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的核算方法

1.生产法,它是按“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价值增值之总和”的原理来核算国民收入的。用此方法和算时,各商品和劳务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全部扣除,只核算本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将全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加总。

2.收入法,它是将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所得到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在生产中的所得相加。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

3.支出法,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

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为了减少非计划存货投资,将实际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如果总需求增加,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计划存货投资就会减少。为了将存货投资保持在意愿的水平上,有关厂商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另外,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社会资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供大于求。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闲置的资源会逐渐得到利用,但资源的价格往往不上升,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成本不变,进而价格保持不变。因而,国民收入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但一般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由于价格不变,经济主要是通过数量调节机制而不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整达到均衡。

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哪些

答: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种。一是货币的交易动机,指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货币,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二是预防动机,指公众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三是货币的投机动机,指为了避免由债券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是为了在未来购买收益率高于当期的债券而持有货币。它产生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

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有哪些

1.消费引起的移动。任何一个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想消费多少的时间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人们更多的消费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人们削减支出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投资引起的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任何一个改变企业投资数量的时间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投资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决策者移动总需求曲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政府购买。当政府购买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当净出口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有哪些

一、长期

1.劳动引起的移动,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充分就业时的GDP,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劳动力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中机器、设备等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使之右移。相反,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减少商品与劳务供给量,使之左移。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经济的生产取决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和天气。新矿藏的发现使之右移,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化使之左移。

4.技术进步引起的移

动,只要有技术进步,就能使总供给增加,使之右移。

二、短期

第一种情况:由于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移动方向相同)。第二种情况:当物价水平不变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影响短期总供给曲县发生这种移动的重要变量是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上升时上移,下降时下移。

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的状态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如图5-2所示。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处于很高的水平,表示经济处于高涨阶段。

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如图5-3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表示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一起的状态。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充分就业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是指一个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即产量或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1.政府购买,当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以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减少失业,同经济衰退进行斗争。反正,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以降低社会总体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2.政府转移支付,一般来讲,在总支出不足时,政府应提高转移支付水平,而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应降低转移支付,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

3.税收。税收主要通过其体制、税率、税负转嫁等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4.政府发行公债。一方面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影响财政收支: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其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促使利率发生变动,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