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PDF94-109..
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是控制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手段。
例如,对于工业排放源,可以采用烟气脱硫、脱氮和脱尘等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体净化设备,如活性炭吸附装置、气相催化反应器等,去除有害气体,如挥发性有机物、苯和甲醛等。
这些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行业和企业的环保管理是控制气态污染物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采用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控措施,企业可以监测和控制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以激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改善排放行为。
行业和企业的自律和责任意识对于控制气态污染物排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也是控制气态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不会产生气态污染物。
因此,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低碳技术,如能效改进、碳捕集和储存等,能够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开放也是控制气态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和评估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将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公开,可以增加公众的了解和参与,促进社会各界对于气态污染物的关注和重视。
最后,教育和宣传意识的提高也是控制气态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气态污染物危害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减少驾车出行、节约用水等,有助于减少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控制气态污染物的方法包括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加强行业和企业的环保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开放、提高教育和宣传意识等。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临界直径/Å
•5.0 •5.1 •5.1 •5.2 •5.3 •5.3 •5.58 •5.93 •6.1 •6.7 •6.7 •6.8 •6.9 •6.9 •6.9 •7.1 •7.4 •8.4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3.6 吸附剂的再生
l 吸附剂再生的方式
➢ 加热再生 吸附作用 ,再生温度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吸附等温线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吸附方程式
l 弗罗德里希(Freundlich)方程(I型等温线中压部分)
Ø lgm对lgP作图为直线
•m-单位吸附剂的吸附量 •P-吸附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K,n-经验常数, 实验确定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吸附方程式(续)
的部分组分,以减轻吸附系统的负荷; l 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吸附操作温度; l 易于更换吸附剂。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3.5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l 操作条件
Ø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Ø 增大气相压力利于吸附
吸附剂性质
➢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径、粒度等)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续)
l 典型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第07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2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续)
吸附方程式; l 固定吸附压力(浓度)不变, P=常数,XT=f(t),称
为等压吸附方程式; l 固定吸附量不变, XT=常数,P=(t),称为等量吸
附方程式。 l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而绘制的曲线分别称为等温线、等压
线和等量线。 l 其中以等温吸附的实验比较好作,实验结果与实际吸附
过程相似,所以吸附平衡关系式通常都是等温方程式或 者等温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气态活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填空题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生,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答】溶解度,化学反应2、用水吸收HC1气体属于,用N a OH溶液吸收S02属于,用酸性溶液吸收N H3属于。
