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快速作文素材(时评文

合集下载

2019年作文材料之时评篇

2019年作文材料之时评篇

2019年作文材料之时评篇(一)3月30日18时许,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

3月31日下午,30名扑火队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牺牲。

4月1日,网民“龙卷风等你”在网上发布侮辱救火英雄言论,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违法人员尹某某已在福建泉州被抓获。

(澎湃新闻4月2日)英雄,内含着高贵品质,彰显着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回忆,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和力量源泉,万众景仰,千古留名。

英雄精神,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软实力。

当台风的劲头变得稍稍缓和,铁路工作人员立刻组织抢修抢险,熬得通红的眼睛,一身脏泥傍身,手脚被洪水泡的紫青。

不错,这就是抢险,这就是“以民为重”的英雄。

谁没有家,谁没有此刻为他们担心的家人?虽然危险重重,但灾情就是命令,疏通线路,抢修路基,保证运输安全此刻无一例外,成了所有人主动肩负的“责任”。

为了挽回最大的损失,他们用血肉在风雨中谱写“英雄本色”。

无论是1998年的那场“闻声色变”的特大洪水,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铁路、公路、航空人员始终坚守在抗灾的第一线。

我们看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和从容。

面对不可抗力的天灾,我们在一次次危机处理中汲取经验、完备救援设施、完善救援体系,锻造了一支支不怕艰险、迎难而上的“精兵劲旅”,我们也同样看到了坚守在普通岗位的“无名英雄”。

无论他们哪行哪业,无论他们如何平凡,面对灾难冲锋在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值得所有人学习。

近日,网上网下总有一些人披着“还原真相”的外衣,肆意歪曲历史、抹黑先烈、污损英雄。

类似的奇谈怪论一度层出不穷,而有些人、有些机构不经甄别,就“随手转发”,令谬误进一步扩散,于无形中成为诋毁英雄形象的“帮凶”。

将烈士以牺牲生命为换取祖国和平、人民幸福的英雄事迹不加掩饰地进行调侃甚至侮辱,是对他人人格的贬损,是对英烈的嘲弄,更是对历史的无视。

随意拼凑历史,肆意抹黑英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集体价值观的消解。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精选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精选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精选(八)【相子荐读】这4篇时评文章,由阳高语文组刘铭老师精选自“人民论坛”,本期题目分别为:《做一股“清流”》、《“熊孩子“出没与好妈妈的教养》等四篇文章,值得2019届高三学生阅读收藏。

1、做一股“清流”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时评素材四则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时评素材四则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时评素材四则一、就该激起“座霸”们的羞耻感近日有网友发帖反映,在开往北京南站的一列高铁上,一名男乘客霸占靠窗的座位,不肯坐自己的座位。

被霸占座位的女士劝他时,该男乘客竟然说:“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要么你自己站着,要么去坐我那个座位,要么自己去餐车坐。

”这一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立刻激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慨,甚至有网友检索到该男子的身份信息。

迫于舆论压力,当事人进行了回应,表示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向女乘客道歉。

这件事情说大也不大,但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大约是因为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众所周知,买了票对号入座,这是约定俗成、妇孺皆知的规则,就跟办事要排队、不能随地吐痰一样,是公序良俗的基本表现。

必须意识到,个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无论他多么追求个性解放,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捍卫和弘扬为社会所公认的道德立场。

对号入座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想一想,为何许多人看到此事,马上会条件反射般地反对?就是因为碰到了内心准则这根“线”。

假如两个人协商换座,不触及他人利益,公众不会有这等意见,真正令人“闹心”的是该男子的态度,一句轻飘飘的“谁规定一定要按号入座”,实际是要改变一种道德秩序,所危及的是公共利益,自然难免让人炮轰。

不尊重公共道德的行为,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方面应该寻求于规则救济。

事实上,对号入座远远不仅是一种道德秩序,它在法律法规中也能找到依据。

1997年铁道部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明确规定,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依据车票票面记载的内容乘车”是旅客的依法权利。

