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煤基合成油产业意义论文
煤化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煤化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煤化工是指将煤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或燃料的一种工业化学过程。
它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能源产业、化学工业和化肥生产等。
本文将对煤化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就煤化工的现状而言,煤化工作为国内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拥有丰富的煤资源,这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煤化工的发展,通过引导资金、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不断促进煤化工技术的升级和优化,提高煤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煤化工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比传统煤炭利用方式,煤化工可以通过气化等工艺将煤转化为气体或液体燃料,以及化工产品。
这有效解决了煤炭高排放问题,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煤化工产品中,煤制天然气(CTL)和煤制合成油(CTL)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中,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提供了新的路径。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煤化工在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煤化工产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引入新的环保技术,推进绿色煤化工的发展,可以降低煤化工过程中的排放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煤化工产业也面临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
展望未来,煤化工产业有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一方面,煤化工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产业链的能耗和排放。
新的煤化工技术将更加灵活多样,并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
比如,煤基合成天然气技术可以制取天然气替代传统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另一方面,煤化工产业将更多地与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相结合。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监控煤化工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
《形势与政策》调研论文故乡的腾飞——山西省的转型发展院系:社会管理学院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组别:第四组小组成员写在前面的话我们小组的成员中有两个是从山西省来的。
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于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选择以他们的故乡变化为背景,以他们的视角为基础,再通过我们共同查资料,共同文成本篇调研论文。
这也是我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相比最大的闪光点。
摘要山西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长期“一煤独大”,制约着其延伸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西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跨越是必然趋势。
这关系着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年,山西省被国务院授予了资源转型开发特区。
从近几年山西省的资源整合,煤炭业的逐步发展,环保技术的大力跟进,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的跨越式发展真的是激动人心的。
山西省经过了那一系列改革,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树变绿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自豪与骄傲!【关键词】:山西省转型发展可喜变化故乡腾飞目录一.印象中的旧山西 (5)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5)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7)四.放眼观未来——从“十二五”规划中看未来变化 (11)一. 印象中的旧山西小时候的记忆里,山西是一个贫穷到骨子里的小地方。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山西煤老板多,有钱人多,但是实际上煤老板仅仅是社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们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
由于烧煤的缘故,山西的环境污染相当厉害,印象中山西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白天见不着蓝天白云,夜晚也看不到星星月亮。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要烧暖气,整个城市的污染仿佛更严重了,空气中的灰尘也多了起来。
所以冬季里呼吸道疾病也就突然增加了起来。
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
“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
张东海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张东海——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伊泰集团是1988年由22名原伊克昭盟政府机关超编人员为了缓解当时盟财政的困难,解决冗员过多的问题,靠5万元开办费下海经商办起的企业。
2001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决定对伊泰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
在国家没有投资1分钱的前提下,这个企业又向地方财政净缴纳现金5.3亿元,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员工全员持股转换身份。
一时间,人心涣散,风雨满楼。
危难之时,已经在伊泰历练了10年的张东海通过竞聘走上了伊泰集团煤炭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岗位,并于2004年升任伊泰集团总经理。
张东海上任伊始,便凭借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创新精神,带领着伊泰集团的全体员工紧跟时代的节拍,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使企业走上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和谐发展之路。
资产总额由2001年的16亿增加到现在的305亿元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第248位。