【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化学吸收3、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可分为、和三大类。
【答】表面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喷洒式吸收器4、气体扩散同时发生在气相和液相中,扩散过程既包括,也包括。
【答】分子扩散,湍流扩散5、吸收操作线斜率Ls/G s称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物理含义为。
【答】处理单位惰性气体所消耗的纯吸收剂的量6、常用的吸收剂有和。
【答】水,碱金属钠、钾、铵或碱土金属钙、镁等的溶液7、防治S02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生产工艺、采用低硫燃料、、及等。
M g2+, S二酸,氨【答】燃料脱硫,燃料固硫,烟气脱硫8、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存在结垢和堵塞问题,通过在吸收液中加入C a C l2、、、等添加剂可解决此问题。
【答】浆液的p H值,吸收温度,石灰石的粒度9、影响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力学状态,控制溶液过饱和,吸收剂种类等。
【答】石灰/石灰石法,氧化镁法,钠碱法10、目前应用较多的脱硫方法有、、、氨吸收法、亚硫酸钠法、柠檬酸钠法等。
【答】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选择性),吸收法,吸附法11、吸附设备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答】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12、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有、、、和。
【答】吸附剂表面积、吸附剂的孔隙大小、孔径分布、分子极性、吸附剂分子上官能团性质13、吸附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
【答】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4、希洛夫方程式为。
【答】x=K L-t015、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气体首先要除去粉尘、液滴等有害组分,其目的为。
【答】防止中毒16、催化剂的组成为、和。
【答】主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17、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指其、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07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1 1 1 1 1 5 K g Hkl k g 1.5 6.94 10 2.74 107 6.9 10 3.65 10 3.66 10 ( m s kPa) / kmol
3 6 6 2
K g 2.73 107 kmol /(m 2 s kPa)
xAL
3、总传质速率方程
* N A K y ( y A yA ) * N A K x ( xA xA )
N A K Ag ( p A p* ) A
N A K Al (c* cA ) A
三、气液平衡
1、气液相平衡关系式
气液平衡
吸收过程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
溶解度——与组分分压成正比
30 25 20 15 10 5 0
0.141 0.281 0.422 0.562 0.843 1.4 1.96 2.8 4.2 6.98
y*10 2
x*103
解: (1)由塔底送入的工业废气标准状态下的摩尔流量(GM1)为:
T0 1 273 1 GM 1 G1 200 8.044kmol / h T1 22.4 273 30 22.4 (2)在入口废气中SO2的含量(GSO2)为:
1 1 6 因气膜阻力 3.65 10 远大于液膜阻力 6.9 103, kg Hkl 所以,该吸收过程受气膜控制。
4、传质过程
吸收系数的影响因素
吸收质与吸收剂
设备、填料类型
流动状况、操作条件
吸收系数的获取
实验测定;经验公式计算
常用吸收系数经验式
水吸收氨(易溶气体吸收)
——与在气相中的扩散相差8个数量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7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催化转化法(61P)
吸附或脱附控制 Aσ A+σ Bσ B+σ Rσ + Sσ Aσ+ Bσ R +σ Rσ S +σ S σ
1、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rA
dN A
dVR
dx N A0dx N A0dx dx c A0 对于催化床 rA N A0 dVR AdL Qdt dt
NA-反应物A的流量,kmol/h VR-反应气体体积,m3
2 0 0~2 5 0 ℃ 活性和选择性是催化剂本身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是选择和控 C H OC H OH ( 醛 ) 2 乙 C u 350~360℃ 制反应参数的基本依据,二者均可度量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 CH 乙 烯 ) 2 2 HO 2( h O 3/T 2 Al2O 速度的效果,但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 CHO 2 5 H 1 4 0 ℃ (C 2H 5 )OHO 乙 醚 ) 2( H O 3P 4 活性:表示催化剂对提高产品产量的作用; 400~500℃ C H C H C HC H ( 丁 烯 ) 2 2 Z n OC / rO 选择性:表示催化剂对提高原料利用率的作用; 3