这虽然是一则部门规章,但结合《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违反者乘警是有权力进行强力纠正的。

不仅如此,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扰乱铁路站车运输秩序且危及铁路安全、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可给予限制乘坐火车的处罚。

此次事件虽不严重,但出于必要的警示意义,依然可以追加一定的处罚。

2019时事评议类素材作文

2019时事评议类素材作文

2019时势评论类素材作文如何充满个人性地运用时势评论类素材写出富裕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教课的新课题。

那么20xx年时势评论类作文素材有哪些呢?下边是我整理20xx时势评论类素材作文的范文,欢迎阅读!20xx时势评论类素材作文篇一莫让"拼死"一语成谶王学勇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真的很柔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病魔会到来,静静把一个人带走。

9月7日下午,看到一条信息--徐婷的妹妹徐丹丹在微博确认了90后女演员徐婷病逝,由于身患淋巴癌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很遗憾经过这样的方式认识这个漂亮的姑娘,一个年仅26岁的美好生命,感触生命有时真的很柔弱。

(9月8日《中国青年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必定要拼死工作,拼死挣钱"。

但是"拼死"这个词关于徐婷来说,在怀揣着三百元在北京打拼,在拼死挣钱,将几十部戏的酬金所有奉献家人以后,却一语成谶,最后,病魔让她永久地走开了这个世界。

与徐婷的状况特别近似的是每年都会发生的 "过劳死"现象。

就在今年六月尾,南方医科大学金丹被发此刻医院宿舍去世,年仅45岁,另一名则是34岁的副主编金波在地铁站台上忽然晕倒,随后失掉意识,经路人急救无效不幸离世。

同事对他们的评论很一致,"平常工作很拼,常常熬夜"。

有报导称,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出日本和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

为何要"拼死"?从个人角度来讲,"拼死"是关于工作的负责,关于事业成功的盼望,是有长进心的表现;从家庭角度来讲,"拼死"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能买到更好的学区房,接受更好的教育,让父亲母亲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来颐养天年,少了陪同能够用更多的金钱来填补;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讲,"拼死"能够为社会创建更多的财产,让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6篇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6篇

本文共计8008字
2019高考时评作文素材6篇
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作文在高考里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20XX高考时评作文素材6篇,一起欣赏,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01
20XX高考时评作文素材:别人家的“农药王者”
佚名
【素材回放】
一种在四川境内广泛存在,被称为“断肠草”的紫色开花植物,粉碎、浸泡、榨汁、再浸泡,反复数次后提炼出的提取物,可杀死三种常见害虫,经喷洒的蔬菜水洗后依然人畜无害,可放心食用。

凭借这一“生物农药”,三名巴中小学生获得了全国性大奖。

8月17日,巴中平昌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胡丁丹、袁祯阳、王睿的作品《紫花鱼灯草粗提取物对三种常见蔬菜害虫的杀灭性探究》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指导老师介绍,紫花鱼灯草在四川境内大面积存在,杀虫效果好,如果被正确地开发和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 1 -。

2019年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

2019年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素材:时评文与作文素材素材一【编者按】科幻片常常用匪夷所思的虚幻场景、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有时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期待和种种遐想,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即为此例。

影片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而且成为了舆论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影片引发争论并非坏事,争论本身就是轰动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引发争论就意味着观众更高的期待和好评。

《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题目即是论点,具有思辨性。

)①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票房已经突破20亿的《流浪地球》。

(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②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

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的星系。

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

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完成成长,几经曲折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

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合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发生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的故事颇具观赏性。

