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秋节小报
中秋国庆双节小报喜迎中秋欢度国庆小报A3横排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上天赏赐仙药,他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奔月亮去了。
后裔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成了节日。
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
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
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
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
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
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
第一次会议。
通过《请政府明定十
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
议案。
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自1950
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
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班级:姓名:。
中秋节的小报ppt
恩施市实验小学 四(5)班 张淳钧 胡钧耀 制
目录
……………..第1页 .……………..第3页 ............第5页 ..........第7页 ………..第9页 ……..第11页 ………...第2页 ……第4页 ......第6页 ....第8页 .….第10页 …….第12页
节日简介
节日习俗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 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 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 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 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 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 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 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 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 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 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 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 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 逐渐影响到民间。
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 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 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 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 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 “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 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 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 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 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 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 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 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电子小报
中秋节电子小报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总会欢聚一堂,共赏明月,品尝月饼,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中秋节电子小报来展现这一节日的魅力。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传说中,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苍生。
西王母为了表彰后羿的功绩,赐给他一粒长生不老药。
然而,后羿的徒弟逢蒙觊觎这粒仙药,趁后羿外出时逼迫后羿的妻子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无奈之下,只好吞下仙药,飞上了月宫。
后羿回家后,悲痛欲绝,对着月亮呼唤嫦娥的名字。
从此,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会仰望明月,思念嫦娥,期盼团圆。
另一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秋祀和拜月习俗。
在古代,人们在秋季举行祭祀活动,感谢神灵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
同时,人们也会对着明月祭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逐渐融合,形成了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庭院或户外摆上桌椅,放上月饼、水果等食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明月。
明月高悬,清辉洒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
月饼的馅料也丰富多样,有豆沙、莲蓉、蛋黄、五仁等。
人们在品尝月饼的同时,也传递着对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3、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有趣的活动。
在灯笼上挂上谜语,让人们猜谜底。
谜语的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既富有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
4、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中秋节还有舞龙舞狮的习俗。
舞龙舞狮的表演热闹非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诗词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吟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
学生手抄报中秋节小报精编模板(通用版)A3(主推版)
1
中秋节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
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
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
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
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活动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
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
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满城灯火不
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
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小报5中秋节小报团圆小报A4横版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
远古天上有十日同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叫后羿的,力大无穷,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传艺狩,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服下此药,能升天成仙。
然,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走后,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危急之时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侍女哭诉了发生的事。
