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镇豪:记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

合集下载

卜辞中所见妇好事迹述略

卜辞中所见妇好事迹述略

卜辞中所见妇好事迹述略作者:王宁目前关于妇好的介绍文章很多,特别是网络上,笔者用“百度”搜一搜就看到了37400条关于妇好的搜索结果,但是对于她的介绍基本都是很简略地说说,没有有针对性地来全面地介绍她。

这里举两个例子:1、妇好是商朝国王武丁的王妃,是位杰出的女政治家与军事家。

由于妇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当时非常重要的祭祀与朗读祭文。

她也被任命为卜官,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

妇好也是位军事家。

她多次带兵出征。

立下赫赫战功。

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

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

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1]。

这种介绍是十分简略的,只能知道个大概,下面一种介绍就比较全面一点:2、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名好,“妇”为亲属称谓。

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

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生活于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从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并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人方、巴方等国。

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战争中,她统领了一万三千人的庞大队伍,是迄今所见商代对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

她死于武丁晚年。

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

在对巴方作战中,妇好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

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研究120年,这些重大成果你必须了解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

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宇信研究员。

189 9年—1928年: 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王宇信介绍,从 1899年至1928年,是甲骨学的草创时期。

189 9年,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甲骨文,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而私人挖掘或盗掘的甲骨也日渐增多。

这一时期基本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许多奠基性的成果。

如罗振玉搜集了很多甲骨,并且考证出甲骨的出土地是殷墟。

王国维则以甲骨拼合方法研究商史,将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推向高峰。

1928年—1949年: 甲骨学的形成时期草创时期的甲骨出土以后,被外国人收购了很多。

为了保护甲骨不再外流,而且如果能确定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这一考古标准,那么往前推夏代和原始社会,往后推周代和汉代都会比较容易,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

王宇信介绍:“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派董作宾调查安阳殷墟是否存有甲骨,结果发现确有遗存,于是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挖掘,出土了很多甲骨。

这就开启了甲骨学的第二阶段,即形成时期。

”中国人自己发掘了殷墟,也培养了大量的考古专家。

1949年前后的甲骨文学者几乎都在殷墟工作过。

这一时期的甲骨学成就突出:首先,董作宾带领殷墟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甲骨,根据地下出土的甲骨进行分期断代,总结出了五期分法。

其次,郭沫若等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商代历史,开辟了甲骨学新纪元。

再次,胡厚宣撰写了《甲骨文商史论丛》,董作宾研究出《殷历谱》,把甲骨学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阶段。

“当时主要是抗战时期,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延续了中国文脉,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

”王宇信说。

1949年—1978年: 甲骨学的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科院就设立了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甲骨。

当时有人说,甲骨文的辉煌是在前50年,并不看好大陆的甲骨学。

先秦史教案

先秦史教案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先秦史》课程教案《先秦史》课程教案教材:无主要参考书: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3.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5.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7.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课时:36课时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

第一讲导言甲、教学基本要求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题课程,先秦史的内涵和研究的时间范围;2、使学生认识开设《先秦史专题》课程的目的与要求;3、使学生深刻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4、使学生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重镇、著名学者与本课程拟开设的专题内容。

乙、时间分配4学时丙、思考题1.试分析论述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2.列举出先秦史研究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丁、教学内容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通史:宏观全局面面俱到面宽而不够深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而微深入探索研究性教学2、先秦史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区别)前221年以前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国家的早期阶段(战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二、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先秦史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国际学术界两大重要课题都是在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内(1)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从何而来;现代人类从何而来(人对其自身的思考)(2)国家(文明社会)是如何出现的:我们都生活在国家中世界上国家的出现是按同一个模式还是多种不同模式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巨大变革2、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第一页最早的一段历史的第一页源头源远流长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向(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伦理社会(家族孝悌)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由孝亲发展到忠君)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家本位重视家庭生活天伦之乐(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产生于先秦时期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发展的连续性”黑格尔《历史哲学》“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甲骨文书籍目录

甲骨文书籍目录

(四) 目录7919 甲骨文书籍目录容庚中德学志德文增刊第3期 1940年7920 殷虚甲骨文字及书目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之一节学衡第45期 1925年9月又收入卫聚贤撰中国考古小史(中)商务印书馆 1933年12月又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静安文集续编商务印书馆 1940年又收入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40年商务印书馆版王静安先生遗书 1983年9月7921 甲骨类书目黄立猷金石书目之一卷 1926年7922 甲骨金石书目分类略述黄仲琴中山大学图书馆刊第2卷3期 1928年第3期7923 殷契书录陈振东 2卷1册 1930年8月7924 甲骨类目容媛金石书录目之一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乙种之二1930年又再版本 1992年又增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年6月又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版 1963年(与金石书录目补编合)7925 殷契书目录陈准图书馆学季刊第6卷1期、第7卷2期 1932年3月、1933年6月又瓯风杂志第1、6、7期 1934年1、6、7月7926 甲骨文论著目录董作宾北京大学讲义排印本 1932年9月又北平图书馆读书月刊第2卷7期 1933年4月又单行本7927 甲骨文类王幼侨等编修续安阳县志·艺文志附刊金石录木刻本 1933年8月又台北市安阳文献编辑委员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本 1982年7月7928 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Stone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洋文献参考类目 1934-1994年度7929 甲骨学目录并序李星可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4期 1934年2月7930 殷虚学文献小志[日]石滨纯太郎龙谷史坛第14号 1934年7931 甲骨书录解题邵子风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一册 1935年11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32 殷虚学文献小志补[日]石滨纯太郎龙谷史坛第18号 1936年7933 国立中央研究院参加教育部第二次全国展览会出土品目录梁思永燕京学报第21期 1937年6月又单行本又台北东方文化出版社燕京学报影印本 1972年7934 甲骨之著录朱剑心金石学所收商务印书馆 1940年又再版本商务印书馆1948年又三版本商务印书馆 1955年9月又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1981年 7935 甲骨学类目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下册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1944年3月又香港文友堂书店影印本 1970年11月又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上册 1972年10月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又收入民国丛书第二编之七十四·历史地理类上海书店1990年12月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又编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外一种(下)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又收入宋镇豪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二十一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7936 契学综览(1)甲·资料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1卷1号 1951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37 契学综览(2)乙·契文学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1卷2号 1952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38 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中华书局 1952年1月又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 1966年又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3年9月又1999年8月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39 殷墟关系文献目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京都)第23册·殷代青铜文化之研究 1953年3月7940 契学综览(3)丙·殷商学篇[日]水泽利忠甲骨学第3号 1954年10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41 甲骨类容媛金石书录目补编考古通讯1955年第3期又与金石书录目合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本 1963年7942 甲骨文分类研究的商榷柯纯卿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会刊第2期 1956年7943 甲骨文著录、考释及研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上编) 科学出版社 1957年6月7944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6-1957)[日]林巳奈夫甲骨学第6号 1958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上册 1972年7945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7年后半-1958年)[日]加藤常贤甲骨学第7号 1959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下册 1972年7946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59年1月-12月)[日]加藤道理甲骨学第8号 1960年3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下册 1972年7947 贝塚茂树教授、水野清一教授著作目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京都)第40册 1960年3月7948 甲骨文、金文关系文献目录(1960年1月-1961年)[日]加藤道理甲骨学第9号 1961年8月又日本汲古书院翻印合订本甲骨学下册 1972年7949 董作宾先生论著要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四种下册庆祝董作宾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 1961年6月 7950 甲骨文字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 科学出版社1965年又商务印书馆新一版 1978年10月又再版本 1983年6月7951 古文字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乙编) 科学出版社1965年又商务印书馆新一版 1978年10月又再版本 1983年6月7952 An Annoted Bibliography of the Publications on the Inscribed Oracle Bones Excavated from the Yin Ruins (甲骨学专书提要及论文目录) 彭树杞(Peng Shu-qi) 中国文化第6卷3期,台北(Chinese Culture,Vol.Vi,no.3, Taipei) 1965年6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53 侯家庄第一ОО一号大墓殷代石玉骨牙文物展览目录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1966年7954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著作目录王懋勤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四十周年纪念特刊 1968年10月7955 中国文字索引——自第一册至四十册白玉峥中国文字第41册 1971年9月7956 商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74)(中册) 成都市印刷二厂 1975年12月7957 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邵子风胡厚宣彭树杞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此为甲骨书录解题、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甲骨学专书提要及论文目录三书之合成)7958 Les Jiaguwen,Essai Bibliographique et Synthése des études (甲骨学论著目录概要)[法]戴迪耶(M.Christian Deydier) 法兰西远东学院丛刊第151卷(Publications de I'école Francaise Déxtrême-Orient Volume CVI,Paris) 1976年7959 殷墟卜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49-1966) 文物出版社 1978年12月7960 从骨臼刻辞看殷墟甲骨的管理方法与我国图书目录的起源郑伟章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7961 甲骨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上册中华书局 1979年8月7962 甲骨学论著目录(1949-1979)肖楠古文字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 1979年8月7963 1972-1976.6古文字学论文目录(国内甲骨.金文部分) 吴旭民古文字第1期上海青年古文字学社油印本 1979年9月7964 李济先生著述目录李光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1本4分纪念李济、屈万里两先生论文集 1980年12月又考古锁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2月 7965 岛邦男博士著作目录甲骨学编辑部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6 加藤常贤博士著作目录甲骨学编辑部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7 郭沫若著译书目上海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甲种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8月7968 中国的古文字学关系情报[日]江村治树甲骨学第12号 1980年8月7969 论古代中国(1965-1980 日文文献目录)周迅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0年7970 谈谈甲骨文献的排列次序程磊宁夏图书馆通讯1981年第2期7971 徐中舒先生论著目谢忠梁先秦史研究动态1983年第1期7972 目录学的起源王德恒历史知识1983年第4期7973 高去寻先生主要著作目录臧振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1分芮逸夫、高去寻两先生纪念论文集 1983年3月7974 甲骨卜辞徐元邦白云翔考古200期总目录索引 (1955.1-1984.5) 科学出版社1984年5月7975 古代目录学简述冀淑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84年12月7976 文史工具书简表张建均八小时以外1984年第6期7977 汉文字学要籍概述罗君惕中华书局 1984年5月7978 先秦史籍陈秉才王锦贵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之一节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4年5月7979 甲骨学商史论著目(1981年)宋镇豪先秦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7980 殷商文化论著目编者殷都学刊1987年第1~4期7981 殷虚甲骨各家著录省称对照表周何台北师范大学讲义 1980年7982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刘一曼郭振录温明荣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年8月7983 林巳奈夫教授著作目录(1952-1989)林巳奈夫教授退官记念会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89年3月7984 夏史夏文化研究书目[美]周鸿翔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史丛书之四 1990年5月7985 殷商历法研究论著目常玉芝汲古第19号日本东京汲古书店 1991年6月7986 甲骨学与殷商史论著目录濮茅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7987 胡厚宣先生著作选目胡振宇甲骨学与殷商史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又中国文字新21期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6年12月又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 1998年11月7988 伊藤道治论文著作目录和内容提要姚平甲骨学与殷商史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7989 殷墟甲骨卜辞北京大学考古系资料室编中国考古系文献目录(1900-1949) 北京大学考古系丛书文物出版社 1991年7月7990 甲骨文论著简目(一九七九年八月-一九八二年十月)仁言甲骨学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8月7991 李学勤论著选目晓云先秦史研究动态 1992年第1期7992 一九九二年先秦史论著目录马季凡先秦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7993 张政烺先生论著目录吴荣曾主编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7994 董作宾先生著作目录秦照芬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专刊台北中国上古秦汉学会1995年12月7995 李陆琦教授著作目录中国文字新22期李陆琦教授逝世纪念特刊 1997年12月7996 夏商周天文年代学参考文献汪前进“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报第23期 1997年5月16日7997 甲骨卜辞文物编辑部编文物五○○期总目索引文物出版社 1998年6月7998 殷墟卜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信息中心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1971-1982) 文物出版社 1998年6月FD补遗:日本汉学家林巳奈夫教授著作目录邱德修书目季刊第23卷3期 1989年12月(177-185)饶宗颐教授主要学术专著目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庆祝饶宗颐教授七十五岁论文集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993年(165-179)伊藤道治先生主要论著目录王震中先秦史研究动态(总30期)1998年第1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仁著作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9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目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98年10月松丸道雄先生著述目录论集·中国古代の文字と文化日本汲古书院 1999年8月。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补订版)F 甲骨类编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补订版)F   甲骨类编