仅2008年就实现利润50多亿元,向国家交税27亿元,全员人均纳税近70万元。
在鄂尔多斯高原贫瘠的土地下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这片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煤炭储量竟然占全国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5%。
而在10多年前,这里乡下的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元。
而人们坐在金山上讨饭吃的原因就是这里交通闭塞没有路,无法将煤炭资源与市场对接。
为了改变当地经济落后的面貌,伊泰集团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修建公路和铁路,打通运输这个资源转化的瓶颈,首先修建了57公里的曹羊公路和全长145公里的准东铁路。
随后又修建了呼准铁路并参与了铁道部控股的准朔铁路、新包神铁路、蒙冀铁路和蒙南铁路四条铁路的修建,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地老百姓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近2万元。
2006年国家为保障能源的战略安全,对煤炭行业进行调整。
提高行业集中度、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成为政策的主要趋向。
伊泰集团迅速做出反应,投资48亿元对地方小煤矿进行整合。
把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落后采煤方式的煤矿改造成13座现代化的大型煤矿并兴建了年产1200万吨的酸刺沟煤矿。
浅论煤制油的利与弊
浅论煤制油的利与弊摘要: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危机日渐逼近,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我国煤制油项目又一次了我国能源问题的热点之一。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煤制油的利与弊,以进一步思考应如何合理规划煤制油技术。
关键词:煤制油能源技术环保一、中国煤制油的产生背景基本上每项技术的革新与开发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动力,煤制油的最初构想正是由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石油紧缺,燃油需求却巨大而在德国产生的。
而中国对煤制油的探索始于1987年,中国由于“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7%(数据引自《化学反应》——《环球企业家》161期),使得保证油品供应上升到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层面。
2003年,神华集团成立煤制油公司,开始独立建立一座直接液化工厂,并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在陕西榆林建设一座间接液化工厂,煤制油项目正式在中国开展。
然而,项目成立之初由于技术问题与偏低油价(接近40美元∕桶),项目的开展价值备受质疑。
事实上,据测算,当原油价格在28美元(数据引自百度百科,“煤制油”词条)以上,煤变油在经济上就比较划算;低于这个价格,煤制油就不划算,项目开展动力不大。
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从2004年除短暂回落外一路上涨,最高至2008年7月的144美元∕桶。
于此同时,生物燃料在天灾连连的2008年里成了全球粮食危机的动因之一,陷入困局。
煤制油项目终于成了满足中国能源需求,应对能源挑战的一个倍受注目的举措。
2010年,煤制油项目已开展超过五年,而国家发改委得态度是“目前中国煤制油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
除神华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
”如何判断煤制油项目,要分点而论。
二、煤制油的技术要求煤制油作为一种新的油品制造技术,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
目前存在四种生产工艺,直接液化、间接液化、MTG和干馏。
直接液化:将干燥煤磨成小于200目的粉末,加入催化剂,配成油—煤浆,在450ºC,20MPa 条件下液化完成,产物主要为燃料和化工品,通过分离,加氢精制可得所需油品。
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的探索与实践
会专家成员 , 不仅为潞安科学决策提供 了重要依据 , 而
且为企 业培养 了一 大批技术骨 干人才 , 为煤化工 产业
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 1 区位发展 优势 . 4 长治 区域 内有 电力 、 钢铁 、 泥等一 大批企业 , 水 煤 炭就地消化能力强 ; 拥有 山西煤化工生产 的骨干企业 ,
潞安集 团煤油循环经济园 区的探 索与实践
较强实力 的科研 、 设计和生产单位 , 潞安与上述科研 院 校单位 建立 了长期 战略合作伙 伴关系 , 多年来开 展 了
全方位 的深度合作 , 多专家都 是潞安 专家决策 委员 很
会”邀请 国内的一批煤 化工专家参加 , , 制定 了潞 安发
电石生 产规模也居 全 国前列 , 发展煤基 醇醚清 洁燃 在 料, 焦化 、 煤炭 间接液化 , 一碳 、 二碳 和多碳化工 、 延伸 产业链方面 , 具有充裕 的资源 、 良好 的基础和 巨大 的潜 力。 长期 以来 , 潞安主动融入 区域经济 , 先后派 出 9 名 8 总工程 师帮助 区域 煤炭企业发 展 , 区域 的安全 发展 为 和经济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 长治市委 、 市政府努力为 潞安 战略发展创造 良好环境 , 帮助潞安 与 当地 区域经 济融合渗透 , 实现 了优势互补 、 产业集群发展 。
3 煤油循环经济 园区的建设
2 0 年 2月 2 06 2日,潞安 2 万 t 煤基合 成油示 1 , a 范厂奠基开工 。 该项 目被列为 国家 “6 ” “7 ” 8 3 、9 3高新技 术项 目和 中科 院知识 创新工程重 大项 目, 到了 中科 得 院、 科技部 和 山西省 委 、 政府 的高度 重视 和大 力支 省 持, 中科 院、 科技部 、 省领导多次深入 现场调研 , 解决 问 题; 潞安 集 团制定 了“ 区政策 ” 在机制 、 特 , 政策 、 人力 、 财力上给予全力支持 , 团主要领导亲 自挂 帅 , 集 分管领
浅析煤制油技术产业化
业 化基 地 成为 一个 新 的课题 。
型 炉运 行先 例 , 但还 未投 产验 证 ; 航天 炉工 艺技术 简
单, 设备 及运 行 费用低 , 该装 置 的成熟 可靠 性还 需 但
少经 验和 技术 。一 项 技 术必 须 经 过 “ 验一半 工 业 实
实 验一 工业 化 示范一 大 规模 工业 化示 范一 商业化 大 规 模 生产 ” 的过 程 , 能 最终 推 广 , 一 过程 中很 多 才 这 风 险 是难 以预 测 的 , 别 是 在 关 键 技 术 的选 择 上 存 特
关 键 词 : 制 油 ; 源 ; 业 化 煤 能 产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T 5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5 2 9 (0 1 0 — 0 1 0 10 — 7 8 2 1 ) 1 0 5 — 2
作 为世 界上最 大 的 发展 中 国家 , 国是 一个 能 我
在 很 大难 度 。
可靠 的能 源 , 煤炭 资 源 总 量 远 远 超 过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资源 。加 快 煤制 油产 业 化进 程 , 缓 解 我 国原 油 资 对 源短 缺矛 盾 , 增强 我 国应对 国际石 油风 险 的 能力 , 保 障我 国能 源 的战 略安 全具 有重 大 意义 。 “ 十一 五 ” 间 , 安集 团出资 建设 2 期 潞 1万 t 基 煤
