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实地考察论文综述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次的考察使我有幸亲临这座古都,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骄人的发展成就。
在这里,我目睹了古代和现代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共存,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智慧应用于自己所处的城市发展之中。
首先,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之一,西安承载了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在内的众多历史遗迹。
想象着这些建筑与文物在过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兴衰更迭,令我十分敬畏。
这些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对于西安的城市规划印象深刻。
在城市中心,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现代化的城市设施相得益彰。
通过游览古城墙、回民街和钟楼等地,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西安城市规划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重现代化建设。
这种平衡有助于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参观了西安曲江新区,这个集聚了众多科技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科学技术创新环境十分活跃,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安致力于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鼓励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打造了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种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安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参观了曲江湖生态保护区,被那里的绿意与湖面美景所吸引。
这个区域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积极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环保理念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在这次西安考察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了解到了其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我们所处的城市,我们应该学习西安的城市规划、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3)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3)西安考察实习报告总结清光绪年末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曾在广济街口闻香停车,品尝了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大加赞赏,逐将其钦点为“贡品”,这之后德懋恭更是锦上添花,名价倍增。
130年来,德懋恭人依据“德、懋、恭”三个字的语意去做人、经商,使德懋恭的名气越来越大,德懋恭水晶饼信誉越来越高。
德懋恭水晶饼是古城西安名特风味食品,因其馅晶莹透亮,犹如水晶而得名。
是秦式糕点的代表。
水晶饼源于宋代下刲县,曾与燕窝、银耳、金华火腿齐名。
水晶饼以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最为正宗有名。
其成品小巧玲珑,皮酥馅足,滋润适口,层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腻,糖重入口渗甜,且以其浓郁的玫瑰和橘饼清香使人见即想食。
水晶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的赞誉,被称为“秦点之首”。
板栗为壳斗科栗书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的经济树种。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
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的栗,《诗经》、《论语》等古书中多次提到板栗,其中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更清楚地说明了板栗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元代时,皮影剧院戏曾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
稍后,又传至东南亚。
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中国影灯"。
皮影的原料多是牛羊皮,豫南喜欢用牛皮,豫西常用驴皮,其制作和表演皮影戏的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斜刀、圆刀、平刀、三角刀等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建筑学暑期西安实地调研报告
西安市实地调研报告从书本上可以学到我们的专业知识,但通过实地调研,走进建筑,我们才能更好的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建筑设计,是从功能.结构与艺术方面进行空间围合与分割,将空间从我们生活中提取出来,而又通过赋予其有用的功能,融入我们的生活。
实地调研对于我们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个梦想成为建筑师而熟悉建筑、了解建筑、了解社会的绝好机会,是我们将知识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此,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涉及到广场、体育场、园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办公建筑等多种类优秀设计实体,通过对各类建筑的参观考察,从而提升了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和理论的提升。
第一天,第一站:钟楼广场时间:2011年07月11日钟楼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与相距500米左右的鼓楼遥相呼应,两个建筑之间通过一个长400米,宽300米左右的矩形广场相联系。
与传统的广场不同,讲求古今交错与自然结合的钟鼓楼广场,打破了一般广场以草地树木等自然环境为主体的格局,在两个富有历史气息的古建筑中间通过空间的沉降,以及地下建筑屋顶的现代集合体突起,将自然.城市与人,古代建筑与现代风格等不同时空元素相融合。
从对单体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视,多时空元素结合,外部形象和装饰细节等;扩大到整个群体建筑而言,建筑外部空间艺术,街道,园林和城市景观艺术的全面营造。
古中有今,今中看古,古今相对比而使游客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从建筑领域升华至整个人生。
而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在对建筑的环境创作中,不仅要使人们欣赏到建筑的单体之美,还要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建筑的群体之美,街道、广场之美以及人工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人通过自己设计的建筑,使生活更美好。
第二天,第二站:省图,省体时间:2011年07月12日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聚集、让人停留,人们在此阅读,在此交流,在此冥想。
人与人,人与书籍发生联系,建筑为其提供了场所。
而与这种行为模式相对应的建筑模式就是图书馆。
西安古建筑调研总结报告
西安古建筑调研总结报告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安古建筑的特点和保护状况,我们对西安市的古建筑进行了调研。
调研中我们发现,西安古建筑保存完整,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这些古建筑大多建于唐朝和明清时期,包括城门、古宅、庙宇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其中,城墙和大雁塔都是西安著名的古建筑代表。
