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47、以:因为眚:过错掩:抹杀
(三)解释重要词语
1、管:钥匙
2、潜:秘密
3、国:国都,都城
4、诸:兼词,“之于”
5、劳:疲劳
6、无乃----乎:恐怕„„吧
7、勤:劳而无功
8、悖:叛离
9、与:参加
10、御:抵抗
11、是:这
1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13、超:跳跃乘:兵车;乘:辆
14、轻:轻狂放肆
15、脱:粗疏,不谨慎
16、乘:代指“四”
你是学生,我也是学生。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
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
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
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
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
4.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译: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译: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译: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译: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32、何:何必,辱:屈尊
33、志:心意
34、舍:放掉
35、拘:捉拿,擒获诸:兼词,“之于”,原:原野,战场
36、暂:仓促,刹那之间免:赦免
37、堕:同“隳”,损害,毁坏
38、亡:没有
39、顾:回头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1.战争背景: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中国北方两个强大的国家,虽然晋国在继承性质上较为弱小,但仍然有很强的军事实力。
秦国的秦昭王统帅了强大的军队,秦晋崤之战是两国之间争夺霸权的一次决战。
2.战争起因:战争由于晋国国君楚灵王被秦灭后,为晋景公继任国君引发。
秦昭王乘机发动战争,企图将晋国吞并。
3.战争过程:秦昭王率军进攻晋国,晋国君主晋景公则在晋阳守城。
秦军包围了晋阳,晋景公见情况大不妙,转移军队到固始山抵抗。
然而,秦军通过将水泵送上山崤之下,将山洞内的水塞满,迫使晋军不得不退守山顶。
在激战中,秦军成功攻占了山顶,并围剿了晋军,最终晋军溃败,晋景公战死。
4.战争结果:秦晋崤之战是秦国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晋国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其国力锐减,陷入了长期的衰落阶段。
5.影响:秦晋崤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秦国逐渐崛起为中国的霸主,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晋国作为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落,为后来的齐国和韩国等国提供了政治和战略空间。
再次,秦晋崤之战也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如秦赵之战和秦魏之战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6.战争策略:秦昭王在战争中采用了一些重要的战略。
首先,他意识到山地战的优势,利用山地地形将晋军困于固始山,难以退兵。
其次,他还利用水泵技术将水导入山洞,迫使晋军退守山顶,使其易于攻击。
秦昭王的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7.李斯的贡献:李斯是秦昭王的重要谋士,在秦晋崤之战中提供了决策和策略上的支持。
他建议利用水泵技术围攻固始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李斯在后来的秦国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总之,秦晋崤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对秦国和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秦国建立统一的基础,也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地理范围产生了重要变化。
这场战争中的策略和决策也对中国军事战略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
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
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二、词类活用1、秦伯素服郊...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使……空闲、休息,使动]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使……受辱]三、一词多义1、败(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 2、报(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告](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3、超(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4、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5、出(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出兵,出征](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7)予出官二年。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乘骖((二)通假字:辟:通()(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厌: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则束载厉兵、秣马矣(7 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无礼则脱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5..韦先2、若潜师以来16、以乘..、国3可得也17、敢犒从者..4、穆公访诸蹇叔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5、师劳力竭..20、居则具一日之积6、无乃不可乎.....21、且使遽告于郑7、勤而无所..客馆228、必有悖心、郑穆公使视..师9、蹇叔之子与23、使皇武子辞焉..10、以闲敝邑、晋人御师必于殽24..25、不可冀也间11、必死是..、攻之不克、余收尔骨焉12 26..13、吾其、超乘者三百乘27还也....而无礼14、秦师轻贪勤民、而以28..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9、天奉我也(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彼实构吾二君)30.(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君何辱讨焉)..(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33、以逞寡君之志..4、其之矣、吾舍34.(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5、武夫力而拘诸原...(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36、妇人暂而免诸国吾其还也。
