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4.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3光的折射说课稿
1.师生互动:在实验探究和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课堂提问: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4.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5.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射定律。这种方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践探究: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他们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折射定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
2.光路图的分析与绘制:光路图的绘制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临界角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临界角和全反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4.3光的折射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彩虹的形成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吗?”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教材和实验设备,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其表达式。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光线比作水流,讲解折射定律如同讲解水流的方向改变原理。同时,我会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折射定律的应用。
此节内容的教学案例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原理,并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深化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将抽象的光学原理具体化、生动化,比如通过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举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案例中应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折射定律是什么?如何表达?
3.如何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我还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探究,如讨论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光速与折射率的关系等。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全册 4.3 光的折射教案 (新版)沪科版
4.3光的折射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能从众多的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折射现象。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对大量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一块玻璃砖、铅笔、细线、几个小石块、烧杯、筷子演示实验:细长铁丝(当作鱼叉),鱼(塑料片剪成的),装满水的塑料桶。
教学过程一、深题引入1.分组实验。
(1)让学生观察空烧杯的底和盛满水后烧杯的底看起来有什么变化。
生:烧杯的底盛满水后上升了。
(2)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装满水的金属碗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
(3)让学生观察笔放在玻璃砖后,出现了什么现象?生:笔看起来折断了。
2.演示实验。
“刺鱼”活动(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所示)通过细线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一次,看哪个同学能够成功。
有的同学失败了师;是否对准了“鱼”才刺去?生:点点头。
师:为什么对准了却剌不到呢?有的同学成功了师:是否对准了“鱼”才剌去?生:不是,叉子往“鱼”的下方刺去。
师:为什么对准“鱼”下方就会剌中。
师:以上各种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第三节光的折射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如果P62图4—21所示水中滴人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斜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 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2.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3.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2.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看起来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关系,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15分钟)•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推断光的折射是否遵循某种规律。
3. 光的折射定律(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入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4. 求解光的折射角(20分钟)•介绍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通过计算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步骤和技巧。
5.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的变化;•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
6. 应用与拓展(10分钟)•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光折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光纤通信等。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与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观察、思考和实践。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光的折射定律和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思考并解答课后提出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 掌握求解光的折射角的方法;-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3光的折射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一、引入课题:今天带领大家走进光的世界,对光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复习。
“光”我们平时司空见惯但却往往视而不见,简单的光现象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先来看看考纲对这部分的要求(多媒体展示考纲要求)二、合作探究提出问题1.为什么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早晚长、中午短?2.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说明了什么?3.“潭清疑水浅”是什么道理?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问题1.可用光的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多媒体展示动画:a影子的形成b阳光下影子早中晚的变化及日月食小结光的直线传播(1) 条件同种均匀物质中(2)现象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③小孔成像(3)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射击瞄准③日晷仪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学生观看、思考学生思考问题涉及光的三个传播规律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问题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回顾光学的知识激发回顾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记住反射规律①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④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实验基础多媒体展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提出问题①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②为什么要选用两支一样的蜡烛?③为什么有时会观察到两支蜡烛的像④为什么有时无论怎样前后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A的像重合?3.平面镜成像原理多媒体展示动画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其像点知识点四光的折射问题3.“潭清疑水浅”是什么道理?此问题可用光的折射来解释(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的偏折规律: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叙述实验过程讨论回答归纳光的折射的特点观看动画验过程回顾光的折射特点记住光的折射的特点学会解释光的折射现象3.A B两点是人在河岸上所看到的水中物体。
4.3光的折射 教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4.3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掌握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提供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和总结。
–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计算方法。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斯奈尔定律的计算方法。
–学生理解和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折射棱镜–光源–白纸–铅笔–直尺2.素材准备:–制作好的斯奈尔定律的图例及示例数据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观察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有什么变化吗?2.学生回答后,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步骤二:实验探究1.随机分成小组,每组2-3人,发放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将白纸放在桌子上,并在纸上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AB和CD。
–将折射棱镜放在直线AB上,并使用铅笔在纸上标记折射棱镜的位置和AB的延长线。
–从光源方向照射光线到折射棱镜上,观察光线通过折射棱镜后的路径和方向。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并计算它们的比值。
–将实验数据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探讨光的折射规律。