首先,西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工作。
其中,城墙修缮工程和大雁塔文化广场的建设成为了亮点,展示了古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其次,古建筑在西安的利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许多古建筑被改造成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街区等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游客。
同时,古建筑也成为了西安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建筑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由于古建筑数量众多,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有些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进行。
另外,一些古建筑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确保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西安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是继承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发挥其在旅游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展示西安的特色和魅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
西安实习考察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西安考察实习报告考察目的地:华山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大唐芙蓉园秦陵地宫华清池大雁塔西安世园会华山篇:首先说下华山,对于华山的地质特征,在老师和导游以及自己在网上了解已经差不多了,由于我对景观的学习不是非常深入,只能多听老师和导游的介绍。
也说些自己看到的东西吧,去西安之后,总感觉陕西的景点对如何多从游客身上多赚点钱很有研究,在华山脚下,按照给旅客一个方便舒适快捷游览华山的规划,我认为售票点应该放在北峰脚下的中巴站。
但旅游单位却在山外修建一个巨大的游客接待中心,浪费土地不说,还硬性规定要乘坐游客接待中心的中巴才能上山,中巴也需要额外付费,完全没法理解这样做除了赚钱还能有什么利于旅客的目的,我毕竟对景观规划不是了解很深,只能从自己身为旅游者的方向考虑问题。
其实这个我个人感觉可以参考下庐山,对于上山的直接一次性收费,即使是自驾也能上山,对于现代人旅游的想法,个人觉得这个比较靠谱,但是华山也不可能如此做,毕竟地理环境不太一样,但是参考下这个方向,也是可以的,由于我华山五个峰只登顶北峰,所以也没了解到很多,所以华山就说到这里吧。
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篇:然后再说下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秦始皇陵我们去的时候大门还在建设过程,所以也不多说什么,兵马俑的规划总体上,我感觉还算不错,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
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
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
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
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西安游记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
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
西安建筑实习报告
西安建筑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西安建筑实习活动。
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为西安市。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了解西安建筑的历史、特点和现状,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西安市区内的一些著名建筑和遗址,包括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大清真寺等。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展览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了解了西安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西安建筑的独特魅力。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西安的建筑中,既有古代的建筑遗址,如城墙、大雁塔等,也有现代的建筑作品,如西安市政府大楼、大雁塔南广场等。
这些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西安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在实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参观了一个建筑工地,了解了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建筑材料工厂,了解了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西安建筑的历史、特点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西安的建筑中,既有古代的建筑遗址,如城墙、大雁塔等,也有现代的建筑作品,如西安市政府大楼、大雁塔南广场等。
这些建筑作品都体现了西安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每一种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都有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因此,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和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2021年西安古建筑实习报告
西安古建筑实习报告西安古建筑实习报告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
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关实习报告吧。
西安,取“安定西北”之意,古称长安,现为陕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古有“八水绕长安”之利,土地肥沃,盛产粮棉,西安地理环境之利,也成为封建王朝重地。
从公元前11 世纪~公元10 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北周、隋、唐10 个朝代建都西安,长达1000 多年,是中国历代建都最久的城市,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悠久的历史为西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西安进行了9天的考察。
考察前我们对西安旅游景点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了解.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华清池,清真寺,慈恩寺,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古城墙等古建筑。
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次的建筑认知实习选择在西安,更多的是它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
在这里先介绍几个西安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
1.1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古城的标志,又名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建于唐永徽三年,初建时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塔。
史载:建筑大雁塔是用来保存唐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
武则天长安年间因倒塌而重建,高十层,后被战火毁掉上部三层,剩余七层,后唐长兴年间曾经修缮。
