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刘安世传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刘安世,字器之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刘安世,字器之素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注:元,宋哲宗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迁:升官。

C初除.谏官,未拜命除:免职。

D啖.以即大用啖:利诱。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D梁师成用事..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光教以诚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啖以即大用或师焉,或不焉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孝正直的一组是()①登进士第,不就选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文言文翻译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文言文翻译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文言文翻译1. 安世仪状魁硕是什么文言文并翻译出自《宋史》,其篇名叫《刘安世为谏官》。

原文如下: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

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①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②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③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⑤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⑥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译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

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

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

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

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

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

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

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

”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

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

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

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

古诗刘安世仪状魁硕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仪状魁硕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仪状魁硕翻译赏析“刘安世仪状魁硕”出自文言文《刘安世为谏官》,其含义如下:【原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

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③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翻译】刘安世,字器之。

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

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

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

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

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

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

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

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

古诗刘安世传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传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刘安世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佑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注释】啖:吃,引申为引诱。

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翻译】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

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已的要旨。

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

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

《宋史刘安世》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史刘安世》原文及译文赏析

《宋史刘安世》原文及译文赏析刘安世,字器之,魏人。

登进士第,不就选。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敏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

”守礼为止。

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

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

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语。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

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

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

明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死葬祥符县。

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注: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查办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C.章惇用事,尤忌恶之憎恨D.金人发其冢发现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默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刘安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刘安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安世,字器之,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

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

擢右正言。

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进左谏议大夫。

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

愿太皇太后保祐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语。

后曰:“无此事,卿误听尔。

”明日,后留吕大防告之故。

大防退,召给事中范祖禹使达旨。

祖禹固尝以谏,于是两人合辞申言之甚切。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

章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

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

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

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

”顾客曰:“死不难矣。

”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昭怀后正位中宫,惇、卞发前谏乳婢事,以为为后设。

时邹浩既贬,诏应天少尹鼛孙以槛车收二人赴京师。

行数驿而徽宗即位,赦至,鼛乃还。

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

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

稍复承议郎,卜居宋都。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

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注:刘安世被贬梅州期间,倡办教育,开梅州书院之先河,开启了梅州地区兴学的历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古诗刘安世为谏官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为谏官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为谏官翻译赏析文言文《刘安世为谏官》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

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土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①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②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③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

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⑤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⑥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待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注释】①行已:是立身行事的意思。

②妄语:说假话。

③除:被授予官职。

④言路:指做谏官。

⑤正:纵然,即使。

⑥正:端庆、严肃。

⑦咨尽心行己之要:询问;关键⑧其面折廷争:当面⑨则执简却立:后退⑩伺怒稍解:渐渐【翻译】刘安世,字器之。

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

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

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

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

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

古诗刘安世,字器之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字器之翻译赏析

古诗刘安世,字器之翻译赏析“刘安世,字器之”出自文言文《刘安世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佑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翻译】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

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已的要旨。

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

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

安史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安史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安史之乱,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时刘安世者,山西太原人也,少孤,家贫,然天资聪颖,志向高远。

尝闻诗书,好学不倦,尤喜读兵法,欲为国家效力,以平定乱世。

【译文】在安史之乱时期,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

当时有一个叫刘安世的人,他是山西太原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天生聪明,志向远大。

他曾经阅读过诗书,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兵法,希望能够为国家效力,平定乱世。

【原文】刘安世年十八,投笔从戎,拜将世充,委以重任。

世充深识其才,委以军国大事。

安世不负所望,屡建奇功,升迁至节度使。

【译文】刘安世十八岁时,弃文从武,投奔了名将世充,被世充委以重任。

世充深知他的才华,将国家大事交给了他。

刘安世没有辜负世充的期望,屡次建立奇功,升迁至节度使。

【原文】时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皆奉刘安世为兄长,共谋平定叛乱。

安世以国家大义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率军南征北战,屡破敌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译文】当时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都将刘安世视为兄长,共同商议平定叛乱之事。

刘安世以国家大义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屡次击败敌军,为国家建立了赫赫战功。

【原文】安史之乱平定后,刘安世被封为侯,授以丞相之职。

他秉持公心,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国家政治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译文】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刘安世被封为侯,担任丞相一职。

他秉持公心,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国家政治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文】刘安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于是,他向皇帝请辞,退居山林,修身养性,以度余生。

【译文】刘安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他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永远守护这片土地。