..(、堕37军实而长寇仇).(3)其为死君乎?()38、亡无日矣.(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而唾39、不顾.(5)吾子取其麋鹿(河40、及诸).5、为、释41左骖赠孟明.(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不朽42、死且)..(2)为吾子之将行也(君惠而免之43、若从).(3)为从者之淹(、秦伯素服郊次44 ).(4)何施之为(师而哭、乡45 ).(5)莱驹为右46、不替孟明().6一眚掩、且吾不以47大德、乘...乘者三百乘()(四)一词多义(1)超乘(1、焉)(2)超乘者三百(3)以乘韦先()1()击之,必大捷焉()、而7))余收尔骨焉((2)))君何辱讨焉(3()勤而无所((1 、且))哭而送之((22)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左右免胃而下()2()且使遽告于郑())(4)秦师轻而无礼(3()()死且不朽()(5)灭滑而还3 )6、以()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劳师以袭远(1())()入险而脱7(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8、之(9)劳师以袭远()(10)入险而脱()))何施之为(1 ((11)行则备一夕之卫((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12)围之不继()))吾闻之(3 ((13)奉不可失((4)夏后皋之墓也())(14)未报秦施()))犹秦之有具囿也((5(15)寡君之以为戮((五)词类活用:)(16)劳师以袭远()))若潜师以来((1()(2)秦师遂东(17)以逞寡君之志()(18)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左右免胄而下((3 )))(19)以闲敝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4)))子墨衰绖(5 (20)秦不哀吾丧(()(6)晋于是始墨()21()蹇叔哭之()))秦伯素服郊次((7 (文嬴请三帅;22()夫人请之))秦伯素服郊次(8((六)特殊句式:))尔何知!(1(2()何施之为?()3()牛十二犒师()4()使出师于东门之外()5()弦高将市于周())吾子淹久于敝邑((6 ))败秦师于肴(7()))使归就戮于秦(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0 (七)翻译下列句子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 ( 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 ) 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 ) 有声如牛。
卜偃 ( 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 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公布对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 ( 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 过轶 ( 超出。
轶,超越 ) 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钥匙 ) ,若潜师 ( 奥密出兵。
潜:暗中 ) 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体)不行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累)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恼恨之心)。
且(何况)行千里,其(同“岂”莫非)谁不知?”公辞(退却,没有采用)焉。
召孟明 ( 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 ) 、西乞( 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 、白乙(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 名“丙”,字“白乙”,姓“蹇”) ,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 ( 对孟明的尊称 ) !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假如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当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部分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 ( 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闪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边)。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国都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背景介绍秦晋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很著名的饮食文化事件,发生于公元前307年,当时秦国、晋国两国在太原举行盛大的宴会,史称“秦晋肴之战”。
该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入人心,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问题解答1.何为秦晋肴之战?《战国策》记载,公元前307年,秦赵两国各派百名壮士在太行山决斗,晋军出兵支援赵国,秦国得知后前来围剿晋军,与晋国军队在太原市郊外相遇。
秦晋两国军队由于战功争夺、排名高低而产生矛盾,并互相挑衅。
两国君主为了化解矛盾,举行盛大的宴会,名为“秦晋肴”。
2.秦晋肴之战的规模有多大?据记载,当时秦国派遣了5000余名官员、士兵、乐师、舞女等人前去参加,而晋国的规模则更加庞大,参加宴会的人员多达数万人。
3.秦晋肴之战具有哪些历史意义?秦晋肴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盛大的饮食文化事件,不仅为当时的秦晋两国带来了欢乐与和平,更体现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地位。
此外,秦晋肴之战还启示人们,和平是举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前提,宴会文化在传达和平理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秦晋肴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秦晋肴之战的具体过程有详细记录。
先是晋侯与农夫庆宴,后秦王前来抢座位,两国官员为之辩解,最后晋侯拿出自己的位子给秦王。
酒过三巡,秦王扮成士农工商等角色,唱歌诵文,赢得晋人欢笑。
最后,晋王和秦王放弃了彼此的过错,举杯互相祝福。
5.秦晋肴之战后发生过什么?秦晋肴之战后,晋王将秦王护送回国,双方达成了互不侵犯、互相尊重的协议,这为当时的中国秦晋两国打开了友好交流的大门。
而在饮食文化方面,秦晋肴之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结论总体来说,秦晋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饮食文化事件,体现了当时的和平与友好,展现了中国古代宴会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传统文化,被广泛传承与发扬。
秦晋肴之战---练习(答案版)
)(高三上)《秦晋崤之战》练习答案1.《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解释经书,《春秋》2.⑴钥匙;⑵暗地里、悄悄地;⑶兼词,之于;⑷拒绝;⑸参加;⑹同“避”,躲避;⑺抵御,抵抗;⑻这,这个;⑼往东进军;⑽轻狂放肆;⑾丰厚,富饶;⑿停留,驻扎;⒀磨砺;喂饱;⒁通“闲”,休息;⒂送,给予;⒃使……结怨;⒄通“餍”,满足,甘心;⒅放掉;⒆能“隳”,损害,毁坏;⒇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3.⑴结构助词,做的事情;⑵代词,代“功劳”;⑶句中语气助词,不译;⑷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岂”、“难道”;⑸句末语气助词,不译;⑹代词,蹇叔的意见;⑺副词,表示时间的承接;⑻副词,表前因后果。
4.D,(1)染黑;(2)穿黑色衣服;(3)(4)为……请求5.⑴远方国家的君王作好了准备,恐怕不行吧?⑵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
⑶住下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一夜的保卫工作。
⑷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留下祸患。
⑸战士竭尽全力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从都城把他们放走了。
⑹秦穆公穿着简朴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军队哭着。