步骤三:总结折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介绍斯奈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指折射角、入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当光从第一个介质射向第二个介质时,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sin(i)/sin(r) = n1/n2,其中n1、n2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八年级物理全册4.3光的折射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4.3 光的折射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4.3 光的折射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4.3 光的折射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
3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3.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5。
学会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及其特点学习难点:光折射的实验探究过程.【新课导入】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
讨论交流把铅笔插入盛水的杯子中,从旁边看去,铅笔为什么会“断"为两截?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那么什么是光的折射?看装满水的盆底时,光线是从中进入中;看插入水中的铅笔,光线是从中进入中.2.规律总结(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发生的条件:光从一种物质入另一种物质中。
3。
知识拓展(1)光的反射发生在一种物质中,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物质中。
(2)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时,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光会进入另一种物质中。
例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解析:景物在镜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勺柄在水面断开是光的折射现象,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答案:B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1。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实验探究①:如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全册4.3光的折射学案(新版)沪科版
4.3光的折射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预习范围教材第4章第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光的折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折射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2.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为什么?的大小是•三、预习检测1.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 40,则折射角可能为(2. A • 30°• 40°• 50°• 60°过程中, A. C.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光斑将(向左移动后静止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向右移动后静止D •仍在原来位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C.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不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 )光的折射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入射角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角是 ___________ 。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___________ ,(选填“反射”或“折射”)角会先到达90 °,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________ (选填“反射”或“折射”)光线.(2)—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0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当水面与M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0点的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______ (选填“左”或“右”或“仍在0点”)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二、随堂检测1.在一个干枯井底的正中央P点处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所示,一场大雨过后,井中被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则青蛙的视野范围将(D .无法确定A.变大 B .变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1、 2、 3、 探究案(1)大于,35°, 55 °,折射,折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3光的折射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4.3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本节主要介绍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
2. 折射定律:介绍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3. 应用实例:讲解透镜、眼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方向的改变。
2. 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槽、玻璃板、透镜等)。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介绍斯涅尔定律,解释折射定律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4. 例题讲解:运用折射定律解释透镜成像、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答有关折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光的折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彩虹等。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中保持不变。
3. 应用:透镜成像、眼镜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透镜成像、眼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4.3 光的折射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和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最后向学生介绍了生活和自然界中许多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学习以后几节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分组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如何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如何从中发现规律和归纳总结规律。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再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教案:4.3光的折射
教案: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 4.3 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3. 应用: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折射定律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砖、水槽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眼镜等。
2.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水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探讨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4. 应用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律。
3. 应用:眼镜、放大镜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原因。
2.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为30°时,空气到水中的折射角。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4.3光的折射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2)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1)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学生讨论)
原来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由斜射入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光线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筷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像在河底的____方(填上或下),所以水中的筷子会向发生弯折。
(2)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了吗?
【课堂小结】:交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投影各小组展示。
八年级物理全册《4.3 光的折射》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光的折射环节教师活动活动预设情景引入1、先对前面学过的《光的反射》做一个简短的回顾,然后带着学生做一个“叉鱼”的小游戏,首先介绍实验器材,然后自己去叉鱼,结果叉不到,引发疑问:是不是没有瞄准?2、叫一位学生上台来试一试。
并强调“瞄准了,再叉”,学生做完之后,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去,然后向学生展示结果:还是没有叉到。
3、问:为什么呢?4、发问之后,做简短的停顿,然后以“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做节,引入新课。
1、观察老师所做小游戏的每一个环节。
2、提出疑问:为什么对准了鱼,却没有叉到?3、提出疑问:为什么瞄准了鱼,却叉不到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①介绍实验仪器——激光光学演示仪、激光光源、平面镜、一个标有法线和角度的可以转动的圆盘、半圆形玻璃砖。
②打开电源,调节平面镜,使一束光斜着射入玻璃砖。
③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光线发生了偏折”的实验结果,由此,引出课题《光的折射》。
2、展示ppt,并板书“第三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
3、进一步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引出光的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2.分析思考,在脑中形成一种对折射现象的感官认识,自行总结出光的折射现象的概念。