合成 油示 范项 目, 项 目是 我 国煤 间 接 液 化 自主 技 该 术产 业化 的第 一个 项 目 , 是 通 过 国 家 级 项 目招 标 也 确定 的 国内首 个 间接 液 化 煤 基 合 成 油 示 范 工 厂 , 被 国家 发 改 委 列 入 国家 煤 化 工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和 “6 ” 8 3 高新 技 术 项 目。2 0 0 8年 1 2月 2 日, 潞 安 2 在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感受·见证·奋进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感受·见证·奋进感受·见证·奋进——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之潞安故事(潞安焦化公司杜赵伟)作为一名80后,我是幸运的,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成长。
三十多年,从感受、见证到奋进,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路程充满了潞安印记。
感受:一个家庭的变迁改革开放40年最受益的无疑是亿万个家庭。
1982年,由于王庄煤矿技改扩建,我的姥爷应招来到潞安王庄煤矿上班。
起初,因姥爷文化底子好、当过会计,被安排到队里当会计。
但考虑到家里子女多、都在读书,为了多挣点工资,姥爷主动申请调到了井下一线。
后来听母亲讲,每到月底,姥爷总是把从自己那里省出来的粮票和工资换成白面、大米,骑自行车跑七八十里地送回家里,加上姥姥起早贪黑在大队挣工分、省吃俭用,在家家粮食不充裕的那些年,兄弟姊妹们5个从没挨过饿。
改革开放的中国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潞安的发展犹如走上了快车道,产能规模日益壮大,用工需求也增大。
1986年赶上矿上招工,在家待业的舅舅到了矿上上班,高考未能如愿的二姨也参加考试后上了工大学习专业知识;1988年,二姨从工大毕业后分配到了机修厂工作,同年,小姨也跟随一家来的矿上工作。
就这样,除了已成家的大姨和母亲,兄弟姊妹5个有三个都有了正式工作。
后来,姥姥把承包地分给亲朋好友耕种,也来到了矿上。
姥爷一家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好户口。
到了90年代,国家发展了、潞安壮大了,自然矿工的生活也有了明显好转。
还在读书的我,虽然对GDP增速这些经济指标陌生,但从生活上感到了明显变化。
每年寒暑假都要到姥爷家住上一段时间,只要一休息,姥爷都会带着我游公园、看电影、去洗澡,姥姥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姨姨们总给买各种好吃的零食。
这些变化,给我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姥爷一家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住上楼房了。
原来一家六七口人住在“八千米”。
不到40平米的房子被隔成四个小屋,遇到过年亲戚们多了,外公、姨姨们就去找工友借宿;厨房就在排房对面临时搭建的,不到5个平米;厕所是好几排房子共用的那种茅厕,极为不便;取暖靠烧火炉,记得姥爷每到冬天都会拿着煤票和扁担去挑碳。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摘要】中国能源安全问题随着石油的紧缺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产业之一为将大型煤气化作为主要产业的现代煤化工产业。
相对而言,还有许多不完善存在于我国煤化工产业中,例如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
努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为保护国家能源安全,使我国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的实施得到有力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方向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就是煤化工。
经有关部门研究,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将是煤基液体燃料(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燃料等)的生产。
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石油能源替代品,石油能源替代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煤炭的使用效率低,产生的污染高。
最近几年,通过高油价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1.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由于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装置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和资源利用优于传统煤化工的特点,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
煤化工是煤炭的深加工产业。
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已呈发展煤化工热。
为了使现代煤化工这一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步入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明确了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制烯烃作为现代煤化工的代表领域。
2006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据悉,有关方面正拟就《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在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传统煤化工发展较为成熟、基础雄厚,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模仿与创新,国内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和装置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提升角度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形成了投资热潮,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发展。
煤炭工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煤炭工业的发展与未来趋势煤炭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全球能源产业的龙头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强,煤炭工业持续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煤炭工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煤炭工业的现状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平衡,东北等老工业区依靠煤炭开采过度发展,使得地质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的压力,资源消耗过大,煤炭资源供给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煤炭开采技术滞后,粉尘、瓦斯等安全问题进一步加重,加工、运输、利用环节也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问题,无法适应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和安全需求。
然而,煤炭产业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首先,煤炭开采效率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型。