对于不可逆反应,催化剂颗粒中心处可能的最小反应物浓度为零; 对
于可逆反应,因为化学平衡的限制,中心处的反应物最小浓度不可
能低于它的平衡浓度。 当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生成物以后,生成物就由颗粒内部向外扩散,
其浓度分布的趋势则与上述过程相反。
上述步骤中,速度最慢(阻力最大)者,决定着整个过程的总反应速 度,称该步骤为控制步骤(图:不同控制过程反应物A的浓度分布)。
C、催化剂的稳定性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保持活性的能力称为催化剂稳定性。 包括: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9
3.设备、管道的结垢和堵塞
• 吸收净化过程产生一些固体物质,导致结垢和堵塞。
• 解决方法:
• 工艺操作上,控制水分蒸发量,控制溶液pH值,严
格控制进入吸收系统的粉尘量等;
• 设备选择上,选择不易结垢和堵塞的吸收器,减少吸
收器内部构件,增加其内部的光滑度;
• 操作上,提高流体的流动性和冲击性。
双膜理论示意图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5
• 气相主体流中的吸收质先以湍流扩散到气膜表面,
然后再以分子扩散流通过气膜到相界面,继而进
入液膜,吸收质仍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液膜再进
入液相主体流中。
• 吸收质量传递的同时,相反的质量传递也存在,
达到动平衡状态为止。
• 吸收速率:气体吸收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相
行表面吸收。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13
填 料 塔 结 构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4 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14
1)填料塔按气、液流向分类 • 逆向流、同向流、错流式。 • 逆向流填料塔优点:气液接触效果好; • 各截面推动力大,操作性能稳定; • 缺点:不适于处理含尘气流,填料层易堵塞。 2)填料 • 填料主要作用:气液接触提供条件。 • 要求具备特征:比表面积大、良好的润湿性; • 有较高的孔隙率(45%~95%); • 填料尺寸适当,对气流阻力小; • 耐腐蚀、机械强度大、造价低、稳定性好。 • 工业用填料多用实体填料,如拉西环、鲍尔环、
较快,达到吸附平衡时间短; • 是放热反应,吸附热较小(液化热或汽化热); • 吸附没有选择性,往往是多层的,具有可逆性; • 化学吸附特点: • 进行缓慢,达到平衡时间长; • 吸附时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吸附剂表面生成新物质; • 吸附为放热过程,放热量较大,相当于化学反应热; • 吸附有选择性,常常不可逆,一般为单层吸附。 • 实际中同时存在,低温时主要是物理吸附,高温时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41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吸附剂再生
➢ 加热再生 ➢ 降压或真空解吸 ➢ 置换再生 ➢ 溶剂萃取
42
吸附速率
吸附过程
➢ 外扩散(气流主体 外表面) ➢ 内扩散(外表面 内表面) ➢ 吸附
43
固定床吸附器计算
保护作用时间
➢ v 0 bL ( 假 定 吸 附 层 完 全 饱 和 )
27
2.吸附工艺流程
固定床 间歇式吸附 半连续式吸附
含污染物的气体
28
2.吸附工艺流程
移动床 连续式吸附 处理气量大 动力和热量消耗大 吸附剂磨损大
29
移动床
在反应器顶部连续加入颗粒状或块状固体反应 物或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物料逐渐 下移,最后自底部连续卸出。
流体则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通过固体床层 ,以进行反应。
18
气体吸附的影响因素
操作条件
➢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利于化学吸附 ➢ 增大吸附质分压利于吸附
吸附剂活性
➢ 单位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以被吸附物质的重量 对吸附剂的重量或体积分数表示。
吸附剂的活已性所 吸用 附吸 吸附 附质 剂量 的 10质 % 0 量
19
吸附剂活性
静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与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 初始浓度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即在该条件下,吸附 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
阻力
➢ 外扩散 ➢ 内扩散 ➢ 吸附本身
23
吸附速率
物理吸附 外扩散速率
ddM A t kyp(YAYA)i
dMA-dt时间内吸附质 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 面的质量
内扩散速率
ddM A t kxp(XAiXA)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四、化学吸收 为了增大对气态污染物的吸收率和吸收速
度,多采用化学吸收。 化学吸收是伴有显著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被溶解的气体与吸收剂或原先溶于吸收剂中 的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也可以是两种同 时溶解进去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吸收机理远比物理吸收复杂,而且因 反应系统的情况不同而各有差异。
一、吸附剂 1、吸附剂的性质
硅胶和活性炭的内表面分别高达500和 1000m2/g
