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五世界现代史专题综合检测13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冲刺大二轮人教专用冲刺练:模块测评5Word版含解析
模块测评(五)1. (2019陕西部分学校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主张欧洲统一的人壮大了声势,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战争,他们还有经济目的。
的确,关税壁垒大大妨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蓬勃发展的大批量生产。
许多人强调欧洲人的共同根源:古希腊、罗马帝国……他们还指出在欧洲国家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点,这是边界的多次修改所无法掩饰的。
这种"欧洲热”发展到制订精确的计划……然而,关于通往统一欧洲的途径,关于组成统一欧洲的国家和民族,关于将采取的政治制度,意见分歧。
所有人都明白欧洲统一的必要性,但主权国家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这些人缺乏更为具体的思想,也得不到欧洲各国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幸存下来,在1945年东山再起。
——摘编自[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吸取一战的教训;发展经济的需要;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
⑵结果: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为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原因:“欧洲统一”的主张缺乏现实可行性;关于“欧洲统一”的途径等分歧较大;未得到欧洲各国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凡尔赛体系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碰撞。
2. (2019昆明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面对举国征兵的形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招兵宣传随之而来。
年轻人纷纷响应号召穿上军装,政府先后动员2 000万人应征入伍,其中不乏明星大腕。
1941年12月9日,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要求迅速提高生产能力。
美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劳工动员,工人们被海报描绘成后方的士兵。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战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自美国参战后,战略物资成为限制购买的物品,“不浪费任何东西”成了战争海报的主题之一,战争信息办公室还发起了一系列以海报为主的宣传运动。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通史模拟训练5 Word版含解析
通史模拟训练(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四川绵阳模拟)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
这种状况表明,当时苏联()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C.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选C。
A项和D项说法错误;B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到1928年实行,不符合材料的时间。
据材料“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可知苏联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表明苏联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故C 项正确。
2.(2017·湖南常德一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运用所学历史主干知识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应是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让西方各国改变了对苏联采取的敌视和封锁政策。
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3.(2017·河北石家庄调研)有资料表明,罗斯福就任总统的头一年,失业率是25%。
到1937年时,失业率已下降到15%左右。
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以解决就业为主要目的B.推动了经济的有效恢复C.巩固了美国的经济地位D.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解析:选B。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D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 项。
《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 C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
“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
“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
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 D 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历史卷5
历史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
“族墓”分“公墓”和“邦墓”。
“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
这反映出西周()A.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B.墓位规划依据血缘C.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D.国君拥有绝对权威A[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分开族葬,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这是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A项。
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其依据是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族墓”制度只是丧葬制度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得出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出“公墓”与平民“邦墓”是按照等级划分的,并没有体现国君的绝对权威,排除D项。
]2.某学者认为,人类政治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克服暴力冲突的威胁。
从这个角度讲,秦的制度是一个伟大创新,它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一个普遍秩序的先例,为后世垂范。
据此,秦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B.君主专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A[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国家管理要求伸展到每一个角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相符,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属于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制是中央政府的组成和运行机制,均与“在更大的范围和疆域内实现普遍的秩序”不符,故B、C两项错误;郡县制是地方管理方式,是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故D项错误。
] 3.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B[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天宝年间,老百姓的粮食丰足;由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天宝五年,粮食价格低,说明粮食供应比较充足;由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公私仓库都非常充实。
2020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5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五)[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四川南充二模)下列表格是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
据此表可推知()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解析:选D。
观察表格可知,洋员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选D项。
洋员不等于欧美各国,故A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不等同于欧美国家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部分推动中国近代化而非近代化完成,故C项错误2.(2017·山东泰安一模)下列表格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该表表明()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解析:选D。
据表格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一方面会出现进口增加,同时客观上对出口起到推动作用,故选D项。
3.(2017·江西五市八校第二次联考)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
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解析:选D。
材料体现的是改革与传统中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肯定了改革的进步性,故B项错误,该项与材料所述相悖,故C错误;根据材料“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改革者们在谨小慎微中不断前行,故D项正确。
4.(2017·宁夏银川质量检测)1897年创设的商务印书馆,最初经营的业务主要是印刷各种商业、商界的文件和账簿等,所以称为“商务”。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板块五全球趋势下的多元世界综合检测A卷
板块五综合检测A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题,共48分)1.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该规定()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C.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的公有化体现在工业、农业方面,题目涉及的是分配,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 1919年”得知,此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保证军事上的胜利,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此项措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此时苏俄处于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是保证军事上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故D项错误。