明万历年间在塔身外面包砌一层面砖,形成今日的外风。
大雁塔现为方形七层楼阁式塔,塔身结构为砖砌单层塔壁,内各层架楼板,设木楼板直通顶层。
塔外壁砖砌立柱,表现开间数目。
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牙子,塔顶为定瓶葫芦。
整个塔造型雄伟稳健,风格朴实,为唐代楼阁式塔的典范。
西安古建报告
西安古建筑的文化塑造——西安古建筑认知实习报告摘要:建筑与文化是一个宽广的领域,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建筑与文化是大众的,它们为大众所创造,也为大众所使用。
中国的古建筑是灿烂的中华古文化艺术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标志和象佂。
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各阶层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无论是个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都是一个民族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条件的综合产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完美结合。
古建筑的存在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建筑和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安的古建筑风格使我对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关键字:西安建筑文化评阅人评语1 西安?古建筑西安,取“安定西北”之意,古称长安,现为陕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古有“八水绕长安”之利,土地肥沃,盛产粮棉,西安地理环境之利,也成为封建王朝重地。
从公元前11 世纪~公元10 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北周、隋、唐10 个朝代建都西安,长达1000 多年,是中国历代建都最久的城市,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悠久的历史为西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西安进行了9天的考察。
考察前我们对西安旅游景点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了解.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华清池,清真寺,慈恩寺,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古城墙等古建筑。
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次的建筑认知实习选择在西安,更多的是它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
在这里先介绍几个西安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1.1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古城的标志,又名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建于唐永徽三年,初建时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塔。
史载:建筑大雁塔是用来保存唐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
西安建筑考察总结汇报稿
西安建筑考察总结汇报稿西安建筑考察总结汇报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X,我此次有幸参加了由我们公司组织的西安建筑考察活动。
现在,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此次考察的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收获。
一、考察目的和背景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化资源。
此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西安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为我公司的项目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行程安排我们的考察行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区域、大型建筑项目和新兴建筑区域。
在每个部分,我们都参观了多个建筑项目,并与项目负责人交流了解。
三、历史文化名城区域考察结果在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我们参观了古城墙、钟楼、鼓楼等著名景点。
通过参观这些古建筑,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庄严和精细。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建筑风格受到了中亚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四、大型建筑项目考察结果在大型建筑项目区域,我们参观了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建筑。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气势恢宏和美轮美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新兴建筑区域考察结果在新兴建筑区域,我们参观了高新技术园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建筑。
这些新建筑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科技感,同时还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六、考察总结和收获通过此次考察,我深刻认识到了西安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西安的建筑风格既有古代建筑的庄重和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创新和科技感。
这对我们公司在项目建设中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另外,通过与西安各项目负责人的交流,我们还了解到了他们在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
他们强调了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对项目成功的重要性,也分享了他们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公司今后的项目开发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七、对工作的影响此次考察对我们公司未来的项目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借鉴西安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文化特点,打造更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意义的建筑项目。
西安作文之西安古建筑考察报告
西安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西安考察报告】西安考察报告考察目的: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开拓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视野和提升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古代、现代的建筑思想,充实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认知体系,扩大知识面。
西安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
从建筑方面看,雄伟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培养了西安浑厚的城市性格,“雄浑、厚重”可以提炼为“西安城市精神”在西安我们了解他的建筑风格,西安的大规划是“新旧分制”。
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建筑风格要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建筑的色彩以灰颜色为基调;新城区的建筑风格要开朗,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但要体现地域特色,外立面色彩风格很难统一,建筑设计创作可以“百花齐放”。