适合工业要求的吸附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要具有巨大的内表面,
(2)对不同气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一般地说,吸附剂对各种吸附组分的吸附能力,随吸附组 分沸点的升高而加大,在与吸附剂相接触的气体混合物中,首 先被吸附的是高沸点的组分。在多数情况下,被吸附组分的沸 点与不被吸附组分(即惰性组分)的沸点相差很大,因而惰性 组分的存在,基本上不影响吸附的进行。
U—喷淋密度,即单位时间内喷淋在单位 塔截面积上的液相体积。【重要概念】
3、界面浓度
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难以用 取样分析法测定,常用作图法和解析法求算。
(1)作图法:稳定传质过程,气液界面两侧 气相传质速率和液相传质速率相等。(见 P19,图7-12)
(2)解析法:稀溶液服从亨利定律,可用解 析法求算。
气体吸收
吸收机理 气液平衡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一节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二节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三节 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第一节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一、吸收机理
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 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对于吸收机理以双膜理论模型 的应用最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气态活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填空题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生,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答】溶解度,化学反应2、用水吸收HC1气体属于,用N a OH溶液吸收S02属于,用酸性溶液吸收N H3属于。
【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化学吸收3、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可分为、和三大类。
【答】表面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喷洒式吸收器4、气体扩散同时发生在气相和液相中,扩散过程既包括,也包括。
【答】分子扩散,湍流扩散5、吸收操作线斜率Ls/G s称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物理含义为。
【答】处理单位惰性气体所消耗的纯吸收剂的量6、常用的吸收剂有和。
【答】水,碱金属钠、钾、铵或碱土金属钙、镁等的溶液7、防治S02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生产工艺、采用低硫燃料、、及等。
M g2+, S二酸,氨【答】燃料脱硫,燃料固硫,烟气脱硫8、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存在结垢和堵塞问题,通过在吸收液中加入C a C l2、、、等添加剂可解决此问题。
【答】浆液的p H值,吸收温度,石灰石的粒度9、影响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力学状态,控制溶液过饱和,吸收剂种类等。
【答】石灰/石灰石法,氧化镁法,钠碱法10、目前应用较多的脱硫方法有、、、氨吸收法、亚硫酸钠法、柠檬酸钠法等。
【答】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选择性),吸收法,吸附法11、吸附设备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答】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12、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有、、、和。
【答】吸附剂表面积、吸附剂的孔隙大小、孔径分布、分子极性、吸附剂分子上官能团性质13、吸附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
【答】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4、希洛夫方程式为。
【答】x=K L-t015、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气体首先要除去粉尘、液滴等有害组分,其目的为。
【答】防止中毒16、催化剂的组成为、和。
【答】主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17、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指其、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讲义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气体
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 气体吸收一 概述1.定义: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者其中某一种或多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将有害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净化废气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吸收2.分类:(1)物理吸收:可看成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如:水吸收HCL 、CO 2等。