2. 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作出最适度运用。
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
下列选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B. 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C. 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D. 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革解析:选D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农场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强调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定程度损害了农民利益,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的集体农庄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故C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3. (2017 •昆明一中模拟)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在1918〜1928年的恢复建设过程中,曾大量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
这一举动()A. 造成了欧洲经济的衰落B. 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C. 增大了美国经济的风险D. 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中“恢复建设过程中”不是造成衰落,而是有利于恢复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购买美国的钢铁和各式产品”不代表破坏了欧洲经济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1929年美国从柯立芝繁荣爆发大危机,与材料中“ 1918〜1928年”相符,故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与材料中“在1918〜1928年”不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考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板块综合检测(五)
板块综合检测(五)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703年,彼得大帝首次命名“圣彼得堡”(源自德语);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的历次更名反映了三百年来俄罗斯()A.与西欧的矛盾不断加剧B.政治制度发生多次变革C.社会主义革命曲折发展D.国内外政局的屡次变动解析:由材料“1924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圣彼得堡一词来源于德语,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以及十月革命,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经市民投票恢复历史名称圣彼得堡,故圣彼得堡的更名体现了国内外政局的变动,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出与西欧的矛盾,排除A项;更名并不是由政治制度的变革引发,排除B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于1917年,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聊城二模)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承担国际责任B.推广美国制度C.遏制社会主义D.推行霸权政策解析:根据材料“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膨胀,企图推行霸权政策,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推行霸权政策,而不是承担国际责任,排除A 项;“推广美国制度”是手段,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不涉及遏制社会主义,排除C项。
答案:D3.(2020·福建泉州一模)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通过石油生产配额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收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迅速跃居世界富国行列。
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
由此可知()A.新力量中心的崛起导致旧经济秩序崩溃B.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C.经济区域集团化极大的冲击了两极格局D.发展中国家的斗争导致世界经济多极化解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组织,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可知,其利用自身优势对欧美等强国施压,反映了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旧经济秩序并未崩溃,虽然新兴国家极力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但因发达国家的强大,新秩序目前仍尚未建立,排除A项;根据材料“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可知,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体现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排除C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区域集团化并不等于世界经济多极化,世界经济是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的,而非多极化,排除D项。
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试题:板块五 世界现代史 专题综合检测13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广东湛江质检)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
”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解析:选D。
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带来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不利于地区和平,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体现的是美国的全球扩张,故D项正确。
2.(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右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
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
此漫画()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解析:选C。
观察漫画,据“和平”“访问美国”信息说明了两国关系的缓和,体现出当时的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故选C项。
3.(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某组织在卢萨卡(赞比亚首都)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了《卢萨卡宣言》。
该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
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B.中国在该组织中勇于担当,担负起领导的责任C.推动国际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该组织认为,超级大国对峙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威胁,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据此可知该组织是不结盟运动。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三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模块三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第一次考试]公元前5世纪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政治氛围相对宽松C.戏剧创作深受重视 D.知识分子受到保护解析: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不意味着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故A项错误;阿里斯托芬的作品全部体现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并直谏当时的执政者,而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这说明当时的雅典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故B项正确;执政者“并不因之而有任何禁演戏剧或迫害作者的措施”不能说明戏剧创作深受重视,也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受到保护,故C项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
这反映出古罗马( )A.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C.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 D.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解析:个人名誉是公民个人素质和道德的体现,因个人名誉减损而使公民权力受到限制,说明公民道德也受法律的制约,故选C项;根据材料意思可推知,公民应当重视个人名誉而不是漠视,排除A项;古罗马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共和国时期的政体是贵族政治,帝国时期的政体是帝制,材料没有信息显示这些规定出现于什么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仅是法律的个别内容,不能由此推出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排除D项。
答案:C3.[2019·山东青岛一模]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7广东湛江质检)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 说,明确宣布:“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装力量或 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
”这一演说 () A .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 .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 .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 .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解析:选D 。