我们对西安的一些历史古迹、现代园林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对西安市部分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地点有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碑林,钟鼓楼,大雁塔等,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感受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所积淀下来的沉厚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
考察时间:2013年4月26日——2013年4月29号考察内容: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
我们一共参观了10个景区: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明长城,钟鼓楼。
我觉得大唐芙蓉园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在这里我将就西安大唐芙蓉园内建筑和园林设计做主要的介绍。
西安古建筑实习报告
西安古建筑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古建筑专业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在西安的实习活动。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技艺,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西安市区内的一些著名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城墙等,并跟随导师学习了古建筑的基本构造、设计和施工技术。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西安的一些古建筑施工现场,了解了古建筑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保护与修复。
三、实习收获1. 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古建筑的基本构造,如柱、梁、枋、檩、椽等,并掌握了古建筑的常见设计手法和施工技艺。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古建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风格变迁,如唐代的雄浑壮丽、宋代的繁复精细、明清的华丽典雅等。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参与了古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测量工作,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参观施工现场,我们了解了古建筑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为今后从事古建筑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考察和调研,这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在团队讨论和交流中,我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古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建筑的优秀传统,保护和利用古建筑资源,让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古建筑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古建筑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古建筑知识,掌握古建筑技艺,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这次西安古建筑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古建筑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古建筑专业人才,为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安建筑调研简析
陕西省图书馆调查分析地理位置省图书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的交汇处,面朝东南而建,主入口在建筑东南角上,正对着广场。
总占地 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在它的西侧是陕西省美术馆,风格与省图书馆类似,也成为了它的一个建筑组合。
图1-1周围环境分析如图1-1,我们可以看出省图书馆地处交通繁忙地区,所以必须考虑到的一点就是,噪声对图书馆内的读者所应该有的读书环境的影响。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四周都进行了绿化,并在它的入口前设计了一个广场,避免了交通与图书馆直接相邻,并且广场的设计还可以起到疏散人流和提供休息的作用。
外观造型之美图1-2 图1-3图书馆正门是几根高耸的石柱,两边也有大而厚重的方形石柱,在高层书库塔楼顶部和四个塔式楼梯间顶部均作向上起翘的檐顶,使建筑具有典雅、飘逸的气质。
整体看上去高大、规整,加上外部贴以浅土色瓷砖,周围种了一圈绿树,显得和环境很协调,在周围那些风格现代的建筑相衬下更加显出一股历史和文化的味道。
细节中的艺术图1-4图1-5图1-6中庭空间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和通风,这种布局设计的特点:简洁,明快,高效,很适合青年读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但是经济投入比较大。
馆内设有各种石桌供读者放东西,也用不同的盆栽进行装饰,最重要的是还有小型的鱼池,心情烦躁、看书疲倦的时候都可以看看池里的鱼,立刻会让人心情愉悦。
在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环境里,让一些有生机的生命也成为图书馆的一部分,更是使图书馆变得富有灵性。
图1-7图书馆外立面 图1-8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调查分析图2-2中庭顶部,接受自然光,提供室内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建设的,于1991年6月20日落成,是按照宫殿庭院式布局的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还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总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士、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
地理位置: 位于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
关于在西安园林建筑考察的实习报告
关于在西安园林建筑考察的实习报告{前言}大四临近,而这个磨练学生实习的最佳时期,是面临即将毕业,参与工作之前最好的练兵,而作为准备面临大四的学生,在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毕业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届毕业实习全面落实了实习计划,使实习管理得到了规范,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并得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下面就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地点这次我们总共考察了四个地方,分别为西安灞桥湿地公园、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唐西市、大明宫。
(1)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
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
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
(2)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也叫世界园艺节。
它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是以增进各国的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A1级世界园艺博览会。
会期通常为6个月,自晚春起,经盛夏至中秋。
这为我国的经济、文化、旅游、环境等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大唐西市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是唯一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