吸收限度取决于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浓度;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污染物从气相转入液相的扩散速度。
(2)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组分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如:碱液吸收CO 2、SO 2等;酸液吸收NH 3等。
吸收限度同时取决于气液平衡和液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吸收速率同时取决于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
(3)异同点:同:两类吸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吸收设备大致相同。
异:一般来说,化学反应的存在能提高反应速度,并是吸收的程度更趋于完全。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所需净化治理的废气,具有气量大,污染物浓度低等特点,实际中多采用化学吸收法。
二 吸收净化的基本原理1.气液相平衡(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发生接触后,吸收质便由气象向液相移动,随着液体中吸收质浓度的逐渐增加,吸收速率逐渐渐少,解析速率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吸收速率和解析速率相等,即吸收质在气象中的分压和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简称相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被吸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可溶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平衡溶解度,溶解度。
(2)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在100kg 水中溶解气体的千克数。
参见P241图7-4,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知: ①不同性质的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不同;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多数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③温度一定时,溶解度随溶质分压升高而增大。
在吸收系统中,增加气相总压,组分的分压会增加,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2.亨利定律(1)定义:对于稀溶液,在较低压力下,x —p 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压力偏高时与直线偏差很大,这样在较低压力下,我们就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7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催化转化法(61P)
(阿累尼乌斯方程)
定义:凡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在反
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 特点: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使它进行得比均相时更 快,但是它并不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
按存在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 二 ) 催 化 剂
K
si
s
f (C AS )dS
在内扩散的影响下
催化剂微孔内表面上反应物很低,沿微孔方向降至平衡浓度
催化剂内表面积并未充分利用 η值较小
内扩散反应速率
rA K s Si f (C AS C A *)
Ks-反应速率常数;η -催化剂有效系数; Si-单位体积催化剂的内表面积,m2/m3; f-与浓度分布有关的函数。
吸附或脱附控制 Aσ A+σ Bσ B+σ Rσ + Sσ Aσ+ Bσ R +σ Rσ S +σ S σ
1、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rA
dN A
dVR
dx N A0dx N A0dx dx c A0 对于催化床 rA N A0 dVR AdL Qdt dt
NA-反应物A的流量,kmol/h VR-反应气体体积,m3
VOCs的催化氧化 催化剂:Pt (Pd钯,过渡金属,稀土)/Al2O3 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催化净化工艺
NOx NH3 filter Reactor
Combustor 燃烧器
Mixer 混合器
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8 NH 6 NO 7 N 12 H O 3 2 2 2
4 NH 6 NO 5 N 6 H O 3 2 2
第九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
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
扩散系数
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 影响因素:
介质的种类 温度 压强 浓度
气体在气相中的扩散
部分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oC,101.33kPa)