(概述影片情节,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科幻色彩。

)③然而,在刘慈欣的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

小说中这样的设定,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

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比较论证。

与其他同类影片比较论述《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构思的独特之处。

)④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

2019年高考热点时评作文范文三篇

2019年高考热点时评作文范文三篇

2019年高考热门时评作文范文三篇,更多2019年高考热门时评作文范文三篇相干信息请访问小编。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世界,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越了全部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年夜家不得惹起重视,控制每次写作文的时机。

下面小编要给大年夜家分享的是2019年热门时评作文范文三篇,一同看看吧。

篇一:关于买18件衣服旅游前进货工作近日,关于买18件衣服旅游前进货的工作惹起大众的遍及存眷,很多人关于工作女主角的行动“痛斥”,也很同情卖家。

但随着工作的发酵,收集暴力仿佛甚嚣尘上,盖住了原本的工作。

到今朝为止,该工作还是激发剧烈的评论辩论。

2019关于买18件衣服旅游前进货工作的时评文试穿族丢人,收集暴力也恐怖这是一个一不当心就会上热搜的年代。

原本只是卖家和买家私下协商的一件大年夜事,地下水平也仅限于一个对话框。

当卖家看到买家在冤家圈晒自家衣服的旅摄影片时,联想到买家请求退货时说“不爱好”,任谁估计也气不外,想着经过收集暴光的方法,让大众评评理,也是完整可以了解的。

不外,此次热搜工作,更值得评论辩论和反思的意义在于,预先谈吐对买家的不放过和不谅解。

信息社会开展到现在,我们曾经可以经过无处不在的收集停止分享和交换,然则我们依然不具有上帝之眼。

很多时分,我们基本就没法看清一件事的全貌,特别是涉事的几方,还没有完整走进谈吐场的时分。

看过片子《罗生门》的冤家都知道,凡是涉事人措辞,都是有立场的,*永久不能够从一方的口中说出来。

当我们宁愿去聆听多方的声响,宁愿去设身处地思考更多的小细节,其实我们会发明,很多多少的所谓“收集奇葩”,其实就是我们的身边事、身边人。

当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时,我们没认为他们多么坏、多么极端,然则为甚么到了收集,我们就会有一种看到*的认为?一个很主要的启事就是,收集常常让我们看到的是局部抱负,它常常只集中展现一团体的一局部,乃至是某个时间段很偶然的一段言行,如许的人物笼统通俗是平面的、单方面的。

2019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精选10篇

2019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精选10篇

2019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精选10篇1.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和节奏两年前,杭州姑娘葛露琴“海投”阿里巴巴所有职位让她如愿进入“高大上”的杭州金招牌企业,亲戚朋友无不羡慕称赞。

两年后,葛露琴却后悔了,长期加班内分泌失调胖了20斤,她突然觉悟“身体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于是辞去阿里的工作,在公厕保洁员妈妈的言传身教下,管理辖区内25个公共厕所。

(10月26日《法制日报》)放弃高薪工作去选择另一份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工作,这类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虽然如此,但这类新闻一经报道,依旧能够引起网民的转发和评论。

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人们对自己现实工作的不满和希望自己也能够做出这种大胆而自由的行动。

在虚拟世界参与的互动与议论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欲望与需求的投射。

但这次的新闻跟以往的又有所不同,以往类似的新闻,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耶鲁毕业生回国当村官,或是最近的北大清华医学生卖烧烤,新闻媒体的报道更多是引导人们关注北大、清华、耶鲁这些名牌大学自带的标签与光环。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这类大学的毕业生理应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从事社会上流的工作,他们卖猪肉卖烧烤、回乡下当村官,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带有极大的新闻性。

本次新闻的主人公葛露琴姑娘,不过是一间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也从事过很多的工作,一开始从事培训工作,后来海投简历进入阿里,一开始充满兴奋与期待,但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却是沉重的工作压力。

她从阿里辞职后又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终于在管理公厕的岗位上“安身立命”。

报道中提到,她认为,新工作给她更多时间回归生活,周末可以旅游、看书或学习,“很踏实,心情也放松”。

这是一个普通人寻求职业的曲折过程,没有太多的新闻点,只有一个普通人最平常的追求过程,在不断的“试错”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实的兴趣点。