其次,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逐渐成熟,发展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机燃联合发电、煤气化发电、煤基合成油、清洁利用煤炭技术等,加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阻碍。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煤炭开采、加工、燃烧都会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次是安全问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抽底式挖煤、无人驾驶技术等尚未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降低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很小,打击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还有煤炭资源的衰竭和数量有限,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利用的效益不断提高,资源消耗率得到了控制,但硬伤依旧明显。
三、煤炭工业的未来趋势为了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国家能源转型的要求,未来煤炭工业将呈现出几个趋势:a. 资源利用更加智能化:煤炭产业将逐渐改造成集生产、制造、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生产过程中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目录摘要..................................................... 1...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1 煤化工行业的背景........................................ 2..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 国内外煤化工现状....................... ............... 4..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1 美国........................... ................. 4...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2 联邦德国.......................................... 5..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3 日本.............................................. 5...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4 南非......................... ................... 5...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2.5 中国.............................................. 5...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3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 6..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3.1 传统煤化工发展潜力有限 ............... ........... 6..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3.2 新型煤化工前景好.................................. 6..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3.2.1 市场需求..................................... 6..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煤基甲醇制汽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煤基甲醇制汽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甲醇汽油(MTG)作为新型能源,是传统石化车用燃料的潜在替代品。
我国煤制甲醇技术成熟,产能过剩,煤基甲醇制汽油技术可以有效吸收甲醇工业过剩产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耗结构。
本文主要阐述了煤基甲醇制汽油的各种工艺,分析了甲醇制汽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标签:甲醇汽油甲醇合成工艺Abstract:As a new energy source,Methanol gasoline (MTG)is a potential substitute for traditional petrochemical gasoline. Coal to methanol technology is mature in our country,and the methanol output is overproduction. Coal-based MTG technology could effectively absorb the overproduction methanol,and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coal-based MTG process currently,and has an analysi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MTG industry.Keywords:Methanol gasoline,methanol,synthesis process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急剧增加。
我国能源现状是“富煤、少油、少气”,而煤炭的储备、生产和消费均居于世界前列[1,2]。
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较少,我国石油进口比例将会继续增长,甚至到2020年,有可能对外的石油依存度会高达60%[3]。
浅议煤基多联产
中图分类号 :T 5 Q4
文献标识码 :A
能 源是 人 类 社 会 赖 以生 存 和 发展 的基 础 .是 世界 各 国经济 社会 可持续 发展 的物 质基 础 。 在 我 国一 次 能 源 消费 中 .煤炭 始 终 占主 导地 位 。根 据 国家权 威 部 门统 计 ,近几 年 我 国一 次 能
用年 限 .但相 对我 国工业 化发展 尚处 于 中期 、城镇
天然气
油 ∞
图 1 煤 基 多 联 产 总 汇 示 意
№
煤 经 过 洁净 气 化 技 术 气 化 为粗 合 成 气 粗 合
成 气 根据 不 同 的要 求 进 行 精 制 .精 制 后 的合 成 气
送 往各 个装 置
多联 产 的技 术 方 案 与 特 点进 行 了 比较 。认 为 “ 十二 五 ”期 间 ,在 我 国建 设 大 型 I C G C与 甲醇 多联 产 装 置 示 范 工 程 已具 备 了充 足 的 条 件 。
关键词 :煤化工 ;甲醇一 电联产 ;述评
文章编号 :1 7— 6 7 (0 2 0 0 — 7 6 3 9 4 2 1)1 ~ 04 0 1
化
・
学
工
业
6・
C E I A US RY H M C LI ND T
21 年 01
第 2 卷 9
炼 高等 级钢 材 的重要 原料
精 制 后 的 合成 气 可 送 往 甲烷 化 装 置 .制 取天
然 气 。煤 基 天 然 气送 人 管 道外 输 。可 作 为 油基 天
然 气 的补充
但 在 诸 项 能 源 消 费 中 。煤 炭 仍 然 占据 第 一 的 位
置 .这进 一 步说 明 了煤炭 在 我 国 一次 能 源 中的 重