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发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电子小报黑板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
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简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
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琵琶仙·中秋
(清朝)
纳兰容若 嫦娥奔月传说
中
秋
佳
节。
中秋节的手抄报怎么做
中秋节的手抄报怎么做
制作中秋节手抄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材料:
- 彩纸或白纸
- 彩色笔或钢笔
- 剪刀
- 胶水
步骤:
1. 准备一张彩纸或白纸作为底板。
2. 在底板上画一个中秋节的主题图案,比如月亮、兔子、烟花等。
可以使用彩色笔或者钢笔进行绘画。
3. 绘制完图案后,可以在底板上写上“中秋节快乐”或者其他与中秋节相关的短语。
4. 将一些彩纸剪成小块,再剪成半月形或者其他形状,用于装饰手抄报。
5. 将剪好的彩纸片粘贴到手抄报上,可以用胶水固定。
6. 可以在手抄报上添加一些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传说、习俗等文字内容,可以用彩色笔或钢笔进行书写。
7. 在手抄报的边缘留出小空白,用彩色笔或钢笔画上简单的装饰线条,增加手抄报的美观度。
8. 最后,检查一遍手抄报,确保所有内容都完成并没有错误。
9. 把制作完成的手抄报放在窗户上或者墙上展示,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中秋的喜庆氛围。
希望这些步骤可以帮助你制作一份精美的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小报中秋节电子小报月圆中秋手抄报模板花好月圆传统节日板报中秋月饼画报团圆海报A4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当得知嫦娥奔月后,悲痛欲绝的后羿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南宋流传“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那时月饼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成了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忽然出现了十个太阳。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一箭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你要为民造福。
大家都很敬佩后羿,有个叫逢蒙的人,他奸诈贪婪,也拜在了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她既美丽,又善良。
昆仑山的西王母给了后羿一丸仙药。
这件事被逢蒙知道了,他想把仙药弄到手。
八月十五清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月满中秋中秋节电子小报月圆中秋手抄报模板花好月圆传统节日板报中秋月饼画报团圆海报A3
班级 姓名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宋〗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 是游夜宫的传说了。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 中秋望月,突然玄宗 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 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 阵阵,清丽奇绝,宛转 动人!唐玄宗素来熟 通音律,于是默记心 中。
这正是“此曲只 应天上有,人间哪得 几回闻!”日后玄宗 回忆月宫仙娥的音 乐歌声,自己又谱曲 编舞,这便是历史上 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 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初中生精美模板5张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初中生精美模板5张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
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
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
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1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下午爸爸带我去月饼店里做月饼,我一进门一位阿姨走过来接待我们,她先给我们介绍了制作月饼的步骤,我听了她的介绍好想马上就开始,心情有些小激动。
当我们开始的时候首先阿姨带我去把手洗干净了,接着阿姨端着一个烤盘过来,里面放着月饼的原料有六种馅儿,黄黄的是椰蓉,黑黑的就豆沙,绿绿的就抹茶……我摩拳擦掌的准备开始动手啦,阿姨让我先用面粉把小手搓搓,这么做事为了防止做月饼的时候粘手,准备工作都完成了,现在开始正式制作了,第一步我们把馅儿搓成团儿,接着把皮压成饼,把馅儿包进皮里,搓成一个团备用,剩下的都按第一个的方法来做,全部弄好后,阿姨拿来模具,我选了一个哆啦A梦的,把先前搓好的面团放进模具里轻轻的一压再轻轻往上一提,面团就变成了哆啦A梦的笑脸,一个漂亮的月饼就完成啦。
按照如此的方法很快六只月饼就完成啦,最后阿姨把月饼放进烤箱中烤15分钟,香喷喷的月饼就出炉啦,我满心欢喜的带着我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去外婆家给他们品尝,大家都夸我有本事,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完月饼,我又和家人还有我的小伙伴登上16层高楼的天台欣赏了又圆又大的月亮,仿佛我一伸手就能摸到它。
在这中秋佳节,我祝愿所有的人都幸福快乐!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2今天是中秋节,我、妈妈、奶奶和爸爸要一起去姥爷家过中秋节,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其中有姥爷最爱吃的螃蟹、羊肉等等。
到了姥爷家,大家可高兴了,我们先是聊了一会儿天,奶奶还参观了姥爷养的花,姥姥种的小菜园。
接着,妈妈和奶奶、姥姥一起准备晚饭,爸爸和姥爷在聊着天,我呢,就帮大家搬桌子、搬凳子,刷杯子,还去帮妈妈剥蒜,剥葱,干得可认真了,姥爷家养的两只小鹦鹉鸟也高兴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家里一片欢乐的气氛。
中秋节电子小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食之。
若此说确实,这可说:传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边框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
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花花节是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据史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
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
中秋节三年级小报
中秋节三年级小报
中秋节三年级小报
学校:XXX小学
班级:三年级
发行日期:2022年9月13日
主编:XXX
【头条新闻】
中秋节快乐!重阳贺寿,共度金秋时光
【栏目一:中秋节习俗】
1.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赏月,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
在户外观赏皓月。
2.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有红豆沙、莲蓉、蛋黄等多种口味。
3.放孔明灯:在中秋节晚上,我们还可以放孔明灯,让美好的
祝福飞向远方。
【栏目二:中秋节故事】
1.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嫁给了后羿后,偷吃了不该吃的仙丹,最终变成了仙女,飞上了月亮。
2.后羿射日:讲述了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了人们的生活,
最后飞上了天空,变成了太阳。
3.吴刚伐桂:讲述了吴刚为了寻找仙草而伐桂,最终被月亮精
灵赐予了不老不死的福分。
【栏目三:中秋节手工制作】
1.纸扇:可以选择红、黄、蓝等颜色的纸张,制作一个漂亮的纸扇,用来舞动赏月时展现你的才艺。
2.灯笼:用纸、剪刀和颜料制作一个小灯笼,点亮后可以在家中悬挂,增添节日的气氛。
3.月饼盒:利用纸盒、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可爱的月饼盒,可以装饰自己喜欢的图案。
【栏目四:中秋节问答】
1.中秋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答: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2.中秋节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答:中秋节的主要食物是月饼。
3.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是什么?