的确,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9年高考热点时评作文范文三篇

2019年高考热点时评作文范文三篇

【导语】⼈们常说得作⽂者得天下,得作⽂者得⾼考,其实这话⼀点⼉也不夸张,作⽂在⾼考语⽂占分⾼达60,超过了整个语⽂总分的三分之⼀,因此⼤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次写作⽂的机会。

下⾯⽆忧考要给⼤家分享的是2019年热点时评作⽂范⽂三篇,⼀起看看吧。

篇⼀:关于买18件⾐服旅游后退货事件 近⽇,关于买18件⾐服旅游后退货的事件引起⼤众的⼴泛关注,很多⼈对于事件⼥主⾓的⾏为“痛斥”,也很同情卖家。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络暴⼒似乎甚嚣尘上,盖住了原本的事件。

到⽬前为⽌,该事件依旧引发激烈的讨论。

2019关于买18件⾐服旅游后退货事件的时评⽂ 试穿族丢⼈,络暴⼒也可怕 这是⼀个⼀不⼩⼼就会上热搜的年代。

原本只是卖家和买家私下协商的⼀件⼩事,公开程度也仅限于⼀个对话框。

当卖家看到买家在朋友圈晒⾃家⾐服的旅拍照⽚时,联想到买家要求退货时说“不喜欢”,任谁估计也⽓不过,想着通过络曝光的形式,让公众评评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次热搜事件,更值得探讨和反思的意义在于,事后舆论对买家的不放过和不原谅。

信息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处不在的络进⾏分享和交流,但是我们依然不具备上帝之眼。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法看清⼀件事的全貌,尤其是涉事的⼏⽅,还没有完全⾛进舆论场的时候。

看过电影《罗⽣门》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涉事⼈说话,都是有⽴场的,*永远不可能从⼀⽅的⼝中说出来。

当我们愿意去倾听多⽅的声⾳,愿意去设⾝处地思考更多的⼩细节,其实我们会发现,好多的所谓“络奇葩”,其实就是我们的⾝边事、⾝边⼈。

当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时,我们没觉得他们多么坏、多么极端,但是为什么到了络,我们就会有⼀种看到*的感觉? ⼀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络往往让我们看到的是部分事实,它往往只集中展⽰⼀个⼈的⼀部分,甚⾄是某个时间段很偶然的⼀段⾔⾏,这样的⼈物形象⼀般是平⾯的、⽚⾯的。

但在我们周边,⼈是⽴体的、*的,因此会造成很⼤的观感反差。

时评文章3篇2019年高考作文5种范本

时评文章3篇2019年高考作文5种范本

时评文章3篇1.呵护孩子的童年时光盛玉雷2019年04月24日05:11人民网-人民日报人们常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甚至“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然而最近一段在童模拍摄现场母亲踢踹孩子的视频,引起舆论对亲子关系的讨论。

事件发生后,110家淘宝店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

这一事件也触动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今天,未成年人的权益该如何保护?具体到这个事件本身,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在视频里,三岁女童被大人踢踹的镜头令人心疼。

视频中的母亲发出道歉声明,解释自己的行为“绝无所谓的虐童之意”“在沟通教导如视频上的稍大动作绝无伤害想法”。

当地妇联也在介入调查其母亲是否涉嫌家暴。

个案中的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关爱,但反思不应就此止步,而应该从个案出发触及深层问题。

无论是线上讨论还是线下行动,都应该努力为所有的儿童编织一张保护网。

保护儿童免受利益驱动引发的伤害,就应树立“儿童不是摇钱树”的共识。

在“踢踹童模”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一边是童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影响服装销量和流行指数的“卖家秀”产生强烈需求,一边是父母希望孩子趁早成名、及早赚钱,这些因素共同推热了童模市场。