关于我国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4 . 1 加强宏观调控 , 坚持科学适度 、 合理布局 为 了深入贯彻可持续 发展战 略,让煤 化工产业 的发展 与 环境协调 。相关政府部 门应该加 大调控 力度 。 制定科学 的政 策 与方案 , 对示 范企业 和项 目及时进行技术评估 。对煤化工产业 的建设 . 能源利用率 , 废气排放量等方 面进行有效 地监 管 , 对从 事 于煤 化工产业的企业进行严格 的资质 审查 , 严格执行相关政 策确保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 4 . 2 坚持绿色低碳 、 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我国把煤 炭作为经济发展 的主要能源 ,这一 现状在很长 时 间内并不会得 到改变 。因此 , 我们必须不断改进煤化工产业 技术 , 提高煤炭 的转化效 率 , 降低三废 的排放率 , 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 使我 国煤化工产业 沿着绿色低碳 的方 向发展。 4 . 3 加强学科建设 , 注重人才 培养 在煤 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 中 . 不仅要解 决技术问题 , 更要 解决煤化工 产业 方面人才匮乏 的问题 。因此 。 在煤化工产业发 展中, 要 重视对煤化工 产业人才 的培养 , 加强 高校与企业 的合 作, 对专业 人才 的培 养要理论 与实际相结 合 , 提升教 师的专业 素养 , 加强与国外的交流 , 引进 国外优秀人才 , 不 断提高我国煤 化工产业 的研发能力 , 为我 国煤化工产业 的健康 长远 发展 打下
摘 要: 近年 来, 我 国煤化 工产业发展 迅速 , 但也存在 不 少问题 , 本文将立足 于我 国煤化 工产业的现状 , 分析 现代 煤化 工产业 在 当前 经济环境 下所具有 的优势及遇到的 问题 , 进 而展 望我 国现代煤化 工产 业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 现代 煤化 工 : 现状 : 发 展 前 景 中图分类号: F 4 2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5 1 6 8 ( 2 0 1 3 ) 2 3 — 0 2 0 7 一 O 1
煤制油分析和建议
煤基合成燃料的分析和建议摘自钱伯章编著的《醇醚燃料与天然气及煤基合成油技术与应用》,其中对成本分析的内容值得借鉴。
(1)2003年以来油价高企牵动各方神经。
从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从30美元/桶最高涨到100美元/桶以上,原油高价位运行将使以煤制油成为一个长期性的战略问题而被受到世界关注。
但截至2009年6月,徘徊在7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令国内煤化工“钱”景不明,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高投入、高能耗项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煤化工行业正从盲目投资的过热状态回归理性,中国仍将严格限制煤制油项目。
煤制油项目仍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项目税后的内部收益率12%为参考基准,当煤价为150元/t和300美元/t时, 煤制油项目的竞争力分别相当于28美元/t桶和35美元/桶。
而神华等大型煤炭企业拥有成本低廉的坑口煤,价格远远不到市场平均水平,其煤制油项目仍能获得大的成本优势。
(2)据统计,2007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686亿t,储采比为41.6年。
但2007年世界煤炭探明储量8415.02亿t,储采比为133年。
中国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t (占世界13.5%),储采比45年。
而我国石油探明储量21亿t,储采比为11.3年。
常规能源向煤炭倾斜已成为世界和我国的重要趋势。
资料显示,我国煤的储藏量为6872亿t,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量的11%,但人均储藏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60%。
美国煤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每年产煤10亿t,在能源消费中占27.4%,2006年中国煤炭产量高达23亿t,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不过,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只能成为世界产煤大国,但无论与美国相比还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中国都不能成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
(3)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油品短缺在2亿t左右, 除1.2亿t需进口外,煤制油技术可解决6000万〜8000万t 以上,投资额在5000亿元左右,年产值3000亿〜4000亿元,其中间接液化合成油可生产2000万t以上,投资约16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左右。
煤化工论文
新技术论文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班级:煤化 09-4姓名: * * *学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煤炭化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industry摘要:本文以世界能源发展的现状为背景,结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分析了有关煤化工产业政策,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物排放从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角度,引出了“洁净煤技术”这一概念,综述了煤的转化利用技术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并对其中几种具体的前沿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energy development as the bacbkground, combined with China's shortage of oil, gas, coal is relatively rich i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analyzed about the coal chemical industrial policy, fro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improve coal quality and co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pollutant emission during co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to the perspective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raises the concept of clean coal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 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al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s main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coal coking,coal gasification, coal liquefaction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field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y status,and the several specific frontier technology 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analysis关键词:能源energy sources、煤炭coal、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CCT、煤焦化coal carbonization cokin、煤气化Coal gasification、煤液化Coal liquefaction一、煤炭化学工业(又称:煤炭深加工、洁净煤技术)的含义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