项目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是陕西省和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其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商旅开发为一体的综合运作模式,是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也是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和陕西旅游的新亮点。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我校组织了一次西安考察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以下是我对此次考察活动的总结报告。
一、考察内容:1. 参观了兵马俑,了解了秦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参观了大雁塔和小雁塔,感受了唐代的辉煌文化。
3. 参观了西安城墙,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和防御体系。
4. 参观了西安钟楼和鼓楼,感受了古代的城市规划和交通枢纽。
5. 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了陕西的历史文化。
二、考察成果:1. 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
通过参观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古代遗址和建筑,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和壮丽。
2. 增长了对西安历史文化的认知。
西安作为古代都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参观各个景点,了解了西安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3. 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考察活动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行程、协调人员、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实际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考察启示:1. 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和传承。
2. 增强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研学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增长知识和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文明礼仪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四、考察建议:1. 增加考察的时间和范围。
虽然此次考察活动我们已经参观了很多景点,但是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没有去到,希望能够增加考察时间和扩大考察范围。
2. 增加专业导游的讲解。
虽然我们都有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但是专业导游的讲解更加深入和系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故事。
3. 注重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培养。
在考察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西安代表性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调研对象简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精髓,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落成开放,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文物件,上至古人类下至1840年社会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大100万年。
作为中国十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是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属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建筑设计说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作为十三朝建都的地方,文化背景极其丰富,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唐朝鼎盛一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安定,人们生活富裕。
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是古现代的一种完美结合。
体现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记古代文化的传承。
在古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
采用古代建筑为主的设计意在向人类展示炎黄子孙的伟大智慧,心存敬仰与自豪。
展品陈列及人流分析:馆内展品陈列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从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依据先后陈列,揭示古代文明发展状况,该陈列展出面积5051平方米,展线长1247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展示。
这种陈列方式可以更好的引导人们从古代慢慢走向现代。
一步步慢慢的理解历史文化,更深刻了解与体会古代文明及发展。
展厅宽广明亮,可供人口流量多并有次序的进入馆内参观,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满足人们需求,展馆每天控制一定的参观人口,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
西安建筑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调研报告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其丰富的建筑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西安的建筑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调研报告。
首先,西安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首都之一,西安保留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兵马俑是真实的战士雕塑,揭示了秦代军事力量的强大。
此外,西安还有其他许多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钟楼和鼓楼等。
这些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宏伟气势。
其次,西安也有一些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安不仅全力保护古建筑,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现代化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安市政府大楼。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此外,西安还有一些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和高层建筑,如大明宫广场和碑林区。
这些建筑展示了西安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一面。
此外,西安还有一些特色建筑。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回民街。
回民街是传统的穆斯林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里有许多传统建筑,如清真寺和传统民居。
此外,回民街也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和特色餐厅,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和食客。