而就在双方的利益“对接”之下,儿童的个人意愿和合法权益则受到忽视。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一些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扩张,忽视了儿童权益的保护,甚至一些幼儿园、培训机构也曾出现过伤童事件。

对每个人而言,童年都只有一次。

有网友评论说,不能为了享受“童模红利期”,而影响孩子“未来的价值”。

是过早地背负成年人世界的名利,还是享受宝贵的童年时光?无论如何,孩子的权益都应该放在第一位。

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说满足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足够了,也不是轻则训斥、重则打骂的棍棒教育,而是要给孩子以尊严、给成长以关爱,这既包括健康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也必然涵盖时间的自由和未来的选择。

进一步看,这既是一个如何培养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如何保护孩子的公共命题。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评精选5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评精选5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评精选5篇1.万物互联尤需“人的在场”2.年度流行语,社会的一面镜子3.六小龄童霸屏吴承恩故居和《西游记》比魔幻?4.善良就是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5.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万物互联尤需“人的在场”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法律、规则和伦理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只需5秒钟,人工智能机器人就能为你创作一首诗;25秒,就能自动编写一条新闻消息;“AI合成主播”像真人一样播报新闻,且不知疲倦……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突破人们的想象力边界,有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的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把我们面前的复杂现实逐一“化约”:有了无人驾驶,复杂的路况和驾驶的疲劳都将得到缓解;有了自动化装置,庞杂无比的仓库将井井有条;无人餐厅实现之后,点餐、做菜、送餐的复杂流程将“一键完成”;有了家政机器人,人们将从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脱身……因此有人说,我们毕业时,目标是找到工作;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使工作本身消失了。

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带来类似的困扰,但人类社会进步的节拍并没有改变。

正如蒸汽火车、计算机、程控电话等科技的出现和普及,让马车夫、打字员和电话接线员等职业隐入历史幕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必将造成未来职业的变迁,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世界经济论坛不久前的一份报告显示,自动化每夺走一个岗位,就会两倍地创造出新兴工种;2022年,新兴工种的就业占比将从当前的16%提升至27%。

技术将催生新的商业机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法律、规则和伦理的维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比如,未来无人驾驶的普及,需要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作出相应调整;面临“救一个还是救五个”的伦理难题,智能指挥系统需要作出道德上的设定;用“大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个人用户信息,商业主体的行为需要被严格规制,等等。

2019最新时评热点素材 可用于高考写作

2019最新时评热点素材 可用于高考写作

2019最新时评热点素材可用于高考写作
马上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一定要关注2019年最新时评热点,这样对语文的作文很有帮助,还能提高你的语文成绩。

小编整理了一些2019年最新时评热点素材。

 2019年最新时评热点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不仅刷新了票房纪录,而且成为了舆论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时代警语
 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意气之争、多一些理性之言。

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是捧杀也不是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换个角度看,指出电影甚至原着的不足和漏洞,也不是用来贬低作品的,而是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一起去迎接中国科幻电影真正的春天。

 李大钊说过,“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不宜因其国家之不足爱,遂致断念于国家而不爱”。

爱国,不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国家哪里值得爱,更应该把自己也置于大国雄心之中、置于时代浪潮之中,用“你怎样,中国便怎样”的方式来成就自我。

2019来了,梦想在继续,奋斗也在继续。

让我们以今日中国为舞台、以明日中国为坐标,在蓬勃的生活中尽享时代的馈赠。

相信,在我们向着未来的奔跑中,中国也会因你我而精彩。

 2019年高考新闻热点素材积累涉公共安全,公交当有准则
 方向盘握在谁的手上,谁的责任自然就更大。

这是必须认清的事实。

 牵动人心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有了调查结果。

根据警方调查,系乘。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赏读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赏读

高考作文素材:时评文赏读文明也是管出来的——如何提升我们的社会文明①“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②同一个人,步行过马路时,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一上了高铁就能全程禁烟。