()7778 甲骨金文字典[日]林冰他编 日本 年月不详7779 殷虚书契待问编罗振玉 孴古丛编 影印本 1916年6月 又单行本 1916年6月 又收入商承祚编著殷虚文字类编 决定不移轩石印本 1923年 又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三编第3册 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 1970年4月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十四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780 古籀篇[日]高田忠周 百卷共五册 说文楼藏版 1919年3月 又日本东京古籀篇刊行会木刻本5册 1925年 又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 1982年9月7781 簠室殷契类纂王襄 正编14卷,附编、存疑、待考各1卷 天津博物院石印本二册 1920年12月 又增订本2册 1929年12月 又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线装本一函四册 1988年3月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十四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782 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 14卷,附待问编13卷,内收罗振玉著殷虚书契考释1卷,殷虚书契待问编1卷 决定不移轩石印本六册 1923年 又删校本6册 1927年 又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 1971年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7783 殷契卜辞文编瞿润缗 与殷契卜辞合 哈佛燕京学社石印本 1933年5月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7784 甲骨学·文字编朱芳圃 14卷,附录2卷,补遗1卷 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二册 1933年12月又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3年四版7785 甲骨吉金篆籀文字统编姜亮夫 河南大学石印本 1934年7786 古籀文汇编马德璋 上海中国书店石印本 1934年7787 甲骨文编孙海波 14卷,附合文、附录、检字、备查各1卷 哈佛燕京学社石印本五册 1934年10月 又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 1958年5月 又增订本 列为考古学专刊乙种第14号 中华书局影印本1册 1965年9月 又再版本 中华书局 1982年6月 又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 1972年7月~1982年9月四版7788 古籀汇编徐文镜 商务印书馆石印本十四册 1935年 又武汉古籍书店影印本3册1981年12月 又上海书店影印本 1998年4月7789 古文声系孙海波 北京来薰阁书店石印本二卷四册 1935年1月 又台北进学书局影印本 1968年7790 续甲骨文编金祥恒 正编14卷,附录一合文及甲词举隅,附录二待问编,检字表一、二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59年10月 又收入金祥恒先生全集第五册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0年12月7791 角川汉和中辞典[日]贝塚茂树 藤野岩夫 小野忍 日本东京角川书店 1959年4月7792 甲骨文字集释李孝定 14卷,附补遗、存疑、待考,全8册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五十 1965年6月 又再版本 1970年10月 又1974年10月三版 又北京光华书店翻印本8册 1983年7793 汉字语源辞典[日]藤堂明保 日本学灯社 1965年7794 殷墟卜辞综类[日]岛邦男 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本 1967年11月 又增订本 日本东京汲古书院 1971年 又再版本 1977年 又台湾大通书局(泰顺书局)翻印本 1970年12月(书后收入李棪《读<殷墟卜辞综类>与岛邦男博士商榷》) 又北京中国书店翻印本 1979年(要目: 本文 附五期的称谓世系 先王先妣祀序 贞人署名版 通用假借同义之用例 帝辛时甲日之祀谱 本书所引甲骨著录书目 部首检字索引 释字一览 汉字索引)7795 说文新义(总16卷、别卷)[日]白川静 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 1969年7月 -1974年6月 又再版本 日本神户五典书院 1976年 又收入白川静著作集别卷 日本平凡社 2000年 7796 古代汉字汇编[日]小林博 日本东京木耳社 1977年1月7797 古文字类编高明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0年11月 又再版本 1982年3月7798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编纂组 14卷,附检字表,引用参考书目 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线装本3册 1981年8月 又标准本1册 1981年8月 又增订本 1981年12月7799 漢字の话 (汉字的故事)[日]藤堂明保 第一编、第二编植物编 日本朝日新闻社 1980、1981年9月7800 金文诂林补(十四卷 附录二卷)周法高编撰 手写影印本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2年7801 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周何等编 国学整理小组编辑 台北中央图书馆发行 1983年7802 字形汇典陈新雄 台北联贯字形汇典编纂委员会 1983年7803 字统[日]白川静 日本东京平凡社 1984年8月25日 又普及版 1994年3月至1997年1月共三版7804 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逸群公司中国文字丛书编辑组 台北逸群 1984年7805 新定说文古籀考周名辉 武汉古籍书店 1985年6月7806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年6月7807 上古汉语词典钟旭元 许伟建 海天出版社 1987年11月7808 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8月(pp.806,柯昌济序)7809 甲骨学小词典孟世凯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12月 又再版本 1991年2月7810 字训[日]白川静 日本东京平凡社 1987年 又普及版 1998年7811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 共14卷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8年11月7812 五体篆书字典[日]小林石寿 日本东京木耳社 1988年7813 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赵诚 中华书局 1988年1月至1999年11月四版7814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全二册)姚孝遂主编 肖丁副主编 中华书局 1988年2月7815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全三册)姚孝遂主编 肖丁副主编 中华书局 1989年1月7816 中华七体大字典郑孝淳 台北天工出版社 1990年7817 汉字部首字典王延林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0年1月 7818 甲金篆隶大辞典徐无闻主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1年7月 又1996年7月第四次印刷7819 商周古文字类纂郭沫若 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1991年7月7820 简明甲骨文词典崔恒升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年3月7821 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1月7822 甲骨金文字典方述鑫 林小安 常正光 彭裕商 巴蜀书社 1993年11月7823 甲骨文字字释综览[日]松丸道雄 [加拿大]高嶋谦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报告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3年3月26日7824 甲骨文虚词词典张玉金 中华书局 1994年3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十四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825 古文字通典(上、下)罗文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7826 金石文字类编(上、下)傅家仪 张都陵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年3月 7827 甲骨文字诂林(全四册)于省吾主编 中华书局 1996年5月7828 甲骨金文字典(上、下、别卷)[日]水上静夫 日本东京雄山阁 1996年7829 异体字字典李圃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7年7830 字通[日]白川静 日本东京平凡社 1997年FA补遗:魏石经古文渊源考邱德修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8年第12期魏石经古篆字典邱德修 台北学海出版社 1979年10月中文字孳乳表稿邱德修 周何 中央图书馆 1982年12月简明甲骨文字典崔恒昇编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年 又增订本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古字通假会典高亨 齐鲁书社 1989年殷墟甲骨文字表李宗焜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5年金石字典汤成沅编纂 台湾维新书店 1982年 又中国书店 1995年10月(1550) 增订《甲骨文字根总表》季旭升 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4月(239-251)古文字诂林(第一—八册)李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003年()7831 殷虚文字集联叶尔恺 秦文锦 不详,据石叔明《甲骨文字的临本》所引7832 集殷虚文字楹帖罗振玉 上虞罗氏贻安堂影印本一册 1921年2月 又重订本 收入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 东方学会石印本 1927年 又吉林大学出版社影印本 1985年3月7833 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罗振玉 高德馨 章钰 王季烈 东方学会石印本 1927年 又收入集契汇编 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 1969年6月 又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续编第13册 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 1969年7月7834 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诗丁辅之 鹤庐石印本一册 1928年 又收入集契汇编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69年6月 又西泠印社 2000年7835 观水游山集丁辅之 墨缘堂石印本 1937年7836 甲骨集古诗联(上编)简琴斋 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一册 1937年2月 又再版本 1937年4月 又收入集契汇编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69年6月7837 集契集汪怡 董作宾 写本 1950年1月 又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本 1978年10月7838 尧山甲骨美术第一集[日]欧阳可亮 日本春秋学院甲骨学术研究室 1961年7839 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日]欧阳可亮手书 日本春秋书院影印本 1961年7840 集契集外编祝祥 中国文字第8册 1962年6月7841 欧阳可亮题陶潜嗅菊图[日]欧阳可亮 中国文字第8册 1962年6月7842 商卜文集联梁乃予 台湾(按据丁辅之商卜文集联一书重新书过) 1967年7843 集契汇编严一萍编次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69年6月(按此书辑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诗、甲骨集古诗联四书而成)7844 甲骨诗对张志远 自刊本 台南县 1972年7845 甲骨集词石叔明 台湾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4年7846 甲骨文与诗石叔明 林翰年 台湾 1974年7847 集契集[日]欧阳可亮手书 日本春秋书院影印本 1976年7848 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安国钧 台北维新书局影印本一册 1978年10月7849 甲骨文集联陈其铨 台湾历史博物馆 1978年7850 甲骨文字书例安国钧 台北维新书局 1983年7851 甲骨金石古书方言字义联李澍庸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7852 展大甲骨文字精华[日]小林石寿编 日本东京木耳社 1985年7853 甲骨文墨场必携罗振玉编 [日]内山知也译注 日本东京木耳社 1986年10月7854 甲骨钟鼎文新编蔡松男 台北 1986年7855 篆真字典洪钧陶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6年7月7856 甲骨文集句简释刘兴隆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年11月(胡厚宣代序、王宇信跋)7857 甲骨文字帖(甲骨文字歌)何崝 巴蜀书社 1986年9月 又1996年12月版 又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7858 拓影展大甲骨文字字典[日]小林石寿 日本东京木耳社 1987年5月7859 龟甲兽骨文字集联孙常叙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12月7860 甲骨文集联书法篆刻专集刘兴隆 北京日报出版社 1989年5月(胡厚宣序、许顺湛跋)7861 大康学篆康殷 北京计量出版社 1989年7862 甲骨文名句选[日]水野静石 日本东京总合科学出版 1990年7月7863 新编甲骨文集联刘兴隆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7864 殷墟甲骨书法选徐无闻 黄任重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8月 又书法报社 1994年3月7865 上古书法图说沃兴华 浙江美术出版社 1992年9月7866 印典康殷 全四卷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7867 柳学智甲骨文书唐诗一百首柳学智 北京龙门书局 1994年9月7868 成语、格言、对联、诗词选董玉京 殷商史的解谜者——董作宾百年冥诞特辑 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1994年12月7869 中日首届甲骨文书法选集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编 南京新华日报印刷厂 1998年12月7870 甲骨文游艺集袁德炯 台北 1996年7871 甲骨文非四字成语集董玉京 自书册页 1997年7872 印典精华康殷编纂 康默如、任鸿禹选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年7873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江苏省甲骨文学会 书法艺术1998年10月增刊·甲骨文专刊(李学勤序) 7874 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主编 南京甲骨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99年3月FB补遗:万象甲骨文诗画集董作宾 董敏 董灵 台北伟灵企业有限公司 1974年3月20日初版 1996年5月20日四版(pp.144)游华山诗丁辅之 书法1981年第6期董彦堂先生甲骨文法书集李其复 台北 1982年观水游山集·华山记游诗丁辅之 名胜书艺卷二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3年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续编安国钧 台湾 1983年甲骨文集诗联格言选辑修订本安国钧 人文科学丛书 台湾省立博物馆 1984年3月初版 又再版本 1987年8月 又三版本 1996年5月甲骨文诗轴二帧丁辅之 西泠艺报第30期 1987年11月20日魏乐唐书甲骨文集联[美]魏乐唐 1987年甲骨文纪游诗卷(一~四)丁辅之 西泠艺报第59、61、62、66期 1990-1991年董玉京甲骨文草书集董玉京 台北 1992年刘兴隆书法篆刻集刘兴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4年2月刘兴隆甲骨文集联刘兴隆 北京荣宝斋 1995年4月甲骨文游艺集安国钧 台湾 1996年四书选句集契安国钧 台湾老庄选句集契安国钧 台湾安袁契隶百联安国钧 台湾成语千句集契安国钧 台湾甲骨文字通假辑解安国钧 台湾甲骨文集易经句联金膺显 西泠艺报第127期 1996年7月25日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李聪明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年中日首届甲骨文书法展选集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编 1998年12月甲骨文书法艺术董玉京 郑州大象出版社 1999年4月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书法作品选登傅飞舟 河南广播电视报·安阳广播电视(安总第88期)1999年8月17日(9)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李卫东 王克文 刘志伟 侯亚非 安阳日报1999年8月27日(3)叶葓渔遗著天衣集叶玉森 南京图书馆藏稿本(集联100对,其中五言40、六言20、七言20、八言20对)自学甲骨文书法选高惠芬编 南京甲骨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99年10月()7875 卜辞通纂索引[日]田中震二 卜辞通纂初版本所附 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石印本 1933年5月7876 甲骨地名通检曾毅公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1939年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文献资料丛刊编委会编甲骨文文献资料丛刊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年12月 