6.原轸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栾枝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1)讥刺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2)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3)暗示报仇雪恨的决心8.决策阶段:蹇叔谏伐郑、蹇叔哭秦师;行军阶段: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秦师;战争阶段:郑国巧辞逐客、原轸论击秦师;战后阶段:先轸怒斥纵囚、秦伯引咎自责。
9.本文以蹇叔论战为全文纲领,按秦军东征活动始末时间顺序,把秦晋郑三方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印证篇首蹇叔对这场战争的分析。
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
故而文章只用一句话略写秦晋崤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苏武传》练习答案1.《汉书》班固孟坚东汉纪传体断代班昭班超2. ①职位②升迁③屡次④辈分⑤乘便⑥送⑦逐渐⑧正⑨暗中⑩拜访⑾财物⑿告诉⒀如果⒁报告⒂囚禁⒃跟外界隔绝⒄生育⒅全部3.A4.B5.D6.C7.⑴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屈身受审,玷辱国家的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⑵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才,我为什么要见你⑶把他(苏武)和部下常惠等人分开,分别安置别的地方8.卫律:先“威逼”再“利诱”,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第一篇:《崤之战》知识解析知识解析:一、文学常识《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
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1)不替孟明撤换、废弃(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3)国可得也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8)无礼则脱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四(11)为从者之淹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15)敢犒从者冒昧(16)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三、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2、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3、以(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5、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含答案)(一)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殽()山蹇()叔悖()心与()师甲胄()乘()韦犒()师不腆()遽()兴原圃()果脯()饩()牵苑囿()原轸()栾()枝衰绖()()一眚()堕()军实唾()弃累()臣衅()鼓稽()首阳处父()骖()乘(二)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通()(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4)堕军实而长寇雠堕:通()(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累:通()(6)乡师而哭乡:通()(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通()(三)解释重要词语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师劳力竭6、无乃不可乎7、勤而无所8、必有悖心9、蹇叔之子与师10、晋人御师必于殽11、必死是间12、余收尔骨焉13、超乘者三百乘14、秦师轻而无礼15、无礼则脱16、以乘韦先17、敢犒从者18、不腆敝邑19、为从者之淹20、居则具一日之积21、且使遽告于郑22、郑穆公使视客馆23、使皇武子辞焉24、以闲敝邑25、不可冀也26、攻之不克27、吾其还也28、而以贪勤民29、天奉我也30、彼实构吾二君31、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32、君何辱讨焉33、以逞寡君之志34、吾舍之矣35、武夫力而拘诸原36、妇人暂而免诸国37、堕军实而长寇仇38、亡无日矣39、不顾而唾40、及诸河41、释左骖赠孟明42、死且不朽43、若从君惠而免之44、秦伯素服郊次45、乡师而哭46、不替孟明47、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四)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2)余收尔骨焉()(3)君何辱讨焉()2、且(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且使遽告于郑()(3)死且不朽()3、以(1)劳师以袭远()(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前说是、牵已宰杀的或尚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使得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兽园名,犹秦之有具囿兽园名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安静,安宁,使动敝邑此两句意思是说,你们走时可以猎取麋、鹿等野兽,以便让我国得到安宁的机会,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包围又没有增援的部队;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即先轸,因封地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称曰:“秦违蹇叔,而以因为贪贪婪勤民使民劳苦不堪;勤,使动用法,天奉奉送、赐予我也;奉名词,奉送的东西不可失,敌不可纵放纵;此指轻易放过;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截击秦师”栾枝晋大夫曰:“未报秦施秦国的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乎”先轸曰:“秦不哀举哀吾丧而伐讨伐吾同姓同姓国家;晋、郑二国均为姬姓,故先轸有此说,秦则就是无礼,何施施恩,此处意为“报答”之为“何施之为”为宾语前置句,即“施何”;此句意为还报什么恩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名词,考虑、打算及到子孙,可谓死君乎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遂发命,遽急速;快速兴调动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与晋国友好;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墨名词活用为动词,染黑衰绖cuidie丧服;衰,麻衣;绖,麻腰带;本应为白色,现因军事需要染黑,以免不吉利,梁弘晋大夫御驾驽戎此指战车,莱驹晋大夫为右右:车之右,此指在车右边的武士;为右,做在车右边保卫君王的武士;夏夏季四月辛巳四月十三日,败秦师于崤,获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用如动词,穿着黑色的丧服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丧服均用黑色;文嬴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请三帅“请”后省略“释”;此句意:替三请求即求情,曰:“彼指三帅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二君,指秦、晋二国国君;构二君,挑拨二国国君的关系,寡君对其父秦穆公的谦称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此二句意为: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杀、惩罚焉使归就戮受戮刑于秦,以逞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之;先轸朝动词,朝见,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诸“之于”的合音原此指战场,妇人暂短暂的时间,此指在