回民街是西安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旅游的必去之地。
总的来说,西安是一个建筑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特色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着西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通过调研,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西安建筑的美丽,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发展。
西安的建筑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探索的机会。
希望西安的建筑文化能够继续保护和发扬,为人们留下更多精彩的篇章。
房屋建筑学论文——古城西安建筑史参考模板
古城西安建筑是史摘要:西安从遥远的汉唐走来,就连建筑也挟裹着盛世雄风。
光阴流转,沧海桑田,如今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历史留下的唯有这些伟大的建筑,本文为大家带领大家进入一个饱览遗迹的世界,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西安的建筑史。
关键词:建筑;影响;文化;精神;伟大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古城建筑规整,街巷纵横。
从远处望去,那不断重复的建筑,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其空间的一致性,而且形成了一种连续性的节奏,给人一种永远不中断的韵律感。
建筑高潮的连续涌现,巧妙地平衡在一系列的建筑群中。
这种统一的标准,使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即营造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令人叹服。
进入这座古城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将是西安城墙,人们常常赞美万里长城是中国的脊梁,而西安的城墙则是围拢起来的长城,同样也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随后我们要提到的的便是西安的中心建筑——钟楼,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其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西安著名建筑体验报告
西安著名建筑体验报告西安作为古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筑。
我最近到西安旅游,体验了几个著名的建筑,并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建筑风格。
首先,我参观了明城墙。
明城墙是西安古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高14米,长18公里,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明城墙建于明朝时期,它坚固耐用,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保存完好。
穿过城门,我感觉一下子就回到了明朝时期,并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全景。
同时,我还看到了城墙上的尖顶瞭望塔和箭垛,这些是古代战争制胜的关键部件。
在城墙上走了一圈,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它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接着我参观了大雁塔。
大雁塔建于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名字来源于塔西的大雁湖。
大雁塔是一座八面体砖塔,高64米,十三层。
在大雁塔里,我见到了许多古代佛教书籍和经文,还可以俯瞰城市和周围的山川风景。
大雁塔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它承载了唐朝佛教文化的遗产和精神传承。
我还参观了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明清时期的一座木结构建筑,传承了古代著名的汉族建筑风格。
钟楼建于明朝时期,高36米,楼内有大钟一口,重10吨,钟声悠扬、宏亮,声音可以穿透整个城市。
而鼓楼建于清朝时期,高34米,楼内安装着一对巨型鼓,利用鼓的振动传达时间信号。
从钟楼和鼓楼,我看到了整个城市的景象。
同时,这些古代建筑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西安旅游,我深刻体验到了古代建筑对城市的氛围和文化意义的影响。
无论是古老的城墙,还是庄严的大雁塔和古老的钟鼓楼,这些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在感受着古代建筑所提供的视觉和文化体验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的脉搏。
中天楼实践调研报告
中天楼实践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中天楼是一座位于中国古城西安的历史建筑,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中天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中天楼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2.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中天楼,我们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以下内容: - 中天楼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 中天楼的建筑特点和结构 - 中天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 中天楼的保护和传承现状 - 提出保护和传承中天楼文化遗产的建议3. 调研步骤3.1 阅读相关资料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与中天楼相关的书籍、文献和研究报告。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我们对中天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有了初步了解,为实地调研提供了基础知识。
3.2 实地考察我们在调研期间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中天楼的建筑结构和历史沿革。
我们观察了中天楼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以及周边环境,了解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3.3 采访专家和相关人员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管理中天楼的相关人员,了解了他们对中天楼的认识和看法。
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4 数据分析和整理在完成实地调研后,我们整理和分析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中天楼的重要结论和发现。
4. 调研结果4.1 中天楼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中天楼始建于唐代,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随后的几个朝代中,中天楼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复,成为了一座宏伟的建筑。
4.2 中天楼的建筑特点和结构中天楼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包括飞檐、斗拱等特点。
它的主体建筑由多个层次组成,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
4.3 中天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中天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对于推动文化交流和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4 中天楼的保护和传承现状由于岁月的流转和人为因素,中天楼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建筑实地考察论文姓名:付锐敏,年级:11级,学号:201109040405【摘要】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
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