中科合成油:国内煤制油领域先锋
中科合成油:国内煤制油领域先锋作者:暂无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8期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合成油”)是中国科学院联合内蒙古伊泰集团等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科合成油致力于国家专项课题研发、煤制油技术研发、产业化技术转让、培训与咨询、催化剂生产与销售、煤制油专有设备的研制与开发、能源化工和煤化工设计、工程总承包、建设管理等业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煤制油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在煤制油技术发展过程中,中科合成油联合国内外几十家大型煤炭企业、煤化工与工程设计单位、化工建设和机械制造单位,合作参与煤制油产业的建设,支持自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进入国际技术市场的国际专利体系建设,形成对大规模煤制油产业强有力的系统技术支撑体系。
在科技部“86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及山西省政府和大型煤炭企业的支持下,中科合成油开展煤制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系统的专用催化剂的开发与放大、浆态床工艺中试平台1 000t/a的技术攻关,实现了16万t/a工业示范项目的稳定运转,中科合成油完全掌握了煤制油工业化生产技术。
针对煤基合成油技术的集成综合性和复杂性,公司对技术整个过程和子系统过程申请了技术专利137项,获得授权国际专利29项、中国发明专利91项,制订煤制油技术国家标准3项,拥有煤制油工艺设计软件版权1项,是国内唯一形成了全套煤制油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体系的技术研发机构。
在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的支持下,中科合成油开展的煤制汽油铁基纳米催化剂开发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北京市科委”)的资助。
该项目旨在通过制备结构单一的费托合成纳米催化剂,研究关键因素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作用机理。
根据机理研究结果,针对性的调节费托合成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催化剂组成,实现催化剂反应性能的显著提升。
在开发费托合成工业催化剂的同时,根据新型费托合成工业催化剂产物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发汽油加工工艺。
煤制油
煤制油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
2003年我国总能源消费量达11.783亿吨油当量,其中,煤炭占67.86%,石油占23.35%,天然气占2.5%,水电占5.43%,核能占0.83%。
我国拥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2000~2003年探明储量均为1145亿吨,储采比由2000~2001年116年下降至2002年82年、2003年69年。
而石油探明储量2003年为32亿吨,储采比为19.1年。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原油产量只能保持在1.6~1.7亿吨/年的水平。
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成为中国动力生产的首选燃料。
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预计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将由1999年67.8%、2000年63.8%、2003年67.8%达到2005年50%左右。
我国每年烧掉的重油约3000万吨,石油资源的短缺仍使煤代油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以煤制油己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趋势。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由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气、再经费-托合成生产合成油称之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
"煤炭间接液化"法早在南非实现工业化生产。
南非也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其煤炭储藏量高达553.33亿吨,储采比为247年。
煤炭占其一次能源比例为75.6%。
南非1955年起就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和费-托法合成技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成蜡、氨、乙烯、丙烯、α-烯烃等石油和化工产品。
南非费-托合成技术现发展了现代化的Synthol浆液床反应器。
萨索尔(Sasol)公司现有二套"煤炭间接液化"装置,年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00多万吨(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每年耗煤4950万吨。
累计的70亿美元投资早已收回。
现年产值达4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近12亿美元。
我国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铁基、钴基两大类催化剂费-托合成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完成了2000吨/年规模的煤基合成油工业实验,5吨煤炭可合成1吨成品油。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2-11-30T03:30:56.15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4期7月作者:程超[导读] 国际经验表明:在能源富集区域往往面临着由于资源过度开采、开发、程超身份证:23070319780122****摘要:国际经验表明:在能源富集区域往往面临着由于资源过度开采、开发、以及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久的发展,造成了资源诅咒、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一旦发生了资源枯竭或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那么该地区经济发展先入了巨大困境,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甚至衰退,宁东煤化工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开发之后,在煤化工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号工程”、工业的“掌上明珠”。
然而伴随着发展成就背后的问题日趋严重:创新力不足、能源化工产品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方面能耗高、水耗高、工业固废利用率低等问题凸显,研究怎样解决宁东煤化工产业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探讨如何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似乎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宁东基地;煤化工产业;增长极;资源利用率;SWOT分析法一、宁东煤化工产业SWOT分析(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SWOT分析煤炭焦化:煤炭焦化原理就是先将煤炭由固态转换为液态,之后再将液态向汽化转变,煤炭焦化是煤化工主要的一种形式,焦炭的主要用途是冶炼钢铁,受经济放缓影响,基建发展水平对焦炭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焦炭产业实际已经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氨合成技术:氨的用途十分广泛,长期被用于农业与工业中;氨是主要的化肥和基本的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合成氨需要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催化剂将氢与氮的催化,以合成氨。