为何如此?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

这种对比也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③梳理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什么是现代社会的“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写得明明白白。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

④可见,文明是一面镜子,在比较中更能正衣冠、知不足;另一方面,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

要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一定的外部约束,总是不可或缺的。

⑤文明是管出来的,是因为在权利与义务这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

不仅如此,如果狗闯祸或者由于主人的疏忽致使他人受到伤害,狗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最近,国内多地出台针对“不文明养犬”的处罚规定,严厉处罚“遛狗不牵绳”等行为,也正是看到了“管理”之于文明养犬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2019年高考热点时文短评

2019年高考热点时文短评

2019年高考热点时文短评1、让公众感受历史的魅力(人民论坛)——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01日 04 版)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

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

领袖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

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领袖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

的确,割断了历史,“现在”就失去了纵深,成为一个单薄的平面。

人们渴望走进历史、了解传统,正是希望于其中理解当下、定位自身。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能让年轻人觉得很燃很感动;为什么公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2000年前的西汉海昏侯墓文物。

可以说,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不仅是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也是回应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需要让公众走进“历史的场景”。

翻看《史记》《汉书》,能听见垓下的悲歌、看到绝域的车骑,体悟到兴衰之理、人生奥义。

看看长征路上无言矗立的红军墓碑,走进戈壁荒漠中连接天地的发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壮、奋斗史的荡气回肠。

我们其实“去古未远”,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

国家史、地方史、行业史、家族史,都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间活泼地呈现着。

进入这样的历史场景,使得历史可触可感、宛在眼前,才能打开人们的历史视野,激发人们的历史兴趣。

更好感受历史的魅力,也需要让历史走进“生活的场景”。

近年来,引发收视狂潮的历史正剧、开启大众阅读的大家小书、点燃观众热情的文化节目,这些作品赢得认可也正说明:历史不应曲高和寡,更不应远离生活,而应是有温度、接地气、富于人情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快速作文素材(时评文)“美颜”可以有,“真我”不能丢手机不离手,随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互相点赞积累网络信用值……多年前英剧《黑镜》里的这些情节,因为手机摄影功能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如今已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成真。

这种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媒介是如何深刻地改造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虚拟世界越发“真实”,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渴望受到外界的关注。

为此,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包括点赞、评论以及发布图片。

“无滤镜不自拍”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大家会在修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以便让照片在发布到网络之前变得完美无暇,比如用修图软件使脸颊变得更瘦、更匀称,使鼻子变得更高、更挺,使肤色变得更白嫩……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会把此刻的照片“当真”,认为这是自己真实的模样。

在2015 年的一项调查中,57% 的人承认会编辑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以提升个人形象。

然而,当人们沉浸在社交媒体上那些经过滤镜包装的自拍之中时,他们会很难分辨现实和网络,以致于对他们的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日,有外媒曝出,人们会带着手机滤镜美颜过的自拍来找整形外科医生,希望能追求与自拍相似的效果。

对此,有研究指出,频繁使用美颜滤镜会诱发一类被称为“体象障碍”的心理问题,会对人们的自尊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体象障碍”指个体客观存在某种轻微的外貌缺陷或并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观想象自己外表丑陋,并过分纠结,最终出现病态的重复性行为,包括抓挠皮肤、看皮肤科医生或寻求整形等。

据悉,约55%的整容医生接待过为让自拍更漂亮而做手术的患者。

社交媒体上的美颜自拍让人们脱离现实,创造出一种我们时刻都应该完美无缺的不当预期。

但如果因为网络上的美颜自拍就实施整形手术,可能不仅无法治疗“体象障碍”问题,反而可能使其恶化。

另外,有人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感到孤独的可能性,是轻度使用者的两倍。

还有调查显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也影响颇深,会加深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的“媒介即讯息”论断,高度概括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换言之,当人在使用媒介的时候,媒介也在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人。