于是,他向皇帝请辞,退居山林,修身养性,度过余生。

【原文】刘安世退隐后,世人称其为“安史功臣,清正廉洁”。

后世子孙继承其志,为国家繁荣昌盛,民生幸福,继续努力奋斗。

【译文】刘安世退隐之后,世人称他为“安史功臣,清正廉洁”。

刘安世为谏官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为谏官文言文翻译
现代汉语翻译:政教败坏,民生危殆,先王因此高度重视自己的修身,接近于贤士。如今将军德高望重,威名显赫,功劳卓著,被赐予鲜衣服饰、金紫之衣,但是君主却不给他安排更大的职务,反而让他承担轻微的职责,给予的奖赏还不如无足轻重之辈。因此,有志之士和无用之辈同声哀叹,污蔑君王,忘却了忠诚之实。将军既然想要不辜负先人,但在当世又能如何自处呢?将军一身之内,有豪猾之徒妨碍眼目,群众对他感到惧怕;有贤者不被重用,而不合适的人反而得到提拔。因此,上下没有不失望的,没有不不悦的。臣虽然愚钝,不足以为将军治身之法,但对将军之名却怀有忠诚之心。希望将军能够反思此言,深思熟虑。
文言文原文:夫政教之敝,民生之危,先王之所以重躬而近士也。今将军德高望重,威名素著,功烈显赫,被服鲜衣,膺宠金紫,而人主弗任,不使大任,其反小任,其慰劳不及蝇营之士。是以贤不肖同声哀泣,污君之名,忘忠之实。将军既欲无愧于先人,而当世又安得其所?将军一身之内,豪猾者眩目而群众惧之,士大夫不合器而贤者弗荐,是以下无失望,上无不不悦。臣愚而不能治将军之身,忠而不能全将军之名。惟将军修德自持,勉强窃听,愿将军尝尝此辞,思之再三。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刘安世传刘安,字子安,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仅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刘安世传》是一部记载刘安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的文献,以下为对其的中文翻译。

刘安世传刘安,名子安,字子安,南阳县阳城乡人。

少年时聪明好学,对于经学和文化颇有造诣。

他相貌俊美,仪态端庄,举止得体,深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刘安年少时曾经遭受家族的不幸,父亲病逝,母亲过世,兄长夭折,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忧伤。

但是,刘安并没有陷入绝望之中,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识,可以改变命运,拯救家族的苦难。

于是,刘安决定离开家乡,到长安进修学问。

在长安的学府中,刘安刻苦学习,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尤其对于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常常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对于经典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因此,刘安逐渐在学界建立了声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刘安除了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外,对于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涉猎。

他常常观察天象,研究星辰变化的规律,凭借着对于天文的深刻理解,刘安成功预测到了数次日食和月食的发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安的学识和道德操守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曾多次邀请他前往宫廷任职。

刘安坚决拒绝了这些邀请,他表示自己更愿意在学术领域中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他还给汉武帝下了一封陈述自己学术理念和人生追求的书信,信中表达了他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官员的愿望。

汉武帝阅读后深受启发,对刘安更加赞赏和佩服。

汉武帝十分注重教育事业,在刘安的建议下,他设立了太学,聘请了许多著名的学者担任教职,刘安则被任命为太学博士。

刘安担任太学博士期间,致力于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被后世称为“子安教育”。

他主张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教育应该贯穿一生,培养人才不仅要看其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其品德修养。

他还主张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让学生学到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知识。

文言文刘安世翻译

文言文刘安世翻译

刘安世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

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广交天下名士,学识渊博。

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刘安世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被选为进士。

此后,他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职。

刘安世在官场上以刚正不阿、敢言直谏著称。

他深知朝廷弊端,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

在他任职期间,曾多次上疏皇帝,指出朝政得失,力主改革。

以下为刘安世翻译文言文的一段原文及其翻译:原文:“臣闻,古之贤君,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义为利。

是以天下归心,四方来附。

今陛下嗣位以来,仁政未施,礼义不兴,致民不安,国不宁。

臣愿陛下深思,早正其政,以安天下。

”翻译:“臣闻,古代的贤明君主,以仁爱为本,以礼仪为行,以正义为利。

因此,天下归心,四方归附。

如今陛下即位以来,仁政尚未施行,礼仪不兴,导致民众不安,国家不得安宁。

臣愿陛下深思,早日整顿朝政,以安抚天下。

”刘安世在文中直言朝政弊端,劝谏皇帝早正其政,以安天下。

他的忠诚和勇敢,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然而,刘安世也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了一些权贵,多次被贬谪。

