇报的?师:你们的观察能力很强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电脑上做了根尺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我们也来观察刻度0到刻度1这一段1厘米,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小格?把一厘米的长度平均分十小格,这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数学家创造出来的比厘米更小的单位——1毫米这个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刚才我们观察了不同地方的1厘米,结果都是一样的,谁能把大家的观察结果总结一下?总结得多好啊!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起读: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课件出示,板书:1厘米=10毫米)一起读,反过来2.比一比师: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毫米,请你比画一下一毫米的长度很难比画吧,我们可以借助一样工具课前老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一张光盘,观察它的厚度,你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测量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同意吗?你们的眼力有进步像老师一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思考与调整:光盘,横着拿,跟你的眼睛一样高,然后捏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光盘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的宽度大约就是1毫米(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同步操作)把光盘再插回去,比照一下,正好捏住了吗? 再来一次把光盘放回抽屉接下来我们不借助光盘,同桌互相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对方如果比画得不合理请你帮他纠正3.找一找师:记着你对1毫米的感觉,我们来完成一个挑战题(课件出示)翻开数学书,捏一捏1张纸的厚度有1毫米吗?(没有)听好要求:请你捏出大约1毫米厚的纸,然后数出张数,举手告诉我交流:你觉得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师:公布答案数出10张纸,捏紧,测量一下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直尺的厚度)(课件出示: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量一量师: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时,谈到量数学书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数学书的厚度是几毫米呢?请小朋友动手量一量有了这个新单位,就表达得更精确了师:你能说出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1题师:先完成第一幅图橡皮的长度是多少毫米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测量结果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是一格一格数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听明白了吗?我们学了毫米,可不能忘了厘米厘米不够用了才用毫米跟一格一格地数你们更喜欢哪一种?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第二幅图曲别针的长度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测量结果的?有了好的方法真是事半功倍啊师:这里测量橡皮、曲别针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前面小朋友也举过很多例子,那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测量哪些物品或者什么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还有刚才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用毫米更——精确(小结:测量比较短、小的物体或者要求测量结果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思考与调整:5.你知道吗?师: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米、蚂蚁更小的东西,比如说——,或者制造一些非常精密的零件,那就需要比毫米更——小的单位(课件出示)想要了解更详细的知识,小朋友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二)认识分米1. 引入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长度单位:毫米、米、厘米,如果让它们在楼梯上排排队,“毫米”站在最下面,第二层应该站谁呢?(厘米)你是怎么想的?(1厘米里有10个1毫米)师:“米”应该站在第几层?你的理由?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让“米”站第4层?米和厘米之间什么关系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师:你和数学家想的一样,他们就在米和厘米之间又创造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课件出示)有谁知道什么叫分米?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自己做了根米尺,数学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这一份呢?那1米里有几个1分米呢? 一起数一数(板书:1米=10分米)一起读,反过来 “分米”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用符号dm 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2. 先学作业:(1)指一指:直尺上的1分米(2)画一画:画出1条1分米长的线段(3)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4)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3.学前预判:对于分米的学习,对指尺上1分米学生大都都能找到,在画的时候有上学期画线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应该可以画出来,但在细节上如标出长度、端点需要再次强调比划的时候,可以通过前面的指、画的基础上让比划基本到位这里,要关注孩子间学习基础的差异,注重指导4.后教预设:(1)指一指师:你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谁来说说你是从刻度几指到刻度几?也可以从哪到哪?(2)画一画请你用直尺在作业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同桌交换,测量检查所画的线段是否是1分米思考与调整:(3)比一比张开大拇指和食指把你画的1分米比划下来,保持不动,然后将两只手指离开纸面,观察两只手指之间的距离两只手指并拢,再张开至1分米,不动,拿出直尺检验一下是否是1分米师:记好1分米的印象,拿出课前发的纸条,不用直尺折出1分米长现在拿出直尺量一下,告诉我你长了或短了多少?赶快调整一下(4)找一找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手机的长度、开关的长、插座边长、粉笔长……))教师出示:饮水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磁带的长度是1分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继续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多多观察三、检测完善1. 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考考你们,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作业纸上的第3题(36)师:生活中你见过吗?比画一下,填的时候一定要联系你的生活经验,仔细想一想,不然就会闹笑话了2. 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完整课题: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出示)我们用手势逐个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完成一个挑战题,下节课我们再交流3. 挑战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 )-1( )=9( )板书设计:毫米(mm)和分米(dm)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四、课堂小结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 五单元 课题 简单的单位换算 第 2 课时 总第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3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使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尺一把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2.口答:l 米=( )分米=( )厘米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思索探究(一)先学作业:自学例题3, 自动铅笔芯长6厘米,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二)学前预判:在学生知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基础上,对6厘米=( )毫米,学生能填正确,但对自己的想法的表述有待训练(三)后教预设: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训练说思考过程:1厘米=10毫米,6厘米里面有6个10毫米,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们独立完成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反馈时,再让他们说一说思考与调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 学生们独立完成(2) 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出:1分米=l0厘米,50厘米里面有5个10厘米,所以50厘米= 5分米5.练习30厘米=( )分米 50厘米=( )分米6.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有几个l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就可以了三、检测完善I.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2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30分米=( )米 3米=( )分米70分米=( )米 9分米=( )厘米60厘米=( )分米 6分米=( )分米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 请学生们独立完成(2) 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看法(2)实际测量,看谁估计得准(3)说说每条线段用毫米作单位应是多少毫米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五、课堂作业思考与调整: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 五 单元 课题 练习五 第 3 课时 总第 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58页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3.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小组里说说看,组长做好记录,展示记录表(包括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二、查缺补漏训练1. 用手比划四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2. 画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3. 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长度单位)4. 练一练(1) 量一量图形的边长,自己画图自己量(以毫米为单位)(2) 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粉笔长75——5. 单位之间的换算1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1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60厘米=( )分米 50分米=( )米3cm=( )mm 80mm=( )cm思考与调整:7m=( )dm 15dm=( )m( )dm 单位换算的方法小 小组讨论说方法,再交流 6.第4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7.第5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展开思考,进行比较8.第7题要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三、综合运用提升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李东的身高是95( )橡皮的长是46( )教室的门高约是2( ),宽约是1( )操场跑道长是100( )2.填空:5米=()分米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3.第8题适当讲解降水量的含义4.第9题引导学生思考4070米、3950米、4120米分别接近几千米,发现他们每小时走得路程都比较接近4000米,再用近似数4千米来描述5.利用分米、厘米、毫米,测量身边的物体6.小组编有关长度的应用题让别组同学列式计算四、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
(word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张()元?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一、教材依据这一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主要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一、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认识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课时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从中进一步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
例1的教学要求是填写比较简单的统计表,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统计,初步认识统计表。
2.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事物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统计,初步认识统计表。
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图片 2.学生:水彩笔【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探究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巩固应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订做新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课件出示四个颜色的方块。
(红、黄、蓝、白)你最喜欢哪种颜色?指名学生回答。
可是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预设:先在班里调查,统计数据,再在全校统计数据。
)在班里如何调查呢?(预设:举手投票)我们现在就来调查一下。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一共有()人,板书数字。
喜欢黄色的请举手……喜欢红色、喜欢黄色、喜欢蓝色、喜欢白色的人数分别为9人、6人、15人、8人。
真了不起,刚才大家当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探究新知】教学例1刚才大家准确地数出了我班最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但想要非常清楚地看到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必须借助于统计表或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口算:
3+74+95+67+812+6
13-727-836-547-263-5
2、计算:
45+4956-27
二、新授
1、教学例4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