所以氨的合成过程对设备和催化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人才短板主要表现在大型煤化工企业项目招商引资、洽谈、规划、建设和生产经营等方面人才严重缺乏。
除了煤基甲醇、煤基烯烃、煤基合成油以及延伸产品等方面技术开发人才和复合肥、活性炭、炭纤维等生产线操作技术工人缺乏外,新型环保人才更加匮乏,多个企业出现“来了留不住、来了用不上”,有的压根找不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煤基合成油产业意义论文摘要:煤基合成油是煤炭的另一种使用形式,也是油品的另一种生产方式,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利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大力发展煤基合成油技术,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确保我国在能源科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能源供应方面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0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各国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地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进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而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围绕着煤炭进行转化开发的技术非常的多,其中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发的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技术,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绿色利用、低碳利用的有效途径。
1 国家煤基合成油产业政策基于国家能源安全考虑,《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将“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为了鼓励类,为避免煤炭液化项目盲目建设,规避建设风险,之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确保煤炭液化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
2006年3月15日公布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加工转化。
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1752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煤制油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
应坚持通过煤制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分析论证,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制油技术发展主导路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确定下一步工作”。
2 煤基合成油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南非SASOL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掌握煤基合成气经费托合成生产油品和化学品技术并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经验的大型煤化工企业。
于1955年建成第一座由煤生产燃料的SASOL-1厂,之后又相继建成了SASOL-2厂和SASOL-3厂,年转化煤炭4000多万吨,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蜡、氨、乙烯、丙烯、聚合物、醇、醛、酮等150余种,其中油品占60%左右。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煤基浆态床合成液体燃料技术是完全建立在我国自主的铁基催化剂和生产技术、浆态床反应技术、若干专用床流程配套技术和完整的过程集成技术之上的成套技术方案,其核心技术是系列浆态床铁基催化剂技术。
根据规模生产条件推算,其合成效率接近SASOL的水平。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打破了国外对此项技术的垄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煤基合成油产业的发展。
3 煤基合成油产业现状目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国内共建有三套示范装置,分别为潞安、伊泰和神华,三套装置均从2006年开始建设,潞安和伊泰集团最早建成,目前生产负荷在100%以上,日产量在450吨左右,装置已稳定运行四年以上,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通过示范装置的成功示范,有力验证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自主研发的煤基合成油技术可行,催化剂活性、油品产率及能效等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外技术水平。
4 煤基合成油品的特点煤基合成油品是将煤炭气化、净化然后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催化剂催化合成油品和其它化学品的一种先进煤炭转化利用技术。
煤基合成油项目的主要产品有:柴油、石脑油、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
合成柴油馏分较轻,硫含量低于5ppm,属于优质清洁柴油,其最大优点是十六烷值高达70以上,作为车用燃料,排放符合欧IV排放标准。
因此,既可以作为高品质的柴油使用,也可以和低十六烷值柴油调配使用。
合成石脑油,属轻质油品,馏分轻,烃含量高,安定性好,重金属含量低,毒性小,在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用于轻油裂解制取乙烯及合成氨等化工原料,也可作为一般溶剂和催化重整的原料生产汽油。
5 发展煤基合成油产业的重大意义5.1 有利于解决煤炭利用过程产生的污染问题“缺油、富煤、少气”是我国化石能源的基本结构。
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相当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1.34%,现有原油储量仅够开采19年,而煤炭资源可开采50多年。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0%多,预计到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能源。