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刘安世被任命为给事中。

他再次上疏皇帝,指出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要求严惩贪官污吏。

他的奏疏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得到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刘安世一生忠诚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为我国古代政治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被誉为“直臣”,流传千古。

刘安世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其一生事迹,载入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综上所述,刘安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博学多才,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为我国古代政治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忠诚和勇敢,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以下为刘安世翻译文言文的一段原文及其翻译:原文:“臣闻,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陛下宜慎其德,修其政,以保国家之安。

臣虽不才,愿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之恩。

”翻译:“臣闻,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世之奇士,安世其有之乎?吾闻之,安世者,非有超群绝伦之才,而能处乱不惊,处顺不骄,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独善其身,斯为至德。

故能履危如平地,涉险如坦途,历尽人间风雨,而终不失其本心。

译文:世间之奇才异士,安世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吧?我听说,所谓安世,并非拥有超越常人、无与伦比之才华,却能在乱世中保持镇定,在顺境中不骄不躁,与人无争斗,与世无争斗,独善其身,这便是最高的品德。

因此,他能够像在平地上行走一般从容地面对危险,像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一般轻松地穿越险境,历经人世间的风雨变幻,却始终不失去自己的本心。

《安世传》原文:安世少时,家贫力学,不事奢华。

年二十,游学四方,遍历名山大川,广交天下英才。

每至一地,必访贤士,与之论道,获益匪浅。

归乡后,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学问,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安世在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不追求奢华。

二十岁时,他四处游学,走遍名山大川,广交天下英才。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拜访贤士,与他们探讨学问,从中受益良多。

回到家乡后,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学问研究,不求在诸侯之间闻名显达。

《安世传》原文:安世居乡,不以富贵骄人,不以贫贱自伤。

与人相处,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虽身处乱世,而内心平静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安世在乡居时,不以富贵自傲,不以贫贱自怜。

与人交往,总是面带笑容,温文尔雅。

与邻里相处,和睦融洽,亲如一家。

尽管身处乱世,但他的内心却像平静的水面一样,不因外物而喜悦,也不因自身而悲伤。

《安世传》原文:安世年五十,遭逢家难,妻子俱亡,独留孤子。

然而,他未曾因此而哀伤,反以更加坚韧不拔之心,继续致力于学问。

晚年,著作等身,名声远扬,世人皆以安世为楷模。

译文:安世五十岁时,遭遇家庭灾难,妻子和孩子都离他而去,只留下一个孤儿。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悲伤,反而以更加坚韧不拔的心态,继续致力于学问研究。

晚年时,他的著作堆积如山,名声远播,世人皆以安世为榜样。

《刘安世,字器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刘安世,字器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刘安世,字器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阅读刘安世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注1]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佑[注2]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注:[注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2]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初除谏官,未拜命除:授予官职C.在职累岁累:劳累。

D.则执简却立却:后退。

9.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光教之以诚(3)吾欲为元佑全人(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①登进士第,不就选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刘安世传》文言文翻译 1原文刘安世宇器之,魏人。

登进士第,不就选。

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

擢右正言。

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安世言:“祖宗以来,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

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

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

”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章淳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悼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今悼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宰相范纯仁至于御史十人,皆缘是去。

范纯仁复相,吕大防白后欲令安世少避。

后曰:“今既不居言职、,自无所嫌。

”又语韩忠彦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

”乃止。

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

出知成德军。

章悼用事,尤忌恶之。

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

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

淳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

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

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

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

”顾客曰:“死不难矣。

”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宣和六年,复待制。

明年卒,年七十八。

翻译刘安世字器之,是魏地人。

进士及第后,他不去参加选官。

跟随司马光学习,他向司马光询问尽心做人的要诀,司马光教导他做人要诚实,并且让他首先从不乱发议论做起。

司马光当宰相时,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

司马光逝世后,宣仁太后向吕公著询问适合担任谏官的人选,吕公著拿刘安世来回答。

他被提拔为右正言。

《刘安世》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安世》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安世》阅读答案(附翻译)六国论(选自宋·苏辙《栾城集》)【原文】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注释】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的《燕召公世家》、《楚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和《田敬仲完世家》,这六卷世家分别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燕、楚、赵、魏、韩和齐等六国的史事。