又收入北京图书馆甲骨文硏究资料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3月7877 卜人引得马汉麟撰 陈梦家校订 稿本 1948年7878 甲骨卜辞地名通检(一、二)[日]岛邦男 甲骨学第6、7号 1958年3月 1959年3月 又日本东京汲古书店甲骨学翻印合订本下册 1972年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879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纬文注解索引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研究室 1961年7880 殷契萃编索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殷契萃编改订本所附 郭沫若考古论著之一 考古学专刊甲种第12号 科学出版社 1965年5月7881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日]永田英正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68年3月 又与甲骨文字研究合为一编(按即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之增订版) 日本京都同朋舍 1980年12月 7882 殷虚文字乙编丙编编号对照表(一、续)唐健垣 中国文字第31、52册 1969年3月、1974年6月7883 甲骨地名通检马宗薌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1年9月(按此书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39年版曾毅公编甲骨地名通检之翻印本)7884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s in the Ch'ien-Pien and Hou-Pien Volumes (《前编》和《后编》中甲骨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5卷3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 Vol.xv,no.3,Taipei) 1974年9月 又叶保民英译中 古文字第5期 上海青年古文字学社暨上海商业二局电大中文班油印本 1984年 7885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Shells and Bones in the Yin-Hsu Shu-Ch'i Hsu-Pien (《殷虚书契续编》中甲骨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5卷4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 Vol.xv,no.4,Taipei) 1974年12月7886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in Six Early Collections of Oracle Materials (六种早期甲骨著录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7卷2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vii,no.2,Taipei) 1976年6月7887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s in Seven Collections of Oracle Materials Published in 1925-1933 (1925-1933年七种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8卷1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viii,no.1,Taipei) 1977年3月7888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s in Seven Collections of Oracle Materials Published in 1935-1939 (1935-1939年七种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8卷2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viii,no.2,Taipei) 1977年6月7889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s in Six Collections of Oracle Materials Published in 1938-1945 (1938-1945年六种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8卷4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viii,no.4,Taipei) 1977年12月7890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Shang Oracle Materials Seen in Six Collections Published 1946-51 (1946-1951年六种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9卷1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ix,no.1,Taipei) 1978年3月7891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 Materials in Hsiao-T'un 1:2,Yin-Hsu Wen-Tzu Chia-Pien (《殷虚遗址之一·小屯第二本·殷虚文字甲编》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19卷3期(ChineseCulture Quarterly,Vol.xix,no.3,Taipei) 1978年9月7892 铁云藏龟——释字本文(飜刻).索引.字类[日]菅井时枝 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纪要(文学科)第43册 1979年7893 乙编、丙编对照表严一萍 中国文字新2期 香港艺文印书馆 1980年9月 又收入萍庐文集第一辑 严一萍先生全集甲编之十七(第十函)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89年8月7894 An Index to Rejoinings and Sets in the Hsiao-T'un Ti-erh-pen:Yin-Hsu Wen-Tzu Yi-Pien (《小屯第二本·殷虚文字乙编》缀合片之索引) [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1卷4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xi,no.4,Taipei) 1980年12月7895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甲骨文字索引(一)[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4期 香港艺文印书馆 1981年7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896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甲骨文字索引(二)[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5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1年12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897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三)[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6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2年5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898 卜辞通纂索引傅学苓 卜辞通纂增订本所附 考古学专刊甲种第9号 科学出版社影印本 1983年6月 又收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 人民出版社影印本 1983年6月 又科学出版社再版本 2002年7899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Shang Oracle Inscription Materials in the Shih-Chui i,ii, Ching-chin Hsu-ts'um and Wei-Pien Collections (《拾掇》(初·二编)、《京津》、《续存》、《外编》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 (一·续完)[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4卷2、4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xiv,no.2、4,Taipei) 1983年6、12月7900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四)[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7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3年4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01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五)[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8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3年10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02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Shang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Seen in 14 Collections Published 1956-1972 (1956-1972年十四种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5卷3、4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xxv,no.3-4,Taipei) (按指饶日、巴黎、综述、丙编、汉城、海外、京人、陈零、本系、书道、中央大、冬饮、北美、欧美十四种甲骨集) 1984年7903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六)[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第9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4年9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04 殷墟文字丙编通检[加拿大]高嶋谦一(Takashima,Ken-ichi)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五 1985年12月7905 1977-1984先秦经济史论文索引郑志 先秦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3期7906 戬寿堂殷虚文字索引周一良 14卷10册 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本7907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七)[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10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5年9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08 An Index to Books of Rejoined Shang Oracle Bones and Shells (商代甲骨缀合书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6卷3期(ChineseCulture Quarterly,Volume xxvi,Number 3,Taipei) 1985年9月7909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 Materials in Collections Published 1972-1984,Contd (1972-1984年所出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6卷1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ume xxvi,Number 1,Taipei) 1985年3月7910 An Index to Reduplicated and Rejoined Oracle Bone Materials in Collections Published 1972-1984 (1972-1984年所出甲骨集中重文和缀合片之索引)(续)[美]米凯乐(Stanley L.Mickel) 中国文化季刊(台北)第26卷2期(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Volume xxvi,Number 2,Taipei) 1985年6月7911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八)[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11期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6年6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12 先秦政治史论文索引(1979-1988年6月)范友芳 先秦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2期7913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九)[加拿大]许进雄(Hsu Chin-hsiung) 中国文字新12期 严一萍先生逝世周年纪念特刊 美国艺文印书馆 1988年7月 又收入宋镇豪 段志宏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六册)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7914 甲骨文通检·第一分册·先公、先王、先妣、贞人饶宗颐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9年(pp.190+30) 7915 甲骨文通检·第二分册·地名饶宗颐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4年(pp.467+46) 7916 甲骨文通检·第三分册·天文气象饶宗颐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5年(pp.547+37) 7917 甲骨文通检·第四分册·职官人物饶宗颐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5年(pp.339+51) 7918 甲骨文通检·第五分册·田猎饶宗颐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8年(pp.326+39)()7919 甲骨文书籍目录容庚 中德学志德文增刊第3期 1940年7920 殷虚甲骨文字及书目王国维 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之一节 学衡第45期 1925年9月 又收入卫聚贤撰中国考古小史(中)商务印书馆 1933年12月 又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 静安文集续编 商务印书馆 1940年 又收入王国维遗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40年商务印书馆版 王静安先生遗书 1983年9月7921 甲骨类书目黄立猷 金石书目之一卷 1926年7922 甲骨金石书目分类略述黄仲琴 中山大学图书馆刊第2卷3期 1928年第3期7923 殷契书录陈振东 2卷1册 1930年8月7924 甲骨类目容媛 金石书录目之一卷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乙种之二 1930年 又再版本 1992年 又增订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年6月 又日本东京大安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版 1963年(与金石书录目补编合)7925 殷契书目录陈准 图书馆学季刊第6卷1期、第7卷2期 1932年3月、1933年6月 又瓯风杂志第1、6、7期 1934年1、6、7月7926 甲骨文论著目录董作宾 北京大学讲义排印本 1932年9月 又北平图书馆读书月刊第2卷7期 1933年4月 又单行本7927 甲骨文类王幼侨等编修 续安阳县志·艺文志附刊金石录 木刻本 1933年8月 又台北市安阳文献编辑委员会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本 1982年7月7928 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Stone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东洋文献参考类目 1934-1994年度7929 甲骨学目录并序李星可 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4期 1934年2月7930 殷虚学文献小志[日]石滨纯太郎 龙谷史坛第14号 1934年7931 甲骨书录解题邵子风 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一册 1935年11月又收入甲骨学论著提要目录三种 台北县永和华世出版社 1975年7932 殷虚学文献小志补[日]石滨纯太郎 龙谷史坛第18号 1936年7933 国立中央研究院参加教育部第二次全国展览会出土品目录梁思永 燕京学报第21期 1937年6月 又单行本 又台北东方文化出版社燕京学报影印本 1972年7934 甲骨之著录朱剑心 金石学所收 商务印书馆 1940年 又再版本 商务印书馆 1948年 又三版本 商务印书馆 1955年9月 又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1981年7935 甲骨学类目胡厚宣 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下册 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 1944年3月 又香港文友堂书店影印本 1970年11月 又台湾大通书局影印本。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一、基本书目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