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
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估算方程
DAB
7.4 1010
( M B )0.5T
设设备吸收组分A与溶液中所含的组分B发生相互反应:
aAg
aAl bB cC dD
①亨利定律关系式:
A
H
A
p
* A
②化学平衡关系式: k
Cc Dd Aa Bb
------------------9.2 ------------------9.3
1
将9.4代入9.2得:
参数换算
H c /(x E)
H S /(MS E)
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的不同形式
传质阻力
传质阻力—吸收系数的倒数
1 1 m Ky ky kx
液膜控制(
m 1 kx ky
,1
Ky
m kx
)
难溶气体(稀碱溶液吸收CO2,水吸收O2)
1 1
Ky
ky
传质过程
物理吸收
操作线方程
Y
LS GB
X
(Y1
LS GB
X1)
Hale Waihona Puke L GX (Y1
L G
X1)
操作线、平衡线和吸收推动力
物理吸收
最小液气比
(
LS GB
)min
Y1 Y2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控制技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技术。
一、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能源利用和生物质燃烧等多个来源。
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和化学反应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企业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此外,化工厂和电厂等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尾气排放也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
汽车燃烧汽油和柴油时会产生废气,其中包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
长时间处于交通拥堵状态的城市,交通尾气的排放会更加严重。
3. 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另一重要来源。
火力发电站、燃气发电站和炉窑等能源利用设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煤炭是最常用的燃料,但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因此,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减少排放是解决大气污染的关键。
二、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技术,包括预防措施、废气治理以及燃烧和处理技术。
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各工业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管理,完善环境标准和法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废气治理技术废气治理技术是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常用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包括湿式和干式喷雾脱硫、低氮燃烧、燃烧催化剂和氧化催化剂等。
这些技术通过对废气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降低污染物排放。
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对人类产生不良的影响,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我国现阶段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基本治理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包括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措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加强监管与执法,气态污染物治理方法等内容。
下面列举了7种主要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一、气态污染物治理方法之一:粉尘控制技术:1、高压静电除尘技术:将50赫兹、220伏交流电变成100千瓦以上直流电加到电晕极(阴极)形成不均匀高压电场,使气体电离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和电子,使进入电场的气体粉尘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荷电粉尘趋向相反的电极上,一般阳极为集尘极,依靠振打落入灰斗排出,完成净化除尘过程。
高压静电除尘器低阻可广泛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粉尘污染场合。
它处理粉尘浓度高,对001微米微细或高比电阻粉尘,除尘效果更为明显,系列产品满足不同风量的烘干设备,匹配灵活,适合烘干机废气特性的粉尘治理。
2、旋风除尘技术: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是在风机的作用下,含尘气流由进口以较高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蜗壳内,自上而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壁,并沿壁面下旋,随着圆锥体的收缩而转向轴心,受下部阻力而返回,沿轴心由下而上螺形旋转经芯管排出。