很短的时间内而免赦免、放走诸国,堕hui,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不顾晋襄公在跟前,就随地吐唾沫;公使阳处父晋大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解下左骖左边的马,以公命命令,这里意为“名义”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用累臣累,捆绑,臣,孟明自称;累臣,被捆绑人,指俘虏,这里是孟明自指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古代凡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要杀牲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衅”,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之以为戮:以之为戮,意谓如果因此而杀我,死且不朽此句意为,死了也不会忘记这个恩德;言外之意,不会忘记这个仇恨;若从遵从;遵照君惠恩惠而免之不杀我;之,代词代杀戮之刑,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此句意思是三年后要兴师报仇;”秦伯素服穿着白色丧服;服,用如动词,穿;郊次等候在郊外;次,停驻,乡同“向”,面向师军队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使动用法二三子指百里孟明等人,孤之罪也;”不替废弃,撤职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况且吾不以一眚sheng,眼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申为小的过失掩大德指大的功劳;”〖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山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干肉、粮食、鲜肉、牲畜等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一个名为原圃的兽园,就像秦国那个叫具囿的兽园一样,你们走时可以到那里猎取麋、鹿等野兽带走,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我们忘记了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就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贵国国君的恩惠;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知识解析:一、文学常识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着,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二、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死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3国可得也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8无礼则脱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四11为从者之淹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15君命大事战争16敢犒从者冒昧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18不替孟明撤换、废弃三、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2、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3、以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5、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6、为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3为从者之淹因为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7、乘1超乘者三百乘兵车2超乘者三百乘辆3以乘韦先四8、无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不2勤而无所没有9、过1秦师过周北门经过2孤之过也过错10、间1必死是间中间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11、得1国可得也得到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获得12、及1及滑到2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追到13、谋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谋略2谋及子孙考虑14、而1勤而无所却2哭而送之表修饰03左右免胃而下表顺接4秦师轻而无礼而且5灭滑而还顺接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表顺接7入险而脱却15、之1何施之为宾前标记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他们3吾闻之这种说法4夏后皋之墓也的5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取独16、免1左右免胃而下脱下2若从君惠而免之赦免四、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2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甘心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毁坏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6乡师而哭:通“向”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发兵2秦师遂东:向东进军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砺”,磨;喂饱6子墨衰绖: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10秦伯素服郊次:穿白色衣服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2、名词作状语: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2入险而脱:险境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2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工作3围之不继:后援部队4奉不可失:送给的好机会5未报秦施:恩惠6三年将拜君赐:恩赐7寡君之以为戮:杀戮的对象5、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使……劳苦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足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6败秦师于肴:使……败7以间敝邑:通“闲”,使...得到休息6、为动用法1秦不哀吾丧:为……哀悼2蹇叔哭之:为……而哭3可谓死君乎:为……死4文嬴请三帅;夫人请之:为…….请求六、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1尔何知2何施之为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3、介词结构后置: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吾子淹久于敝邑4败秦师于肴5使归就戮于秦七、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唯……是强调语气;如唯利是图;“是”起宾语前置作用,无意义,“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等;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比谁更......何......为为什么……......呢何……之如何罪之有不亦……乎不是……吗以……为把……怎么样八、课文分析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1秦与郑的矛盾;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1秦与晋的矛盾;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3、文章主旨;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4、文章写法;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5、人物性格特点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原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整理