中华书局,1959(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

又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1935。

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

科学出版社,1960增订本。

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0、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

1988再版。

13、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999。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

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

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卷2023 年4 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为试题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大题共5 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 小题。

材料一:3000 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从1999 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

“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

”陈楠说。

近20 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 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 套。

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

(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

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

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

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

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

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9辑)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9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二徐锡台:周原出土卜辞选释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唐兰遗稿:关于大克钟张政烺:庚壶释文李学勤:晋公奠(下从皿)的几个问题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闢太岁”戈三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陈国灿李征: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写本《晋阳秋》残卷程喜霖: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麹氏高昌的计田输租与计田承役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季羡林:说“出家”蒋忠新:记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梵文《法华经》写本残片四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五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陈汉平:古文字释丛连劭名:甲骨文“玉”及相关问题朱德熙: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吴九龙:简牍帛书中的“夭”字《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 林小安:殷墟卜辞考辨(一)胡厚宣宋镇豪: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林沄:甲骨断代商榷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黄盛璋: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李零:释“利津囗”和战国人名中的囗与囗字连劭名:卜辞中的月与星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王素:麹氏高昌历法初探李均明:秦文书刍议——从出土简牍谈起胡平生:《阜阳汉简•诗经》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赵超:论汉唐间的异体字及《干禄字书》刘燕文:从敦煌写本《字宝》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林梅村: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初步研究邓文宽:北魏末年修改地、赋、户令内容的复原与研究——以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为线索姜伯勤:敦煌新疆文书所记的唐代“行客”王永兴: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文书考释——读吐鲁番文书札记陈仲安:李贤墓志申论李方:隋唐史地丛考——隋唐墓志研究孙贯文遗稿: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丛考任昉:《明伊藩方城恭惠王妃冯氏合葬墓志铭》跋《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胡厚宣:契斋所藏一块甲片风波的平息林小安:殷契六书研究(一)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张永山:卜辞诸亳考辨齐文心:庆阳玉戈铭“作册吾”浅释张政烺:《弋(右从阝)其卣》的真伪问题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汤余惠:读金文琐记(八篇)何琳仪:九里墩鼓座铭文新释吴振武: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李学勤:帛书《要》篇的《损》《益》说于豪亮遗稿: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系辞》校注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上)谢桂华:居延汉简所见邸与阁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壹]附录残片考释王欣:麹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陈国灿:略论高昌国负麦、粟帐的年代与性质[日]关尾史郎黄正建译:有关高昌国“远行马价钱”的一件史料——大谷1464、2401号文书及其意义[日]荒川正晴李德范、孙晓林译:关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ular季羡林:新博本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二十一张(两页)译释李方:唐写本《论语集解》校读零拾邓文宽:敦煌本《六祖坛经》书写形式和符号发微荣新江:归义军大事纪年初稿王昕:裴识生平略证——唐墓志札记(一)任昉: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张忱石:《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举正李慧: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一)饶宗颐: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下)刘军:尹湾木牍长吏除迁考——汉简人事研究之二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二)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附录残片考释[日]池田温:东京书道博物馆所藏唐代西州地亩文书残片简介李方:唐西州市令、市丞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考证(九)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兼论吐蕃统治末期的敦煌僧官(三)王昕:元憙墓志证伪刘健明:李密死事考析——兼释《李密墓志铭》及《李密墓铭》有关记载任昉:陕西新出明温纯墓志考释任昉:清杜名扬墓志所见杨秉胤受招安事迹(四)陈尚君: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曹之:毕昇考证———兼谈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景爱:辽碑偶记张羽新:清朝对其保护神关羽的崇奉《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林小安:甲骨百年忆思泊夫子林小安:殷契本义论稿张玉金:释甲骨文中的“囗”成家彻郎:甲骨文“囗”是文献上的“禋”字黄天树:非王卜辞中“圆体类”卜辞的研究宋镇豪: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沈建华:由卜辞看古代社祭之范围及起源刘启益:西周宣王时期铜器的再清理——[附]共和及幽王时期铜器曹定云:西周夨国考刘桓:德鼎札记吕静:关于秦《诅楚文》的再探讨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于成龙:包山二号楚墓卜筮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任昉王昕:《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别字选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裘锡圭: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简研究项目介绍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三篇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释陈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刘少刚:释郭店楚简中的“达”陈松长: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订补彭浩:谈《二年律令》中几种律的分类与编连李均明:简牍所反映的汉代文书犯罪徐世虹:“三环之”、“刑复城旦舂”、“击城旦舂某岁”解——读《二年律令》札记蔡万进:《奏谳书》与汉代奏谳制度李力:关于《二年律令》简93—98之归属问题的补充意见曹旅宁:张家山247号墓汉律制作时代新考张小锋:释张家山汉简中的“御婢”张家山汉简法律文书研讨综述: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徐世虹:“主亲所知”识小蒋非非:《史记》中“隐宫徒刑”应为“隐官、徒刑”及“隐官”原义辨蔡万进:《奏谳书》编订成书年代蠡测王昕:张家山汉简军制释名三则张小锋:释《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简及汉初的“迁”与“赎迁” 张艶萍:从《二年律令》中的“赀”看秦汉经济处罚形式的转变邬文玲:汉初“禁物”略考张忠炜:《汉官休假杂考》补遗支强:《二年律令•具律》中所见“刑尽”试解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料补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刘少刚: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胡平生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合同符号研究邓文宽:两篇敦煌具注历日补释与新校刘乐贤:敦煌卷子与《乙巳占》对读一例王素:西晋鲁铨墓表跋任昉:略谈元张弘範墓志的价值——兼说对张弘範的评价问题陈文豪:2000—2003年简帛论著目录刘祖信:在发现郭店楚简的日子里[日]谷中信一著胡平生陈青译:新出土资料的发现与疑古主义的走向《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学勤: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连劭名:楚竹书《孔子诗论》疏证陈伟:《昭王毁室》等三篇竹书的几个问题李天虹:战国文字“ (宀立月刂)”、“ (立月刂)”续议刘绍刚:古玺补释三则刘乐贤:从周家台秦简看古代的“孤虚”术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陈松长:帛书《出行占》中的几个时称概念略考彭浩:马王堆汉墓帛书《却穀食气》篇校读黎石生:马王堆汉墓杂议王子今:汉代“客田”及相关问题王昕: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织物名词试析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杨小亮:走马楼户籍简“刑(创)”字性质与成因简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培训班学员论文选萧圣中:关于曾侯乙墓竹简编连的调整(二则)黄家祥:青川木牍隶书墨迹探源龙永芳:周家台秦简《日书》之“戎历日”图符说守彬:秦苍梧郡考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巴戈那李国庆:元西湖书院刻本《文献通考》散叶跋[法]华澜(Alain Arrault)著李国强译:敦煌历日探研许建平: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李方:唐西州天山县官员编年考证吴丽娱杨宝玉:P.3730v张氏归义军时期书状考释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邓文宽:敦煌邈真讚中的唐五代河西方音通假字例释孙继民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考释王其祎周晓薇:西安新出土隋代上开府乐安县开国伯赵世摸墓志疏证陈忠凯:唐韦承庆及继母王婉两方墓志铭文释读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略考赵振华:洛阳新出土宋代墓志研究三题景爱:京西皇姑寺明代石刻丛考《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楚简《弟子问》与器字《季康子问孔子》零识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读里耶“祠先农”简“参食”考辨论“徒隶”的身份——从新出土里耶秦简入手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关於额济纳汉简所见“居延盐”说“正律”与“旁章”“学大夫奉圣里附城满昌”考悬泉汉简拾遣悬泉汉简“失亡传信册”补考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探论简牍整理国家标准的制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走马楼吴简中的“欧”与“欧背”敦煌本《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见南北道教传统之异同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唐律、唐格残片研究敦煌本《刘庆力邈真赞并序》校注并跋《宋人佚简。

004、商代甲骨文留给我们的医学信息

004、商代甲骨文留给我们的医学信息

004、商代甲骨文留给我们的医学信息冲虚子夏朝据《太平御览》八十二卷引《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最后,夏桀无道,被商汤联合周边各国或部族给伐灭了。

尽管发现了诸如二里头的不少夏遗址,但尚不能明显看到或推测到夏朝的医学情况,故这个问题只好继续等待考古学家的工作了。

商朝则完全不同,大量的甲骨文给我们研究和分析医学的情况提供了不错的条件。

目前看,研究我国最早的医学信息的实物,就只有从商开始了。

在距今120年的北京的一天,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得了病的时为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老先生,在查看根据京城名医开得的医方买回来的药,大儒知医,青蒿、莪术之类自然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味称为龙骨的东西引起了他的好奇。

他信手拿起一片细细端详,发现有特别的痕迹,再仔细察看,像是用刀刻上去的,本身就是著名金石专家的他竟然可以大概辨认出一两个符号——那可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最早的汉字。

这件事由此引发了对位于河南安阳小王屯殷墟甲骨的收集、辨认潮,由此引发了对我国夏商周历史、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字、科技、思想、医学等的重新发现和思考。

很多人一定对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用甲骨卜卦这个问题感兴趣。

有人认为可能是为了吃乌龟滋补,甲骨留用卜卦。

可能不对。

我认为应该是和“河图”、“洛书”的事情有关。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代孔安国介绍说:“天于禹洛出书。