外壁的尘粒在重力和向下运动的气流带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达到除尘的目的。
由于旋风除尘器是依靠尘粒惯性分离,除尘效率与粒径成正比,粒径大除尘效果好;粒径小,除尘效果差,一般处理20微米以上的粉尘,除尘效率在70%~90%。
3、袋除尘技术:袋式除尘器对颗粒0.1微米含尘气体,除尘效率可高达99%,烘干机废气除尘选用袋除尘器不用考虑排放浓度超标问题。
烘干机抗结露玻纤袋除尘器是目前理想的除尘净化设备。
该设备采用微机控制,分室反吹,定时清灰,并装有温度检测显示,超温报警装置,采用CW300—FcA抗结露玻纤滤袋,可有效防止滤袋结露,也不会烧坏滤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当气体溶解度很大时,吸收过程为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共同控制D、不能确定2. 污染物未扩散到液相主体便消耗殆尽,反应完全在液膜内进行的化学吸收属于快反应的化学吸收。
下列属于这类化学吸收的是A、使用碱液吸收 50 使用 NaOH 溶液吸收 CO2,气体C、使用稀酸吸收 NH3. 使用 NaOH 溶液吸收 HCl3. 对于热敏感性强的吸收质,要求脱附效率高,吸附剂的残余负荷低,脱附再生方法首选( )A、升温脱附B、降压脱附C、置换脱附D、吹扫脱附4. 对于有色冶炼烟气制酸.硫酸尾气回收制酸等,使SO2催化氧化为 SO3,情况下,多采( )作为主活性物质.A、 V2O5B、 Pt, PdC、 CuCrO2D、稀土金属氧化物5. 下列措施中不能够达到提高吸收效果的是A、降低液相吸收质浓度B、选用对吸收质溶解度大的吸收剂C、降低气相相对运动速度D、增加接触面积6. 用水吸收空气混合物中的SO2,若已知吸收条件为: kg = 0.00025kmol/(m2 •s . bar),K1=0.00015m/s, 总压P=1.2XIO5Pa 。
则传质分系数Ky和Kx 分别为A、 O. 0003 kmol/(m2• s) 00833 kmol/(m2• s)B、 O. 0024kmol/(m2•s) O. 00642kmol/(m2• s)C、 0.0003kmol/(m2• s) o. 00642kmol/(m2• s)D、 O. 0024kmol/(m2• s) 0.00833 kmo l/ (m2• s)7. 对于固定床吸附器,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床层饱和时,仍具有吸附能力B、床层饱和时,出口气体中才有污杂物排放C、床层穿透时,仍具有吸附能力D、床层穿透时,出口气体中没有污染物排放8. 用冷凝法净化有机废气,采用哪种操作可以提高净化效率A、降低压力B、降低温度C、提高温度D、降低气体粘度9. 化学吸收相对与物理吸收能显著地提高吸收效果,主要原因在于A、有效吸收面积增加B、吸收阻力降低C、吸收剂浓度增加D、吸收推动力增加10. 治理酸雾一般采用A、除雾器B、水吸收C、活性氧化锰吸收D、活性炭吸附11.含汞废气的净化方法有A、人吸收法和吸附法B、干法和湿法C、中和法、氧化还原法D、催化氧化还原法12. 采用水吸收法治理效果较好的是______A、硫化B、硫氧化物C、氯气D、含氟废气13. 喷淋塔结构简单,塔内设多个喷嘴,(),塔的上部设有除雾器A、体由下部进入,液体由上部啧入B、气体自上部进入,液体由下部喷人C、气体、液体由下部进入D、气体、液体由上都进入14. 吸收装置的选型基本婆求是:气液之间(),吸收阻力小,吸收效率高.A、扰动平缓B、接触面积小C、扰动剧烈D、接触面积适当15. 填料塔的空塔气速触在1.5m/s 左右,最高不要超过过 2m/s;板式塔的空塔气速可以达()以上A、 2.5m/ sB、 3.5m/ sC、 2.0m/ sD、 3.0m/ s16. 吸附法和吸收法都可净化废气中的 SO.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2较适宜用吸收法A、高浓度的 SO2B、排放标准要求高时,可以先吸收后吸附,较适宜用吸附法C、低浓度的 SO2D、排放标准要求高时,可以先吸附后吸收二、不定项选择题1.气体的质量传递过程是借助于气体扩散过程来实现的,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差,扩散过程有两种形式A、分子扩散B、动力扩散C、布朗扩散D、涡流扩散2. 下列理论中属于对于吸收机理的解释的有A.溶剂必须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象主体连续通过气模和液膜进入液相主体B.气模和液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呈层流C、两相流动情况的改变仅影响膜的厚度D、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互相平衡,不存在吸收阻力3. 化学吸收比起物理吸收,具有的优越性有()A、单位体积容积能够容纳的溶质量增多B、溶质在液膜中的扩散阻力大为降低,总传质系数增大C、溶液的平衡分压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加D、对于一部分停滞的液体,达到饱和吸收溶质量多4. 吸收塔包括()A、循环糟B、洗涤区C、气体区D、换热区5.用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时,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于工业吸附剂应满足的要求有A、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大B、吸附能力大C、选择性好D、具有一定的颗粒度6. 吸附过程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个方面,即外扩散阻力、内扩散阻力、吸附本身阻力,而吸附速率主要取决于()A、外扩散阻力B、内扩散阻力C、吸附本身的阻力D、无法判断7. 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浓度、操作条件等,下列关于气体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对吸附越有利B、当用同一种活性炭作吸附剂时,对于结构类似的有机物,分子量越小,越易被吸附C、增大气相主体的压力,对吸附有利D、对物理吸附来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的进行8. 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是指A、催化剂的活性B、催化剂的选择性C 、 催化剂的稳定性D 、 催化刑的热稳定性9. 反应物要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必须经历A 、 外扩散B 、 内扩散C 、 表面吸附D 、 表面化学反应10. 对使用冷凝法净化气态污染物,能够提高回收率的措施有A 、 降低冷却温度B 、提高废气的总压强C 、增加冷却介质流量D 、 延长废气的停留时间11. 下列气态污染物使用生物净化技术,净化效果比较好的有A 、 甲烷B 、 甲醇C 、丁醇D 、 甲醛12. 常用的热力燃烧装置有A 、 燃烧炉B 、 窑炉C 、 焚烧炉D 、 脱臭炉三、案例计算1.计算 CO 2 在20 。