煤炭资源的直接燃烧利用,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和治理力度日益加强,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煤制油产业是煤炭清洁利用最为实际和可行的途径,煤制油过程中85%的CO2已经在油品生产过程中完全捕获,为碳排放的彻底控制创造了先决条件,煤炭中的硫可得到回收利用,生产的油品为无硫、无氮、无芳烃的清洁燃料,相比传统的煤直接燃烧方式,可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 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煤制油产业,可生产大量的优质油品,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增加了我国液体燃料以及非石油路线生产油品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延伸了煤炭行业的产业链,将大量煤炭坑口转化,减少了货物运输压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力地保证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3 有利于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近年来,我国的原油产量一直徘徊不前,而且由于受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所限,以后也不会有太大增长。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正逐步向优质高效洁净能源转化,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越来越高。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2004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了40%,到2009年,已超过了50%。
进口量的剧增,对外依存度的加大,已对我国能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以煤生产油品符合我国的能源结构,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未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最可靠来源。
通过发展煤制油产业,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技术的产业化,将会为我国的石油储备提供一个动态的、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调控的“战略石油储备库”,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随着世界石油供需矛盾的突出,加之深海石油开发带来的巨大环境风险问题的不断出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利用煤炭资源生产油品的产业必将是国际能源体系在向可再生能源体系过渡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在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将会在能源领域的这一关键过渡阶段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5.4 有利于提高我国油品品质资料显示,北京的PM颗粒来源中,22%来自于机动车排放,而上海是25%,汽柴油燃烧产生的尾气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在尾气排放物中,以含硫氮排放物为主。
我国实施的国三标准车用油品,汽油含硫量不超150ppm,柴油含硫不超350ppm,而美国已将车用油品含硫量标准降至30ppm,欧盟和日本则已降至10ppm。
现在,北京已开始执行国五标准,与欧盟和日本相当。
根据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我国2013年底前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汽油,2014年底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但由于我国原油56-58%依赖进口,其中60%为中硫油,10%为高硫油,成品油要达到国四标准,炼油脱硫难度非常大,炼油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而煤制油与原油炼化油相比具有天然优势,煤制油的净煤气中硫含量在0.1 ppm左右,成品油中硫含量在5ppm以下,远超国五标准。
因此,发展煤制油可以大幅提高我国油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
5.5 有利于煤基合成油自主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煤基合成油技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放大属于完全独立自主的创新研发过程,在过去10多年里形成了一支具有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中间试验以及工业化装置建设和运行的完整队伍,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和生产运营的完整体系。
目前新一代煤制油技术——高温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体现了基础科研和原创技术进步的巨大潜力,核心费托合成技术的研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潞安和伊泰两个示范厂的成功建设和运行充分说明了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开发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生产技术服务已经形成了无缝对接的完整产业化体系。
目前潞安、伊泰和神华正在进行百万吨级的工业化煤基合成油项目建设,随着将示范厂取得的改进的技术应用到工业化项目上,加上中科院煤化所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在工业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的新的技术,煤基合成油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国原创技术,对提升国家未来能源科技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5.6 有利于带动相关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煤基合成油技术在逐步成熟完善的同时,也间接带动了煤炭气化、净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煤炭气化、净化技术是煤化工行业不可忽略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煤气化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在大型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煤炭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气净化技术在规模化和净化精度方面均有了飞速的发展。
6 结束语煤基合成油是煤炭的另一种使用形式,也是油品的另一种生产方式,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利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大力发展煤基合成油技术,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确保我国在能源科技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能源供应方面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1]刘俊义.煤基合成油项目工业化技术展望[J].煤,2011(03).[2]师文.潞安发展煤基合成油意义重大优势明显——访山西潞安矿业集团集团董事长任润厚[J].新远见,2006(02).[3]丁莉,赵文甲,靳灿.煤基合成油技术概述及战略研究[J]. 才智,2009(19).[4]熊志建,邓蜀平,蒋云峰,钱新荣,宋惠森.煤基油-电联产系统价值工程研究[J].煤炭转化,2006(02).[5]马嘉,秦霁光.石油替代品的生产技术进展和经济性[J].化工技术经济,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