二十一秦晋崤之战一、文学常识《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着,《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
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死(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3)国可得也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8)无礼则脱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四(11)为从者之淹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15)君命大事战争(16)敢犒从者冒昧(17)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18)不替孟明撤换、废弃三、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2、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3、以(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5、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
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
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2、以间.敝邑[间,同“闲”,休息]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同“砺”,磨砺]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同“餍”,满足]5、堕.军实而长寇仇[堕,同“隳”,损害,毁坏]6、乡.师而哭[乡,同“向”,面对]二、词类活用1、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2、若潜师.以来[发兵,派兵,名作动]3、师遂东.[向东出发,名作动]4、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名作动]5、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名作动]6、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作动]7、子墨.衰绖[染黑,名作动]8、遂墨.以葬文公[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9、先轸朝.,问囚[上朝,名作动]10、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名作动]11、入险.而脱[险境,形作名]12、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工作,动作名]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后援部队,动作名]15、未报施.而伐其师[恩德,动作名]16、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为……感到悲哀]17、劳.师以袭远[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使……空闲、休息,使动]19、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20、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21、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三、一词多义1、败(1)夏四月辛巳,败师于殽(《晋殽之战》)[打败](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过论》)[破坏、毁坏](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论》)[失败](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破败、破旧](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打败仗](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残败、凋残] 2、报(1)未报施而伐其师(《晋崤之战》)[报答,酬](2)求人可使报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复,答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论》)[报复](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报效](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通“赴”,到……去]3、超(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晋崤之战》)[一跃而上,跳上](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跳得轻快而高](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超过]4、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凭借、依仗](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论》)[趁着](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登泰山记》)[冒着](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交加,连接]5、出(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晋殽之战》)[出兵,出征](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7)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并序)》)[调任,离京任职](8)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外出](9)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传》)[使……流出]6、过(1)师过周北门(《殽之战》)[经过](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殽之战》)[过错](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超过](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新序》二则)[拜访,看望](5)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过分]7、间(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殽之战》)[中间](2)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殽之战》)[通“闲”,使……休息] (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间或,偶尔](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小路](5)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机会](6)谗人间之,能无怨乎(《屈原列传》)[离间](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涉世家》)[悄悄地]8、累(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殽之战》)[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