作为社会人,要正确认识到社交媒体对人的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不要盲目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完美感觉之中而迷失了自我。

真实的自我,更需照顾与尊重。

请善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端正自己的审美观。

在朗诵中聆听文化心声忙碌了一天,在睡前赴一场声音的邀约,伴着轻柔的音乐,让中外名家的名言隽语款款流动:“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近来,一些主打名作朗读的微信公众号愈发获得人们的青睐。

一群朗诵爱好者聚在一起,或自己献声、或邀请名家,甚至还有奶声奶气的孩子,他们共同种下一小片文学的自留地,为生活保有一个诗意的空间。

如果说,文字的震撼起自视觉,那么朗读则充当了文字的“扩音器”。

借朗读者之口,文字的平仄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抵心灵。

正如近来热播的电视节目《朗读者》《信中国》,嘉宾的朗读,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激活了尘封的岁月。

透过朗读,作者、读者、听者如处一室,文字蕴藏的精神世界和受众的心灵空间完美契合。

透过朗诵,我们仿佛“声临其境”——文学的意境、作者的心境与写作的环境,照亮了现实的语境。

很多脱口而出的句子、沉潜玩味的片段,源自少时课堂上的反复朗诵。

可见,朗读便于记忆。

但朗读不只为了记忆。

中国古代的朗读被称为“吟诵”,需以声腔吟咏,如歌唱一般。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当“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可见,诗文吟诵和礼乐之教不可分割,不仅要体会美感、开启智慧,也要教化心灵、调理性情。

从“人生识字忧患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读”的深意。

就现代人而言,古音古调难以复刻,但不妨抽点时间出声读书、用心读书,或许能在朗读中“变化气质”。

不少人会认为自己没有朗诵的雅趣和闲暇,会抱怨没有“低音炮”“百灵鸟”式的嗓音。

事实上,朗读用不着炫技,也不必执着于朗诵腔,只要用心,自然的停顿、起伏就是一种独家解读,就是对原文的“二次创作”。

加之近来,有城市将电话亭改造为可供录音的朗读亭;有网友发起“读睡节”,号召人们读首诗再睡觉;而移动音频平台让大批文学爱好者成为主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为朗读拓展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

或许在未来,朗读将不再是一种小众爱好。

“读”的另一面是“听”,聆听何尝不也是一种阅读?“音频是移动互联网的唯一伴随性媒体”,或走或卧或饮或食,并不耽误戴上耳机。

2017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跨越了4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朗读类音频的贡献。

当我们习惯了静默无声地坐着看书时,谛听书声开启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延展了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时间。

甚至有人说:有声阅读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

毕竟,在争夺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上,听书比看书更方便、更愉悦。

出声朗诵绵延了古老的学习法门,“有声阅读”则站在了知识付费的新风口。

除了用目看,用嘴念、用耳听,使阅读体验更丰富。

从一目十行看,到一字一句品;从理性地、技术化地分析文本,到感性地、直觉地捕捉文气;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听书”……朗读与聆听改变了阅读方式。

但朗读爱好者和听书“发烧友”,共同保留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守护,阅读的本质始终如一。

甚至可以说,他们构成了社会的文化之根,有了他们,整个社会的文化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倾听书本的“知识跫音”,吟哦出自己的“文化心声”。

用音乐帮助“星星的孩子”我是一名音乐治疗师。

提起音乐治疗,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每个人都有接触音乐的体验:跟着广播里的音乐摇摆,或是在合唱比赛中放声歌唱,甚至是在空旷的大街吹着口哨……音乐的力量不容小觑,能调动人们的身体,也能帮助抒发情感;能把人带入专注的状态,也能让心灵彼此连接。

然而,由于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障碍,一些在认知、情感、社交或运动功能上存在困难的人,往往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的力量。