结合史实可知,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1955 年华约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带来了世界局势的 紧张,不利于地区和平,故 B 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杜鲁 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体现的是美国的全球扩张,故D 项正 确。
2. (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右面是一幅 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
漫画中, 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 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
此漫画()B .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C .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D .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 [单独成册] A .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访问姜国 赫他:晓夫解析:选C。
观察漫画,据“和平” “访问美国”信息说明了两国关系的缓和,体现出当时的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故选C项。
3. (2017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某组织在卢萨卡(赞比亚首都)举行的会议中通过了《卢萨卡宣言》。
该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
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B .中国在该组织中勇于担当,担负起领导的责任C.推动国际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 .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该组织认为,超级大国对峙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威胁,并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据此可知该组织是不结盟运动。
中国只是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观察员国而非成员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4 .“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
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
”这段话反映了二战后初期()A .苏联坚决抵制马歇尔计划B .德国是冷战的焦点所在C.盟国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D .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说明冷战早期的焦点是德国问题,故B项正确。
5.(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
这表明()A .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C.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D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在“冷战”时期,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推行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政策,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了分化,故B项正确。
6.(2017湖北荆州质检)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这一组织不同于欧洲共同体的特点是()A .区域经济互补性更强B .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实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选A。
欧洲共同体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故区域经济互补性更强,故选A项。
7.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活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解析:选D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从表面上看是美国对 抗的胜利,其实,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受到多极力量的挑战,所以这对美国而言是一种“灾难”,故本 题选D 。
8. (2017湖北孝感调研)下图所示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 情况。
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下列对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4540驚3025 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解析:选C 。
世界经济多极化主要是指出现新的经济中心,原有 的经济中心受到冲击,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高收入 国家工业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 项错误;低收 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故B 项错误;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减少主要是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故 C 项正确;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与材料无关,故D 项错误。
I960 1970 I9K0 I9W 1998 年屮收人国蹴工业比巫 高收人国家工业比亚低收人药荻亍巫更証9.(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考)事实上,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发展来看,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B .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C.世贸组织成为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D .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必然有利于经济发展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可知, 作者认为,开放会推动经济发展,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10.(2017山东潍坊联考)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
该漫画反映了()A .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D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协调统一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和而不同”“还是这样最美”等信息可知,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样化要协调统一,故选D项。
根据材料中“和而不同”可知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发展状况,并不能说明文化多元阻碍经济全球化,故C项错误。
11.(2017广东惠州调研)亨廷顿认为,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 .文明的多样性维护世界的稳定B .文明的融合是和平的最好保障C.多极化趋势避免文明间的冲突D .单极世界建构易触发世界大战解析:选A。
从材料中“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世界的稳定,故选A项。
12.(2017黑龙江、吉林八校联考)“有人认为从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化已经开始,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 .会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B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C.对当今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D .对各国来说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可知,作者认为,全球化对各国来说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
(10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可知焦点为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个体为基础接受援助。
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所学回答美苏矛盾在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第三小问特点,由材料一苏联“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正式建立”,可见苏联坚决反对参加马歇尔计划,同时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2)第一小问因素,由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可知,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由材料二“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可知,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由材料二“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可知,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争威胁。
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地评价,既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同时双方势均力敌也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1)焦点: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个体为基础接受援助。
实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控制与反控制”亦可)特点: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因素: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
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的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