2)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聚积](3)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连累](4)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屡次]9、免(1)左右免胄而下(《殽之战》)[脱下](2)若从君惠而免之(《殽之战》)[赦免]10、谋(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殽之战》)[谋略](2)谋及子,可谓死君乎(《殽之战》)[考虑]11、丧(1)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殽之战》)[丧事](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丢失](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灭亡](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丧乱]12、使(1)卜偃使大夫拜(《殽之战》)[率领](2)公使谓之曰(《殽之战》)[派人](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殽之战》)[命令](5)使归就戮于(《殽之战》)[让]四、文言虚词1、而(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连词,表转折,却](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连词,表偏正,地](3)师轻而无礼,必败[连词,表并列,又](4)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连词,表假设,如果](5)灭滑而返[连词,表承接,接着](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连词,表递进,并且]2、其(1)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代词,他们的](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代词,代崤山](3)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代词,那里,指国的原圃](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5)未报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 3、且(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连词,并且](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副词,将要]4、为(1)师之所为,必知之[动词,行动](2)为吾子之将行也[介词,在](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留[连词,因为](4)则无礼,何施之为[助词,呢](5)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动词,担任]5、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啊](2)公辞焉[代词,代蹇叔的意见](3)崤有二陵焉[兼词,于此,在那里](4)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5)使皇武子辞焉[代词,代他们](6)君何辱讨焉[代词,代孟明等](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副词,怎么]6、以(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连词,而](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连词,表目的,用来](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介词,用](4)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连词,表目的,用来](5)违蹇叔,而以贪勤民[介词,因为](6)遂墨以葬文公[连词,而](7)使归就戮于,以逞寡君之志[连词,表目的,用来](8)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9)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介词,把](10)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连词,表结果,以致](11)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7、于(1)杞子自使告于[介词,向](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词,从](3)晋人御师必于崤[介词,在](4)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介词,到](5)且使遽告于[介词,向](6)吾子淹久于敝邑[介词,在](7)败师于殽[介词,在](8)使归就戮于[介词,到]8、则(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连词,就](2)则无礼,何施之为[副词,加强判断,是](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副词,原来已经] 9、之(1)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代词,代“西师”](2)师之所为,必知之[助词,的;代词,代“师之所为”](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代词,代国](4)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即“以之为戮”,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指代孟明等人](5)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助词,的](6)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助词,的](7)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助词,的](8)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助词,取消独立性](9)之有原圃,犹之有具囿[助词,取消独立性]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尔何知[宾语前置]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判断句]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判断句]4、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判断句]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介宾后置]6、晋人御师必于殽[介宾后置]7、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介宾后置]8、败师于殽[介宾后置]9、杞子自使(使)告于[省略句、介宾后置]10、使(之)归就戮于[省略句、介宾后置]11、(吾子)必死(于)是间[省略句]12、(阳处父)及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省略句]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固定句式,恐怕……吧]14、未报师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固定句式,难道……]15、则无礼,何.施之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走近文本〗①杞子自使告于曰:“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使……劳苦)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叛离、怨恨);且行千里,其.(难道)谁不知!”公辞.(辞,引申为拒绝)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②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抵抗、阻击)师必于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