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

相传大禹做了《九畴》,并刻神龟的背上。

这个传说的文化信息极大,和龟相关的就是从大禹开始就有用龟壳做书写工具的传统。

大禹那么睿智,一定可以想到龟壳是那个时候易得、易存、易移动、书写面积较大的刻写板了。

当然,古人有神龟崇拜的问题。

《周易·颐》:“舍尔灵龟。

”《史记·龟策列传》说:“古者筮必称龟。

”《淮南子·说林》也说:“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

”这么合适的刻写板子还有灵气,那自然就用它了,别是可能都是后人的附会了。

新时期甲骨学的全面总结和展望——读王宇信、具隆会的《甲骨学发展120年》

新时期甲骨学的全面总结和展望——读王宇信、具隆会的《甲骨学发展120年》

新时期甲骨学的全面总结和展望-读王宇信、具隆会的《甲骨学发展120年》郭胜强(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甲骨学发展120年》回顾总结了120年来甲骨文发现发掘和整理收藏的历史,及有关甲骨学的基本知识和几代学人在甲骨学领域研究探索、继承弘扬、开拓创新等方面所取得重大成果,是面向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的综合性学术著作。

关键词:《甲骨学发展120年》;甲骨学史中图分类号:K877. 1文献标识码:A1945年傅斯年先生在为董作宾先生的《殷历 谱》作序中曾指出:“许多杰出学者对甲骨文进行 研究,但只有4个成绩卓越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 有一个作出贡献的著名专家,由他率领学者们在 前进的征途上迈进一步。

实际上这些专家的著作 都是综合性的。

这四部里程碑的著作是:(1)王 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2)董作宾的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3)郭沫若的《卜辞通 纂》;(4)董作宾的《殷历谱》。

”®1949年甲骨文发现50周年的时候,胡厚宣 先生出版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商务印 书馆,1951年)。

1959年甲骨文发现六十周年的 时候,出版了董作宾先生的《甲骨学六十年》(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年)。

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的时候,王宇信、孟世凯、宋镇豪、杨升 南、常玉芝等先生编著了《甲骨学100年》(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009年甲骨文发现 11 〇周年的时候,王宇信先生出版了《新中国甲骨文章编号:丨〇〇1 -0238(2020)04 - 0120 - 05学六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这 些著作,详细总结了甲骨文发现1〇〇年以来不同 历史发展阶段甲骨文发现发掘、整理收藏、著录考 释的历史,论述了甲骨学的基础工作和深入研究,作者非常科学地以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殷墟 科学发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78 年为界,将甲骨学研究划分为甲骨学的“先史”时 期、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和甲骨学草创时期、甲骨 文的科学发掘和甲骨学的发展时期、甲骨学的深 人研究时期等几个历史阶段,论述了利用甲骨文 资料研究商史的成果,为今后甲骨学商史研究指 出了方向。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10辑)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10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二徐锡台:周原出土卜辞选释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唐兰遗稿:关于大克钟张政烺:庚壶释文李学勤:晋公奠(下从皿)的几个问题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闢太岁”戈三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陈国灿李征: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写本《晋阳秋》残卷程喜霖: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麹氏高昌的计田输租与计田承役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季羡林:说“出家”蒋忠新:记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梵文《法华经》写本残片四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五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陈汉平:古文字释丛连劭名:甲骨文“玉”及相关问题朱德熙: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吴九龙:简牍帛书中的“夭”字《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林小安:殷墟卜辞考辨(一)胡厚宣宋镇豪: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林沄:甲骨断代商榷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黄盛璋: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李零:释“利津囗”和战国人名中的囗与囗字连劭名:卜辞中的月与星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王素:麹氏高昌历法初探李均明:秦文书刍议——从出土简牍谈起胡平生:《阜阳汉简•诗经》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赵超:论汉唐间的异体字及《干禄字书》刘燕文:从敦煌写本《字宝》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林梅村: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初步研究邓文宽:北魏末年修改地、赋、户令内容的复原与研究——以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为线索姜伯勤:敦煌新疆文书所记的唐代“行客”王永兴: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文书考释——读吐鲁番文书札记陈仲安:李贤墓志申论李方:隋唐史地丛考——隋唐墓志研究孙贯文遗稿: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丛考任昉:《明伊藩方城恭惠王妃冯氏合葬墓志铭》跋《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胡厚宣:契斋所藏一块甲片风波的平息林小安:殷契六书研究(一)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张永山:卜辞诸亳考辨齐文心:庆阳玉戈铭“作册吾”浅释张政烺:《弋(右从阝)其卣》的真伪问题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汤余惠:读金文琐记(八篇)何琳仪:九里墩鼓座铭文新释吴振武: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李学勤:帛书《要》篇的《损》《益》说于豪亮遗稿: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系辞》校注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上)谢桂华:居延汉简所见邸与阁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壹]附录残片考释王欣:麹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陈国灿:略论高昌国负麦、粟帐的年代与性质[日]关尾史郎黄正建译:有关高昌国“远行马价钱”的一件史料——大谷1464、2401号文书及其意义[日]荒川正晴李德范、孙晓林译:关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ular季羡林:新博本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二十一张(两页)译释李方:唐写本《论语集解》校读零拾邓文宽:敦煌本《六祖坛经》书写形式和符号发微荣新江:归义军大事纪年初稿王昕:裴识生平略证——唐墓志札记(一)任昉: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张忱石:《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举正李慧: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一)饶宗颐: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下)刘军:尹湾木牍长吏除迁考——汉简人事研究之二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二)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附录残片考释[日]池田温:东京书道博物馆所藏唐代西州地亩文书残片简介李方:唐西州市令、市丞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考证(九)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兼论吐蕃统治末期的敦煌僧官(三)王昕:元憙墓志证伪刘健明:李密死事考析——兼释《李密墓志铭》及《李密墓铭》有关记载任昉:陕西新出明温纯墓志考释任昉:清杜名扬墓志所见杨秉胤受招安事迹(四)陈尚君: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曹之:毕昇考证———兼谈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景爱:辽碑偶记张羽新:清朝对其保护神关羽的崇奉《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林小安:甲骨百年忆思泊夫子林小安:殷契本义论稿张玉金:释甲骨文中的“囗”成家彻郎:甲骨文“囗”是文献上的“禋”字黄天树:非王卜辞中“圆体类”卜辞的研究宋镇豪: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沈建华:由卜辞看古代社祭之范围及起源刘启益:西周宣王时期铜器的再清理——[附]共和及幽王时期铜器曹定云:西周夨国考刘桓:德鼎札记吕静:关于秦《诅楚文》的再探讨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于成龙:包山二号楚墓卜筮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任昉王昕:《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别字选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裘锡圭: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简研究项目介绍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三篇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释陈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刘少刚:释郭店楚简中的“达”陈松长: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订补彭浩:谈《二年律令》中几种律的分类与编连李均明:简牍所反映的汉代文书犯罪徐世虹:“三环之”、“刑复城旦舂”、“系城旦舂某岁”解——读《二年律令》札记蔡万进:《奏谳书》与汉代奏谳制度李力:关于《二年律令》简93—98之归属问题的补充意见曹旅宁:张家山247号墓汉律制作时代新考张小锋:释张家山汉简中的“御婢”张家山汉简法律文书研讨综述: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徐世虹:“主亲所知”识小蒋非非:《史记》中“隐宫徒刑”应为“隐官、徒刑”及“隐官”原义辨蔡万进:《奏谳书》编订成书年代蠡测王昕:张家山汉简军制释名三则张小锋:释《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简及汉初的“迁”与“赎迁” 宋艶萍:从《二年律令》中的“赀”看秦汉经济处罚形式的转变邬文玲:汉初“禁物”略考张忠炜:《汉官休假杂考》补遗支强:《二年律令•具律》中所见“刑尽”试解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料补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刘少刚: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胡平生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合同符号研究邓文宽:两篇敦煌具注历日补释与新校刘乐贤:敦煌卷子与《乙巳占》对读一例王素:西晋鲁铨墓表跋任昉:略谈元张弘範墓志的价值——兼说对张弘範的评价问题陈文豪:2000—2003年简帛论著目录刘祖信:在发现郭店楚简的日子里[日]谷中信一著胡平生陈青译:新出土资料的发现与疑古主义的走向《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李学勤: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连劭名:楚竹书《孔子诗论》疏证陈伟:《昭王毁室》等三篇竹书的几个问题李天虹:战国文字“ (宀立月刂)”、“ (立月刂)”续议刘绍刚:古玺补释三则刘乐贤:从周家台秦简看古代的“孤虚”术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陈松长:帛书《出行占》中的几个时称概念略考彭浩:马王堆汉墓帛书《却穀食气》篇校读黎石生:马王堆汉墓杂议王子今:汉代“客田”及相关问题王昕: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织物名词试析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杨小亮:走马楼户籍简“刑(创)”字性质与成因简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培训班学员论文选萧圣中:关于曾侯乙墓竹简编连的调整(二则)黄家祥:青川木牍隶书墨迹探源龙永芳:周家台秦简《日书》之“戎历日”图符说守彬:秦苍梧郡考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巴戈那李国庆:元西湖书院刻本《文献通考》散叶跋[法]华澜(Alain Arrault)著李国强译:敦煌历日探研许建平: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李方:唐西州天山县官员编年考证吴丽娱杨宝玉:P.3730v张氏归义军时期书状考释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邓文宽:敦煌邈真讚中的唐五代河西方音通假字例释孙继民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考释王其祎周晓薇:西安新出土隋代上开府乐安县开国伯赵世摸墓志疏证陈忠凯:唐韦承庆及继母王婉两方墓志铭文释读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略考赵振华:洛阳新出土宋代墓志研究三题景爱:京西皇姑寺明代石刻丛考《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楚简《弟子问》与器字《季康子问孔子》零识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读里耶“祠先农”简“参食”考辨论“徒隶”的身份——从新出土里耶秦简入手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关於额济纳汉简所见“居延盐”说“正律”与“旁章”“学大夫奉圣里附城满昌”考悬泉汉简拾遣悬泉汉简“失亡传信册”补考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探论简牍整理国家标准的制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走马楼吴简中的“欧”与“欧背”敦煌本《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见南北道教传统之异同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唐律、唐格残片研究敦煌本《刘庆力邈真赞并序》校注并跋《宋人佚简。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8辑)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8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二徐锡台:周原出土卜辞选释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唐兰遗稿:关于大克钟张政烺:庚壶释文李学勤:晋公奠(下从皿)的几个问题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闢太岁”戈三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陈国灿李征: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写本《晋阳秋》残卷程喜霖: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麹氏高昌的计田输租与计田承役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季羡林:说“出家”蒋忠新:记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梵文《法华经》写本残片四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五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陈汉平:古文字释丛连劭名:甲骨文“玉”及相关问题朱德熙: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吴九龙:简牍帛书中的“夭”字《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林小安:殷墟卜辞考辨(一)胡厚宣宋镇豪: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林沄:甲骨断代商榷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黄盛璋: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李零:释“利津囗”和战国人名中的囗与囗字连劭名:卜辞中的月与星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王素:麹氏高昌历法初探李均明:秦文书刍议——从出土简牍谈起胡平生:《阜阳汉简•诗经》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赵超:论汉唐间的异体字及《干禄字书》刘燕文:从敦煌写本《字宝》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林梅村: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初步研究邓文宽:北魏末年修改地、赋、户令内容的复原与研究——以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为线索姜伯勤:敦煌新疆文书所记的唐代“行客”王永兴: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文书考释——读吐鲁番文书札记陈仲安:李贤墓志申论李方:隋唐史地丛考——隋唐墓志研究孙贯文遗稿: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丛考任昉:《明伊藩方城恭惠王妃冯氏合葬墓志铭》跋《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胡厚宣:契斋所藏一块甲片风波的平息林小安:殷契六书研究(一)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张永山:卜辞诸亳考辨齐文心:庆阳玉戈铭“作册吾”浅释张政烺:《弋(右从阝)其卣》的真伪问题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汤余惠:读金文琐记(八篇)何琳仪:九里墩鼓座铭文新释吴振武: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李学勤:帛书《要》篇的《损》《益》说于豪亮遗稿: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系辞》校注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上)谢桂华:居延汉简所见邸与阁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壹]附录残片考释王欣:麹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陈国灿:略论高昌国负麦、粟帐的年代与性质[日]关尾史郎黄正建译:有关高昌国“远行马价钱”的一件史料——大谷1464、2401号文书及其意义[日]荒川正晴李德范、孙晓林译:关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ular季羡林:新博本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二十一张(两页)译释李方:唐写本《论语集解》校读零拾邓文宽:敦煌本《六祖坛经》书写形式和符号发微荣新江:归义军大事纪年初稿王昕:裴识生平略证——唐墓志札记(一)任昉: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张忱石:《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举正李慧: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一)饶宗颐: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下)刘军:尹湾木牍长吏除迁考——汉简人事研究之二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二)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附录残片考释[日]池田温:东京书道博物馆所藏唐代西州地亩文书残片简介李方:唐西州市令、市丞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考证(九)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兼论吐蕃统治末期的敦煌僧官(三)王昕:元憙墓志证伪刘健明:李密死事考析——兼释《李密墓志铭》及《李密墓铭》有关记载任昉:陕西新出明温纯墓志考释任昉:清杜名扬墓志所见杨秉胤受招安事迹(四)陈尚君: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曹之:毕昇考证———兼谈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景爱:辽碑偶记张羽新:清朝对其保护神关羽的崇奉《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林小安:甲骨百年忆思泊夫子林小安:殷契本义论稿张玉金:释甲骨文中的“囗”成家彻郎:甲骨文“囗”是文献上的“禋”字黄天树:非王卜辞中“圆体类”卜辞的研究宋镇豪: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沈建华:由卜辞看古代社祭之范围及起源刘启益:西周宣王时期铜器的再清理——[附]共和及幽王时期铜器曹定云:西周夨国考刘桓:德鼎札记吕静:关于秦《诅楚文》的再探讨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于成龙:包山二号楚墓卜筮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任昉王昕:《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别字选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裘锡圭: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简研究项目介绍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三篇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释陈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刘少刚:释郭店楚简中的“达”陈松长: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订补彭浩:谈《二年律令》中几种律的分类与编连李均明:简牍所反映的汉代文书犯罪徐世虹:“三环之”、“刑复城旦舂”、“击城旦舂某岁”解——读《二年律令》札记蔡万进:《奏谳书》与汉代奏谳制度李力:关于《二年律令》简93—98之归属问题的补充意见曹旅宁:张家山247号墓汉律制作时代新考张小锋:释张家山汉简中的“御婢”张家山汉简法律文书研讨综述: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徐世虹:“主亲所知”识小蒋非非:《史记》中“隐宫徒刑”应为“隐官、徒刑”及“隐官”原义辨蔡万进:《奏谳书》编订成书年代蠡测王昕:张家山汉简军制释名三则张小锋:释《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简及汉初的“迁”与“赎迁” 张艶萍:从《二年律令》中的“赀”看秦汉经济处罚形式的转变邬文玲:汉初“禁物”略考张忠炜:《汉官休假杂考》补遗支强:《二年律令•具律》中所见“刑尽”试解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料补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刘少刚: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胡平生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合同符号研究邓文宽:两篇敦煌具注历日补释与新校刘乐贤:敦煌卷子与《乙巳占》对读一例王素:西晋鲁铨墓表跋任昉:略谈元张弘範墓志的价值——兼说对张弘範的评价问题陈文豪:2000—2003年简帛论著目录刘祖信:在发现郭店楚简的日子里[日]谷中信一著胡平生陈青译:新出土资料的发现与疑古主义的走向《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学勤: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连劭名:楚竹书《孔子诗论》疏证陈伟:《昭王毁室》等三篇竹书的几个问题李天虹:战国文字“ (宀立月刂)”、“ (立月刂)”续议刘绍刚:古玺补释三则刘乐贤:从周家台秦简看古代的“孤虚”术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陈松长:帛书《出行占》中的几个时称概念略考彭浩:马王堆汉墓帛书《却穀食气》篇校读黎石生:马王堆汉墓杂议王子今:汉代“客田”及相关问题王昕: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织物名词试析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杨小亮:走马楼户籍简“刑(创)”字性质与成因简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培训班学员论文选萧圣中:关于曾侯乙墓竹简编连的调整(二则)黄家祥:青川木牍隶书墨迹探源龙永芳:周家台秦简《日书》之“戎历日”图符说守彬:秦苍梧郡考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巴戈那李国庆:元西湖书院刻本《文献通考》散叶跋[法]华澜(Alain Arrault)著李国强译:敦煌历日探研许建平: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李方:唐西州天山县官员编年考证吴丽娱杨宝玉:P.3730v张氏归义军时期书状考释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邓文宽:敦煌邈真讚中的唐五代河西方音通假字例释孙继民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考释王其祎周晓薇:西安新出土隋代上开府乐安县开国伯赵世摸墓志疏证陈忠凯:唐韦承庆及继母王婉两方墓志铭文释读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略考赵振华:洛阳新出土宋代墓志研究三题景爱:京西皇姑寺明代石刻丛考《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楚简《弟子问》与器字《季康子问孔子》零识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读里耶“祠先农”简“参食”考辨论“徒隶”的身份——从新出土里耶秦简入手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关於额济纳汉简所见“居延盐”说“正律”与“旁章”“学大夫奉圣里附城满昌”考悬泉汉简拾遣悬泉汉简“失亡传信册”补考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探论简牍整理国家标准的制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走马楼吴简中的“欧”与“欧背”敦煌本《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见南北道教传统之异同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唐律、唐格残片研究敦煌本《刘庆力邈真赞并序》校注并跋《宋人佚简。