C 、1mol/L Na 2C03和1mol/L 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系数 已知CO2 ,在20 。
C 水中溶解度系数 Hw 为 0.38× l0-3 kmol/(m •kPa)2.用碱性溶液吸收废气中某种酸性气体污染物反应人 A+B →C,已知 化学反应速度BL A A c kc dr dc - ,cBL=0.5kmol/ m3 在液膜内可视为不变 ,k = 5000m3 / ( kmol • s) , kLA = 1.5×10-4 m/s,DLA = 1.8X 10-9m2/ s , DLB =2DLA , ÞAi = 1.013kPa, H A = 1. 38X 10-4kmol/(m3 • kPa) , 试求学吸收总速率NA 、3. 在温度为 30 ℃,压力为 101.325 kPa 的条件下,用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关系式为 y= 1.21x ,已知气相传质系数为ky = O. 0005kmol!(m 2 • s) 液相传质系做为kx = 0. 006 kmol/(m 2·s ),则求,(1)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 (2)气相总传质阻力和液相总传质阻力; (3) 气栩总传质系数和液相总传质系数。
4. 流量为 2000kg/h 的某气体在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流过 温度由 150 ℃降 80 ℃ ;壳程冷却用水,进口温度为 15 ℃ .出口温度为 65 ℃ .与气体做逆流流动,两者均处于端流.已知气体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远小子冷却水侧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管壁热阻、污垢热阻和热损失均可忽略不计 ,气体平均比热容为1. 02kJ/(kg • ℃),水的比热容为 4. 17kJ/(kg · ℃).不计温度变化对 比热容的影响。
求: (1)冷却水的用最 (kg/h); (2)若冷却水进口温度上升为 20 ℃ .仍用原设备达到相同的气体冷却程度,此时的冷却水用量 (kg/h)5. 在在填料塔中用水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氨温度为 303K. 压强为 101. 3kPa 。
混合气体含氨 6% (体权分数) ,平均蒙古度为1. 75 ×10-5Pa ,密度为1. 14kg/m3.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 75×10-5 m2/s。
空塔气速 0.48m /s. 料采用 25mmX 25mmX 2.5mm 瓷环。
试求气相传质分系数。
6. 设一固定床活性炭吸附器的活性炭填装厚度为 0.6m,活性炭对苯吸附的平衡静活性值为25% .其堆积密度为 425kg/m3,并假设其死层厚度为 O.15m,气体通过吸附器床层的速度为0.3m/s ,废气含苯浓度为 2000mg/m3。
求该吸附榕的活性炭床层对含苯废气的保护作用时间.7. 某厂用活性炭式圆简吸附器吸附废气中的 CC14,气量1000m3/h ,废气以20m/min速度穿过床层,活性炭填充密度 230kg/m3, CCl4初始浓度为 36g/m3。
设 CC14完全被吸附,假设活性炭对 CC14的静活性为 36% .解析后炭层对 CC14的残留活性为2%; 假设吸附层未被利用的长度为 O.lm。
试计算: (l)吸附层的保护作用系数 K(min/m); (2) 吸附器直径 (m) (3) 保护作用时间损失r; (4) 当穿透时间为 120min. 求吸附床层高度 (m)8. 图2-1 有机蒸气〈相对分子质量 M=58) 吸附于活性炭上的透过曲线。
试确定传质区高度Z,与传质区中吸附质平均含量Xa。
有关数据如下:总压 P=O.344 X 105PA、温度 T=320K.气体体积流量 = 0.223 X 10 - 3m' / min (在34.4kPa 下) ,有机蒸气初始含量为 = 65μL/L(在 34 4kPa 下) ,吸附剂总量为0.6g,床层高度Z=2 5cm,床层面积 A=0.5cm29. 用硅胶固定床吸附器净化含苯废气。
废气浓度yG= O.025kg苯/ kg 空气,温度 T=298K.压强 = 202.7kPa ,密度 = 2.38kg/ m3,动力粘度μ= 1.8 X 10- 5 kg/ (m • S) 。
气体流速为 1m/s. 吸附周期为 90min ,破点浓度Ya= 0.0025kg苯/kg空气,排放浓度YE = O.0020kg苯 /kg空气。
硅胶堆积密度ρs =65Okg/m3,平均粒径ds=6mm. 比表面积as =600m2/m3。
在给定条件下平衡关系为 Y’=0.167X1.6 ,传质单元高0.51ssOGGda1.42h)(μ=,试计算床层高度。
10. 以分子筛为吸附剂,在移动床吸附器中净化含 S023% (质量分数〉的废气,废气流量6500kg/(h·m3),操作条件为 293K 、1.013X 105Pa ,等温吸附。
要求气体净化率为95%,该体系相平衡常数m=0.022,又根据固定床吸附器操作时得到气、固传质分系数分别为 ky ap=1260Ga0.55kg/(h·m3),kxap= 3458kg/(h·m3)试计算:(1)吸附剂用量;(2)操作条件下,吸附剂中SO2的含量;(3)移动床的有效高度11.用连续逆流等温操作的移动床吸附器干燥空气,吸附剂为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