②攻山西千里之秦:公元前318年,韩、赵、魏、齐、燕等五国联合攻秦,反被秦国战败。

此后,秦国逐一灭亡东方各国,至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

山西:指崤山以西。

【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和十倍于秦国的人口,全力向西攻打崤山以西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被灭亡的命运。

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因而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那些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了解整个天下的形势啊!【原文】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①;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注释】①郊:与下文的“野”互文,指国土。

古文中,将成对的同义词在相近的句式中分开使用以避免重复,称作互文。

另: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

【译文】秦国要和诸侯争各国夺天下的场地,并不在齐、楚、燕、赵等国,而是在韩、魏的境内;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场地,也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区域。

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一个人在心腹间患病一样。

;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从而掩护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各国,所以对天下各国来说,没有比韩、魏两国更重要的了。

刘安世为谏官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为谏官文言文翻译

刘安世,字器之,庐江人也。

性刚毅,有节操。

仕汉,历位侍中、太常。

汉高祖崩,哀帝立,安世以旧臣旧德,擢为谏议大夫。

时汉室新有天下,万事草创,朝廷多故,安世独以正道自守,不随俗浮沉。

每有政事,必极言极谏,虽危言危行,无所避讳。

尝因侍宴,哀帝问安世曰:“朕闻古之圣君,必先知民之疾苦,而后能施政。

朕欲知民之疾苦,将何道?”安世对曰:“古之圣君,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陛下宜先自省,以正其身,然后可以问民之疾苦。

夫政者,民之命也。

民之疾苦,政之得失也。

陛下宜深察政事,以求其得失,则民之疾苦自见。

”哀帝深纳其言,遂命安世为谏官。

安世居谏官之位,数上疏言事,切中时弊。

每见朝廷有不正之事,必极言无隐,虽权臣当道,无所畏惧。

时丞相翟方进,权倾朝野,安世亦不避,屡上疏劾之。

翟方进虽恨,而不能害安世。

安世在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凡所规劝,必先自省,以身作则。

有谏议大夫孔光者,素与安世不和,尝因事劾安世。

安世不为所动,仍以正道自守,终孔光之任,安世亦不降其节。

汉哀帝崩,平帝立,安世迁为光禄勋。

时王莽专权,朝政日非,安世虽居高位,而不阿谀权贵,始终以正道自守。

后王莽篡位,安世遂隐退山林,不复出仕。

安世居谏官之位,前后二十余年,虽历尽艰险,而志节弥坚。

朝廷之政,得以清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安世之德,光耀汉室,后世称颂,至今不绝。

译文:刘安世,字器之,庐江人。

性格刚毅,有节操。

在汉朝,历任侍中、太常。

汉高祖去世后,哀帝即位,刘安世因是旧臣且有德行,被提拔为谏议大夫。

当时汉朝刚刚统一天下,万事都在初创之中,朝廷多事,刘安世却独自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

每当有政事发生,他必定极尽言辞,极尽谏言,即使言语和行为都很危险,也无所避讳。

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哀帝问刘安世:“我听说古代的圣君,必定先了解民众的疾苦,然后才能施行政策。

我想了解民众的疾苦,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刘安世回答说:“古代的圣君,必定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陛下应该先反省自己,端正自身,然后才能了解民众的疾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刘安世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刘安世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刘安世,字器之。

父航,终太仆卿。

(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

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

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

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

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

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

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欲为元佑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

”还其书不答。

【注释】啖:吃,引申为引诱。

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翻译】刘安世,字器之,父亲刘航,最后任太仆卿。

刘安世考中了进士,没有去参加铨选,向司马光求学,询问尽心行已的要旨。

司马光用诚信来教导他,并要求他从不说假话
开始。

授官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后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

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

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

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

”(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

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

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

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

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

年老以后,朝廷上的各位贤人差不多死光了,(而他)岿然独立于朝廷上,并且名望更加显赫。

(宦官)梁师成把持朝政,心中叹服他的才德,找到一个安世身前身后奔走的名叫吴默的小吏,让他带一封信给安世,用封大官来引诱他。

吴默劝他为子孙们考虑,安世笑着回答:“我如果要为子孙考虑,就不会是这样子。

我想做元佑年间的完人,好到九泉之下见(我的老师)司马光。

”退还了梁师成的信不予理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