殷墟时期牛的相关问题探讨

殷墟时期牛的相关问题探讨

殷墟时期牛的相关问题探讨①胡洪琼(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安阳市455000)关键词:殷墟;黄牛;利用摘要:殷墟牛的主体是黄牛,水牛尚未家养。

从甲骨文献和考古发掘可知,殷墟时期,对牛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农耕、拉车、肉食、祭祀、骨骼(包括牛肩胛骨占卜及下肢骨制作骨器等)甚至牛皮、牛筋、牛角等。

如此众多的环节,使得牛在殷墟时期从饲养、使用、乃至宰杀后分配,在当时应该有相应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机构专门从事这些事务。

探讨殷墟时期牛的饲养、使用乃至牛在殷墟时期被赋于的神圣职能,对于了解殷墟时期的农牧业、手工业、上层阶级的精神生活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Key words:Yin Ruins;common ox;utilization;Abstract:The word“Yin Ruins cattle”refers to the common ox for the buffalo had not been domesticated at that time.As known from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and archaeologically-excavated data,the request for cattle in the Yin Ruins Period was embodied in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vehicle drawing,meat eating and animal sacrifice,and ox bone(including scapulas for divination and lower limb-bones for implements making),hide,tendon and horn utilization.Numerous operations in breeding,utilization,slaughter and allot-men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correspondent social groups or organizations engaged in various special labors.Researches on cattle hus-bandry,utilization and even sacred function in the Yin Ruins Period will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agri-culture,husbandry,handicraft and upper-class society’s spiritual life in those times.殷墟时期对牛的利用是相当广泛的。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

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刘源一国家博物馆所藏甲骨中有三版和“子某”有关,卜辞内容分别涉及“子”、“子央”、“子”1、“子”和“子戠”,这些材料对于认识商代后期“子某”的身份有着重要意义。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这三版甲骨及相关卜辞。

“子”见于一版龟腹甲(第28号),该版摹本曾由胡厚宣先生发表(《甲骨续存》下·224),拓本发表在《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第3187号。

从贞人与字体看,其上的文字属于宾组或第一期。

现将其释文写在下方:丁卜,贞:勿(禦)子〔耳〕……?王(占)曰:吉。

亡(无)〔疾?〕……贞:于女(母)庚,螾?2于匕(妣)己子,螾?于女(母)……?其内容是商王武丁卜问举行祭祀为子禳除耳疾事,祭祀的对象有母庚和妣己。

母庚是武丁之父小乙配妣庚,而妣己很可能是武丁祖父祖丁配。

“子央”、“子”和“子”见于同一版牛胛骨(第56号),该版即著名的《殷虚书契菁华》(以下简称《菁》)第1、2号,拓本发表在《合集》10405号(源案:应为《菁》3、4。

2008年5月4日补记)。

这一版上基本是卜旬卜辞(从癸亥至癸卯五癸日所卜)且有占辞、验辞,属于典型的宾组或第一期,其中与上述子某相关的是如下几条:癸亥卜,贞:旬亡(无)(祸)(源案:字,裘锡圭先生读为忧,李学勤先生读为咎。

2008年5月4日补记。

)?王(占)〔曰:ㄓ(有)(祟)〕,其亦ㄓ(有)来(囏)。

五日丁卯,子,不蕴。

31“”字,裘锡圭释“發”,也有学者释“弹”,未有定论,此处为子某之名,暂依原字形隶定。

请参看:裘锡圭《释“勿”“發”》,《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2605页,中华书局,1996年。

2“螾”字原作“”,从唐兰先生释,朱凤瀚先生认为可训为延,见朱凤瀚:《说甲骨文中的“龙”字及其相关诸字》,《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6期。

“螾”用在本条卜辞中,是卜问子的疾病是否会加重。

谈“妇好”是否作“冥妇”