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
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
故取名知春亭。
【关键词】知春亭颐和园古代园林亭的分类一.历史背景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从近景观赏,重檐攒尖顶的知春亭,畅朗秀丽,与连接双岛的木桥,和东岸耸立的文昌阁,构成一组水陆相谐的清爽景观。
从远景,从园林的全局着眼,比如由昆明湖或西堤眺望,这一组景观使得湖东北的天际线饱满丰富,疏朗中显得厚实。
此亭与北面的“玉兰堂”、“日夕佳楼”、“水木自亲”等临湖建筑,组成一个环抱状宁静港湾,给辽阔的昆明湖前湖水面平添了一种亲切祥和的气氛,亭的景点作用十分突出。
比起作为景观,知春亭的观景作用更为卓越,无可替代。
它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远观全园景物的极佳视角。
在亭上,能从极豁朗的大弧度环眺三面,北面葱郁凌霄的万寿山、佛香阁,西面秀丽的长堤以及玉泉山、西山岚影,南面的龙王庙、十七孔桥,一幅壮美清丽的山水长卷,扇面般尽收眼底。
这个观景点在整个颐和园可谓独一无二,文化特征中国造园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典雅潇洒、浓郁的东方色彩蜚声中外。
古建筑物的代表:亭台楼阁、廊桥舫坊等不仅是游人观赏风景和休息娱乐的地方,也是整个园林风景不可少的点缀之作。
亭列古建筑之首,常用于山水之间的点缀。
亭,在中国古典艺术中起着观与被关的作。
亭,比其他建筑来说,更加注重造型的没,反映出浓郁的浪漫情调,其造型美很大程度是一种屋顶的艺术美。
为了突出视觉效果,亭的屋顶坡度一般相对较大,亭,不同于西方的雕塑和中国的塔,它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四面空灵。
更多的强调其虚空的内部与周围的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
亭之美,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建筑造型之精,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集四周景物之胜,从有限空间,进入无线空间。
亭的妙处就在于虚,在于空。
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象得天全。
三.问题1,亭在古代园林中的作用1 以亭为主第一部分中提到亭在园林中有“点睛”的作用。
有些园林中亭子是占主导位置的,其他的园林设施完全是为了配合亭子而存在的,举一例来说明亭子在园林中的“点睛”作用。
苏州沧浪亭以其亭名为园名,此亭其实很简单,是一座方形单檐歇山顶之亭,也可以说是标准的江南园林之亭。
此亭之艺术,不靠华丽取胜,不靠怪诞引人,而是靠朴实、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筑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韵致及色调等取胜,这也正是建筑艺术之根本。
与此同时,它之得名,还在于建筑文化内涵。
北宋诗人苏舜钦购得此园,修建之后取名“沧浪”,这是取《孟子》中之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我足。
”可见其高洁之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植物与建筑配合,再加上古人精湛的造园手法,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不世成就,在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中亭子更是因其建造简单,形式多变而切观景和景观功能的强大成为了众多建筑长龙中的“点睛”之主景。
2 形式的作用闻名世界的江南园林以清新淡雅,景慕自然来表达封建士大夫千百年来追求的“无”,即“道”。
造园一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因此江南诸多园林中的建筑,包括亭子多表达了一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气息,有一种自然山水中隐现有亭的感觉。
但江南园林中的亭子是富有变化的,形式上的多种多样,顶式上的变幻复杂,以及周遍景色、亭子所处的位置等等,都使得亭子虽然看起来简单无比,却能感受到无穷的韵味和深意。
亭多设在视线交接处。
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
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
3 与周边景色的配合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由此可见,园中之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看与被看。
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提到的古代园林中看与被看的重要形式在亭子身上的体现。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③。
因此,亭在园林中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景观和一个观景建筑,而切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对精神的探究的场所。
2、亭的分类1 圆亭平面为圆形的亭子,一般来说平面为圆形的亭子,它的顶式也多为圆形攒尖顶,上下呼应。
圆亭的造型简单而精巧,看似普通,却往往能令人心动爱怜。
2 方亭平面为方形的亭子,分正方和长方两种,正方亭较为常见,顶式一般用方形攒尖顶。
除了攒尖顶之外还有很多方亭使用歇山顶,硬山顶或十字顶等形式。
3 十字亭平面呈十字形的亭子,十字亭多是中心建有一主亭,四面出小型抱厦的形式,这样其顶式往往是抱厦顶与中心主亭的顶相结合形成十字形。
还有的十字亭直接建成十字脊式屋顶,因此十字亭的整体造型比一般亭子更为丰富,富有变化与动感。
4 半山亭也就是半亭,虽然它也是一种亭子,但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座亭子的一半,并不是一座完整的亭子。
半山亭因为只有一半的亭子的形式,所以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依附才能稳定地存在,这种依靠可以是墙可以是房屋、山石。
比起完整的亭子,半山亭能更好的节约空间,但同样能丰富建筑景观。
5 重檐亭亭子造型追求的就是小巧玲珑、活泼多姿,尤其是园林中的小亭,是丰富园林景观的重要构件,所以更以小而精巧著称。
但是,有时候为了具体情况的需要也会出现体量较大的亭子。
6 双亭也就是鸳鸯亭,两亭相连而成一亭的形式。
鸳鸯是一种成对生活、形影不离的水鸟,常被比喻作夫妻。
因此鸳鸯亭也就是紧密相连的两座亭子。
鸳鸯亭在建造上比一般的亭子更为复杂,因此它的实例不是很多,北京颐和园内万寿山东麓的荟亭即是一座鸳鸯亭。
7 流杯亭是亭子的一种,但它并不是针对亭子的外观造型而定,而是从亭子的作用或者是从亭子内部的特殊设置而言。
之所以叫做流杯亭,是因为在亭子内部地面上特别凿有一条弯曲的水槽,可以流水,就相当与古代文士“曲水流觞”的“曲水”一样,酒杯可以从水面流过。
这是一种对传统文人雅集活动的追慕,即为了实现这样的一种追求高雅活动的想法而将之缩小在一座小亭内。
8 扇形亭平面为扇形的亭子。
扇形亭的顶式也是与平面对应,多为扇形。
扇形亭子的体量大多较小,所以比一般的亭子更有变化,更显精巧。
不过,扇形亭的实例并不是很多,北京北海内的延南薰就是一座精美的扇形亭。
9 桥亭建在桥面上的亭子。
园林需有山有水才能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妙景观,园林水多为池水,为了丰富池面景观,往往会在水上建桥,宽处水面建曲桥,窄处水面建建拱桥。
为了营造水面上的一个突出的景观,园林池面小桥上还多建有亭,即称为桥亭,立于桥亭处,又能防止日晒雨淋,桥亭内还可以设置坐凳栏杆,以便在游玩之余作片刻的小憩10 碑亭放置石碑的亭子。
碑亭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石碑,所以一般建的比较严实,大多使用砖墙围护。
碑亭大多建在陵墓中,园林中碑亭较为少见,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很少有碑亭实例,倒是一些著名的景观园林中有一些碑亭。
比如浙江绍兴的兰亭园林内就有御碑亭,兰亭碑亭、鹅池碑亭等数座碑亭。
园林内的碑亭不都像陵墓碑亭那样封闭,还有很多是四面开敞形式,尽现园林建筑的轻巧、灵活。
四,小结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古人可以用亭、台、楼、阁等形式表达他们的感情、心情、以及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而本文所提到的不过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亭子之冰山一角,初步的论述了一下亭子的分类及部分作用而已。
亭,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明珠,它无比璀璨的镶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王冠之上,是人与自然结合的最高成就之一!参考文献:[1]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