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8、利息的本质是( 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5、意识的本质是( B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高等教育出版社_考试大纲和考试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高等教育出版社_考试大纲和考试主要内容

考试基本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基本内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基本要求:识记: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理解: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应用: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3.分值:占卷面成绩的5-1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基本内容: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教学基本要求:识记: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意识、运动、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联系、发展、新生事物、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两点论”、“重点论”、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主要特点;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应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们的根本要求及重要意义;普遍联系观点的实际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辩证的否定观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③)。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④)。

A 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 理论联系实际E 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④)A 宿命论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①)A 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腊哲学C 中国古代哲学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②)A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 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①)A 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③)A 朴素唯物论B 朴素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③)A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④)A 可知性B 实物性C 运动性D 客观实在性w ww .k h da w .c o m课后答案网(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③)A 可知性B 主观性C 物质性D 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①)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②)A 客观性B 能动性C 对象性D 任意性(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②)A 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B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C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 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④)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③)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④)A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B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C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D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课程复习资料.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课程复习资料.pdf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三大理论来源:P3,P8-9二、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P43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变质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六、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P68-70八、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适当准备一些资料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资料,以供参考。

一、教材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教材是复习的基础,建议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教材一般包含了较为全面的知识点和理论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

2. 课堂笔记:回顾自己在上课时做的笔记,可以帮助复习者回忆起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和重要观点。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强调一些备考重点,这些重点内容可以在笔记中进行标注,以便重点突出。

二、参考书籍1. 马克思主义标准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深入研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2. 理论专著: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这些专著对于具体领域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有助于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关系。

3. 论文集和研究报告:一些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或学者经常会出版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文集和研究报告。

这些资料能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有帮助。

三、试题和习题集1. 历年考试试题:复习时可以查找往年的考试试题,这些试题往往反映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了解考试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习题集:选择一些习题集进行练习,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网络资源1. 学术论坛和博客: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教师或从业人员在网络上有自己的学术论坛或博客,会发布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参与讨论和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 在线课程和视频: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有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视频和课程资源。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5 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时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6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7 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8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9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0 规律的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1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 人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单选1-501.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 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5.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客观实在性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8. “过犹不及”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9.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社会实践的需要能极大推动人类的认识发展10. 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矛盾,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真理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1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14. 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5.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16.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8.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0.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1.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2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寡头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统治的参与制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24.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25.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6.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矛盾主要矛盾29.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30. 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每双皮鞋的价值量减少31. 在资本循环中剩余价值是在哪个阶段实现的出售阶段32.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概念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课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学科。

它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基本原理。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

它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等基本原理。

无产阶级革命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共产主义理想则是最终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2. 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二十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一过程涉及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的努力,如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原复习文档一、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时代条件,二时实践条件,三是理论条件,四是个人条件。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形成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属于哲学范畴。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选择题(60分)单选45个、双选10个、多选5个二、辨析题(28分)共4题,每题7分三、材料题(12分)三段话,提出三个问题,一一回答主要考试内容:前三章和第四章相关内容,绪论和第五章只涉及2-3个选择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Q:科学社会主义参考: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附:此处有学友的笔记2、19世纪40-60年代,马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P9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P1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基础。

4、(P26-2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5、(P28-2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大学期末考试专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大学期末考试专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宏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相识历史和时代问题供应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冲突、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隐私和它被社会主义必定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觉的基础上,阐明白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白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志向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更,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确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讨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相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觉、有所创建、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与更替的规律是一般的历史规律,是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规律。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旧的社会形态走向没落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是具体制度的更新,而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因而必然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辩证统一(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有: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知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知识总结

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3.马克思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

7.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8.马克思基本原理具有什么特性?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10.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和工作方法。

1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1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工业革命{第一:社会两极分化;第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英国: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

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6年英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都参加了工人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原复习文档一、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时代条件,二时实践条件,三是理论条件,四是个人条件。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形成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属于哲学范畴。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时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该书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和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提纲篇1、马克思最宏大的两个发觉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2、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进展)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月)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性)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是(辩证法思想)1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5.古代朴实fl隹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详细的物质形态)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17.“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相对性)18.“机不行失,时不再来。

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一维性)1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20.物质和运动关系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1.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根本区分在于(感性熟悉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熟悉产生于科学试验) 22.下列各项中正确反应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关系有(理性熟悉依靠于感性熟悉,感性熟悉有待于进展到理性熟悉,理性认知中包含着感性熟悉,感性熟悉中包含着理性熟悉)23.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地区分是(感性熟悉是对现象的熟悉,理性熟悉是对本质的熟悉)24.区分事物进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5.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因素)26.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27. 真象与假象的区分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28. 人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属性)29.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30.推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促进生产力的进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进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资料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