谈“妇好”是否作“冥妇”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 河 伯 娶 妇,以故贫。……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 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河伯娶妇,……巫 行视小家 女 好 者 云 是 当 为 河 伯 妇,即 娉 取。
[收稿日期]2019-05-11 [作者简介]具隆会,男,韩国人,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
(1)己卯卜, ,贞,隹帝取妇好。(《合 集》2637———以下省略《合集》,只标注号码)
(2)贞,隹祖乙取妇。 (3)贞,妇好有取不。 (4)贞,隹大甲取妇。 (5)贞,妇好有取上。 (6)贞,隹唐取妇好。 (7)隹祖乙。 (8)贞,隹大甲。 (9)隹唐取[妇]好。(2636正) (10)己卯卜, 。 (11)王占曰,上隹甲。(2636反) (12)隹父乙。 (13)贞,隹祖乙取妇。 (14)贞,妇好有取不。 (15)隹大甲取妇。 (16)贞,妇好有取上。(《库》1020正) (17)己卯卜, 。 (18)王占曰,上隹甲。(《库》1020反)
二、文献中的“冥妇”———“河伯娶妇” 上世纪 60年代,姚孝遂先生在《吉林大学所 藏甲骨选释 》中 说:“在 古 代 不 仅 活 人 娶 妇,死 人 以至于神鬼也要娶妇,……在殷墟所发掘的商代 陵墓中,我们发现有殉葬的女子,这和卜辞所载可 以互证。而为死人娶‘冥妇’的陋习,历代均有所 闻,并非罕见。”[2] 古文献中“冥妇”的记录,《史记·滑稽列传》 载:
他们认为,这些卜辞中的帝、祖乙、大甲、唐等 神灵要娶 妇 好 作 自 己 的 “冥 妇 ”。 宋 镇 豪 先 生 认 为“这与长辈对后辈子息滥施淫威有别。冥婚观 念实基于 家 族 本 位 的 婚 制 现 实,…… ‘妇 好 有 取 上’,又做商王祖先王的‘冥妇’,一则是针对族排 他性的权宜安排,而就现实世界言,同时也着意于 进一步加强赖政治婚姻维系的商王族与异性家族 的血亲纽带。”[1](P250)就是从政治婚姻角度解释妇 好作商王室祖先的“冥妇”。

十进制推进数学发展史

十进制推进数学发展史

十进制推进数学发展史在郑州银基商贸城,记者见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史密斯先生,他是云南一所高校的外籍教师。

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果不能生活在这里将是一生的遗憾,所以他来中国做了一名外教。

史密斯先生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0年,成了一个“中国通”。

史密斯先生还说,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巨大的财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和这样的科技相提并论。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最早的都城之一,要想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郑州。

是呀!中国古代不仅仅有“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文学情怀,也不仅仅只有书法、绘画、瓷器和刺绣,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翻开中国历史的每一页,每一项辉煌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惊叹,如准确的天象记录、世界一流的数学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等等。

商代的科学技术虽然不是那么灿烂,但它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开端,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的分量。

可以准确诊断酒精中毒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就一直与各种疾病做着斗争,为战胜疾病,也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到了商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山海经》相传为禹、益所作。

更多专家认为,这本书并不是某个人在某时所著,而是经过历代的修改、丰富后,最终成书于战国时代,但是书中保存了许多远古以及夏商以来的社会生活素材。

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疾病名称,其中有内科22种、外科21种、妇科1种、传染病2种……总共有52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说,书上所记载病的名称有的是根据病因、有的根据病理、有的根据病象,原则不清,方法也不固定,使得名字的分类比较乱,说明当时的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

郑州大学李民教授说,商代人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记载有内科、外科,脑病、眼病、耳鼻喉病症、牙病、泌尿病、小儿病、传染病等不同的类型。

这些疾病诊断资料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很有意义,都是有关疾病的最早记录。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

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

……又(侑)白 ( ) 于大乙,用 白(伯) 印、 于祖乙,用美于 祖丁。…… (《合集》36481正;黄 组)
又通作侑,指侑祭; 伯印即 族方伯印,印是私名; 指俘 自 族的俘虏;美从整个刻辞 来看是指危方伯美,美是其私 名。上引刻辞后半部分的大意 为用 伯印和若干个 族人侑 祭祖乙,用危伯美侑祭祖丁。
在甲骨文中也用作地名, 如:
。在 。 。在 三月。 (《合集》36835; 黄组)
在甲骨卜辞中,人名、地名、国名、族名往往相 重。小臣墙刻辞中“伯 ”之“ ”的得名 应当与地名 有关。
宋镇豪先生曾统计甲骨金文中的“子某”、“某 子”共185名,其中人地同名者占90例(《夏商 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第185页)。“子某”人地同名的频繁出现也是 “伯 ”这种特殊称谓的很好旁证。“伯 ” 因为是 族之伯,因而可以以地名来命其私名。 “侑伯 于大乙”就是用伯 侑祭大乙。与 所引《合集》36481刻辞内容的后半部分相对照, 这种解释无疑也是正确的。
仆麻卣器形与铭文
扁圆体,外罩式子母口;扁形 提梁,上饰夔龙纹,两端各 有凸雕兽头;口下圈足及盖 近沿处各有一周夔龙,上腹 两夔龙间有高浮雕兽面。李 学勤根据其形制,认为其是 殷墟三、四期。是。
3,甲骨文中的“X臣”的“X”往往是 地名
(1)夹臣。 (《合集》634正)
卜辞中有:“丙子卜,王在夹卜。丁丑卜, 王在夹卜”(《合集》24239)、“丁丑 卜,王在夹卜”(《合集》24240)、 “戊寅卜,王在夹[卜]”(《合集》 24241)、“戊寅卜,王在夹卜”(《合 集》24244),“夹”均用作地名。可见, “夹”是地名。
(2)奠臣。(《合集》635反)
甲骨文中有这样的辞例:“今 日勿步于奠”(《合集》 7876);“贞:共牛于奠” (《合集》8936),可见 “奠”是地名。

先秦两汉书目

先秦两汉书目

先秦两汉史书目1.原始文献:经部:《十三经》,“清人十三经注疏”。

史部:《国语》《国策》,《古本竹书纪年》《世本》,《史记》《汉书》。

子部:各家子书,《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

2.今人著述:(1)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出版社,1999年;(2)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0年;(3)蒙文通:《古史甄微》,巴蜀书社,1999年。

(4)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

(5)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上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6)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增订本。

(7)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

(8)许倬云:《西周史》,三联书店,1994年。

(9)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中华书局,1988年。

(11)唐兰:《商周青铜铭文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

(12)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13)王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

(14)(日)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

(15)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中华书局,2002年。

(1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齐鲁书社,1984年。

(17)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8)(英)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2年版。

(19)田余庆:《说张楚》、《论轮台诏》,载氏著《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2004年。

王苍身世考

王苍身世考

撰文/郭明华王苍,原名王杏东,“王苍”为其晚年笔名。

他不但擅古体诗、古琴、探研金石碑帖、佛学,还长于中国乐律史的研究,且精于书法,格调高古。

王苍曾长期在青岛工作,退休后又从外地回到青岛,直至逝世,在青岛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17年。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他逝世后的三十余年间,对于他的身世,青岛的文史研究者、收藏家、艺术界的相关人士几乎无人说得清楚。

于是,有关他的个人词条编写,则口耳相传,难免主观臆造,以讹传讹。

王苍醉心于乐律史的研究,于1964年撰著完成《中国乐律史》(油印本),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乐律史。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正式出版发行,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近年来,其所著《中国乐律史》,先后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撰写的文章中有所记述或提及。

王苍在晚年还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无偿捐献出自己多年珍藏的甲骨文两片。

胡厚宣(1911—1995,甲骨学家、史学家)生前撰写的《大陆现藏之甲骨文》,在对历史所藏殷墟甲骨文的来源记述中,王杏东的名字也就自然填列其中了,同时还附有王杏东个人词条。

由于历史原因,王苍生前故后,名不见经传。

那么,胡厚宣等人有关王杏东的个人词条撰写,征引依据缘自何处呢?对此,我们也不得而知。

在2011年第四期《中国史研究》(季刊)中,开篇文章为宋镇豪(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撰写的《记历史所收藏的殷墟甲骨文》(纪念胡厚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栏),文中对历史所藏殷墟甲骨文的来源有如下记述:“所藏为郭沫若、康生、王献唐、易均宝、王杏东、胡厚宣、臧恒甫、罗福颐、罗福葆、陈侃如、邵友诚、顾铁符、容庚、徐宗元藏及庆云堂、韵古斋、振寰阁、富晋书社藏……”有关王杏东词条为“王杏东(1900—1977)为山东牟平人,原名王澍,因与清代书家王澍重名,遂以所得汉印‘王苍’为名,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系教授,又是山东诸城派古琴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国乐律史》,擅长甲骨文金文书法,所藏甲骨甚多;1958年被打成右派,1977年平反,他将发还的被抄物品及甲骨捐给了国家,历史所的两片甲骨与其捐献品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镇豪:记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胡厚宣先生50年代初,日本几位知名学者有过一番评说:中国大陆上甲骨研究的第一人者是胡厚宣先生。

几十年过去,胡先生仍克躬斯学,执着于甲骨研究,以近耄耋之年犹耕耘不辍,60年学术生涯,著述百又六十余种,在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上建下了不朽业绩。

胡厚宣先生和他的研究生。

前排左起:宋镇豪、裘锡圭、胡厚宣、齐文心。

后排左起:王宇信、范毓周。

胡厚宣先生1911年12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望都县一户乡儒之家。

父亲名步云,字倬汉,前清秀才,在天津教家馆。

所生子女7人,先生行六,小名福林。

父亲收入不多,家乡土地又少,家境比较清贫。

先生10岁即离家,就读保定第二模范小学,前后4年,成绩出众,并有白话诗文发表于《天津儿童周报》。

后入保定培德中学,学习上敢争第一,刻苦用功,连几分钟课间休息也不轻易放过,往往读记英文单词若干。

在4年制中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全校榜首。

最得国文教师缪钺(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赏识,曾赠律诗一首:胡生诚秀出,卓尔凤凰群;美志云霄上,清才兰蕙芬。

荷衣须自洁,聋俗岂相闻;马帐多高足,传经还望君。

对胡厚宣的未来寄予厚望。

1928年胡先生中学毕业,母校培德中学破例以1200元奖学金,助先生完成北京大学预科2年及史学系本科4年的学业。

在北大因成绩优秀,还得到过大学奖学金280元。

胡先生与甲骨文结缘,正是在北大期间。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筹备成立,1929年冬迁北平北海公园静心斋,为了物色人才,所内专家纷纷为北大兼课。