3.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与老师的分析,理解光的折射的概念并了解与光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使学生形成从概念学生可能不能总结某某早上天、硬币缸底现作业布置A.海市蜃楼 B.影子2. 下列各个光路图中,能反映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是()3. 渔民叉鱼时,总是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出简单的光路图说明)4.语文课本中的《后羿射日》,后羿看到的太阳是真实的太阳吗?学生汇报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学生练习完成二、新知识预习P641、2、3、4、5 预习作业:光的色散及探究自主学习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自我评价(二)补充练习加强练习教学反思一、亮点:利用实验演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由学生观察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八年级物理全册4.3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光的折射利用如图4-3-2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图4-3-2问题1:请描述出你观察到的现象:__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__||。
问题2:在图4-3-3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图4-3-3[答案] 如图4-3-4所示图4-3-4问题3:①光由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__发生偏折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②折射角是__折射光线__与__法线__的夹角||。
学点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规律(1)如图4-3-5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图4-3-5(2)(3)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__||。
实验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的规律(1)如图4-3-6所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图4-3-6(2)(3)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__||。
实验3:将光具盘的上半部分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上半部分的光具盘上还有折射光线吗?__没有__||。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
实验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同一平面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__两侧__||,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增大__||,随入射角的减小而__减小__||。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小于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大于__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__不改变__||。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 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3 (新版)沪科版
《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现象。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本章的第四节,前三节是光的反射现象,后面是光的色散和透镜部分,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实验得出在不均匀介质中光是折射的基础上学习的。
并经过学生的再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
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
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学生经过了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试验的能力,而且学生有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所以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的。
【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香,火柴,墨水,鱼缸,铅笔,水杯,量角器,笔,纸,直尺,钢笔。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大家看这个鱼缸,我现在用激光笔照亮空鱼缸底下的A点, 然后我往鱼缸里倒水,然后回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学生可能回答:光线反射走了,照不到A点。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3光的折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4.3光的折射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通过有趣、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这次我设计的教案是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中的4.3光的折射。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我以情境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光的折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3.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透镜、玻璃杯、水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透镜成像等。
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光的折射现象。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实验操作:指导孩子们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如透镜成像实验、玻璃杯中的水成像实验等。
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讲解折射定律:在孩子们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的基础上,向他们讲解折射定律。
通过示例,让他们理解折射定律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活动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4.3光的折射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为切入点,如水池底部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2.教学策略: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光学性质。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c.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a.完成教材中与光的折射现象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b.设计一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入射角和折射率,计算折射角;或者根据透镜的焦距,分析物体成像的特点等。
c.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让学生直观感受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深入理解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掌握光学元件如透镜的光学性质。
2.重难点:斯涅尔定律的掌握与运用。
b.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计:4.3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光的折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有普遍的应用。
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依据。
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必然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明白光的折射现象,明白得光的折射规律,明白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能依照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说明简单的折射现象;(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观看、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酷爱生活,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明白得、把握折射初步规律依据:初二学生刚接触光学的知识,对光路的规律较生疏。
教学难点:说明折射现象并依照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教具:大烧杯、水、筷子、小烧杯、光具盘、三棱镜、激光三、教学方式:一、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慢慢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鼓舞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
3、突出折射知识的有效性,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和方式,培育学生说理能力。
依据: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实社会需要学生学会或把握必然的大体技术,并能用它们说明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学习方式:观观点、归纳法、实验法、分析法、比较法、作图法等。
五、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小烧杯中盛水,观看没有盛水和盛有水的烧杯底深浅的转变,和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份有什么转变。
(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观看与动手能力)实验前,让学生猜想一会儿。
问:什么缘故烧杯中倒入水后,烧杯底深度会看起来变浅,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二、要紧教学进程设计:(1)[演示实验]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观看在玻璃与空气接触面处发生的折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
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
(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
(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
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⑤屏显: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折射规律的应用
1.体验“叉鱼”
制作鱼模型并固定于方型水槽中,用直铁丝作鱼叉,对准看到的鱼下叉,看谁能叉准,并让该同学说出叉准鱼的“奥妙”是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2.利用动画讲解“鱼的虚像形成的原因”。
3.学生讨论“折射断筷”、“硬币升高”的原因。
4.分组实验:观察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
(让学生再次体验折射使眼睛产生的错觉)
5.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
(播放“海市蜃楼”、2001年北京天空出现的“三日同辉”的影像资料)
四、交流评估
1.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2.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光的折射》的小论文。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