答: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月。
【编辑总结】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希望大家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快乐幸福!。
关于中秋节的小报内容
关于中秋节的小报内容中秋节快到了,真是让人兴奋呀!每年这个时候,月亮又圆又亮,大家都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说到月饼,嘿,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口味,有经典的豆沙,香甜的莲蓉,还有那些新潮的冰皮月饼,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咬一口,里面的馅料简直是幸福的化身,瞬间融化在嘴里。
月饼的外形也有趣,圆圆的就像是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过中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晚餐。
你可想而知,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像是香喷喷的烤鸭、清淡的凉拌菜、还有热腾腾的汤。
听说这一天家人团聚,吃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真是温馨的一幕。
对了,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节日,他们会提着灯笼,嬉笑着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仿佛在追逐月亮的光辉。
然后就是赏月了,晚上那轮明月挂在天上,真的是特别美。
月亮像个大玉盘,洒下柔和的光辉,照得大地一片银白。
大人小孩都抬头仰望,心里想着:这月亮真圆,像个团团圆圆的饼,正好对应着我们全家人围坐一桌的幸福。
我们常常会说,月圆之时人团圆,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心里暖暖的。
中秋夜,月亮也成了我们心灵的寄托。
说到中秋的习俗,那可真不少呢!有的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惯,大家写下自己的心愿,让它随风飘远,仿佛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那小小的灯笼上。
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舞龙舞狮,热闹得很,真的是热火朝天啊。
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看这些表演,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恨不得立刻加入其中。
除了这些,讲故事也是中秋节的一部分。
老一辈的人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神秘的仙女和她的月兔,总能引起我们的好奇。
我们边听边想象,真希望能跟嫦娥一起在月亮上跳舞,那个画面实在太美了!听着这些故事,仿佛自己也成了那童话中的小角色,跟着月亮一起飞翔。
中秋节不仅仅是吃和玩,更是情感的寄托。
很多在外打拼的人,都会在这一天想念家乡的味道,想念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有时在异乡的月亮下,我们心中默默祈愿,希望家人平安,生活幸福。
那种思念,真是像月光一样,透过千山万水,传递到心头。
中秋节小报简单又漂亮
中秋节小报简单又漂亮中秋节小报简单又漂亮:中秋节的习俗祭月、赏月、拜月《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秋节的小报
中秋节的小报中秋节的小报九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月坛节”、“月夕”或“团圆节”,原本是古时祭月的节日,后来与“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齐名,成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家家户户还是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热闹、欢乐的节日氛围。
今年的中秋节,我携家人一同前往乡间的农家乐庆祝这一传统倍感浓厚的节日。
一行四人带上了父亲精心准备的丰富美味的中秋节月饼,带着对中秋节的极大期望,来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
整个农家乐满眼都是热闹非凡的吉祥气氛。
人们都在争相采购月饼、灯笼、糖果和其他一系列食品,摆放在桌子上,准备庆祝中秋佳节。
农家乐的房子是以传统的中国建筑手法建筑而成的,院子中的月洞、硬堂、月亮井都按照中秋节的主题设计,形状各异的月亮造型衬托出黄昏里的神秘。
院子里还摆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灯笼,众多的孩子们穿着节日盛装,手捧着明晃晃的灯笼,跳来跳去,好不快活。
灯火辉煌的农家乐周围,放射出紫光、红光、绿光、彩光,显得格外欢腾而喜庆。
大街上有为数不少的摊贩,他们摆满了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窝绵羊、脆皮烤鸭、香喷喷的糯米藕和鲜美的月饼,用已经取下的郭店灯笼造路的地方被人们用红石砖造了美丽的红色小卡车,人们在这里上车购物兼欣赏美丽的红色小卡车。
夜晚到来了,我们在一间坐满了人的大厅里,准备吃团圆晚餐。
晚餐上有传统的中秋佳肴,比如煮年糕汤、炖排骨、煎三鲜豆腐、炸润产、炒蛋炒豆芽、蒸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味,同时也分享着温暖和团圆的力量。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我看见了妈妈快乐地和人们跳起舞来,爸爸将一块块月饼派发给每个孩子,大家相互致意,祝福和问候让这个节日显得特别温馨又浓厚。
最后到了欢庆时刻,我们来到了户外的广场上,准备点燃燃放烟花。
盒装烟花五光十色,有红色的财神爷、杂十管、红银十连鞭、金龙串、彩色炸弹等等,这个中秋夜上空的烟花,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人们都在纷纷扔爆竹,燃放烟花,嘴里一直喊着:“照亮星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小报
花好月圆景似诗,两岸同胞话相思。
中华昌盛平生愿,地利人和天合时。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食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
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
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
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
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
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
月姑》民歌。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
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
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节幽默短信
嗨,嫦娥让我给你带个话,今年中秋给她留点月饼
渣,她明年会给你送个大金月饼。
祝中秋节快乐!
八月十五将至送你一只月饼,含量:100%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 保存方法:珍惜。
亲爱的上帝,请保佑那些不打电话给我,也不发短信给我,更没有想念我,也不管我是否开心健康的朋友们,但愿他们的手机掉到厕所里去!阿门~ 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今日是莲蓉,我欲乘舟观月,又恐飞船太慢,远处不胜寒。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据《周礼·
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这五百多年中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