如傅斯年讲授“中国上古史择题研究”,李济、梁思永合开“考古学人类学导论”,徐中舒讲授“殷周史料考订”,董作宾讲授“甲骨文字研究”。

董因常赴殷墟,则由唐兰讲授“殷墟文字研究”及“先秦文化史”两课。

20岁英年的胡厚宣,尤神往于史语所起步伊始的殷墟发掘,追求甲骨文研究的新知。

搞甲骨文,对胡先生毕竟是穷学生择了门富学问。

甲骨书籍贵极,如何买得起!办法是借来抄,一部《殷虚书契考释》,先生竟手录一过。

北京大学,校风民主,学术自由,先生与杨向奎、张政烺、王树民等校友结为潜社,共同切磋学问,还办有社刊《史学论丛》。

先生的首篇论文《楚民族源于东方考》,即发表于创刊号。

最初对甲骨文及殷商文化研究的尝试是先生写的《殷商文化丛考》一文,此外还译日人《卜法管见》一文。

1934年北大毕业,先生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海阔鱼跃,先生从此进入甲骨文殷商史研究新天地。

从1934至1940年在史语所共7年,史语所良好的治学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气氛是胡先生最为留恋的时光。

先生到史语所不久,即南去安阳参加殷墟发掘,刘耀(即尹达)、祁延霈先生亲到车站把先生接到驻地。

当时殷墟发掘在梁思永先生主持下,进入第10、11次发掘,先生参加了同乐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3层的发掘,又承担了西北岗1004号殷王陵的发掘。

这座面积约320平方米、有4条墓道的大墓,出土品极丰,有著名的牛鼎、鹿鼎,数目众多的仪仗品,在南墓道,出有成层成捆的青铜戈、矛、头盔,约计70套之多,其中青铜戈竟达700件,墓中又发现人殉15具。

几次考古实践,大大丰富了先生对殷代文化的感性认识。

这期间,史语所南迁,先是从北平南迁上海沪西小万柳堂,旋又迁往南京北极阁下。

先生在安阳工作一年,此后数年主要转到室内考古整理研究。

1936年,由王湘发现、董作宾与胡厚宣主持的殷墟第13次发掘,又有重大收获,小屯c区127坑出土一大坑甲骨,实属空前。

这大坑甲骨共计17096片,剔剥、编号、绘图,自7月12日至10月15日,前后足足工作三个多月。

随后又进行清洗、初步拼合。

先生参加了《殷墟文字甲编》的编辑工作,并给这批l至9次出土甲骨3942片作了释文。

同时还写了《第13次发掘殷墟所得龟甲文字举例》、《中央研究院殷墟出土品参观记》、《论殷代的记事文字》、《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等文。

又与董作宾合著了《甲骨年表》。

还翻译了日本梅原末治的《中国青铜时代考》。

在此期间,先生还积累起甲骨资料卡片万张以上,以至傅斯年见后,称赞为一笔不可小观的文化财富。

1937年8月13日日寇飞机炸上海,14日炸杭州,15日炸南京。

19日史语所也仓猝撤出南京,几经辗转,最后迁到昆明城北7.5公里龙泉镇棕皮营龙头村。

借住民房,上面住人,下面是猪舍。

办公在破庙。

地僻人少,时有狼嗥,先生仍日夜研读,唯门侧别置一根铁棍,以备不测而已。

一次偶然机会,先生在撤到昆明的北平图书馆中借到一部《殷契遗珠》,著录了日本三井、河井、中村、田中氏等六宗甲骨藏品近1500片,大喜过望,遂竭6日之力尽数摹录。

在昏暗摇曳的油灯蜡烛光照下.研读相当吃力。

但先生相继写出了《释牢》、《释兹用兹御》、《卜辞同文倒》、《卜辞杂例》、《卜辞下乙说》等出色论文。

胡厚宣先生的治学显著特色,体现在通盘彻底整理甲骨材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去统计、比勘、分析、考证、释读,作精密的研究。

先生自进史语所,即立下宏愿,要遍集天下公私收藏啐甲骨材料,进行各类实证性专题研究,完成“甲骨学概论”和“商史新证”两大课题。

但那时,搜集材料谈何容易。

私家藏品,常秘而不宣,虽婉辞以请,也未必肯轻易示人。

公家所藏,一般也都没有发表。

史语所发掘殷墟所得25000余片甲骨文.因战乱播迁和正在整理诸原因,加以先生当时是本所助理研究员,也不能随便利用。

当时有很大一宗甲骨,为一位在中国传教的加拿大人明义士牧师收藏.据说有5万片以上。

“七·七事变”,明氏返国,大批甲骨存于济南齐鲁大学。

其后齐鲁大学内迁成都。

寻访这批东西,就是先生的愿望之一。

恰好1939年秋,原在昆明云南大学执教的顾颉刚教授,应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之请,往任主任。

他聘请胡先生去做研究员。

为了寻访明氏甲骨,胡先生决定应聘前往。

傅斯年闻讯,极力挽留,特派王崇武、石璋如和秘书汪和宗3人反复劝说。

事后傅新年还责备董作宾留不住人。

1940年夏,先生终于辞别工作过7年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离开昆明,受聘来到成都,先生以自己从事的是历史研究而不是中国文学,力辞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教授的兼职,后又改任历史社会系主任。

先生时年29岁。

在齐鲁执教前后共6年半,直到1946年。

遗憾的是,进得齐鲁大学,才打听得明氏甲骨藏品仍留在济南。

虽看不到明氏甲骨,但先生的学术研究,自到了蜀中,却突飞猛进。

早先在史语所时,先生已悟到:治史功底的厚实,必先有各类专题的精深研究。

写书容易,这样的论文难作。

每年都能推出一至二篇极扎实的论文,更非易事。

自194l年10月至1942年2月,先生竟在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责善半月刊》上.连续发表7文。

如《甲骨文所见殷代之天神》,提出殷人已有至上神帝及先祖配帝之观念。

《甲骨丈中之天象记录》,从交食、星象论述殷人预测日月食以及星历知识之进步程度。

《一甲十癸辨》针对有人主张殷历月无大小,皆为三十日,逢一日为甲。

逢十日为癸之说,提出三组卜辞作反证,以驳误说。

《卜辞零简》一文分论了殷代纪四方之序、五方观念、中国称谓的起源、殷人的乐舞、牙病记录等等。

特别是《甲骨文四方风名考》,利用卜辞揭出《山海经》和《尧典》两个系统中有关材料可信。

此文曾震动了整个学林。

杨树达先生曾说:“昔王静安以楚辞、山海经证王恒、王亥,举世莫不惊其创获。

及君此文出,学者又莫不惊叹,谓君能继王君之业也。

”“甲学诸家能以故书雅记稽合甲文以证明古史者,寥寥不过数人,胡君厚宣其一也。

”(‘京津序》)日本贝塚茂树教授在60年代著《神们的诞生》一书,还说受启于“中国甲骨学者胡厚宣发现了殷代四方神和四方风神的祈年祭行事卜辞”。

1984年10月安阳“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期间拍摄(前排左起:刘起釪、胡厚宣、吉德炜、张政烺、夏含夷、田昌五。

后排左起:王培真、宋镇豪、范毓周、王宇信、杨升南、萧良琼。

)在蜀地6年多,先生前后发表论文近20篇,专书8种。

1944年列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之一的《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4册,1945年的《甲骨学商史论丛二集》2册,汇集了先生研究的精华。

《初集》“论文二十篇,都四十万言”,高亨谓,榷论厥长,要有五端;“取征甚详、立论不苟、匡正旧说、创获新义、证实古书。

”徐中舒序云:“余生既逢甲骨之发露,故师友间治此学者尤众,而陈义丰长,用志专笃,翕然为世所崇信者,则不得不推三人焉,曰海宁王静安先生,南阳董彦堂先生,望都胡厚宣先生。

”昔日恩师缪钺亦从遵义的浙江大学寄赐长诗相贺,有“滋兰忆嚣时,观松喜千尺”之句。

各地前辈师友,纷纷给先生以精神上的鼓励,相继致函研讨。

顾颉刚特写下七绝一首(收入《赖园杂咏》):忽地黄昏起异军。

风雏才调信超群;一声裂帛惊天下,燕赵悲歌今又闻。

《初集》一经问世,即获当时教育部颁发的著作发明奖,《甲骨学商史论丛》影响深远,至今饮誉海内外。

最近,台湾史语所张秉权评述《初集》中《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谓胡先生“对于刻辞义例,析论甚详,从此以后,甲骨上的记事刻辞,遂为世所共知。

”又评解《二集》中殷代农业一文云:“不但对以前的种种歪曲事实的说法,有摧陷廓清之功,而且对以后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甲骨文与甲骨学》,1989年)先生对甲骨材料的搜集刊布一直极为留意。

华西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郑德坤先生惠赠一份厦门大学所藏甲骨的拓本,先生刊出了摹本和考释。

在成都、重庆等地,搜集到中央大学、华西大学、清晖山馆、双剑誃、束天民及曾和窘氏等6批甲骨拓本摹本,约600余片,先生编成《甲骨六录》,作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专刊出版。

在当时的条件下,先生可谓竭尽了最大的努力。

1945年抗战胜利,先生为赓续前志,探寻济南齐鲁大学本部明义士旧藏甲骨下落,二为搜访散落民间甲骨,东行心切,但艰于成行。

幸赖马衡等师友相帮,总算弄到了去北平的机票。

在北平前后逗留了40余日,到天津住了一周,“访遍了北平琉璃厂、前门、东四、西单和天津天祥商场一带的古玩铺、碑帖铺、书店、寄卖行、旧货摊,以及各地公家机关和私人的收藏。

凡是战后新出,没有著录过的材料,无论实物拓本,有见必购。

不能买的,也总要托人设法,或借拓,或钩摹。

计得甲骨实物二千余片,拓本六千张,摹写的二千片,共约万片而强。

”(《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1984年10月安阳“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期间拍摄(前排右起:田昌五、夏含夷、张政烺、吉德炜、胡厚宣、刘起釪。

后排右起:萧良琼、杨升南、王宇信、范毓周、宋镇豪。

)先生从北平庆云堂碑帖铺购得400片甲骨,里面有人头骨和牛肋骨的刻辞各一片,十分难得;还有半块腹甲,记四方风名,和先生昔年作《甲骨文四方风名考》有关,竟可以与史语所13次发掘出土甲骨缀接。

另从李泰棻那里购得甲骨448片,大片得300,其中有完整大龟3版,卜兆刻过,甲桥部位有朱书记事刻辞。

特别是从粹雅堂碑帖铺买到甲骨拓本两厚册,多达6000片,不少是战后新出土之品,先生大喜过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