我所使用的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就是以音乐为中心、以即兴演奏创作为主要形式,以此激发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从而改变人们生活的音乐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自闭症儿童,音乐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产生联系,改善交流能力;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可以组织他们纷乱的思维,进行成功表达;对于有心理创伤的人,音乐可以理清他们的心结,克服心理障碍。

通过音乐的互动,让有需要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接触音乐、爱好音乐,从而转化成面对生活的积极因素。

这种音乐疗法有着近70年的历史,凭着对音乐的运用、对患者的尊重、不错的治疗效果在国际上广受认可。

在国外求学时,我曾目睹很多外国小朋友在音乐治疗的帮助下,渐渐从孤独闭塞变得活泼开朗。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考取了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的国际认证。

回国后,我在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建立了音乐治疗项目,试图带着孩子们来一场“音乐探险”,驱散他们眼睛里因封闭心灵而积郁的阴霾,点亮健康成长的火种。

如今,音乐治疗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有发展障碍的孩子进行音乐互动。

虽然很多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语言流畅沟通,但音乐却能成为他们与世界联系的桥梁。

音乐治疗的重点在于创造,我依照孩子的状态即兴演奏适合他们的旋律,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当中。

在持续的音乐体验中,他们交流的意识、愿望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原来钢琴可以这样弹”“音乐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音乐之路。

人们常把有自闭症的儿童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一人一个世界,就像天上的星星,独自闪烁。

据统计,截至去年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近年来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已经超过200万人。

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关爱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狭窄的世界,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我坚信所从事的职业是健康中国事业的一块拼图,我更笃定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权利。

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科学手段的引进推广,康复治疗行业必将更加专业、规范,照亮更多人健康成长、美好生活之路。

(作者为音乐治疗师)大学生独立报到也是“磨难教育”新生上大学,家长送不送,是不少准大学生十分关心甚至发愁的问题。

《北京青年报》8月20日刊发评论《关心不等于包办,独立不等于距离》,通过深层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所言在理。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由于家长包办得太多,导致他们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每年开学前都要发出倡议,要求新生独立自主来校报到上学,其目的就是让这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经受一点磨难,以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憾的是,该倡议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连一些新生本人也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学无可厚非,实在是有负学校的一片苦心。

为人父母者,不光有照顾、抚养子女的义务,同时还肩负着教育、培养子女成才的责任。

父母关心子女无可厚非,但过分溺爱则不可取。

都已成年的孩子,仅换了一个城市读书而已,家长仍不放心,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在家里还有什么事情父母不能代劳?这些在父母精心呵护下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一件事:浙江绍兴一名被云南某大学录取的新生,由于在家里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式生活,面对远离父母的大学生活感到难以自理,无所适从,到校仅一周就主动退学回家了。

由此看来,对青少年经常性地进行一些“磨难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让新生独自到新学校去报到,脱离父母的照顾独立生活,是一次很好的“磨难教育”。

融入生活是最好的传承近日,首届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展演惊艳开场。

一组组时装模特身穿蒙古族服饰登台走秀,轻纱长裙的时尚装、棉衣挎包的运动装、皮绣鹿图腾的职业装……这些服装虽然风格造型不同,但反映出的服饰潮流高度一致:实用舒适与美观大方为一体,传统庄重与时尚生活相统一,展现了新时尚、新生活的主题思想。

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文化”。

如果把蒙古族文化比作草原,那蒙古族服饰就是这片草原上最美的花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蒙古族服饰只能在祭敖包、那达慕大会、婚庆典礼等重大场合看到,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蒙古族时装与帽饰设计大赛则为我们找到了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跟生活同生共长,以传承绵延薪火,传统才会焕发活力。

今天之所以要强调让民族传统服饰融入日常生活,是因为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旦脱离了时代,就很容易变成放在衣柜里、置于博物馆、藏在记忆中的文化符号。

所以,唯有不断赋予传统服饰以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活内涵,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